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过程(专业18篇)

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过程(专业18篇)

ID:7581234

时间:2023-12-22 18:38:10

上传者:飞雪

调查报告是一种系统记录和总结调查结果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特定领域或问题的现状和趋势,需要我们有效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信息。以下是一份针对消费者行为的调查报告,其中包括了对消费者需求、购买习惯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小黄俊华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建议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零花钱对此刻的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了。同学们将这些零花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应当怎样使用自我的零花钱?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了调查。

我列了一张表格,对我们班的30名同学零花钱的数额、用途进行了调查。

在这30名同学中,能够自由支配的零花钱在每月50~100元左右。其中,有86%的同学大部分钱花在买点心、周末午饭上,有29%的同学将零花钱花在买学习用品上,有16%的同学将零花钱花在买玩具及游戏点卡上。

1、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流向一些小摊小贩出售的“三无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十分便宜,通常只要0.5~1元,所以也很受同学们欢迎。

2、图书的购买在同学们的零花钱中占很小的比例,很多同学购买的图书品种是平时爸爸妈妈不会为其购买的漫画书,像校门口出售的“口袋书”就很受欢迎。

3、小学生用零花钱上网是少数,可是用零花钱购买游戏点卡却是家常便饭,异常是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男同学。

1、家长应当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不宜太多,以免使孩子染上乱花钱的坏习惯。

2、同学们应为自我的零花钱记一笔账,管理好自我零花钱的支出。

我们不能乱花我们的零花钱,应当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理财,把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学生零花钱的调查报告

根据惠来电大的教育教学安排,本人于20xx年9月2号至10月2号到惠来县神泉镇华埔小学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我调查的课题是:《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报告,我主要从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以及对小学生正确使用零花钱的建议三部分来具体叙述。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即使当地经济仍较紧张,但都能看到我周围的学生每天都在用零花钱。放学前后,校门口及附近的小店总是挤满了买东西的同学。他们有的买零食,有的买玩具,还有的买本子……那他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支配的?使用得是否合理?为此,我对本班34位同学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说明:

1、调查目标:了解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了解小学生对零花钱的支配;以及了解家长对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看法,方便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零花钱。

2、调查内容:在当今社会中,物质显得愈加重要。而小学生也同样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们也不例外。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他们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我主要是调查了他们的零花钱的来源、零花钱的用途以及家长对学生拥有、使用零花钱的看法等。

3、调查对象:华埔小学501班的34名学生,5位家长和学校里的4位教师。

4、调查方法:为了更好的进行此次的调查,我主要是使用文献资料法了解我班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确定留守学生数量;同时还使用了观察法,利用课前课后对他们使用零花钱情况进行调查;最后还通过问卷调查法,采访了个别家长和教师。

1.我通过对五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大多数家长是在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零花钱,少数家长以孩子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孩子零花钱,并且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把钱用在学习上,不允许孩子乱花钱行为。

2.我通过对四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后,老师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但要限量。给他们零花钱既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又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3.通过对我班小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这个班级的34人中,留守儿童占总数的34%;有零花钱的学生占总数的90%。其中30%的学生是父母主动给零花钱的;10.2%的'学生是通过自己劳动赚来的;9.3%的学生是亲戚朋友给的;6%的学生是家长以学生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的。而在零花钱的支配上,14%的学生把零花钱交给父母储存;30%的学生用零花钱买学习用品;15%的学生把零花钱用在网吧和娱乐;35%的学生用于买零食和玩具等。

由此可看出,只有30%的学生对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是比较有规划的。造成这种现象,通过我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1.现在学生家庭基本条件都不错,家长每天给孩子几块钱的零花钱根本不在意。同时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出远门谋生,加上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都会给一些零花钱。

2.得到的钱太容易,同学们就不会去想怎么花钱,平时花钱时,没有计划,甚至大手大脚,大部分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

3.家长太溺爱,太相信自己的孩子,只管给钱,不问怎么花钱,导致学生缺乏理财概念,消费随意,未能更有效地使用零花钱。

4.学校对学生也缺少相应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1、家长应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经济很宽松,也不能多给。家长应让孩子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习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家长应该经常了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从以上的调查情况看,家长没有对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这是导致孩子乱花钱的主要原因。平时对孩子多家管教,如果发现孩子乱花钱多花钱,应及时制止,并讲一些节俭花钱的好处,理财小窍门等等,让孩子有“家长挣钱不容易,我不能随便花钱”的意识。

3、家长可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父母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跟着爸爸上一天班,年纪较长的学生可让他去打打暑假工或寒假工,让他们在社会上亲自实践,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这也能较快地锻炼孩子,增长他们生活的见识和本领。

4、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观念。如使用之前可以先制定开销计划: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等等。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预防、杜绝一些孩子从小在外随意借钱的问题。

5、鼓励学生自己存钱,给自己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这样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能让孩子更有效得使用零花钱。

6、老师可利用班会,召开主题班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通过调查和讨论,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节俭教育,限制小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孩子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需要家长、学校联合起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养成不能铺张浪费的毛病,让他们知道金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好习惯。

中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通过本次对xx区各中学的学生零花钱的调查,我们小组成员亲身体验到了投身社会实践的乐趣。以下是我组调查的过程概述及方法。

首先我们确定了问题和研究目标,即中学生零花钱现状。其次,我们制定了收集信息的研究计划(第一,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收集有关资料,即问卷调查;第三,提交调研计划);然后,实施研究计划;最后,解释并报告研究结果。于是写下了此篇论文。

中学生零花钱问卷调查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1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就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此,我们牺牲了不少时间,一起设计出问卷内容,并向自己认识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同学分发。第一次作如此的问卷调查,不免缺乏经验,但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次活动。以下便是我们结合调查结果作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报告。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中学生零用钱的3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由图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46.5%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着明确消费目的的,是1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我们认为:1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1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1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1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着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1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1个环节。我们小组就此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设计一位高中同学了1个星期的零花钱使用方案。

以上便是我们的一些设想。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中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调查具体数据:

调查共:50人。

有零用钱的人:49人。

没有零用钱的人:1人。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0%,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2.0%。

分析: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在初中生中,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

201元以上的占8.5%。

分析:我们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

调查数据:

孩子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的中选率;。

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

其他亲戚给的占7.0%。

分析: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那么青少年学生的零用钱平时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统计结果显示:

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

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

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

体育运动花费占14.7%;。

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占5.0%。

分析: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调查总结:

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在不少学校大门的两侧,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

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而国外的一些卡通漫画,故事书却充斥着市场,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这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国内相关书籍资源的缺乏,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2、分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根据各组预定时间到相应地点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完成表格和问卷。

3、数据整理。

各小组在调查、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准备汇报交流。

4、汇报交流调查情况。

教师:同学们,我们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周围乱花零花钱的现象进行了调查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和自己的感言尽情交流,以便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三)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延伸:

在交流了调查结果后,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了解到了在我们同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使用零用钱的现象,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和父母挣钱的不易,那么,如何珍惜自己的零花钱,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呢?下面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

在我的一番引导下,本以为活动该告一段落的学生们感受到了这项活动并未结束。于是,经过各组的讨论和努力,一个星期后,一封封倡议书、一个个研究报告、一块块展板(包括照片、表格、漫画等)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为了使我们的调查结果受到全体同学的重视,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向学校自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于是一场“每天节约一角钱,我为四化做贡献”的反铺张浪费的活动在我校隆重上演了。

建议和对策:

如果任由孩子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孩子用钱的欲望会越来越大,向父母伸手要钱会永无止境,并且从小养成了不节制、乱花钱的习惯,长大了父母再有钱也不够孩子用,何况父母的年纪会大、孩子还得自食其力呢!

还是让我先给大家举一个小孩子有了零花钱学会当家理财的例子吧!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财产的大富翁,他非常重视对子女花钱精打细算的教育。他有一个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花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要求子女在本子上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一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加5美分。由于洛克菲勒对子女零花钱严格要求,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学会了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后来都成为理财专家。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零花钱呢?

2、给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今天你需要多少零花钱?分别用来干什么?然后父母按需合理而给。这样可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调查”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避免孩子为多领零花钱而撒谎,或鼓励孩子制定一个消费账簿,以便父母检查和教育。

3.让孩子体会赚钱的艰辛。可利用寒、暑假等时间鼓励孩子进行劳动实践,如下地干一天农活、帮妈妈当一天家、帮亲戚做一天生意、替奶奶带一天孩子、跟着爸爸上一天班、上社会自己找活干试着去挣钱等等,孩子自然会领悟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道理,用零花钱时当然就会多想一想了。

4.鼓励孩子多存钱。好多孩子的班级里建有红领巾小银行,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角、一元都存入小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开支向“银行”提取的理财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最后,我要向全社会呼吁,“请来关注一下我们的未来!”

中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放学时段。

调查共:50人。

有零用钱的人:49人。

没有零用钱的.人:1人。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0%,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2.0%。

分析: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在初中生中,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

201元以上的占8.5%。

分析:我们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

孩子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的中选率;

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

其他亲戚给的占7.0%。

分析: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那么青少年学生的零用钱平时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统计结果显示:

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

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

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

体育运动花费占14.7%;

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占5.0%。

分析: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在不少学校大门的两侧,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而国外的一些卡通漫画,故事书却充斥着市场,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这实际上恰恰反映了国内相关书籍资源的缺乏,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零花钱对于现在的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经必不可少了。纵观我们班同学的零花钱,多则几百元,少则几十元。有的心理学家曾经这样指出:零花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我们疑惑,为什么零花钱会决定学生的地位?同学们这些零花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决定就关于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进行实际调查,用事实引导、教育小伙伴们平时改掉不良消费习惯,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1.学会设计调查表,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学会设计调查表,在实践调查活动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1.问卷调查

2.查找资料

1.问卷丢失

2.存在分歧

查找完毕后,陈雯颖开始打印问卷,而我则用电脑搜索一些有关零花钱的真实故事。突然,“现在的小学生越来越富,10多岁小孩攒20多万元零花钱”一行字映入我的眼帘。我大吃一惊,嘴巴张大成“o”形,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惊。我马上点开查看。发现这个班级中花钱大手大脚的大鹏与班里数一数二的“零花钱大王”xxx很像。他的零花钱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是他经常把钱花在零食,玩乐等事情上,有时一拿就是一张百元大钞,习惯很不好。

周一时,我们一起在下课时间发放并回收了三十份的调查问卷,庄雅然开始把问卷分类好,画统计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我制作了这份调查报告。

我们统计出有7同学每周有10-20元的零花钱,7名同学有6-10元零花钱,5人有0-5元零花钱。而每周有零花钱40以上的同学只有4名。零花钱是家长给的同学较多,有14名,分别有16名同学是通过劳动和考试考好取得的。还有13名同学是有需要时才给,有三人选择了其他。17名同学把零花钱用来买书和文具;把零花钱用来买零食和用来娱乐的同学各有7名;三名同学用来买盆栽,4名同学用来买折纸;还有两名同学用于其他。我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会给孩子合理的零花钱,是有少数家长会给孩子大量零花钱。而大多数同学也会自觉把零花钱用到买书和文具上,只有小部分同学会用于其他。

理财方法:

学会记账。把自己这个月零花钱的支出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看看自己是怎样花完的,并在下个月更好的分配它。2.存钱。你可以像新加坡的学生一样存钱,然后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数目惊人,再去买一个礼物送给自己的父母。

3.提前想好自己这个月的零花钱怎么分配,好好执行。

十一假期,家住上海市彭浦新村的老周夫妇的心情沉重:夫妇俩“没日没夜”打了一个月工挣了20xx来块钱,却被儿子拿去办了一个同学聚会。 “为了供他读书,我们两个吃苦受累。难道供吃、供喝、供穿、供读书还不够,还要供他虚荣吗?”老周妻子十分伤心。老周感叹:“对儿子我们是掏心挖肺了!”6年前夫妇俩双双下岗,老周开始每天清早骑车挨家挨户送牛奶,忙完后赶到装饰市场替客户送材料,晚上又要在停车场守夜值班;妻子则在早上去证券公司做清洁工,下午到小百货店当营业员,夫妇俩一个月的收入加起来不过20xx多块钱,日子过得清苦。可是读高二的儿子却“高标准、严要求”。开学时,他看到同学都有车子接送,竟软磨硬泡要父亲租辆车送他去学校。国庆长假里,又提出办一个同学聚会,为此他一会儿宣称绝食,一会儿装病不去上课,逼着父母凑足20xx元供他花销,因为“大家轮流做东,出手大方,我也不能坏了规矩,以后在学校还要做人的”。老周叹息:“我吃了没本事的亏,现在再吃力也要让儿子多读点书。”儿子高声叫:“你们赚点钱还不是给我用的?派头这么小,老实讲今天这点钱,人家玩得还不高兴呢!”

虚荣心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因为有了虚荣心,才会向父母提出一个个不合理的要求;才会互相攀比;才会不谅解父母;才会对父母大吼大叫试问,这样不孝的行为,出现在我国这种礼仪之邦,若是孔子看见了,可能会叹息道:“我的弟子们为世人编制了著作,‘百善孝为先’,这句至理名言为何被你们抛之脑后呢?”

俗话说:金钱是把双刃剑。唐朝名臣张说在《钱本草》中提出:钱,味干、大热、有毒。言外之意就是——钱是一味药,药能治病,亦能致病,只有服之得法,才能避灾去祸,延年益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不要乱花父母给的零花钱,因为这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赚来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把金钱浪费在一些使你玩物丧志的东西上,还不如攒起来等到父亲节或母亲节时买个小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或是把它花在学习上。另外,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既然如此,那我就可以任意买文具和书了。这也是不好的现象。文具是供你学习用的,不是摆设,也不是炫耀的对象。如果你买来连看都不看一眼,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乱花钱不一定就在零食和玩具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并且,要学会理财,管理好自己的“小金库”。并且,就算你的父母给你大金额的零花钱,你也要分配得当,不能几天就花完,要存起来。

学会理财,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7

我每次放学,都会看到同学们在校道围着买东西,有的围在小吃店门口;有的围在玩具店;有的……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同学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用来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对这些问号进行了调查。

我向我们班同学进行了关于零花钱方面的访问调查。我首先调查零花钱的来源,从结果发现,大多是用压岁钱作为零花钱的,而家长主动给的则有十五个同学,我又调查了零花钱的用途,从结果表明,买零食和玩具就占约百分之七十,那买书订报的却只占百分之三十。

1、家长没有管理好有零花钱的孩子。

2、过年的时候,自己有压岁钱的同学就占约百分之八十,那家长主动给的才有百分之二十,可以看出压岁钱是学生基本零花钱。

3、父母比较宠爱孩子,会定时给零花钱,但是没有适当管理孩子的零花钱,造成了孩子乱用零花钱买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

1、学生的零花钱是来源大多是压岁钱或家长给的。

2、学生的零花钱都是用来买玩具和零食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1、家长少给孩子零花钱。

2、让孩子有一个用钱计划。

3、攒多了可以存进银行。

4、让城管加强管理,不要让摊贩在校道里卖东西,以免阻塞交通。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黄俊华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结论小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是从这些地方得来的: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建议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1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一些小学生开始向“顶头上司”要工资。虽然这样的事情很正常,但是我有点好奇他们拿着钱在干什么,所以我就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我问了我们班一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发现班里有20%的同学有零花钱,这让我更加好奇。

2.还有一些近视的同学经常去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据我所知,他们一直在玩一个叫穿越火线的枪战游戏。我想说的是:过火难,还要过火线!我也喝醉了。

3.还有少数同学要求“直属上级”借一大笔“赃款”给“锤老板”。没关系,只要及时求助,那些同学傻到真的没有朋友,不敢向“总司令”报告。我需要安慰。

学校要积极响应家长,创设“不给18岁以下儿童零花钱”的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零花钱。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2我们学校前面有几家商店买炒米粉、小吃和玩具。以前去买的学生不多,现在去买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我调查了这个现象。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上周我和妈妈说小x同学的家长给了她30元钱还可以随便花,我也想得到30元钱。妈妈说,只要我写一篇关于零花钱的调查报告也给我10元钱(可以随便花),于是我在同学中进行了调查,写了这篇文章。

上周四,我对我班的13名同学进行了“关于零花钱的调查”,其中有的同学家长给零花钱,有的同学家长不给零花钱,有的虽然给但也不能随便花……真是五花八门一家一个样!

接受我调查的13人中有6个家长给零花钱,他们是赵浩岩、卜天辰、赵倩雨、夏碧萱、姚英男、裴尧。有7人家长不给零花钱,他们是李阳、徐佳昂、李美熹、张欣宜、宋明霜、于鹤帷、佟孟格。

因为现在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为了让我们开心,过得更幸福,愿意满足小孩子的要求,因此就给了小孩子零花钱。

我发现,有了零花钱的同学爱买一些文具、小粘贴、小食品和一些小玩意,所以校门口的小商小贩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我还发现,有的同学买完东西上课摆弄,不听讲,有的还把自己买的东西送给别人,还有的同学和比人攀比,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更有甚者买了校门口的“三无”食品,喝了所谓的饮料上吐下泻,真是花了钱还遭了罪啊!

有零花钱的同学应合理使用手中的钱,要买一些有用的东西,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要买小食品和路边的烧烤串,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现在,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富裕。我们小学生的零花钱怎么办?于是,我和同学带着好奇做了一个小调查报告。

我们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零花钱的采访调查。我先调查了一下零花钱的来源,发现大部分都是用压岁钱当零花钱,而家长给十五个学生。我也调查过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70%左右的人买零食和玩具,只有30%的人买书订报纸。

1.父母不能用零花钱管理他们的孩子。

2.过年期间,大约80%的学生有压岁钱,只有20%是父母给的。可见,压岁钱是学生最基本的零花钱。

3.父母溺爱孩子,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然而,他们没有妥善管理自己的零花钱,这导致他们的孩子花零花钱购买对他们健康有害的垃圾食品。

1.学生的零花钱大部分来自压岁钱或者父母。

2.学生的零花钱用来买玩具和零食,与学习无关。

1.建议那些把零花钱花在零食上的同学向那些把零花钱花在学习上的同学学习。

2.建议家长定期定量给孩子零花钱。

1.你一天的零花钱大概是()。

a,不到一元b,一元c,一元以上。

2.你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

a,b来自父母,c来自父母或长辈,d有压岁钱,靠劳动挣来的。

a,文具b,零食或者玩具c,上网或者玩游戏d,买课外书。

4.你认为你的零花钱花得合理吗?()。

a,合理b,不合理。

5.你自己赚过零花钱吗?()。

a试过b没试过。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

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

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我每次放学,都会看到同学们在校道围着买东西,有的围在小吃店门口;有的围在玩具店;有的……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同学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用来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对这些问号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向我们班同学进行了关于零花钱方面的访问调查。我首先调查零花钱的来源,从结果发现,大多是用压岁钱作为零花钱的,而家长主动给的则有十五个同学,我又调查了零花钱的用途,从结果表明,买零食和玩具就占约百分之七十,那买书订报的却只占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家长没有管理好有零花钱的孩子。

2、过年的时候,自己有压岁钱的同学就占约百分之八十,那家长主动给的才有百分之二十,可以看出压岁钱是学生基本零花钱。

3、父母比较宠爱孩子,会定时给零花钱,但是没有适当管理孩子的零花钱,造成了孩子乱用零花钱买些对身体有害的垃圾食品。

结论。

1、学生的零花钱是来源大多是压岁钱或家长给的。

2、学生的零花钱都是用来买玩具和零食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

建议。

2、让孩子有一个用钱计划。

3、攒多了可以存进银行。

4、让城管加强管理,不要让摊贩在校道里卖东西,以免阻塞交通。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1、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

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

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

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

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3、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4、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3、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是用来买零食玩具,也有同学会积攒零花钱买课外书。虽然同学们懂得节省零花钱,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乱花钱,少部分同学甚至与其他同学攀比、交易。

老公增加零花钱的请示。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级里出现了一阵不良的“攀比之风”。今天他买了新型的玩具,明天她又买了漂亮的挂件。那么,同学们的零花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零花钱的数量又有多少,是怎样使用的?我们几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调查。

1、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全班性调查。

2、采访个别同学,请他们谈谈零花钱的使用方法。

3、在网上查找有关同龄人使用零花钱的资料。

4、询问家人,了解他们对孩子消费的建议。

父母每月收入。据统计,父母每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占了35%,4000元以上的占65%。

每星期零花钱数量。据统计,同学们的零花钱每周在5元以下的占25%,每周在5~15元的占47.5%,每周在15元以上的占27.5%。

零花钱的来源。据统计,同学们的零花钱是父母给的占了80%,从早餐节省的零花钱占了10%,自己赚的占了10%。

零花钱的用处据统计,零花钱主要用来购买零食的占了45%左右,买书的也占了40%左右,用来买玩具和游戏卡的约占15%。

压岁钱的处理。据统计,同学中把压岁钱交给父母保管的占35%,存入银行的约为40%,用于买学习用品的约占25%。

零花钱使用是否合理。据统计,认为自己零花钱用得合理的占了92.5%,认为用得不合理的用了7.5%。

是否想过合理使用零花钱。据统计,想过合理使用的占了92.5%,没有想过合理使用的占了7.5%。

1、班级中的同学父母收入属于中等偏上,生活条件也很不错。因此,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较多。

2、同学们的零花钱数量有些偏多,大部分同学的零花钱每周在15元左右。

3、同学们手中的零花钱大多是父母给的,在家里,我们是纯消费者。也有部分同学通过劳动来“赚取”零花钱,这一点很好。

1、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零花钱很有面子。但是,由于家庭收入不同,父母也应该根据孩子的消费量及用途适当增加或减少零花钱的数量,或让孩子通过家务劳动获得零花钱。

2、调查报告还显示、同学们的零花钱大部分是父母给的,所以,同学们应该珍惜父母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不应该胡乱花钱。

3、也有同学会从早餐中节省零花钱,这是不正确的。早餐的营养在一天中占了重要的位置,早饭一定要吃好。所以零花钱不可以从早餐中节省。

4、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得合理,但是,据统计,有部分同学会在学校禁止消费的小店中买零食。这样做,不仅会浪费零花钱,而且有可能损害健康。零花钱应该多用在购买学习用品上。如果还有剩余,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公益捐款。

老公增加零花钱的请示。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一年级多数交给爸爸、妈妈保管。

二年级由爸爸、妈妈存入银行。

三年级把压岁钱交给爸爸、妈妈后,定时当零用钱给。

四年级自己保管少数。

五年级自己保管,用时做记载。

六年级到书店买一些健康书籍。

xxx。

xx年1月29日。

武钢十小。

约26人。

要用压岁钱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比如健康的书籍、文具等。千万不要花在不必要花的地方。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家庭渐渐富裕起来,而一些小学生开始向“顶头上司”要薪水了,即便这样的事情是正常的,但我有点好奇他们用这些钱来干什么,所以我对这方面展开了调查。

调查。

我询问了我们班一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发现全班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有零花钱,这让我好奇心更大了。

结论。

1、我跟踪了几个卫生习惯较差的富人,发现他们经常去学校门外的百佳文具店买一些辣条、肉串、等等三无产品,要不就是去门口的地摊买一些“灰尘夹肉”、“黑焦猪肉”、“素肉干”,喝一些“黑胡椒汁”、“柠檬酸水”,之类的东常,这些东西既费钱,又费身体。

2、还有几个近视的同学,经常约着去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据我了解,他们一直玩一种叫穿越火线的枪战游戏,我想说的'是:穿越一团火都难了,还想穿越火线!我也是醉了。

3、还有少数同学,找“顶头上司”借大笔“赃款”来给“斧头帮老大”这种事发生了没关系,只要及时求救就行了,那些同学傻到真的没朋友了,居然都不敢向“司令长”报告,就这样傻下去,我需要安慰。

建议。

学校应该积极向家长反应,并创建一给“未满十八周岁不给零花钱”活动,让更多家长管理好零花钱处理。

我们学校门口有几家买炒米线和零食、玩具的商店。以前去买的同学不太多,而现在,去买的同学越来越多。因此,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调查。

我走访了我的几个朋友、同学,问了一下这一两年来父母给他们零用钱的情况,他们都说,爸爸妈妈给他们的钱越来越多,所以就常常带钱去学校买东西。

我还在电脑上查了一部分资料,上面说一部分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居然高达几百元。

一、随着国家的富强,许多父母的工资也上涨了,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外,还能积攒一些钱,家里有钱,父母就会多给孩子一些钱。

二、部分同学的爷爷奶奶领着退休工资,爷爷奶奶们生活节简惯了,手头也会积攒到一些钱,这些老人爱孙子、孙女心切,会把自己省吃简用的钱给孙子孙女一些。

三、同学们钱多了,但是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买,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基本留不到第二天,而且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节约一部分钱就可以积少成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学校门口的零食摊、玩具店前同学们在争先恐后购买零食、玩具的场面。

一、现在的家长为了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给孩子许多钱,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这样一来,小学生乱花钱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二、由于同学们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所以学习情绪多数变得较差,无法专心学习,加之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希望各位家长控制好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另外让孩子体会到大人赚钱的辛苦,教育好孩子并让他(她)们知道: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好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而一个人再有钱也买不完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只有劳动、知识、经验、能力才是每个人不可少的财富,拥有了这些才能拥有幸福。

现在,我发现有许多小学生总会带一些零花钱来校外的小卖部里去买东西吃或买玩具玩。可是,这些同学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我为此事作了一份调查报告。

我利用这个周末的时间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他们有的说:“是同学的。”有的说:“是我的。”可是,这些同学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决定去问问这些同学的家长。他们有的回答:“我没有给她钱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给他坐车钱,他还是那么迟才回来,原来他把钱拿去买别的东西了。”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去偷爸爸妈妈的钱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捡到钱不交给老师的同学有百分之五十,妈妈给他的坐车的钱,却用来买别的东西的同学有百分之三十。

1、在这些经常带钱来学校买东西的同学当中,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占百分之三十。他们大多数是因家长给他们的车钱或给他们在学校订学习资料的钱来买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学是去偷爸爸、妈妈的钱,他们趁没人时再去偷的,这样使小学生养成非常不好的行为习惯。

1、有的学生在地上拣到钱不给老师,而是去买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学生让别人请客所以有了钱。

3、爸爸、妈妈给他们的搭车钱,他们却用来买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手上的钱,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偷偷地拿来买东西的。

小学生从小就有这种不良习惯,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长必须得把这件事好好地处理,不能再让小学生发生这种事了。

随着年代的发展进度,我发现有许多的小朋友每天都向自己的爸妈要零花钱,而且每次都向父母们要很多的钱,我更进一步的对小学生的零用钱做了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

我首先来到了小卖部,发现了许多小学生都在里面,而且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小学生买的是辣条,还有玩具,虽然说这些是小学生的日常习惯,但有一点还是不能疏忽的,那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把这些玩具、吃的上升价钱,为了使更多小学生来店里买东西,老板还故意往里面放一些诱惑小学生的东西,因此你只要吃一点儿,就会三番五次的去买。

分析。

1、有些小卖部的老板每天都提升价钱,而且每次都提升一角、两角,让那些小学生以为很便宜,所以为使自己能让别人看到自己很有钱,就每次都去买。

2、有些小卖部的老板还为了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所以他们就往那里放一点儿让人吃了还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忍不住去买东西。

结论。

那些老板的心好像遇到钱就发黑,一点良心都没有,他们真的都是连禽兽都不如。

建议。

我觉得那些老板应当好一点儿,不要为使自己的钱包鼓一点儿就做这种下三滥的手法,那些老板应当把自己的心放的宽松一点儿,不要一有机会赚钱就忘了自己是谁,姓什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1、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

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

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

1、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

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

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3、校园内如有小卖部,应只卖学习文具和必要的饮料,不卖零食,以净化校园环境。

4、学校不应该让同学们把零食带入校园。

1、大多数同学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有些父母每星期会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有些父母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奖励零花钱,也有些父母是顺从孩子的心意给零花钱的。

2、一些同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赚”零花钱,供自己用,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来源是压岁钱;一些同学就是纯消费者,无条件享受零花钱,把压岁钱交予父母保管、从来不用零花钱的同学少之又少。

3、同学们的零花钱大多数是用来买零食玩具,也有同学会积攒零花钱买课外书。虽然同学们懂得节省零花钱,但还是有不少同学乱花钱,少部分同学甚至与其他同学攀比、交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