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教学(精选19篇)

语文新课程教学(精选19篇)

ID:7241426

时间:2023-12-18 20:35:27

上传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体和语言特点,使我们的写作更具有风格和魅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试卷

李华。

有幸拜读了郭根福著作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受益颇多,当今教育,正处于一个变革的转型时期,新旧教学理念、新旧教学模式、新旧教学方式的碰撞,不仅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与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中小学语文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而且,不少人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在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懂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我认为,语文教学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进人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其实,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学生一旦爱上了语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爱语文学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指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加德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多种智力组成,每个人智力成分中的优势部分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优势部分决定了人的智力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也决定了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为不同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3.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知识将会不断延伸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上,还要在“会学”上下工夫。只有知道如何学习,才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j会继续学习。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飞翔。

4.交流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交流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共享学习资源、相互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合作搜集资料,合作制订综合性学习方案,合作办手抄报,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经验等等。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究,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生物教学模式是体现生物学教学思想的工具,是生物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典范,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模式。

1.主体参与及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也就奠定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注意摆正个体和全体、个性与共性的位置,使教学模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学生为本。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知识为本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让一代新人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社会中认识社会,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我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便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它的着眼点不单纯地就知识论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求得学生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都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标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

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1)信息输入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特点,然后根据协同率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增强感知的相互作用。在输入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有做的和有想的,以提高感知效应。(2)同化操作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感知新知识时,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伸出知识的挂钩,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新知识增长点。(3)记忆保持阶段:是强化学生头脑里新的知识结构,防止遗忘,以达到记忆保持目的的阶段。(4)迁移应用阶段:在学生保持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讨论与探究,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讨论、探究,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置问题大小、多少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提出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发问,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和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学生现存的知识很难解决,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争论,最后得以解决。小组讨论以4~5人为好,小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种组与组之问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受教师们的欢迎,使用也较普遍。

(三)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创始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设置、语言的引发,实物的演示、音像的感染等,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入这个环境中,创造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情境。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也能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也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4)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将探究结果展示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将学生感受的零散知识内容概括为统一完美和谐的整体,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主导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等。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如传授式教学模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生物实验中训练技能技巧的内容则运用练习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而生物课中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等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观察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更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旧知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选择自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教学模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亚民.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8).

[2]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6).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在潜心的研究着、探索着、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时刻充盈着我们的头脑,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去深思。借此,我把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阅读教学反思与大家交流,以此共勉。

一、阅读教学要重视咬文嚼字,不要摒弃语言文字训练。咬文嚼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去培养语感。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学生牵强的体验、感悟上,而很少静下心来让学生去透过语言文字,静静地走进文本。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朗读课、思品课、表演课等。阅读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能是空对空的感悟,而应是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后,才能有真正的感悟。试想,学生连字词的意思都不理解,又何谈体验与感悟呢?因此,我们呼唤语文课堂的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传统——咬文嚼字。

二、阅读教学要珍视感悟体验,不要忽视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是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每节课,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语言空洞、参与面小,也就不足为奇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阅读教学要利用课外资源,不要放弃语文实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课外资源大量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语文资料,这无疑将成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处理这些资料的呢?首先,课前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资料);然后,课上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只关注学生手中是否有资料,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有心去掌握资料);最后,依然就课文教课文(把资料扔在了一边)。这种作法,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外资源,学生的语文实践就变成了流于形式。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外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

四、阅读教学要加强方法指导,不要淡化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由于对课标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师对何年段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茫然无知,无形中拔高或降低了要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一错再错。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语文教材,广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课堂教学本应该比其他学科更生动、活泼、有趣味,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目的,但目前的现状令人无比担忧,很多教师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课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作者介绍、字词、分层分段、概况段意、总结中心等,并且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有些基础知识确实需要记忆,但是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也要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甚至作文,也要求学生背范文,而不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完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与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很不符合。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拿出勇气大胆积极地进行探索,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语文教学开辟一片新天地。

一、幽默教学,快乐无穷。

幽默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一句笑话,可能突破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点;一则幽默,可能让学生改掉长纠不正的坏习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可能把他的某种情感传给学生。好的情感传给学生,就能使学生兴奋,激起学习热情。有了学习热情,就可以使学生努力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由此看来,情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金钥匙,我们不可不精心待之。

如:笔者以“尝试”为题目让学生写作文,一个学生写得很成功,写他帮父亲到地里尝试浇水,有所感悟。但他的开头却是一句歌词:“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真高兴!”后来,笔者在班里宣读这篇作文,刚一开口,就模仿谢晓冬的音调唱了起来,一下就引得全班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笔者继续往下朗读作文,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探究中共享丰硕成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远比教给其正确答案更有价值,而满足于对教材墨守成规的分析讲解,甚至直截了当告知学生结论,只是授之以鱼,鱼能冲一时之饥,而渔却能饱食终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并巩固知识。在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情景。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教学《范进中举》时,笔者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和的学生的疑问,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从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从众人对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看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从重点人物(范进、胡屠户)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创造出浓浓的师生情,师生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分享合作探究的丰硕成果。

三、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把竞争引入课堂,一可使学生培养竞争意识,便于今后更容易适应社会,二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桌比赛、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朗诵比赛、口答比赛、速度比赛、准确率比赛各种形式,不一而足。笔者在教《宋定伯捉鬼》时,课前下达这样的指令:“看谁第一个能背诵全文。”指令下达后,同学们使出浑身解数,有边读边想的,有边提听边背的,教室里也异常活跃,其中有个同学仅用12分钟时间就能背诵全文,由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更新,教法的改进,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语文教师应改变过去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沉闷的教学气氛,想方设法利用早读、班会、晚自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培养能力,给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开辟一片新天地。

1.一分钟讲话,逼其开口。

所谓一分钟讲话,即每堂课有三位同学,每人讲话一分钟左右。内容不限,可以是新闻消息、名人轶事,也可以是知识介绍、格言警句,三位学生讲完后,有教师或学生进行三言两语的简评。一分钟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写作内容,因此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2.读书交流会。

让学生把自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讲出了,讲的内容可以是国内大事、科学知识,也可以是轶闻趣事,还可以是读书心得或某书的评论。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又能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3.开辩论会。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当今的热点新闻或可供辩论的课文作为题目,提前把题目告诉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例如笔者在讲《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男女双方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们课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列举了许多古今中外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辩论结束后,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辩手,并给予物质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举行模拟大赛。

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可以模拟记者采访,可以模拟招聘应聘,也可以模拟课文中某个人物的衣着、对话、动作等,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让学生模拟孔乙己的衣着,满口之乎者也的话语,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既帮助学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扩大课外阅读量。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语文教学要真正提高读写的能力,光学课本远远不够,必须扩大阅读量。为了应付考试,有的教师只讲几本篇目。对自读课文不闻不问,更不要说让学生读课外书了,只有多读,才能博采众长。课外阅读,学生要有自由涉猎的领域,教师也应进行系统的指导,还可以开设阅读欣赏课。无论采用哪种阅读形式,都要注意读写结合。有指导性的课外阅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美的熏陶。

六、走出课堂,接近生活。

语文教学不光是纸上谈兵,在学习课本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贴近生活。要真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听、去说、去观察。适当地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去参观,去体验生活;到大自然中去进行美的熏陶;还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自然现象,风土人情,科技进步,感受时代气息,从生活中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作文的形式写出自身的感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我们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新教育理念,集思广益,语文教学定能走出泥沼,开辟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abstract:chineseteachinginthelightofnewcurriculumreformshouldchangetraditionalteachingpatternandmotivatestudents’learninginterestbyvariousformssoastofullyimprovestudents’all-roundqualityandbreakanewgroundforchineseteaching.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一线的实验教师都在潜心的研究着、探索着、实践着,新课程的理念时刻充盈着我们的头脑,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去深思。借此,我把自己在课改实验中的阅读教学反思与大家交流,以此共勉。

咬文嚼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去培养语感。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学生牵强的体验、感悟上,而很少静下心来让学生去透过语言文字,静静地走进文本。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朗读课、思品课、表演课等。阅读课上,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能是空对空的感悟,而应是在学生真正理解了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后,才能有真正的感悟。试想,学生连字词的意思都不理解,又何谈体验与感悟呢?因此,我们呼唤语文课堂的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传统——咬文嚼字。

珍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有多少是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每节课,我们都是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来牵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课上表现出了兴趣不高、语言空洞、参与面小,也就不足为奇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实现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对话。这样,学生才能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课外资源大量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语文资料,这无疑将成为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但是,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处理这些资料的呢?首先,课前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资料);然后,课上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只关注学生手中是否有资料,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有心去掌握资料);最后,依然就课文教课文(把资料扔在了一边)。这种作法,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外资源,学生的语文实践就变成了流于形式。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外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阅读能力。由于对课标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师对何年段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茫然无知,无形中拔高或降低了要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一错再错。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深刻领会课标的理念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真正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暂告一段落。现将这一学期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为此,我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堂课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新课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

1、要进行新的课程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先导。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级,都以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来指导改革、研究。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等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本质观,着眼重视“三维目标”为标志的语文综合素质,关注双基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2、实践是检验课改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唯一途径。本学期围绕“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课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实践课,研究课等一系列活动,发挥骨干作用,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究质量。丁兰老师的《花钟》、《观察中的发现》,杨会老师的《狼压山五壮士》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向新形势下的课改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魏明丽老师的《酸的和甜的》一课,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些老师为我们教研组做了典范,带动了其他老师的实践课,质量高,形式新,效果好,教学过程得到提升,教师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二)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六认真”水准。

我校进行围绕学校的“六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六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每学月对每一位老师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立足课堂,抓好常规努力创新,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每学月继续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期末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统考,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扎实教研,持续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本学期,围绕教研重点,我们语文教研组全面铺开了由杨昭第校长主持的“贫困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级课题的实施研究工作。老师们根据确定的主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通过上研究课、展示课、实践课进行课堂实践,根据课改精神进行评课、反思、探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并做好书面记载。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课题。

1、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

2、对于优等和有潜力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仍旧有待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进一步挖掘培养,整体的语文成绩还需再上台阶。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第一,命题形式体现趣味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试卷不再像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像老师们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教师通过在卷首、试题要求以及考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写下亲切、温馨的鼓励与提示,使整张试卷显得风趣且富有人情味,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师生平等的思想。

第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体系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只重视考查基本知识的模式,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第三,命题灵活多样。一是要求命题主体的灵活性,比如由教师、学生个人、学习小组以及家长等多角度进行考试命题,以保证试题的新颖性与广泛性。二是要求形式的灵活,将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纳入小学生评价体系。

1.2动态的考试考查模式。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众所周知,课堂是小学教学的主要平台,通过“随堂考”的形式,不仅能够检测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利于考查活动的落实,并通过分散考查,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二,结合其他活动。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自我,比如通过组织诗歌朗诵会、体验小老师、编排课本剧等活动式,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

第三,建立成长记录袋。其中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精彩日记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这些东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且能够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

1.3和谐的评价氛围。

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完成考试计划的制定、考试题目的拟定以及考试落实。另外,教师通过成立学生评委会并对其进行专项培训,使其与教师一起承担评价工作,以减轻因考查项目过多而给教师带来的沉重负担与压力,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2.1着力优化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关键。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评价体系,阻碍了小学生潜能的开发与利用,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优化评价内容,全面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对识字能力的考核,应该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能力则应该包括朗读、精读以及略读、阅读等;另外,要注重对小学生常用知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基础写作能力以及听说能力等的评价,科学、合理、准确地对小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其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

2.2全面优化评价标准。

对评价标准的全面优化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评价标准是教学评价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过去,由于受到传统的落后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过分追求一元化,毫无例外地将小学生放在同一个标准体系下进行评价,统一要求学生,这样的评价标准压制了小学生的个性,使其差异性无法体现,严重打击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必须全面地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进行优化,明确评价标准,转变思想观念,争取实现评价多元化。

2.3不断优化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不断优化是对小学语文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只有评价方法科学合理,才能保证评价标准的灵活掌握,才能实现正确评价。为此,我们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积极地改进,坚持“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实现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定量评价是量化地评价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比较出学生在整个班级的具体位置;定性评价则是对小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结果与学习目标差距所进行的检查与评定。然而,定量评价很容易会导致学生内部的竞争,且十分激烈,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两极分化,给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可以结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特点与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评价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小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2.4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对教师作用进行积极的发挥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的必然要求。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则主要负责学,然而,想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起科学的、正确的评价体系,就应该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因此,应该不断对其进行评价与研究。具体地,通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以促使教师作用的发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利于考试功能的发挥,促进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尤其是要注重对其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法的优化,同时积极发挥教师作用,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长期以来,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兴趣也不浓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应试教育不无关系。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愿意去探究教学方法,不想转变教育观念,也没心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只是讲道理,要求学生记忆学习要点和考试的考点,不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一定要钻研业务,研究学生,提升自己的素质。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小组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所以,教师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教学,真正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位置。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并促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实现主动探究,以便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得到提高和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创新活动实现个性的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并且能不断探究和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如设计新颖有效的导入语,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教育质量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时,教师要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以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如在教学《老人与海》时,个别学生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大海的音乐和图片视频,使学生融入其中来感受情感,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创建学习小组时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要合理安排小组人员。每个小组以6个人比较合适,6个人的小组不仅可以使每个学生能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也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言和理解程度。二要使小组内的优差生得到合理的分配,既要考虑到男女的均衡,又要使小组成员能够互补,便于汲取对方的优势。在小组管理过程中,要体现民主的管理理念,每个小组的组长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每个小组要有一个正组长和一个副组长,小组成员要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考虑全面合作探究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模式与实际相结合,以便于学生不断探究和合作。一般来说,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不能太过单一,设计要多元化,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语文教学内容。总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思想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要不断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时总结反思,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逐步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而我国的教育要立足于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就得打破常规,去构建一种具有活力、具有精神感染力的学校文化,使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是新世纪人类教育理念的呼唤,是21世纪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教育对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生命体的肯定即关注生命、关注人本教育。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与思想性的基本属性,语文教材的生动活泼与丰富多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造诣,而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它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从当前语文教育的目标和成果的对应来看,语文教学不是把学生“人文化”了,而是愈加“理性化”了。语文教学只有以人为本,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来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才能获得重大的发展。

1.选题理由。

首先,是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我地区大范围的展开,语文教学也在实施教育中摸索着前进,语文教学并非简单的实现其交际工具的效用,而它的本身所蕴涵的更多的是实现人的总体的和谐发展。

其次,是转变观念的需要。目前,升学考试还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数学校仍然处在升学第一,为考试而奋斗的应试教育的状态之中。虽各学校也都在倡导着素质教育,但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并不熟悉,所以要找到一条能把学校从“分数第一”的死胡同中解放出来的方法,就得把学生从“为分奋斗”引向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学校变成培养人才的基地,改变“上大学才是人才,才是唯一出路”、“分数是唯一标准”的观念。

再次,是经验积累的需要。新理念下的探究教学,为我们的教师展示了新的舞台,记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心得,为今后教学发展储备资本。

2.目标确定。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联想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自主的意识和钻研的精神,巩固和加强课内所学,拓宽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施教方法。

(1)引探导学。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到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例如以《土地的誓言》为例,教师可以有这样的步骤,分环节的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2、朗读“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原野上怪诞的狂风”精美片段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3、在学生欣赏和分析完这段精美的语段时,设计了一个写自己家乡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去。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的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的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和积极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情趣教学。

关注体验教学,合理的设计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在人的知识结构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去获得,而隐性知识的获得要复杂的多。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过程中,我带着学生们去了校外的北山,那座山有一块突出的大石头,虽不陡峭,但也很险。小的时候,我常和伙伴们去那里玩耍,那时的孩子,家家很多,个个淘气,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家一个,个个宝贝,父母整日看管着,很怕磕着碰着,有危险的地方更是去不得的。我决定带他们到那里创设一个文中的“我”脱险的情景,使学生深刻体验、感悟课文中的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及课文的主题,即请几位同学扮演文中的角色:小朋友们对“我”的嘲笑、岩石上“我”的恐惧、“父亲”对“我”的鼓励……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深刻地领悟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向前勇敢的迈出一步,哪怕是一小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学生们从情景中感悟了这个人生的哲理。整个教学过程,我没有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已经自然地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实现了教学目的。

(3)质疑启思教学。

“思之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学起于思,思源有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无疑——有疑——解疑,就是发散——集中、纵横开合训练升华认识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随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维的确立,问答法教学颇为盛行。有的人称问答法是各种教学法的一把钥匙,教学的艺术性全在于如何巧妙的提出问题。提问的艺术,反映了教师水平的高下。提出的问题要在精巧上下功夫,有计划的选择最佳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问题问得好,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变接受为探索,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做到在教的主导下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质疑方法,努力创造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契机,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语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例如笔者在教《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是不是存在着语言上的错误?“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有那么宽敞……”这一自然段和济南的冬天没什么大的联系,我把这一段删掉行不行?“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一句作者为什么这么说?”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经小组讨论——解决——记录——作答——教师点拨,他们理解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了点口,这一句是作者的语言习惯,在生活中我们有时说话,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着过渡作用,删掉反而觉得文章不够完整。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有的学生说是冬天的反衬结果,河边是白雪,反而觉得水藻真绿;有的学生说,这句话是为了突出水藻在冬天不结冰的水里看上去最绿,也许在济南的其他季节里,并不很绿……经老师点拨,学生理解这句主要是作者的主观感受。理解了通篇文章之后,学生们又冒出了许多新奇想法:这个说,作者在文中最后一句写“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要是文章的标题也写成“冬天的济南”而不是“济南的冬天”这样不就更扣题了吗?那个说,作者要是任选济南其他的一个季节跟冬天对比来写,就更能突出济南冬天的特色和韵味来……一个个联想的火花在闪烁,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4)创新教学。

教学的至高境界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具体目标”和“教学过程”中都规定了在教学实施过程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我在施教的过程中,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正确处理了课程教材和教学这一矛盾,既要遵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使我从课程教材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研究者,把课程教材的创新与教学的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教与学创新的统一。

例如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将课文处理为“一曲童年时代的恋歌”这样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他们的心灵共鸣,吸引学生探究学习。我带领学生在文中的后部分“三味书屋生活”中挖掘使人怀念的童年生活,内容仍然很丰富,老先生很严厉,但也不乏善良,从不罚跪,从不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也时有乐趣,可以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读书乏味,但可以画画,作指头戏……这样处理合乎初一学生的实际,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合理,适当地取舍教学内容,吸纳最新的人类文明、文化成果,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

4.实施效果。

新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一改昔日“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启发和引导发现。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形成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知识,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重视新教法的引入,使课程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愉快地完成。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所设的问题最有情趣;让学生的理智受到挑战,对自我有更高的期待;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对所学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发现知识的个性意义,在这样的情境教学里,他们会学得更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巩固措施。

继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地向他人学习,在自我更新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和实施新式教学,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下,愉快的获取新知,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6.发展前景。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新型的教学手段,也大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教学观的确立,新教材的构建,新教法的革新,都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展望了全新的蓝图,只要我们全身心的付诸实践,会将收到扎实有效的课改成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将不在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教学的最优化将不在是可望而不可及,只有教师经久积累教学经验,无论是从现代教学论演绎而成的教学模式,还是从实践中探索归纳而成的教学模式,都将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教学反思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伸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理象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课程就象一把金钥匙,以它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环境,更好挖掘学生心理提供更大舞台,帮助教师开启学生心理之门,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得艺术能力。以下,我就新课程教学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快乐的学习。

如今的学生,能迅速跟着流行事物走,却很难快速主动的掌握课堂四十分钟老师讲的内容,原因在于流行事物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任何人只要对从事的某些活动有很大兴趣,他就能积极的去从事并完成这些活动。比如现在的学生特别喜欢卡通画,而且大多能画的栩栩如生,但如果在课堂规定时间命题做画,就会出现各种理由完不成。关键在于命题作业使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而卡通画中的人物都是学生喜欢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有兴趣去画。

艺术课的开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的学习知识。例:美术教材第十册上册《色彩的渐变》一课,笔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快乐大本营”中“情感传递”这一游戏导入新课,通过画线条表现人的四种表情,让学生把画线条和传递情感的游戏结合起来,师生“同嬉共乐”,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接受学习,继而对本课新内容有进一步了解的欲望。笔者认为,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最后能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掌握知识。

二.完善人格的学习。

艺术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放到突出位置,而用“艺术能力”代替,这种能力包括对艺术的感知和欣赏等。艺术课上,不能向传统美术授课标准那样以一幅画画的象与否来评价学生能力,而应以拓宽学生思维方式为重点。

例:《色彩的.渐变》课中讲授色彩韵律和音乐关系时选择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歌曲,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和歌曲相关的故事,达到美育过程中辅之以德育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观的陶冶起一定催化作用,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为国家的更加繁荣贡献力量,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真心希望我的学生们都能通过更好的学习方式,从生理,心理,都得到快乐,体会生活中的艺术,更好的掌握知识。

新课程教学总结

本学期之初,博白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经过一期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xx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1、课改领导小组组长:刘展杰副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陈秀兰刘凤娟2、实验小组: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及各班班主任。

(一)完善制度。

为确保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顺利推进,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与学各环节具体要求》、《业务学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等等,使实验与研究活动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1、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2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教师绩效考评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实验与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周其副校长、刘浩主任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李炳亭的讲座,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实验与研究”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看了“课改名师”的录像课后,我校组织张琼、莫小丽、周水莲、黄翠、谢剑玲、王晓丹、刘春凤、冯永凤、李炎坤、黎珍宇等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看课情况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述老师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实验方向,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字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以来,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刘海英、祁姿媛、张琼、黄翠等老师。教学成绩也得以稳步提高。如我校彭龙飞同学在全县博初选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什么是真正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研究的主要课题。

“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是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一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这个任务,切实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新课程教学设计

1、认为教学设计是技术学性质的代表人物是,发表——。

2、认为教学设计是实践性知识的代表人物是。

3、课堂教学设计的四种理论基础分别为系统论、、、和。

4、教学前设计的过程分成、、三个步骤。

5、教学分析就是对、、进行分析。

6、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意义可以概括为、、

7、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等角度入手。

二、简答题。

3、怎样理论“教学有法”和“教学无法”的关系。

4、简述学习任务分析的步骤。

5、教学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新课程教学总结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因此,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身为教师者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教学设计

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组织整理,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将现实的以及现实之上抽象出来的各种层次的“数学现实”世界,进行数学地处理,用数学化的意识去进行教学的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就是数学化设计理念。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想学数学。要将教学形式尽量设计成引导式启发式。具体体现在:一要创设思考数学的情景。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设计成多用问句、用巧妙的问句形式问出来。

(三)活动化设计理念。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将传统意义上的“纸笔方式”设计成学生动手操作方式。……凡是将教学设计成“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并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设计思想,这就是贯穿了活动化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亲身演一演。

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度量》,教师通过让学生用手拃量一量课桌,用脚步测量班级前门到后门的距离等,让学生理解了单位长度的含义。

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时、分的认识》,教师设计在一分钟内分组进行涂色、口算、写字、把脉,切实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当然,这里所讲的活动化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把小学数学的所有内容都变成活动化的形式。但是,在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动手,学生操作,学生做数学的今天,数学设计的时候,尽量多一些贯穿“活动化设计理念”,是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的。

例如:二年级新教材第一学期《角和直角》,教师让学生拿着三角尺去寻找身边的直角。

新课程教学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8人及二年级4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3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钟青、靳淑英、王丽荣、陈肖琳、耿晓娟、孙晓静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陈肖琳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耿晓娟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孙晓静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

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一、五、六年级组共4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新课程教学总结

1、教师在学习实践中的发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专职历史教师共参加区、市、县各级各类新课程培训12场次18人次,撰写学习总结18篇。通过学习培训,历史教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素养有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和本学科组利用校本培训、公开课、集体备课讨论、自主学习、校际之间的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历史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目标、理念、教学要求。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我校专职历史教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历史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都有很大提高和发展。

2、历史教师新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理念的转变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新课程阐明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理念,指明了课改的方向和要求。在三年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历史教师在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化的课堂是新课程教学成功的基础;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历史教学的主体功能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学中运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反思。教师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历史感悟、情景体验、学生主体、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等为特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种种因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更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1、教材的选用。

必修教材:按照统一安排,我校课改以来始终选用人民版教材。

选修教材:三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先将六个选修模块向学生做简单介绍,广泛征求学生建议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一界学生选修两个模块,三年来,先后选修的模块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上教材均为入教版。

2、对教材的认识。

新课程教材编写原则是“一个课程标准,多种版本教材”,这给了历史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但由于新课程标准不够具体,编写者的理解认识不同,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之作为教学工具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同时,不断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校安排在高一年级完成历史学科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及学分认定,每周三课时。必修模块学习完成后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分科后文科班每周四课时,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两个历史选修模块学习,之后进入全面复习。实践中,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1、以集体备课和课程整合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习惯于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我们,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设计一堂什么样的课才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备感困惑的我们只能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互相发现优点和不足,共同设计课堂教学。随着课改过程的深入,这种不自觉的商量、讨论,成为自觉的、定时定点的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优化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推动了新课程课堂教学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各种版本教材有较大的差异,各有优缺点,同时新课程高考方案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程内容,对比新老教材、各种不同版本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2、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努力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打造精品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抛弃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个性化教学。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不再把传递书本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使学生“学会学习”。以教材为载体,让他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学到更广泛的知识,掌握更科学的方法,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体验。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

我们在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一切对学生有益的历史教学资源,运用情景设置、问题探究、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合作学习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开发教学课件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推动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课堂和课外想结合,以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历史习作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我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注重探索学生历史习作的改革。在传统的习题练习之外,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青铜峡本地实际,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多元化、个性化的历史习作,如: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历史漫画,研究性课题,历史遗迹的参观,本地历史的考察研究等。这些历史习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巩固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4、以良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追求教与学的协调发展,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占20%);

(4)完成有适当容量和难度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

新课程教学总结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培训活动。我学了很多教学理论,听了不少优秀老师的课,也感受了一些专家的精辟点评和讲解。

通过培训,我也有了一些感悟:

以往灌输式、被动式教学,造成学生厌学,被称为颈部以上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工具,而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跃的个体。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我们必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1、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学看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这种教学只能是“独自教学”。课改后老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来说,教学不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与情景对话。例如在学习购物的环节中,让学生模拟生活情景,实地进行对话。老师负责纠正,这样既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出知识,玩出智慧。

2、教材观:

经过不断地探究,我认识到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进展以及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评价观: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新的评价模式。由于评价对教育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准绳,强调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个性发展。例如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背单词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时,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培训观:

新课程赋予教育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教育者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展示了个人教学艺术和才华。也赋予教育灵性的大变革。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实践,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和教研。教师还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角色关系上,学生是学习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在教学中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为主,教师给予引导;在学习的内容上,保持对事物的整体感知、感悟,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在评价上,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应多留给学生学习观念改变的空间。

总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目前的参与式学习,主要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角色反串、课堂辩论(竞赛)等。通过培训,我想我们的英语课会更生动,更有情趣。学生乐意学,老师也更有激情去释放,从而把教很好地体现出来。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论文。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但是,从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流行语的反思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些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1.“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堂上,教师言罢,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但学生喜欢的方式真的只有大声朗读么?这跟教师的导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学阶段,教师比较强调高声朗读,因为,这样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是,其他的阅读方式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心得体会《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论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比如默读和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