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模板1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模板12篇)

ID:7187398

时间:2023-12-13 07:58:16

上传者:笔砚

三年级教案是为了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一、填空:

1、“尺”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疑”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这个字的第一笔是()。

二、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4)挺直,使笔直(5)公正的,正义的(6)直爽,直截(7)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1)不相信(2)难于解难于断定的(3)猜忌。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瀑布?(生:……)。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板书课题:12瀑布。

2、听课文录音,看录像(1)(2)(3)。

3、师: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壮观、美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分节学习,来感受瀑布的美。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瀑布的声音美。

1、齐读第一节。

2、师:这一节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生:声音美)。

板书:声音。

3、这种声音美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生:听到的)。

板书:听见。

4、师:瀑布的声音像什么?(生:好像……又像……)。

板书:好像……又像……。

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5、师:叠叠的浪是怎样的浪?(边说边点叠叠)(生:一排排)。

6、看录像(4):涌。

7、风怎么样?(边说边点阵阵)。

8、师:这两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声势浩大)。

9、指名读。

10、看录像(5)好像……又像……。

11、齐读这一句。

13、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瀑布的色美。

1、指名读第二节师边画简笔画。

2、师:作者在哪儿看见瀑布?

生:正面。

板书:正面。

3、师:看见了什么?(生: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板书:望见全身。

4、师:诗人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生:又惊又喜)。

5、指名读、齐读。

6、师:为什么又惊又喜?(生:意外,美)。

7、师:美到什么程度?(生:比喻)。

8、师:诗人又是怎样比喻的呢?(生:白银)。

板书:一道白银。

9、出示小黑板: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0、师:为什么这样比?写出瀑布的什么美?(生:白色、光泽;色)板书:色。

1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生:高、青)。

12、看录像(6),体会千丈青山衬着瀑布的景象。

13、指名读。

14、齐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三节,感受瀑布的形美。

1、师:作者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边说边移动人。

板书:脚下仰望。

2、师:为什么要仰望呢?(生:山很高,要抬头)。

3、师:这时诗人又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齐读第三节。

4、师:现在诗人看到的瀑布像什么?(生:珍珠的屏)。

板书:珍珠的`屏。

5、看录像(7):屏。

师:“屏”指什么?为什么将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6、用赞叹的语气读这一句。

7、师:当阵风吹来,瀑布又有了什么变化?(生: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8、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写出了瀑布相对的静态美,这里写出了瀑布的动态美。

9、看录像(8):时时。

10、师:多美妙呀,如烟——飘飘悠悠,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谁来读这句,把我们带入这种仙境似的美。

板书:形。

12、齐读第三节。

(2)总结。

小黑板:

1、这首诗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

2、诗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怎样的?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师:让我们怀着同诗人同样的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这一首诗。

放录象(9):全诗朗诵。

(七)师:真美啊!今天我还要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两大瀑布。

看录像(10)。

(八)齐声背诵。

板书:

12瀑布。

山路上听见声音(声)好像。

远又像。

正面望见全身(色)一道白银热爱大自然。

近热爱祖国河山。

脚下仰望(形)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小学三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板书:

日照。

香炉生。

紫烟,

遥看。

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

远景。

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抒发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表现乐观主义为主体内容的古诗板块。这节课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50岁时隐居庐山望见庐山瀑布时有感而发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由近到远的顺序,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仅用了28个字就将一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展现世人眼前。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

我采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了解诗人——试读古诗,初知诗意——赏读古诗,深悟诗情”的方法进行教学。上课开始,我会出示庐山和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走进庐山,去感受瀑布的雄伟。也为之后学生展开想象做铺垫,更好地理解诗歌含义。同时我会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融入诗境。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诗趣。

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接下来播放影片欣赏庐山风光让学生感受庐山的优美风景,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俊美秀丽的面容。看过之后再启发学生谈谈,你对庐山有什么印象?这样就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初读古诗感知“美”。

1.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先指名学生读,后教师范读,再全班齐读。通过这几次的朗读,正流利有节奏地朗读了古诗,初步感知诗意。

2.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进行汇报。

3.再默读古诗,利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4.同桌交流收获,互相解疑。

第三步,再读古诗,品味“美”。

1.理解诗句意思。

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

(1)默读古诗,请学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香炉”指的是香炉峰,“生紫烟”中“生”的意思是产生,香炉峰产生了紫烟。

整句翻译:太阳照在香炉峰上,云雾弥漫,阳光透过,就好像紫色的烟雾在环绕着。

(3)出示紫烟环绕山峰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解释更加明显直接,容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场景的优美。

理解“遥看瀑布挂前川”

(1)学生说说诗句意思。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遥”说明诗人从远处看,观赏距离之远。“挂”是悬挂的意思。

整句翻译:远远望去,瀑布像一块白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是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的,写出了山之高,瀑布挂下来好像有三千尺。此时告诉学生夸张的修辞并不是实指,山并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体会当时诗人看到此景的感叹。

整句翻译:高崖上飞泻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3)出示图片直观理解。

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2)讲解重点字词。“疑”的意思是疑似,好像,在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瀑布比作了银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整句翻译: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说明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喻的修辞来说说,你觉得瀑布还像什么。

(3)出示图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

2.再读古诗,想象诗境。

在逐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请学生再读一遍古诗。古诗的学习不光要逐句理解,更要整体感受诗意。化零为整,让学生掌握诗歌大意。接下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想象,将文字还原成画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最后,想象画面,试着背诵。

第四步,拓展迁移,深化“美”。

语文教学只依靠教材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灵活把握教材,扩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

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加近了其他名家写庐山的诗篇,让学生赏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望庐山瀑布》

诗的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为生字,为配合理解句意,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既帮助了学生识字,又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师:这是什么?

生:一条小河。

(这时,教师将中间表示流水的虚线连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什么字?

生:川。

师:川是什么意思?

生:小河,河流。

(接着教师又在图上添上一笔。)。

师:你能理解“瀑布挂前川”的意思吗?

…………。

分析:

当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丰富了。从最古老的教学媒体——黑板到五光十色的图片,标本,模型,再到现代化的视听教学媒体。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都频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所以的教学媒体,无论是老式的,还是新式的,都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在课堂教学时用粉笔迅捷地在黑板上勾勒出来的简笔画,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得当,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教育学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是不可不注意科学与艺术的。“能以审美观点,挖掘各门学科的审美因素,就能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生:李白《清平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放瀑布的录象。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习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一)第一自然段。

1、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瀑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练习题

一、填空:

1、“尺”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

2、“疑”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部。除部首外还有()画。这个字的第一笔是()。

二、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4)挺直,使笔直(5)公正的,正义的(6)直爽,直截(7)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1)不相信(2)难于解难于断定的(3)猜忌。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代诗人()的作品。诗中的首句,巧妙地运用()的名字,将蒙蒙的()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起的()。整首诗采用()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表达了诗人()。

2、《绝句》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描绘出诗人居住的()附近明丽的景象。整首诗有()有()。有()有()。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瀑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遭受破坏后的样子。

3、了解大自然的美妙绝伦,唤起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葬礼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大瀑布悲剧的原因及葬礼的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为大瀑布举行葬礼,而且是由一位总统亲自主持,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你可能对此感到奇怪,学习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三、自主性练习设计。

1、课文的那部分写了大瀑布昔日的雄奇景象?读一读。

2、课文的那部分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的样子?读一读?

3、巴西总统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意义何在?

4、如果你在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结束语: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板书设计:

28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雄伟壮观。

如今逐渐枯竭。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望庐山瀑布》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试卷

预设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导入:

1、师:我们已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谁来背背看?(指名背)。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请一生读课题(如读的正确,表扬,指出课题中的生字“庐”“瀑”,再指名生读,重点看生字有没有读错,齐读)。

二、知诗题。

1、师:从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指名说,理解“望”“庐山”“瀑布”)。

2、师述:庐山风景优美,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李百五十多岁时在那隐居了一段时间,那里还有很多飞泉源布,像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这首诗写的是庐山最著名的开先瀑布。现在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三、悟诗意。

(一)、出示全诗,读准字音。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近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舒畅愉快。

门泊东吴万里船。远景。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瀑布

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激情引入,整体感知。

首先我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又被多媒体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实的瀑布,动人的音乐,激情的范读,三位一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读,感悟语境,体会气势。

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松涛轰鸣”,的动画,在此基础上学生感情朗读,揣摩作者是如何用准确、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这样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3、质疑启思,突破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欢哪小节?”“读了这小节,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问题促进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孩子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在协作交流中逐渐学会与人交往、沟通,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自卑、紧张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构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用“挂”与“衬”作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动态图,此时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与“白银”的相似以及“衬”字的贴切。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为依托,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审美陶情,融为一体。

欣赏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录像展现了第三节描写的近看瀑布的情景。当学生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腾起水汽,缓缓飘落,如烟、如雾、如尘的美景时,他们陶醉了,此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种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这种审美感知力也就是审美素质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赏了瀑布的壮丽和柔美之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感情的自然结果。”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朗读,但学生模仿朗读多过于自身慢慢从朗读过程中体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