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2篇)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2篇)

ID:6993236

时间:2023-11-30 10:34:59

上传者:JQ文豪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2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而做的准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广泛:机械制图、常用机构、液压传动、汽车材料等等。其中制图部分在机械基础中又占据了教材的一半。在近些年的高职考中,制图相关题目占到了总分的一半左右,比有的专业课总分还要多。因此,学好机械制图是在高职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重要条件。

浙江省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大纲里对机械制图的要求如下:1.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画法。

2.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掌握用正投影法画组合体三视图。3.了解零件图的作用,掌握零件图识读、了解装配图的识读。

机械制图课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数学成绩优异者,制图课成绩却不佳,有一部分同学文化课成绩不好,制图却学习的很好。这种现象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外,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很大。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非常重要。

(1)上好绪论课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制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绪论课首先必须要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讲清楚制图课主要任务,介绍课程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理不惧怕。

(2)注意“空间和平面”关系的转化教学中必须坚持由空间立体到平面图形、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立体的原则,即重视空间平面的相互转化关系。从三视图的形成开始,无论上课还是作业都要着重强调这种转化关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习惯。(3)精讲精练、发现问题课堂练习和作业批改是检查和了解学习情况的最好手段,上课要精讲,并且预留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及时的巡视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作图顺序不规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教师要将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特别对于后进生,要做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的学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面的几位同学影响的,因此一定要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出来。练习、作业要精选精炼、及时批改,以便因势利导,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

2.夯实基础。

制图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基础理论主要在课程的前半段出现,国家标准、投影法基本原理;以及零件图和装配图中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等基本知识点。应用部分在汽车机械基础里主要为也组合体视图识读、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的识读等问题。必须要打牢夯实课程基础,对于国标的掌握、零件的技术要求等需要了解记忆的知识要重点要求掌握,这也是很多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比较容易忽略的。只是强调了绘图看图,但是学生的理论基础没有得到夯实,那么在高职考中就比较容易吃亏。

3.搞好直观教学。

随着科技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在制图课上普遍使用。做好多媒体课件。但是也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白板绘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画图的方法,如画圆柱体要先定基准,画点画线,画圆的投影最后再画矩形的投影等。让学生黑板作图,然后指出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事半功倍。

一些教具,如传统的木质模型对于制图课程有着很好的应用,我们不该把这些抛弃。比如截交线、相贯线学生很难想象,但是拿出这些教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对于他们的空间形体的建立具有很大的帮助。

4.精讲多练。

课堂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使学生掌握画图、看图、识图的方法和技能,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实践才能达成。课内要练习,压缩了讲课的时间。加上制图只是汽车机械基础里比较小的一部分,但是又要求面面俱到。为了解决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课堂教学就必须坚持精讲多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炼教材制图在机械专业是单独的一门课程,但是汽修专业把它糅合在其他知识里,教材很薄,但是内容不是很晚上,只是提到了一个大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功底,讲课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起抓,以及照本宣科是讲课之大忌,不但耗时、乏味,也是学生最反感的。因此必须精选教材,这也是“讲少一点、讲好一点”的前提条件。为此,备课时必须全盘考虑各个环节的分工,严格筛选哪些内容在讲课中讲述,哪些内容在习题集中贯彻,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补充。如在汽修高职考中,相贯线的作图要求不高,那就可以在平时的授课和作业中减少相应的课时。

(2)讲练结合、及时复习制图作为综合性的课程不可只强调讲课环节的“完整佳”,而应采用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练习掌握讲课的知识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

一段时间的授课之后,教师要有目的的给学生复习的时间,把最近一段常出现的错误,典型例题拿出来重新温习一遍。把知识点提炼出来。比如我在讲述轴类零件图的过程中就会拿出一张典型的零件图,然后把相关的知识点,如标题栏、尺寸基准、定形、定位尺寸、视图的表达方案、零件的技术要求统统列出来供学生参考。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很多人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做好相关的笔记,做到温故而知新。

(3)多样的教学手段。

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业的单一教学方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缩短教师传授知识的重复过程和讲课时间,为少讲多练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5.抓住考纲。

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哪些知识点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掌握,这个作为高考教学一定要弄清楚。往年的高考试题是最好的复习参考,老师要吃透试卷和考点,并能够举一反三。总之,机械制图是汽车机械基础教材重要的知识组成体系,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吃透考试大纲,高屋建瓴、应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努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考试的成绩。参考文献:

中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013项目主持人:项目主持部门:工矿建筑系。

从国外先进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看,高等职业教育无一例外,都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而且还具有更广泛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高职教育的核心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在专业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在生产,建设与管理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技之长,在非专业素质上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它在汽车专业学生培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学好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使用与维护等后续专业课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做好汽车维修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基于培养目标和教学原则,同时兼顾高职教学特点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对《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是有很大和必要性的。

《汽车机械基础》实际上是一门“大杂烩”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液压液力传动》、《工程力学》四门课程的学科知识,知识面宽、概念复杂抽象、理论性强。传统的高职教学以“学科型”模式进行,较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原理的论述、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计算,这些对于文化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来讲太困难,也没有必要。且实训环节太少,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较差,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改革后的内容均要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机械基础。全面改革教学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教学适应学生现状,适应职业教育的规律。教学内容上,以汽车构造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教学方式上,讲课与实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求上,知识和能力并重,以能力为主。

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类专业,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并且教学组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方式;教学条件较为落后,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辅以简单的教具、挂图,底盘结构图则采用幻灯片进行投影,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但是自今年9月,进行大量的准备我院开始招收三年制的高职大专层次的学生,由于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上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课程研究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而且《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及学生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课堂教学显得缺乏生气,教与学难以达到共鸣,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整合已经是我们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辅助《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主要趋势。

(1)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能将机构的运动形像的表现出来,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大了教学密度,节约老师板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最优化。

2.采用实践教学一体化。

将课程安排在汽车机械基础相对应的实训室进行,采取多媒体课件讲解、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实训室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机械、机构、零件、部件的认识,使深奥的知识、难以看懂的图与图纸与实物联系起来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时使用电子教案、演示系统相结合,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以前的实践教学大多以验证理论和培养动手能力为重点,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对实验对像的研究和制作两条主线来构建具有创新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后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效实现直观教学,将一些难以想象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如机构运动的形式,机械的组成结构等制成多媒体课件,用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或视频演示,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方式灵活快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得用多媒体效果,通过改变字体大小、颜色等方法,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突出记忆。

4.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主动性,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更加适用的教学课件,这个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备课水平、教学水平。

5.对教材讲授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后,并力图采用最典型的图例、最简洁扼要的文字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字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和教学二处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56班秋机械班的《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机械基础》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门课打下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讲课中力求通俗,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1、踏实教学,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练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地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难,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2、拓展知识、技能,综合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努力拓展各方面知识提高各方面技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1、完善师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工作中,我始终以一个专业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给学生做出榜样。其次是关爱学生,我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以智力好坏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相处,真诚热情,我始终坚信: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

2、虚心学习:备课过程中认真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3、锤炼业务:

在教学中我主动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我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理念,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新课型。

随着教学工作的结束,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做好。

教学二处。

杨秋丽。

机械舞基础教学

(1)在练习和舞蹈的时候,一定要一直播放音乐,机械舞所使用的是疯克音乐,最早发行疯克音乐的唱片公司有cameo、parliament、zapp等。使用完整的歌曲来练习身体不同的部位的震动。

(2)臂的震动。向前平伸双臂,双臂向内侧微弯。收缩和放松前臂肌肉、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在节拍上收缩,在节拍外放松。疯克音乐一小节有四拍,在每一个节拍上收缩肌肉做震,在每一个震之间放松肌肉。这样做震动至少四分之一首歌曲长度,然后加倍速率做震(一小节做八下),直到歌曲结束,在重新播放歌曲练习。在练习这样的震时,同时加入弗雷。

(3)腿的震。播放下一首歌曲,做手臂弗雷**的同时,加入同侧腿部动作,猛烈向后抽动该侧腿部的膝盖,感觉像是在极力扩张肢体。两侧交替做这样的动作,一小节做四个拍,直到你掌握了以明显的动作来完成腿部震动的基本方法,如果你有灵气的话,不需要过于用力的抽动膝盖,动作就可完成了。加倍速率做膝部震(一小节做八下),然后在加倍速率下每个膝盖做二次抽动。在整首歌曲中只做膝部的震,然后伸伸腿。

(4)胸部和颈部的震。你会对这种风格的震动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是既有感染力的震。基本上,这样的震就是收缩和放松颈部和胸部的肌肉。为了获得更好的胸部震,你应当多多练习俯卧撑。播放第三首歌曲,同时缩放颈部和胸部的肌肉。为了得到更好的颈部震效果,你可以在每个节拍中稍微向前动一下脖子,有点向小鸡走路时的样子,但要非常轻微。对月胸部震,偶尔可以向前抽动一下肩膀,使胸部凹陷。但是胸部震最重要的方法是呼吸,收缩时吸气,使腹部收缩;放松时呼气,使腹部扩张,每次胸部的提案高,都和肌肉最为绷紧的时候在同一个拍上。使用整首歌曲练习胸部震,起初一拍四下,然后一拍八下,歌曲结束后放松。

(5)全身的震:在第四首歌曲中,将各个部位的震一起来做。首先做臀部的弗雷,然后加入膝部的震,最后加入颈部和胸部的震。按照这样的顺序,在一整首歌曲中循环练习。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在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中,我任教20数控(1)班、20数控(2)班的《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周课时为8节,整个学期的总课时为63节。在这一学期的教学期间,我严格执行学校交付下来的教学任务,尽职尽责地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在探求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由于《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是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分析讲述的是一些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而且这门课程的实物模型很多,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会考虑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上课,例如主要的讲授法,演示法,动手观察法等等,每次上课,我都会去模具室先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具,以便上课利用。在课堂上利用模型直观性的特点,吸收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这些相对枯燥的机械类内容里面能学得更容易、更轻松点。

在教学上,我做到虚心请教。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任教相同科目的老师的意见,讨论教学方法,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多听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本学期我共听课2次,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在请教与听课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本学期《机械基础》布置的作业次数为6次,布置作业的时候做到有针对性,力求每一次作业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本学期机械基础的教材采用了第六版,教材加入了大量的彩图,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学期《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本人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例如没有充分利用新版教材的ar视图进行教学。本学期结束了,我会总结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教学方面更上一层楼。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摘要:机械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非常重要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中职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作者分析了现阶段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可以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一些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普遍来说自身的基础比较差,学习的习惯也比较差,因此他们也很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材五花八门。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各学校自行订的,教材五花八门,版本不一,有些是太简单了,知识点没讲清,有些则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因此理论知识难度很大,使得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进行结合。所以选用合适的教材很重要,教材的选用与内容的组织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3.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没有兴趣。

很多中职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现阶段的要求,这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方式使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学方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导致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缺少学习兴趣,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师生缺少互动,课堂参与率低。

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多,课时又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为赶进度不停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跟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全身心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二、改进和创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率。

1.凸显教学重点。

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常用结构、液压传动、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结构四大部分,这其中常用结构以及机械传动又分为很多种类,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这部分内容很繁杂,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想要学生掌握传送知识整体,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常见的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进行一种机构的学习时就可以联想到另外几种机构,并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对各种机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

2.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近年来教学的不断改革,中职课程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发达,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来说,将多媒体、网络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机械的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结合起来以ppt的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形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相关的动画、微课小视频等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这样可以将学习的内容更为直观、清晰、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重点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见到机器和机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分析以及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最佳效果。目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已经具有多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教室,很多机械类的专业课程都可以在这些教室里进行教学,如在《平面连杆机构》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里配备了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惯性筛以及剪板机等机构和机器,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分析其所属机构,这就使学生对双摇杆机构、曲柄机构以及曲柄摇杆机构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理论知识少了,但学生却学习和掌握到了更多的知识。

4.采用教学模型。

在机械基础课程中,所有的知识都和现代机械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建立在生产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电化教学、实物直观演示教学以及现场参观教学的方法,让传动系统运动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系统的运动特?c和工作原理进行领悟和理解。

三、加大实习教学,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以及“机械制图”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时要与这些课程的内容进行结合,例如,在《轴》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这几门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再以车床主轴箱为例进行轴的讲解,车床主轴箱这个例子涉及前面我们提到的好几个学科的知识点,即轴和齿轮等零件的尺寸确定、零件的结构图、热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加工工艺、末轮转速计算等。将各科之间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重新将原本孤立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进行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中职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在初中时接受的大多是理论知识,因此在升入中职后实践动手的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听与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进行学习。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去仔细地观察演示操作,观察完后再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期间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回指导。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领悟程度来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差的学生一定要耐心地进行指导,让尖子生和学困生可以共同进步。

总之,笔者认为一个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将教学重点凸显出来,能使用多媒体以及网络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领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法,耐心指导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意识,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全方面地进行发展,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庆.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0(14).[2]卢隆有.谈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0(3).[3]胡金星.中职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8).[4]翟永清.中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初探[eb/j].软件(电子版),2013(6).(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机械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学习机械基础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积累了许多有关机械工程的经验和心得。下面是我对机械基础教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合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例如,在学习机械原理时,教师会通过运用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原理来解释机械传动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机械原理,还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过程中。

其次,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多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我的学习中,我参与了许多机械制图的实训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设计,我不仅掌握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利用CAD软件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并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机械制图的实践任务。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联系,也更加明确了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再次,机械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会利用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例如,通过给学生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在我的学习中,我遇到了一个关于动力传动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和计算,我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通过这个案例,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力传动设计能力,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机械基础课程还要求学生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复杂的机械问题,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来解决。例如,在一个机械设计的项目中,我需要设计一个能够满足特定功能要求的机械装置。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我成功地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机械装置,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肯定。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还提高了自己的机械设计水平。

总之,机械基础课程给我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通过机械基础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将会成为我成功的基石。同时,我也希望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机械基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机械工程水平,为未来的机械工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械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是日后学习深造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基础。在我学习机械基础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门课的重要性和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以专业、严谨和温暖的态度耐心教导着我们。下面我将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法、自我提高和实践操作等方面总结了机械基础教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丰富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机械基础的内容涉及到材料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老师们通过系统而有条理的教学安排,让我们能够逐步的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教材的选择也非常合理,内容全面、逻辑清晰、讲解详细,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机械基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示范、实践操作和互动讨论等。通过辅助教具的使用和多媒体演示,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老师们还积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数控机床和计算机软件等,使我们能够亲自实践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再次,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我们要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等,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另外,我们要注重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然后,自我提高也是机械基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己。首先,我们要注重听课,记录重点,及时复习和整理所学知识。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争取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及时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另外,我们要主动参加课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实践操作是机械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机械基础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操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机械基础知识的应用实际,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实践操作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机械基础教学的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实践操作的不可或缺,这些都是我在学习机械基础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相信,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一定能够在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担任了10春数控班的《机械基础》的教学任务。如今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张很劳累的但收获也是蛮大的。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教书育人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个学期来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学上采取“教学做”三合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确实做到“教一懂一”、“教一会一”的教学理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彻合《机械基础》教材的特点,抓住重点(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章节。)把实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教材中的其它次要内容(如:其他常用机构、液压元件等。)加以简明介绍。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如:v带的相关参数计算、螺旋传动的旋向判定及移动距离的计算等章节。)应彻合现实生活加以适当点评,多讲多练,使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教学。首先从认识上加深对《机械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例举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机床、机器,交通运输的各式汽车,航天航空的歼10、神舟号、嫦娥系列等。生产生活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课堂上的气氛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借用各种教具模型是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也是一种选择。由于学生的特点课后是很少去看书复习预习的,因此我每次上课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完后板书出这次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一些预习题目,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黑板的题目预习这次课的内容,找出自己的疑点。之后集合学生预习的情况讲述新课解答学生的问题。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习题,务必做到教一会一,课堂剩下最后10分钟左右给学生自己消化整理当次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在教学上的一些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以典型题目为主,最具代表性题目才能反映学生真实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上新课前对上次作业评讲,为曾强学生的自信,每次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作了充分的备课,对教案进行工整有序的书写。教学前,在大脑里作一次完整的模拟过程。课后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记录,并对当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便下次上课时有所提高。由于是新教师听课是用来提高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从中取长补短,从别人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经过课后调查,发现了有同学抵触这一科目,就是因为抽象学不懂。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匆略他们,对他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社会是发展的,特别是我国目前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机械工业更是突飞猛进,教学也应与社会同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因此,不能匆略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通过阅读各类科技、人文书藉和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做好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漫长的过程,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开始,由于对学生基础不了解,导致教学进度过快,讲述内容偏深,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使有的同学失去了对本课程的信心。经过分析与反思,与学生的沟通,我迅速地调整了过来,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自己,各方面都进入了正常状态。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上课迟到屡禁不绝,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有出现。如此种种令我举手无措,多次与其他老师探讨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管理学生是我亟待提升的一大环节。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机械基础教学反思

教材主要是机器的组成,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常用机构传动常识,轴系零件,液压气压传动的原理等内容,作为基础理论课概念繁杂,理论抽象,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专业课教学我发现,我们使用的教材比较注重理论部分且内容有限,那么有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造成了学生的死记硬背,而我们的学生恰恰就是不爱理论学习,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对事物充满好奇的一个群体。认识到这一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专业理论课为专业实训来服务这样的理念,使整个知识体系与生活,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常用机构的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讲解,学生对演唱会感兴趣,那我就问学生知道演唱会是怎么从现场转播到电视中的吗?引发出本节的内容,四杆机构,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都认真的听老师要讲的内容,了解到原来就是我们所学的铰链四杆机构,知道了这四个看似简单的杆件,谁担负着整周回转运动,哪一个又担负着往复摇摆运动,四个杆件的不断变化,而形成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在好奇心下期待出谜底的揭晓。这样学生就有光彩炫目的舞台是靠我学习的铰链四杆机构来传递的满足感中找到自信。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让学生以骑自行车为例,车身为机架,脚踏板为曲柄,小腿相当于连杆,大腿相当于摇杆。是以摇杆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这样的分析更能让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讲解专业的内容,比如缝纫机的驱动靠的是我们学习的四杆机构,公交车门的启动关闭,自卸货翻斗车等。这些实用性很强的事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既激发了兴趣,又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说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我给学生设置问号,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成为知识传授,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然后和他们一起解决问号。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充分的给予了学生参与的权力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

对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不系统的学科来说,不进行教学信息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学习较差的学生。始终唤起比保持学生的兴趣,就更需要老师下工夫,在讲解轴、轴承的部分教学中,我拿出实物,让学生亲眼看到轴承的构造及安装,轴的结构、接触了真实的、活生生的具体事物,获得的初步印象。在感知过程中引导学生,我在讲解轴的加工时,对轴的结构要求,为什么按装在轴上的零件,要能牢固而可靠的相对固定?实现了轴向或周向固定。轴要便于加工和减少应力集中,在讲解应力集中的问题上,我拿了一块有裂痕的玻璃,和完好的玻璃都施加同样大小的力,让学生来猜测结果,这正符合这个时期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把应力集中的危害讲清楚。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加深理解,记忆比较牢固。

关于静力学,材料力学部分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学。那么我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把涉及计算设计的内容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然后直接运用结果,应用在材料选择上。像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中提出了强度、硬度耐、磨性、塑性、疲劳强度等性能要求,这就涉及计算,我就从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其实材料的性能改变就是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形成,如果我只是讲解加热的温度是多少,保温的时间是多少,冷却的时间有多长,就这么一串数字的罗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还是那句话,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我给学生讲了神刀蒲元、吴王征战的故事。战争中吴王连连吃了败仗,他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断的寻找原因,最终发现是兵器不如对方,就命令铁匠半月内打造出锋利坚硬的兵器,老铁匠们是用性命在打造这批兵器,反复的实验,不断的总结,打造出锋利强韧的兵器。给学生呈现一个古代战争的场面,这些的铺垫都是为了引出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变化,那我就告诉学生铁匠烧铁,实际就是对金属材料的加热过程,是热处理的第一步,铁匠的不断捶打就是给金属材料的一个保温过程,直至冷却。这样本来需要大量数据计算得出的结论,我们就故事使学生找出其根本原因,直接应用到生产材料的选择上。既避免了大量的计算过程,又能准确的选择材料。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目的是培养出有动手能力,能掌握基本操作体系的学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了解简单的基本技能操作,为生产实习,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机械基础教学反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严格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抓重点,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培训高等技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出了一条明朗的方向。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械传动的种类、结构及应用;包括常用机构的类型及应用;轴系零件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以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常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应用,使用维护及基本的计算方法。课程涉及广泛,知识点庞杂,计算公式檐檐相次,对缺乏机械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创新是成功的先导,是改革的动力,是发展的源泉,是认识能力提高之根基,是实践能力增强之领袖。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创新教学观念必须一以贯之,做到以下几点。

1、抓综合质量。

注重学生的开拓能力,要求学生身心和谐,人格健全,富有组织能力、管理才能、合作精神。

2、拥有独立的人格。

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培养,引领自学,促进教学互动,启发其自主意识。

3、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特长,鼓励优秀,扬长避短,发挥创造力。

以此三点作为纲领,使得机械专业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效率大有提高,质量卓越,培养的人才基础扎实,适合社会需要。

《机械基础》课符号庞杂,传动图线诸多,涉及各种机械运动齿轮轮系传动及液压传动,缺乏感性认识,不知所以。教学过程形象思维的培养处于首要位置,然后巧妙地理解概念,将问题简易化,提升了认识速度,增加了学习效益。

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以后,见解迭出。认识曲柄滑块机构之时,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联想到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之变换,效果奇佳,课堂上群情踊跃,一片热忱。比如,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法”“学导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优化教法。如讲“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器械如缝纫机、修鞋机、破碎机、挖土机等辅助分析,加深他们对“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理解。

教学中,不要萧规曹随,要灵活机智,以营造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为能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这一节时,一些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跟不上,只要通过自制教具,并作适当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曲柄滑块机构是如何演化而来的。紧接着又通过不断地变换不同固定件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导杆机构类型,并轻易地联想到所见汽车的翻斗起落、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手动抽水机构等如何工作,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授课,学生听起来相对简易明了,另外在整个教课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学生听课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知识学到了,感官上是一种愉悦,概念明了,学得轻松融洽,印象极深,活力得到激发,创造力大有提高。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学中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变速机构》一节时,讲完理论后直接带领学生拆解汽车变速箱,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和学生一起复习轮系原理、各个挡位的传动路线、传动比的计算、齿轮类型、轮齿失效,了解齿轮轴、联轴器的拆装等等知识;讲解齿轮传动时,带领学生观看车床,将车床的主轴箱箱盖打开,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到齿轮传动与变速的.过程,观察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方法,观看齿轮齿条传动过程。现场总结齿轮机构中平面与空间齿轮传动、直齿、斜齿、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等主要类型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通过实训,迅速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达到教学要求。

本人教学有年,渐有感悟:研究知识、效法先例、获得技能谓之学;反复揣摩、长期熏修、由熟至巧谓之习。学习可由教授而获,可由体验而得,之后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整个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即为学习。如果带领着学生抱着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那么《机械基础》的知识不难掌握,因为,举世瞩目的大教育家乔达摩悉达多说过:“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信然!

机械基础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机械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200字)。

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始终认为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挑战。首先,由于机械基础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运用;其次,每年的学生层次不尽相同,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最后,课程的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较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第二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00字)。

针对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知识的难以理解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首先,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及现场参观、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同时,我还在课程中加入了一些有趣的实例和案例,以及图表和图像的展示,使得知识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理解效果也有所增加。

第三段: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个性化教学(200字)。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高考的改革,每年的学生层次各异。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我积极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具体而言,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教学,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学习更加深入和拓展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而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补充和巩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段: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00字)。

机械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十分重视机械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首先,我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组装和调试实验,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其次,我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些小型的机械零件,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最后,课程结束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机械装置的实际制作和操作,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效果的有效途径;其次,适应学生不同学习层次,进行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最后,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机械基础教学仍然面临挑战。我将继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我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机械基础教育,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摘要:机械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它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多抽象,原理枯燥,而我们技校类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场参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机构模型演示灵活的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这门课程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它是数控、模具钳工、机械类学生的主修课,又是焊接、机电、电工、制冷、汽修类等专业的必修课,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综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抽象,原理枯燥,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上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且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所关注的难题。下面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学习,树立专业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技校类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没有动力,基础又比较薄弱,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重难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比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老式汽车介绍到现在的新型车、概念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例举的汽车中的内燃机、变速箱、差速器、联轴器、离合器、轴承等内容,学生都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告诉学生汽修专业与这门课程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此课程,从而做到愿学、想学、认真学。另外,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教师例举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机器,比如洗衣机、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机构零件,先让学生发言讨论。对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应该给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二、经常进行工厂现场参观教学。

技校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没看见过机床,所以上这门课之前先要去工厂参观,带学生参观生产装配车间,了解各类机床和生产机器设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参观,使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及生产过程都有所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曲柄摇杆机构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运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请工人师傅作现场操作演示。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视频、动画。

机械基础教学有很多内容,利用模型、实物、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性差,使用不方便,只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仔细地讲解、比划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力,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教师要采用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论文)当学习一个“新机构”时,教师就引用该机构的模型导入,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

四、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装拆实验室。

在工厂参观和多媒体动画教学,学生都只是看,不能直接动手操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拆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实验室。教师在对这些部件做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操作,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

五、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

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备课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在一堂课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课后如何总结,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等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奇”“疑”“趣”,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象、条件而确定,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自制各种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各种机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身边资源,制作一些简易模型,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轮系传动中齿轮传动方向的判别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小时候玩的玩具车、四驱车零件,配上硬纸板(用来固定轴),制作简易轮系传动模型,这样学生对轮系传动中齿轮方向的判别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小制作比赛,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另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应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规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变速机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变速原理,再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有些机构只能做到有级变速,而有些机构却能做到无级变速。这样,学生提高了看书的兴趣,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看书。

总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倡实践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学习机械类知识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吴亚君等编著。教育学简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轻化工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作为高分子、轻化、无机、印刷、纺织、包装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选用、分析基本机构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以及运用标准、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1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齿轮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参数计算为主要内容,简介最少齿数。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受力分析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轮系(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齿轮传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齿轮的强度设计、受力分析。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带传动(2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链传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联接(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六、螺旋传动。

第十一章轴(2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轴承(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执笔人:胡建忠审核人:初嘉鹏。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学时数:48其中:实验/上机学时:6。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服工专业的一门主要自然科学基础课。作为服工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内容涉及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器、机构等有关概念。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

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概念。

四、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机构自由度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5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

二、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和特征。

三、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四、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绘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方法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

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教学内容。

一、凸轮机构的分类和应用。

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三、凸轮轮廓的设计。

四、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五、间歇运动机构和组合机构。

第五章齿轮机构(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以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简介最少齿数。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

二、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齿廓曲线。

三、渐开线齿廓。

四、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

五、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六、渐开线齿轮的切削原理。

七、根切、最少齿数和变位齿轮。

八、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九、圆锥齿轮机构。

十、蜗杆蜗轮机构。

第六章轮系(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轮系传动比计算,减速器结构可进行现场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轮系的类型。

二、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三、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四、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五、轮系的应用。

第七章齿轮传动(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受力分析。教学内容。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二、齿轮材料和许用应力。

三、齿轮传动的精度。

四、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

五、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七、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九、齿轮的结构与润滑。

第八章带传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带传动中各力、应力的关系,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并了解设计步骤。

8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v带和v带轮。

三、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链传动(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多边形效应、了解链传动的主要参数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

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影响链传动工作平稳性的因素及参数选择。教学内容。

一、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二、链传动和链轮。

三、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和参数选择。

四、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五、链传动的布置及润滑。

第十章联接(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紧螺栓的强度计算。教学内容。

一、螺纹的主要参数及类型。

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三、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联接件。

四、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五、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第十一章轴(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轴的类型、材料、结构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轴的类型和材料。

二、轴的结构设计。

三、轴的强度计算。

四、轴毂联接。

第十二章轴承(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代号、选用及组合结构。教学内容。

一、轴承的分类。

二、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

三、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

四、润滑剂和润滑装置。

五、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代号和应用。

六、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

七、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八、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第十三章联轴器和离合器(1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常见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与特点。教学内容。

一、联轴器。

二、离合器。

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

执笔人:胡建忠审核人:初嘉鹏。

《机械基础》教学浅析

《机械制图》是我校机械汽修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这个学期是在此基础之上对本课程更加深入的学习,主要讲解的是立体图、三视图及三视图中的剖面图、螺纹等知识。为了能让同学们学好这些内容,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要想让同学们学好,自己就必须得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不断完善、提高和扩充的同时,教学能力也就有了不断的增强,教学过程种也能够灵活面对且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二、课堂上精讲多练。

要想课堂上讲好课,课前就必须得备好课。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在课堂上讲课时我努力做到内容重点突出,难点讲清,虽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注重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一些重点细节内容可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而在课堂上不必多费时间。

三、课后适当练习并及时讲评。

在每次作业批改后,及时评讲,对大多数学生都容易犯错的共性的地方在课堂统一讲评,让学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及时改正错误,个别学生课后单独帮其讲解,这样学生会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错误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试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1、承担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升本和机械专科等专业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共计44个班次的实验教学工作,并编写了上述课程的实验指导书。承担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3、20xx—20xx第二学期面向06级机自专业的学生实行了实验室开放。充实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为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创造了条件。

4、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校级实验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开放型创新型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新模式》于20xx年结题并通过验收;20xx年10月,的教学研究项目《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和创新机制的研究》被批准列入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

6、在教学评估中承担了学院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资料收集汇总和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学院的《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和《自评依据报告》。

7、积极开展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参与机械原理设计实验室及摩擦磨损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的计划申报和论证以及招标工作,圆满完成了本年度实验室新进设备的验收、调试、安装工作。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摘要:机械基础是专业基础课,它实用性强,涉及面广,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多抽象,原理枯燥,而我们技校类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机械基础现场参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机构模型演示灵活的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这门课程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它是数控、模具钳工、机械类学生的主修课,又是焊接、机电、电工、制冷、汽修类等专业的必修课,是比较重要的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综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零散,系统性较差,概念抽象,原理枯燥,且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再加上操作性强等特点,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且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导致有些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教师讲课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所关注的难题。下面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学习,树立专业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技校类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没有动力,基础又比较薄弱,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该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应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计划、重难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比如针对汽修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老式汽车介绍到现在的新型车、概念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教师例举的汽车中的内燃机、变速箱、差速器、联轴器、离合器、轴承等内容,学生都将在这门课程中学到。告诉学生汽修专业与这门课程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此课程,从而做到愿学、想学、认真学。另外,教师必须在第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教师例举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机器,比如洗衣机、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机构零件,先让学生发言讨论。对积极发言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应该给予真诚的赞美与鼓励。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二、经常进行工厂现场参观教学。

技校类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没看见过机床,所以上这门课之前先要去工厂参观,带学生参观生产装配车间,了解各类机床和生产机器设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经常带学生到工厂参观,使学生对它们的结构及生产过程都有所了解,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学曲柄摇杆机构时,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的运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请工人师傅作现场操作演示。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这种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视频、动画。

机械基础教学有很多内容,利用模型、实物、挂图等传统教学方法灵活性差,使用不方便,只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仔细地讲解、比划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作用和传动机构的原理,尽管教师讲得很卖力,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与教师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教师要采用动态演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论文)当学习一个“新机构”时,教师就引用该机构的模型导入,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

四、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装拆实验室。

在工厂参观和多媒体动画教学,学生都只是看,不能直接动手操作。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拆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建立一间完整的机构模型演示实验室。教师在对这些部件做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操作,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

五、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

灵活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严谨的态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备课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在具体讲授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将常用的机械和常用零件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接受和记忆。在一堂课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具模型如何配合演示,课后如何总结,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哪些重点和难点等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奇”“疑”“趣”,要不断更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去钻研知识。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对象、条件而确定,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六、培养学生自制各种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习各种机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身边资源,制作一些简易模型,以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让学生动手制作,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学习轮系传动中齿轮传动方向的判别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小时候玩的玩具车、四驱车零件,配上硬纸板(用来固定轴),制作简易轮系传动模型,这样学生对轮系传动中齿轮方向的判别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小制作比赛,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另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新,就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应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并能追本溯源,找出规律,真正做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变速机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理解各类变速机构的变速原理,再让学生探讨为什么有些机构只能做到有级变速,而有些机构却能做到无级变速。这样,学生提高了看书的兴趣,也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看书。

总之,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倡实践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结合,为学生学习机械类知识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亚君等编著。教育学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技师学院)。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浙江省宁波鄞州市职教中心学校)。

摘要:中职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上起到重要的铺垫和引导作用。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常态,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值得每位教师研究和深思的。主要探讨了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此课程知识点繁杂,覆盖面广泛,因此,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吃力。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根基薄弱,学习这门课程就更加吃力,收效甚微。如今,中职教育提倡”有效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对中职教育尴尬的现状,实现有效教学迫在眉睫。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有效教学。

一、设置问题,巧留悬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产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认真思索如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设置问题,留下悬念,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持续保持主动的探索状态。问题要精心设计,贴近实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到机械传动装置时,学生要熟悉常用机械传动工作原理等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就会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分析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时,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根据工作循环的要求和步骤,认真思考:工作循环的完成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液压元件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很难使他们真正了解。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开展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基础课程,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实践进行验证,则显得十分晦涩难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离不开实践操作。教师可在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1.自制教具。

《机械基础》教学强调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制作一套教具。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沟通的方式完成,使学生提前感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和力量。学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所学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直观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此话用在《机械基础》上再合适不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功底薄弱,面对技术类课程,很难具备充分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如果教师只是照搬课本,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直观教学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抽象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谓意领神会,并不难达到。

在直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努力钻研,从而真正掌握知识。

3.现场参观。

机械类专业学生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动手和实践是培养的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生产车间参观和实习,在观察和实践中亲自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观察车床中齿轮的传动过程,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了解。许多复杂的工作过程,如果仅仅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现场参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4.进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问题和悬念,就要有讨论。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使答案在热烈的讨论中产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他们才会深刻体会到答案来之不易,并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提出质疑,在辩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公布答案的时候,教师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鼓励。

5.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常常应用于许多教学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很大的冲击,而多媒体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挑战。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通过声音、影像、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颇受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对于机械基础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多而杂、抽象,而中职学生对于机械的了解甚少,因此纵使教师有三寸不烂之舌,亦不如一个形象生动的动画来得更为直观。涉及机械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时候,动画是最直观、简单的教学方式。动画可以使枯燥的内容不再枯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目光,解决学习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机械基础》课程虽然涉及面十分广泛,内容繁杂,但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章节和脉络,明确教学主线,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主线不明确,学生就会十分迷茫,无从下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有课程的主线,每一章有每一章的主线,围绕主线开展教学,实现前一章和下一章的完美过渡,不会使学生有突兀的感觉。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温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能忽视。在明确教学主线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将知识串成一条条完整的脉络,使知识不再单独存在,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是有生命的,围绕一条主线,使知识互为联系和补充,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改善不足,不断进步,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和综合表现,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机械基础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最后的考试成绩只是过程阶段性反馈的结果,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应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温习和巩固,不过,这种提问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课前提问一般是一对一的方式,被提问的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书写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检查。根据每次回答情况,教师进行评价和打分。总之,评价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这样才会更加公正公平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各位教师的努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钻研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峰。对中职《机械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j].神州,(17)。

[2]王广权。浅论《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08)。

[3]李冠文。浅析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课课堂教学评价[j].群文天地,2011(14)。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

前期课程:《机械制图》、《autocad》。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大类各专业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一般机械设计方面获得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得到一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机械设备和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为从事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3、掌握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计算方法,掌握正确选用、维护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对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受力分析的初步能力;

2、具有初步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3、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及后续的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2、构件与机构的静力分析。

基本内容:力、力矩、力偶;静力学公理;平衡力系;约束;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分离体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

教学要求:

了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3、杆件的变形及强度计算。

基本内容:变形固体基本假设;杆件变形基本形式;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应力;截面法求轴力;材料的力学性能: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材料的强度指标与塑性指标,冷作硬化,其它材料拉(压)试验结果;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杆件的变形计算;虎克定理。

教学要求: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了解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力并画出轴力图;掌握杆件拉伸和压缩时的应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强度计算。

4、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基本内容: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教学要求:理解构件自由度、约束和运动副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运动副和高副的一般表示方法;能读懂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掌握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公式,会判断其运动是否确定;能正确识别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5、平面连杆机构。

基本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铰链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实例;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和曲柄存在条件;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

6、凸轮机构。

基本内容: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按已知运动规律绘制平面凸轮轮廓;凸轮机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简谐运动规律的特点及位移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图解法设计方法;了解选择滚子半径的原则、压力角与自锁的关系及基圆半径对压力角的影响等。

7、其它常用机构。

基本内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传动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

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螺旋传动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传动特点及应用。

8、带传动与链传动。

基本内容: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带传动的张紧、使用和维护;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滚子链传动的设计;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维护。

教学要求: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作用,带传动的张紧、选用和维护方法;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和应力分析、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原因及二者间的区别;掌握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和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常见链条和链轮的结构形式,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维护方法;掌握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理解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9、平面齿轮传动。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形成特点;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特性及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掌握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主要参数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受力分析,齿轮传动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掌握齿轮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了解变位齿轮的概念。

10、空间齿轮传动。

基本内容:直齿锥齿轮的啮合特点;直齿锥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直齿锥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参数及尺寸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直齿锥齿轮和蜗杆传动的特点、应用及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理解热平衡计算的原理及散热方法;对蜗杆、蜗轮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作一般了解。

11、轮系。

基本内容:轮系的分类与应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轮系的应用;减速器的结构和选用。

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方法,能识别轮系的类型;掌握定轴轮系、简单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和转向的判定方法;了解减速器的类型、结构及其选用方法。

12、轴。

基本内容:轴的类型及常用材料;轴的扭转变形及强度计算;轴的弯曲变形及强度计算;轴的弯扭组合强度计算,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校核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轴的类型、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掌握圆轴扭转变形、弯曲变形及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圆轴的设计计算方法、结构设计方法及校核计算方法;了解轴的扭转刚度、弯曲刚度的计算。

13、联接。

基本内容: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销联接;联轴器、离合器。

教学要求:

掌握螺纹的类型及主要参数;了解螺纹联接的类型、特点、结构、应用场合及预紧和防松措施;掌握剪切和挤压强度的实用计算方法;掌握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强度计算;掌握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基本知识;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功用、结构和特点,能正确选用。

14、轴承。

基本内容: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及特点;轴瓦的材料与结构;滑动轴承的润滑;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类型及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计算和静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掌握非液体滑动轴承的计算方法;掌握按工作条件选择滚动轴承的型号和进行寿命计算;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正确设计滚动轴承轴系部件的结构;了解轴承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

15、机械设计综述。

基本内容:机械的设计要求和一般设计步骤;传动方案的拟定;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的选择;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

教学要求:

理解机械的设计要求和一般设计步骤;了解传动方案的拟定及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法的选择,熟悉一般的结构工艺性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及其意义;了解摩擦、磨损的概念及润滑、密封方法。

16、计算机辅助设计。

基本内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原理,机械设计手册(软件版)。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原理,初步掌握设计手册软件版的使用方法。

(二)实践教学。

要求:通过实验及实训,培养学生认识机械与分析机械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拆卸、测绘、装配、上机模拟等实践活动真正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与具体结构。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实验器材,学生独立或协同操作完成实验及实训项目,并按要求完成实验(训)报告。

选做2-4个实验。

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

3、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结构分析。

在本课程下半段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业,以机械传动设计为主,题目可选择较成熟的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也可选择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课题。

五、学时分配建议。

1、理论教学学时分配。

序号。

理论教学提要。

必讲/选讲。

参考学时。

绪论。

必讲。

构件与机构的静力分析。

必讲。

杆件的变形及强度计算。

必讲。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必讲。

平面连杆机构。

必讲。

凸轮机构。

必讲。

其它常用机构。

必讲。

带传动与链传动。

必讲。

平面齿轮传动。

必讲。

空间齿轮传动。

必讲。

轮系。

必讲。

必讲。

联接。

必讲。

轴承。

必讲。

合计。

1982、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课题(项目)。

必做/选做。

参考学时。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选做。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

必做。

传动装置的拆装与结构分析。

选做。

合计。

六、教学方法。

1、各章内容的结构和应用部分,应尽可能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录像、课件等形象化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本课程分成两个学期进行教学。

七、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1、每学期布置作业5-8次。

2、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方式,也可以采取闭卷方式。

3、期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含实验)占40%。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机械基础》阐述了一般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概念抽象,综合性强,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专业知识起点低,且对机械缺乏感性认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师而言,如何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处理一些常见的机械问题,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升学和就业面前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对《机械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出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不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育改革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程度,将对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具体做到: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多,知识单调枯燥,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目标的同时,合理运用教材,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

围绕学习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启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肯定他们的创造性设想,使其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对《机械基础》的学习热情,通过具有现场性、竞争性、趣味性的课堂和课后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采用“分层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

此外,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还存在着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态度各异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进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基础差不多的学生采用相同的进度,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则可以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发挥情境式教学法的作用。

情境式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对《机械基础》课程尤为适用,这主要是由课程的特点决定的。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能使学生注意到生活中所蕴含的机械知识,并迅速将其融入学习中。

中职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教师应结合这一特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应发挥各专业的资源优势,带领学生参加到实习和社会实践之中。通过参观工厂,在工人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部件的拆装、维修和调试工作,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使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课程的热情。

四、以多媒体和网络课程的开发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机械基础》授课主要是通过教材、板书及教师的.口述完成的,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极大地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客观的特点能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中《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确实存在着种种困难,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中职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将生涩枯燥的抽象概念通过各种方式融入丰富的教学手段与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真正将学生参与学习的观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教学的行为。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完成《机械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以利于提高其后专业课学习及将来升学的成绩,为以后就业中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的控制方法分析,来说明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机械基础》是一门主要介绍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传动的构造原理、运动规律和应用特点等基础知识的专业基础课。这对从未走进工厂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常感到学习这门课程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下面就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建议和认识。

1糟心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备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刻苦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内容。钻研教材时要通读教材,注意纵横联系。纵的联系是指教师要通读本专、l教材,要从教材的科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出发,理清脉络,明确各章节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知识的连接点,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掌握知识的深度;横的联系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其他专业的同类教材,从各门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理清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结构层次的连接和互相渗透,研究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从而掌握知识的广度。有了深度和广度,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讲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备课除了钻研教材,还要了解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所掌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改造、加工,尽量将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通俗易懂的讲解。

2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你“教出去”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手”多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还是要用学生学的好坏来衡量。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

2.1课堂纪律管理。

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把知识学到手。那么,如何对课堂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呢?我通常采取正面提醒法、提问法、幽默诙谐法、非语言控制法和劝离现场等方法。

(1)正面提醒法就是对违纪学生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

(2)提问法就是当教师正在讲课时,发现某学生正低头做其他事情,或者伏桌睡觉等等,此时教师既可以向不听讲的学生单独提问,也可以向全班学生提问,然后让不听讲的学生回答。

(4)非语言控制法就是教师用目光、手势、表情、姿态等非语言手段处理违纪行为的一种方法。例如,使用走进学生、突然停止讲课、凝视学生、轻拍其肩等非语言信号制止课堂违纪行为。

(5)劝离现场法是指当课堂上发生冲突,且矛盾激化,严重干扰教师上课而又劝阻无效时,教师可以劝违纪学生离开教室,以消散其怒气,平息爆炸性情绪,至于谁对谁错的问题,则等下课后另行了解、评判和解决。

2.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的组合,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机械基础》课教学中,应注意变换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举例教学法和课堂练习法,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觉学习《机械基础》这门知识很省力、轻松。

(1)启发式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来引导学生的“想”,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弄懂所讲的知识。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可借助于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2)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呈现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验证或说明所传授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法。

(3)举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实例来说明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机械基础》所研究的各种机构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教学过程应联系实际,多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典型实例,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强化记忆,防止遗忘,启迪思维。

(4)课堂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完成一定活动,来巩固知识和技能,形成技巧的教学方法。

3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补充。

3.1教师要妥善处理学生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尺度,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作业布置和批改,以便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其二是作业的份量适宜,难易适度:其三是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在必要时提示作业的做法:其四是及时批改作业,以便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其五是批改作业时,应注意学生作业中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把它记下来,作为课堂讲评或改进教学的依据。

32教师耍认真对待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教学[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辅导时,要注意两点:其一是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其二是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

综上所述,《机械基础》课作为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和工具,一定要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的第一天起,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精心设计,认真研究教学理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控制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争取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在具备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它融合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零件的精度设计于一门课程,对机械及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结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工程材料以及零件几何精度的基础知识等诸方面进行阐述,是该专业本科学习期间的一门综合性机械类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设计资料和查阅机械零件手册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和标准等。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械设计基本原则、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工作能力计算准则、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提高零件强度的措施。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制图技能、实验技能、编制技术文件技能和cad应用技能等。

第一章总论(或绪论、概论等)1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主要内容:

总体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课程结构;介绍该门课程的基础和该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了解机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任务、特点及学习方法。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机器设计的基本准则等。

3、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

4、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耐磨性、寿命与可靠性等。

5、机械零件材料的选用原则。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4学时)主要内容:

1、循环应力下机械零件的强度、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安全系数计算。

2、损伤积累假说。

3、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4、低周循环时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低周循环疲劳概述、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掌握疲劳曲线和极限应力图、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理解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第四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

1、摩擦机理与摩擦定律。

2、磨损:磨损类型,磨损过程,磨合。

3、润滑:润滑的分类,润滑剂与添加剂,润滑剂的粘度。

4、流体动力润滑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了解摩擦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干摩擦、边界摩擦润滑、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轮、常用润滑剂及添加剂的种类、工业常用润滑脂的种类及性能;掌握磨损的概念、分类及设计原则、润滑油粘度及其单位换算、形成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条件。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五章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6学时)主要内容:

1、联接螺纹和传动螺纹的概念、主要类型及特点。

2、联接件的标准及其性能等级。

3、拧紧力矩,预紧力及其控制,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及防松措施。

4、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5、螺栓联接的计算:受横向载荷,受轴向静载荷,受轴向变载荷。

6、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

7、螺纹联接的许用应力。

8、联接件的刚度和预紧力。

教学要求:了解螺纹的特点及其应用、螺旋传动的分类及常用设计方法、螺纹联接标准件;掌握螺纹的基本参数、常用螺纹的种类、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螺纹联接的拧紧和防松、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和单个螺栓的强度计算的理论和方法;熟悉螺纹联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种措施。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2学时)主要内容:

1、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键的材料、键联接的许用应力。

2、花键联接的类型、对中方法、工作特点和应用,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3、销联接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要求:熟悉键联接的类型、特点;掌握平键联接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平键的剖面的尺寸和长度的确定方法及平键联接强度校核的计算方法;了解花键联接的齿形、特点、工作原理;对销联接、无键联接作一般性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自学)主要内容:

1、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强度计算:键的材料、键联接的许用应力。

2、花键联接的类型、对中方法、工作特点和应用,花键联接的强度计算。3、销联接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要求:熟悉键联接的类型、特点;掌握平键联接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平键的剖面的尺寸和长度的确定方法及平键联接强度校核的计算方法;了解花键联接的齿形、特点、工作原理;对销联接、无键联接作一般性了解。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八章带传动。

(4学时)主要内容:

1、带传动的主要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欧拉公式,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3、带的弹性滑动概念与传动比。

4、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轮材料、结构和尺寸。

6、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载荷及张紧装置。

教学要求:了解带传动的类型与结构、v带轮的结构设计、其他带传动的特点;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分析与应力分布图,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基本理论,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熟悉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九章链传动。

(4学时)主要内容:

1、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速度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3、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链轮的结构和材料。

4、滚子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选择。

5、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链传动作用在轴上的载荷。

6、链传动的布置,张紧装置和润滑。

7、齿形链简介。

第十章齿轮转动(8学时)主要内容:

1、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2、齿轮材料、热处理及其选择。

3、齿轮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5、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计算: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而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6、直齿锥齿轮传动:受力分析,强度计算。

第十一章蜗杆传动(3学时)主要内容:

1、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蜗杆传动的运动关系和主要参数,传动比,蜗杆传动变位的特点。

3、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4、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5、蜗杆、蜗轮材料的选择:许用应力。

6、蜗杆传动的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主要几何尺寸。

7、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和热平衡计算。

8、蜗杆轴的刚度对传动性能的影响。

9、蜗杆传动精度的选择,蜗杆蜗轮的结构。

10、新型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简介。

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蜗杆传动的润滑、提高传动效率和散热能力的措施、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用原则、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受力分析(力的作用点、大小及方向)、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特点;熟悉蜗杆传动的常用材料及其选用原则、进行效率计算和热平衡计算的意义和方法。自学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十二章滑动轴承(5学时)主要内容:

1、滑动轴承的应用和分类。

2、滑动轴承的结构,轴瓦结构。

3、滑动轴承的材料及其选择。

4、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

5、润滑的雷诺方程式。

6、液体动力润滑单油楔径向轴承承载能力和温升的计算,几何参数、工况参数对运转参数的影响。

7、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

教学要求:了解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其应用、各类滑动轴承结构特点、对轴瓦材料的基本要求和常用轴瓦材料、轴瓦结构、滑动轴承采用的润滑剂与润滑装置、多油楔轴承等其它动压轴承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熟悉液体动压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要点、工作过程,压力曲线及需要哪些计算;掌握非液体润滑轴承的失效形式、设计计算准则,流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一维雷诺方程、油楔承载机理及条件、热平衡的计算。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十三章滚动轴承(5学时)主要内容:

1、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精度和代号。

2、滚动轴承元件上的载荷分布。

3、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4、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及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5、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静载荷及当量静载荷的计算。

6、滚动轴承组合的结构设计:轴承与轴颈、座孔的配合,轴承的游隙、预紧、调整。教学要求:了解各类轴承的结构特点、选用轴承的类型、予紧、润滑、静负荷计算及极限转速计算、特殊滚动轴承的特点;理解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密封的作用及方式;熟练掌握常用滚动轴承的代号及表示方法、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基本额定寿命计算方法(概念与公式)、正确进行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结构设计;能够正确画出滚动轴承部件装配图。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1学时习题。

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2学时)主要内容:

1、联轴器的分类、特性、标准及选择。

2、离合器的分类、特性、标准及选择。

教学要求:了解联轴器的特性和选择及离合器的特性和选择。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十五章轴(4学时)主要内容:

1、轴的类型及应用,轴的材料及其选择。

2、轴的计算准则、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

3、轴的结构设计。

4、提高轴疲劳强度的措施。

5、轴的强度计算:扭转强度计算、弯扭合成强度计算,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轴的功用、刚度计算;掌握轴的分类、各种轴的受力与应力分析、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和方法、轴的强度计算方法和原理;熟悉转轴零件工作图的绘制。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十六章弹簧(4学时)主要内容:

1、弹簧的功用、分类、材料和许用应力。

2、离合器的分类、特性、标准及选择。

教学要求:了解弹簧的功用、分类、材料和许用应力,离合器的分类、特性、标准及选择。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四、研究教学内容及时数(5)。

1.平面连杆机构研究2.齿轮传动研究。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课程重点:功能原理设计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功能类型及求解思路;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常用的机械传动方法功能原理设计;机械产品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中的强度和刚度问题;机械产品商品化设计;机械疲劳设计,机械产品的摩擦学设计,可靠性设计;模型试验及相似理论;优势设计概念及分析方法。

课程难点:功能类型、功能结构及求解思路;机构的创新设计;分析结构能实现的动作;结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中的强度和刚度问题;产品的适应性变型设计;机械产品的造型设计;机械产品的摩擦学设计,可靠性设计;模型试验及相似理论;优势设计的物理学基础。

处理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对于主要的内容有清晰、深刻的印象,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力争图文并茂。通过启发式、提问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联系工厂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试。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主要参考书:

2、《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编,2003年。

3、《机械设计基础》,邓昭铭、张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