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优质14篇)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优质14篇)

ID:7087446

时间:2023-12-08 05:40:26

上传者:梦幻泡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了解其中的设计和思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

:1课时。

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

新课。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3)指名朗读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1、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生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肴、瘾”2个生字,通过本文的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难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重点)。

解题目。

“养成”,修养使形成。“读报”,阅读报纸。本文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为题,突出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即读报的常识和方法。同时,用一个“好”字点出了读报的重要性,以朴实而不失号召力的语言,唤醒人们读报的*,在网络阅读异军突今天,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向我们讲解了读报的常识和方法,号召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文本解读:

这件事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防疫是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归结两个问题:1、读报的重要性2、读报的方法。以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会有深刻的感悟与启发。更希望学以明志,读书读报成为终身学习。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学习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学情调查。

1、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一读。

2、读报有哪些好处?

二、学习板块(一)。

(一)合作探究。

学习引导。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二)展示交流。

1、学生读课文,说说文中有哪些词语运用的比较好。

2、让学生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并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几层?

三、学习板块(二)。

(一)合作探究——学习第一段。

学习引导: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二)展示交流。

1、报纸上有那些东西令人着迷?2、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四、达标检测。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2、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

3、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4、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消息()的新闻()的故事。

()的知识()的读者()的习惯。

开阔()陶冶()积累()。

五、总结提升。

看来读报的好处的确很多,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课处延伸。

1.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生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教后记: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教案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

二、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述课文第一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课处延伸。

1、你平时读报吗?爱读哪些报纸?

2、选择你最近看过一则感兴趣的文章给大家介绍。

3、生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1、读报的重要性。2、怎样读报。3、读报的收益。

三、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地写写读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浏览重要新闻和主要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各写两个)。

形形色色:挨挨挤挤安安静静(层层叠叠苍苍茫茫匆匆忙忙 断断续续端端正正大大小小地地道道……)。

五花八门:三言两语四通八达(五湖四海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七亲六欲一目十行乱七八糟七上八下……)。

惊天动地:欢天喜地,铺天盖地(惊天动地经天纬地昏天黑地冰天雪地改天换地怆天呼地充天塞地……)。

2、把最后一句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读它。

3、你读报纸的收获是:报纸不仅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使我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1)阅读本文,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读报的重要性,并了解、掌握读报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并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读报。

重、难点与关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报纸若干、生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设,学生亲身体验。

1、教师设计晚上自习题。(并不讲第二天要上这一课)。

2、要求学生每人买一份报纸。

3、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业(半个小时):

(1)这份报纸共有多少版?怎样折叠排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排放?

(2)共有多少种版面标题?按先后顺序分为几大类型?列出标题来。

(3)第一版与其他版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仔细找出不同点想一想为什么。

(4)你看这份报纸时,觉得怎样看既快又有收获,写写方法。

(5)你读了这份报纸后,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收获最多的是什么内容?画出批注。

(6)你认为读报对你有什么好处?准备一个简要的谈话提纲。

二、先交流、引导,再学文、谈体会。

1、学生互相交流昨晚读报作业。教师巡视中倾听学生发言,将失误之处默记于心。

2、对昨晚读报收获有了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读报的实际进入这一课的自学。

3、整体感知,了解结构。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第4第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第6第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4、结合课文中“九霄云外”“名人名言”“回肠荡气”等重点词语,先朗读课文第1至第3自然段然后谈一谈自己读报的视觉感受。

5、再结合课文中讲的读报方法的句子第6第7自然段,朗读并谈谈自己读报的真是体会。

重点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6、请学生简要地概括和归纳一下学习本课的重点收获: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7、教师范读课文,并分别对学生所读和所做交流做一个剪短的总结。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课堂小结。

1、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你能向大家推荐一些报纸吗?

(《日报》《晚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英语报》。。。。。。)。

是啊!既然读报有这么多好处,大家也知道了读报的方法,老师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自觉地养成认真读报的好习惯,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受益匪浅的!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本课的方法,认真读报。

2搜集、交流科学的读报方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阅读后感受,师相机进行了教学评价与概括。接着,让学生质疑。最后建议他们推荐一些能读的报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说:“《日报》《晚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英语报》”等等。教师要把课本当作教学材料来使用,而不能把课本当作圣经来拜读。只有将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板书设计。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阅读本文,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本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读报的重要性,并了解、掌握读报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并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读报。

重、难点与关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报纸若干、生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设,学生亲身体验。

1、教师设计晚上自习题。(并不讲第二天要上这一课)。

2、要求学生每人买一份报纸。

3、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业(半个小时):

(1)这份报纸共有多少版?怎样折叠排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排放?

(2)共有多少种版面标题?按先后顺序分为几大类型?列出标题来。

(3)第一版与其他版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仔细找出不同点想一想为什么。

(4)你看这份报纸时,觉得怎样看既快又有收获,写写方法。

(5)你读了这份报纸后,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收获最多的是什么内容?画出批注。

(6)你认为读报对你有什么好处?准备一个简要的谈话提纲。

二、先交流、引导,再学文、谈体会。

1、学生互相交流昨晚读报作业。教师巡视中倾听学生发言,将失误之处默记于心。

2、对昨晚读报收获有了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读报的实际进入这一课的自学。

3、整体感知,了解结构。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第4第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第6第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4、结合课文中“九霄云外”“名人名言”“回肠荡气”等重点词语,先朗读课文第1至第3自然段然后谈一谈自己读报的视觉感受。

5、再结合课文中讲的读报方法的句子第6第7自然段,朗读并谈谈自己读报的真是体会。

重点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6、请学生简要地概括和归纳一下学习本课的重点收获: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7、教师范读课文,并分别对学生所读和所做交流做一个剪短的总结。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课堂小结。

1、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2、你能向大家推荐一些报纸吗?

(《日报》《晚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英语报》。。。。。。)。

是啊!既然读报有这么多好处,大家也知道了读报的方法,老师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自觉地养成认真读报的好习惯,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受益匪浅的!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本课的方法,认真读报。

2搜集、交流科学的读报方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阅读后感受,师相机进行了教学评价与概括。接着,让学生质疑。最后建议他们推荐一些能读的报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说:“《日报》《晚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英语报》”等等。教师要把课本当作教学材料来使用,而不能把课本当作圣经来拜读。只有将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                      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后感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全册为一篇篇自读课文。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朗读法、提问点拨法、实践法。

通过朗读法、提问法教学,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课文,加深记忆,丰富词语,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促进理解、表达、鉴赏等多项能力的综合运用,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语文,如何在学习中养成一种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方法的渗透与引导,使学生学习上有一个方向,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比较法、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二)指导。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五)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向学生介绍进行阅读的学习方法。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是根据课文段落大意进行安排: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六、小结。

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

而教师,通过这篇自学课文的教学,要明确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明白自读课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教读课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扩展到自读课上,使学生在自我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2、自读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捷径。古话说的好,“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教者的使命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讲读课文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路,就是为了要让他们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上得到锻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自读课文就成了学生自学的最好捷径。

3、自读课文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在自读课文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动求知,有思维的时空自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对他们思维的训练,启发多角度思维,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深。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后感

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25课。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

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本文,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生活中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不。

教学重难点: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设计:(根据“三步四环”教学方法要领与步骤)。

教学过程:

一、

教师设计晚上自学题。(并不讲明天要上25课)。

1、

要求学生每人买一份五角钱的《十堰晚报》或其它报纸均可。

2、

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业(半小时):

(1)。

这份报纸共有多少版?怎样折叠排放的?为什么要这样排放?想想。

(2)。

共有多少种版面标题?按先后顺序分为几大类型?列出标题来。

(3)。

第一版与其它版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仔细找出不同点想一想为什么。

(4)。

你看这份报纸时,觉得怎样看既快又有收获,写一写方法。

(5)。

你读了这份报纸后,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内容?画住并批注一下。

(6)。

你认为读报对你有什么好处?准备一个简要的谈话提纲。

二、(正课时)先交流,再引导,后学文与谈体会。

1、学生互相交流昨晚读报作业。教师巡视中倾听学生发言,将失误之处默记于心。

(1)分学习小组交流各自读报做题情况,小组长作记录。

(2)小组内全体同学先集中情况,归纳出几点后,再推选一生代表本组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各组交流情况和听到的失误点进行肯定成功之基础上的点拨,点到即止,问题留给学生自行解决。

2、对昨晚读报收获有了明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读报的实际进入25课的自学。

(1)带着心中的成败、疑问去读课文,不懂的字词查一查,结合课文理解一下意思。

(2)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中批注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与自己学习心得。

(3)结合课文中“九霄云外”、“名人名言”、“回肠荡气”等重点词语,先朗读相关课文1——3小节然后谈一谈自己读报中的实际感受。

(4)再结合课文中讲得读报方法的句子6——7小节,朗读并谈谈自己读报的真实体会。

4、教师范读课文,并分别对学生所读和啊所做交流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三、拓展与深化练习。

(1)你认为你所读报纸那些内容是特别值得记住的?再挑选一下做好记号。

(2)回家后把你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或一张纸上,并加以心得批注。办成小报,参加班内板报竞赛活动。

(3)从现在起,你也可以试着把班上的事仿写成消息或通讯报道稿,投到红领巾广播站去。

(教学设计完)。

说明:

本设计目的在于:1、供大家评议,在评头论足中各自都有收获。

2、为抛砖引玉,继续改进“三步四环”教学方法。

3、共同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引向社会化。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课文。

师述:有件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是你的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六、板书设计:

每天读报有好处。

怎样读报才有效。

读报收益有多少。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1、自读课文,了解部分词语。

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实践活动。

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