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7篇)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7篇)

ID:7587408

时间:2023-12-22 20:15:21

上传者:梦幻泡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提高学习效果。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借鉴。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历史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下面的是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篇2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xx年我有幸成为xxxx(省、市、区、县)历史骨干培训班的一名成员。在此次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之下,同时在“班主”张亚东老师的帮助下,我本次培训,收获颇丰:我们聆听了专家的精辟讲座,看到了精彩的课堂实况,积极参与了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间的互动。无论是有关历史中、高考备考的讲座,还是走进课堂,听优秀教师给我们展示的研讨课……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的贫乏和稚嫩,通过学习,我也慢慢变得干练和充实。

一、开阔视野,提升自己。通过骨干班的培训,让我知道闭门造车是难成大器的,教师要快速成长,必须开放自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通过这次学习认识了很多来自各校的骨干教师、名师,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骨干班中除了接受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聆听了昆一中赵灿东老师的一堂课,给我留下最有启发的一句话:历史教学关键不是学生记了多少,而是理解多少。这句话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与昆十中的周永珍老师交流高考备考的经验,让我在高考后期的复习中受益匪浅。观摩了昆一中、官五中的优质示范课,以及张亚东老师在教学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都使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感受到名师们身上都有的品质: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和热情。同时,他们又各具特色,自成一家。赵灿东老师的激情飞扬、大气浩然;周永珍老师的务实求真、沉着冷静。其实,这些名师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二、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这也是我在培训班中最大的感触。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把教学和教研相结合,我在培训班努力进行课题的研究,深入思想,提升能力。

三、学员的潜质得到不断的挖掘。我们的培训班成员来自xxxx(省、市、区、县)各家学校的一线教师,由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组成,每个星期三我们会带着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进行交流,我们也能像历史名师一样探讨高考和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在张老师的努力下,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学校的普通老师有机会参加了省里、市里的各种活动,从中我们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潜质得到不断的挖掘。

通过这次培训,我树立了自己的奋斗方向:要做一名终生学习的历史教师。做一名开放型的、研究型的教师。作为历史骨干培训班的一名成员,我将抓住培训班这个平台,积极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同时我还将学以致用,将培训期间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学,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通过培训,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与同行的前辈和老师共同交流。

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也是以往历史学科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或不能比拟的。通过历史学科很好的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教书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很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应了那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而繁杂,特别是历史学科更注重史论结合。每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案例和视频,不禁感叹老师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是因为确实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讲求实证的同时,不再像过去的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内容丰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没涉及这段历史,会使学生对于两汉的内容不够清晰,东汉的内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再比如本次部编教材中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教材也没涉及或是不作为必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也是有缺憾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交代,这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唐朝历史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有就是在对历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辞方面更加的准确而严谨,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时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本次历史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和认识,仅供交流,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提出并批评指正。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_年7月22至28日。县教育局对全县历史教师进行历史培训,主要内容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和《传统文化渗透历史教学》。通过学习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原来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弘扬传统文化。

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三级跳跃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经过培训,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对于新课改,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初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日晚上,我们xx中学新教师在新校区德育室进行了有关于教师师德、教学常规、班主任工作等培训。对于此次的师德培训,我有了一下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上的工作,当然,这是一个教室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养。但是,一个老师,他首先是一个合格的人,他才能当好一个好老师。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又一次强调了黑龙江冯群超事件,它再次提醒了我们要有正确的师德素养。否则,无论业绩如何都不配成为一名教师。

要求教师爱国守法,我们首先是中国人民,然后才是中国人民教师。爱我们的国家,遵守国家规章制度,服从国家统一安排是每个中国人的都要做到的。同时我们要爱岗敬业,有时候我们认为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但是,如果我们爱上所从事的事业,我们的成功率会比前者高的多,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没有什么是与学生接触更让人放松的职业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单纯,他们那一双双相信你的眼神,让你无法不认真想去对他们好,无法不认真去教导他们。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校。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既然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就要让家长放心,在家里学生有父母,在学校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他们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责任,包括他们的未来。我们要以身作则,因为我们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长辈、作为他们学习的对象,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并且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好老师,还要做一个好学生,我们倡导终身学习。我还有很多的知识不够,经验不够,所以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去听其他老师的课时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还有课外的学习。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能力。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历史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下面的是,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们参加的此次培训是一种脱岗培训,而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在华南师大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0距离的接触到一些名师、专家的授课,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有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篇2我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什么事都有开始的第一次,请你不要在意做事前周围人的议论,也不要在意以后人的评价,只要是在做的过程中人们都热情的参与其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就足够了。这是博兴县教育局第一次组织大规模的教师暑假全员培训,培训之前我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既然自己认同这次培训,那就应该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都是按教材梳理——单元梳理——课时分析的思路认真研讨,其中总结了我们的收获,也发现了我们的困惑。我们快乐的忙碌着,精心的耕耘着那一亩三分地——六册历史教材,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根本没有牢骚,没有不满。满以为我们的精心设计会在县里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可真正到了展示成果时,没想到一个单位的发言比一个单位好,一个单位的成果比一个单位精彩。大家成功经验层出不穷,你引入了单元梳理树,我总结了学生愿意接受的授课模式,你用顺口溜帮助重点记忆,我用历史图册突破教学难点,你分析到了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大家你展示你的亮点,我说我的成功经验,你一言、我一语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成果,所有的老师都深入其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谁能说这不是一次成功的培训。

正像一位移山大师所说的移山窍门一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制定规则,那么我们就好好执行规则吧!更何况暑期培训对教育来说是件好事,教师的职责不就是教书育人吗,现在教育局免费吃、免费住、免费提供电教器材、免费提供优秀师资供你学习,大家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还希望教育局提供同样的培训机会。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7月13至14日,我有幸参加了20_年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本次培训内容详实,在培训中观看了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专家张静老师对七年级《中国历史》新教材的介绍及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还聆听了北京市东城区骨干教师丁丁老师对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及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

这次培训活动对初中历史教学及新教材的使用具有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对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新教材的学习培训,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作为一名在初中历史教学岗位已有近三十年历程的教师,在去年使用新教材中,对于新教材的删、减、增有很多的困惑,一直都期待着能有机会的学习交流,和教师同仁们一起研讨,解决各种困惑,这次的培训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搭建了一个方便、高效的平台,让我们可以聆听专家的指导。原来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才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利用我们学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因此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突显,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来说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目前历史教学的发展方向。

张静老师告诉我们,使用部编教材的理念,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在课标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二是理清逻辑,形成历史认识;三是用教材教历史,发展核心素养。让我明白了实施历史课堂教学,必要的讲述是不可少,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落实核心素养。更让我理解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培养家国情怀,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

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对于教材中的辅助部分,张静老师根据课例清楚地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课文前设、旁设、后设。在我们观看了《秦统一中国》课堂实录,张静老师在进行评析的时候,对课堂中使用史料史证上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尤其是课本中提供的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地图插图,经过长时期的验证对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史料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史料,并学会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另外注意史料的选择,不要过多,要结合教材和学情进行选择,使材料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发挥史料的作用,促进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培训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每个历史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发挥舞台,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努力。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20_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第一学期,我有幸的参加了在河南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初中历史班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不但使我提高了认识,而且使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下面对此次学习总结如下:

由于工作在农村中学,对于现在教育发展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情况的了解,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学习,对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清楚知道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让我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中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交流、教师自主研修等,让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1)专家学者强大的感染力。授课专家不是史学泰斗,便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领军人物。无论是年青还是年老,身上都有着这样一些高尚的品质:刻苦钻研、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实事求是、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务实求真、沉着冷静。这些专家本身就是让我们学习的典范。

(2)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体现一个“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1)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通过这次学习,发现教育的需要远见卓识的。每位专家精彩的讲座,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高的认识。对历史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2)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论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今后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历史教学工作。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历史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培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历史上,教师培训也一直贯穿着教育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历史教师培训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在远古时代,教师培训主要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老师们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徒,学徒通过跟随老师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这种培训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确保知识的传承和保持纯粹性。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传递效率低、培训流程不规范等。因此,在后来的发展中,教师培训逐渐向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教师培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和学术研究。培训机构开始兴起,教师培训逐渐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形式也从面对面的培训拓展到了网络课程、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这一进步推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尽管现代教师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其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和应用,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培训还需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以促进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

然而,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师培训的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也开始在教育中应用。这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助力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在未来,教师培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教育系统的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变化都将推动教师培训的不断发展。培训机构需要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教师培训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教师培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而在面对现代教师培训的挑战和机遇时,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不断推动教师培养体系的改进和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的需求,培养优秀的教师,助力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金秋十月,很幸运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由衷感谢教育局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平台。13天的培训中,听了好几位教授专家的专题讲座,并且在长沙两所中学听了两节历史课,课后大家细致地做了交流和评课。现在细细翻看记录的笔记,回顾曾经接受培训时的情景,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耳目一新,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本人的学科专业发展、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对历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真是受益匪浅,一言难尽,现做一个具体的学习总结,以便自我鼓励与他人分享。

一、进一步领悟“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追求高效课堂。

新课程由于教材版本不统一,所以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必须取舍对待教材。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引领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骨干教师应将专业再发展是作为终身追求。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地发展。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骨干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学生,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在讲座中指出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通道、是教师个人知识的改造与升华;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专于理论学习。作为骨干教师更要强调反思学习,提出自我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计划,撰写教育笔记,经验总结或论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三、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学科素养。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做出回答的问题。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要提高自己的人文学科素养,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_年初冬,我有幸参加了肇庆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到了湖南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地方。这次学习主要是针对新课标的学习,湖南毕竟是全国高考强省,在传统课和新课改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相信“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巨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做个新老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这次研修班的目的就是要更新我们的传统观念,更多的了解新的史学动态,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研修班是和湖南师大合作,这次学习请来了很多专家,有学识深厚的知名教授,也有力图创新的一线知名教师,每天都可以接受不同风格的思想洗礼。在这次学习期间总共听了12场专题讲座,2节教学实例,两次考察地方课程资源,课程虽紧凑,但学习内容丰富,总的来说这次学习给了我很多想法和感触。

我在学习中深刻的体会到了新理念和旧观点的对撞冲击。余柏青老师的《历史知识的传播与培训》,瞿建湘老师的《广东〈新课标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胡续伯老师的讲座都是从理论上说明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中国的教育现状出发,让我们了解课改的必要性,为结合教学实际,有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美国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学习来说,我更希望是一线教师来给我们讲授教学经验,因为如何把理论结合进实践,还是真正上课的人最有说服力。新旧的对撞在于,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中,有老师指出了新课改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其实我个人更喜欢一线教师的讲课或者去学校里听课,这样才符合真正的教学学习。韩湘萍老师讲座,雷建军老师的《努力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王强山老师的《史家四长与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等等一线名家教师的讲座真正的切入到了教学实践中,指出了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也教了我们具体的解决方法。几个一线教师对于以时间衡量学生为主题的形式提出了质疑,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学中遇到的很大的问题。我很赞同这些老师的看法,我们山区教育,以历史学习而言,除非所有的学生都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为功底,不然盲目的以学生讨论为主,学生没有观点的讨论,一节课下来精彩纷呈,热闹非凡,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很差,很多同学都没有学到具体的知识,当然,该放手的也要放手,适当的让学生讨论,既开阔思维也提高兴趣,问题的深浅,讨论的时间控制,关键在于针对学生整体水平的度的把握。培训还给我们安排了湖南师大的教授来讲课,邹水杰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观、新动态、新评价》,刘大明教授的《世界历史》等等,丰富了我们的史学知识,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史学新动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也是老师必须要做的。

这次学习真的学到了很多,回学校之后一定要重在落实,把学到的东西放到课堂上,做到学到做到。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x月,我有幸到xxxx参加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及同仁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赵亚夫教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讲座彰显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聂幼犁教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评价和创新问题》的讲座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

以及关于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的互动沙龙闪耀著名师和同仁的思想火花,而周维苏、孙张勇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的展示及评课活动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如此种种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互动研讨、沙龙交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短短三天我觉得受益非浅,深受启迪。

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是最有意义的。

但在实践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一直仅仅满足于做到第一个层次,不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赵亚夫教授在这里一针见血:很多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缺少中心思想,有课而无魂,这样怎么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师生的情感、思想的交融。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所学习的历史的表面,而是让学生进入了精神世界。听了周维苏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正是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也给我很大启发。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容其实贯穿于整个三天的培训,最集中的是在沙龙互动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常州的刘常老师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重视材料分析的同时不应该忽视通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南京的金莉老师更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苏州太仓的沈建军老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而其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等等各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着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们讲得都有道理,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才会更有效。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越来越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不仅见到了许多理论精深却仍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家,更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对待、评价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怎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聂幼犁教授的话语振聋发聩:“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更要人文,人文高于科学。

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次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良心和操守,最低境界是为提高考试分数”,我想也只有基于这样的评价才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也才是对学生、对社会最有益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是他山之玉,对我的帮助与启迪更是不言而喻的。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实践创新,我知道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也许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7月22至28日。县教育局对全县历史教师进行历史培训,主要内容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和《传统文化渗透历史教学》。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原来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弘扬传统文化。

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三级跳跃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需突出。经过培训,我深切感受到这么多的变化。对于新课改,我们肩负重任,愿尽我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7月13—14号,我参加了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张静老师有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同时学习了丁丁老师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部编历史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争取将部编历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我有幸到xxxx参加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及同仁对历史教学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赵亚夫教授《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讲座彰显了高中历史教学价值,聂幼犁教授《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习评价和创新问题》的讲座以评价引领学生发展,以及关于课程目标、有效教学的互动沙龙闪耀著名师和同仁的思想火花,而周维苏、孙张勇两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的展示及评课活动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新课程的思考,如此种种专家报告、教学观摩、互动研讨、沙龙交流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短短三天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如果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是最有意义的。但在实践中,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老师一直仅仅满足于做到第一个层次,不去做更深层次的探究。赵亚夫教授在这里一针见血:很多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就缺少中心思想,有课而无魂,这样怎么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实现师生的情感、思想的交融。教学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会学生的某种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情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课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所学习的历史的表面,而是让学生进入了精神世界。听了周维苏老师的课,我觉得他正是在这方面做有益的尝试,也给我很大启发。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容其实贯穿于整个三天的培训,最集中的是在沙龙互动环节,各位老师的发言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常州的刘常老师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重视材料分析的同时不应该忽视通史背景的宏观把握;南京的金莉老师更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苏州太仓的沈建军老师认为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而其本身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等等各位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诠释着什么是有效教学。他们讲得都有道理,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得法。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变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教学才会更有效。

这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越来越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不仅见到了许多理论精深却仍从事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大家,更让我知道了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对待、评价我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怎样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聂幼犁教授的话语振聋发聩:“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更要人文,人文高于科学。……历史有效教学的目的分三个境界:最高境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其次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良心和操守,最低境界是为提高考试分数”,我想也只有基于这样的评价才是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端正态度、树立信心,强化完善或改进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和持续学习,也才是对学生、对社会最有益的。

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