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班会新闻稿(通用15篇)

国家公祭日班会新闻稿(通用15篇)

ID:7156027

时间:2023-12-11 10:56:52

上传者:JQ文豪

新闻报道可以让人了解社会的动态和变化,是一种传播信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热门新闻报道的评论和观点,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启发。

幼儿园国家公祭日新闻稿

20xx年12月13日,是一个格外沉重的日子——我国第x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郑州市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收起了往日的嬉笑,在教室里倾听历史、祭奠同胞。

今日的教室屏幕上只剩下“黑”、“白”两色。“老师,我们的屏幕怎么没有颜色了?”“老师电视坏了吗?”细心的孩子已发现了今天教室里的细微变化。老师请孩子们安静坐下,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带领孩子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祖国那段苦难的历史,以及发生在南京的灾难,让孩子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认识到公祭日设立的意义,更唤醒孩子们内心里对和平的珍爱。在和平年代,更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吾辈当自强。”在今天,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带领孩子们认识公祭日、了解历史,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xx年后,中国人民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和平美好的生活下长大的孩子们,虽不曾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但在老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往日活泼的孩子们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静静地听着老师讲述祖国那段苦难的历史,带着这样的情绪感受,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默哀,对逝者进行祭奠。

结束默哀,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老师对孩子正确引导:“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孩子们出生在和平年代,不用经历战争的苦痛,所以他们更有机会去承担责任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孩子们一个个争先发言来诉说着自己的愿望,“我要好好吃饭让我的身体有力气,长大建设祖国”、“我要当解放军好好保护祖国妈妈!”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相信有这些可爱的宝贝,祖国的明天也会越来越强。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历史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为巧舌抵赖而消失。悼念逝者、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时代任务,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孩子们虽然还不清楚生与死,但已能够透过老师的讲述,用心感受到当年被侵略、被欺辱的那份悲伤之情,并能够积极表达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祖国的愿望,孩子们小小的肩膀,终将撑起祖国的未来。

国家公祭日班会新闻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这次演讲的主题是“x年前的今天”,在我们中国的近代历史中,有一百年,是战争时期,也是中国人的血腥时期,我们现在的好生活,是我们的祖先用鲜血换来的。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抗日战争的情况。

日本军国主义者从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件以后就开始侵略中国,一连串的残暴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大同自古以煤着称,大同煤以煤质优良着称。然而,黑黝黝的煤块带给大同的不仅仅是名声,灾难也因此降临。

日本侵华时期,因贪求大同的煤矿资源,派重兵占领大同煤田,强抓民夫为其开采煤矿,并施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不顾中国劳工的死活疯狂掠夺煤炭资源,8年时间内共有6万余人被折磨致死。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的将已死或即将死亡的中国劳工扔到荒郊野外、河滩山谷、山洞或是旧煤窑中,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个个白骨累累的“万人坑”。

大同“万人坑”二战历史研究会于近日完成了大同矿区“万人坑”分布图,共找到大型“万人坑”20余个,炼人场、尸骨堆、小型死人坑数十个,共计近60余个。这是该协会在去年发现日本侵略者在投降撤退前曾屠杀数千亲生骨肉这一证据后,寻找到的更具说服力的日本侵华铁证。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中国人实行“三光”政策,是杀光,烧光和抢光,中华民族献出了2000万条生命!那时的南京、大同,祖国大江南北到处尸横遍野,惨绝人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仇恨,广大中华儿女、热血男儿,纷纷投笔从戎,放下锄头,拿起枪杆子,奋起反抗,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狠狠痛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八年的抗战,日本天皇终于在投降书上签了字,日本投降了,中国获得了解放。

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鲜血写成的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的崛起、民族的振兴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做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国增砖添瓦,让这段历史不再重演!

国家公祭日班会新闻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悲惨啊,30万军民惨遭日军屠杀。鲜血染红了扬子江,尸体布满了石头城。恶魔在肆意流荡,无所不至。听,受辱妇女撕心裂肺的惨叫;看,下关江面残缺不齐的尸骸。悲剧使人目不忍视,惨状使人出离的愤慨。

耻辱啊,美丽的六朝故都;耻辱啊,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

人们或许会控诉鬼子的残暴,人们或许会悲悯民族的苦难,但望着那几十万束手就擒的军队,望着那一张张绝望而麻木的面孔,悲愤之余,我眼前留下的,只有一片浓黑的沉默!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当几十万南京守军望风披靡的时候,平行关前,太行山下,一群拿着近乎原始武器的中国人却能使得日伪军队闻风丧胆。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是共产党八路军最终肩负起了拯救中国的使命,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深沉的热爱,他们始终坚持着对这个民族美好的憧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物质的首都可以被敌人占据,但是,他们的精神首都没有被敌人所攻破!

此时,我想起了纪伯伦的《泪与笑》其中写到的:“云的一生就是悲欢离合的一生,人也是如此,一旦失掉崇高的灵魂,就成了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行尸走肉。”我想,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只有拥有国魂,才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不仅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我们还要拥有一群有志气的热血国民。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

我们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构筑精神上坚不可摧的首都,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国家怎能不强大?外敌,又怎敢在我们的面前挥刀动武?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还会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吗?不会的,永远不会!

让我们携手奋斗吧,青年朋友,相信铭记历史的你今天定将愈加努力奋发!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国家公祭日班会

1、生无媚骨,死留芳名。

2、马革裹尸烈士志,捷报传家父母心。

3、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翠柏苍松,堪慰逝后英灵。

4、功业常齐天地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5、亭伴苍松抒英雄凌云壮志,园铺芳草绣烈士旷古丰功。

6、名垂青简,功耀红旗,万古长怀英烈;气壮丹霄,人埋黄土,千秋共仰仪型。

7、生为人杰,死作鬼雄。

8、捐躯献身,浩气长留环宇;舍生取义,英灵含笑苍穹。

9、武汉居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滂沱挥同胞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

10、日月经天,伟绩丰功昭万世;江河行地,高风亮节誉千秋。

11、千秋忠烈,百世遗芳。

12、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13、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14、壮志挟风雷,方向云霄生羽翰;长空惊霹雳,遽骑箕尾作光芒。

15、鹦鹉洲中留壮迹,杜鹃声里吊忠魂。

16、光辉齐日月,身影耀河山。

17、名留豹皮魂骑箕尾,凌霄毛羽贯日精诚。

18、和平大业犹赊,贤芝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天永留恨;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山在地尽含悲。

19、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红花骨亦香。

20、蹈火赴汤,乌蒙赤子留浩气;舍生忘死,黔岭英雄荩忠诚。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国家公祭日新闻稿

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行注目礼!

全体师生一起满怀祭奠之情为受难者默哀一分钟,从心灵深处去怀念遇难同胞,寄托民族的哀思。

各班开展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班级主题活动。

大班教师带领幼儿通过播放历史影像资料、谈话、讲解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让幼儿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来历,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幼儿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爱国爱家。

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大班小朋友以绘画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

中班老师在给孩子们讲,今年的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告诉小朋友一定要记得这个特殊的日子!告诉孩子们,我们虽然年龄尚小,但是也要从小做起,做一个爱祖国的好娃娃!

我们告诉孩子,我们铭记历史、缅怀逝者,是为了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进的力量!我们的民族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也能够坚定的捍卫祖国的'权益。我们倍加珍惜、也倍感自豪。

此次公祭日主题活动,对全园幼儿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每个孩子在深切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孩子们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认真学习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尽一份力!

国家公祭日班会活动总结

一、活动时间:20__年12月10日-12月13日。

二、活动方式:

1、登陆_网,网址:_,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题学习。

2、进入某某日报媒体宣传互动网络平台——“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向象征国力国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具体方法为登陆网站,进入主题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参与人姓名可选择加砖、献花、点烛和寄语等相关操作。

3、开展一次活动。可利用思政课课堂讲授“国家公祭日”设立的重要意义,或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签名、演讲、辩论、观看电影等主题教育,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福,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祝愿,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三、活动要求:

1、要充分认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公祭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好相关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等多种途径,对活动进行报道,尤其要通过新媒体手段对相关活动进行宣传,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精心组织,要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为契机,组织师生开展纪念活动,放大纪念活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效应。通过网上公祭活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表达对民族的真情,给人以精神震撼和思想启迪,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兴起活动高潮。

设立公祭日呼声已久。

国家公祭日设立的背后,是一批人持续几十年的努力。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从在全国第一次举行集体祭奠仪式到坚持不间断,从第一次提出国家公祭到“绞尽脑汁”通过多种渠道发出倡议,担任纪念馆馆长20多年,将“12·13”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他最大的心愿。

“作为在二战时期曾遭受了巨大伤痛的民族,我国国家层面一直没有一个集中祭奠死难者的日子,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不符,也不符合国际惯例。推动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30万遇难同胞最好的祭奠!”朱成山说。

在朱成山的“谋划”下,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由来已久。“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全国人民都应铭记的日子”,在参观完纪念馆并与朱成山深入交流后,的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把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并由国家领导人参与整个公祭活动,同时建议升格纪念馆。赵龙的这份提案被媒体广泛报道,一时间成为当年两会的焦点话题。

“我的这一想法提出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当时就有4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签名。后来,我还收到了上万条网友的回复,他们都对我的提案表示赞成。”赵龙对此记忆犹新。

20__年的全国两会上,__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代表再度提交了一份建议,内容同样是建议把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层面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当年年底,中央有关部门就他的建议办理情况作出答复:“由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程序向中央提出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的申请”。

多年来,除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层面、媒体界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

最终,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

国家公祭日的班会教案

为了做好“12·13”国家公祭日期间辖区内安全稳定工作,永宁街道张圩社区三举措全力确保正常有序地开展纪念活动。

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召开紧急工作会议,布置国家公祭日期间社区重点工作安排。会上成立工作小组,实行值班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精准排查辖区纠纷隐患。联合社区大联勤工作人员、张云小区物业部门,加强社区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及时掌握上报动态信息。社区落实领导责任制,将国家公祭日活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于重大疑难纠纷问题,做到不积压、不延误,加强舆情收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国家公祭日班会心得体会

2021年12月13日,是第8个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公祭日到来之前,“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出现在南京多个地铁站点的通道内,乘坐地铁的市民纷纷停下,写下各自心声,“勿忘国耻”、“世界和平”、“祖国万岁”、“爱我中华”等等表达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祈愿,有的市民还画上“和平鸽”,旨在发出追求世界和平完美音符。

铭记历史,警示后人。84年前的今天,也即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余万中国同胞倒在了血泊中。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由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这场侵华战争,更是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彰显出一个国家对于生命的敬畏同时,也有助于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唤起世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历史记忆,犹记如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4年过去,中华门城墙上战争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累累白骨仍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沉痛的历史。然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主张“侵略定义未定论”,质疑大屠杀中遇害人数,甚至对中国设立公祭日提出异议。比如,日本教科书中对战争描述就多以被害经历为主,加害经历不断被删除。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等纪念馆中,与加害历史相关的展品甚至被撤除。

铭记历史,展望和平。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已成全人类的永久记忆。加拿大安大略省就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早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近日,为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并揭露侵华日军残忍罪行,日本有识之士还于广岛、大阪、名古屋等地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开创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以史之音,奏响和平。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就再次表明: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多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历史的耻辱是昨日的惨痛记忆,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40年改革开放,40年春华秋实,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而今划破南京上空凄厉低沉的防空警报声,更鞭策着13亿多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把在公祭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音符。

12.13国家公祭日班会教案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1、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题班会开始,并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第二组代表——公祭日的意义

第三组代表——公祭日对我们的影响

第四组代表——《永久和平赋》为和平

第五组代表—— 中国抗日战争事件

第六组代表——美国珍珠港事件

4、视频: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1、自行设计历史手抄报。

2、查阅历史文献。

3、观看影像资料。

4、板报设计。

5、国家公祭“加砖”行动。

6、写一则“在12.13首个国家公祭日上的讲话”发言稿。

7、进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网上悼念活动。

8、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活动。

12.13国家公祭日班会教案

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20xx年12月8日-12月14日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

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利用各种途径向同学们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上一堂班会课(班主任)12月8日

2.开播一次红领巾广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报12月12日

5.办一次图片展

具体包括:

1)南京沦陷

2)血腥屠杀

3)抗日烽火

4)罪与罚

6.出一期专题校报

7.横幅(一块)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二)多途径学科联动,寄托哀思,整合学科资源,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感,寄托对死难者的哀思。

1.学唱一首爱国抗日歌曲(音乐)

2.学习制作铭记卡片(美术)

3.学习写“铭记历史,遥寄深情”的寄语

4.登录国家公祭日网络,写寄语、献白花

(三)举行一次集会,庄严的升旗仪式

国家公祭日班会

12月13日是第xx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上午十点,冠县育才双语学校全体师生在操场隆重举行纪念活动。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育才双语学校校长裴永模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他剖析了历史,指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会议由政教校长孟献刚主持。

活动中全体师生共同举起右拳宣誓“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把活动推向高潮,对大家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到77年前南京同胞水深火热般的痛苦生活,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同时也教育师生奋发向上,努力工作学习,珍惜当下美好幸福的生活!

国家公祭日班会教案内容

二、活动主题: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三、活动时间:201x年12月8日-12月14日。

四、活动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杀。

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材料,利用各种途径向同学们讲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上一堂班会课(班主任)12月8日。

2.开播一次红领巾广播(四(2)班)12月12日。

3.出一期黑板报12月12日。

5.办一次图片展。

具体包括:1)南京沦陷2)血腥屠杀。

3)抗日烽火4)罪与罚。

6.出一期专题校报。

7.横幅(一块)历史不容忘却!未来我们掌握!

(二)多途径学科联动,寄托哀思,整合学科资源,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国家民族意识的认同感,寄托对死难者的哀思。

1.学唱一首爱国抗日歌曲(音乐)。

2.学习制作铭记卡片(美术)。

3.学习写“铭记历史,遥寄深情”的寄语。

(三)举行一次集会,庄严的升旗仪式。

12.13国家公祭日班会教案

1、让幼儿了解“南京大屠杀”,知道为什么称这一天为国家公祭日。

2、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勿忘国耻。

3、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做好身边小事,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思想。

老师点名回答

老师:对,南京是一个很漂亮的城市,里面有漂亮的房子,还有很多很多叔叔阿姨小朋友。

师:老师再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那有谁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啊?举手告诉老师哦

幼儿自主回答

播放相关短片(并讲解一下)

幼儿自主回答。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他们这样做是十分可恶的。所以为了让我们大家记住这些日本军人以前是怎么欺负祖国妈妈的,还为了让我们大家记住牺牲的叔叔阿姨们,所以12月13日被定为了国家公祭日(可带幼儿读一下这个五个字,加深记忆)

你们看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今天国旗只升了一半

解放军叔叔手里拿的是什么?

防空警报响的时候人们都在干什么呢?

幼儿自主回答

老师点名回答[百味书屋网]

今天小朋友们回家把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分享给爸爸妈妈好不好?我们一起看看爸爸妈妈记不记得国家公祭日,如果不记得,小朋友们一定要提醒一下哦。

可以带着幼儿再复习一下关键词“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等。

12.13国家公祭日班会教案

通过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激励广大师生不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12月12日,升旗仪式

12月13日,上午10点,默哀一分钟

12月16日,队会课

2、12月13日,任课教师在早上10:00带领学生在教室进行默哀一分钟仪式

请各中队认真组织队会课活动,队会课仪式要完整,届时将组织检查并拍照。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国家公祭日班会策划书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人民过去的屈辱历史,让学生懂得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国家公祭日的新闻。

2、选定及训练好班会主持。

3、请同学们收集公祭日知识,并预先准备朗读自己找到的资料。

4、老师准备几个有关屈辱历史的知识,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5、准备好有关公祭日的录像。

活动过程:

2.主持人介绍本次公祭日班会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学们,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第七组代表——中国抗日战争事件。

4.视频:《南京大屠杀》。

5.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6.班主任总结。

国家公祭日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