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初步认识的评课稿(汇总17篇)

小数初步认识的评课稿(汇总17篇)

ID:7506859

时间:2023-12-21 20:59:10

上传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是一种对某一类文章、作文、短文等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样本材料,它可以引导我们在写作时得到灵感和方向,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我想我们需要一份范文范本,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思路和灵感。

年《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物品,彩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要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袋东西。每件物品上都有价格标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标价,按照物品标价的特点分类。

(目的:通过分类让学生把整数分为一类,小数分为一类)。

师:那一小组起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一类是整元的,另一类物品不是整元的)。

第二组数是小数。(用课件分物品)。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小数,通过自己观察,讨论行到小数的含义。)。

1、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出示课件。

师: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元,你们去买这支铅笔需要多少钱?(一角钱)。

我们可以发现什么(1角可以用力0.1元来表示)。

出示一角钱,这是多少钱,帮我数一数有几个一角(10个),也就是多少钱(1元),那么1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1角就是几分之几元(元),我们就可以得到1角就是元。

元与0.1元有什么关系呢?(意思一样,写法不同)。

2、出示2角钱。

2角钱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0.2元),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小数)还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元)。

3角呢、6角呢?

观察:元还可以写成0.1元。元还可以写成0.2元,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

三、通过米尺量,发现一米几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然后给整数、分数、小数分类)。

师:同捉两位同学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每一根彩色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绿色彩条长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1/10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么表示(0.1米)。

红色彩条长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3/10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0.2米)。

课件出示:

1角就是1/10元,也可以写成0.1元。

2角就是2/10元,还可以写成0.2元。

1分米就是1/10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就是3/10米,也可以写成0.3米。

师:上边这些数,你们能不能分类。

1,2,3是整数,1/10、2/10、3/10是分数,0.1、0.2、0.3叫做小数。

出示小数,观察他们的共同点。

(都是小数,都有一个点,小数前一位都是零点几,它们都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对口令(说分数对小数,说小数对分数)。

2、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学习1厘米=米=0.01米)。

出示厘米尺。

讨论:用小数这样表示?

观察。

从中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后边有两位数的叫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来表示)。

3、认识几点几。

用课件让学生认识几点几。

师:几角不够1元,几分米不够1米,如果用元、米来做单位,可以用小数零点几来表示,但生活中呀我们常常遇到超过1元,1米的事,用小数该怎样表示呢?接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

1、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它叫小明,他每年都要量身高,上学前班的时候量的身高是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0.7米)。

现在他长高了,一年级时身高正好是1米,现在他已经是三年级了超过了1米,他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小数怎样表示?(1.4米)。

2、怎么想的?

(先想4分米是0.4米,再想0.4米和1米和起来就是1.4米)。

3、出示钱币图样。

师:这道题在大家又会做又会想,我们来观察这些钱币。

1元3角=()元,怎样想。

(3角就是0.3元,1元和0.3元合在一起就是1.3元)。

5元3角=()元。

50元3角=()元。

100元3角=()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李老师上的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课。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生经验的基础上,李老师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不时地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是找数学,在生活是学数学,将数学教学变成活动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多种活动认识角,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大家操作,讨论,发言,都跃跃欲试。

李老师还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在引导探索角的基本特征时,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展示学生不同的作品,但并不作出评价,到学生体验角的特征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自己画的是否是角,这样,在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

李老师在引导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环节,我觉得设计的挺巧妙的,“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组织学生用2支自己的铅笔做成活动角,边操作边思考:“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1)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变,所以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2)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经过李老师的精心设计,这简单而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值得探讨的是:在感知角是尖尖的,直直的时候,教师请个别学生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我个人认为,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学生手中都有一个三角板的,何不让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三角板在手上刺刺,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有所体验,再得出角是尖尖的,直直的。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汲取了新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向上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本周我听了刘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深深地感觉到刘老师,无论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都是准确的、到位的。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课,我觉得还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值得我学习: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刘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做手工,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刘老师让学生在五角星书签让学生找到角,进而引出课题。找出呈现在各种物体中的角;目的就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她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教室中找角。这样,学生对角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有趣氛围。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上有角,为学生很好的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刘老师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刘教师设计了,在三角板上摸角、用圆形纸折角,画角等活动,让学生愉快、积极地参加到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刘老师设计了找角,折角、画角,变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刘老师在教学角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有效地得用的教学资源数学书,让学生自己到寻找和发现尖尖的点叫什么?直直的边叫什么。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又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从互相交流中发现边的长短不影响角的大小。是开口与角的大小有关。特别是画角这一教学环节,刘老师安排了先自己尝试画、课件演示画、教师画、学生再次画角、儿歌画角。这么丰富的环节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了画角的技能,每个活动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再比如利用学具做角这一环节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无关,林老师通过完活动角、变魔术、验证等多环节,一层扣一层,每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看说动想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层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的积极参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整整一节课下来,我们发现这个班的孩子听课状态非常好,是因为教师中上课中不时地用发言要举手的手势,“把你手中的活停下来,仔细听课!”这样的言行来规范学生。

我听了本课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商讨:

1、是教师出示情景图后,老师提示“老师用红色标记标的构成了什么?小朋友伸开两臂构成了什么?”有学生答出了角的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引入课题然后用课件抽象出角,这时进行角的教学比较合适。刘老师在这之后加入的“寻找教室里的角”有点为时过早,如果放在认识了角以后再找,不仅可以清楚地找到角,还能让学生在生活寻找角的顶点和边的位置。

2、课件抽象出角后,让学生摸三角板感知角的环节,学生回答尖尖的,平平的,如果这个环节改为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觉得闭眼想、用手比划,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他们自然会说出直直的,不会在后面还在说边是平平的。

3、画角这个环节,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动手尝试画角,结果也许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画法。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可能会没有顶点,有的画出来的两边可能不够直……如果从这些错例中去研究画角要注意什么?学生可能更容易掌握画角的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还希望各位老师共同探讨、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经过李老师对《角的认识》这节课的精心设计,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尹老师先让学生讨论怎样画角,再让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然后又学生模仿着老师画角,最后再让学生独立画角。

可能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发挥,但我觉得李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能更好地落实这一知识,并能有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个人觉得在教学角的特征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拿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角,体验角的特征。角是比较抽象的几何知识,只有摸过,感受过学生才能对角的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整节课无论是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重难点的突破,都是相当到位的。

本节课分为三块内容,角的认识及判断,画角和角的大小。李老师在这三块内容教学中处理得清楚恰到好处。本人比较欣赏尹老师在教学中的细致,如在判断中,除了说说是角还是不是角的'原因,还通过变一变把不是角的图形变成角,或把角转一转还是角。在角的大小教学中,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出示两个角,一个开口大但边短,另一个开口小但边长让学生判断哪个角大?学生可能会判断开口大的角大,以此来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2~10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位、两位小数,并能正确读、写小数。

2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价格等,并进行相互交流。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各类商品价格标签、超市购物清单、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小数。

(1)教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水果吧。

播放课件:几位同学去商场买水果的情景。

小明买了3.25kg香蕉,小东买了2.7kg李子,小红买了0.8kg桃子。(营业员依次报质量,然后定格)。

(2)教师:他们各买了些什么水果?各有多少千克呢?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明——香蕉:3.25kg。

小东——李子:2.7kg。

小红——桃子:0.8kg。

(3)教师:谁能读出这些水果的质量?

指名学生读,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纠正。然后同桌互相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在后面接着板书:三点二五千克、二点七千克、零点八千克。

二、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小明他们买好水果,来到出口处付钱。

(播放课件:学生到出口处付钱的情景。最后定格为打印出的购物清单)。

教师:谁能读出买这些水果所付的钱?指名读、同桌互相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并板书:十九点五零元、九点七二元、四点一六元。

教师:谁能说说十九点五零元,是几元几角几分呢?在此基础上,让同桌互相说说其他的几个价钱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指名说。

练习:出示教科书第103页上面的4笔单价,让学生分别说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36.50元0.85元8.05元9.25元。

三、对比小结,初步理解小数。

1对比。

教师:请同学生们仔细观察,表示水果的质量与价钱的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

2小结。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像2.7,0.8,3.5,9.72,11.5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板书:小数)中间的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板书)。

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个数字的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字的是两位小数。

四、巩固运用。

1第103页课堂活动第1题。

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是几位小数。

2第10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再全班交流。

3交流。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商品标签和超市购物清单,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课题的板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3~105页例3、例4、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事例,认识含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说出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

2结合人民币和长度单位,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顺序表,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100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米尺、卷尺、身高计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现在你有多高吗?下面我就先来测量一下每个同学的身高,请在本子上作记录。(用cm作单位)。

(学生依次排队测量身高。)。

教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点名回答)。

教师:你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米吗?

二、引导探究。

1出示米尺。

教师:请仔细看看,谁知道1m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m=100cm)。

教师:把1m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厘米?(板书:1100m,1cm)。

教师:1cm是多少米呢?(是1100m,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0.01m。)(板书:0.01m)。

教师:那你知道6cm是多少米吗?8cm,9cm呢?

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引导。

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35cm是多少米呢?怎样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27cm是多少米?50cm、82cm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的身高是135cm,你知道是多少米吗?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

教师:×同学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也把自己的身高改为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吧。

2学习例3。

(1)1元=角1元=分。

点名填空。

(2)想想:1角=元为什么?5角=元为什么?1分=元为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引导,并让学生举出别的例子。

(4)3角4分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元呢?为什么?

3出示第104页例4图:量身高。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然后再全班交流。

4讨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与它们对应的小数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还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写。通过讨论还发现了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位数的关系。

5学习小数数位顺序表。

(1)出示一个整数,让学生说出各个数位,教师板书出来。

百位十位个位。

35。

(2)像这些数都是小数(指着黑板上的小数),它们与整数比,在数的中间多了一个小数点。

如:36.5中小数点把这个数分成了两部分,左边的部分叫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叫小数部分。(教师边讲边板书)。

位是百分位。

(3)你能说出下面的小数中,各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吗?

1.3510.278.60。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分组测量,并做好记录,然后全班交流。

2第105页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同桌互说。

同桌互相说出几个小数,并说说各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大家讨论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习。

0.3+7.5=9.7-5.4=。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要向个位进1。

三、巩固练习。

1第111~112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2、在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学生曾经初步接触过小数,在本册第七单元中,学生又初步认识了小数:对小数的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会读写小数、能比较简单的小数大小,并能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时重点为理解小数的意义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一、回顾整理。

1、在第七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小数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板书:小数点读、写小数比较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是你容易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教材第115页第9题:哪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为什么?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你还能例举生活中的小数吗?(要求能说明个小数的具体含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并适时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2、比较大小。

(1)你能从上面的小数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小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包括带有单位的小数大小比较)。

(2)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的?(与整数、分数大小比较的沟通)。

(3)按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小数排排队。

3、加减法:

(1)你能从上面的数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数编出哪些不同的加减法算式?

(反馈时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算式的意义)。

(2)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3)独立完成,板演,交流指正。

三、游戏活动猜价格。

给出某一物体价格,学生先随意进行猜测,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大于或小于等条件限制缩小猜测范围最后教师再给出具体条件(如比学生猜测的价格少或多0.25元等),学生通过计算获取正确价格。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2、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45元文具盒18元圆珠笔3.50元。

铅笔0.8元橡皮1.52元日记本5元。

(1)、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2)、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1、设疑: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根据已有经验试读。

b方法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a请写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数。

b方法小结,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小数点的家了。c再写出上面的其它小数。

a: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生自由说)。

b:小结: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2)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表格。

(3)反馈汇报,理解意义。

a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b理解意义: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举例加深理解。

4、自主探究例1。

(1)课件出示例1插图: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自学例1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b、独立思考:130厘米=()米。

c、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反馈交流演示评价。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师说动物名称,学生猜测后阅读相关资料。

1、做一做中的练习。

2、6厘米=()分米。

7元2分=()元。

0。6元=()角。

7。6米=()米()分米。

用0、1、2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1、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教科书第97页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含义。

2、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方法。

3、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经验。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谈话:师:同学们,昨天我们来到文具店。在解决购物的问题当中,学习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看看,小丽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课件出示96页情境图和例4的问题。

师:先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出题目的已知信息和问题)

(二)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教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1、通过写一写、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做?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纸上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写完后可以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2、通过说一说的活动,暴露资源,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台展示学生方法,重点要让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想法。)(师:不同的解题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3、组织解决第二问

(课件出示第二问,师:这句话什么意思?这道题也就变成了什么?课件出示改后题)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展示案例,让其他学生说思路)

4、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经验。

(师:在解决问题时,大家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非常棒。现在大家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在解决这一个问题时,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在解答什么。而同学们用的不同的方法,也可以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第97页的“做一做”。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局部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本单元的内容构造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疏小数和简洁的小数加减法两局部。

这局部内容构造如下:

这局部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生疏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生疏了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根底上进展的。学习这局部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根底。

2、教材编写特点。

〔1〕联系儿童的生活生疏小数。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疏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学问点,都布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学问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承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消逝,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来初步生疏小数的含义,进展小数大小比较和学习小数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洁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严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文具商店一角〕具有确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学问,尝试计算,得出答案。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受和已有学问,促进学问阅历的迁移。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重点:

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难点:

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充分利用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计算方法提倡多样化,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认识小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一课。“认识小数”是一节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理解接受,郑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的知识来认识一位小数,并理解小数含义,掌握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运用直观手段,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分之几的一位小数表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理解小数含义,把某些分数改写成小数,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时通过把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对学生渗透相互转化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的部分是一位的小数。郑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小数,学会写小数,应用小数。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

1、教学气氛比较和谐。课堂上比较有默契,整堂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比较多,学生比较投入。

2、教学过程比较平实,注重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课堂上,老师尽量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象学生自学例2后,采用了学生提问,学生相互质疑,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例1的教学,引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生活味比较重。

4、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适当渗透了数学文化。课堂上能大胆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5、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结合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密度也比较大。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较好。

《认识小数》评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小朋友们平时逛超市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黄老师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黄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出现老师的自我介绍,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一米三分米为什么是1.3米时,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他们很善于观察生活,教师应把学生的生活当宝贵资源,充分利用,通过已有认知引导新知。课堂上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师生、生生间的共同探讨交流、讨论、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3、会画角。两节课来看,王少云老师这节课这三点都做得不够,可以说是老师包办,把结论告知学生,没有看到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效果。林道童老师这节课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很好。

一、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两位老师的设计都是想通过生活中“指角”和“找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的原形,然后从物体中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林道童老师处理得较灵活,先是“用筷子夹花生”小游戏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学生感知夹花生时两根筷子形成的图形就是角,自然引入新课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角”“找角”“做角”,感知升级,顺其自然要抽象出角的正确表象(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而王老师这个环节的教学就没有这些活动,只是老师一步步往下走,学生附和着学习,没有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比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包括现在中、高年级的学生比较角的大小还受到边长短的影响。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概括出这个结论呢?林道童老师把这个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发现,学生发现“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可是学生比较时因为是视觉的'原因还是受到边长短的影响,怎么办?林老师顺其自然教学第二种比较方法,叠合法比大小。学生有了认知的错误、冲突,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三、画角。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抽象,如何教学让学生会画角呢?王老师的教学应该是无效的,因为没有老师的示范、指导,也没有看到学生准确画角,只是老师反复强调画角的方法,说到再多远没有做一次来得实在。这里我认为林老师做得也比较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规律,先是让学生说想怎样画,接着老师指导正确画法,边说边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画角,同时让学生在画的角上标出个部分名称,这个“标名称”的环节做得好,“标”也能发现角画得对不对,一箭双雕,效果极好。

四、林老师的这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林老师的板书设计规范,科学;老师的激励和对学生的表扬、肯定;林老师的课堂小结做得实效,不是一句话代替;我认为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是练习的设计富有坡度、广度,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长方形纸片折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对认识角获得直接的经验;还有就是“割角”“数角”的挖掘,虽然是挖得深了点(这个得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但是不难看出老师对这节课的备课下了很深的功夫。

《认识小数》评课稿

今天,听了黄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一课。“认识小数”是一节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理解接受,黄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黄老师在教学时能注重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小数,学会写小数,应用小数。教学例题时,充分运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归纳读写一位小数的方法。在教学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学生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有助学生技能的形成。具体表现在:

1、教学气氛比较和谐。课堂上比较有默契,整堂课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比较多,学生比较投入。

2、教学过程比较平实,注重了知识的类比迁移。课堂上,老师尽量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了探究活动,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象学生自学例2后,采用了学生提问,学生相互质疑,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关注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例1的教学,引入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生活味比较重。

4、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适当渗透了数学文化。课堂上能大胆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5、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结合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密度也比较大。大部分的学生掌握较好。

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听了李慧颖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李慧颖老师设计了找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最后我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讨论一下:也就是该老师在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画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画出角的哪几部分?,这样会不会限制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发挥,没有这样具体的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了各种画法不正确的画法,也许有的孩子画出来的角会没顶点,有的边会不直……而这堂课也学会因为这些“不正确”而精彩。

3月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听了张建婷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感觉到张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身上有着那种睿智、沉稳、大方、有条不紊等非常优秀的品质。张老师的教学有我值得学习的很多地方。

张建婷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进行学习,体现我们学校宽和问学的理念。在课堂上设计游戏让学生摸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物图中找角,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特征,学生能直观的认识角。在动手做角环节,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为数学有时候是做出来的。角是有大有小的,这是角的本质属性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获得自己的体验。整节课,学生学的非常好。

值得探讨的地方是:画角时,是否教师能演示一下,毕竟画角不是说说或探讨出来的,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怎么画角。在做活动角时,变大变小等操作是否能让学生演示和说明。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特征,为今后的学习已经作好了铺垫。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课件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多练习。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象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3、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知识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办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交流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肯定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并且会读小数,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数知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