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17篇)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全(17篇)

ID:7204451

时间:2023-12-14 05:47:40

上传者:LZ文人

演讲稿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组织语言思路,提升演讲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短小精悍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把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总的要求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全市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规模保持总体稳定,比2021年有所增加。

(一)抓排查摸底,着力夯实务工就业工作基础。一要常态化开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摸底排查。当前,各地要抓住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有利时机,广泛发动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基层网格员、人社专员等人员力量,加强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摸底排查,切实核准弄清脱贫人口产业就业发展需求、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联系方式等底数实情。二要及时准确录入系统。核准弄清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底数实情后,要及时修正更新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务工就业数据信息,建立完善台账资料,实行动态调整,为后续落实有针对性地帮扶举措提供有力支撑。

(二)抓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脱贫人口技能水平。一要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意愿数据库建设。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信息采集机制,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二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组织脱贫人口进行中短期、基础性岗前培训和全覆盖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脱贫家庭新生劳动力积极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着力提升就业能力水平。三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围绕市场劳务需求,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并采用竞争机制选择培训机构,优化课程设置,配强师资力量,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大水漫灌式”培训。四要提升培训后上岗率。通过培训提高“人有一技之长”脱贫劳动力占比,及时跟进落实有针对性帮扶举措,有序引导参训脱贫劳动力从事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职业,努力推动脱贫劳动力由“靠苦力挣工钱”向“凭技能拿工资”转变,切实提高技能务工收入。

(三)抓环境优化,持续改善就业帮扶质量水平。一要精准落实就业政策。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用好用活就业帮扶政策,及时兑现外出交通补助等各项补助,依规减免相关税费,切实发挥政策效应,有效激发脱贫人口稳就业、稳增收的内生动力。二要积极开展专项活动。各地要共同开展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雨露计划”等专项活动,充分发挥“接您回家”“2+n”“空中招聘”等品牌作用;要做好春节期间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和帮扶工作,做到“走访一户、温暖一家、带动一片”,确保全市脱贫劳动力上学有补助、就业有帮扶、留岗有关怀、回皖有服务、用工有支持。三要强化服务保障。积极推动脱贫劳动力参保扩面,帮助解决子女入学、住房等痛点难点问题,引导企业改善劳动环境,让脱贫人口安心就业。

(四)抓产业发展,吸纳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一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就业。要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不低于55%,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大力开展“两强一增”和“双招双引”行动计划,做好延链、强链、补链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新动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深化“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和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二要规范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要进一步强化就业帮扶车间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动态调整、监督管理、带动就业长效机制。要保持扶持政策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双向”奖补扶持和帮助招工、防控、销售、联系原料货源“一扶四帮”措施,大力扶持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达产增产、加快发展。对生产经营困难的就业帮扶车间,要通过政府采购就业帮扶车间产品、订单调剂、帮销代销、介绍就业、提供岗位信息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就业帮扶车间渡过难关,确保生产不断档、帮扶不掉线、产品不滞销。三要大力促进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深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优化升级安徽市创业服务云平台、创业创新竞赛平台“两大平台”,针对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提供创业培训、视频微课、代理记账等个性化创业指导服务,大力支持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尤其要支持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脱贫人口在创办网店、直播带货、视频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物流配送等方面就业创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五)抓劳务协作,促进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长。一要确保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不低于2021年。2022年,要持续深化市际间劳务协作,及时向东部市份提供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信息。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通过签订劳务协作协议、设立农民工服务站点、常态化调研走访等方式,协调解决市外务工就业脱贫人口实际困难,将其稳在当地、稳在企业。今年,中央、市财政衔接资金将继续支持脱贫劳动力跨市务工,各市、县(市、区)要统筹用好,落实对跨市务工脱贫劳动力、用工单位和劳务中介等的奖补政策。二要力争市内县外务工就业脱贫劳动力规模稳中有增。要积极探索市县间劳务协作,鼓励经济基础好、就业岗位多的市县,结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脱贫劳动力多的市县,建立健全市县间劳务协作机制,特别是鼓励动员市域内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开展结对帮扶,直接开展劳务对接,不断提高跨市跨县劳务规模。

(六)抓公益岗位,持续兜牢务工就业民生底线。乡村公益性岗位是安置无法外出、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就业增收的有效形式,各地要保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一要继续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要健全完善“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管理机制,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财政衔接资金、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等各类资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继续开发保洁员、保安员、护林员、护水员、护理员、防疫宣传员、光伏扶贫电站看管员等一批乡村公益性岗位,持续规范岗位开发、人员上岗、监督管理、薪酬发放等程序,安置更多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要持续强化岗位管理,做到岗位职责清、在岗人员清、工作时长清、考核标准清、工资发放清、管理台账清,切实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托底线、救急难”作用。二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展就业。今年,市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冷链物流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建设中,要更多吸纳脱贫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副市长在2022年全市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专题召开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政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场推进会议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有关安全生产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各级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当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高发势头。刚才,市安委会办公室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下面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我就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虽然全市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但各类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多发高发,特别是5月底以来形势十分严峻。4·29**污水泵站中毒较大事故后,省政府领导专门批示,省安委会实施了挂牌督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记、*市长亲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善后工作、看望受伤人员、安慰罹难者家属。5月10日,**区一天连续发生中毒事故和道路交通事故;11日,**市又发生了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城区发生燃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爆裂事故等等。

当前,正值夏季高温酷暑,雷电、暴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性安全问题突出。各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红线意识和担当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深入把握夏季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突出抓紧抓好以防暑降温、防台防汛、防火防爆为重点的夏季安全生产工作。二是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密防范,全面堵塞安全漏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三是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强化监管执法、源头管控、齐抓共管,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紧盯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二、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夏季安全生产大检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持“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边、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强化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设备检维修、外来施工作用监管,切实提高风险管控和事故防范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1、加强有限空间安全专项整治。这次4·29**污水泵站中毒较大事故,后果惨重,教训深刻。各地、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要迅速开展有限空间安全专项整治,重点突出对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纸业生产、化工生产和通信、供电、环卫、市政等行业存在下池、下沟、下井、下窖的施工作业中毒风险专项检查,查清可能产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场所,尤其加强对从事清污(清淤)、窨井疏通、管道维修、地下施工等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辨识监测。要建立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安全设施,加强有毒作业场所的检测检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加强作业管控,履行作用审批手续,将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要配备并督促一线作业工人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作业场所采取持续通风排气、空气置换等安全措施。要加强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范窒息、中毒等事故,特别是二次事故再发生。市应急管理局已下发有限空间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并组织了交叉检查和督促,各地要迅速行动,确保整治措施到位,不留死角,杜绝事故发生。

2、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积极参与“两减六三提升”和“四个一批”专项行动,进一步巩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要针对夏季高温易造成危险化学品挥发、泄漏和爆燃的特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管道的防爆、防雷电、防泄漏等工作,完善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通风、降温、防洪、防潮等措施。要加强外来施工和特殊作业管理、加大重点部位重点作业环节安全检查,加强“智能化二道门”建设,严格执行第三方机构审核动火作业方案和监督动火作业的规定。运输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运输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运输时间、运输路线的管理,严禁超载、超限,严禁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装运输;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检查维护,加强对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车辆安全完好、人员遵章守纪。

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要结合全市“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活动,强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超速、超载、超限及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农用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各运输企业要对运输车辆安全状况进行检查,防止车辆受高温、雷电影响,发生自燃、爆燃事故;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要继续突出抓好农村道路安全监管,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全力压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要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客运车站、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指示标志、消防设施、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以及火源、电源进行全面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各项安全措施。要加强电气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控,防止引发火灾。要加强对易受高温、雨水损害和影响的大型娱乐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完好。

5、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要加强建筑施工合同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分包、转包行为。要加大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强化临时用电设备、脚手架、临边防护的安全管理,有效防范触电、倒坍、坍塌和坠落事故的发生。要切实落实防暑降温措施,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务必停止塔吊等室外高空作业,防止中暑、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发生。

6、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监管。全面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加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全面开展餐饮场所及民用燃气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坚决依法取缔一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的餐饮场所。对达不到燃气安全条件的餐饮场所,要依法责令其立即停业整改,直至隐患消除。对不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7、加强各领域安全度夏工作。各类企事业单位要针对夏季高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严格落实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合理安排职工作息时间,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的发生;加强高温多雨季节用电安全管理,加强设施设备检查,强化临时用电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特种设备、油气管道、渔业船舶、水上交通、农业机械、非煤矿山、铁路、民航、旅游、校园等重点行业领域要结合实际,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安全度夏。

三、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各地、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全面落实全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现场推进会精神,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安全生产社会共治新机制,全面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一方面,要对前期确定的***家试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督促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向先进企业对标看齐,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隐患治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着重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冶金有色、船舶修造、粉尘涉爆、涉氨制冷、职业危害等重点行业领域树立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内生动力,确保年底前全市规上企业、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全部实现“一必须五落实”,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质态。

另一方面,强化监管执法,倒逼企业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采取执法检查、暗访抽查、举报查处等方式,按照“四个一律”和“四不放过”原则,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分析执法情况,公开处罚结果,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公开曝光挂牌督办的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结果。

四、全面提升夏季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夏季是安全事故高发时节,各地、各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动,强化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及时掌握高温、雷电、暴雨、洪水等气象信息,落实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措施。要指导企业全面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和落实各类事故防范措施。要加强应急管理,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切实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科学性,禁止盲目施救,杜绝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后果扩大。要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逐级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切实做到责任到位、资金到位、队伍到位、装备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各类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事故直报制度,畅通事故信息传递渠道,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机制。

同志们,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狠抓责任落实、创新监管手段,严格专项整治、强化隐患排查、筑牢基层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持续平稳,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召开了5个专题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全市树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副市长在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市场监管工作,xx书记、xx市长分别就做好市场监管工作作出批示,既有肯定,同时也对今年工作提出殷切期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刚才,xx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安排部署,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克难奋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深化改革有亮点。深化“五四三”模式,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受到省政府通报并予以配套激励。市场主体总量达xxxx万户,市市场监管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先进单位。二是服务发展有作为。强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新增注册商标、授权专利、有效发明数量创历年新高。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xxx个,xx示范区获批创建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检验检测工作为市财政收缴非税收入xxxx万元。三是监管执法有力度。纵深推进打击食品药品和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铁拳行动”,全市共立案查处市场违法案件xxxx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xx件,曝光典型案例xx件,x件重大案件被省局列为典型案例,受理重点领域消费维权投诉xxxx件。四是安全保障有成效。持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专项治理行动,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全市没有发生级别以上食药特设安全事故。五是服务赛事有担当。圆满完成十四运xx赛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受到十四运组委会和省市场监管局通报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领导干部的奋力拼搏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短板弱项:食品药品“党政同责”还未完全落实到位,高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缓慢;“四大安全”还存在风险隐患,质量提升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重视力度不够;打传工作力度不强,基层基础建设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我市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结合点。市场经济越发展、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主体越多、双循环发展越充分,市场监管在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当前,虽然受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影响,市场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我市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大方向不会改变。随着全市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增大和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商品与服务市场将进行更为深度的融合,在统筹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方面,市场监管工作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形势、新挑战。

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市场监管工作在保障安全服务民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自觉把守安全底线、保障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做好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政治上把握稳定社会大局的职能领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确保省市换届之年的平安顺利;从经济上把握激发市场活力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能措施,聚焦全市市场运行中的各类问题,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挖潜力、增优势,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二、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市场监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重要之年。市委以一号文件出台《关于以高质量产业项目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的意见》,决定把2022年作为“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市场监管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门,要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培育市场主体、推进质量提升、规范市场秩序、守牢安全底线、强健基层基础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要聚焦市场主体培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以市委一号文件为指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有为政府”打造更优越环境、激发更“有效市场”。要充分运用“五四三”xx创新模式,培育创新创造创牌能力,进一步激发富硒产业等六大绿色产业、传统小众产业、优质农产品加工、毛玩文创、电子线束等产业以及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要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充分发挥公平竞争监管在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在平台经济、信息安全、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切实保护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注册商标、地理标志。要持续推进全市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问题专项整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放心消费创建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二要聚焦质量体系支撑,加速培育发展动能。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召开了5个专题的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全市树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力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快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工程,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市质量强市委员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对县(市区)和部门质量工作考核。要大力实施地方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和组织主导、参与标准制修订,健全五大特色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质量安全标准及企业标准等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全力推进品牌建设,提升“xx制造”话语权,高标准完成首届市政府质量奖评选。要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实施专利导航、专利转化、专利质押融资贷款等措施,助力xx地方特色产业和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在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能力、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方面再上新台阶。

三要聚焦市场秩序治理,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要始终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强化对农贸市场、药店、冷库、餐馆、水产品经营户等重点场所的日常检查,加强对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质量和价格监管,严控“一退一止两抗”类药品售买。要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强化“互联网+”智慧监管,用好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用科技、法治、信用力量规范市场秩序。要聚焦“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场监管风险和压力最大”的重点领域,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产品等为重点,大力整治市场监管领域社会乱象,深入开展“铁拳”行动、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打假治劣、规直打传、价费监管、广告治理等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好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危”的大事、“街坊邻里”的小事、“烦心揪心”的难事。要始终保持对各类市场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零容忍、出重拳、严打击”,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公开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震慑,彰显市场监管执法权威,着力规范市场秩序,持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要聚焦“四个最严”要求,坚决守住安全底线。要牢记“讲安全就是讲政治”“保安全就是保民生”,把“四个最严”要求贯彻到日常工作始终。要持续深化食品放心工程十大攻坚行动,全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深化“药品安全放心工程”成效,全力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不断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全力抓好重点领域质量突出问题治理。要扎实开展“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全面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重点隐患整改销号机制,限期做到全面排查、治理到位,坚决遏制食药特设等市场监管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约谈、通报和重大线索、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机制,从严压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要更大力度采取行政执法、行刑衔接、信用惩戒等措施,努力达到重点市场监管领域“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标本兼治效果,确保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态势。

五要聚焦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场监管的大量工作,都在基层一线。基层监管力量强了,我们的工作才能行稳致远,我们的安全底线才能牢牢守住。2021年开展的全市“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在抓基层、强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我们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提升监管能力探索了很好的经验。今年,要继续深化“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着力在基层能力提升、机构职能优化、业务深度整合、干部队伍融合方面下功夫,推动基层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要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充分运用市场监管大讲堂、网络培训等载体,拓宽干部工作视野,全面提升基层执法人员能力。要强化正向激励,把政治素质好、敢担当、能拿得起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大胆用好,以高质量的监管执法队伍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确保全市市场监管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好今年工作,决定因素在人。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市场监管系统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切实强化领导、锚定目标、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创造性地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要强化领导抓落实。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素质,也是干部态度、职责和能力的一种实际体现。市场监管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场监管系统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将工作落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一把手”要亲自抓,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推动、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分管领导要抓具体,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具体责任人要抓细节,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形成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要锚定目标抓落实。抓落实的核心是紧盯目标任务。要大力发扬“xx创优”精神,时刻紧盯xx在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中的排位,敢于与排名在前的兄弟单位比质量、比效益,勇于与工作更优的市直部门比成绩、比亮点。要秉持“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清单式管理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制定路线图、明确时间表、明晰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强化闭环管理,加强督查督办,及时传压纠偏,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高效推进。

三要改进作风抓落实。抓落实要在改进作风上下功夫。要始终将纪律挺在前面,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监管工作全过程,一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要深入贯彻“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要求,认真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表率、学习、奉献”工作标准,把每项工作都目标式谋划、路径式推进、具体化落实,争分夺秒往前赶。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要在工作落实中大力倡导初始即严、紧抓快干的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表态好、行动差,说得多、做得少,调门高、标准低等现象,把该挑的担子挑起来,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把该抓的事情抓起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实在在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人勤春来早,我们要快马加鞭往前赶,只争朝夕不懈怠,积极作为、担当实干,以高质量的市场监管成效,助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明确复工复产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及风险辨识内容、管控措施和责任人员,确保方案科学可行。下面是天涯涛源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副市长在2022年全市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端午节过后,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各类重点行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一些生产设备停产后重新启动,部分企业员工节后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加之节后企业新上岗人员多,安全教育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滞后,历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多发、高发期。近期,各类工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月*日,*集团*公司*煤矿复产后综采工作面违规动火作业发生燃爆事故,导致*人死亡、*人受伤。*月*日,*市一辆半挂车与一辆小轿车相撞,造成*人死亡、*人受伤,*月*日*时,*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违规在受限空间开展检维修作业,导致*名人员死亡、*人受伤。事故教训极其深刻,端午节过后一些重点领域事故呈多发态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引起了应急管理部、自治市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发生。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安全“红线”意识还不强,“底线”思维不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不深不实,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违法违规生产作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行为依然突出。生产过程管理缺失、安全教育培训缺位、风险管控流于形式等等。

这些事故发生在端午节期间、冬奥会期间,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市党委政府三令五申要求的大背景下,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也给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被动。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市领导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做好端午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冬奥会、全国“两会”期间和节后复工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今天,召开全市端午节后企业复查复工安全风险防控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针对端午节后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研判形势,安排部署端午节后全市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后安全生产,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就端午节后全市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节后安全风险防控思想认识。

端午节后,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将密集开复工,生产设备检维修等高风险作业频繁,部分从业人员由于“假期综合症”导致思想松懈麻痹,易因操作失当导致事故发生。有的企业人员调整或招录新员工,易出现无证作业和因岗前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违章违规操作。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为追求经营业绩“开门红”,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安全保障跟不上。节日期间连续生产的企业,也面临节后调休、设备检维修等问题。加之节后返程高峰,人流、车流、物流密集,各类诱发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隐患交织叠加,是事故易发、多发、高发期。当前,冬奥会正在北京举行,全世界都在注目着中国,全国“两会”也即将于3月4日召开,全国正处于办大事、办要事、办喜事的关键时期,做好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

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要充分认清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充分认清“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民生”,坚决扛起安全防范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市安委会2022年第1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部署,准确把握端午节过后这一特殊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律,全面分析查找近几年来本辖市本行业本企业一季度生产安全事故的规律性、普遍性原因,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和懈怠思想,切实把节后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强化措施,严格落实不安全不生产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能复工复产。各地各部门、企业要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专题分析研判,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有针对性的提前部署管控措施,把问题想在前面,把措施做在前面。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为冬奥会顺利进行、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六个一”安全防范措施。

各地各行业监管部门要把督促企业开展节后隐患排查治理、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条件核查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任务来抓,要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公告制度、日检查周报告月调度制度机制,每日开展安全公告、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每月开展风险防控可靠性分析报告、每月进行安全培训教育,防止节后生产或复产复工过程中因从业员工思想不集中,设备、设施不完好而发生事故,确保节后的生产安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处于完好适用状态,保证其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必须整改到位后才能复工。

一要制定完善一套复工复产方案。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落实复工复产方案。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深入现场,研究制定复工复产方案,明确复工复产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及风险辨识内容、管控措施和责任人员,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复工复产方案执行前必须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危货运输、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关键岗位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在复工复产前必须到岗到位。

二要组织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治理。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针对节后生产特点,或按照复工复产方案,对重点部位、重要环节以及风险高、隐患多的点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要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要求,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为基础,逐一确认管控措施落实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后企业要自行组织整改验收,主要负责人对验收结果严格审查把关并签字确认。复工复产方案和验收情况要建档备查,未经整改验收合格的,不得复工复产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三要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端午节过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新招职工和职工流动大的情况比较突出。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督促企业加强职工的岗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特别要加强节后新招、调岗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要对节后返回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再教育再培训,唤醒返岗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严格审核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确保持证上岗,并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严防违规操作。针对员工“假期综合症”带来的风险,要逐级开展谈心谈话,做好心理辅导,减少因人为操作失误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四要开展一次安全专题班前会。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抓好班组这个安全管理的“前沿阵地”,组织、指导和督促生产班组开展一次安全专题班前会,班组长带领班组成员,开展交心谈话,了解节后大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一起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安全风险,重温学习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控措施,班组成员相互提醒,自觉做到“四不伤害”。要组织进行一次关于岗位操作基础知识、安全操作基本要求以及复工装置开车时安全要点等的再培训、再教育,做到人人过关。

五要作出一个岗位安全责任履行承诺。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节后或复产复工前,企业负责人、安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等各岗位人员,再次确认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并对履行好自身岗位的安全职责,做出一次承诺。要按照“履责不到位就是安全隐患”的要求,责成各岗位员工自觉把安全责任融入到生产工作中,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六要制定一套应急处置方案。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分析研判企业节后生产或复产复工期间各种危险因素,做到安全责任、安全培训、安全投入、现场管理和应急救援“五到位”,有针对性地完善应急预案,科学安排应急处置力量,落实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做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处置。

三、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针对当前事故反弹势头,以及暴露出安全生产领域多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国全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以及党政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大责任”。各地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各分管领导要带队检查督查。各行业部门要针对本行业领域特点进行专题部署,部门领导要带队检查落实。要按照“理直气壮、标本兼治、从严从实、责任到人、守住底线”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实抓好、盯紧看牢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坚决防控重大公共安全风险,严防漏管失控酿成事故。

(一)加强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各单位、各部门企业要认真落实全国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方案、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按照监管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对危化品生产、储存、销售、运输、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落实5个方面、21项具体措施。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安全标准、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责令其停产整顿。同时要督促危化品企业加强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消除,确保生产经营安全。

(二)加强矿山安全监管。要深刻汲取*集团宁煤公司枣泉煤矿“2.7”事故教训,按照自治市关于立即开展全市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通知要求,“一矿一策”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落实企业复查复工程序、标准和安全条件,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煤矿瓦斯抽采、监测监控等安全设备正常运行,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严禁复工复产。要严格非煤矿山复工复复产条件,深入一线,对标对表,对边坡、临边以及电器线缆等进行逐一排查。要按照“谁申请、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复工复产方案不落实而提出申请或工作不负责任、验收不严走过程、检查不深入细致导致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节后半个月是交通运输的高峰期,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对交通运输车辆的检修,严防运输车辆带病运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执法检查和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对运输车辆特别是客运车辆要加强安全检查,严厉查处非法运输、超载运输、超速驾驶、酒后驾驶、农用车载客等违法行为,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切实抓好春运收尾工作。

(四)加强学校开学期间安全检查。为确保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教育部门要组织各学校对所有校舍进行一次再检查,重点对屋面和墙体进行认真检查,在渗漏房屋附近设置警示标志,组织人员进行抢修,确保开学前全部完成;对学校所有的电路和用电情况、自来水管道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老化线路要及时更换,防止因线路老化而发生事故;有建筑工地的学校,开工前要对脚手架等施工设施进行必要检查,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方可施工,以确保安全开学。

(五)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各单位、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烟花爆竹储存、运输、销售和燃放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认真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违法储存、运输、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元霄节前必须保持高压态势,禁止违规销售,超范围储存等情况出现,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监管。节后,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是各类施工机械、电气装置、脚手架、深基坑、模板工程等,突出塔吊及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基坑支护、市政工程隧道及地下暗挖等部位和领域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对存在的隐患要逐项建立台账、逐项落实整改,确保所有建筑施工项目在符合标准规范的条件下复工,坚决杜绝违反建设规律盲目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对检查发现的各类隐患,必须按“三定”(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要求,进行整改及复查,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未经检查的工程一律不得进行施工。

(七)突出抓好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全面落实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工作要求,指导各地、各燃气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聚焦燃气经营、燃气工程、管道设施、瓶装液化气、餐饮、燃气具等六个方面,加强源头排查,开展综合性、精准化治理,全面整治重大安全风险隐患。

(八)持续强化工贸行业安全监管。紧紧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目标任务,按照“全覆盖、严执法、零容忍、重实效”的工作要求,持续开展金属冶炼、涉爆粉尘、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和红酒制造等高风险企业专项整治,把工贸领域的最大风险排查出来,把防范控制的底线划出来,把有力管用的措施落实下来,下大力气破解基础性、源头性、制度性问题,全面提升工贸企业安全监管效能。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实行联合惩戒,从严从重处罚,并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九)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要进一步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梯、消防安全监管,加大对大型商业综合体、滑冰场及文体游乐场馆、商场、影剧院、宾馆、饭店、车站、机场和“多合一”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检查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坚决责令停业整顿。

(十)严密防范自然灾害风险。进入春季,雨雪、大雾等极端天气增多,森林防火等也进入关键期,要持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火,紧盯贺兰山、罗山、六盘山等重点地市,加大巡查力度,严格管好火源,加大防火宣传,坚决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森林草原火灾。要高度重视地震等防灾减灾,统筹做好地震监测预警、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等工作,加强预警、做好预案、积极应对,确保不发生大的灾害,切实提升抵御灾害综合能力。

其他行业领域也要结合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管控措施,严格督查检查和执法,确保行业领域安全风险可控,确保行业领域安全稳定。

四、深化专项整治,全力做好迎接督查检查和考核巡查。

今年是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企业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梳理盘点各地各行业领域以及各企业突出风险,聚焦制度建设,增补有效措施,加大攻坚力度,确保所有问题如期销号清零,确保各项工作实现圆满收官。要固化长效机制,将好的制度成果落地见效,用制度推动问题解决。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拾遗补缺,下大力气推动解决。近期,国务院安委会第三督查组即将来宁就我市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开展端午节、冬奥会和全国“两会”期间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城镇燃气和危化“两个专项治理”工作等情况督查检查,督查检查内容已印发各地各部门,请大家抓紧对照,做好迎接督查检查准备。同时,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轮督查组也是3月底对我市进行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的工作组。考核细则和工作要求也已印发大家,请各地各部门、企业要对标对表考核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评,本月底前全面完成迎考准备工作,确保督查顺利进行,考核取得优异成绩。

同志们,做好当前及端午节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全市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担当安全责任,坚决消除风险隐患,守牢守好安全底线,全面完成集中治理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打赢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硬仗,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和自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继续建设先行市、建设美丽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安全生产本身是一种行为,同时取决于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观念,既要靠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下面是天涯涛源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副市长在2022年全市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假期,也是预示着进入全国安全生产月,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抓牢抓实,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刚才,**同志通报了全市1至5月安全生产情况,**副市长宣读了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无数次血淋淋的安全生产事故,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群众,有的终身残废,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家破人亡。全市今年以来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死亡**人,这就意味着又有**多个家庭惨遭变故。作为市长,我对此深感痛心,更感责任重大。因此,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再多的会、讲再多的话、有再多的部署、下再多的功夫都不足为过,就是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关于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中央和省、市都做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我们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生产为了人民,安全生产必须依靠人民。“兵民是胜利之本。”全员安全责任固然重要,但仅凭政府监管还远远不够,必须形成全社会合力。只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全面落实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营造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全民受益的浓厚氛围,才能更加有效地遏制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更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此,市政府决定以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在全市打一场安全生产领域的人民战争,充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来,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为推动全市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打好安全生产领域的这场人民战争,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直接体现,也是创新工作方法的有效尝试,重点要抓好八个字,即:重教重管,重奖重罚。

第一,必须重教重管。

安全生产本身是一种行为,同时取决于安全生产的意识和观念,既要靠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也离不开全方位的教育引导。每一次生产安全事故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群众安全意识淡薄、企业主体责任缺失、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教育与监管一起抓,推动安全生产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要狠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专题行”等活动,采取集中咨询、主题宣讲、典型观摩、进村入户等各种形式,借助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让安全生产知识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不断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营造起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把落实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作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前提,切实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市政府各分管副市长要结合分管行业工作实际,研究细化并全力推动分管领域安全生产人民战争,抓好分管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改革创新。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加大安全生产明察暗访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企业要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等各个环节,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做样子。

第二,必须重奖重罚。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必有畏者。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奖罚分明,对做得好的要大张旗鼓地奖励,对不履职、不尽责、不整改,拿安全当儿戏的、用生命开玩笑的,要坚决严惩不贷。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研究制定安全生产隐患群众举报奖励办法,设置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完善接报机制,落实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像“朝阳群众”一样,敢于查找举报身边事故隐患和“三违”行为,释放广大人民群众在监督、举报和打击非法违法生产活动中的强大正能量,让一切安全隐患无处藏身、无处遁形。对群众举报的线索和问题,要像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一样,建立接报台账,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立查立改的原则,组织专班立即调查核实,责成相关责任主体限期整改,并将相关调查核实和整改落实情况向举报人反馈和向全社会公开。各级安监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动员全社会自愿参与到安全生产监督中来,自觉抵制一切不安全行为,形成人人都是安监员的浓厚氛围。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十次部署不如一次处罚。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查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人民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得不到落实不放过),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到位、治理不彻底的,要坚持等同于事故处理,不管涉及到哪个企业、哪个人,该停的坚决停,该关的坚决关,该罚的坚决罚,绝不姑息手软,绝对没有下不为例。市安监局要进一步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切实曝光一批重大安全隐患、惩治一批典型违法行为、通报一批黑名单、取缔一批非法违法企业、关闭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对在此期间仍然心存侥幸、无动于衷的,特别是对群众举报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的,要坚决依法从重处罚。

今年以来,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虽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降。但安全事故依然多发,特别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加之汛期将至,各领域安全生产隐患点、风险点、危险源明显增多,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一时一刻也放松不得。各级各部门要以打一场安全生产领域的人民战争为抓手,深刻汲取以往事故教训,扎实抓好当前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防控事故发生。

一要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防控,加大路面管控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重点加强“三客一危”车辆和桥梁、隧道等安全检查,加快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大幅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二要加强暴雨洪涝灾害防控,实时监视雨情水情和气象变化,密切关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进一步细化预警预报和应急值守等措施,牢牢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坚决防止人员伤亡。

三要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防控,深化施工方案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临山临水建筑工地、厂房宿舍和临建设施风险隐患。

四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控,抓好风险排查、工程治理、应急处置等重点环节工作,坚决防止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五要加强煤矿安全防控,健全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预防机制,坚决防止淹井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六要加强旅游安全防控,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及时排除景区安全隐患,加大对自驾游客、驴友等群体的安全教育和出行引导,为旅游业持续“井喷”营造安全环境。

七要加强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生产安全防控,加强生产企业监管,下大力做好烟花爆竹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燃放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和安全专项检查。

八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防控,进一步深入推进老旧危楼排查治理,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九要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要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科学调度力量,深入查漏补短,不断健全疫情防控体系、提升疫情防控能力,确保考试平安、“三夏”安全、假期安宁,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的底线。

同志们,安全生产永远没有终点。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充分做好打攻坚战、阵地战、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务实作风,坚决杜绝大事故,有效减少小事故,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副市长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省委、省政府也对我省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召开了全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大会,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也多次学习和研究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今年我市“两会”提出,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可以说,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全省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国家推动科技改革发展的措施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力,科技事业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科技创新必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x项;

推广转化科技成果x项;

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x项;

实施中、省、市重点科技项目x余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x余万元,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我市科技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全社会创新氛围不浓等。目前,全市仅有x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省、市研发中心,社会研发强度仅为x%。较省内其他地市差距较大。依靠科技促进转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对全市科技工作状况的总体评价,可概括为六个字:基础差、进步快。基础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市的传统产业结构,特别是产品结构以煤炭、水泥为主,输出的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日子比较好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缺乏依靠科技创新谋生存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的力度和空间有限。二是我市大专院校少,没有一所本科院校,没有一所工科科研院所,本地的研发人员较少,成果少、专利少。三是科研项目少,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少,企业自身的研发经费也少。进步快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各部门人员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上报的科技成果项目数量增多,质量提高,比较成熟的多项成果获得了中省奖项,且在实践中应用推广快。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成果涵盖的领域不断扩大,x年非农成果比例达到近x%。由过去以农业为主,扩大到工业、交通、卫生等多个领域,特别是陶瓷、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三是各级各部门越来越重视、支持科技创新及研发工作,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的力度在加大。四是借用外力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意识增强,与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效果显著。比如,工艺陶瓷、x紫砂请外地技师设计、研发,在x当地生产,经济效益明显。

二、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工作新局面。

我们必须从全市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科技工作新要求、科技发展新趋势,要牢牢把握关键环节,选准主攻方向,定措施、抓落实,见实效。

一要围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是转型发展的推手。我们要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产学研结合为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煤炭、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支持陶瓷工艺品的设计、创作,支持x紫砂新品的研发和生产。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围绕“煤-电-铝-铝深加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解决铝深加工产品多样化开发、重大装备安装、调试及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中省科技统筹重大专项,突破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循环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关键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推动资源就地转化。三是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加大对智慧旅游、养生科技应用项目的支持。强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对中医保健产品、中药新药剂型、配方等的研究。重点支持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研发、制造,提升装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业研发和技术集成与示范,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创新能力和示范推广效应。支持区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鼓励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创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二要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要继续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激励和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市级科技计划经费x%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积极参与中、省企业配套科研生产,对取得创新型核心成果的给予奖励补助。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要设立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专项基金,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聘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优先推荐申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省级科技项目。三是支持企业发明创造。要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对通过发明创造争取到中省科技立项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的扶持。四是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政策引导。落实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估制度,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三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建设创新型x的希望所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改革创新人才机制,全面提高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要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省重大科研专项为依托,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形成我市自主创新的人才团队。二是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积极引进中药研发、高效农业、工艺陶瓷、智慧旅游、装备制造等能够带动我市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培养一批“留得住、用的上、有贡献”的乡土人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承认人才的价值,尊重人才的创造。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四是强化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健全科技人员评价制度,坚持把科技人员服务科技创新的成效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创业热情,切实为创新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要加强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有效利用市域外先进技术、先进人才,弥补我市科技资源不足。要按照省上提出构建科技专家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四大平台”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与省科技资源中心的有效对接。要深化与x交通大学、x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x建筑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扩大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友好合作的范围,争取科研项目,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参与我市产业开发研究和科技攻关,培养和带动我市科技人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开展技术、人才、项目“三对接”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联合承担科技和工程项目,共建研发机构,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企业提高承接和转化重大创新成果的能力。

五要抓好科技规划的衔接。要查漏补缺,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围绕事关转型发展的关键领域,着力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攻关。

三、加强领导,为科技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科技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改进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参谋。各相关部门要协作配合,积极支持科技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要加大科技投入。要认真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的科技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力度,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要加强对科技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对科技项目资金的监管工作,保证项目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不违规违法。

同志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我们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这个主题,凝心聚力,勇于超越,为加快我市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金融机构要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是天涯涛源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副市长在2022年全市政银企对接会议上的发言稿,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市政府决定采取线下的方式举办政银企对接会,目的就是通过这种传统的平台、传统的方式,让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面对面对接、面对面商量、面对面洽谈合作事宜,推动实现企业和银行稳定发展,稳住全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良好发展趋势。会前,市金融工作局、人行*中支和各银行机构、有关经济部门,做了充分、扎实的准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重点产业实际,精心筛选了140多个项目,确定贷款意向项目40多个,现场签约项目12个,签约资金297亿元。从现场情况来看,今天的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较好的成绩。刚才部分县区、市级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两家企业代表在发言中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市金融工作局要牵头,对照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办理。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政银企对接工作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认识金融政策和我市银企合作的问题。

第一,要把握当前的金融政策。

一是金融政策系统精准。今年以来,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系统的、精准的宏观金融政策。5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金融政策提出明确要求,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农业比例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到困难的个人放开消费贷,银行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着重强调了国务院12号文件6个方面33条具体措施,对当前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了系统性、政策性、措施性的安排部署,其中货币金融政策就占了5条,对金融如何支撑和稳住经济大盘提出了最新要求。这一系列金融政策,既有系统性,也有宏观性,更有针对性,还具有实操性。

二是货币政策主动有为。近期,央行延续去年以来积极的态势,通过多次前瞻性降准降息,保持货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下降,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激发融资需求,新出台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比如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同时对绿色、小微等薄弱环节精准加大支持力度。所以,对于当前的金融政策,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宏观把握,特别是金融部门的同志,更要精准把握,把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第二,要认清我市银企合作的现状。

总体来说,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很大,成效也很明显。对实体经济、市场主体的服务是主动的,是有为有效的。但深层次分析,当前银行和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三个方面矛盾。

一是信贷规模较快增长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并存。近年来,我市信贷规模增长是比较快的,截至2021年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存款规模达到1595.86亿元,贷款规模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1.7亿元,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保险业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农业保险同比增长98.85%,保费规模从全省倒数第一提升至全省第15位。但是,我们的金融供给还不充分,2021年全市存贷比65.9%,低于全省14.38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1869.56元、6.83%,保险密度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占保费收入的3.53%、商业责任险占保费收入的1.68%,占保费收入比率都比较低,以及存在融资担保、评级、评估等服务体系有待规范等问题,信贷规模较快增长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并存。

二是信贷投放难和市场主体融资难并存。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全国的存款在增长,贷款增速在放缓。*的情况同样如此,信贷投放难度比较大,*银保监分局持续加强督促贷款投放,但依然有部分信贷产品投放不出去。同时,存在部分市场主体贷不到款,或能贷款但成本较高,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供需双方需求不匹配,符合放贷条件的市场主体没有融资需求,部分优质企业有充裕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入、再扩大生产,不需要贷款。也还有更多的企业需要贷款,但又不具备贷款政策要求的基础,不符合准入条件。另一方面,银行机构创新推出的金融产品不能完全适应*金融市场需求,造成信贷投放难和市场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存在。

三是金融改革领先和金融生态环境列后并存。我们的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尤其是绿色金融改革。截至2021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69.34亿元,同比增长45.59%,增速高于全省13.77个百分点。成立了全省首家、工行系统全国第四家绿色支行(工行晏阳初大道绿色支行)。今年,我们启动农信社改革,以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的模式推进改革,成效相当明显。但是,*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连续两年排全省第18位,还有待优化,与领先的金融改革是互相矛盾的。银企合作的这三个矛盾,需要我们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来面对,共同来研究,共同来解决。

二、要准确把握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第一,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营造环境。

一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这是政府的首要任务,如果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地方的金融业很难发展壮大,经济也很难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其中就包括金融生态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生态环境连续两年都排在全省市(州)第18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努力不够的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要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切实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发改委、人行*市中心支行要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推动*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进入全国前100名。

二要搭建和银企融资对接平台。沟通对接是增进政银企互信,提升融资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天,我们通过召开对接会议,也是为了促进了政银企互信和信贷投放,下一步,市金融工作局要发挥好统筹协调推动作用,牵头制定银企信息双向通报机制,利用银企对接座谈会、银企走访活动等多种形式,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融资项目,向企业通报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同时,会同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组织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融资信息,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企对接模式。

三要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挥政策及资源优势,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融资的良好环境。市金融工作局要切实发挥好“桥梁”作用,加强对金融政策的梳理解读,特别是,近期中央、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比如,减税降费、设立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加贷款贴现等多个方面。各县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政策的宣传工作,要让企业听得到、用得上这些政策,确保各项政策在我市落地落实。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快企业土地使用证、厂房产权证及环评、立项手续的办理进度,帮助服务企业把融资“硬件”做硬。结合本地财政承受能力,积极推出有利于企业融资的财政支持措施。人行、银保监部门要坚持原则与灵活相统一的监管思想,用好用活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在抓好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同时,引导更多优质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四要抓好绿色金融服务。当前,全市信贷投放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挖掘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十分必要。其中,推进发展绿色金融意义重大,产业和项目主管部门要构建可量化、可操作的地方性绿色企业和项目认定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推荐我市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和企业,建立全市绿色项目库和绿色企业库。金融主(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绿色产业、项目、企业提供期限长、利率不高于4.5%的专属信贷产品,为全市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的金融支撑。

五要稳妥抓好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各县区要切实履行风险处置第一责任,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准确掌握辖区内企业风险状况,加强与风险企业的沟通对接,制定风险防控化解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市财政局、市金融局等部门要推动我市支持企业发展基金尽快发挥作用,对产品有市场、发展前景好但存在短期流动性困难的企业给予资金帮扶。市财政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市级应急转贷基金规模,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大投入,建立县级应急转贷基金,帮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周转支持。

六要抓好监管考核。一方面,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要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挂钩,制定落实好金融机构融资服务考核专项奖励办法,将银行等金融机构投放贷款的增量作为考核依据,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及金融服务,提高对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和风险的容忍度。另一方面,*银保监分局要督促银行机构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贷款流程管理优化、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下调转贷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合理管控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对贷款基数大、占比高的金融机构,采取措施予以正向激励,对于恶意抽贷、压贷的要进一步严格监管措施。

第二,金融机构要落实政策,提升质效。

一要落实金融稳增长政策。最近出台的这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金融机构作为责任主体,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稳步扩大信贷投放的规模。这里提一个明确的要求,到今年底我们的存贷比在去年基础上,要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力争突破70%,之后每年要逐步增长。

二要落实银政战略合作协议。今年所有签订的银政战略合作协议的总额度是2570亿元,到今年年底,要力争实现投放400亿元以上,信贷新增150亿元以上。人行*市中心支行要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使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重点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银保监分局要积极督导各银行机构通过核销、打包转让等处置措施,加快不良贷款化解,积极腾挪信贷规模。

三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

其一,要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各银行机构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民营企业“一企一策”融资挂联帮扶和“金融顾问”服务质效;*银保监分局要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价格相关政策规定,重点清理不合理收费,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其二,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金融创新是破除民企融资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推出了不少金融创新产品,比如“战役贷”“稳保贷”“黄羊贷”“花椒贷”“银花贷”,都取得了不错成效,各银行机构要结合企业融资特点,主动加强研究,积极打造金融产品。有关保险、担保机构也要积极参与政银保业务,不断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为企业融资提供风险保障。

其三,要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全市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好省级四家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市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用好用足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切实执行疫情以来出台的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普惠金融政策,多为实体企业雪中送炭。

四要找准金融服务支持重点。金融机构要全面提升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商业银行要发挥产品多样、方便快捷的特点,保险机构要发挥保证保险、融资服务功能,围绕11个省级重点项目、307个市级重点项目和70个挂牌推进项目,深度聚焦汉巴南铁路、苍巴高速、镇广高速、青峪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提供信贷、专项债、结算、险资直投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是服务主导产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全市“1+3”主导产业和县区“1+1”产业定位,围绕光雾山诺水河景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项目等文旅康养产业,“两瓶酒、一块肉、一瓶水”等食品饮料产业,国药天江药业、中药材基地等生物医药产业,水能、光伏、风能、天然气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靠前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瓶颈。

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紧盯民企、小微、“三农”、科创等实体经济,持续深入开展“送金融走基层”“我为群众(企业)办实事”“融资培训县区(园区)行”等惠民惠企活动。鼓励支持金融服务重心下沉,推广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方式,激活农村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

四是服务企业债券发行。要坚持实施债券优先战略,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市国资委要牵头引导企业制定好发债、偿债计划,发行一批期限长短结合、利率相对较低的优质债券。市金融工作局要牵头协调解决企业债、专项债发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银行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债券承销、认购和项目配套融资。

第三,企业要内强质量、外树形象。

一要树立诚信良好形象。企业要赢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就要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守法经营。要重视自身信用建设,在融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接受信用调查和评估,真实反映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按时向金融机构还本付息,构筑信任、合作、共赢的银企关系。遇到重大经营事项及时与金融机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定期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发展策略等,用诚信架起企业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桥梁。

二要提升完善治理水平。良好的内部治理是对接金融市场的基础条件。企业要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严格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完善内部融资管理机制,切实用好金融机构的每分钱,增强金融机构资金投放信心。同时,也要加强金融政策学习,了解掌握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动向,积极主动沟通对接,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以开诚布公、互利共赢的姿态取得金融机构信任。

三要敢于做大做强。广大企业要认真研究本行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抓住机遇快速行动,谋划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吸引资金投放,通过加强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进一步扩大融资创造条件。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今年召开的第一次对接会,目的是为大家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市金融工作局要牵头,对办好对接会的建议和意见,要充分吸收采纳,并及时评估对接效果,绝不能做秀,更不能摆花架子,要真正把对接平台搭起来,让银行和企业感觉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包括线上的平台也要达到同样的目的。我希望也相信*的政银企合作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效果越来越好!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中,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要真正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各级乡村振兴部门实干见成效。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明确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我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要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总规模不低于187万人。市里将以2021年底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为基数,细化分解具体目标任务到市到县,各地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强化协作联动。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积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工作,畅通部门间沟通渠道,建立常态化工作会商机制、数据共享机制,安排好、实施好就业帮扶各项工作举措,共同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就业帮扶工作的合力。

(三)强化监测调度。市乡村振兴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持续强化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监测调度,坚持“月调度、季通报”机制,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对持续排名倒数的将予以约谈。市里还将定期、不定期开展调研暗访,坚决纠正和防止“数据达标”“数据就业”等现象,确保就业帮扶工作扎实、脱贫人口就业真实。

(四)强化考核评估。市里将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纳入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重要内容,并提高分值权重。各地要善于及时总结提炼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就业帮扶经验做法,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事迹,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同志们,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是政治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紧密协作,确保高质量完成2022年稳岗就业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吉祥如意。

谢谢大家!

副市长在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就是挑战。唯有因机以发、闻“机”起舞,方能撑力起跳、演绎精彩。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副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致辞发言,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市政府换届以后,我从高新区调整到市政府工作,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分管教育,今天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的机会向大家集体报到。今后,我们将在一个战壕中并肩战斗,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在大家面前,我是一个新兵,但我市教育工作有良好的基础,有一大批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为教育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还有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强了今后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心。刚才,听了几个县(市)区和三所学校的发言,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别介绍了各自2021年的工作情况,交流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体会,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听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xx同志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传达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全面总结了我市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讲的很全面、安排的很具体,我都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找准历史方位,在提升首位度中铁肩担当勇于作为。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为党兴教、为国育才”的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服务发展,用教育“三万”工程引领教育航向,我市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生机昂然的可喜局面,创造了与全市人民需求相适应的骄人业绩,打造了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龙头地位,形成了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教育工委、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辛勤的付出和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2022年是一个特殊年、政治年。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政治领域大事、要事多,3月份全国“两会”将召开,6月份省委将进行换届,下半年二十大将隆重召开;经济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任务繁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从我市教育工作自身的特点来看,教育面临着基础教育守位难、职业教育突破难、高等教育提升难的“三难”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来,我们津津乐道的“基础教育强市”正在受到挑战。以高考为例,“标兵”离我们越来越远,“追兵”离我们越来越近,虽然我们的总体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而xx、xx也在大幅提升,加之xx、xx等地异军突起,如果我们还不树立危机意识、不增强责任意识,观念不转变,教育的龙头地位难保,教育的大旗就不可能长期飘扬。二是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城乡不均衡,城区优质资源较为集中,“大班额”、“择校”等问题比较突出。乡村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配备和流动不合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三是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和质量上还需要不断地大幅改进。四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够,数量少,层次低。

机遇稍纵即逝,抓不住就是挑战。唯有因机以发、闻“机”起舞,方能撑力起跳、演绎精彩。在去年刚刚结束的市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加快‘两个中心、四个xx’”的目标,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xx的新期待、新希望、新要求,又是我市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实现省委对xx的新定位中找定位,抢先争当排头兵。对教育工作而言,“提升首位度”,就是要坚定站首位的自信,在全省乃至全国当旗手,争当全省和汉江流域教育的龙头,实现数量差向层级差跃升、比较优势向绝对优势转变、单项领先向全面领先跨越,巩固提升基础教育强市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增长极”,就是要保持现有优势,补齐补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短板,培育新动能、谋求新发展,使xx由基础教育强市变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强市。“争当排头兵”,就是要提升精神区位,强化进位意识、争先意识、标杆意识,推动各项工作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可以说,市十三次党代会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务必深刻认识到xx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务必深刻理解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新期待,找准坐标、精准发力,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强烈的使命担当为“两个中心、四个xx”建设谱写教育新篇章。

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通过推进家校共育、区域合作、国际交流等项目建设,优化教育生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扩充教育资源、关心弱势群体、维护安全稳定等工作,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运用新理念引领教育改革,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我市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高远的目标、有力的手段,将新发展理念根植于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每位教育人的血液中,以追求卓越、追求一流、追求完美、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旧我的精神,高点定位、高位定标,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引领我市教育事业大发展、大跨越。

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底盘和基础。

今年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工作完成的怎么样,直接关系未来五年目标的实现。我们一定要把教育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里来考量、来定位、来谋划、来组织实施,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登高望远看教育。要牢牢抓住对教育影响深远的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的钉,一件件的干。

(一)在均衡发展上力求新突破。

教育均衡是个老话题也是个新话题,全市教育实力的提升不单靠一域一城的异军突起,而是靠各地共同努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任何县(市)区都不能掉队,促进教育均衡永远在路上。继去年xx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以后,全市xx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验收,对此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整体均衡的水平还不高,有些地方历史欠账比较多,县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发展还不平衡。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立足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从十个方面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今后,各地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上,要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均衡升级。以规划引领,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消除“大班额”为目标,提前研究政策,提前摸清底数,提前规划布局,提前汇报争取,积极作为,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二)在补齐短板上力求有新作为。

目前,大家对全市教育短板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两头弱、中间强”,即:学前教育弱、高等教育(含职业教育)弱、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强。要拿出永不服输的狠劲和拼劲,不畏弱、不惧弱,千方百计找出补弱的办法,努力将弱势变为优势。

一是学前教育要在普惠性上下功夫。从整体来看,我市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公办幼儿园仅占xxxx%,这个比例远低于全省、全国的水平。要借落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机,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把“三年内每村建成一所幼儿园”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列为对县(市)区考核任务强力推进,不断扩大全市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和服务范围。

二是要在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上下功夫。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坚持“既方便教育教学管理,又方便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调研,摸清底数,对教育布局规划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适当增设新的教学点,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三是职业教育要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我们要坚持面向市场、紧贴需求、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全市“十四五”规划方案、“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产业设置专业,根据需求培养人才。要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培训机构为“两个中心、四个xx”建设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促进新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新贡献。四是高等教育要在内涵发展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支持现有高校提档升级。要积极支持xx文理学院迁建升级,支持学院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专业,支持xx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改名为xx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其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尽早通过省级“合格评估”。另一方面,要以石破天惊的胆略,争取用5年的时间,举全市之力引进2—3所国际国内知名高校到xx举办分校和校区,从而改变xx没有知名高校的历史,不断扩充我市高校资源,提升高校档次。

(三)在创造品牌上力求新亮点。

经济工作需要创品牌、树品牌,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在企业中,品牌不止是一个牌号和产品名称,还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要把创品牌与争先创优结合起来,将创品牌的过程贯穿于工作始终。如果一个单位每年能够有1-2个品牌和亮点工作,那么就能够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围绕品牌开展工作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xx“五年七状元”状元之城的美誉就是一个靓丽的品牌,要不断地发扬光大。要把培育名校和培养名师作为树立教育品牌的核心和关键,作为xx教育走出全省、叫响全国的“杀手锏”和“秘密武器”,坚定不移地推动“名师培养工程”,除四中、__外,各县(市)区、各学段都要创建至少一所品牌学校,形成教育品牌集群,不断提升全市教育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要对学校精准定位,围绕“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和“学生终生发展”,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形成xx教育品牌“百花园”。

(四)在深化改革上力求新进展。

教育改革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教育龙头地位能否实现。当今世界,唯改革者胜,唯创新者强。面向未来,要实现全国领先、中部率先、全省第一、争做唯一的目标,除了在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师资培训上下功夫外,还要树立战略眼光,辩证思维,紧盯阻碍教育发展的环节和部位革弊除旧,大胆创新,稳步改革。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新常态、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作为补齐教育短板的重要方法,对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找短板、补短板。要循序渐进的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北京、上海发达城市为标杆,以学生快乐的学和教师快乐的教为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积极开展科普、法制、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比较痛苦、老师教的比较痛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将有限的在校时间镌刻在学生无限的精彩人生之中。

(五)在促进公平上力求新举措。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一个人一生竞争机会公平的基石。古人讲“不患寡而患不均”,教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业,更是保障每名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可以毫不张地说,老百姓对教育公平的渴望超过了其他方面。以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为契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共享发展。要高度关注残疾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实行“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确保应入尽入。各地要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同时,还要积极考虑就地解决学前、高中特殊教育的问题,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要继续落实好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落实好随迁子女入学办法,使每名为xx发展呕心沥血的建设者流血流汗不流泪。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用学校、老师的关怀和呵护去弥补缺失的父母之爱。

三、增强“四个意识”,从严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培养党的教育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对确保教育姓党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严肃责任不含糊、严明纪律不松懈,全面推动基层各级党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永葆教育系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坚定理想信念。要抓好思想教育的“牛鼻子”,加强对教师的党性教育,坚持不懈的强化理论武装,持之以恒的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自觉将灵魂置于高处,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用理想塑造人、用理想教育人、努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帮助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第一颗“扣子”,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做学生的人生航标灯。

(二)夯实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各学校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履行好“一岗双责”,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引导战线党员干部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既加强公办学校党的建设,又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使“三尺讲台”上始终传递党的声音,始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三)净化教育行风。教育行风是教育党风建设的风向标。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一所学校行风问题频出,一定是党风出了问题。教育工作是一份清苦的职业,也是被誉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绝大部分老师都是终身从教,漫长的近似重复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容易放松要求。特别是当前少数教师像歪和尚念经,荒废“主业”,热衷于搞“副业”,严重影响了我市教育形象,必须下大力气加以整治。比如,教师有偿补课的问题群众意见很大,少数教师“教室不讲,家里讲;课堂不讲,课后讲”,利用教师权威,在家里开设托管班、补习班,打起了小算盘,发起了生意财。一些教师与社会培训机构勾结,输送生源,获取利益。还有少数学校顶着高压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乱收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基层党风建设,落实主体责任,立足早预防、早提醒、早打招呼,用优良的党风带动行风建设,通过严肃惩治不良行为,维护维护教育形象,净化教育行风。

四、强化要素保障,以优良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旗帜鲜明的支持教育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实现“两个中心、四个xx”的城市梦更离不开教育。各县(市)区政府要牢固树立战略思维、长远眼光,从内心深入真正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旗帜鲜明的支持教育,做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者、资源分配的维护者、利益协调的撑腰者。要逐步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重点在解决生均经费、学校建设和教师待遇上敢于真金白银地投入,保证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15%,市政府将以此为标准进行考核检查。

(二)以洪荒之力的气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后五年是教育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的五年,65亿元投入教育,史上罕见,全国少有。教育人既要抓住大好发展的机遇,又要深刻体会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厚爱和偏爱,快马加鞭,加班加点,配合相关部门把这些项目一个一个地规划好、建设好、运营好。对前期规划、建筑方案的设计,在群策群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聘请专业团队进行优化,尽早确定方案,为后续建设腾出时间。要推行“互联网+”的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进展,解决困难难题,督办工作落实。

(三)以快马加鞭的节奏高质量完成重点工作任务。市党代会确定了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市政府也向社会公布了民生“十件实事”。公布意味着承诺,承诺必须兑现。要紧盯目标任务,逐条细化、量化分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按图施工、对账销号。领导干部要主动靠前,绝不当“甩手掌柜”、“二传手”,层层传导压力,一级带着一级干,将责任放在心中、担子扛在肩上、落实抓在手上,着力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研究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今年是作风建设年,也是履职尽责问责年,要树立“慢不起”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立说立行,马上就干,对工作落实不力、讲困难拖进度、敷衍塞责的,市委、市政府将严肃问责。

(四)以对生命的敬畏筑牢校园安全网防护墙。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安全工作片刻不能放松。教育系统线长面广,安全工作压力很大,要时刻警惕,防患于未然,将安全关口前移,确保校园零事故。要建立健全安全排查制度,完善排查台账,定期开展风险排查。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强化心理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珍惜生命。要紧抓易发高发关键点抓好安全工作,特别要加强农村校车、食品、校舍、消防、防溺水、防踩踏等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南保谷山区县还要围绕山体滑坡、自然灾害等方面为学校织牢安全网、防护墙,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五)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除作风顽疾。好的思路要靠好的措施来落实,好的措施要靠好的作风来执行。2月9日,全市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提振“精气神”,强化担当,狠抓落实,以实干促进xx转型跨越、稳中竞进。希望教育战线的同志在作风建设上要“为人师表、做好表率”,不当反面典型,用“文化气”提振“精气神”,铁肩担当,积极作为,勤勉敬业,真抓实干,以辛勤的工作换来教育质量的提升,换来群众的认可。

同志们,春拂大地万物苏,干事创业正当时。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让我们种下美好的愿望,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用教育人的智慧、辛勤和汗水去浇灌事业之花,在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建设“两个中心、四个xx”新的征程中,建新功、立伟业,推动区域性教育中心早日实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落实科教优先、创新驱动方针,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会议结束时,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1+8”政策,最近又出台了科技创业“9条政策”,全市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申请专利28043件,同比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11597件,同比增长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4%;去年南京地区新当选“两院”院士6名,在宁的两院院士已达79名;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累计55名);首批“321”人才计划共有379名人才入选;市人大会制定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去年南京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55个)一半以上,其中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领衔的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对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党的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把科技创新更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全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务功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中,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的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关键、抓牢重点。

一是要鼓励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这是南京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科技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要以认真落实科技创业“9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浓厚“三创”氛围,倡导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每一个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都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创新创业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的实验室、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批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增强城市科技服务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特别社区、中国(南京)软件谷、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在校区、创业在园区”的“双创”模式示范效应,更好地集聚高端项目、高端客户、高端人才。要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设备有条件开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要素能实现最自由的流动。

二是要鼓励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去年,南京地区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们要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拓展高校院所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面向国际创新机构,更多地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实用技术与企业、与产业实现更紧密地对接。要鼓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就地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科技研发新成果,落实好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等鼓励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鼓励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济济,但人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业团队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际,便是南京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之时。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相对接,坚持优化人才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以产业和载体平台建设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要继续实施好“紫金人才”计划和“321”人才计划,重点集聚“千人计划”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经营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要落实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好人才公寓,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好生活休闲、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做到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生活居住有条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励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上个月,罗书记在省人代会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盖。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建有率是73.6%,今年的目标建有率是95%。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实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龙头,努力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新品,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落实好税收抵项、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政策,调动好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发布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信息需求,组织好校企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一、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现有的生产方式,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县委也高度重视科技工作,20xx年12月11日我县新一届县委产生,12月12日紧接着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全县科技大会,在家的全体四大家领导都出席了,国家到现在还只开过四次全国科技大会,而我们召开的那次大会是第五次,说明县委很重视科技工作。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竞争资源还是人力?都不对,竞争的是科技,竞争的是科技发展能力,竞争的是科技创新能力。日本一个小小的岛国,没有很多的资源,人口只有1.27亿,但他们的gdp20xx年底是4.9万亿美元,我们号称物产丰富、地大物博,人口13亿多,gdp总量却只有2.6万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20xx年他们的gdp总量是13.22万亿美元,是中国的5倍多,产生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科技落后,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而且把它放在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八项措施之首,希望大家回去看一看十七大报告中的原文,好好领会一下。20xx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落实年,是我们融入武汉城市圈、着力建设“两型社会”的起步年,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实现跨越提速的关键年。如何实现跨越,消耗资源是不行的,要大力发展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要切实做好科技工作。

现在大家都在提科学发展观,提提口号容易,但是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就需要我们下功夫了。我们所处的地方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发展就会有千差万别,我想首先要解决的还是思想观念问题。

(一)自主创新,谁是主体?我认为企业应该是主体,以往一提到研究、创新,大家总认为是科研机构的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认识,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县天雄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施自己的专利技术生产“径向密封式汽车动力转向油罐”后,市场得到迅速拓展,产品深受福田、东风、华菱、宇通、柳汽等多家知名汽车厂家认可并出口到印度等国家,受到热烈欢迎,现在年产值已达到亿元。目前他们正在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要动员它到中小板上市,融资扩大规模。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它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创新,应该知道如何应用创新成果。

(二)要抓好成果转化。刚才我们表彰了六家成果转化应用得很好的企业。现在东部的技术、设备、产业在向中西部转移,有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我们再去研究,得走不少的弯路。我们该怎么办,把别人的拿来,实行“拿来主义”,在它们的基础上去创新,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这方面,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是一个亮点,科技特派员在成果应用转化上起了带头作用,仅20xx年就引进农业动植物新品种近30个,引进种、养、加新技术新模式20多个,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9项,其中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承担undp资助计划项目6项,科技特派员自行开发项目8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希望我县工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三)加大科技投入。县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对科技有部分投入,靠这一点行吗,肯定不行,每个企业撒一点,起不到多大作用。我们只能有针对性地向一些优势企业倾斜,其他企业怎么办,等明年后年我们有资金给你的时候再动行吗?再说我们给你的只有一点启动资金,大笔的资金还得你们自己想办法。那为什么有些企业不愿投入,我想主要是意识有问题,科技意识淡薄,嫌科技投入见效慢。当然,科技投入,不会像企业生产的流水线那样,这边刚刚投下原料,那边就有了成品产出。但是要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投入,就有产出!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高瞻远瞩,少一点大轰大嗡,多一点润物无声,坚持不懈地投入,积少成多,你的企业就会不断壮大。

(四)加强领导。首先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现今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作为科技的主力军,要不断地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不要认为科技对自己的政绩没有很大的显示度,科技进步了,企业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你的工作好搞了,你的政绩就有了。县科技局要不断改进对科技工作的指导,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力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组织好对各级的科技进步考核。各级领导要始终把科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一把手要抓第一生产力。

同志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必要,将对我县今年的科技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精神。会后要针对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抓好各领域的科技工作,提升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希望明年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时,全县涌现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典型。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科技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_,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以及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精神,总结20_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部署20_年重点任务,为“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会前,省领导就科技创新工作专门作出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省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

一、20_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回顾。

20_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的应急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以_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_,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有力支撑。20_年,全省共获得国家新立科技计划项目1016项、资助经费9.09亿元。根据最新统计,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均居全国第9位。一年来,统筹推进了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区域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加快推动福厦泉自创区建设,深化自创区与自贸区、保税区联动发展,向全省推广第三批创新举措8项和第二批联动发展措施5项,截至目前共向全省推广创新举措58项。厦门“互联网+技术转移”新模式、创新集成电路保税研发与检测模式和泉州银行“无间贷”等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园区、平台和项目得到推进,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企业540家,注册总资本达470多亿元;厦门软件园(三期)在册企业数达3800家,注册资金280多亿元;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地半导体项目50多家,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全省约84%的高新技术企业、72%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76%的新型研发机构在福厦泉成长。推动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联动发展,设立自创区协同创新专项支持与省内高新区共建9个协同创新平台。20_年全省7个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930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2%。进一步深化京闽合作,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加速推进,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顺利开园,首批44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58.2亿元,31名北京科技特派员深入三明开展科技产业服务。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投入3.5亿元,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等合作园区总投资27亿元。支持武夷山市、东山县等地可持续发展,晋江、福清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加快建设。

二是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出台《关于推进省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若干措施》,安排20_年度省级建设补助经费4.8亿元,加快首批4家创新实验室建设。其中,福州光电信息省创新实验室独创研制出稀土新冠快检试剂盒,引进了电磁屏蔽材料等4个研发团队;厦门能源材料省创新实验室建成世界第四座、亚洲第一座无噪音实验室,攻克了锂离子电池塑膜等关键技术;泉州化学工程省创新实验室多项科研成果在合成氨工业、电子化学品等领域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宁德能源器件省创新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开展合作项目9项,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智能制造联合研发中心。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对136家国家和省级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支持补助6117.4万元。对15家示范带动性强的产业技术创新重大平台加挂“福建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牌匾,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超过30个。获批建设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2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认定建设省野外观测研究站9家、省应用数学中心3家。加快宁德时代新能源-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中心等6家重大研发机构建设,安排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资助经费万元支持福州京东方技术中心建设,完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建设,有序推进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等建设。新评估命名5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评估命名数量是20_年的1.68倍,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156家。

三是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延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政策执行期限,全年为2543家企业核定20_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1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7.2%、24.3%;为31家企业下达20_年度预补助1.54亿元。积极推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全年为7499家企业申报享受20_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同比增长37%;累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28%。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00家,全省入库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700余家。20_年度,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10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2/3,创造了全省近50%的发明专利,已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和成果应用的主力军。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已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81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92家。

四是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一法一例”检查。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平台功能,目前已推动中科院系统32个研究所的186项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20_年,新增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26家,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10943项,成交额18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55%、25.98%;吸纳技术11886项,成交金额513.7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3%、22.27%。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试点,举办科技贷产品银企对接论坛,扩大“科技贷”服务范围,全年与省内14家金融机构开展“科技贷”业务合作,发放贷款金额52.5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648家,有效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牵头出台并落实落细《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服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动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精心实施“一带一路”创新行动计划,设立11个海外科技工作联络站、14个海外引才联络站,首次布局建设10家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提速发展。

五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建立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启动实施13项疫情防控技术与产品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带动各设区市、高校启动应急攻关项目124项。立项支持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开发出全球首个鼻腔喷雾接种疫苗和双抗原夹心法总抗体检测试剂,构建病毒传播计算与预测模型,与国家疾控中心合作形成的武汉综合防控措施效果评估报告获得国务院领导肯定。围绕“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立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22项、重点引才引智项目27项,资助经费1.04亿元。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882项,新上项目年度经费4.4亿元。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在卫生、高校、农业等领域实施联合资助试点,资助医疗卫生项目136个,资助金额5350万元。

六是创新创业创造环境持续优化。科学制定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制定实施《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工作暂行办法》《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深入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和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我省急需紧缺的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立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7项,补助引智资金3048万元,全省审批引进外国人才4768人次。举办全省科技活动周、第四届全省科普讲解大赛等系列科普示范活动。全省22人入选国家杰青、优青,64人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13人入选国家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再创历史新高。192项优秀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0名在闽外国专家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友谊奖”。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

七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扩大我省科技特派员专项资金规模和使用范围。坚持跨界别、跨区域选拔科技特派员,全年选认个人科技特派员3367名、团队科技特派员686个、法人科技特派员51个,实现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全覆盖,带动万名以上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对原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持续实施人才支持计划,累计服务乡镇292个,服务农户6853户,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470个。建成省级以上星创天地102家,其中备案国家级星创天地49家。

八是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_,持续掀起“大学习”热潮。按照省委“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重点学_等,组织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定走在前作表率”专题党课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八个坚定不移”“五抓五看”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20_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安排》,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集中整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将意识形态纳入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内容,推进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落细落地。

一年来,全省科技战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战,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各项任务的胜利收官。过去五年特别是_以来,全省先后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巩固发展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省份相继获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得到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共同支持,主动融入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布局。“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十届八次和十次全会先后审议通过《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人才机构评价、扩大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科研诚信建设等,相继出台了50多份政策性文件,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了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截至目前,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03%,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投入为67.11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12件。

二是融合发展更加顺畅。坚持“像扶持企业上市一样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200多家,增加至20_年的三倍多。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分段补助,累计核定补助企业5314家,省市县三级累计下达结算资金28.84亿元(省级8.8亿元)。近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创新机制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创双高”,累计资助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451个、金额1.6亿元。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规模不断扩大,立项经费从五年前的2895万元,逐步增加到1.38亿元,增长3.8倍。五年来全省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累计金额是“十二五”的2.27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

三是创新支撑更加有力。首批4家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在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暂停认定以来,我省获国家新认定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目前,全省已引进重大研发机构22个,资助经费1.78亿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高校国际示范学院”1个、“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6家。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78家,各类众创空间达5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7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坚持和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全省已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2.5万多人次。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我省4名科技特派员和2个组织实施单位获科技部通报表扬,南平市和1名科技特派员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

四是区域协同更加有效。推动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支持福建省南平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工程学院共建铝合金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宁德时代新能源建设电池管理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永安市永清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龙岩市等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福州、厦门、泉州、龙岩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福州、厦门成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厦门市建立生物医药港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泉州市率先开展数控智能一代工程试点。福州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厦门、泉州推动“双创发展”等工作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五是科技合作更加开放。完善省部、省院会商共建工作机制,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三期、机械科学总院海西分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等一批国字号研究机构在福建落地建设,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合作交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层次和水平,目前已经和近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实验室共建、科学技术研究、人才交流等合作。

同志们,20_年和“十三五”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_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技管理人员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奋斗在全省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总体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我省大院大所少,具备领先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相对匮乏,科技创新资源存在较大短板;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效应不够明显,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偏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数地市r&d投入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科技工作思路和20_年工作重点。

同志们,“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五年。到2025年,我省要基本形成国家创新型省份格局,合理有效配置创新资源,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人才活力,加快形成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系。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8%以上,投入总量和强度明显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力投入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进入全国前列。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锚定“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目标,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重要步伐。今后五年我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_为指导,深入贯彻_,聚焦科技创新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无缝衔接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计划),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进一步凝练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动能。

20_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要坚持以_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全面贯彻_,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认真实施“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坚持“四个面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_周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发挥自创区先行优势,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一要高质量打造自创区创新高地。发挥自创区先行先试优势,深化自创区和自贸区等联动发展,促进优势互补、政策共享、成果共用。推动福州建设福建科学城、厦门建设未来科技城、泉州建设时空科创基地,沿福厦泉轴线打造科技创新走廊。加大力度支持自创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引导省内其他高新区主动融入自创区建设,力争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区设区市全覆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市县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

二要不断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深入实施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发展行动,加快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联动发展。鼓励和支持两大协同发展区结合产业集群,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相互支撑的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新机制。加强山海协作,持续推动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发展,建设一批科技合作园区。

三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服务。依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业孵化链条,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0家以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导向,在试点园区打造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我省工业(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二)高标准建设创新实验室,做强高能级创新平台。

一要加快省创新实验室建设。高标准建设4家省创新实验室,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采取“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到点验收”方式,实行“一季度一报告、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有序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各项工作。新布局建设生物医药领域省创新实验室,建设10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创建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下基础。

二要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主动对接高端创新资源,争取更多“国字号”研发机构落地建设,争取在能源材料等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积极推动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及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成果在福建聚集。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带动省级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

三要加快突破基础前沿研究。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基础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面向国家和省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成果。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争取创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加强新兴产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应用基础研究,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四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造等领域,实施10个以上省科技重大专项,创造更多具有强竞争力的技术。依托重大科研平台,重点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基础等发展瓶颈,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5g商用、云计算等产业链,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创新项目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三)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一要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专项行动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梯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和服务机制。紧盯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的优质企业,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行动,加大种子企业储备和上市扶持力度,强化分类施策和靶向服务,向企业开放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等资源,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扶持一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确保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0家。重点打造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具有较强集成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二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紧扣_产业新体系,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跨部门、跨行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发展,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数字福建产业园、泉州芯谷、厦门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发展。加强基础理论、核心算法、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数字孪生等技术研究,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工业物联网等基础和特色应用软件开发,支持5g通信和卫星应用等核心技术和芯片产品研发。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推动大功率、高能量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培育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海洋渔业、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等产业,助力建设智慧海洋。加强与核电大企业合作,突破应急响应、核探测技术及设备研制,助力核电安全发展。

三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采取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四)大力发展农业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福祉。

一要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落实《关于新时代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持续创新科技特派员选认方式。坚持每年选认2000名以上省级科技特派员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实现“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引导科技特派员“接二连三”,实现全产业链覆盖。支持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和成果为纽带,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激发特派员创业激情。发挥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作用,提升科技成果推介和转化、供需精准对接、工作实绩评估等服务。主动挖掘、总结、弘扬福建科技特派员精神,进一步擦亮新时代科技特派员的“金字招牌”。

二要强化疫情科研攻关。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大疫苗、快速检测技术和试剂、治疗药物等研发力度,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长效机制,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更好服务人民健康生活。推动我省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与防御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夏宁邵团队做好鼻喷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试验工作和推动新冠肺炎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尽快进入临床试验审批,全面提升应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应急应变能力。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冷链物流新冠病毒消杀科研攻关,争取早日开发出高水平、智能化消杀设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三要助力绿色平安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开展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社会民生需求,重点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构建精准智慧的公共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主动应对和保障能力。

(五)健全创新保障机制,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一要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在科学技术奖中增设科技成果转化奖项。签署新一轮中科院和福建省深化科技合作协议,持续发挥中科院sts福建中心平台功能,加大sts计划实施力度,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加快“1到100”的技术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完善技术转移人员培训体系。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补助,推动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确保全省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200亿元。

二要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作用,扩大“科技贷”范围,举办科技贷产品银企对接论坛等活动,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大力支持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发展,促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中科技成果项目在我省落地。积极发展科技信用贷款、科技保险、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租赁等金融创新,积极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要拓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推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加强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推动我省优势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等“创新飞地”。推进闽台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布局建设一批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引进一批台湾有潜力的中小高科技企业落地我省。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合作,吸引更多省外高校、科研院所优质项目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

(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一要强化创新制度供给。编制并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推进优势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健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军令状”攻关机制,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和难题,推进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试点。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为科研人员放权松绑。改革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突出市场导向和以“用”为目的,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本、政策等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建立产、学、研、用有机融合新体系。加强科技安全、人才安全工作,强化科技保密,坚决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安全风险。

二要完善研发经费投入机制。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复制推广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联合资助等模式,探索对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激励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完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综合运用项目支持、基金引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的覆盖面,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三要优化创新人才机制。创新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放宽急需紧缺高端外国人才、优秀外国青年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和人才签证条件,加大对科技人才出国(境)培训支持力度。完善外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组织各类外国专家活动,增强归属感和融入感。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扩大自主权,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鼓励企业采用年薪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聘任创新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四要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勤奋钻研,着力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强化首创意识、突破意识、危机意识,健全创新容错试错机制,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和创新探索的宽容度。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省科技奖励获得者科技故事,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生动事迹,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证。

一要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_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_,持续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行动,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好。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持续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二要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认真落实省纪委监委印发的《关于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指导意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抓早抓小,严格监督执纪,重点抓紧抓实对“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修订完善厅党组巡察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巡察工作机构,组织开展内部巡察工作,充分发挥巡察的政治监督和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岗位的监督,持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问题,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三要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政治素质考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提倡专业精神,注重实践锤炼,练就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提升干部工作效能,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让马上就办成为一种常态。

四要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自身建设,落实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不断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转变作风。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全面检视、靶向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纠治科技扶贫、科技项目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打造担当、服务、创新、实干、廉洁的政府。

同志们!做好20_年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超越,确保“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科技工作,很及时,也很必要。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理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思路,明确科技工作任务,动员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我首先代表省委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辛勤耕耘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快农村科技进步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是满意的,希望科技战线的同志们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进一步把我省科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十六大召开以来,全省科技部门及时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继续坚持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在深入贯彻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特别是要通过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把十六大关于科技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十六大把“科教兴国”战略列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首次写进党章,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区域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这种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是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上的竞争。应对这种竞争和挑战,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我们的科技事业,大力增强我们的科技实力,从而不断增强我省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第二,要充分认识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鼓舞人心,也十分艰巨。到20,我省的人均gdp要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达到3000美元左右,未来gdp的年均增速就必须达到9.2%,比全国平均增速要高出2个百分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之路。这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科技战线肩负着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全省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三,要充分认识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在全省上下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我省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有效供给不足,而且有限的成果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科技对经济的牵动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全省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责任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贯彻“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面向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是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也是科技自身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要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十六大召开后,中央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我省情况来看,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6%。由此可见,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发展农村经济要靠好的政策,靠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努力,也要靠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各级科技部门和广大农村科技工作者要把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面向市场,加强优质农产品的选育和推广,重视生物等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安徽农产品知名品牌。二是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三是要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建设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四是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广大农民学科学、奔市场、求创业、讲文明的意识,实现“富脑袋”与“富口袋”良性互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力度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还不高,产业集中度较差,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等问题仍很严重,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在压缩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企业竞争力。要继续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机电一体化。

三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仍存在着产业规模不大,企业群体不强,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偏低等问题。我们要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宏观引导,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努力在有利于增强我省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上实现突破,要坚持以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为主,有选择地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努力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每年凝练一批重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重点扶持机制,选择一批影响大、效益好的项目进行示范,统筹协调各部门加强合作与集成,加速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

三、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十六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建设能力的迫切需要。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坚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当前,重点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强全社会的大力协同等方面抓好落实,取得突破。

第一,要尽快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按照经济规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现在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大课题。经过这些年的改革,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了很大改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还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结合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机制。这一机制应当具有这样的功能:就是能够强化压力,使科研机构只有面向经济建设,才能求生存、求发展;能够激发活力,使科研机构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能够打通渠道,使科技成果的“供”与“求”实现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要建立起这样的机制,当前必须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快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步伐,使大多数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改制为科技企业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二是要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科研项目招投标制,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大的共性技术研究及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的项目,建立计划立项与转化联动责任制,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从注重短期效益向注重长远发展转变,促进科技产出与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

第二,要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技术创新贯穿于高新技术从研究开发、生产实践到实现商品化运作的全过程,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应用主体。近年来,我省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有所加强,但由于体制、机制和自身实力等原因,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据有关部门给我提供的资料,20全省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不到1%,远远低于国家有关部委和我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规定的3%的要求。另外,据省经贸委去年对全省1738家企业的未来人才需求计划调查统计,只有1/3的企业对今后5年的人才需求有所考虑,2/3的企业还没有将人才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没有科技的投入,没有人才的支撑,企业就没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迟早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潮所淘汰。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引导企业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来。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尽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要通过税收优惠、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对技术进步的投入。要把按照法定标准增加科技投入作为考核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配套体系。要按照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目标,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等手段,优化科技力量的布局和科技资源的配置,加强全社会的大力协同,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整体优势。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之间,在一系列已有的技术平台基础上,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研究开发实体,以适应技术创新的集成化趋势。要加快省部共建步伐,充分发挥中央在皖科研单位的重要作用,本着不分隶属关系,只求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中央在皖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健全与中央在皖科研单位的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及时沟通科技经济信息,积极探索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办法和措施,引导和支持中央在皖科研单位围绕安徽发展需要多出成果、多做贡献。要进一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使其真正成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要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抓好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要改进财政投入方式,增强其引导功能,积极探索金融与科技结合的办法和措施,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机制,为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保证。

第四,要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近年来,我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全国范围内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年,我省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76%,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7%;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占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的0.6%,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级科技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力推进我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大发展。要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企业管理,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制度规范、管理高效、行为灵活的企业制度。鼓励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民营科技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作价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网络,共同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引导更多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人才需求、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要加强民营科技园区建设,优化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环境,努力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大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教兴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快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但总体上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合理,整体素质还不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制约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好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把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要更新观念,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工作新理念。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强化干事业就要抓人才,要发展必须抓人才的意识,把科技人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研究制定科技人才规划和战略,切实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工作。要确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用人观念,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工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人才总是乐意向环境好的地方流动,而智力流动又是一个新特征。传统的人才地方所有、部门所有的模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技人才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用市场的机制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对科技人才,但求“为我所用”,不苛求“为我所有”。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搞活人才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二要完善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结合新的实际,进一步创新科技人才的分配激励政策、引智政策和人才流动政策,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科研单位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现有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要高度重视引进智力工作,不断扩大引智规模、拓展引智范围、更新引智模式,鼓励省外境外优秀人才通过各种形式为我省服务。对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攻关项目课题组、博士后流动站所需的各类人才,要创造条件,大力引进。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项目研究吸引优秀人才,壮大研发队伍。要充分发挥非公用制经济组织在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的优势,鼓励支持他们更广泛地吸纳国内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

三要强化服务,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在经济建设中涌现的科技功臣,宣传他们的拼搏奉献精神和创业业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努力为科技人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要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强化优秀科技人才跨国培养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委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实施“科教兴皖”战略,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摆到突出的议事日程。各级党委要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要坚持和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抓科技工作的考核,增强领导干部抓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带头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不断提高科技素质和领导科技工作的水平。

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是党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推进“科教兴皖”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党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参谋助手。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我省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服务观念,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社会各界都要重视、关心、支持科技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促进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同志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明确了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开创我省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当今世界,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无论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区域经济实力的竞争,都日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稿。

仅供参考。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技奖励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这次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我们接着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的工作。刚才,市科技局肖局长总结了去年全市科技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安排,讲得很好、很全面,我都同意,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科技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贡献。

20xx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条战线共同努力的结果,也饱含着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同样,我市的科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来,我市共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星火计划、863计划、成果推广、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软科学研究等科技项目342项,争取和投入经费2646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羚锐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热熔胶贴膏剂研究”、市农科所研发的“两系法超高产多抗杂交粳稻国审两优培粳选育与推广”、信阳农专研发的“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酶联免疫检测”等项目成果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二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优势产业领域和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已初步建立了河南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信阳木工机械有限公司、光山白鲨针布公司、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体。先后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家,认证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等5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维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全省啤酒行业首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成效进一步凸显。通过实施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三年累计推出120项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面向全市推广。市农科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种“特优2035”、“糯稻2072”、小麦新品种“信阳234”等在我市部分县区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农民增收近2亿元。商城县推广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y两优一号”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其中百亩示范区亩产达859.4公斤,创百亩核心区单产全国领先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科技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支持科技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新突破。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完成“”、启动“”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要以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全力抓好生物制药、食品加工、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机械加工、特色农业等重点领域,在制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一)力争在完善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将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真正向企业倾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助奖励、政府采购、成套设备(仪器)政府首购等手段,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条件,从解决好利益分配、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等核心问题入手,推进企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要总结、宣传、推广国内外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始终把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充实研发队伍,大力研发企业急需的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用足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路子。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从我市实际出发,认定一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构架。

(二)力争在制造业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可持续的集约型发展路子。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攻克一批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整合全市有效科技资源,围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下大力气研发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科学发展。市科技资金要加大对研发先进制造和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培育如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鼎化工有限公司、亚洲新能源有限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这样荣获“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

(三)力争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重在自主,贵在转化。我们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推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当前,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太低、转化速度太慢,分散了科技资源,弱化了科技实力,20xx年全市技术。

合同。

交易额不足4000万元。今年,要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要特别注重发挥中央、省驻信科研院所的作用,他们实力强、水平高,在长期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大批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实行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化发展。

(四)力争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全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千方百计为广大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落实引进博士的政治生活待遇。要抓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培养造就规模较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队伍。特别要注意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家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实施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计划,吸引和集聚产业科技创新急需的人才。

(五)力争在创建全社会研发投入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进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加大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项目支持力度,建立一个增长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区)两级政府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超收分配,都要体现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要求,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二是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应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的投入结构。三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采取贷款贴息、担保、信用体系等有效手段,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科技投入水平。四是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管理。建立科技项目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的信息管理、推荐、引进和监督等工作,对科技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要在落实科技为民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强涉及民生的关键技术攻关。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领域,重点研究突破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技术、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推广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把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选派一批优秀科技人员深入中小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服务。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组织开展经常性地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三、激励科技进步与创新要有新举措。

一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本地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进步目标考核。机构改革后的科技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作用。企业主管部门要研究制订企业经营者科技进步责任制,并实行严格考核。各部门、各单位都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研究制订推进科技进步工作的政策、办法和举措,努力形成推进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

二是努力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政策,促进我市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抵扣、加速研发仪器设备折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确保各项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位。要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积极性,有利于产学研结合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和新体制。通过深化改革,有效整合全市科技资源,逐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促进交流与合作的科研环境。

三是切实发挥好科技对魅力信阳建设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医学医疗、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减灾防灾、交通等公共领域先进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安全等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实施百万市民科学素养提高工程、农民星火培训计划,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和设施,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加快种养殖技术和新品种、农业深加工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发挥科技专家队伍优势,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产品送到广大农村,进入千家万户,让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型信阳建设,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为繁荣发展全市科技事业,为魅力信阳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科技奖励大会等有关会议精神,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创业工作,落实科教优先、创新驱动方针,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与产业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加快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会议结束时,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围绕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制定出台了科技创新“1+8”政策,最近又出台了科技创业“9条政策”,全市科技创新的氛围、科技创业的态势正在形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完成近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申请专利28043件,同比增长45.5%;其中发明专利11597件,同比增长55.4%;全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4%;去年南京地区新当选“两院”院士6名,在宁的两院院士已达79名;新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名(累计55名);首批“321”人才计划共有379名人才入选;市人大会制定了《南京市促进技术转移条例》和《南京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市法院、市检察院专门成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去年南京还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京共有28个通用项目获奖,占全省(55个)一半以上,其中由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领衔的通信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对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是党的召开的喜庆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第一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新的一年中,全市科技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把科技创新更好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起来,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全力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提升城市科技服务功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人才和创业创新名城,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中,加速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的跨越。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科技工作要更加聚焦关键、抓牢重点。

一是要鼓励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这是南京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主体。科技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才,把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优势。要以认真落实科技创业“9条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院所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浓厚“三创”氛围,倡导善于创新、崇尚竞争、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让每一个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都了解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多地投身全市创新创业大潮。要更好的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的实验室、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批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增强城市科技服务功能。要全面加快科技创新特别社区、中国(南京)软件谷、麒麟生态科技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创新在校区、创业在园区”的“双创”模式示范效应,更好地集聚高端项目、高端客户、高端人才。要切实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共科技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新机制。要大力推动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需求、成果和人才、设备有条件开放和共享共用,真正使全市科技创新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要素能实现最自由的流动。

二是要鼓励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去年,南京地区科技研发成果就地转化率只有44%,大量的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当前,我们要围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采取措施,务求取得实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断拓展高校院所与地方、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继续面向南京本地高校院所、面向全国科研院所、面向国际创新机构,更多地集聚创新人才、创新成果,促进研发成果、实用技术与企业、与产业实现更紧密地对接。要鼓励科技领军型人才创办企业,鼓励科技成果以入股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就地转化,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科技研发新成果,落实好企业科技研发、开发新产品、创建品牌等鼓励性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更加自觉地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开发运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要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

三是要鼓励推动科技人才集聚。南京人才济济,但人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创业团队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各路精英集聚南京之际,便是南京科技创新大发展、大跨越之时。要突出“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才规划与科技创新、产业规划相对接,坚持优化人才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统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以产业和载体平台建设集聚人才,特别是要围绕促进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要继续实施好“紫金人才”计划和“321”人才计划,重点集聚“千人计划”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发明成果的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能够统领科技资源与生产要素配置的经营人才,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人才团队,打造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要落实好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建设好人才公寓,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好生活休闲、子女入学、家属安置等后顾之忧,做到人才创新创业有平台、生活居住有条件,用良好的环境留住人才。

四是要鼓励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中心建设。上个月,罗书记在省人代会南京团审议政府。

工作报告。

时要求,企业都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要全覆盖。去年,南京的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目标建有率是73.6%,今年的目标建有率是95%。我们要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加大力度,切实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引领企业技术革新的龙头,努力把企业研发中心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计划,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科技园区、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新品,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落实好税收抵项、设备折旧、政府采购等政策,调动好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要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发布本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定期发布企业科技研发、产品开发信息需求,组织好校企对接活动,更好地推动和服务企业自主创新。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坚定不移走有南京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1

1

2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科技局长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这既是一次总结成绩的会,又是一次提神鼓劲的会,同时也是一个承前启后,开创20xx年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动员会。

20xx年,在全市科技系统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对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提升,亮点频出,20xx年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面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均都有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高新技术产业有新发展。大家抢抓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机遇,全面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出台“黄金”政策16条,营造了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确定首批7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试点企业,其中20家于20xx年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新增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新增湖北省高新技术产品63个。三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可达1247亿元,增加值可达345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二)向上争取项目有新突破。围绕宜昌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202项,经费约1.4亿元。

(三)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有新进展。一是完善区域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市情报所主持编制的《宜昌区域创新体系规划》已经形成初稿。二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建设,指导兴发集团筹建湖北省精细磷化工工业技术研究院,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三是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9项。四是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经市政府批准,与省高投公司签订科技投融资全面合作协议,正在联合筹建宜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四)知识产权工作有新成效。积极与国家、省知识产权局联系汇报,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大力提升了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全市全年专利申请量6432件,授权量29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68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4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市州首位。远安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宜都获批湖北省知识产权试点市。

(五)科技宣传有新气象。20xx年,利用报刊、网站、简报广泛宣传报道了科技创新工作,省科技厅、市政府、宜昌科技网站共投发各类信息200余条,编发《宜昌科技工作》简报25期,宜昌信息宣传工作全省排名由20xx年第14名跃居到第2名。并被省科技厅评为全省科技系统科技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六)深入调研有新成果。市科技局组织相关人员赴北京、西安、深圳、东莞、武汉、随州等地,有针对性考察学习外地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政策措施,形成了一系列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七)县市区工作有新亮点。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主动作为,亮点纷呈。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宜都、夷陵、西陵、当阳、枝江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伍家岗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创新进位先进县市区。点军、猇亭等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超过1000万,创历史之最。秭归首次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支持和国家火炬计划立项。兴山县地震局被评为20xx年度湖北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远安湖北食用菌产业科技园和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五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之,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宜昌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的奋战在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地感谢!

同志们,虽然我们20xx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全市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黄楚平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座谈会上指出:“宜昌拥有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全省都有位次,但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相比,与转变发展方式率先走在前列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城市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还很不够。与市委、市政府“三个领先”,与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宜昌地处中西部内陆地区,科技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有时候干工作目标不高、办法不多、思路不宽,抢抓机遇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精神状态有差距,对待工作满足于一般化,责任意识不强,作风不够扎实,往往造成效率不高,制约了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创建国字牌有差距。目前,宜昌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数量仍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级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与宜昌的地位不相称。同时,襄阳、十堰等兄弟市州已经率先获得了智慧城市(科技部)、国家级农村科技园、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国字牌,这都是我们20xx年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全社会研发投入有差距。近年来,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还不高,尚未真正步入依靠科技推进企业发展的轨道上来。20xx年至今,我市进行了两次r&d资源清查,其中20xx年我市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36%,20xx年为0.98%。9年间提高幅度约为0.62个百分点。20xx年,全国r&d经费支出与gdp比重为1.84%,湖北省为1.65%,宜昌据初步测算为1.16%。与同等主要城市相比,我市r&d经费占gdp比重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除受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存在科技统计基础薄弱、填报单位不够重视、部门协作不强、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统计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

二、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增强搞好科技创新的紧迫感。

市长马旭明同志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宜昌要在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中率先突破,要以宜昌之进、之转、之优服务全省发展大局。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宜昌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这事关宜昌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大局,是宜昌转方式、调结构,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一)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家知道,党的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20xx年7月份以来,先后赴武汉光谷、中科院、辽宁、湖南等地就创新驱动发展开展密集调研和考察。9月30日,中央政治局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的集体学习。这充分说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走创新驱动路子的坚定决心与意志。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在20xx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科技工作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地方建立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并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创新驱动成为党和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家财政将在20xx年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宜昌必须抢抓机遇,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兄弟市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围绕市场、技术、资源、人才等要素争夺为基本形态的区域间竞争趋于白热化,兄弟市州纷纷推出新政策、新举措,竞争态势咄咄逼人。比如:襄阳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家,我们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达到63家,但襄阳依然领先我们,除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外,襄阳还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十堰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签订科技工作会商协议,共建秦巴山片区科技创新中心,并成为全国第11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荆门高新园区已经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桃、荆州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我们20xx年获得的国家级项目不仅落后于武汉,同时落后于襄阳和十堰。置身于周边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我们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稍有懈怠就会拉大差距,落于人后。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主两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等战略实施后省内形势的变化,高度重视兄弟市州你追我赶的态势,高度重视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跳出宜昌看宜昌,真正找到对比的差距,产业发展的差距,政策、服务能力和优化环境的差距,找准症结,奋起直追,赶超目标,确保科技工作实现“三个领先”的目标。

(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深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部署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市科技局向市委、市政府报送《规企r&d占主营收入比情况说明》、《沪浙苏汉科技投融资考察报告》、《宜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调研和思考》、《宜昌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调研与思考》等五份材料,黄楚平书记和马旭明市长等市领导都在相关文件上都做了重要批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xx年要从自主创新、载体建设、资源融合、优化环境四个方面“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竞争优势”,要启动宜昌科教城建设。20xx年10月,市编委批复,同意将市地震局升格为正县级单位。20xx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项目中,科学技术安排增长了28%。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厚望和大力支持,我们必须克难奋进,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科创工作跨越式发展。

面对从中央到地方,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宜昌改革转型大局,牢固树立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思路,以科技创新构筑宜昌科学发展新动力。

三、理清思路,争创一流,全面促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xx年,我们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全面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以下“六个新”,全面促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精神状态要有新风貌。大家知道,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瞄准“四个一流”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多想我们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的水平还有多少距离,要自加压力、奋力争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业绩,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目标。

20xx年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年,科技系统在要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为企业提供最贴心服务,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困难,要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专项培训等活动,提供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帮助,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要围绕群众最关注的安全、健康、环保等民生方面的问题,加快推进民生科技项目;要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零距离”服务,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二)r&d经费统计工作要有新举措。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地区科研活动规模和科研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反映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因此,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全面、准确地统计我市r&d经费等相关数据,协作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责任重大。

前不久,市科技局和市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按照五个方面的要求抓好工作:一是开展经常性的企业科技活动摸底调查,报送企业科技活动调查资料及高新技术企业名录,二是会同统计部门,加强企业培训;三是协助统计部门,加强对企业科技统计报表的催报;四是负责科研院所的科技统计;五是协调涉及科技活动的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我认为提的非常好,大家要抓好落实。会后,各单位必须明确科技统计工作责任领导和联系人,对企业一对一的做好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科技统计工作有人督导、有人落实。大家在普查中要加强与统计局的联系沟通,协助做好r&d资源清查的数据采集、审核汇总、质量抽查评估等各项工作,要做到应统尽统,避免数据漏统现象,同时也要经得起检查。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到市科技局,我们来协调解决,要确保此次经济普查能够客观、全面、真实反映全市r&d经费投入状况。

(三)国字号创建要有新突破。国字号创建对于宜昌凝集各方共识,整合创新资源,塑造城市形象,契合中央战略,在更为宽广的领域争取更多国家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要吃透政策,认真谋划,主动汇报,全力争取。一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层面的资源。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智慧城市(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力争国字牌有新的突破。二要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三要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高耐性酵母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市、区两级科技局要尽全力做好配合做好申报工作,力争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

(四)产学研合作要有新作为。产学研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各方共识,20xx年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产学研体制机制和合作方式,积极争创国家区域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宜昌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智力支撑。一要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争取建立横向合作机制,形成市科技局、经信委、财政局、教育局、科协、高校院所等部门参加的产学研合作会商制度,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部门资源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指导,争取财政对产学研工作的专项经费。二要加强产学研工作网络建设。市情报所已经开发了宜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还请大家出谋划策,将此平台打造成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关注的集科技人才、科技成果、高校资源、企业需求的综合信息平台。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以讲求实效为原则,组织好科技洽谈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产业集群特征,组织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分类学科领域的专场对接交流。四要联合高校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工业研究院6家以上,指导兴发集团组建湖北磷化工工业技术研究院,力争再选择一个基础好、需求紧迫的六大千亿产业,联合一所重点高校,启动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工作。

(五)高新技术产业要有新跨越。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核心标志。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20xx年要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出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一要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成长工程,新增50家以上企业纳入试点。出台《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和《宜昌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确保新增孵化器、加速器面积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总数300家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以上。二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申报认定力度。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辅导、培训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体。确保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三要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要组建好宜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好宜昌高新区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快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六)项目向上争取要有新成绩。20xx年,科技系统向上争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有效推动了全市科技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20xx年,各单位都要进一步抓住当前全国上下加大科技投入的大好形势,深入研究吃透政策,重点抓好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精心策划包装,力争在项目争取、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上实现更大突破。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是向上争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照市科技局分解的向上争取责任目标,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抓好信息收集、项目策划包装、落地建设、资金监管、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项目顺利实施。

借此机会,为了做好20xx年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工作,我谈三点要求:

一要吃透方案。新的考评方案在20xx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和改进,主要体现在类别划分、指标总数和表彰分配上,我们要认真吃透最新方案,迅速动员部署,把考核方案研究透,细化责任任务目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

二要加强协调。考评工作不单单是科技部门一家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财政、统计、发改等部门的协调,因此,科技局要尽全力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把各项指标做优做精,力争指标数值有新突破。

三要大力争取。在以往的科技工作会议上,我曾多次强调,要积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次考评,大家要加强与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的汇报争取力度,务必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宜昌科技创新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全省各项指标动态,确保今年的考核能取得好成绩。

同志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宜昌,是事关宜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宜昌的科技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召开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交流座谈会,目的就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副主席对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的部署,总结上半年工作成效和经验,交流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打算与思路。从前天到昨天,与会的科技局长和省级以上高新区负责同志们现场考察、观摩了的高新区和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大家边走边看,边思考边交流。今天上午,七个县做了交流发言,介绍了解放思想、加快科技创新的做法和经验,希望对同志们做好科技工作有所帮助。副省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真总结上半年科技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各项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更加注重推进高新技术质与量的同步提升。

顺应宏观经济调控的要求,努力发挥科技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月调度,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从今年起统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引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会同省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加强了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开展了首批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积极筹备启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工作。今年1-6月份,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182.73亿元,同比增长38.6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9.86%;全省规模以上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37.9亿元,占规模以上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19.6%;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83.8亿元,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1.5个百分点。全省17个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上年比全部实现增长,突破1600亿元,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出台了《大力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步伐。1-6月份,省级以上高新区批准入区项目960个,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5.42亿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7.87亿美元;技工贸总收入3551.73亿元;出口额49.17亿美元(不含青岛);专利申请2189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31件,专利授权8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96件;r&d经费支出54.85亿元。高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基地,自主创新活动最活跃的载体。

(二)更加注重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的战略性举措,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增量保质,加强保护”的基本思路,确立了“提高知识产权运行质量”的目标,推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科学发展。1-6月份,全省专利申请2349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363件;专利授权1227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84件,均居全国前列。通过实施重大专项、强化产学研结合等举措,取得了一批具有原创性、带动性、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就,浪潮的超强纠错服务器有望列入国家重大支撑计划,获得2亿多元的资金支持。

(三)更加注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把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6月13日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揭牌,一期注册资本3亿元的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我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积极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国家实验室基本建设项目在省里的立项和资金到位工作;同时,争取省财政支持,每年新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三是围绕省委“一体两翼”的战略布局,加紧论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规划重点建设“一区”、“一院”,组织实施一批核心技术项目,建设一批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四是瞄准国际前沿积极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深海潜标、深海焊接、高档碳纤维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自主x86兼容微处理器及配套系统软件研究”等获得科技部重点支持。五是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联合省国资委、总工会选择了70家企业进行创新型企业试点,其中有15家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六是积极推进科技投融资和风险投资工作。我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签订了《支持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合作协议》,积极参与筹建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组织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创业板上县。七是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省科技周活动。5月17-23日,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全省共有370万人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参加了各类科技活动。

(四)更加注重农业与海洋科技创新工作。

突出我省特色和优势,继续保持农业和海洋科技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片区项目进展顺利,通过了阶段性验收,累计投入资金890万元,建设核心区5.45万亩,示范区800万亩,辐射区3290万亩,增产粮食228.4万吨,增加效益34.62亿元。“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等一批项目进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正式启动,以我厅为项目组织部门、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围绕加强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集成,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组织召开了现代船舶制造、海藻纤维、海洋生物能源等专家座谈会。

(五)更加注重民生科技、推进和谐发展。

强化民生科技,促进经济、社会、民生和谐发展。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初步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新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省选派科技特派员6944名,进驻村6641个,培训农民154万人,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1362个,形成龙头企业329家,推广新产品、新技术4414项,项目总投资23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试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15%以上。二是继续组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全省已有11个县(县、区)成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1700多万元。三是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方案》,筹备启动《省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方案》,将选择10个县(县、区)、20个乡(镇)和60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开发、集成、转化、推广农村民生适用技术和装备,初步构建农村民生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出台了《关于强化自主创新建设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意见》,加强了对全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指导。

(六)更加注重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把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作为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现代科技、管理知识培训。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6月16-18日组织了“201x年全省领导干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专题研讨班”,邀请科技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长及有关司局领导、专家教授作专题报告。二是认真组织做好“阳光政务热线”节目,抓好对201x年全省政风行风评议中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加强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制定了《省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主开发了“省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了反腐倡廉工作机制。

最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科技在支援抗震救灾、处置奥帆赛海域浒苔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科技系统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大地震发生后,省科技厅党组在第一时间向省科技厅发出慰问信,表示将尽最大可能提供援助。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全省科技系统通过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等形式,向灾区人民奉献出真情和爱心。省科技厅安排专项资金,协调净水剂厂、县津滨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金长城生态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迅速将100吨净水消毒剂和净水絮凝剂、价值100万元的16座环保厕所、价值80万元的杂交玉米种等物资通过省救灾办捐献给灾区。组织力量加强了地震预测、灾害预防等领域的科技研究。

奥帆赛海域浒苔爆发事件后,我厅反映迅速,行动及时,先期投入200万元紧急启动了防治浒苔重大科技专项,组织驻青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探讨应对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统一部署,为各专家组提供协助与服务,在浒苔爆发成因、拦截、捕捞、处置等方面发挥了科技的支撑作用,为确保奥帆赛海域达到比赛要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深入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的思路。

同志们,刚刚结束的省委工作会议,对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重要部署,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从去年开始,我们采取边观摩边研讨的形式举办读书班,目的就是为大家交流经验、学习先进、开阔发展思路提供一个机会。去年从出发,经,在进行了总结。这次我们又特意选择了几个中西部县进行观摩。通过观摩交流,同志们普遍反映这几个县发展理念新、气魄大、速度快、活力足,很受触动、很受启发。县积极推进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由传统商贸大县向现代物流强县、由内向型经济大县向外向型经济强县、由生态资源大县向生态园林城县、由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的五个转变;县自201x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幅60%以上,连续5年增幅居全省第一;高新区立足建设“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新型产业的聚集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工业园的样板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国际竞争、可持续发展和辐射带动四个能力,大力推动发展方式实现转变。刚才发言的几个县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借鉴。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扶摇直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猛增4.5个百分点;县舍得投入,大力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县政府确定今年为自主创新年,出台了33条措施提速科技创新;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高新区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其他县也都提交了加快发展、增强创新能力的书面材料,同志们要很好地交流、借鉴、提高。总之,全省科技系统要在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肯定成绩、正视差距,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亮剑科技创新战场,打赢增强创新能力硬仗。

一是在工作定位上要跳出“项目科委”的小圈子。项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但不是科技工作的全部。我认为,衡量科技工作的成就,不仅仅是新上了多少项目,产出了多少科技成果、学术论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哪些县场需求,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哪些现实问题,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区域经济、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我们的职责,不是仅仅争取几个项目,更不是自己包打天下组织实施几个项目,我们要引导各级科技管理部门,找准位置,明确定位,发挥好推动本地区科技进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职能作用,真正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真正把工作落脚点聚焦到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集群上来,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是在工作方式上要善于整和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省长刚到省里工作不久,就组织召开了省直部门和高校、科研单位的座谈会,在会上省长明确提出各部门科技资源要整和起来,不能单打独斗,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社会的科技进步。近几年,我们下大力气来抓与等高校的科技合作,加强了与俄罗斯以及欧美国家的科技合作,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势科技资源,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创新科技资源整合的思路措施,着力创新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发改、经贸、财政、教育等部门联合起来,依托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县场潜力、政策环境等优势,大力整合全球、全国、全省各类科技资源,搭建各类创新平台,积极培养、凝聚各类人才为我所用,打造技术联盟,接续产业链条,实现各类生产要素与区域外优质科技资源的高位对接,使之固化为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三是在工作重点上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书记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要破除各种障碍,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省科技资源比我省丰富,但他们设立了10亿元的成果转化资金,积极吸引国家863等重大计划项目落户、转化,我省的一些成果也被吸引到转化。因此,我们一定要痛下决心,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县、县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实践也证明,转化一项成果,就可能盘活一个企业、做大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这是一条加快经济发展的捷径。真情引进交大的博士,攻克了全氟磺酸树脂及离子膜关键技术,有望带动发展起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5年来,积极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有望打造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基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科技计划、我们的政策导向,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措施。今后,我们的重大专项、经济强县、平台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等科技计划,都要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着力点。

三、下半年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

关于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李省长将做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按照省长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目前特别是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十项具体工作。

(一)抓好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

实施重大专项,目的在于集成国家、省、县科技资源,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去年省里投入一个亿启动了40个重大专项,今年即将组装实施第二批重大专项。我认为,组织实施好重大专项,提高重大专项的成效,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以企业为主体从源头上加强重大专项的设计。从各级、各类资源的聚集整合,知识产权的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人才的吸纳、培养和引进等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统筹规划、平衡取舍。今后,我们的重大专项要逐步跳出自我区域内“瘸子里面选将军”的局限,敢于在全国甚至全球内整合科技资源,谁能解决我们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支持谁、让谁做,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二是要强化对重大专项的实施监督和经费监管。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管好用好科技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真正扭转重上轻管的问题。今年年初我们对重大专项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积极督促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整改。要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真正推动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形成和发展壮大,真正抓出实施效果、抓出示范样板、抓出工作作风。目前,我们正按照省领导的指示,抓紧研究、论证“省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支撑重大专项”,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经过3-5年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培植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优化壮大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提供科技支撑。我们已经围绕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研究提出了12个重大专项,正在进一步组织论证,力争早日实施。

(二)抓紧研究提出新的高新技术统计指标体系。

近几年来,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经达到29.86%。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30%以后,要更加注重高新技术质量的提升。要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借鉴先进省县的经验,使得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考核更加科学合理。今年要按照年初确定的增长3个百分点的目标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明年争取研究提出新的指标体系。

(三)加强政策的宣讲和督促落实。

我认为,落实政策比制定政策更为重要。当前,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陆续颁布实施,实现了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有机统一和配套联动。我们要跳出传统科技政策的局限,更多地关注自主创新,研究产业和县场的需求。要联合财政、税务部门,加强《省支持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资金(金融)扶持政策》、《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x-)〉》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的宣讲,特别是日前刚刚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更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更严格,科技管理部门有责任会同财政、税务部门加强政策的宣讲,促进产业、技术、金融、信贷、税收、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好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

昨天下午,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召开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视频会议,专题部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部长、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高新技术认定工作,突出了自主创新,突出了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改变了过去只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办法,取消了地域界限,不分区内区外,对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统一认定,共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由区域政策向产业政策的转移。规定如果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则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省里已经成立了由科技厅、财政厅、税务局等部门组成的认定办公室,各县、各高新区要认真学习研究,组织好这项工作。

(五)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

近几年,我省高新区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县高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x年我省14家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5547.5亿元,而江苏仅6家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就达到9632.3亿元,几乎是我们的2倍;我省14家高新区出口89.44亿美元,江苏6家国家级高新区出口额538.5亿元,是我们的6倍多。我省高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六大原则”,实现“五个转变”,努力做好“四个提升”,尤其要突出自身特点,促进内生式增长,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创新文化,真正发挥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六)加快重大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步伐。

创新平台是固化产学研合作成效、实现各类生产要素与区域外优质科技资源高位对接的重要依托。下半年创新平台建设,一是要围绕“一体两翼”的战略部署,重点建设好两个院,即:支撑服务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发展的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撑服务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发展的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二是进一步加快中科院青岛生物过程研究所、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科院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建设,深化我省与中科院的全面合作,推进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资源与中科院优势科技资源的对接,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三是争取科技部尽快批复国家海洋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争年内尽早开工建设。四是把握机遇、做细工作,争取再新增几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七)强化农业和社会科技工作。

促进“三农”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发展民生科技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的头等大事。一是以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为依托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上月底国家科技部刚刚在召开了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省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今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设计思路、组织结构和保障措施,切实组织实施好我们的科技重大专项,同时,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我省承担的课题,为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贡献。二是组织实施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大力构建农村民生科技服务体系。今年10月份,科技部将在召开新农村建设科技工作会议,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兄弟省县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三是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等工程,构建和完善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

(八)抓好《科技进步法》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学习贯彻。

《科技进步法(修订)》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分别于7月1日和6月5日正式实施,这两个法律、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进程,我们要加大宣传学习力度,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潍坊等县已经举办了学习报告会,我们下午还将请司长举办专题报告会,各县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学习和贯彻落实。要结合我省实际,抓紧修订《科技进步条例》,加快制定《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规定》和《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的步伐,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依法推动科技进步。

(九)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最近,省属事业单位改革即将进入确定分类方案的关键阶段。省属科研机构、厅属有关单位要正确对待事业单位改革,在改革中找准位置,找准方向,提高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提高适应县场机制的能力。我们也在积极努力,一是争取更好地稳固省属科研机构这支力量;二是积极推进科研机构甚或内部机制改革,焕发活力,发挥作用;三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十)加强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

大力提高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创造风正、气顺、心齐的环境。积极倡导树立大局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谐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廉政意识,努力以好的制度锤炼好的作风,以好的作风带出好的队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执行能力。明天我们还将召开全省科技系统行风会议,对加强行风建设进一步做出部署。

同志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使命神圣;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任重道远。让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性的工作、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房管系统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和2005年房管工作目标,部署下一步科技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大会对荣获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2004年度科学技术奖项目及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管理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听取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经验介绍。在此,我代表市房管局向全体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多年来支持我局工作的市科委、市信息化办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结合全局科技创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科技进步是行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既体现在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形成和生产装备、工艺技术的提高上,又体现在管理、决策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上。过去的一年也深深地印证了:科技进步是房管行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004年是我市深入实施“三步走”战略的重要一年。我局科技工作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局”发展战略,紧紧围绕“1266”房管总体工作目标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项重点工作中,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为提升我局科技实力,促进全局整体工作上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技立项和获奖取得了新突破。我局《五大道保护开发技术的研究》等两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奥式商贸区信息化工程》等五项信息工程项目被列入市信息港工程贴息贷款项目,获贴息贷款额度8420万元;《海河两岸重点风貌建筑保护规划、整修方案的研究与应用》等3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市建设系统科技发展计划。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取得实效。市局通过组织召开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组织科研单位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总结和成果应用,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如《天津市房地产产权产籍网络管理系统》成果已在全市21个区县应用,成为房地产市场高效管理的优质工具,该成果是我局“数字房管”的基础,将在房地产市场监管、为群众提供服务、政策研究、领导决策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又如《建筑物“平改坡”改造方案的研究与分析》科研项目,其成果与市政府为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的“平改坡”工作紧密结合,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材料和技术,使该项工作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综合效益。

三是科研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突出重点、强调绩效、严格管理、重点资助”的原则,2004年下达《完善天津市住房社会保障管理体系的研究》等局级科研项目20项,补助经费比上年度增加了14%;按照《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管理,组织完成了19项科技成果的专家鉴定和验收工作。加强了项目的中期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7个项目下达整改意见,有效地保证了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四是“科教兴局”的理念深入人心。2004年我们强化了对基层单位科技工作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培训、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大了“科教兴局”战略的宣传,科技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如河东、南开等区局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河东房管局《高掺量粉煤灰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项目获天津市职工技术协会技术成果优秀奖。同时通过科技项目的研究与推广,调动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为房管事业努力工作和拼搏的科技人员,正在逐渐形成一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科技工作肩负着房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今后几年是我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立昌书记在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清醒的头脑审视自己,以前瞻性的思维谋划全局。同时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成主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新、应用和转化科技成果进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能力的竞争,谁掌握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

纵观国内科技发展形势,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都将科技工作摆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格局。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科技强,则经济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创新是实力强弱的标志,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科技创新,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快速发展的路子。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不断提升房地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效率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必要性,特别是在房管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形势下,认清全局科技工作在发展思路、理念、政策法规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等方面与房地产快速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房管科技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主要反映在对科教兴局、人才强局战略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具体科技项目落实不到位;在解决一些难点问题上还有空白和盲区,传统的管理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重视科技还只停留在口头上的现象仍然存在;自主开发研究能力薄弱,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研发力量,与国内同行业比还有一定差距;用科学的发展观筹划和指导工作还没有充分体现。

人员知识、层次和结构还不尽合理,而且缺乏科技拔尖人才;人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才的作用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培育人才成长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等。

研究和思考问题还只停留在眼前房管有关的工作层面上,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课题的选项上,缺乏宽阔的思路和超前的思维。

以上这些不适应,势必制约我局科技进步和水平的提升,我们必须举一反三,认真思考,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以改进和提高。

今年全市工作中有多处涉及我局直接和间接承担的工作,这是历年来最多的。我们感到形势喜人,而且更感到形势逼人,这将预示着今后一个时期,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高水平完成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科技应走在前沿,发挥先导和支撑作用。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健康持续发展。下一步房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建立“领先一步、自主开发、诚信合作”的科研创新体制,打造“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个发展平台,把不断为提升房地产行政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和服务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发展、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把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作为科技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型转变。首先是科技工作不能脱离房管系统行政管理职能,要依靠科技手段,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实现行政管理的新效能;二是科技工作要紧密结合房管工作的特点,以“房”为中心,开展四新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围绕房管行业特点,拓宽经营渠道,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多元化发展,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全行业共同发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也是科技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我市规划建设系统前列,切实发挥数字房管作用,提高应用效能,以科技引领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瞄准更高目标实现科研项目在建设部、市科委、市信息化办立项率达到年科研项目的10%。加强重点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力争60%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动并促进房管工作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高。围绕科技创新,整合资源,聚集人才,加大投入,加快利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和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速度,抢占科技创新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科技进步对房管事业的贡献率,力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95%以上。下一步检验科研成果的标准不能只限于研究成果,关键要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否则不能作为完整的成果。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不同专业队伍的技术带头人,建立并完善科技人才的管理机制,使专业技术人才在房地产建设和管理领域形成群体优势。

一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贯彻全局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实施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2005~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实际工作,抓好科技发展规划的落实。要紧密结合房管各项业务的实际,做好阶段性计划安排,明确科技工作重点。二是要创新科技管理新机制。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保障,形成全局追求科技进步的整体合力。要从做好科研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入手,进一步规范科技项目从申报、论证、评审、下达和验收以及成果转化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动并完善科技项目立项招投标制度。加大利用社会科研力量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实现科技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要站在全市大局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房管科技工作。要紧密围绕房地产管理中涉及全市发展大局及社会和市场急需的问题来确立科研项目,做到立项有超前性、研究有针对性、成果有创新性和实效性,形成科技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一是要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上,运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先进理念和现代化的手段研究房管领域发展与改革中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问题,如:房地产市场未来3至5年发展与需求趋势研究、建立预警预报分析评价体系;建立房地产诚信化建设体系;如何规范和拉动房屋租赁市场对策研究;公有住房(租售比)科学合理的结构与管理;住房社会保障长效管理机制;旧住宅小区实施物业管理;“数字房管”的拓展与利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旧城区住宅改造等等,都是当前和一定时期内工作的热点和重点,需要我们利用科学的手段去开发和研究,为我们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储备。二是要不断加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研发为主,借助社会科研力量的合作为辅,不断提高科研水平,高效率地完成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管理与实施,研究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点项目,确保科研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一是要重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不断破除旧观念,把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结合起来,尊重和运用人才成长规律,以事业留人,用感情聚人。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加快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人才资源,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和管理机制,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认真做好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的工作,建立人才结构与房管工作需要相协调的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证。

三、几点要求。

立昌书记在2004年12月22日市委全会上谈到加快科技创新时强调:“不重视科技进步的领导干部,就不是合格的领导干部,耽误了科技进步,就是误事误时。”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领会这一讲话的深刻内涵,认清形势,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紧迫感,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和“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发展理念,切实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计划,提高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来破解工作难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房管事业的贡献率。要加强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自觉按科学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不断提升领导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我局科技工作新局面。

科技工作要始终围绕促进房管事业发展为主线,密切关注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善于做好对科学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吸收。要立足房管事业发展的实际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突出重点,选题立项,精心组织,超前研究,切实发挥科研在实际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同时注意发挥大专院校等社会科研力量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优势,积极探索,潜心钻研一些带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力争研究出一批极具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推动房管事业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实施科教兴局、人才强局的战略,需要我们造就一支具有房管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教兴局做出新贡献。

同志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三步走”战略目标,确保房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给我局的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也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希望全局各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乘当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的东风,充分认识到房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临的新压力和新责任。按照“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行业重点工作,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房地产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而努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