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秋思(实用16篇)

五年级古诗秋思(实用16篇)

ID:7170537

时间:2023-12-12 07:26:34

上传者:碧墨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古诗秋思作文

从前有一位诗人叫张籍。他出生贫寒,四处漂泊,后来寄居在了洛阳。

这年的秋天又见秋风,处处是一片凄凉之景。忽然,心头涌起了千头万绪,便想给十年未见,住在家乡的父母写一封信。张籍取出了砚盘,开始构思,可是过了半天,竹卷上还是一个字都没写,因为要说的话实在是太多了,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这封信写了整整一天,信的内容是:

第二天,张籍在街上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张籍对故人说:“老朋友,劳驾你帮我捎封信到我家去吧。”朋友马上就答应了,张籍轻轻地将信递出,朋友接过信正准备出发,张籍却又叫住他打开信,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在确定没有任何错误下,慎重地将信封封好递给了故人,并嘱咐他说:“你一定要送到啊!”故人出发了,张籍目送故人远去,直到故人消失为止,张籍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张籍低着头回到家,写下了《秋思》。

5.秋思。

古诗词三首《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

1、学习古诗词《秋思》《长相思》,感知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用词的准确。

2、能有感情地吟诵。

学习重点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默写古诗。

自主学习(7分钟)。

合作探究。

1、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字词含义。

2、同桌互批,检查字词。

1.引导学生读熟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探讨并适时点拨。【激情导入,介绍作者、作品】。

张籍:唐代诗人。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

纳兰性德:清代词人,被称为“清代第一词人”。

【独学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意万重:行人:榆关:

那畔行:风一更:聒碎:

2、理解词义:

意万重:恐:行人:

那畔:聒:故园:

【群学互助】。

1、小组讨论理解诗句意思。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小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同桌互批,纠错。

2.集体纠正存在的问题。

【课堂检测】。

一、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并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书:1.装订成册的著作;2.信;3.文件;

4.写字。

1.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

2.欲作家书意万重。()。

二、根据古诗填写。

根据不同季节,抓住不同景物进行描写,从而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是本课三首诗词的共同特点。

1.《泊船瓜洲》写的是()季,描写的景物是。

表达了诗人:

2.《秋思》写的是()季,描写的景物是。

表达了诗人:

3.《长相思》写的是()季,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

古诗词三首《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

1、正音:更聒。

2、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聒碎:搅碎。聒,嘈杂。

五、感知理解。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思考题】。

【参考答案】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写跋山涉水的辛苦行程,写塞外风雪载途、荒凉苦寒的景象,写野营露宿的难眠之夜,层层渲染征人凄恻缠绵的思乡之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可谓真切自然。

五年级《古诗词·秋思》教学反思

见秋风而起乡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习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实在不多,而张籍的《秋思》借助飒飒秋风、寄发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历来为人称道。

一句写客居洛阳,又见秋风。秋风无色无形,仿佛不可见,但也似可触可感,诗中一个“见”字,似乎使人看到飒飒秋风,黄叶飘零,满眼萧瑟,冷冷清清,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乡情浓。一个“见”字,情随景生;一个“见”字,境界全出。对家乡,对亲人悠长的思念,由秋风吹起,由“见”字升起。

二句表达思乡情浓。古人“见月亮,思故乡”,张籍见秋风,起乡情。“欲”字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很强烈的`乡思中平添了欲归不能的惆怅,铺开纸张,心中纵有千愁万绪,竞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诗人的神情意态,鲜明可触,引人想象,使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伤,想起“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真切,想起“乡书何达处,归雁洛阳边”的期盼。

三、四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仅家书即将发出又“开封”的一个细节,就使人万分感动。诗人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捎信时间“匆匆”,纵有千言万语,也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信已写成,似乎“意万重”已经言尽;但当捎信人将要上路时,“复恐”漏写了什么,又匆匆拆开信封。“恐”显示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实也不一定就遗漏什么内容。而“临行又开封”的细节也并不一定需要补上什么内容,与其说是为了补上几句未说尽的话,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正是这一行动细节正显示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深、之重、之浓的心理。这两句所写内容虽然寻常,但由于它准确真切地反映了游子思乡的心理,真可谓化平淡为神奇。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来自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诗本色、平淡,不加渲染,不用铺垫,像生活一样自然。

古诗词三首《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学情分析:

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教学中我尽量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首小令跟我们呈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坳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题。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学生合作探究。

1、学生闭目,随着教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__。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才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同了,太阳也要回家了还没有找到抽空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学生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笔画,加深思考。

3、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4、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六、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七、作业。

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郑仁法。

小学五年级看古诗秋思写作文

我在中秋节到来之际来到了洛阳城里,当秋风吹来时,我感到阵阵寒意,这也是秋天到来的象征。

每次秋风吹起时,我个人身在洛阳城,十分寂寞。我的心已在自己的家乡,我想念家乡的菜和家乡的水果;思念家乡的亲人。我回到住处,拿起伴随我多年的毛笔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可是却不知道些什么,如果写少了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情。写多了,可能太多废话了呢!唉,要写什么呢,我也不知道,真是太难了,不知道如何下笔。我还是拿笔写了起来,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终于写完了,信上写着:

亲爱的家人:

你们还好吗?我过的还不错,我定居在了洛阳城的楼,想我可以写信。对不起,这次和以后我可能回不来了,中秋节祝你们开心,不要想我。可我好想好想你们,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祝展信快乐。

x年x月x日。

一阵秋风拂过,凉飕飕的,我感到无比的孤独……。

五年级:王杰睿。

五年级古诗秋思作文

睡得正香,却被一阵悠扬的歌声扰没了清梦。我揉揉惺忪的双眼,寻找音乐的来源,结果只找到一部调频收音机,仔细想想,原来昨晚我连10点的巴山夜话都没来得及听见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我关掉收音机,打算继续睡,奇怪的是怎么也睡不着,我暗想:或许是昨晚睡太早了吧。借着收音机上的小小灯光我看了看左腕处的手表,天!才4:17。我又揉了揉只比刚才清醒一点点的眼,想着怎样才能再次深度睡眠,或者不深度都可以,只要睡着都好。

想着想着,猛然想七今天10月6号。其实10月6号本没什么,但也是农历八月十五就有什么了!有什么呀,哎,对了,今天是正宗的中秋佳节呀!

我又笑,不过笑得很轻,隔壁小妹还在睡觉呢,可不能把那一岁多的小家伙给吵醒了!

迟钝啊,迟钝!不在迟钝中暴发,就在迟钝中灭亡!笑过之后我才发现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还算不小的雨,雨水汇聚在一片叶子上又滴落到另一片叶子上,于是窗外响成了一片,喏,“噼里啪啦”的声音不像是在放鞭炮像什么,这算是中秋佳节放得最早的鞭炮了吧!

外地到重庆来到人们若也在这时醒来,听到这样的声音应该会想家吧,心中老早就在琢磨着天一亮就立马打个电话回家,向家里人道一声“中秋快乐”,再被嘘下寒、问下暖,等挂了电话再寻思这怎样度过在重庆的这样一个被雨洗礼着的佳节。

偶然听到外面公鸡打鸣的声音我又看了下表。乖乖,6:41!我都耗了两个多小时了,难怪眼皮儿开始了打架。窗外的天刚蒙蒙亮,对面的公路上有了甜、糍粑的叫卖声和车轮碾过水洼的击水声,我写到这里也想着,还是再睡会儿吧,再睡会儿起来吃月饼。

古诗词三首《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ppt师导案生学案。

自主学习(7分钟)。

本文写作背景: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

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2、结合以下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茅檐: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锄豆:

无赖:

3、解题。

“清平乐”是------,------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清平乐”的“乐”要读成“------”,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引导学生读熟古诗词,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探讨并适时点拨。

1.朗读词后,说说这首词上片主要写了什么?下片主要写了什么?

2.通过了解写作背景,你认为作者想要通过本文表达什么感情呢?

1.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班级展示汇报。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桌互批,纠错。

2.集体纠正存在的问题。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句子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想象一下,描绘出来。

古诗词三首《秋思》《长相思》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

设计理念:

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平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

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

1、读准这首词。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

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

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

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

小结:一个远离,一个牵挂,远离越久,牵挂越长,征途越远,相思越长,所以题目是《长相思》。

5、师谈话: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和场景,却在现实中破碎,在征途中破碎,只有“聒碎乡心梦难成”(板书:碎)。

指导悟读。谁来再读读《长相思》?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杨柳依依,春暖花开,没有亲人的关怀和问候,只有————。

在这里,没有(学生写的场景)只有————。

6、齐读。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进入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灵,齐读《长相思》。

三、拓展升华。

交流资料: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课堂总结:

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板书: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秋思五年级作文

在一个凄凉的秋天,萧瑟的秋风阵阵吹过,把大树爷爷变成了“光头”,把别人家养的.花草兄弟姐妹们连根拔起。洛阳城中有一位叫张籍的诗人正在街上行走,秋风把他的帽子给吹落了,张籍心中顿时思念起自己家乡的父母来。心想:该给父母写封信问候一下。于是,他买来信纸写起来:

亲爱的爹娘:

千言万语难解思念之情。写完信,张籍请来同乡的友人,把信交给他带给自己的父母。友人骑上马,正准备离去。张籍有立即拦住了友人说:“我再看看信吧,看看有没有漏掉什么。”打开信,张籍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又添了些内容,这才把信又交给了友人。

秋风中,张籍站在城门外,目送着友人的身影消失在天边。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五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0、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钱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五年级春节的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秋思五年级作文

秋姑娘以不知不觉的到来,凉风习习,果实累累。树叶黄了,在清风中翩翩起舞。

我在洛阳城已经住了两年了,不知我的家人怎么样了?是否安康?快乐?让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清淡的光,不禁让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也让我想起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到这里,我便不由自主的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想的眼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秋风乍起把叶子卷了起来。哎……我重重叹了口气。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告诉家人我在洛阳城一切都好,并问问他们好不好。可是刚要落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不知怎么表达我的思乡之情,我想了又想,过了好长时间,最终决定在信里尽情的讲述着自己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我终于把自己的心写完了,变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清晨,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绳子绑好。急匆匆的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我便把信慎重的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信拆开慎重地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写的,再次把信封好交给送信人。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我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我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五年级的古诗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秋思五年级作文

洛阳城里秋风习习,落叶纷纷,落红一片,满城像是洒了金粉似的,叶是金黄的,菊花是金黄的……洛阳城这边风景正好。

可诗人张籍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秋风是无形的,可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可使落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

他想给远在家乡吴郡的亲人们写封信,可想表达的意思很多,一时竟不知如何说起。平淡的秋风中蕴含着浓浓的游子情怀,张籍见到的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他在烛光下写信给家人,外面暗夜织上天空,纺织娘女士在操着琴。诗人一边写一边落泪,脑海里总浮现出爹娘的影子......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这正显出他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就像一江剪不断的春水,一丘娄不尽的细沙,真是乡思缕缕道不尽,万语千言恐不详啊!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饮酒(其四)。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赠范晔。

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画眉鸟。

北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题何氏宅园亭。

北宋王安石。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南荡。

北宋王安石。

南荡东陂水渐多,陌头车马断经过。

锺山未放朝云散,奈此黄梅细雨何。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山。

北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江上。

北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北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望湖楼晚景。

北宋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夏日绝句。

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秋思(其一)。

南宋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

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

剪得秋光入卷来。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夏时田园杂兴(其二)。

南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蚕春绝句。

南宋杨万里。

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

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

南宋杨万里。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

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南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二(其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偶成。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江村晚眺。

南宋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兰花。

明张羽。

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