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语文初中(热门16篇)

背影语文初中(热门16篇)

ID:7060258

时间:2023-12-06 10:03:35

上传者:笔尘

优秀的作文需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不仅要有有足够的信息量,还要注重文风和文采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将一起阅读一些经典的作文范文,相信它们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交卸。

奔丧迂腐。

琐屑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的负疚的心情。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是目标2、3。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

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 的负疚的心情。

附五、板书设计一。

背影。

朱自清。

圈点批注 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

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开头。

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

三次流泪    第一次 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

第三次 别父亲 。

第四次 想背影 。

附六、板书设计二 。

难忘背影 ——点题。

父             家境: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

子 描写背影    别前: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

情 买橘子:     体贴周到。

深 再现背影——思念。

注:这是为一个镇级中学老师所写的说课稿,学生底子较差!

初中语文巜背影》评课稿范文

: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1.前车覆,后车戒。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0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共2页,当前第1页12文章来源:

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初中语文巜背影》评课稿范文

1.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5.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4.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25.多行不义,必自毙。

2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28.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9.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3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7.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3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5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5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6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6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7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7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7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7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0.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81.前车覆,后车戒。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9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9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9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9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0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03.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10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05.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10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0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1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2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6.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2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0.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3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35.衔远山,吞长江。

1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8.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13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4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4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43.言必信,行必果。

14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4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46.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4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5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151.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15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153.业精于勤,荒于嬉。

1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5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6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6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6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6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4.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1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6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16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7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8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8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8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8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4.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8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一)复习。

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 蹒跚、 琐屑、 颓唐。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

(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突破:让学生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

(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

(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情。)。

2、关键句的品味: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2、3段的作用)。

(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小结: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

(四)作业:

(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初中语文《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背影》。我将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学习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父子深情,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定位为: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定位为:对于文中背影的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教学法:新课标非常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通过此教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平实自然但饱含深情语言特点,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2、引导探究法:新课标对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角色是这样定位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文所写的父爱朴实却深沉,大多数学生可能难以深切体会,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找可表现父爱的关键性语句或词语,再探究其深意,感受浓浓的父爱。

三、说学法。

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课前通过预习,解决字词问题,搜集、整理、交流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整合资源,并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质疑;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圈点、勾划、批注法:在品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运用此法,独立思考,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我将分四个步骤展开:

(一)激情导入。

首先,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情。然后,请同学讲述自己对父爱的体验,营造爱的氛围。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在这一环节,我通过“言”和“声”,用自己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为一种教学有效性策略,源远流长,《礼记·中庸》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本环节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读字音,辨字形,解字义。

2、资料展示:以“我所知道的朱自清(《背影》)”为主题,请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3、疑问阁:预习课文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可请知道的学生当时解答,有难度的问题可在教学过程中解答。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感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培养全局性阅读观念的有效途径。为此,我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标:

1、读一读,再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找一找: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3、说一说: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四)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新课标对精读的评价要求是:“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在本环节,我让学生立足文本,动笔动脑动口,从理解词句入手,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1、运用圈点、勾划、批注法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关爱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对它们的理解。(在此环节,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重点片段赏析:月台买橘。

(1)组内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父亲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和句子,品味其中的深意,感受父亲的不易和拳拳爱子之心。)。

(2)真情诵读:

望着父亲的背影,作者流泪了。你是否也被文中的父亲感动了?请用你的真情读这几段文字,再次感受父爱。

3、追溯感动本源,走近作者的内心。

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重点引导学生从作者前后心理变化方面寻找原因,感受作者的醒悟与坦诚。)。

(五)情感迁移—走进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越高越远……青春年少的我们也许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或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背影初中作文

父爱象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父爱象咖啡,苦涩而醇香,让人精神振奋;父爱象清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回味无穷。

——题记。

我家附近有一片幽深的树林,一头连着我家的后院,一头伸往学校的方向。

冬日的树林,让人情不自禁地吟唱着“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美。但每次漫步期间,总会想起那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个严酷的冬天,我刚上三年级。因为乡小学的拆迁,我不得不到离家较远的城里读书。从小娇生惯养的我怎么能脱离对家人的依赖,父亲只好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我。终于有一天,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也这么大了,不能总躲在父母的怀抱中,今后要自己独自上学,锻炼锻炼自己。”我正要反驳撒娇,看到爸爸青石板一样的脸色,话到路边不得不咽了下去。

林间的小路寂寞无人,冷嗖嗖、阴森森的。凛冽的寒风猛烈地摇晃着树枝,鬼哭狼嚎般地嘶吼着。冷不丁的一声鸟叫,也会让人不寒而栗。我唱着歌儿壮胆,心里却是强盗和鬼魂的身影,脚步不禁越来越快。终于我跑了起来,总觉得有一个无形的黑影在追随着我。我越发害怕,跑到学校时连内衣都湿了。周未回家,我再次经历了这种惊魂时刻。到家时,爸爸从沙发里站起来,跑过来嘘寒问暖。我心中一股怨气在膨胀,看到爸爸满头的汗珠和一脸心疼的样子也不好意思发火,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

又是一个周末的黄昏,风雪弥漫着田野。我比平日更加卖力地奔跑在那条孤寂的小道上。快到家时,忽然发现一个身影跑进了我家的后院。小偷,我心里想着,拿起一根树棍冲了过去。那身影晃了一下,居然跌倒了,我冲上去,当头一棒敲下去。“哎哟!”黑影一声大叫,转过头来。“爸爸……”我大惊失色,“怎么是你?!”那一刻爸爸的脸象霜后的柿子,红得快要崩溃。他嗫嚅道:“我本想离你远点,还是……”我的心猛地一沉,忽然想被抽去了什么,痛阵阵地涌来。

爸爸轻抚着我的头说:“孩子,你看这一路上都是你成长的脚印,即使没人陪伴,你不是也走得很好吗?”

泪眼中,我觉得父亲的身影是那样高大。他伸出那冻得通红的大手把我的小手包得紧紧,伟大的父爱,让我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如春。

背影初中作文

时间辗转,流逝,品年谣,曾经的那些温暖,眼神,细细品味--原来,我们错过。

曾经一起经过的流年,被淡淡的时间冲散,曾经的诺言是爱着你一直到老,但现在,天还未幕,人却老。

这段文字,是我一个音乐爱好者所执笔写下。那个你字,包括情人,父母,友谊。

人世间最美好与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此。今天,我和两个好友聊了好久,说着友谊的珍贵;三个人整齐排排坐在长长的板凳上,一名老人缓缓走过。

那位爷爷我认得,是其中一好友的爷爷,前一阵子,我还陪朋友看望过那老人。朋友很爱美,当时她给我们说着学校的趣事,看到他爷爷走来,第一句话竟是:爷爷,给我点钱嘛。带着淡淡的撒娇语气,她对她的爷爷微笑着。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人的消费总是很高。尤其是女生。女生天性就爱美,这点不可否认。

我不记得他爷爷给了朋友多少钱,坐在电脑上敲打前一小时发生的事情,心中想的是老人的背景。就在几个星期前,我们才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间回到两个星期,我是如此的乏味朗诵课文。现在想起来,有些嗤笑。

我从不甘于平凡,又不希望瞩目。当亲眼将这一普遍而又震撼的场景,竟然眼眶有酸酸的触动。

老人前不久动手术,如今走起路来脚微跛;满脸爬满难看的皱纹,笑起来鼻子眼睛挤在一块儿,真难看。朋友满脸笑容,似乎在向我微笑她的胜利。

钱拿到手了。连我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那些东西,是纸,也是人一辈子风尘苦旅得到的回报。

简单的公式是:亲人为了亲人过更好的日子去劳动=钱=更好的日子。

之后我有十多秒的沉默。我对朋友说,你真过分,你看看你的爷爷的背景。我的声音极小,只有我们俩人听得到。这是,老人正在跨门槛。老人手先抓住扶手,将左脚跨到槛外,转过来在握住一边扶手,走到大铁门外。这一幕我和朋友看的清清楚楚。

朋友眼睛眨了眨,对我说,是的,我觉得自己真该死,如果有一天我爷爷走了怎么办,我一定会不知所措的。

灯光闪烁之中,我仿佛看到星光点点。于是我往天上一看,黑着呢。

其实我当时想说,那你就应该珍惜啊。这半句话终究没说出口。人要懂得珍惜,一定要学会,不然,到时真的会后悔莫及的。

不要不以为然,也不要不屑一顾。

朋友,亲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那是爱情的升华,友谊的精华。

回头看一眼吧,不要在抱怨什么了,他们眼角的皱纹,双鬓的白发,对自己的付出一定抵的过几句善意的责备的。

背影初中作文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白天奶奶在田里干活,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除草,蹲在草丛里,快乐地忙活着,整个田野都充满了我和奶奶的欢声笑语。恍惚间,我抬起头——奶奶高大的背影站立在我面前,那时真觉得这背影能为我遮风挡雨,我也一直会和奶奶在一起。在做完农活回家后,趁着夕阳还未下山,奶奶便从她那个大木柜里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操起针线,一针一线,密密匝匝地缝制我衣服上那些因调皮而磨出的洞。奶奶的针线活做得很好,从毛衣到手套样样拿手。可是奶奶那略带浑浊的双眼却有些看不清了,所以每当她缝缝补补时必须把眼睛凑得很近,久而久之,她那本就有些弯的背就更弯了。每当这时,我便心疼地上前给奶奶捶捶背,捏捏肩,奶奶也会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脸上尽是舒心的笑容。

那一刻,我真想按下心中的快门,只为永远定格奶奶的微笑。

在一阵缥缈的炊烟过后,夜幕降临了。我挽着奶奶的手,奶奶的指腹上尽是厚厚的老茧,她却笑着说这时岁月给予的奖赏。星光洒满院落,只留下我和奶奶相互依偎的身影。那些时光,幸福,悠长。

后来我长大了,奶奶也去大伯家带孩子了。

此后,我见奶奶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

最近一次去奶奶家已是半年前,奶奶的身影怎么越来越矮了?坐车刚到乡下,老远便看到了奶奶的背影,她戴着硕大的草帽,将身影映衬得更加瘦小,手里挥动着一人高的锄头,每挥动一下身体便微微向前倾。慢慢走近了,才看到她的汗水早已浸透了那件已辨不出颜色的衣服,被汗水打湿的衣服紧贴在微微凸起的脊柱上。夕阳下,那几缕在微风中轻颤的银丝看上去有点孤独。一阵略带凉意的清风吹过,我的眼睛酸酸的。恍惚间,我依稀看到了蹲在草丛里,陪着奶奶一起干活的小小身影……可是岁月总是匆匆地把美好的时光带走,只剩下满满的回忆。

初中作文:背影

读过朱自清的《背影》,也许是因为年龄尚小,无法真正读懂父亲的背影留给朱自清的是什么,只是觉的有点酸酸的,涩涩的。

忆海茫茫,脑海里回忆起点滴往事,不过一切都模糊不清,唯一清晰的是母亲的背影。那时候我上幼儿园大班,要进行升级考试,对于那么小的我来说,当时确实是一次大型考试。

当天晚上,妈妈丝毫没有过问关于考试的事情。我让妈妈帮我准备考试的东西,妈妈却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有任何鼓励,没有任何安慰,当时我不争气的泪水就流了下来。

第二天,我没有理妈妈,自己拿了书包向学校跑去。校门口,家长们领着孩子陆续到来,还问长问短,嘱咐一些考试的问题。

我顿时像受了极大的委屈一般,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想:“妈妈是不是不疼我了”。

我越想越委屈,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我走两步就往后看看,我多么希望妈妈会像神话一般突然出现在我面前阿,离考场越来越近,希望也越来越渺茫。却始终不见妈妈的身影,我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委屈的泪水止不住了,像泉水一般涌了出来,我哽咽着进了考场。

考试时,我心神飘浮不定,无意间看见了模糊的一个身影,好熟悉啊―是妈妈,我想吃了定心丸一样,因为我得到了答复。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本来还晴空万里,突然间就变得乌云密布,刹那间,下起了瓢泼大雨,我禁不住往窗外望了望,朦胧中,只能看到妈妈的身影,时那样模糊,又是那样的清晰。

我多想冲出去,让妈妈回家,可我无能为力,我穿过雨帘,久久注视着妈妈的背影。妈妈雨中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背影初中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温柔善良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母亲就是家里的保护伞。随着渐渐长大,每逢看到母亲的背影时,我都不禁想流下泪来。

母亲的背影,让我感动;母亲的背影,给我力量;母亲的背影,令我牵挂!

我们在领受母爱荫庇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回报母亲,正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背影初中作文

寒冬腊月,狂风肆虐,大清早我却被爸爸叫起来去买菜。我不情不愿地起来,大声嚷着:“凭什么要我去,你们不能去啊!只会欺负小孩”。爸爸一脸严肃说:你已经是中学生了,该长大了,快去。

我扭捏着出了门,寒风袭来,我不禁打了个激灵,快步走向菜场,外面大雪纷飞,狂风大作,雪已没过了脚_。

来到菜场,我漫不经心的挑选着白菜,正准备伸手拿,可刚碰到菜我就跟触电似的收了回来,一股凉意迅速蔓延到了全身。想到爸爸平时都是这样来买菜的,想到爸爸在寒风中蜷缩的身影。我百感交集。雪继续的下着,风继续的刮着,天还是那么冷,可我的心里竟溢出了一丝丝莫名的愧疚,自责。

买好了菜,我紧了紧衣服,快步往回赶。路过小卖部时我稍微顿了一下,想到家里的盐快用完了,便想着顺便买包盐。出小店时无意中我瞥见墙角边那一抹黑色的身影。只是一眼,我便认出了他。是爸爸,那身影转瞬即逝。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爸爸那单薄的身影。

刹那间,我幡然醒悟。原来爸爸之所以会让我来买菜是想锻炼我坚韧的毅力。爸爸还是爱着我的,不然他不会在我买菜时因为担心我而在后面跟着了。

回家地路上,我发现风不再似来时那般冷冽,雪落在身上竟有了一丝丝的暖意。就连那天也仿佛露出了一点儿笑意。

虽然爸爸对我很严厉,但爸爸对我无私的爱在此时让我觉得他单薄的背影在我的心中变得高大起来。

背影初中作文

烂漫的樱花铺满东京小道,这是你一直向往的地方。

和你相遇是在早春,彼时的我们刚开始初中的新生活,虽然你我那时还很陌生,但就是一种缘分让同时躺在柳树下的我们成为好友。

柳树下的我们,一起背靠着彼此,空中飘着如花的柳絮,你伸手抓住一小把柳絮,然后张开掌心,用嘴吹向我。绵绵的柳絮飘在我的面庞,有莫名的舒服。我告诉你,我喜欢柳絮,喜欢它的美丽。你说,其实东京的樱花比柳絮更美。你说,你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东京小道上看一场樱花。

三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人长大,也足以让两个人的友情更加坚固。

三年的时光,让我更了解你许多的小秘密,你最喜欢的花是樱花,你最喜欢的颜色是淡蓝色,你最爱的人是谁等等。

三年的时光,让我更加了解你,你看似文静腼腆实则体内活跃细胞居多。你遇事冷静,善于分析。

弹指一挥间,纵有流年千百转。

就在这个寒假,你兴冲冲地给我打电话,说在春天之际,你可以看到烂漫的樱花了。我不解,问之。你沉默了一会,说你们就要搬家了,是东京,而且再回来的情况很少,少之又少。我问你什么时候搬家,你说:后天。

接完电话后,我的心随即颤抖。三年的甜蜜时光,你让我怎么舍得?

终于,在傍晚,你来我家向我告别。你剪了齐耳的短发,穿着橙色的外套。我侧身让你进来,你笑着说不用。你说你还有许多事要处理,此次找我就是给我一个东西。

说完这些话,你便转身走了,在你转身的一瞬间,我看到泪水已流至你的嘴角边。

天空飘起一场小雪,风吹乱你的发丝,你在风雪中,缓慢的行走着,你的背影看上去是那么孤独。此刻,我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看你远去的孤单背影。蓦地,心里一片空白。

那一瞬间,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低声哽咽起来。

现在已是春天了,我躺在柳树下,还是像当年一样望着柳絮发呆,只是这次,只有孤独的自己。听说,东京小道上全铺满了樱花,想必,一定会很美吧!不知道,此刻在东京看樱花的你是否还会想起当年的我们一起细数柳絮的场景。

其实我们都明白,不久的将来,所谓的友情,都会被时间所埋葬。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情愿自己没有遇上你。那样,虽然自己没有知心闺蜜,但也不会像现在,常常会思念某人。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孤独。

愿你,在东京,一切安好。

背影初中作文

在新街口的繁华街道上,穿着一身名牌大衣,左手拎着一个lv的包包,右手拿着一个最新款的iphone手机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甚至他们的背影都是用来给人瞻仰的,然而往往有一些“不合群”夹杂在这一个个光彩靓丽的背影之后。

地铁站的4号出口处,往往站着一个老妇人,枯燥得如干草一样的头发被最便宜的橡皮筋扎成一捆,身上被一件大衣裹着,暂且忽略大衣上红红绿绿的补丁这应该算是件黑色的衣服吧。一个大盒子挂在她的胸前,盒子里,一块干净的红布上一串一串的小百合花整齐地排列着,只可惜相比新街口这种处处散发着奢侈的法国香水味道的地方,这小百合散发的清香是绝对无人过问的。

老妇人看我走近,满面笑容地看着我,那斑斑点点的脸上皱纹似是被深深刻了上去:“妹子,买花吗?”“请问这花怎么卖?”“不贵,就两块。”两块?竟比我在旅游景点门口买到的还便宜。“老奶奶,我看你也年近七十了吧,干嘛还在这儿辛苦地卖花?”“辛苦?不累,不累。”老人家说着,“家里那躺着的老头子还等着拿钱治病呢。”我听着心里又是一阵难受,唉,同样是人为何有人一身名牌过得无比悠哉,有人辛苦一辈子却仍然穷困。

我挑了两串百合,塞给了老妇人10块钱:“老奶奶你好好地拿着,不用找了。”说完,我转身要走却被老妇人一把拉住。“我知道妹子同情我,但我决不是一个白拿钱的人。”老人的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线,露出了屈指可数的黄牙。说着,她把手伸进那个黑黑的小腰包,从一堆分分角角中掏出六元纸币,一张张地摊平,双手递给了我。

接过那六张纸币,我瞻仰着老妇人一瘸一拐离去的背影,鼻尖靠近那两串百合,一阵清香沁人心脾。

背影初中作文

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清风徐来,小波不兴。在人们的眼里只看见了那娇艳的花朵,只看见了寻万紫千红的景象,却忽视了敢于奉献的衬托者——绿叶。

离开绿叶的牡丹,整片整片地红,整片整片的紫,呈现出的景观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定神去欣赏它的美。它过于浓艳,过于刺眼。离开绿叶的玫瑰,它只剩下了支杆上面的刺。那锋利的刺让人们感到畏惧,让人们不敢靠近,就算再美丽,也会伤人,会让人们敬而远之。离开绿叶的荷花,没有了大大田田的荷叶,直挺挺地矗立在水中,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质感与美感,不再像是个亭亭玉立少女,而是一个孤寂、落寞的少妇。所以在离开绿叶陪衬后的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娇美无瑕了!这个默默奉献自己的绿叶,是值得花儿珍惜、敬畏,值得人们呵护与注意的。

它说它以一个陪衬者而骄傲,而自豪。它说奉献是让它感到十分快乐的一件事情。它不需要人们的目光注视在它身上,它只是想那样默默地呆着,不被人们发现也好,关注也好,呵护也好,做一个衬托花儿美丽的奉献者,是它的光荣,是它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它说它此生随花儿而来,伴花儿而去,有花儿的地方就有它。它永远地呵护花,衬托花!它是花最忠实的朋友,不会抛弃它。它就想这么一直下去,它认为这是十分美好的。

此生,随花朵,伴花去。愿一直守护着花的衬托者——绿叶,值得敬仰,值得赞赏,值得学习。

背影初中作文

父亲总认为只有苦劳动或苦读书,才会有好生活。

我们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父亲只有5年级的文凭,所以他只能苦劳动。父亲出来拼搏的时候,我们村只有泥泞的羊肠小路,完全容不下一辆小客车,公交车每天只有一班。如果那时谁家中有一台黑白电视就已经很富有了。

我爷爷告诉我,父亲最早外出打工时,只有我那么大。那时,父亲的背影是孤独脆弱也是高大坚强的。爸爸在那里是睡在毫无完工的工地上,晚上常常因思念亲人而泪如雨下;吃是吃路边一元三个的馒头,他常常和老板进行语言上的斗争——砍价;穿是穿爷爷穿剩的解放服与解放鞋;喝是喝有灰尘掉落的工地水。

父亲一直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那就是到大城市中,买下房子,让孩子在大城市中接受知识的洗礼。让他的子孙后代,不再走他曾走过的人生道路。是苦读书,不是苦劳动。

一年,父亲来到大城市,毫无经验的父亲,做事小心谨慎。这时,他的背影充满了成功的希望。他放弃了工匠,开起了便利店。

时光在偷偷流逝,岁月在慢慢奔跑。不知不觉中,八年过去了。父亲在大城市中有了房子,孩子也在大城市中学习。父亲的背影现在充满了自豪。现在,老家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每家每户的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黑白不清的电视变成了高清的液晶电视。时代在进步,每天都有人被新时代抛弃,不愿被抛弃的父亲一天比一天忙。

父亲的青春背影,匆匆忙忙地从他的人生道路上一闪而过,留下了泪水和喜悦的痕迹,留下了劳动的见证,换来了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