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实用17篇)

积极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实用17篇)

ID:7334717

时间:2023-12-19 20:32:45

上传者:ZS文王

读后感不仅仅是一种作业或任务,更是一种与作者的对话和思想交流的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字

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是“折现”

折现的意思是,今天得到的一百块钱和下个月得到的一百块钱是不一样的。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今天的价值就叫做折现。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说,你有两种选择,是100天后给你一块糖还是101天后给你两块糖,你很可能会说,101天后给我两块。

但如果这个人和你说,是现在马上给你一块糖还是明天给你两块糖,你也许就会犹豫了,可能就选择了现在就先吃一快糖。

人们会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自己的选择,因为快乐是有折现率的。

即时愉快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所以人们时常会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明天再开始减肥,我明天再写作业,我明天再工作。

还在远古时期原始社会的时候,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能是必要的。

还有另一个猿人,我我现在就吃掉这块肉,我今天就要造一个小猿人。

哪个猿人更可能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来呢?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在《异类》这本书里,马尔科姆提到,任何一个人想在一个领域里成为一个顶尖的人,他都必须花费一万个小时。

无论你是足球运动员,还是创业者,还是小提琴演奏者,这个一万个小时是必非充分条件。

不要以为一万个小时很简单,要达到这10000个小时,如果每天能为那一个目标花费3小时的话,必须坚持十年。

所以,我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写下了自己想要实现的所有大大小小或宏伟或琐碎的梦想:学会弗拉门戈舞蹈,拥有一栋海边可以看日出的木屋,写一本小说,拿到mbti资格证,成为专栏作家等等等等。

之后,我再给我的梦想分类,我发现,虽然列了许多死前想完全的事情,但我最想实现的三个梦想主题是:写作,mbti,以及创业。

于是我开始记录我在我这三个梦想上投入的所有时间。

截止到上个月,我的10000小时倒计时分别是:

如果有一个人说今天给我一块糖果?我会说不,我要十年之后的那一千块糖果。

第二个经济学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什么意思?当你吃第一个包子的时候,你觉得它很美味,当你吃第二个的时候,你已经没有第一口吃的时候那么想要它了,如果你不停的吃下去,多吃一口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少,吃第十个的时候,你可能会难受起来。

日本大导演北野武在出名之前想,哪天有钱了要买辆跑车!

成名之后,他买了保时捷,却发现感觉没那么好,因为“看不见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于是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跟着,还和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哦。”

我从密歇根大学毕业之后去了硅谷,当时我的第二老板,也就是非直属老板是jacksmith。他21岁就进入苹果公司担任研发技术人员,27岁联合创建了第一个网络邮件服务系统hotmail,后来又再创了其它的创业公司。

jack和我说,我们的幸福的来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期待什么,追逐什么。

我们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普林斯顿大学的学者为50万美国人进行了调查,答案是,生活水平一旦达到了舒适标准,再多收入也不能带来幸福。

这个“舒适标准”在不同国家不一样,美国是7.5万美元。

当一个人他的年收入从2.5万美元提高到5.5万美元的时候,他的幸福感并没有翻了一倍,而仅仅提高了9%。

为什么?因为金钱跑车大豪宅,鲜花掌声镁光灯,所有这一切东西的边际效应都是会递减的。

如果你所渴望和追求的是这些东西,到了最后你一定会失望的。

第三个经济学原理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业已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它是过去的成本,不应该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

在北大读了经济学双学位之后,我又在密西根大学继续读了经济学硕士。可是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做和经济学相关的工作,就去硅谷的创业型公司里工作了。

一年后我又回国,重新开始一切,做了自由职业者,做mbti性格分析师,做撰稿人写书出书。

我妈说,你经济学不是白学了吗?

我说,怎么样才算没有白学呢?

她说,从事经济学相关的工作啊。

我说,经济学相关的工作是什么?

她说,金融啊,银行啊,投行啊。

我在做性格分析师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客户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有很多困惑。

有的人和我说,我学的是cs,可是我真的很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喜欢广告,可如果我毕业之后不做it民工,重新开始从事广告行业的话,我以前学的cs不都白学了吗?我没有任何优势。

很多时候,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只看见了过去,我过去为了这投入了多少时间,我过去为这个花费了多少金钱,我过去为这个付出了多少努力。虽然过去的选择完全是错误的,你也不甘心放手。

忘掉过去,因为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它不应该影响你对现在和未来的选择;忘掉过去,从今天起真正过你想过的生活。

第四个经济学原理是“机会成本”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你必须放弃其它你喜欢的东西。

你们觉得上天最公平的是什么?上天最公平的是让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

回国之后我一直很犹豫,我本来是计划回国创业的。但是我同时也想做mbti性格分析师,也想写作。我不仅仅想写性格相关的书,我还想写小说。可是我一天只有24个小时。

我喜欢的一句话是,icandoanything,buticouldn’tdoeverything。你能做任何事情,但是你不能做所有事情。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什么时候该舍呢?

雅虎新上任的ceomarrisamayer能每天加班到凌晨,敢在办公桌底下睡觉,周末加班也没有问题。

她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精疲力竭,因为我们为了工作放弃了其它我们心里很珍视的东西,所以我们感到愤怒。比如每周二和朋友聚会,比如儿子的足球比赛,比如和妻子一起渡过周六。只要这些东西得到了保护,你就不会感到疲惫。

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什么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弃的。每个人都必须给自己划一条线,而且必须让你自己来划这条线。

第五个经济学原理是“外部性”

外部性的意思是,市场活动里的双方不经意的给没有参加市场活动的第三方造成了影响。蜜蜂盗花,却让花开茂盛。

在六年前我是如何知道北大的经济学双学位的这个项目的呢?当时我天天在北语的图书馆学习,每个人都有固定座位,大家渐渐熟悉而来起来。坐我旁边的一个学长有一天晚上忽然和我闲聊起来,提到北大的经济学这个项目。于是我第二年才报考了经双。

如果没有当时那个学长的不经意的分享,我也不太可能知道ccer的这个项目,也不可能去报考,也不可能拿到经济学学位,也不可能去密歇根大学读经济学硕士,也不会出版一本和经济学相关的书。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人生就在那个晚上悄然被改变了轨迹。ccer的经双就是一个跳板,给我带来了很多我本没有预料到的“外部性”。

很多时候,你不可能知道你做一件事情对他人会有什么“外部性”的影响,但是,你必须去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便那只是很小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到了最后,它一定会给其他人带来积极的“外部性”。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近期,我在图书馆借来了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积极心理学》。在读这本《积极心理学》之前,我觉得心理学的书,往往会联想到心理疾病、障碍等问题!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包括还包括许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是很有道理!

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第一、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地面对!

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的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这才能体现活动时既愉快又有意义。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改变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四、做事方面。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

第五、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处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做的事。

《思维方式》读后感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

——稻盛和夫。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写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封面上的这句话,给了我迫不及待想把它读完的力量,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希望和进步。

记得一首歌中这样写: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会哭了。纵然“积极”代表着乐观向上,我心向往之。然而成年以后独自面对生活、工作,诸多烦恼四面八方而来,才懂得为什么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被这八九吓倒、压垮,便只能在绝望中掩埋自己,只有积极地透过剩下的一二,看到希望,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能够如是去做,必定要拥有积极的、强大的心理。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我们的确应该学一点儿积极心理学,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能量,同时也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些许特殊性,因为教师的人生与学生的人生紧密相连。我们努力寻找教育教学的乐趣,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快乐工作,更是要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体验,带动他们快乐学习。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拥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相信人人都可成才,能够敏锐地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才能恰当的指导和培养他们成才,而不是只以“成绩”论英雄。这样你会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成绩高低不同,但十八般武艺各有精通,只要肯努力,都有可以成才的方向。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教学理想,然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时现在的教师工作辛苦、事情繁杂,在这样的状态下,每天面对各种调皮捣蛋,和老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避学习的孩子,老师们很难做到耐心倾听、平等交流。所以大多时候,习惯于用简单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被“制服”而不是心服口服。最终问题看似解决,其实仍然存在。所以真正实现人人成才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要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以真诚为基础,但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同时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相互信任,在心与心的碰撞中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我们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个爱惹事生非的淘气包,也许他是因为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学生犯了错不肯承认,不要一味地反感他不知悔改,也许是因为每次犯错后被惩罚地过于严厉,他太害怕了;有的学生总是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要轻率地认为他是个不合群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他不懂得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因此当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弄明白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他们一点点去认识自己的问题,最终能够主动转变自己的问题。这样会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学习的消极体验中走出来,去获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就好像大禹治水,只有将学生心中的问题根源“疏导”出来,他们的问题才不会再次“泛滥”。

当我们面对阳光时,生命中便充满光明,阳光地面对工作,阳光地对待学生,相信在积极态度的催化作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必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字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教科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在放假期间里我终于鼓起许久以来都难得一见的勇气翻开了《经济学》的第一页,我下定决心要把它看完。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上学期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他从小就被誉为“才华横溢的神童”。他比较出名的文章中就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乘数分析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1970年萨缪尔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标志着他为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得到了世人的肯定。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在我看到有关效用论及产品市场的篇章时,我没有想要把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全部记下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在书本中举出的大量实例的情况下我能更加清晰的知道p&g、unilever在中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的基础上还将不断扩大它们的市场。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字

社会和家庭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合适的社会分工才能决定合理的社会法则。资源的稀缺,使得资源日益的缺乏和紧张,更好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于是具有稀缺性,社会不能分给每个人相同的东西和资源。而经济学就是来研究社会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的资源。而这样的资源调配不是一家一户能都办到的,它需要千家万户一起才能分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在面临取舍的时候,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想要一样东西只能用另一样东西去换取。做目标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目标与目标之间也要取舍平衡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社会的取舍在于效率与平等之间。效率是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而平等是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的分配给社会成员。所以政府对成功人士的支持更多。使得创造的财富或是资源不能平等地分在社会的每个人身上。只有意识到取舍的平衡性,才能做到合理分配蛋糕。

行动的成本比起制定目标的时候显得模糊。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成本。为了在餐厅做兼职而放弃了上课,但在这其中的成本是上课所得到的知识和上课成本学费,而在餐厅吃饭的费用会比这两样高吗?所拿到的报酬会比这两样贵吗?只有贵了的地方才是成本。在经济学中有一种叫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所以,只有思考最合适的利益回报,再做决定。

在各行各业,收入除了白色收入,还有灰色收入。决策也是如此,除了是和否,还涉及到第三选择。比如说,在点菜的时候,纠结的不是点一份回锅肉或是糖醋里脊,而是是否再点一份鱼香茄子。这种就叫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所以,只有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理性人才会考虑边际力量。

人们通常是通过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的,成本或者利益的变动,则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所以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考虑的是多买鱼少买猪肉。所以,决策者应该使用激励。

决策不只是决策者影响个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事,需要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经济学上经常用到的原理就是:贸易能是每个人的状况更好。贸易使得家庭之间得以相互竞争,但是大家隔绝后,一定不会比别人过的好。因为在这个贸易链条中,独自的一家人不能自己种植粮食、做其他大型的工程还不用别人帮忙的。所以,只有互相在社会中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通过较低成本的交易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国家和家庭是一样的,每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情况、军事力量不同决定了其在贸易中的地位,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存活,所以只有互相合作,互通有无才能更好。

《思维方式》读后感

稻盛和夫这个名字总和励志分不开,是非常成功的商业领军人物,思维方式是价值观的体现,在任何一项工作中能力与热情是必须的两个基本条件,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发掘了这个可能的源头,并且努力将其发挥出来。

学会扬长避短,努力打磨自己的长处,不放松的持续坚持,将思维方式和热情相结合,总会看到成绩的。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都有一种被逼无奈的感觉,认为自己是给别人打工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垂垂老矣的时候,就会发现,你轻视了生活,生活一样也会怠慢你,不认真过好每一天的结果就是一辈子都庸庸碌碌。

作为人就要把应该做的正确的事用认真的态度做好,用良好的思维方式不断前进,才能带来好的结果。

人是脆弱的,容易败给环境和欲望,意乱神迷之时就会犯错,在困惑的时候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引导自己,美好人生之路的指南针就有了。

在生命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与挫折,越大的成就越有非常人能忍受的困难在前方阻拦,能力各有差距但是却可以靠热情补足,即使头脑不够聪明但是拥有足够坚定的意志和持续不断的努力,甚至可以取得比有先天优势的人更好的成绩。

能力与热情如何去结合,靠的就是思维方式,如果方法用错了,付出再大的热情和能力可能走的也是一条错误的路,稻盛和夫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将日航总负债转为盈利,用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同样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教导员工,约束自己。

正确的思维方式很简单:积极向上,对事情保持肯定态度,谦虚,勤奋,政治,有感恩之心,待人亲切充满善意。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成功而带来了膨胀的欲望,因为失败就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对别人傲慢不逊,一味利己毫不在意别人的想法等等。

想要人生过得有意义,就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思维方式,让其更加完美,为拥有高尚人格而不断努力,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目标,相信未来会拥有无限可能,只要心怀梦想不管现实有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总能点起努力的小火苗,不因为此刻的现状而嫉妒和怨恨。

人生过得幸福的人都有积极的思维方式,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心存感谢,只有这样才能为走出困境付出跟多努力,人的愿望中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成功者都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信念之光会指引人到达成功的终点。

京瓷就是从一个28人,300万日元的小作坊最后成长为了1万5000亿日元规模的世界级大企业,靠的就是稻盛和夫先生从一开始就有的“要成为日本第一,世界第一”的信念,不要小看信念带给人的勇气和鼓励,并且信念要“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拥有纯粹美好的思想才行,心灵保持纯洁,不自私的为他人服务,比较能够容易到达成功的彼岸。

美好的心灵才能带来好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不能因为没有钱或者是一点小困难就放弃,越是挑战性强的事业,越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被逼入绝境的时候,能够仍然以真挚的态度处事待人,就越能发挥出超出常人想象的巨大能量。

只有热爱工作,工作才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成就,重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的,要学会从枯燥中寻找乐趣,能量来源于内心的“火”,喜欢自己的工作,不管多么辛苦也都愿意全力以赴,但凡在自己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从心里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越是伟大的事业投入的热情也就越多。

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找不到也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转变心态,让自己爱上工作,勤劳工作是能够带来优秀人格的,逃避工作的人在其他事情上一样也不会有认真的态度,努力也是需要重复的,成功不会一蹴而就,在精进的过程中要坚守正道,用至诚之心去做事情,不要因为现实就妥协或者丧失原则,所谓的处事圆滑未必是正途。

不管有什么障碍,自己首先要是正直的,即使明知前方困难重重,也要愚直的坚持正道,贯彻到底,不要随意附和别人和妥协。

攀登成功之峰就要走最垂直的道路,虽然冒险但是却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到达顶峰,能舍弃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勇气并非逞勇斗狠而是在紧要关头能够灵活应对,经过严酷考验之后锻炼出来的胆略与谋识。

对自己所做之事要有一颗追求完美之心,这样才能呈现最好的结果,得过且过的带来的只能是凑合的产品,自然就无法做到卓越,只要相信自己能成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够一直钻研解决之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突破,累积起来也能变成大大的创造性成功。

苦难是上天赐予的最宝贵的礼物,人就是在忍受艰难中不断成长的,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距离真正的自己更进一步,实现成长,人格的提升都是要靠苦难才能磨砺出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抱着学习之心,不要悲观和哀叹更不能消沉,逆境是再次起步的绝佳机会。

即使犯了错,也不应该沉溺于犯错的懊恼和悔过中,要总结经验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用新的思维投入新的行动。好事坏事都是对自己的考验,没有一个人的一辈子是四平八稳度过的,积极面对考验就能活出更精彩的人生,人生中发生的事情只用当下的头脑是无法准确判断事情好坏的,很多自己曾经认为的坏事过几年回头看,说不定就是一件好事。

越痛苦的时候就越容易发牢骚,要抱有感恩之心,尽可能摆脱欲望,通过反省来诫勉自己,克制利己之心,内心的美好心灵就会呈现出来,人性是复杂的,要让心灵尽可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心怀善念就会有善果,保持一颗谦虚学习的心态,戒除傲慢,短暂的成功和名誉不代表未来能一直成功,努力提升并且保持高尚的人格。

人格可以补足性格,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需要在人生大道路上不断学习才行,积善行,思利他,拥有积极的思维方式,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思维方式》读后感集合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在人们的言行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52岁前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把成功的因素总结为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在稻盛和夫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高智商、强健体魄更重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成功的必要性因素,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让人生开挂的思维方式。

1、绿灯思维。

职场中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拥有绿灯思维的人,是社会上成长最快的一批人。甚至有人说,如果没学会绿灯思维,再怎么努力都是瞎忙活。简单来说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心态,能够接受不同,拥抱多元。当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绿灯思维的第一反应是:“嗯,这个观点很不错,一定有某些方面对我有用”。

与之相对的是红灯思维,它不能接受不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典型的闭关锁国状态。遇到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红灯思维的第一反应会认为,别人一定是错的,只要和我的观点不一样,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这个观点是你不认可的人提出的,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红灯思维,这是人性的一种常态,很正常,却也很危险。因为这种思维会屏蔽世界其它存在的可能性,就像沉锚效应一样,把我们的眼光和思想固定在某处,拒绝吸收新知识,让我们与空杯心态无缘。

红灯思维固化的人,会有以下两种状态:

一、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筑造的铜墙铁壁的围城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进入你的世界。你只相信自己的认知,不相信事实。

你拒绝进步,盲目自信,一切都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得出结论。一旦超过你认知范围的事实,你就会选择忽视。

二、当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你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习惯性防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一旦别人对我们的观点提出质疑,我们第一反应会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奋起反抗,而不是去考虑对方说的是否合理。长此以往,会使思维固化,听不进劝谏,甚至与朋友反目成仇。

那如何才能摆脱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呢?

首先,要亮起绿灯思维。

也就是当你听到别人有和你不一样言论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虽然这个观点和我之前所认知的不太一样,但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可能是有用的呢”,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允许并接受有不一样声音的存在。也许这对刚开始做转变的你来说有点困难,那你至少要刻意保持冷静,先不要反驳,也许听别人阐述完后,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学会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乔布斯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吗?其实不然,只是聪明人把“我”和“我的观点”分的很清楚。

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当别人在提出建议和指出问题的时候,把关注点转移到问题本身,去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玻璃心,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不尊重你。记住,尊严不是靠反驳来获取的,而是需要你不断去成长去进步,靠自己去争取的,当你有一定的实力后,尊严自然而然就有了。

2、长板思维。

木桶思维曾在一段时间内很流行,它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

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在如今分工明确的社会情况下,我们实在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

当代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管理者,就可以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搭建一个完整“桶”。所以如今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就能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获取更大利益。

当今社会,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以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与其非得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不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巴菲特在一个纪录片中说: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情。

古典老师也说: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的,更大的优势来源于在重要的事上做好,而不是出处做得好。就像现在职场上流行的职业生涯策略: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

当然,多能和零缺陷是在你具备一专的技能后,再横向发展的。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

——稻盛和夫。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

在我浏览完世界七大宗教,梳理了东西方哲学、伊斯兰哲学与印度哲学,再抛弃各种说法争论独立理解了儒家道家与佛家,以及管理学大师们的著作,伟大企业家们的传记,理解日本文化之后,再回头看下稻盛的成功方程式:活法、心法与干法。其实,不能简单地去概括稻盛和夫因为出家为僧而说其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了。

从稻盛的各种书,演讲及行为来看,稻盛和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性善是他的内心世界,他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相信宇宙的他力量。同时,稻盛先生也一再说:相信相信的力量,专注于工作和事业,持续不断的努力。倡议追求事业的精进。

因此,再看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家、道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同时,作为佛教徒,他坚信释迦摩尼的利己利他以及贪嗔痴三毒。他相信内心的力量,又深受王阳明的心学影响。

同时,他充满普世的大爱,辛勤的工作,节俭地生活又与新教精神相符。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他在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教堂,同样双手合十,南无,南无,谢谢。所有的都是相通的。

相对于印度的原始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与儒道融合,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思想正契合大乘佛教,而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突出贡献。

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在日本又融入了新的内涵,具有了积极入世的特征,更适应现代化与商业化世俗化的社会。

日本这个被根植了东方文化基因的国家,能够在近代快速转向学习西方文化,并在甲午海战后成为当年的老师-中国的学习榜样。

在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下,既能融入现代化,又能保持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而犹太人亦如此,虽经千年磨难,但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与文化传统,却又能在与时俱进的世界中占据金融与科技,以及知识的最前沿。

《思维方式》读后感集合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赵景利)。

《思维方式》读后感集合

52岁前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把成功的因素总结为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在稻盛和夫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高智商、强健体魄更重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成功的必要性因素,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让人生开挂的思维方式。

1、绿灯思维。

职场中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拥有绿灯思维的人,是社会上成长最快的一批人。甚至有人说,如果没学会绿灯思维,再怎么努力都是瞎忙活。简单来说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心态,能够接受不同,拥抱多元。当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绿灯思维的第一反应是:“嗯,这个观点很不错,一定有某些方面对我有用”。

与之相对的是红灯思维,它不能接受不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典型的闭关锁国状态。遇到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红灯思维的第一反应会认为,别人一定是错的,只要和我的观点不一样,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这个观点是你不认可的人提出的,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红灯思维,这是人性的一种常态,很正常,却也很危险。因为这种思维会屏蔽世界其它存在的可能性,就像沉锚效应一样,把我们的眼光和思想固定在某处,拒绝吸收新知识,让我们与空杯心态无缘。

红灯思维固化的人,会有以下两种状态:

一、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筑造的铜墙铁壁的围城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进入你的世界。你只相信自己的认知,不相信事实。

你拒绝进步,盲目自信,一切都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得出结论。一旦超过你认知范围的事实,你就会选择忽视。

二、当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你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习惯性防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一旦别人对我们的观点提出质疑,我们第一反应会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奋起反抗,而不是去考虑对方说的是否合理。长此以往,会使思维固化,听不进劝谏,甚至与朋友反目成仇。

那如何才能摆脱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呢?

首先,要亮起绿灯思维。

也就是当你听到别人有和你不一样言论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虽然这个观点和我之前所认知的不太一样,但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可能是有用的呢”,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允许并接受有不一样声音的存在。也许这对刚开始做转变的你来说有点困难,那你至少要刻意保持冷静,先不要反驳,也许听别人阐述完后,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学会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乔布斯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吗?其实不然,只是聪明人把“我”和“我的观点”分的很清楚。

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当别人在提出建议和指出问题的时候,把关注点转移到问题本身,去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玻璃心,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不尊重你。记住,尊严不是靠反驳来获取的,而是需要你不断去成长去进步,靠自己去争取的,当你有一定的实力后,尊严自然而然就有了。

2、长板思维。

木桶思维曾在一段时间内很流行,它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

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在如今分工明确的社会情况下,我们实在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

当代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管理者,就可以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搭建一个完整“桶”。所以如今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就能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获取更大利益。

当今社会,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以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与其非得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不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巴菲特在一个纪录片中说: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情。

古典老师也说: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的,更大的优势来源于在重要的事上做好,而不是出处做得好。就像现在职场上流行的职业生涯策略: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

当然,多能和零缺陷是在你具备一专的技能后,再横向发展的。

《思维方式》读后感

这本书总体而言,深入浅出,回避了高深的数学模型,从身边简单的事例出发,语言浅显易懂,深刻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它探究的应该不仅仅是经济学,更主要的应该是经济学背后的思维方式。我理解,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就是研究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即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经济学称之为节约,即有经济效率。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经济学思维方式无处不在,学习和运用好经济学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们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提高理性决策的水平。

该书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成本相关概念的理解。关于成本概念,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成本与标准委员会是这样定义的: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与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可见,成本不仅是指耗费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可能发生的预计成本,以及进行预测决策所需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成本和机会成本等。成本与我们的行为选择相关,不同的行为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成本,成本天然地与某个个体的选择和决策相关,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的现实。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仔细考虑一下机会成本,仔细权衡一下这种选择是否就是最好的对策。如果事实证明这是最好的选择的话,其机会成本就最低。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机会成本作为一项行为的成本是人们赋予次优机会的价值,人们在选择这一行为时以次优机会为代价。但机会成本是无形的,在现实决策中容易被忽视。书中提到,经济效率的概念就是权衡预期的额外成本和预期的额外收益,而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或成本。所有的机会成本都是边际成本,所有边际成本都是机会成本。因此,不考虑机会成本,就无法进行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权衡与分析,从而无法理性决策,工作就缺乏效率。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而且不论做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这类支出在经济学上称为沉没成本。沉没就是指已经发生无法收回,它是历史成本的一部分,不可恢复。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沉没成本是与经济决策无关的。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决策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成本是边际成本,即额外的成本,除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书中尤其强调别把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搞混,这一点很重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如果你是理性的决策者,那就不应该在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因为决策是要往前看,是你当前应该怎样选择,沉没成本已经成为历史,已经与当前无关了,不应该作为当前我们决策时考虑的因素。道理似乎非常简单,但做到假设过去是零成本的心态其实很难。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当前的财务工作有很大启示。反思生活中,让沉没成本参与当前决策的例子不胜枚举。跳出沉没成本的陷阱,需要良好的自省和向前的生活态度,培养豁达大度的品质,正视沉没成本,理性与沉没成本说再见,截断错误,轻装上阵,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智慧。

书中提到,经济分析的.本质就是边际分析。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即人在权衡预期的边际成本和预期的边际收益之后进行理性选择与决策。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边际分析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许多方面。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市场是竞价的过程,供给和需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相对价格在此过程中被决定,即供求决定价格。反过来,要价格平稳合理,需要改善供求。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社会难题。

通读全书,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如果人人都能学习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社会会更有效和谐,工作会更有价值,生活会更有趣味。下一步,我将在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好这些好的理念和原理,真正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由外而内,融入日常工作,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思维方式》读后感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在人们的言行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

——稻盛和夫。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

在我浏览完世界七大宗教,梳理了东西方哲学、伊斯兰哲学与印度哲学,再抛弃各种说法争论独立理解了儒家道家与佛家,以及管理学大师们的著作,伟大企业家们的传记,理解日本文化之后,再回头看下稻盛的成功方程式:活法、心法与干法。其实,不能简单地去概括稻盛和夫因为出家为僧而说其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了。

从稻盛的各种书,演讲及行为来看,稻盛和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性善是他的内心世界,他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相信宇宙的他力量。同时,稻盛先生也一再说:相信相信的力量,专注于工作和事业,持续不断的努力。倡议追求事业的精进。

因此,再看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家、道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同时,作为佛教徒,他坚信释迦摩尼的利己利他以及贪嗔痴三毒。他相信内心的力量,又深受王阳明的心学影响。

同时,他充满普世的大爱,辛勤的工作,节俭地生活又与新教精神相符。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他在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教堂,同样双手合十,南无,南无,谢谢。所有的都是相通的。

相对于印度的原始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与儒道融合,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思想正契合大乘佛教,而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突出贡献。

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在日本又融入了新的内涵,具有了积极入世的特征,更适应现代化与商业化世俗化的社会。

日本这个被根植了东方文化基因的国家,能够在近代快速转向学习西方文化,并在甲午海战后成为当年的老师-中国的学习榜样。

在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下,既能融入现代化,又能保持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而犹太人亦如此,虽经千年磨难,但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与文化传统,却又能在与时俱进的世界中占据金融与科技,以及知识的最前沿。

52岁前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把成功的因素总结为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在稻盛和夫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高智商、强健体魄更重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成功的必要性因素,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让人生开挂的思维方式。

1、绿灯思维。

职场中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拥有绿灯思维的人,是社会上成长最快的一批人。甚至有人说,如果没学会绿灯思维,再怎么努力都是瞎忙活。简单来说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心态,能够接受不同,拥抱多元。当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绿灯思维的第一反应是:“嗯,这个观点很不错,一定有某些方面对我有用”。

与之相对的是红灯思维,它不能接受不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典型的闭关锁国状态。遇到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红灯思维的第一反应会认为,别人一定是错的,只要和我的观点不一样,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这个观点是你不认可的人提出的,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红灯思维,这是人性的一种常态,很正常,却也很危险。因为这种思维会屏蔽世界其它存在的可能性,就像沉锚效应一样,把我们的眼光和思想固定在某处,拒绝吸收新知识,让我们与空杯心态无缘。

红灯思维固化的人,会有以下两种状态:

一、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筑造的铜墙铁壁的围城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进入你的世界。你只相信自己的认知,不相信事实。

你拒绝进步,盲目自信,一切都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得出结论。一旦超过你认知范围的事实,你就会选择忽视。

二、当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你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习惯性防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一旦别人对我们的观点提出质疑,我们第一反应会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奋起反抗,而不是去考虑对方说的是否合理。长此以往,会使思维固化,听不进劝谏,甚至与朋友反目成仇。

那如何才能摆脱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呢?

首先,要亮起绿灯思维。

也就是当你听到别人有和你不一样言论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虽然这个观点和我之前所认知的不太一样,但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可能是有用的呢”,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允许并接受有不一样声音的存在。也许这对刚开始做转变的你来说有点困难,那你至少要刻意保持冷静,先不要反驳,也许听别人阐述完后,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学会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乔布斯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吗?其实不然,只是聪明人把“我”和“我的观点”分的很清楚。

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当别人在提出建议和指出问题的时候,把关注点转移到问题本身,去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玻璃心,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不尊重你。记住,尊严不是靠反驳来获取的,而是需要你不断去成长去进步,靠自己去争取的,当你有一定的实力后,尊严自然而然就有了。

2、长板思维。

木桶思维曾在一段时间内很流行,它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

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在如今分工明确的社会情况下,我们实在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

当代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管理者,就可以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搭建一个完整“桶”。所以如今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就能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获取更大利益。

当今社会,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以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与其非得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不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巴菲特在一个纪录片中说: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情。

古典老师也说: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的,更大的优势来源于在重要的事上做好,而不是出处做得好。就像现在职场上流行的职业生涯策略: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

当然,多能和零缺陷是在你具备一专的技能后,再横向发展的。

思维方式读后感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稻盛和夫。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赵景利)。

《思维方式》读后感集合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阅读后的感觉就是阅读笔记。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言之,就是看完这本书后的感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在我浏览完世界七大宗教,梳理了东西方哲学、伊斯兰哲学与印度哲学,再抛弃各种说法争论独立理解了儒家道家与佛家,以及管理学大师们的著作,伟大企业家们的传记,理解日本文化之后,再回头看下稻盛的成功方程式:活法、心法与干法。其实,不能简单地去概括稻盛和夫因为出家为僧而说其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了。

从稻盛的各种书,演讲及行为来看,稻盛和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性善是他的内心世界,他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相信宇宙的他力量。同时,稻盛先生也一再说:相信相信的力量,专注于工作和事业,持续不断的努力。倡议追求事业的精进。

因此,再看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家、道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同时,作为佛教徒,他坚信释迦摩尼的利己利他以及贪嗔痴三毒。他相信内心的力量,又深受王阳明的心学影响。

同时,他充满普世的大爱,辛勤的工作,节俭地生活又与新教精神相符。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他在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教堂,同样双手合十,南无,南无,谢谢。所有的都是相通的。

相对于印度的原始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与儒道融合,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思想正契合大乘佛教,而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突出贡献。

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在日本又融入了新的内涵,具有了积极入世的特征,更适应现代化与商业化世俗化的社会。

日本这个被根植了东方文化基因的国家,能够在近代快速转向学习西方文化,并在甲午海战后成为当年的老师-中国的学习榜样。

在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下,既能融入现代化,又能保持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而犹太人亦如此,虽经千年磨难,但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与文化传统,却又能在与时俱进的世界中占据金融与科技,以及知识的最前沿。

在今年6月22日,泉州举办的一次《活法》分享会上,认识了东方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许剑秋老师,他推荐我去认真读一下稻盛和夫先生的《思维方式》。他认为《思维方式》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活法》,是稻盛先生非常重要的著作。

自己向来读书比较慢,一直到昨天,时隔一个月,我才陆陆续续读完了《思维方式》,这的确是一本不错的好书,至少很适合我,给我带来很多思考和反省。

打开书的第一页就赫然写着。

“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这本书的推荐序也是由曹岫云老师所作。曹岫云老师是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盛和塾中国事务局的核心负责人,稻盛先生大部分著作的中文版都是由他翻译的。他为稻盛经营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稻盛哲学的核心可以用下述方程式表达:。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努力)×能力。

稻盛和夫称“只有这个方程式才能解读我自己的幸福人生,才能解读京瓷和kddi的顺利发展,以及日本航空的成功重建。”这个方程式中,他将“思维方式”放在了首位,而将“能力”放在了第三位。

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是指人的价值观或者人的思想品格。因为它有正负之分,所以它决定了方程式中其他两个要素的发挥方向,决定了方程式的结果,所以它是方程式的灵魂。

驾驭才能的是【心】。秉持人应有的正向思维方式,努力提高心性,是第一要务。

强烈愿望。

要想实现计划,关键在于不屈不挠的那一颗心。因此,必须抱定信念,志气高昂,坚韧不拔,一个劲干到底。

不论遭遇任何困难,都要一心不乱,持续思考。

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怕你被抛入了命运的涛涛浊流之中,哪怕你遭遇不幸,病魔缠身,也绝不能有一丝的烦闷、一毫的恐惧。

坚定的信念。

「利他」的美好愿望:为客户创造价值。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原因和结果法则。

与心地肮脏的人相比,心灵纯净的人更容易达成眼前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

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净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

坚韧不拔,持续奋斗。

诚聘男性船员,旅程至难,报酬很低,天气极冷,黑暗的天日久长,危险不断,不保证生还。如若成功,将获荣誉和赞赏-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拼命。

在逼入绝境,痛苦挣扎时,仍然以真挚的态度处世待人,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专注于一件事。

与其事后追悔,不如事先抓紧。

制定计划时,留出足够的时间。

真诚。

坚守正道,以至诚之心做事。不讨好,不迎合,不圆滑,不丧失原则,无论如何,坚持正直。

爱能产生最大的勇气。舍弃自己,不顾得失,全力为对方付出。

将困难和逆境视为磨练心智的绝佳机会,积极面对。

如果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就不要一再烦恼,避免再犯。以新思维投入新行动。

对已经发生对事深刻反思,但不要在感情和感性层面伤害自己。

运用理性,迅速将精力放在新的思考和新对行动上。

灾难是过去的「业」的结果。结果是活着的证明。结果既然呈现,「业」就随之消失了。

知足感恩。

对身边对任何一切表达感谢。

消除「欲望」、「愚痴」、「恼怒」三毒。

通过「持戒」,抑制利己心,抑制三毒。

培养一颗感受幸福对心灵,放下贪得无厌,放下怒火中烧,放下牢骚满腹,培育仁厚之心。

不断反省。

人的心灵就像庭院,既可智慧地耕耘,也可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一定会长出植物。如果自己的庭院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

每日日课。

有没有让人觉得不愉快?

是不是不够亲切?

有没有傲慢的举止?

人格=先天性格+后天的哲学。

经过历史考验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传承的精华。

反复学习「圣人之道」,反复实践,融入自己的性格之中,形成人格。

像运动员一般,每天坚持锻炼,坚持修行。

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无私。

领导者必须是能将自身置之度外,对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对无私之人。

同家人建立一体感,让家人对我们所做对事感同身受。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赵景利)。

52岁前创立两家世界500强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的稻盛和夫把成功的因素总结为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在稻盛和夫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高智商、强健体魄更重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成功的必要性因素,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让人生开挂的思维方式。

1、绿灯思维。

职场中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拥有绿灯思维的人,是社会上成长最快的一批人。甚至有人说,如果没学会绿灯思维,再怎么努力都是瞎忙活。简单来说绿灯思维是一种开放心态,能够接受不同,拥抱多元。当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绿灯思维的第一反应是:“嗯,这个观点很不错,一定有某些方面对我有用”。

与之相对的是红灯思维,它不能接受不同,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典型的闭关锁国状态。遇到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红灯思维的第一反应会认为,别人一定是错的,只要和我的观点不一样,都是有问题的。如果这个观点是你不认可的人提出的,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红灯思维,这是人性的一种常态,很正常,却也很危险。因为这种思维会屏蔽世界其它存在的可能性,就像沉锚效应一样,把我们的眼光和思想固定在某处,拒绝吸收新知识,让我们与空杯心态无缘。

红灯思维固化的人,会有以下两种状态:

一、你以为你听懂了,其实你根本就没听懂。你一直生活在自己筑造的铜墙铁壁的围城之中,把自己围得严严实实,那些不同的意见,那些新鲜的事物,完全无法穿过围墙,进入你的世界。你只相信自己的认知,不相信事实。

你拒绝进步,盲目自信,一切都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得出结论。一旦超过你认知范围的事实,你就会选择忽视。

二、当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你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习惯性防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一旦别人对我们的观点提出质疑,我们第一反应会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了严重的践踏,奋起反抗,而不是去考虑对方说的是否合理。长此以往,会使思维固化,听不进劝谏,甚至与朋友反目成仇。

那如何才能摆脱红灯思维,建立绿灯思维呢?

首先,要亮起绿灯思维。

也就是当你听到别人有和你不一样言论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虽然这个观点和我之前所认知的不太一样,但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可能是有用的呢”,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允许并接受有不一样声音的存在。也许这对刚开始做转变的你来说有点困难,那你至少要刻意保持冷静,先不要反驳,也许听别人阐述完后,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第二,学会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乔布斯曾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吗?其实不然,只是聪明人把“我”和“我的观点”分的很清楚。

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当别人在提出建议和指出问题的时候,把关注点转移到问题本身,去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玻璃心,认为别人反对你,就是不尊重你。记住,尊严不是靠反驳来获取的,而是需要你不断去成长去进步,靠自己去争取的,当你有一定的实力后,尊严自然而然就有了。

2、长板思维。

木桶思维曾在一段时间内很流行,它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

但是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理论实际早已破产。在如今分工明确的社会情况下,我们实在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

当代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管理者,就可以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搭建一个完整“桶”。所以如今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就能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获取更大利益。

当今社会,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以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与其非得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不如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巴菲特在一个纪录片中说: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情。

古典老师也说: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的,更大的优势来源于在重要的事上做好,而不是出处做得好。就像现在职场上流行的职业生涯策略: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

当然,多能和零缺陷是在你具备一专的技能后,再横向发展的。

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还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

——稻盛和夫。

在机场的书店,看到了稻盛和夫先生写的《思维方式》,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

去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稻盛和夫的《干法》,每次回想,都是满满的正能量,都仿佛有无限的力量在全身游走。

我是相信思维方式能改变命运的。稻盛和夫先生将思维方式分成了胸怀大志、积极向上、不惜努力、诚实正直、钻研创新、愈挫愈勇、心灵纯粹、保持谦虚、利人利世这九个方面,这几乎已经囊括了人性中的一切美好。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定是能拥有最好的人生的。

其实,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无奈、有一些命运多舛的悲凉。这本书会如同甘露,让我们逐渐干涸的心似乎又有了生机。

成大事者必是能历尽千难万苦,能忍受痛苦煎熬,能始终不忘初心,能坚定一直向前的,而我们缺乏的也许正是这种坚定和勇气。

回想一路走来的工作经历,有不甘有彷徨,有痛苦有无助,甚至有灰心有失望,但我们总是要一路向前,不能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包围着。所幸我终究一步步的走出来了。每走一步,命运都赠我以美好,在不同的岗位我都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全新的自己是我从不曾熟悉,却又在前方为我默默等待的。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今天我努力了什么。在稻盛和夫的书中,我们还是那个走一步停三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摇摆不定的胆小鬼,心有不甘又踌躇不前,胸怀梦想又望而却步,总是在现实矛盾中挣扎。

现在看来,还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努力调整自己吧,也许不能做到最好,但一定要做到最努力,为了让仅有一次的人生绽放光彩,结出丰硕的成果。

好吧,向前走,一直走,别害怕,别回头,前面有一个更好的你已经等你很久了!

《思维方式》读后感

读到这本书的纸质版本对我而言,存在一种偶然性。原因在于这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一般而言我是兴趣不大,去花钱买它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不过,因为在某论坛上有个抽签赠书活动,所以我偶尔也会漫不经心地去尝试一下,不料想抽到这本书了。

保罗.海恩,此书的作者之一,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对于这个人没有多少了解。不过他是任职于华盛顿大学。对于这个学校我还是比较熟悉的。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诺斯就在此学校任教,也为这本书作了序言。彼特克这个名字,我在米赛斯经济研究中心的主页之上曾经看过他的文章。大卫·普雷契特科虽然没有听说过,不过从对他的著作的介绍以及任职于乔治.梅森大学的经历,可以感觉出来他和彼特克一样,都是属于受奥地利学派思想影响很深的人物。没有看这本书,似乎就可以感受到书中蕴含的奥地利学派的气息。

虽然到目前为止,才刚刚读完这本书的微观部分(这本书包括微观,宏观等方面的内容)。不过,基本上也摸清楚了这本书的大概脉络。这本书总体而言,回避了高深的数学模型,语言运用的比较浅显易懂。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让这些学生在一学期内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这似乎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所相似,但是就其内容广度而言,《经济学原理》似乎无法与之媲美。个人觉得,这本书在国际上的流行程度必然会超过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这本书从开篇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谈到“需求定律”的时候,就引出了“市场出清”的真实存在:这种结果是在不经意间产生的,并非人为设计的结果。也许我们这时可以想象到当初的“科学的理性的.计划经济”为什么不能取得成功:原因就是在于它无法获得真实的反映信息的价格。当谈到成本的时候,似乎存在着某种因素,使得我搞清楚了以前一直困惑的一个问题:“成本”往往是与剩余索偿权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会关注某种事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为之支付了成本费用,并且自己的行为决策与自己最终从中获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当然,在微观部分最精彩的还是“利润”的部分。”不确定性是利润的源泉,这句话我在弗兰克.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就已经知晓。不过奈特的书是我读过的书当中最难读懂的书籍之一。在读过保罗.海恩等人的描述之后,似乎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比以前有所加深:“企业家"的作用似乎与海纳83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表述的”制度“的含义有相似之处。当然,这本书当中还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宏观的部分我还没有读完,就不先作评论了。不过似乎我更感兴趣的还是微观部分。

这本书也许和其他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本书的难易程度是个“变量”。如果只是为了对于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有所了解的话,姑且只读正文部分即可。如果想对经济学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可以对于每章后的习题进行思考。习题所涉及的领域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广的,有涉及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公平概念”以及“讨价还价理论”等等。当然,与正文相关的参考文献也都是一些经典文献,要想搞清楚这些文献的学术内涵,还是需要有比较高的学术造诣的。

《思维方式》读后感

再回看稻盛和夫先生书,更准确的说是发自肺腑的声音。

在我浏览完世界七大宗教,梳理了东西方哲学、伊斯兰哲学与印度哲学,再抛弃各种说法争论独立理解了儒家道家与佛家,以及管理学大师们的著作,伟大企业家们的传记,理解日本文化之后,再回头看下稻盛的成功方程式:活法、心法与干法。其实,不能简单地去概括稻盛和夫因为出家为僧而说其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了。

从稻盛的各种书,演讲及行为来看,稻盛和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人性善是他的内心世界,他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相信宇宙的他力量。同时,稻盛先生也一再说:相信相信的力量,专注于工作和事业,持续不断的努力。倡议追求事业的精进。

因此,再看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儒家、道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同时,作为佛教徒,他坚信释迦摩尼的利己利他以及贪嗔痴三毒。他相信内心的力量,又深受王阳明的心学影响。

同时,他充满普世的大爱,辛勤的工作,节俭地生活又与新教精神相符。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他在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清真寺教堂,同样双手合十,南无,南无,谢谢。所有的都是相通的。

相对于印度的原始佛教,传入中国的佛教与儒道融合,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天下大同思想正契合大乘佛教,而禅宗是中国佛教的突出贡献。

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在日本又融入了新的内涵,具有了积极入世的特征,更适应现代化与商业化世俗化的社会。

日本这个被根植了东方文化基因的国家,能够在近代快速转向学习西方文化,并在甲午海战后成为当年的老师-中国的学习榜样。

在西方现代化的冲击下,既能融入现代化,又能保持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而犹太人亦如此,虽经千年磨难,但始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始终坚信自己的信仰与文化传统,却又能在与时俱进的世界中占据金融与科技,以及知识的最前沿。

《思维方式》读后感

常常都会听到身边的同事说公司如何如何,自己怎样怎样的不满。学完这课以后,我学到更多的是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谨以此篇勉励自己。

课中有一个观点,就是正确认识工作背后的财富,以下4点对我尤其有启发:

1.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

每个人新进一家公司或者新任一个岗位,总是有一些空白区域,而这个时候公司提供了平台、时间、人力资源区帮你成长,使得你能够最终胜任岗位。

2.拓展人际关系。

这里的人际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的同事,从一线员工到顶头上司,全都是你的人际网,如果处理得当,对你在公司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一种是客户,给与客户良好的服务态度,处事得当,渐渐地就发现客户也成了朋友,成了人际圈中的'一员,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你的贵人。

3.建立个人品牌。

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晋升,亦或是能让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征服别人时,无形间等于建立了个人的品牌,拥有大家的信任和个人的威信。

4.拓展个人能力。

在你从事的工作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状况。而在面对这些状况时,自己的解决方式往往能够很好地反映自己的优缺点。在每次的得失过后,仔细剖析自身,扬长避短,让自己变更好。

有个老师说过,企业就是那个你买教训还收钱的地方,回想自己一路走来,身上的所有成长点滴,与公司提供的平台和领导的培养真的息息相关。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结果,如果我们每个职员在处理工作中,都能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以老板的思维来解决问题,那么工作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值得你去投入身心完成的事业,带着这样的心态,你的职业生涯必然比别人精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