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三(通用19篇)

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三(通用19篇)

ID:7168620

时间:2023-12-12 06:55:35

上传者:翰墨

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这些范文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是写作的典范。大家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起来看看吧。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我们都知道,十九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各国向全世界扩张的步伐骤然加快。他们寻找商机,掠夺资源,用坚船利炮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殖民统治,奔走于全世界,世界处于急剧动荡和变化之中!

我们中国在西方列强世界文明进程制点最高的时候,本已是半封建的了,而经过这么一闹,更使中国半封建社会步履蹒跚,面对历史性全球局变,清政府麻木不仁,陷入落后的境地。

1840年,英国利用xx和战舰打开了中国威严的大门。随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经过几番波折,英国还不满意,又联合法国发动第二次xx战争。

最让人气愤的是,英法联军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区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一把火烧了它,大火无情无义的燃烧着,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啊,就此,宏伟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无数珍宝与历代珍贵典籍就这样灰飞烟灭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劫,也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一页痛史!中国人名永远也不会忘记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永远也不会忘记民族的奇耻大辱!

就在这危急时刻,中国又出现了一群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维新变法的浪潮,之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文明主义革命。接踵而新的新文化运动,有力的冲击了封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伤痕累累的古中国,如今我们的生活以不同往常一样了,正是由于现代人们吸取革命先辈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的国防力量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得到足够增强,能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保卫国家安全,抵御的战胜外国侵略。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就不会有和平的经济建设独立自主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历史老人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留。今天的中国从昨天的中国走来。同学们,如果你认真倾听历史,用心的思考问题,积极的参加历史探究,多了解古代历史,就会发现,过去的历史并不曾暗淡,我们依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它的踪影。

品味历史,倾听历史,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从内心深处倾听历史的声音!

初三的作文:倾听历史的声音

历史,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沉淀;是一个国家文明与发展的说明;是一个国家繁荣与倾颓的见证。以史为鉴,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方能有所进步。

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见,一个帝王对于人的使用是多么的重要。

唐太宗李世明重用谏臣魏征,并抒发了“以人为鉴,方能知得失’’的感慨,使大唐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同为唐朝国君的李隆基,开元年间重用人才,励精图治,实现了空前的“开元盛世”。天宝年间则因错信安禄山、史思明等人,最终引得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句话更加适用于当代。一个人朋友圈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善交好友,不交损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是强国之路,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就要不断进行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进行改革,使得经济发展迅速,率先进入了封建社会,为吞并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条件。世界近代史上,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推动了国家的进步,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而中国却因为慈禧太后等顽固派分子的阻碍,未能进行彻底的改革,从实质上沦为了外国人的朝廷。

步入当代,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这些成果的见证下,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进步之路。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历史是一个传奇。

它记载着中华民族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现在经济非常的发达,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是谁给我们开辟了这条道路——-是我们伟大的祖先。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炼石补天;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从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到尧、舜、禹的“禅让”;从夏桀商周的暴政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从唐太宗的仁政爱民到曹操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等等,从未间断。只要你静下心来,闭上双眼,你的思绪便会如眼前的热气氤氲上升,在无垠的历史天空中飘然而去又飘然而来。

商朝的甲骨文成为我国的第一种文字;战国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的第一部兵法著作;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秦国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更替只是过眼烟云。我听到了,我听到昆仑悲恸,黄河呜咽,圆明园残壁颓垣的呻吟,被侵略“七子”的哭泣,——“我要回来,母亲!”。列强的肆意蹂躏、践踏,侮辱使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积淀倍受摧残,无数生灵惨遭涂碳……华夏母亲深深的皱纹里,溢满了从苍老的眼中流出的泪水,一张张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片片华夏热土的割离,洗刷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飞扬的尘土;我听到了,我听到黄河滚滚,长江滔滔,昆仑山在呐喊,卢沟桥在怒吼,飘出一支支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的歌……曾淹没于哀叹里,隐匿于自卑中,衰弱于列强的铁蹄下,但它永远不会消亡!我们的民族将在烈火中炼就铁血丹心,如同一只经受了涅槃的火凤凰腾空出世!

悠悠书卷气,言不尽五千年世事变迁的华夏之道;泱泱长江水,倾不尽五千年沧海桑田的神州文明。

李世民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但仅仅如此吗?不,只要你用心去倾听,它甚至能够使一个本对生活无望的人充满生机;让一个失落的人重拾信心读懂人生的真谛,这就是历史的力量。虽早已流逝,虽不再复返,但它的确令人回味。

让我们在历史的旋律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任斗转星移,四季轮回,诠释生命的真谛,探索历史未知的神秘,消除那份与生俱来的孤独。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历史有如钟鼓之乐,激昂的旋律是战争,委婉的旋律是和平。战争与和平交织成一曲历史的乐章。就像在读这篇文章一样,你看过的每一个字,都以然成为历史。

你只需用心去倾听。

历史有如海边那声音如同丝绸一样细腻的夏日的海,笑而不语。海的声音,海风的声音,海鸥的声音都在讲述着一段传说。让我们静静的聆听世间万物的呢喃细语。

历史有如永不停止的古老的车轮,木轮“吱吱”的响着,诉说着它的创伤。在它的身后,留下一条不停延长的车痕。

历史,地球。日夜不停。有黑暗,也有光明。在黑暗悄然降临时,我们可否想过,从黑暗中走出来,或者,在黑暗中有一丝光照照耀在你的身上。

或许,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外国,看他们的历史,看美国,英国,再看看我们的祖国。每一个民族都是一个音符;每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歌词;一个洲代表一段歌曲;一个大陆代表着一曲古乐;地球,代表着人类的一个传奇。不,不是一个,而是永不停息的传奇,延续的传奇。从人类诞生开始,到征服其它生物;从建立国家,到人类长达6000的内战;从哲学走向思想;从启蒙走向工业;从工业走向信息;从战争到和平。

如今历史已千疮百孔,如今,我们只能看到零星般的过去。从人类开始知道保护地球到破坏地球,再到保护地球。

历史已由已由人类为主,已由人类编制,已由人类贬值。

“我们不需要历史,知道过去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多就看看现在呢?为什么不多为未来着想呢?我们未来的路其实并不长,这又是何必呢?现在的世界已经安定,我们要的是未来,尔不是过去!”

“因为我们知道过去才知道未来,只是茫然看未来就不会知道过去,也不会直到现在,因为你要知道,现在等于过去,未来也将等于现在,也将等于过去,知道过去,就是知道未来。

难道你不曾听到过历史的、前世几万代人类的哀嚎声吗?他们的生命,已悄然钻入地下。在安息着,等着人们将历史透明,看彻。”

当你在怀念历史那一个个伟大的人物,他们早已荡然无存,当你怀念你已故的长辈的时候,或许,你的长辈那时候会诉说历史,历史的动作,历史的原因……但你却当作耳旁风,当作玩笑。從而怀念。

历史,是人们,通往未来的,传送门。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走进圆明园,我单手抚摸着早已残破的瓦砾,想象着他昔日的模样,我倾听着,圆明园痛苦的呻吟。好像在控诉着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又好像再为列强的侵略感到无比愤怒!透过那当年那罪恶的冲天火光中,我好似看到了列强随意践踏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随意蹂躏无辜的平民百姓,随意放肆的烧杀抢掠。随着一份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随着一片片国土的割离。如今的断壁残垣在想我痛苦的倾诉者中国历史上一片抹不掉的耻辱!

2、万里奇迹—长城。

攀着那绵延万里的长城,将耳边贴在敦厚的砖瓦上,静静凝听着远自千古的声音,我听到了万千工匠一起挥动斧头的劈砍声,仿佛听到了匈奴攻城时那冲锋呐喊声。那坚固的瓦砖城墙抵御了多少匈奴的攻击,这每一凿每一刻又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抚着长城的每一寸砖瓦,望着那深不见底的悬崖,我感叹着长城的巧夺天工,是怎样的艰辛才铸就了这万里奇迹?长城是无言的,长城是沉默的,这世间的沧海桑田,可是长城是恒古不变的,这又是怎样一种对历史的完美的诠释呢?长城那永远不老的容颜,是站立千年的丰碑!那孟姜女哭长城的动人故事,是长城的千古绝唱。

3、故宫印象。

世界历史上,你飘动着动人的音符,你流露着凄凉忧伤的音律,你又融进了愤慨的音色。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我们无法拒绝那些声音,它们总是执拗地穿越时空,黄钟大吕般在我们耳畔喧响。历史的声音遥远而真切,倾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心灵的启迪。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那深沉而有力的砍木声,历经岁月的磨洗,依然在《诗经》中生动地震响,顺着这涟漪的轻漾,循着这本色的声音,我分明看见一群衣衫褴褛者在躬身而作,那铮亮的斧斤闪着愤怒的光芒,在“君子”们苍白而臃肿的面前划过。“坎坎”,这原始而苍远的斧声,是我所听到的第一声历史的呐喊,在这呐喊声中,跳动着不屈的音符。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屈子,面对浑浊、污秽的社会,虽身陷无助的境地,却依然喊出了这撼山震川的心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伟大与崇高,使屈原伫立为一座不朽的丰碑。于是那飞天一跃,溅湿了历史的天空,更打湿了后来者的眼睛。于是,虽为一支小小支流的汨罗江,使所有的长江大河瞬间失重。“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流不尽的是沅湘之水,淌不完的是屈子的怨愤,但奔腾不止、响遏行云的更是屈子无悔的心音。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智者的声音总是那么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一个一米五六的小个子巨人般的声音,点亮了黑暗的天空。这声巨响饱含着怎样的痛,隐藏着多少的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哀”与“怒”之间洋溢而出的是一腔热血,抛洒而出的是满怀深情,麻木者当醒,不仁者应悟。鲁迅,一个倔强的战士,一个深沉心灵的抒写者。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位曾独立寒秋的诗人,以他浓重的湖南口音,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开启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这自豪而庄严的声音,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漫漫长途,穿越了浓重凄苦的悠悠长夜,它浸透着泪,它饱蘸着血。于是千山肃立,于是万川静流,于是礼炮轰鸣,于是掌声雷动。在东方,激荡的是一声洪响,站立的是一个民族。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种爱,让邓爷爷成为了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正是这种爱,让他为祖国为人民勾画出了一幅幅醉人的蓝图;也正是这饱含着这爱的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富裕的信息,讲述着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七年一月七日,一个伟人离我们而去,但一个声音让我们铭记。它继续引领着我们迎接一个又一个绚烂的春天。

倾听历史的声音,感受逝者的心动,那么,我们该留下怎样的声音,绽放怎样的心声?

倾听历史的声音初三作文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让我们倾听那伟人的声音,正是那些声音,吹响了民族进步的号角,谱写了历史一曲曲篇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一声痛快淋漓的`叫喊如滚滚春雷,震醒了孱弱的南宋政府。岳家军何等威风,破兀术,捣黄龙,何人不惧?那岳家军的军威向世人宣告:这是一只铁打的军队,华夏民族,更是一只打不垮的民族。岳飞让我们体悟到民族的豪迈和刚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铮铮誓言。他岂不知,只要他头一点,荣华富贵触手可得;他头一点,高官厚禄用之不尽。但他不,他更是深知,自己是华夏子民,是大宋臣民。他背负的是忠诚,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气节。文天祥让我们体悟到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十二岁的毛泽东面对凌乱的江山诘问苍生,却以其雄心壮志开启了一个民族的崭新的篇章。是他,领导了人民赶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是他,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让百姓从此安居乐业;是他,向世界宣告,那条巨大的东方巨龙再次腾飞。他深知,他所肩负的是民族的希望、历史的责任,纵有前面荆棘密布,危难丛生也毫不退缩。他让古老而又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屹立在民族之林,他成功了!毛泽东让我们领悟到了民族的责任与使命。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洪流已悠悠流过五千余年。回望历史,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自豪。让我们倾听历史伟人所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豪迈与刚强、血性与尊严、责任与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奋步前行。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那日,汨罗江畔。水平如镜,波光粼粼。

江畔杨柳依依,偶有风,微拂。阳光照耀之下,一片温暖景象。春和日丽。

你立于青柳之下。我听见,你低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笑容美好又安宁。我仿佛听出了你的内心:如美玉一般高洁,向往平和生活,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那日,汨罗江畔。碧波荡漾,风起浪涌。

你立于江水之畔。我听见,你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笑容苦涩。奸臣当道,妖妃祸国,君王渐渐疏远你,你被流放,惨遭迫害。

那日,又是汨罗江畔。波涛汹涌,狂风暴雨。

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暗无天日,巨大的雷声宛若天神的怒吼,一切,多么狰狞!

你立于孤舟之上。我听见,你大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脸上杂含着许多复杂神色,早已不复当初那般安宁。怀王囚死秦国,襄王即位,更加疏离你,举国上下,风雨飘摇,欲坠。

雨势愈加凶猛,江面愈加不平,波浪滔天,你摇摇头,向前一跃,从此,了无牵挂。

只给历史留下一个声音——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怨愤的声音在滚滚的江面上渐行渐远,却悲而弥壮,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世世代代的人都记住了你的忧国忧民,记住了你的名字——屈子。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你,策马东来,登上了碣石山,饱览这波澜壮阔的大海。看那海面浩淼,水波澹澹,海潮润湿了你的心灵。树木苍翠欲滴,百草绿如茵。萧瑟的秋风拂过你的脸颊,掀起大海的波浪。你微闭双眼,感受大海的辽阔宏大。日月星光镶嵌在大海中。在你的眼中,填满了大海蔚蓝的色彩;在你的心中,包蕴了万千生灵。吞吐日月的大海就是你博大的胸怀。就算到了烈士暮年,你也壮心不已。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就是你的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在觥筹交错、光影迷离间,摊开泛黄的宣纸,流淌下这一千古名句。你喜好清静,日日悠游湖光山色间,在野草蔓蔓中饮酒纵诗。你的倔强清高指引你的一生。“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的黑发中夹杂着几丝惆怅,你把酒用愁苦酿造,却把希望慷慨地留给了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朝野深深,你奋身呐喊,换来的却是头破血流。终于,你醉逝浊酒中,凄美你的一生。以手写心就是你的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叛乱,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你眼望着这颓败之景,心如刀割。山河虽然依旧是那样青绿,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在这战乱之中,人心惶惶之际,你的胸襟只容下了国家。你渴望献出一己之力,但战火硝烟终让你无可奈何。你虽在阴暗的囚牢里,却仍怀着一颗满腔热血的心。你挥毫疾舞,写着本该和平安详却战火不断的春深三月,你联想到了惨戚之象,不禁把思念和忧愁伸向远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你在百无聊赖中踌躇,念想写满你苍老的皱纹。热爱、报效国家就是你的歌。

历史的洪流已悠悠流过五千余年。但他们留下的那一袭永恒的风华被深深铭记。回望历史,我们骄傲;展望未来,我们自豪。倾听历史发出的声音,将民族的豪迈与刚强放在心上,仰望晴空,脚踏实地地迈步前行。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盛一碗清水,喧嚣下沉淀。浓密的云层里,交错的叶片下,传来一声一声历史的声音。

寂静的教堂里,游客踩着大理石板发出咚咚声。透明的玻璃内,灰黄的雕塑却向外散出光。圣母玛利亚坐着,头上抱着带皱的头巾,头低垂,缄默着。目光似是望着自己的身子,又似是望着她怀里的耶稣。宽厚的两肩上披着衣服,右手拖在耶稣的腋下,仿佛要把耶稣提起,左手随意的垂下,五指朝内。玛利亚双腿分开,耶稣躺在那弧度里,头颅正对着天,左手无力的向着地面,右手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两腿自然地弯曲,垂至地面。

公元一时纪30年代,上帝的独生儿子耶稣在人间传扬着福音,是瞎眼的人得以看见,瘸腿的人得以行走。他的神迹引起了帝国的主义。一日,祭司们有意杀害耶稣,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了耶稣。当晚,耶稣邀十二个门徒吃晚餐,并给他的门徒们洗脚。他心中早已得知:犹大出卖了他。

明日早晨,祭祀长与民间长老商议治死耶稣,犹大得知耶稣判了罪,心中后悔,便将那30元扔于殿中,自己便自杀了。官兵将耶稣逮捕,给彼拉多审判。

官兵扔去了耶稣的衣服,给他穿上紫袍,带上荆棘做的冠冕,讥讽着:“犹太人的王啊!”之后,便上街,耶稣背着十字架,官兵用鞭子不停地的抽打着耶稣,早晨到正午,天空一直黑暗,无数片乌云被锁上血色的红边,乌云仍以为没有泄尽肚子里的雨水,狰狞着,咆哮着,笨拙的晃动着,张牙舞爪着。那红色光芒对它们的够了,越发让片片乌云像生猛的怪兽,在天幕上毫无章法的表演。耶稣一只腿略略弯曲,一只腿微微蹬直,一步一瘸走向各各他。

血液染红了头发,一滴滴从胸膛流下。周围的人讥讽着,甚有人把唾沫吐在耶稣的身上。最终,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用他的宝血洗去了我们的罪,洁净了每一块土地,每一方湖泊。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有一种声音,历经千年而不息,来自遥远而真切。

不知我们是否曾注意过,历史的声音并不难寻,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历史平和的声音往往出现于质朴的地方。晨光洒落田间,农民牵着老牛,扛着锄头,从家中出来,大家互相打个招呼,开始一天的劳作。“哞哞”的牛叫与土块松动、翻落的声音自然和谐;而播种与灌溉的声音则充满希望。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也在同样的声音中抛洒着汗水。

历史也不乏繁荣的声音。唐朝,中国最强盛的时期之一。杜甫在《忆昔》中不禁写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时,好一个开元盛世!李白在旅途中更是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等众多千古名句,好一派大好河山!到了宋朝,是经济、科技和文化同时繁荣的时期,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繁荣起来,那便是词。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这些耳熟能详的词人用自己的才华为宋朝增添了一抹亮色。这些代代传诵的声音中包含了太多内容,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这些声音,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繁荣,在历史上闪烁熠熠的光辉。

事物是相对的,有平和繁荣的声音,自然会出现截然相反声音。

清朝晚期,腐败的清王朝再也维持不了昔日的荣光,外族侵略,火枪大炮的轰鸣声中,城墙、屋舍轰然倒塌,灰飞烟灭。与我国朝代更替的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相比,这些声音显然惨烈了许多。东方,一个古老民族正在流血,一支古老文明正在呻吟。在这时,一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激起了亿万华夏儿女的斗志。人民心中同一个声音在呼喊: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终于,百年的耻辱熬出了头,可以大喊一声:“我们站起来了!”

而至现代,中国正奏响新的旋律,我听到奥运会上我们欢呼的声音,蓝天间战斗机翱翔天际的声音,碧海中辽宁舰劈波斩浪的声音……这是有蓬勃力量的声音,是一股充满凝聚力的声音。我们正乘着这股力量不断开拓、不断前行,朝同一个“梦”努力。

历史的声音,蕴藏在生活里,经过时间的淘洗,变得简单而不单调,厚实而又富有。

倾听历史的声音

曾经有一座园林,它美丽、恢弘、富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它是人间最美的花园。任何一处名胜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任何一个游人走近它都会流连其间。诗人赞美过它,文人歌颂过它。可是,有一天,一群强盗争先恐后涌进了这座园林,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一场三天三夜的大火让这座园林瞬间沦为废墟,一座园林最终成为了一段历史,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历史。

有一天,我来到了这座废墟,我悄悄地放慢我的脚步,我静静地,每一处废墟都在争相向我诉说,那曾经的辉煌、那伤痛的耻辱。历史,不曾忘却!倾听,让我明白了责任,为了不再流泪的昨天,我要发奋图强!

曾经,有一座城市,它热闹、繁华、悠久。它见证过华夏民族的荣辱兴衰,它孕育过中华民族的悠悠文明。它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它也曾缠绵悱恻、百转千回。在它的怀抱里,人们过着平静、祥和的日子,一代又一代地绵延传承。可是,有一天,一群土匪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用炮火敲开了这座城市的大门,他们用机枪扫射每一个无辜的人们,他们抢劫、放火、杀人,无所不为。长达六周的暴行让这座城市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有一天,我走进了这座城市,脚下的这方土地啊,每一寸,都仿佛在向我诉说着那段历史。倾听,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苍茫,为了不再伤痛的明天,我要发愤图强!

曾经,有一段历史,它曾盛极一时、辉煌一世,它也曾跌宕起伏、烽烟四起。站在历史的天空下,倾听,让我不敢忘记那曾丢失的辉煌,那曾不堪的伤痛。在未来无数个日子里,我要继续倾听,,历史的回声将催我一路前行。

倾听历史的声音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往事在被娓娓述说着,我们静静地倾听那冥冥中传来的萧萧马鸣、大漠沙场上的雷雷战鼓声,仿佛看到了无数衣甲鲜明的士兵在策马飞奔,为了泱泱大国,为了统领天下。那或忧或喜的历史之声,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风狂啸着,萧暗鸣着,似乎都在为勇士们高呼着。有两人快马加鞭,朝着咸阳宫奔驰着。荆轲及其随从都明白自己的命运,但为了自己国家的命运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尽力一搏。虽死,无憾!

他们明知前途险恶,却志在救国。他们心系国家,为国而死,他们的死必然是壮烈的!这时,历史在用最公正的声音述说着,等待着后人倾听他们的仁义之声。

面对生与死,名誉与耻辱,有无数的人选择了正义。

在阴森黑暗的牢房里,有一个人委屈地活着。他隐忍着,不为偷生,只为坚守正义。当他目睹自己的同伴惨死在魏忠贤手上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隐忍,他等待着机会的到来,等待着将正义事实公布于众。在他的心底,有一种信仰叫坚忍,他的名字叫顾大章。

有时候,委屈地活着,比壮烈地死去更需要勇气!这一点,历史用最慷慨激昂的声音,赞扬着这一切,我们从他身上听到了面对死亡不惧,誓与奸恶斗争的不朽之音。

这些人尽自己微薄之力去坚守正义,挽救众生,至死不渝。

李时珍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行医救人,不求回报。他忍受了三十年的落魄,却依然胸怀天下。当他有机会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和权力时,却依然选择了行医天下,济世救人。三十年的风餐雨露,居无定所,只为了拯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他身上,我们听到了历史诉说的无私之声。

还有一些人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我敬仰并尊重这些人,他们看淡了生与死,为了一个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为个人名利,只为挽救黎明众生。正是有了无数的他们,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为他们发出了正义之声。

历史以各种声音诉说着,也许就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惊魂精魂所在。

无数的穷苦艰难,无数的风霜雨雪,无数的丰功伟业,历史都将以最公正的态度、最洪亮的声音倾诉着,这些精神将永垂不朽,让我们共同倾听。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倾听历史的声音

浩瀚的大漠,一对骆驼孤独行向远方,一位花季少女,纤细的玉手抚着颤抖的胸口,落寞的轻叹着,遥望无际的荒漠,狂风卷起漫天黄沙,身边的侍从轻叹着命运的无情安排。这少女眼睛半眯着,目视前方,心中那个又向往又畏惧的陌生国度是否就在前方?那昨日的梦土,那银铃般的笑容是否已越来越远?思念夹杂着畏惧,少女柳眉一皱,双唇紧闭,两滴晶莹的泪水在眼眸里打转,泪水却忍不住顺着绯红的脸颊而下,滑入嘴里,好苦!

那少女便是昭君,我不曾想过,她是否喜欢这种生活;我也不曾想过,她后来生活是否安好;我更不曾想过,她是怎样带着思念遥望着孤漠。

漫天大雪,掩埋了一抹枯绿,车上大大小小的袋子,装满了种子,更载满了父王的心愿。她受父王之托前来联姻。父王对她说:“他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他年轻有为,必能成就大事业,他不会让她吃苦的。”可她却又何尝不知,父亲的真正—用意!让她独自一人,承载着整个国家的安定,独自走向那片陌生的蓝天。她却又何尝不想,生活在小家的温馨里,她不能自私!她只能选择走向那一望无际的白雪!

我闷心自问:将国家的安定与富足的重任压在弱女子身上这样会不会太过分?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以她人的幸福为牺牲时这样会不会太荒唐?舍她人之幸福换自己之心安这样会不会太自私?我曾怀疑:古代女子是否注定没地位?!

以史为鉴,还看今朝!“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们部曾经历过;为国“联姻”我们不曾见过。今天,我们可以同男同学一起坐在教室,假期我们可以徜徉于山水间,不再是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

方知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父母可以倾听我们的呢喃不必为生活而苦恼。面对如此优越的物质生活我们应该努力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为祖国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给我留下许多思考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更让我懂得了凡事贵在珍惜!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倾听历史的声音

静坐书桌旁嗅着泛泛书香,翻开历史的一角,透过袅袅的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你,听到了你的声音。

轻抿香茗,掩卷深思,静静,让那来自远古的扣人心弦的音符,牵动你的思绪,引领你在历史的小道上漫步,用心体会历史的沧桑。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倾听历史的声音作文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一个国家的国歌在时代将更迭之际才终是颂定了,一如梦中天朝大国盛世气象。

他蜷缩于极夜与四季交汇之处,痴痴凝望这片土地,侧耳倾听这颂歌,神态安详仿佛经年。

还未流传开来的声音便如奔赴极乐世界一般,自殿宇辉煌金顶之上升向空中,与一个千秋的梦一同俯瞰九州大地。

帝王将相匿于宫墙的阴影之中,人民无处可藏,便游荡在颓败的田间与街头。江山易主前夕,他们向天祈愿。有些祈祷社稷永存,有些仅仅祈祷岁月静好。

然而国之将亡,气数尽矣,一切幡然悔悟恨不当初皆已无力回天。这便是历史对一个沉浮百年的王朝的最终判决。因而人们也就只剩了在残垣断壁、满目颓唐间为他们从未历过的太平盛世而慨叹。

倾听着世间百态,他依旧安详如初,无动于衷,仿佛民生潦倒与他无关。此时也确实与他无关。

金瓯永巩,这是滔滔大浪间荡气回肠的历史之声。同时也是现实之声啊,他想,曾经的当下成了当下的未来,历史转尽千年气数,竟又回到原点。

也正因如此,将做亡国奴的人们才将其歌颂。一曲自欺欺人的丧歌,承载着强弩之末的悲凉、血泪描摹的悲壮与关于明日盛世的绝望中仍存的希望。

历史终是扼杀了大清王朝,于是武昌起义的炮火燃遍了湖广,于是齿爪尚还颤抖的睡狮将东方孤狼赶出这片土地,于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于白骨之上拔地而起。

于是雄狮猛醒。他于晨光将至之时轻笑不语。

金瓯终是了,失地固然是难以再回返,然而今日国土,再难动其分毫。国之将兴,不在于天佑,在于民佑。当下的人民才真切地触及了盛世景象,才终是见得真熙皞的时代。现世安稳,从此为我所得;海阔天空,从此为我所有。

时代涌动着钢铁洪流,新生的灵魂们将目光迎向无限可能的未来——那是历史的授意,是新生命的号召——再无人于惆怅之间长歌怀盛世。《巩金瓯》本就未流传开来,更无须作为前朝腐秽予以革除,因而就被掩埋在历史荒寂的断壁残垣与森森白骨之中,湮没于尘埃,《义勇军进行曲》取而代之。

贫弱中歌颂盛世,富强中歌颂抗争,历史的声音与当下的情状并不见得相同。这也是历史的智慧之处:给盛世以覆灭,给苦难以新生,而后端居一旁,聆听自己一手创造的史诗乐章——每一个崭新的时代都标志着一部惊世著作的诞生。

然而在铿锵的鼓点之中,他却不曾随时代变迁而改变,而是随洪流具象成独立的形体。

他自认为是历史的衍生,而人民将他视作是历史的精髓与荣光。他伴历史而生,且随之永生;然而又超越历史,迎向当下,迎向未来。他的去留由历史定夺,他主宰着历史的命运。

他蜷缩于苍茫夜色,静等曙光降临。

他有常人的骨血,有常人的悲欢。

他是血肉铸成的太平。

倾听历史的声音

历史,已成为过眼云烟,期间纷乱,无法细辨。但侧耳聆听——有种声音徐徐沉淀,永垂不朽。

大漠古道,驼铃儿声远扬。只闻一曲千回百转,幽怨动人的《出塞曲》,谁在弹奏?一女子也,此女便是有“落雁”之称的昭君。汉室的无能,让昭君一个羸弱的女子变得坚强勇敢,毅然决然的踏上和亲的道路,去一个没有亲人,失去乡音的地方生活终生。

昭君,那泛黄的草尖儿可曾挂住你的泪,那南飞的大雁可曾理解你的孤独?

没有人亲眼目睹过昭君的倾城容颜,却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她的美。她的美,让天上的大雁看呆了以致忘形,从天上摔下来。她的美,化解了汉匈多少年的恩怨。她的美,让多少无辜的百姓免于战火。她的美,让这一曲《出塞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绝唱!

她这一走,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她这一走,大漠途中的那些脚印,在历史的尘埃中开出花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真的不忍想象你日渐消瘦的模样。你唱着自己的诗,思念着远故天国的丈夫,其个中滋味,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一生就像一曲千回百转的调子,上阕满含快乐“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可下阕就像一首苦难的诗,读来令人悲叹不已。

历史很纷乱,声音却很清晰。踏寻历史的长路,在途中听见许多声音,但最终尘埃落定,沉淀下来的便是历史的绝唱。

让心飞扬;让行动走在路上。

倾听历史的声音

有人说,历史是一条河,曾经浩浩汤汤地流过。

我要说,历史是一条河,正在脉脉地向我诉说。

而,我觉得,不仅要关注汹涌的洪涛,更要留意微小的的细浪,有时候震撼我们心灵的,甚至是一声轻微的叹息,抑或一句喑哑的心语。

“一起吃糖吧”。二战中的波兰,在犹太人隔离区,高高的围墙里,有一家五口人,曾经是生活无忧的高贵的商人、艺术家、大学教授,现在却饥寒交迫地哆嗦着。一家之主的父亲掏出仅有的纸币,买来一块糖,一家人团团围坐,屏住呼吸,看着父亲用颤抖的手,小心地分切着这块糖,然后,手掌一一伸向自己的家人:“一起吃糖吧”!那一小块块糖被轻轻地放进嘴里,他们的眼里闪着泪光。“一起吃糖吧”,在这里,挨近历史一条微小的裂隙,我听到亲情的偎依。

“我想回家去”。二战中的台儿庄,古城曾经“商贾云集,夜不罢市”的繁华盛事,一夜之间化作遍地的硝烟和瓦砾,中国守军的大刀在暗夜中闪着寒光,每一寸土地都在滴血。而战后的纪念馆,我看到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位美丽的日本少女,在她的发髻上,一朵鲜艳的花那么地招摇。这张照片是战利品,来自一位阵亡日本士兵的上衣口袋。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她的照片持有者——一位年轻的日本士兵早已化为灰尘,在这曾经饱受其蹂躏、满蕴怒火的土地上,却成为永远到处流浪、无法安身的野鬼孤魂。“我想回家去”,在阴冷的纪念馆一角,我似乎听到一个声音,隐隐地传来。其实,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亲人?可是,日本法西斯却把人变成嗜血的战争机器,毁掉了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和他们原本幸福的家庭,更给我们带来沉重的灾难。“我想回家去”,在这里,挨近历史的一条微小的裂隙,我听到人性的诡异。

“该我上去了”。二战中的成都,日军组织了一次耀武扬威的空袭,32架97式重型轰炸机汹汹而来。当时成都的空军本处劣势,而且此前的空袭,中国飞行员几尽战死。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竟然还有一架中国战斗机敢来迎击。1:32,要知道这不仅是数量的劣势,中国的飞机落后得出奇,唯一装备的机枪很难击毁日军的重型轰炸机。这名中国飞行员却英勇杀敌,面对32架日机丝毫不惧,甚至当最终发现敌机无法击落,他竟想迎头而撞,和敌人同归于尽。今天,一页尘封已久的回忆录,铭记下这位英雄——空军航校教官当时的感言: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该我上去了”,在这里,挨近历史的一条微小的裂隙,我听到民族的大义。

“历史是一个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我记得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这句话。也许,历史是有着少不了的浮夸、矫饰,可是,她有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所以,要真的懂得历史,不仅需要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理性地睇视,更需要我们以心灵,以睿智的心灵,去深情地倾听。

倾听历史的声音

春秋末年,吴越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再两国一次交锋中,越王勾践败给了吴王夫差,成了俘虏。勾践服了三年的苦役后,被放回越国。之后他卧薪尝胆,愤发图强,最终做出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

历史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就一蹶不振、自甘坠落。只要信念还在,只要信心犹存,只要勤奋依旧,便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淮阴侯韩信曾经受市井混混的胯下之辱,但后来却成功了,被别人看成懦夫的韩信功成名就,而且名留千古。

历史告诉我们:“忍”是人们的必修课。“忍”是什么?“忍”是心头上的一把刀啊。懂得“忍”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历史告诉我们:“天命”是不可信的东西。听信天命,不会判断,只是自取灭亡罢了。

成吉思汗铁木真,他是蒙古人的骄傲。他的少年时代是悲惨的,但他听了过来。靠着战马与弯刀,荡平了四海,建立了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历史告诉我们:坚强的人,往往都是成功的人。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它告诉我们:为人的成功,就是处事的成功。历史,就是在教我们该如何做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