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教案(通用19篇)

寓言的教案(通用19篇)

ID:7535494

时间:2023-12-22 07:40:14

上传者:HT书生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有序安排和科学规划的工作,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至关重要,我觉得我们应该制定一个教学计划。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寓言》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案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寓言》教案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猴子、狗熊、大象、鳄鱼、蚂蚁卡片5―6套。

1.说说这些动物。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喜不喜欢猴子,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把准备的动物卡片分别发给每一个小组,请他们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听听动物夸自己。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别人。

――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的优点。

建议。

最后一个环节可根据幼儿自信与不自信的情况,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学会了跳绳,xx小朋友也学会了,我们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会讲故事,我也会讲故事。”要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幼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他让动物们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猴子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你们瞧,狗熊的长相才不好看呢。他长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说:“什么呀,我的长相一点都不难看。我比猴子长得壮,我的力气也大呀。大象才难看呢!你们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长了一条猪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长得不像样子。”

大象听了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梯呢。要说身体吗,鲸鱼才是长得太大太蠢呢。”

鲸鱼也生气了,他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他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没有那么大的身体,鲨鱼会怕我吗?你们瞧,蚂蚁才长得不好看呢。蚂蚁长得那么小,让人看不清楚,一脚就把他踩扁了。”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蚂蚁说:“谁说我长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难看呢。猴子说他和人长得一样,人的身上可没有那么长的毛呀,还有那么难看的红屁股,人也没有呀。”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批评了一通别人,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据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编)。

《寓言》教案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老师想叫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同学回答)嗯,这位同学复述得不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这样才能够成功。那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吗?对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学利用国庆的时间读过伊索寓言,那么根据自己的阅读,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了多少呢?我来提问一位同学。(同学回答)。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第八课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这两个故事究竟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现在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我们大学里学生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规律性,就有一种女生喜欢读周国平,男生喜欢读王小波的说法,我也挺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最起码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喜欢他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两篇作品吧。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难的王子》两篇文章朗读一遍。

2、迅速地回顾一下昨天给词语注音和解释的作业,然后合上课本,给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注音(同学回答),老师强调几个难点词语的解释(风韵、正色、归属、险象迭生等),最后让同学们使用这些词语来讲述这两个故事。

《寓言》教案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籍,对优秀读物产生兴趣。

一课时

1、出示高尔基读书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出示本班读书口号:读书的孩子最美丽

2、最近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收获?

1、教师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师选择一两个讲伊索寓言故事。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

1、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对“我读书我快乐”有哪些体会。

2、出示本学期班级推荐阅读书目

3、宣读本班读书计划

4、小结。齐说口号.

《寓言》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投影。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7、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寓言》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课时。

亡羊补牢。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1课时。

投影。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四、完成同步练习。

《寓言》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案

师生共同创作《龟兔赛跑》续篇,感受寓言的艺术魅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作,并进行适时的鼓励)总结:同学们,寓言的创作过程要求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行生动的创作。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寓言的特色,感受它独到的艺术魅力。

二、寓言简介

1、什么是寓言?具有什么特点?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现象。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借小喻大等寓意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是一本古希腊寓言集。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三、对比教学,学习寓言。

1、小组学习,教师参与;

2、检验小组学习效果问题设计: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分析提要:

(1)“想知道……”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寓言教案

1、“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我快乐”(爱读书)。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师准备:

1、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种程度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设计读书计划表样表,读书卡样卡。(样表、读书卡附后)

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课内外)(已读或未读的),准备汇报自己的读后感。

2、讨论:我们应如何读书、设计读书计划表、读书卡、准备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资料。

教师导引

民间俗语导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流传着许多含着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龟兔赛跑、老鼠与青蛙、叼着肉的狗、狼与小羊、熊与狐狸……这当中不少是来源于《伊索寓言集》。

问题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吗?

师生互动

交流

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生:………………

(掌声鼓励)

师生点评或补充:

生:我觉得………………

师:………………

生:……………………

……………………(掌声)

…………………………

………………………………

(掌声)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1、你所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师生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的书怎样读?

寓言教案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寓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

2.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改编故事。

3.说写相结合,进行故事改编。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方法改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学猜故事名。

1.像刚刚我们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说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还记得吗?谁能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及时评价)小朋友们请看——(播放《新乌鸦喝水》)。

3.同学们,看仔细了吗?那我可要发问了,请问:这里的《新乌鸦喝水》和原来的《乌鸦喝(出自::)水》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等,学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们真棒,经过一番思考,你们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板书课题:寓言故事改编)好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了吗?那我们在改编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改编?一起读.

1.嗯,好的,那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小故事,看,熟悉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2.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中选择一个故事来进行改编。(拿出事先分发的“新点子检视表”纸张)请同学们拿出“新点子检视表”,你先来想一想,你想改编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3.听了你们的新点子,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写的,在写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尽量用一两个成语。(2)尽量用一个修辞手法。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动手写一写吧。(写在改编小能手纸张上)。

4.交流写作,师生评价。

5.小结。

改编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写完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

寓言教案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学习过程

资料袋:

1、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了解作者: 周国平,1945 年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 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 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字词积累:

3、预习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7、《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拓展迁移

8、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达标检测

9、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 戏 ()风韵 ()厄 ()运泯 灭()

禀 告 ()抢劫 ()闲适 ()皎 洁()

险象迭 ()生心旷神怡 ()

10、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慷慨――灌溉皎洁――狡猾抢劫――胆怯

b、地窖――窘迫拐杖――特别善长――禀告

c、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 伶俐

d、销毁――撤销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11、判断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b、《落难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亲身经历讲述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讲述的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财富,应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突然降临的财富。

类文赏析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寓言》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两课时。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略)。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寓言教案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6个生字,理解词语,熟读古文言文。

能力目标:背诵,默写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

情感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并巧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古文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朗读中感受寓意。

自学加指导法

小组合作讨论

小黑板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老师讲寓言故事〈〈狼、狐狸和农妇〉〉(冯雪峰)

2、读题质疑并板书〈〈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借助译文试读课文

2.教师范读古文。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涉 遽 契 曰 吾 惑

6、学生汇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7、学生用小模型来演义故事内容,理解含义。

因为船移动了,船舷上的记号也跟着移动,但掉在江里的宝剑没有跟着船移动。那个人想等船靠岸后再从船舷上刻的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肯定是捞不到宝剑。

8.再次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四、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告诫人们办事情要学会变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一、背诵寓言〈〈刻舟求剑〉〉。

1、全班齐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初读寓言〈〈郑人买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并借助译文试读。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读流利,注意停顿,把句子读准确。

4、小组讨论:对照译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履 度 置 反 遂 持

6、学生汇报:练习用自己的话讲寓言故事。

7、学生表演话剧〈〈郑人买履〉〉并理解寓意。

8.再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寓意,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因为郑人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他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所以买不到鞋。

三、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告诫人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寓言教案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究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寓言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自己读一读这个成语,“亡羊补牢”有不理解的字吗?

3、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 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 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b.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四、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洞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激趣导入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七、作业设计: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阅读几则课外寓言成语故事。

3、找几个好朋友排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

两则寓言,其中第一则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第二则要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寓意的理解需要引导。

1、 其实这节课可以两个故事放在一个课时里来上,《亡》先让学生谈谈读后对寓意的体会,然后分析细节,再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南》在寓意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先体会文章的内容再归纳寓意,和《亡》的顺序正好相反。

2、 在学习《南》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所以很多孩子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地球是圆的,所以可能这个人花费的时间多一些,盘缠多一点,可是他最终还是会到达楚国的啊?这样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寓言故事和普通的事实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普通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和分析,要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靠理性的去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情景。

3、 在教学写字时,最容易出错的是:叼、窟、窿,在教学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分析的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课后的练习中这三个字,写错的次数最多,可能是因为第一印象很牢固的原因。

4、 刚刚考好了第二单元的测试,分析丢分的原因:主要是字词和课文内容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丢分很多,主要是由于这学期教学任务比较紧张,复习的时间很紧张,同时也因为这个单元没有认真、系统的复习造成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寓言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寓意

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

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寓言教案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1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1小组讨论:

(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练习背诵课文。

3读写生字。

1学习《郑人买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指导难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引导学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练习读熟;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说句意,注意比较认识“之”字的不同意思。

3练习背诵,指导写生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