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心得体会(优质12篇)

古诗词鉴赏心得体会(优质12篇)

ID:7324173

时间:2023-12-19 17:43:44

上传者:雁落霞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这是一些我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其中的经验和观点。

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许多教育机构和网站推出了古诗词鉴赏网课。我有幸参与了一门古诗词鉴赏网课,通过学习,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收获颇多。

在这门网课中,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地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子的艺术创造,是他们细腻的情感的表达。通过学习古代的历史背景,我了解到古诗词与社会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课程还特别强调了古诗词在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智慧,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后,老师通过讲解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古诗词的语言浅显而深邃,让人回味无穷。课程引导我们一起品味古诗词中的意境,深入其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每当我阅读到一首婉约的词,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心声,在他们细腻的情感中感受到那份别样的温暖;每当我读到一首豪放的诗,我仿佛感受到了古人的豪情壮志,仿佛身临其境。通过网课的学习,我能更加欣赏和理解诗词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模仿着古代文人,尝试着创作古诗词。通过模仿,我更加体会到了古人当年的创作境界。在写诗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古诗词所带来的艺术愉悦。古诗词的大气磅礴和豪情壮志,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表达的力量和意境上的自由。通过自己的创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网课中还有许多互动的环节,让我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仅可以听到老师的解读,还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见解,促使我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古诗词作品。这样的互动让我受益良多,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古诗词的认识。

通过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学习,我深深地意识到古诗词的价值与魅力。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情感,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最美古诗词鉴赏心得体会

随着古诗词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阅读古诗词时,不仅要理解词意,更需要领略其中的美感和哲思,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欣赏效果。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很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于古诗词鉴赏的体会和心得。

一、观察篇章结构。

想要真正欣赏一首古诗,首先要详细的观察诗歌的篇章结构。古诗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元曲的“长三行”和唐诗的“五言、七言”都有各自的语言韵味,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因此,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时常关注诗歌的结构,掌握古诗的基本韵脚和文词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诗词之美。

二、抓住语言特点。

古人的诗歌有着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同时还有很多句子和表达方式在今天并不常见。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对语言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用词独到、用典丰富等等。这些语言特点能够更好地突出诗歌的思想和意境,同时也是我们鉴赏古诗时需要留意的重点。

三、诗人的哲思。

古诗词中有一句话:“诗来兴古风,意蕴读史书”。因此,在鉴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中的哲思思想,通俗易懂的古诗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迪。诗人通过句子和词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让诗歌不仅是一种美感,更是一种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四、领略诗歌意境。

古人的诗歌多姿多彩,可以画张画卷,而且诗里的意境也是非常独特和精湛的。因此,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诗歌的意境,通常可以从生活、人物、景色和音乐等方面入手,更好的欣赏它的意境。同时,在欣赏的时候,也要多思考、多想象,感受诗歌中独特的韵味。

五、情感共鸣。

古诗词往往都是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句子和词语,表达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因此,一个好的古诗词不仅是读者的欣赏对象,更是读者与诗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在欣赏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有情感的共鸣,体验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感的共鸣。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珍宝,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我们而言,古诗词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更好地涵养自己的情感,启迪自己的思考。这是一件极为美妙的事情。

古诗词鉴赏网课的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由于时代的演进,人们接触古诗词的机会越来越少,对其了解也越来越有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与理解能力,近年来兴起了古诗词鉴赏网课。我有幸参加了一门精心设计的古诗词鉴赏网课,通过学习,我深感这门课不仅增加了我的文化修养,同时也激发了我的诗词情怀,收获满满。

首先,古诗词鉴赏网课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抽出时间去学习一门课程确实很困难。然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通过网课,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给了我很大的方便,我可以在工作空闲的时候随时打开课件,学习古诗词。

其次,古诗词鉴赏网课内容丰富多样。这门课程包含了古代名诗、名篇的鉴赏,以及对古代文化背景的深入解析等。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了骚体、歌行、律诗等不同的古体诗的特点和韵律,还学到了古代文人酒文化、儒家思想以及宫廷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丰富了我的学识,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古诗词鉴赏网课通过互动性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课程设置了许多互动环节,例如配乐和歌词的配对练习、古诗词作品的填空题等。这些练习不仅考验了我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也激发了我的兴趣和热情。在课程的讨论区,我还可以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让我更加投入,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同时,古诗词鉴赏网课的教师团队非常专业。课程由一批资深的文学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组成,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分析。他们的讲解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让复杂的古诗词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他们还经常组织线上讲座和问答活动,回答我们的问题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这种互动和沟通,不仅提高了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让我们与教师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最后,古诗词鉴赏网课激发了我对古诗词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学习古诗词,我被其中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所感染。每当我背诵一首古诗,品味其中的意境和美丽,在那一瞬间,我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心灵共鸣,仿佛与古代文人心灵相通。这种独特的体验,激发了我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让我愿意继续深入学习和鉴赏古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

总之,古诗词鉴赏网课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这门课程不仅方便灵活,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教师专业态度端正,通过互动学习方式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深地意识到了古诗词的价值和魅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中来,共同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鉴赏与教学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大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古诗词鉴赏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古诗词对学生的启迪与培养的作用,同时也提炼出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古诗词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意境深远的创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素材。通过古诗词鉴赏和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许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常常会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和技巧,通过模仿和创作,让学生能够运用古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我在教学中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

第三,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品质。古诗词多以人情世故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包含着种种情感,如乡愁、爱国情怀、人生感悟等。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思考并与其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我常常会借助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张力,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找到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品质。

另外,古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古诗词诞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融汇了诗人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哲理。深入鉴赏古诗词,学生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古诗词作为文化遗产,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写作和创作,让学生不仅仅是古诗词的读者,还是古诗词的创作者。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创作技巧和意境要求,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鉴赏与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培养情感和思维品质,提升综合素养。古诗词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古诗词鉴赏与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让学生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最美古诗词鉴赏心得体会

“诗经三百篇,读罢如见一树梨。”这是唐代诗人戴复古对古诗词的概括。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海纳百川,充满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代表。在这些古诗词中,有许多沉淀着人类多年思想和智慧的珍品,被称为“最美古诗词”,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赏析、品味其中的美。

第二段: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的美有很多种,有凄婉悲怆的,有豪放壮丽的,有清新淡雅的,有含蓄隽永的。最美古诗词,不仅仅是语言优美、抒情深沉,更是表达了人类尊崇自然、感悟人生的智慧和洞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譬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首《春秋·天问》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宇宙的探索和尊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首《长恨歌》在凄婉悲怆之中表达了人类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古诗词,首先要注重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从诗歌的背景、意义、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表达及文化内涵。其次要注重整体感知,尤其是掌握古诗词的韵味和情调,感受其中饱含的感情和意境,领悟其意蕴和寓意。最后要注重与个人的联想和情感结合,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感性理解和诠释,把古诗词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中。

最美古诗词不仅仅是诗歌,更是文化、历史、思想、情感的载体、凝聚和传承。这些文化精粹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启示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譬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它寄托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贪图安逸。

第五段:结尾。

最美古诗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更是生命中的美好。它们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寓意着我们人类对于生命之美的不懈追寻。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其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更要细品其中的情感和启示,汲取智慧和思想,将其真正化为自己内心的光辉和动力,希望这些最美古诗词能够陪伴我们走过每一天的生命旅程,洒满心中的美好。

学完古诗词鉴赏心得体会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鉴赏是一段独特而美妙的旅程,通过接触、阅读和欣赏古人的诗词作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韵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对它们所表达的人生智慧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学完古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慧和才情。古人在受到各种限制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文字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独特的才情。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等各种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深深地感染了我。比如,李白的《静夜思》直接简洁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古人在语言和思维上的高超之处。通过阅读古人的诗词作品,我也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比如,通过杜牧的《秋夜将晓神秘冷》这首诗,我了解到了唐朝人民在秋天里庆祝丰收的盛况。而通过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我了解到了元旦这个传统节日在古代人们心中的意义和庆祝方式。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也深入揭示了古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三,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对古代人们的情感和人生智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古诗词不仅是古代诗人们艺术表达的媒介,也是他们对人生思考的结晶。通过学习古诗词,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生死等重大人生主题的思考和领悟。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人生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而杜牧的《秋夜将晓神秘冷》则通过描绘秋天丰收的辉煌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这些古诗词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也增加了我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学习古诗词鉴赏让我发现了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启迪和影响。古诗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不仅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发现了古代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启迪之处。比如,通过学习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和待人处世之道,我认识到了古人对于人际关系、社会伦理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以指导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生活的困境。

总之,学习古诗词鉴赏是一次宝贵的心灵之旅。通过与古人的对话和接触,我深入领悟到了他们的聪慧和才情,了解了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感受到了古人们对于人生智慧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发现了古代文化对于现代生活的启迪之处。通过古诗词的鉴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感受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情感。

古诗词鉴赏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又中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最终死于宜州贬所。

古诗词鉴赏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传:相传。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江山:国家。才人,有才华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古诗词鉴赏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

“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表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而“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取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避免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若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分明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

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

古诗词鉴赏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

浮萍依附在清水上,随着风儿四处漂流。

成年束发辞别父母,成为了夫君的伴侣。

从早到晚恭敬勤恳,遭受罪怨毫无缘故。

从前蒙受您的恩惠,如奏琴瑟欢乐和穆。

为何现在岁月蹉跎,远隔如商与参两宿。

茱萸自有它的香气,却不如肉桂和兰芷。

新人即使令人怜爱,不如过去所爱的人。

流云有返回之时,您的爱也许回转中途。

悲伤地仰天叹息,忧心将到哪里去倾诉?

日月不会永在天上,人生短暂如同寄宿。

悲伤的风吹入帷帐,泪水跌落像滴露珠。

打开箱子制作衣裳,裁剪缝纫洁白绢布。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比喻无依无靠,随波漂流的女子。

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仇:伴侣。

恪勤:恭敬勤劳。

无端:一作“中年”。

瑟琴:出自《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摧颓:蹉跎。

桂应为樟科肉桂,非桂花。兰为何种植物,今尚有争议。

可爱:一作“成列”。

不:一作“无”。所:一作“人”。

寓:一作“遇”。

怀:一作“帷”。

发:打开。一作“散”。

古诗词鉴赏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古诗词鉴赏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宫中御道已长满秋草,我很少乘车游览;

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我也无心观赏。

登高远望,更觉心思无限,这心思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1)辇路:皇宫中帝王行车的路。即皇宫内的道路。辇:皇帝的马车。

(2)上林:汉代宫苑名。也指皇宫园林。

(3)凭高:登高。凭:倚,这里指临高眺望。

(4)何限:无限。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后宦官一直专权,甘露事变后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软弱,郁郁而终。他工于五言,诗风清俊有骨气。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样。也许李涵本人也不是糊涂昏庸之辈,不过是唐王朝末期国家颓败的气数使他没有更大的作为罢了。

对于宫廷除了皇帝没有谁更有发言权了。这是一首先写景转而直抒胸臆的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作品应该写于甘露事变之后。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的虚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园是天下最美的花园,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贪图这将要凋零的美丽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登上统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于宦官的墙头草。王室的后代能有这样的理想,也算难能可贵了。唐代末期混乱的局势下,李姓王室已经处于了衰颓中。诗的开头说辇路上长起了秋草,这是不应该的,宫人连起码的除草工作都不认真对待了,可见王室的没落程度。这时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说说心中理想的权力了,要真的振兴唐王朝似乎仅是空想了。文宗远大的理想可贵在还没有忘记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这只能被理解为文宗身上有着贵族的骨气,他一个人是不能实现如此艰巨的目标的。其实他就是一个空想家。

他的心理后人是应该理解的,长期受人摆布,连人身自由都成问题的文宗皇帝很难抒发自己的苦闷。这首作品的立意还是有它的高明之处的。文字上抓住了宫廷的特点,像上林苑、辇道、侍臣,都是宫廷特有的。宫中题,表现在环境上,也是宫中人生活的写照。

宫廷除了它应有的繁华,热闹,也有许多神秘的黑暗面。书籍里也曾记载了许多宫廷中阴险复杂的倾轧,宫廷斗争历来是最危险的斗争,连皇帝本人都深陷这种漩涡的时候,一个王朝就处于深深的危机当中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