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20篇)

量一量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20篇)

ID:6997756

时间:2023-12-02 05:14:53

上传者:紫衣梦

幼儿园中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语言、数学、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以下是幼儿园中班在不同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

1、发现物体的滴漏速度与滴孔大小、装量多少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2、对滴漏计时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感兴趣。

材料准备:大小(容积、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计时器各一个;标记条;亲子制作的各种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积、时间的设定按教学需要确定。

经验准备:对古代计时工具有初步认识;已认识过时钟。

1、夹珠比赛导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夹珠比赛,用水漏来计时,当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2)交流:小朋友数一数夹了多少颗珠子?(提醒幼儿简单记录)。

(3)出示沙漏、油漏: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一次夹珠比赛,这一次用同样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时计时。当其中一个滴漏里的东西全部漏完,小朋友们就停止夹珠。

(4)交流:哪个滴漏先滴完?这一次,你夹了多少颗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还是少了?

2、讨论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流动速度不一样。

(1)师:你发现沙、水、油在大小一样、漏孔一样的滴漏瓶里流动的速度一样吗?谁最快?谁最慢?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启发幼儿通过比较夹珠的数量发现:第一次夹珠少,说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夹珠多,说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总结:珠子夹得越多,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慢;珠子夹得越少,说明瓶子里的东西流动越快。

3、玩一玩,进一步发现滴漏计时的有趣现象。

(2)请你们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4、活动拓展。

这些有趣的计时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吗?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选择一个“30分钟”滴漏瓶,为幼儿午餐计时。

[荐]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量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

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练习法。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准备:

贴绒卡片:小圆片7个,三角形8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小圆片7个,贴成一行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再出示三角形7个,一一对应地贴在小圆片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图形的多少,说出圆片和三角形片一样多,都是7个。

2.出示1个三角形片,添在7个三角形后面,让幼儿点数,三角形有几个,说出7添上1是8。将8个三角形和7个圆形比较,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比圆形多1,圆形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4.让幼儿根据数字8,画出自己熟悉的8个物体。

有益的学习经验:

熟练地掌握7以内数字的顺序,理解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一个数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张画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上每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7个圆圈,数字1―7从上往下按序排列。

2.数字1―7的卡片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给幼儿发卡片,让幼儿按每行左边的数字将右边的小圆圈涂上颜色,涂完后,与幼儿一起小结:按顺序排列的数,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大1,比它后面的数小1。

2.让幼儿把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把它放在最前面,然后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卡。

仔细观察数卡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该怎样改正。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9、10之间的关系,知道9比10少1,10比9多1。

2.从许多物体中找出1-10个物体并根据数字的大小由小到大将数卡排序。

2.准备:

1.贴绒卡片,狗9只,骨头10根。

2.每个幼儿1―10的数字卡片、实物卡片各一套。

活动与指导:

1.出示9只狗的卡片,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小狗排成队要出去找骨头吃,数数小狗有几只?让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教师出示9根骨头的卡片,告诉幼儿:小狗找到骨头了,请1个幼儿上前来给小狗分骨头。问幼儿每只小狗是不是能分到1根骨头,指导幼儿将骨头一一对应放在小狗下面,数数骨头有几根,说出小狗和骨头一样多,1只小狗l根骨头。

3.教师再出示1根骨头,放在一行骨头的末尾,让幼儿说出骨头共有几根,将数卡10贴在旁边,比较小狗和骨头的数量,骨头多些,9比10少1,10比9多1。

4.发给幼儿数卡和实物卡,让幼儿将数卡摆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实物卡,摆在每张数卡两边,然后将他们按数字大小由小到大排队。

5.指导幼儿做练习。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知道9添上1是10。

(2)让幼儿按群数数,说出总数:花生、蚕豆、豆芽都是10。

(3)首先让幼儿理解1只青蛙吃1条虫,10只青蛙要有10条虫,数数青蛙和虫各有多少,比较青蛙与小虫的数量,小虫少几就添画几。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

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认识几分之一。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由分几个东西每人能分到整数个到分1个蛋糕,每人分不到一个,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而后通过实物图直观显示的意义。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提供了许多练习形式,为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奠定了基础。借助于圆纸片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仅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概念。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谈话:同学们,在家里或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分过东西呀?(请学生说说分东西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思考教育,并导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图(先不出示蛋糕)。问:图上两人在分什么呀?谁来帮他们平均分这东西呢?(根据学生说的结果,板书:2个、1瓶)。

3、出示蛋糕,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同桌说说看,你打算怎样分呢?(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分的过程。)。

4、问:每人得几个呢?(板书:半个。)。

5、师:刚才我们平均分了三样物体,得到了三个结果,你觉得哪个结果比较特别呀?(体会半个这个结果的特别之处:〈1、是汉字。)。

6、你能创造一个数或者符号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独立创造,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7、你想知道现在人们用哪个数来表示一半吗?(板书)介绍这个数的来历。问:人们为什么用这个数来表示一半呢?(同桌议一议,初步体会各部分的含义)。

8、师:这个数就读作二分之一,其实,半个就是二分之一个。像这样的数,我们称之为分数。(板书分数)。

9、下面谁来说说看,我们刚才是怎样得到一个蛋糕的的?

1、师:吃完了蛋糕,他们又玩起了折飞机,可是纸只有一张三角形的纸,怎么办呢?(让学生说说怎样平均分?多媒体演示分法)。

2、师这样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来这张纸的。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的。你还会找出其它图形的吗?(学生动手折)。

4、学生交流。

找长方形的时,请几位同学分别演示,多媒体演示并比较几种分法。

问:为什么折法不一,形状也不一样,却都是这张长方形的呢?

1、有人也找出了几个图形的,(出示图)你认为对不对?同桌讨论一下。

2、那你认为图3的涂色部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说一说)。

3、问:除了红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外,还有哪部分也可以用表示?

2、学生汇报,师示范写。

(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数,请学生用圆纸片折一折,说一说。)。

3、师:有没有?呢?(师生一起写)。

师:其实分数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称。请自学教材p100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问: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1、师:你会折出一个圆纸片的几分之一吗?(学生自由折,上来演示,并将学生折的圆纸片在黑板上。)。

2、出示两个分数之后,请学生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问:你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你是怎样比的?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比较。

4、师:老师折出了这张纸的,你认为这个应该排出哪里呀?

5、师:如果折出圆纸片的,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们一开始折出的,又该排在哪里呢?为什么?(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2、师:你能举些生活中分数的例子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补充)。

[评: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3、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我们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总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集中而又不单一,教者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获得感性认识,又通过观察、折纸等实际操作,把图和数有机结合,在读者讨论、交流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数学情感。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荐]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一量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1、经验准备: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量一量》

活动过程:

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

(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

三、

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

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苹果开花结果的过程。

2、尝试学说简短的语句。

flash。

一、完整欣赏flash。

出示小乌龟:猜猜小乌龟去哪里?

二、理解故事。

提问:

1、小乌龟给谁送苹果树?

2、小乌龟用什么方法把苹果树送给爷爷的?

3、讨论:苹果树有什么变化?

三、说说学学。

鼓励幼儿边做动作边大胆表达——“走啊、走啊……”。

这个故事很简单,在完整欣赏flash后,很多孩子都已理解了故事内容,了解了苹果树先开花后结果的过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会用动作表现,学说了简单的语句。最后环节如加以情感方面的讨论,那么活动就更丰富了。

幼儿园中班教案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课件-图形。

2.趣味练习:各种各样的形状。

3.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真有趣,它们会变魔术,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

1.课件。

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图形,并说说。

2.教师从小箱子摸出圆形,请幼儿猜猜圆形会变成什么?有几个?

3.请两位幼儿上来从小箱子里分别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别会变成什么?

4.教师出示小鸟,请幼儿说说这只小鸟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1.请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宝宝能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观察幼儿拼的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我们来比赛,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拼得最快。

请你们用小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

比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五、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幼儿园中班教案

1、学唱歌曲,能合拍地做表演动作并正确演唱歌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雨伞”。

2、在游戏情景的提示下,理解并按歌词内容做游戏动作。通过自我反思、评价,注意倾听并逐步正确掌握歌词。

物质准备:音乐cd、播放器。

经验准备:对蚂蚱、蘑菇等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已能合乐做蹦跳步。

一、开始部分。

师幼围坐成圆形。教师简单讲述故事后,鼓励幼儿创编蚂蚱跳的简单动作。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清唱)歌曲第一遍,幼儿感知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教师提问,幼儿回忆井感知歌词的内容。

教师:歌曲里有小蚂蚱,还有谁?蘑菇对蚂蚱说了什么?做了哪些动作?

2、教师范唱(清唱)歌曲第二遍,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师幼坐在圆上,教师边做动作边唱歌1~2遍,全体幼儿自由跟做动作(原地不移动)。

3、学玩游戏。

幼儿站到椅子围成的圆圈外围,将椅子当成蘑菇,边唱歌边做动作一遍,唱到最后句时蹲下做躲的动作,表示躲在蘑菇伞下了。教师提问幼儿“唱到哪一句时做躲的动作”,帮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

4、增加“抢椅子”游戏,游戏1~2次。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并悄悄拿掉一张椅子。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玩游戏,引导没有找到椅子的幼儿到圆圈中间,自己想出躲雨的办法,并用动作表现,其他幼儿给予其鼓励。

三、结束部分。

幼儿评价、反思,进一步准确学习歌曲。教师请自认为会唱的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再次示范(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可以完整示范,也可以只重点示范片断),幼儿练习后再完整演唱。

幼儿园中班教案

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蝴蝶的对称美。

2、学习运用涂色或线条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的翅膀。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感受作品的美感。

1、多媒体课件:蝴蝶王国的课件、不同图案的蝴蝶幻灯片。

2、已画好外形的蝴蝶图片若干,水彩笔每人一盒。

3、“梁祝”轻音乐和“蝴蝶飞”的音乐。

要求幼儿尝试运用涂色或线条装饰蝴蝶翅膀。

学习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

一、播放“蝴蝶飞”的音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入教室。

请一名幼儿扮演蝴蝶姑娘,教师说:“让我们跟着蝴蝶姑娘一起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播放蝴蝶王国课件)

(本环节旨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带领幼儿模仿蝴蝶飞,幼儿仿佛身临其境,蝴蝶王国的背景课件直观、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会被活动所吸引,主动投入其中。)

二、利用课件,欣赏各种图案的蝴蝶。

1、蝴蝶王国里有很多漂亮的蝴蝶,它们身上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图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蝴蝶吧!找一找,你最喜欢哪一只!(欣赏不同图案的蝴蝶幻灯片)

提问: (1)蝴蝶有几对翅膀?(两对翅膀)

(2)蝴蝶左边和右边翅膀上的图案一样吗?有什么样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花纹是对称的,有的是由几种颜色搭配的,有的是由几种线条搭配的,而且颜色和线条都是对称的。

(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看直观、形象的蝴蝶幻灯片,通过观察,幼儿能够对蝴蝶的翅膀产生直接认识和理解,各种不同样式的蝴蝶图片给了孩子丰富的刺激,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教师通过有序的提问,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更多的思考,唤起幼儿更多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以便为下面的绘画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装饰画:蝴蝶。

引导语:你想不想也当个小小设计师,用这种对称的方法来装饰一下蝴蝶呢?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已画好的蝴蝶图片,请幼儿装饰。(播放“梁祝”轻音乐)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利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装饰蝴蝶的翅膀。

(孩子们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中,进行自由作画,充分享受绘画的乐趣,沉浸在创作的忘我氛围中。教师进行有目的地巡回指导,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突破活动难点。)

四、展示讲评。

引导语: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装饰的?现在我们相互欣赏欣赏,看看哪幅画最漂亮?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幼儿绕着作品欣赏,自由交谈)

(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自评互评,将满足幼儿的成功感,激发再次创作的热情,为持续学习注入动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尤其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本班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有趣的声音”,活动以幼儿喜爱的多种形式展开,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倾听和表现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一次与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幼儿对打电话很感兴趣,并经常想打电话给老师或小朋友,于是,这个关于声音的小子题便这样产生,本次活动的目标、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整合性,活动始终以打电话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过程,希望通过开展这个活动,激发幼儿各种积极的情感和探索的声音的兴趣,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

2、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3、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

台式电话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铃响,老师接听,说礼貌用语,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2、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用手做打电话状)。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师:“小朋友刚才都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1)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2)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3)女孩和男孩交换角色。

(4)师总结:男孩和女孩都很能干,来,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师:“小朋友都说了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来动手做电话,跟好朋友一起玩游戏。”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

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附歌曲: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活动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学具的提供满足了孩子动手的需要。尤其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还发现了要把线系牢在牙签上,并且牙签要横放,电话线才不会断。总的来说,整个活动是成功的。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活动的深度可以更深一些,在动手制作部分,老师可以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想想怎么样可以制作成电话,并动手操作,然后老师再总结示范。在最后一个环节,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为什么线可以传声?”从而使主题的目标也得以体现。

幼儿园中班教案

《玩泥巴》次主题《古陶艺》。

中二班。

张莉李鑫幼儿。

健康:

1、喜欢运动,积极参与户外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的跳、钻、投。

2、在教室及户外游戏时能按照要求不追逐打闹,避免碰伤。

3、了解护眼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继续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

语言:

1、愿意与他人交流,学习克服害怕情绪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乐于与人交流。

社会:

1、学会欣赏、珍惜同伴的泥塑作品,养成良好的泥塑活动常规。

科学:

1、了解陶土、面泥等泥的制作过程,感受自主探索的快乐。

艺术:

1、感受各种泥塑材料的质地、色彩,学习面泥的制作方法,能大胆运用。

2、体验创作和成功的乐趣。

学习运用一定的技巧:搓、捏、压、团等基本技能塑造平面造型,捏塑自己喜欢的形象。

1、技能训练:泥工制作方法:搓、蹲、压、团。

2、实践活动:和泥。

3、信息交流:捏面人的老爷爷。

4、信息交流:紫砂壶。

5、艺术体操:小泥人。

1、体育游戏:《载物过桥》《接力跑》。

2、早操学习:学习新操操节部分重点学习第三节,能按节奏,动作协调的做操。

3、自由自选活动:提供沙包、呼啦圈、球、拱形门等玩具引导幼儿创造性的搭配玩耍。

4、散步观察:观察种植区“实验角”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欣赏展示区:《古陶艺欣赏》搜集各类陶艺、泥塑作品、各类古今作品图片。

数学:花朵里。

环境创设:

主墙饰:玩泥巴——陶艺。

美术区:

古陶艺品欣赏。

音乐区:瓷碟舞。

科学区:我们来统计。

家长工作:

请您在假日里带领幼儿参观古陶艺展览,丰富幼儿对古代陶艺作品的感性认识。

请您和孩子一起共同收集各种陶艺品、泥塑作品及有关泥塑的相关资料,供幼儿相互交流。

请家长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与幼儿共同探讨克服害怕情绪的方法,并记录下来。二科学区:《自制面泥》投放原材料和工具及各种辅助材料(各种称量的小器皿、水、面粉凡士林)实验方法介绍图等。

语言:胆小先生。

表演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表演游戏区:《小蝌蚪找妈妈》提供头饰、荷叶、水草等道具,引导幼儿根据出场顺序提示图尝试表演。

社会:你别害怕四。

美工区:《泥塑欣赏——兔儿爷》提供泥塑作品图片供幼儿欣赏、提供泥工材料及辅助工具供幼儿进行临摹制作。

手工:罐子奥尔夫:音高训练五美工区:《好朋友的脸》提供好朋友照片及范例供幼儿模仿制作。

幼儿园中班教案

2.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萌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分段倾听故事,理解每一段故事的内容,;。

2.学说故事中蜗牛与蜜蜂、蝴蝶、青蛙的对话;。

3.讨论:小蜗牛的做法对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等等;。

4.完整欣赏故事。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独特,里面的对话工整、有序,阐述的道理明显、易懂,整个环节很容易把握,同时也带给我一些启示。

第一、故事采用先分段再完整欣赏的方式,有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第三、可能受到幼儿情绪的影响,我在延伸活动中加入了。

一个游戏表演的环节,请小朋友来扮演蜗牛、蜜蜂、蝴蝶、青蛙,练习他们之间的对话,我发现小朋友很愿意上来表演,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通过《蜗牛搬家》这节课,我对中班的语言课教学稍稍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相信:只要自。

谁认真学说对话就有机会上来手拿指偶。所以教具的设计数量要正确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学期中,虽然已经上了许多语言课,但是《蜗牛搬家》这节语言课给我的印象却最深刻。幼儿们非常开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也是轻松的接受知识。

这节语言课要求达到两个活动目标,即。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蜗牛与朋友的对话;

2.知道蜗牛因为害怕困难所以搬家没有成功,萌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分段倾听故事,理解每一段故事的内容,;

2.学说故事中蜗牛与蜜蜂、蝴蝶、青蛙的对话;

3.讨论:小蜗牛的做法对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等等;

4.完整欣赏故事。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独特,里面的对话工整、有序,阐述的道理明显、易懂,整个环节很容易把握,同时也带给我一些启示。

第一、故事采用先分段再完整欣赏的方式,有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第三、可能受到幼儿情绪的影响,我在延伸活动中加入了。

一个游戏表演的环节,请小朋友来扮演蜗牛、蜜蜂、蝴蝶、青蛙,练习他们之间的对话,我发现小朋友很愿意上来表演,而且表演的非常好。

通过《蜗牛搬家》这节课,我对中班的语言课教学稍稍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让宝宝们更开心的去接受了知识,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的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实际教学中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在教学中要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与水平。最重要的是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将幼儿看成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对象,而应当将幼儿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尊重幼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处理好这些问题,对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会更加努力的!

幼儿园中班教案

1、通过观察了解枸杞的特征。

2、了解枸杞的用途。

3、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枸杞的特征;难点是了解枸杞的用途极其价值。

枸杞、枸杞泡的酒、枸杞煲的汤、绘画纸、皱纹纸、胶水、油画棒、课件。

一、了解枸杞的特征。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包非常珍贵的礼物,你们想不想认识?幼:想。

幼:枸杞。

3、幼儿边品尝边和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

4、叫个别幼儿说说品尝的味道。

5、教师总结:枸杞刚吃的时候甜甜的,吃完后嘴里有点苦。

6、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吗?(幼儿讨论)。

7、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到枸杞的家里去看看。(播放课件:了解枸杞生长的地方)。

8、教师小结:枸杞的家乡在宁夏,它是我们宁夏的特产。小朋友刚才看到了许多枸杞树,还有很多人正在采摘枸杞,在宁夏中宁县的枸杞最有名,它个大果肉多,颜色非常好看。

二、了解枸杞的用途。

1、师:既然枸杞是我们的特产,那它有什么用呢?(幼儿交流讨论)。

2、叫个别幼儿说说讨论的结果。

3、师:你们说的对不对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播放课件:一些枸杞制品如:枸杞奶、宁夏红枸杞酒、枸杞糖、枸杞药、枸杞茶等等)。

三、了解枸杞的价值。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枸杞泡的酒和汤)小朋友,为什么酒和汤里要放枸杞呢?(幼儿品尝汤,品尝后分小组讨论)。

2、师:教师小结:枸杞不但是很好的补品,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酒里放枸杞做药服用,可以补肾、养肝、明目;煲汤时放点枸杞可以养血美容,使汤的味道更鲜。

四、活动拓展。

1、枸杞做为我们宁夏的特产,已经走进了祖国各地,现在正在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幅画,寄给全国的小朋友,让他们都来了解我们的家乡,来我们的家乡做客。

2、幼儿作画:画出枸杞树,用皱纹纸搓出枸杞的形状,粘在枸杞树上。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注重幼儿的感受,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了教学目标,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首先,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全面的了解了枸杞的生长地、枸杞的味道、枸杞的用途以及枸杞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虽然幼儿对枸杞并不陌生,但这仅限于他们知道它的名字,吃过一些枸杞制品的东西,对于它是我们宁夏的特产以及它有什么用知之甚少。因此,在活动中我通过尝、看、品认识了枸杞,了解了枸杞的用途,知道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活动的'拓展部分,更加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自己对枸杞的认识制作枸杞树,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本次活动设计合理,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老师的引导恰到好处,使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枸杞,通过品、看、尝了解了枸杞的味道及用途,在了解枸杞的价值时,孩子知道的不多,但这不是活动的重点,只做为了解,所以没有过多的涉入。最后的活动拓展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画枸杞树、粘枸杞激发了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这次活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是因为活动的选材、活动的设计都能够本着《纲要》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从本班孩子的实际出发,给幼儿充分参与和实践的机会。我将会在这次活动的基础上,在后面的活动中继续向幼儿介绍我们家乡的另外四宝——二毛皮、太西煤、贺兰石、甘草。

幼儿园中班教案

1、通过探索活动,发现弹性秘密,了解关于弹性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操作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准备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等各式各样的弹性物品。

1、看——引发学习动机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有趣好玩的东西,现在先拿出两件,想请小朋友认认他们叫什么名字?(先拿出松紧带,弹簧让幼儿回答)

师:现在老师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的观察

把小弹簧放在桌子上,用力压它就矮了下去,松开手,它就恢复原来的样子;用手拉橡皮筋,它就变长了,松开手,也变回原来的样子。

2、玩——试试感觉

请幼儿自选弹性物品玩,感知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但不要限制幼儿玩法)

3、讲——发现秘密

(1)请小朋友说说你玩的物品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都能变)

(2)小交流:你玩的东西是怎样变的?(变大、变小、变长、变短、变高、变矮、变粗、变细)

(3)小讨论:现在再请小朋友玩玩、试试、想想,说出它们为什么会变?(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体验,讲出原因,允许有不同,做出不同的解释)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玩的皮球、棉垫、松紧带、气球、拉力球、弹簧称等,只要你用力压它、拍它、拉它、吹它,就会变,或者变大了,或者变矮了,或者变长了、变粗了,你一松开手,它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它们共同的原因是都有弹性。(让幼儿学说“弹性”)

4、找——扩散思维,丰富生活经验

师: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例如:松紧带、弹簧、海绵、皮球、棉花、气球、橡胶等。人们也利用弹性材料制作乐器,如风琴、手风琴、钢琴等。

(1)找一找班级、幼儿园内有哪些弹性物品?(蹦跳床、轮胎、皮球等)

(2)找一找你身上有那些弹性物品?(松紧带、皮筋等)

(3)找一找你家里有那些弹性物品?(沙发、席梦思床等)

5、体验

组织幼儿跳蹦蹦床,玩拉力器,吹气球,再次感受弹性,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让幼儿回家玩玩有弹性的物体。

手工课上让幼儿用有弹性的材料进行小制作。

通过看看、玩玩、找找、讲讲、体验等活动形式,激发了幼儿对弹性现象的好奇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弹性物体的特征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

“圣诞礼物”是选自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的《父与子》漫画集,漫画中人物的动态表情滑稽可笑,黑白单线条的画面便于孩子们观察理解,而且故事中的结局又是人们意想不到的,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圣诞礼物”故事中的父亲和蔼可亲,和孩子之间有着深厚友情。看到画面便能是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和父母,故事中的事件贴近我们的生活,有利于孩子们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漫画,让孩子们感受到父亲的爱是不求回报,从中萌发幼儿自己关心父母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能用行动在生活中体现。

幼儿已有的经验:孩子们熟悉漫画,有一些漫画的小知识。对圣诞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圣诞节里有圣诞树和圣诞礼物。

1.通过分段阅读,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父子间互换礼物所带来的快乐之情。

2.观察画面初步尝试将前后图片联系起来,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大图书。

1.生活中你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收到礼物?

2.收到礼物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画面中的父亲和儿子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在什么时候?你从哪里看出圣诞节到了?

2.发生什么事了?爸爸为什么哭了?儿子会怎样安慰爸爸?(幼儿模仿)。

师生间互相表演1-2画面。

3.观察3-4画面。

父子俩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

鼓励幼儿能用对话、动作、表情进行演示。

4.爸爸收到儿子的礼物是怎么做的?儿子又是怎样的?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

故事中的父亲和儿子相亲相爱真让人羡慕,你在生活中送给爸爸、妈妈礼物吗?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怎么做呢?

(新年来了你想送给爸爸、妈妈什么礼物?新年的礼物可以从哪里来?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自己制作。)。

教师提供各种材料的纸、笔,幼儿自己动手创作。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

2、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幼儿用书。

投影仪。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题目叫《戴眼睛的小猫》,小猫怎么会戴眼镜呢?小朋友们听仔细了:

故事内容:在一座红房子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和一只小猫。老奶奶年纪大了,每次看报纸时都要戴一副紫色的眼镜,小猫看了很羡慕。(做戴眼镜看报纸状)。

有一天,老奶奶看完报纸,没来得及把眼镜放好,就被另一位老奶奶叫走了。小猫终于有机会了,它戴着老奶奶的眼镜,高兴地往门口跑,走到大门口,一看,哎呀,门槛怎么变高啦!它用足力气使劲往上跳。

只听“咚”的一声,小猫重重地被摔倒在地上。

小猫又觉得肚子饿了,想找点东西吃。它刚走到老鼠洞口,就看见对面走来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做肚饿状、大老鼠状)。

小猫吓得掉头就跑。它边跑边想:这准是一副魔镜,我还是把它给老奶奶放回去吧!

小猫悄悄的把眼镜放到了老奶奶的桌上。

故事讲完了,好听吗?(好听)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故事讲了什么。(根据幼儿用书上的图画,提问题)。

——在一座房子里住着谁?(老奶奶和一只小猫)。

——老奶奶每次看报纸都要戴什么?为什么?(眼镜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

——小猫看见老奶奶戴眼镜很羡慕,有一天它戴上眼镜高兴地跑到大门边,发生了什么?(门槛变高,被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小猫肚子饿了,它跑到老鼠洞口又发生了什么?(看见一只很大很大的老鼠,吓得掉头就跑)。

——现在我们来摸摸我们的好朋友眼睛长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们摸,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说“上边毛,下边毛,中间黑葡萄”)。

——好朋友眼睛每天都要做一个动作,是什么动作?(眨眼,如小朋友们有困难,老师可做动作,闭眼几秒钟再睁开)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次眨眼动作。

——小朋友们看,老师戴着什么啊?(眼镜)小朋友们齐声说。为什么要戴呢?大家想5秒钟。(老师可轻声数一、二、三、四、五)眼睛不好。(小朋友们可能说不出,这时老师可摘下眼镜作摸的动作)老师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可没戴眼镜,后来自己不好好爱护眼睛,眼睛就不好啦!小结:要好好爱护我们的眼睛。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什么时候不舒服啊?(让小朋友们思考5秒钟,老师可轻声数一、二、三、四、五)。

眼睛飞进虫子不舒服、戴爸爸(妈妈等)的眼镜不舒服、戳到不舒服————。

——我们怎样保护自己的眼睛?(如小朋友们说不出,老师可引导)。

老师站在电视机前,问这样看电视好不好?不好,眼睛会坏的。(小朋友们想不到其他方法时,老师可将其他方法当作秘密告诉他们)。

小结:看电视要离电视远一点,看的时间不能长;不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画画、写字;使用的时间长了要休息一下,看看远方。

小朋友们,我们的眼睛要休息一下了。我们一起来做做眼睛运动吧!

揉一揉,捏一捏,刮一刮,我们的眼睛真舒服!(第一遍睁着眼做,第二遍闭着眼做)。

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小朋友们找出两幅图的不同的地方。

幼儿园中班教案

1.了解七星瓢虫的外貌特征。

2.能够制作出七星瓢虫,并设计它的栖息场景。

3.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乐趣。

重点:了解七星瓢虫的外貌特征,并独自制作出七星瓢虫。

难点:学会设计七星瓢虫的栖息场景。

黑色卡纸、黑色画笔、颜料刷子、剪刀、胶棒、彩色颜料、树叶、4个纸筒大小的红色圆和4个饮料瓶盖大小的黑色圆、双面胶。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符老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有趣的美术活动《七星瓢虫》。

2.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七星瓢虫长什么样子?

3.师:(出示七星瓢虫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4.原来啊,七星瓢虫它有圆圆的身子,半圆形的头部,两只非常小的触角,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背上那对红色的翅膀,上面长着黑色的圆点,也正是如此大家才叫它七星瓢虫。

5.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绘画一幅七星瓢虫的作品吧!

二、制作过程。

1.介绍绘画材料。

2.播放视频并讲解七星瓢虫的做法。

(1)我们要制作七星瓢虫啦!在准备好的红色或者粉色圆形卡纸上,画出长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黑色的圆点点。

(2)接着拿出剪刀剪开一点,用双面胶给粘贴住,就顺利完成了他的身子。

(3)然后我们拿出黑色的圆粘贴在他的身子,并用白色颜料在上面画出它的眼睛。

(4)我们想一想这样的七星瓢虫还缺什么呢?

(5)对啦!这样的七星瓢虫还缺六只角和一对触角!

3.设计七星瓢虫的场景。

(1)师:符老师,希望我的七星瓢虫栖息在一棵非常茂密的大树。然后拿出黑色的卡纸,画好树干,接着树叶的部分,我们可以在树叶上涂满颜料,然后将它拓印在卡纸上。

(2)师:待颜料晾干后,并把七星瓢虫粘贴在大树上,用画笔给它添上它的六只角和一对触角。

(3)铛铛铛,我们的七星瓢虫就做好啦!小朋友们,你们也可以在树旁增添一些花花草草,让作品变得更丰富些呦!

(4)师:你希望你的七星瓢虫出现在哪里?

(5)师:(出示照片)在叶子上、在花朵上、在草丛中。

三、结束。

幼儿园中班教案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

(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

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

2.两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

(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

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

2.教师: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根据沉与浮进行分类,每组有两个小筐,请把能沉下去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来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上的筐里)

3.幼儿把材料按沉和浮分类,刚才还有问题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师这边再来试试。

4.交流: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小结,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把物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过来试试。(轮船、鸭子等是浮的,石头等是沉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