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7篇)

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精选17篇)

ID:7601470

时间:2023-12-22 23:31:14

上传者:飞雪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观点,促进交流和对话的发生。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篇精彩的读后感,供大家品味。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如果有人问我新教育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新教育是一艘大船,承载着所有教育者的理想。这艘船在滚滚红尘中斩浪而行,不畏任何狂风暴雨。因为这艘船的船长朱永新教授是坚定的知行合一者,船上的舵手们都是坚毅的勇士。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实现教育的理想,推动每一个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

每一位站到这艘船上的人,都会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自己的特点,都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事业。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作为新教育者,就是要做这样“好的教育”,既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在平等的心灵沟通中,大家一起合力,找寻真正的教育力量,培养生命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让每一个老师享受成长的幸福,让每一个父母品尝成功的喜悦”。

每一位站在这艘船上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里,生命有了精神的归属地,有了蓬勃向上的动力源,有了执着坚强的追寻力,有了共同生活的合作默契,有了真正的公益精神。在这里,空喊口号、形式主义者只会被唾弃,潜心阅读、善于思考者才会被推崇。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如果乘上了这一艘船,就会远离浮躁,亲近专业成长,找到教育智慧的源头,站在新教育集体的肩膀上乘风破浪。

当阅读、思考、写作、实践这四项教育基本功融化到教育者生命的血脉之际,以读带写,以写促思,以思指导实践,读写思行,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平平凡凡、毫不起眼的生命也会“闪耀出思想的火花”,笔端也会流淌出“文字的精灵”。其生命蜕变成蝶,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翩翩起舞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即将到来的事实。

“自我教育与团队影响”是新教育前行的动力源,“底线+榜样”是新教育的管理秘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都是新教育前行的灯塔。行驶在教育的海洋里,新教育这艘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会“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在这样的信念下,在这样的行动下,我相信“教师”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不再是传说,读书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教育必定会焕发出巨大的力量,让孩子成长为一棵棵挺拔的树,溢出一树树的芬芳。

即便现在我们的力量还很微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每年的年会展示、新教育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新教育之船前行中留下的深深印迹。

“与谁为伍,你就会成为谁。”我愿所有的教育人都能够站到新教育的船上,乘长风,破万里浪,与新教育人一起驶向教育的理想之地。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当我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思索着,感觉特别亲切,那是因为《新教育之梦》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以往谈到理想,我总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许多美好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美梦成真的却少而又少。而现在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却有着新的感受。朱老师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他在书中所使用的语言是平静而又睿智,他用最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奥的教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我没有读到成堆成堆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独特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既有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又有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还有富有激情的诗句。可以说他的书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在令人敬佩。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在这种氛围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勿庸置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与教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师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天仅仅忙于上课和做作业,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而这些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朱永新老师强调,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把道德的体验、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艺,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求全责备,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让学生很自信地把优点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觉地消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实质,理想的德育之梦已离我们不远了。

读完《新教育之梦》,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心中充满爱,向我们心中理想的教育迈进。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我看了朱永新的《我的理想教育》这本书使我有很多感触。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这些话让我明白,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因此,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对学生全身心力量的爱,才能保护每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灵。每每面对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孩子的脸,总有这样一种很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让所有孩子得到快乐,得到发展!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在逐渐地取代传统教育思想。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去做的。只要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智慧无怨无悔地献出。

“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让我明白,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是走不远的,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对于合作与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过去我们往往以为,在竞争中只有一个赢家,因此,合作有一定的困难,更多的是竞争。但是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这样我们才会赢得每位教师的尊重,赢得每位学生的尊重,赢得每位家长的尊重。

“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些话让我更加明白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希望,我对那些学习不好又老是犯错误的学生总是耐心地去做工作,犯了错误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谈心,直到彻底让这个学生懂得怎样做为止。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会越来董事。

转眼间,我踏上教育这片沃土已30个年头了。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几年所走过的路,每当看到学生看我的崇拜的眼神时,每当听到学生一声声发自内心的问候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每每这时,我都会在心中给“教师”这两个字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严于律已、言行一致,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努力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做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从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为每位孩子茁壮成长而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首先是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既然是小语,那一定很精练,读过果真如此,受益匪浅,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还有读完我感觉我的教育很失败。我的教育里多了知识,少了思想情感。我认为严厉是爱,可是我的严厉有时候没有带给学生爱。书中有很多触动心灵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真的,无论是所谓的基础好的基础差的学生,多年之后可能会忘记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如果能时常的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受益终生。我意识到这句话是告诉教育者一种正确的心态,不光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还有老师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一直以来,我的批评总是多于赞扬,总是会吝啬自己对孩子们的表扬,而对于一名学生而言,他的快乐源自小伙伴们的嬉戏,源自父母的关爱,更多的时候源自于老师的赞扬和肯定。

老师心中有爱,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感动中收获着快乐,才会激发着上进,优异的成绩也会在上进中取得。这又应了又一句“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这里整理几句我印象还很深刻的几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几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最后我想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我意识到要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把孩子幼小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我们要有信心,相信孩子们的梦想会指引着他们向前进。

读完本书,发觉我要改变我的错误观念,改变心态,继续努力前行!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朱永新,提起他的大名,估计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的身上,笼罩着无数的光环。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但面对他,我们更喜欢亲切地称呼他“朱老师!”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1700余所学校、200多万名师生参与实验,正以行动改变着中国教育。

看着这本三百多页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教育小语》,细细品味着这包含哲理的三百多条小语,仿佛朱老师就来到了我们身边。他那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穿行在教育小语的旋律中,我思绪万千,如有阵阵春风,令人希翼无限,如有夏日凉风,倍感怡然,又如有冬日北风,让人猛然醒悟……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dd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需要平静地思考,更需要激情的燃烧。”这几句话我读了又读,读了再读,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虽然有些一厢情愿。可是我确实觉得这句话对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样的理想啊,我们每个人都该做做自己的教育之梦啊。踏出师范的门槛,我是带着美丽的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忙碌的生活,等再回首,只觉自己渐渐退却了教育的那种激情。我突然之间好感动,因为那是理想,而现实永远和理想存在很大的距离。我想这辈子我不一定能成为如何如何的人,只是希望能缩短这中间的差距,只希望那梦想依旧美丽。

在整本书中,我还找到了一个我所认为的关键词,那就是“阅读”。无论是第二卷中“阅读,会让教师善于思考,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有教育的智慧,教育也因此变得从容而美丽”。还是第三卷中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阐述,都充分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那更需要不断地阅读、阅读再阅读。

品读《朱永新教育小语》是种享受,是与作者分享理想教育的快乐。品读《朱永新教育小语》也是一种痛苦与孤独,因为对理想的、快乐的教育多了份思考、牵挂。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如果我们老师的教育是这样,那么我们祖国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都不太敢想,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真正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在书中有这样的一些话: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也应该是积极的,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如果老师的教育生活不能得到幸福,作为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快乐,或者至少说是将快乐传递给学生。而做为新世纪的老师,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真是不能够说太“为人师表”,最多算是“某一方面”的为人师表,而在道德教育上,我们不敢恳恳而谈,如果我们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真的是很难以成就我们的真正的新教育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我又有点感想了,作为教师,应该说是很开心的,可是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教师就是不怎么开心呢?原因不说了,每位同仁都了解,也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而且我们经常去想怎么去改变?但是,我们到底能够改变什么?怎么去改变?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问题!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在教育这个“事件”上,很多教育者都是“只吃一堑而不长一智”!

但是,我在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中看到了希望,我真的幻想,我们的中国教育,如果没有分数的绝对限制,那么我们中国的孩子将是多么的快乐,老师将是多么自信!我真的相信我们全中国的学校,在新教育的引领下,能够将中国教育推向新高潮!虽然,纵观全国,新教育只有一部分的教育实验区和教育实验学校,但是也是一个亮点;毛泽东主席讲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即使就是那么一点火,在我们的信心和努力的推动下,一定能够将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最后,再次谢谢朱永新老师!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直以来,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醒我们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新教育来了,犹如晴空的响雷挟万钧之势来到了郏县,也来到了我们的三立学校,听报告、读书、写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师的一种标志,我们学校的老师每人发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闲暇之余捧起了心中的梦想细细入味。

这本书读完后,我最大的变化是心潮澎湃,面对着新的一轮的教学,又有了一股子大干一场的劲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开心。当然也有课上得不理想,孩子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的时候,但那时的自己总有更多的耐心,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跌倒了爬起来的力量。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洁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当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时,许多学校的课桌有了,精神没了,楼房高了思想矮了,纯粹、人文、博爱,这些教育的本真被滚滚红尘淹没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是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圆自己的教育之梦。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首先是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既然是小语,那一定很精练,读过果真如此,受益匪浅。

还有读完我感觉我的教育很失败。我的教育里多了知识,少了思想情感。我认为严厉是爱,可是我的严厉有时候没有带给学生爱。书中有很多触动心灵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真的,无论是所谓的基础好的基础差的学生,多年之后可能会忘记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如果能时常的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受益终生。我意识到这句话是告诉教育者一种正确的心态,不光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还有老师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一直以来,我的批评总是多于赞扬,总是会吝啬自己对孩子们的表扬,而对于一名学生而言,他的快乐源自小伙伴们的嬉戏,源自父母的关爱,更多的时候源自于老师的赞扬和肯定。

老师心中有爱,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感动中收获着快乐,才会激发着上进,优异的成绩也会在上进中取得。这又应了又一句“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这里整理几句我印象还很深刻的几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几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最后我想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我意识到要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把孩子幼小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我们要有信心,相信孩子们的梦想会指引着他们向前进。

读完本书,发觉我要改变我的错误观念,改变心态,继续努力前行!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

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

暑假中,我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

记的老师。而今天,我想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同时,在教学中,我开始仔细思考,应该怎样做好我所热爱的教育工作?首先,应该要坚持《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关爱每个学生。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候,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其次,注重鼓励。少一点责备,多一些夸奖;少一句批评,多一句引导;少一点隔阂,多一些沟通。现在,我不敢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我确定,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一起成长,一起努力。我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予我自信,力量和幸福,让我的教学一点点进步。

教师读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记得我刚来咱们学校的时候,就接触了新教育。孔老师是我的导师,她经常看书,也带领学生看书。从老师们的口中得知,新教育有一种课叫“整本书阅读”。和王瑜老师一个办公室,她的晨诵每天都会吸引学生大声朗读。从王老师那里,我明白了晨诵还可以那样多姿多彩,新教育果然与众不同。学校里要求每个学期最少15篇博客,我才知道新教育还要有写作、有反思。虽然觉得新鲜,但是我始终不明白新教育的真谛。

本学期一开学,桑主任叫我去办公室,跟我说要成立新教育实验班级,问我能不能去做。其实我一直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怕把事情干不好。但是,这次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我想尝试,想弄明白我心中的困惑。当我答应下来之后,桑主任给了我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从这本书里,我对新教育终于有了自己的较全面的理解。

在这里,我就自己的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对新教育的认识以及做法。

首先,新教育不是完全凭空出来的新鲜花样,它是继承了我们民族先进教育思想基础上的发展、跨越。新教育提倡的“晨诵、午读、暮省”是有科学依据的。古人吟诗,是有感而发。我们的“晨诵”也能够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早晨读书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能够唤醒一个学生的一天,也能够唤醒一个老师的一天。在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诗的时候,我能感觉到诵读的快乐和记忆的增强。“午读”时间就是我们安安静静享受书中世界的时间。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而薄发”大抵是激励我们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吧。“暮省”应该与孔子的“日三省吾身”的做法相一致。通过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己。所以说,新教育并不“新”。

但是,新教育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新教育不崇尚棍棒教育,新教育提倡我们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晨诵时间,能够用心去选晨诵的诗歌、短文,用心组织晨诵的形式。上课的时候,能够用心去组织课堂,丰富课堂讲。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激起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和学生沟通、疏导。

《新教育》让我感受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也感受到了做老师的责任。我会紧跟它的步伐,做一名合格的、幸福的教师。

朱永新教育文集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新教育之梦》。“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我们不仅要把理想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朱教授说得多好。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眼前一亮。

作为一名教龄较短的`老师,从中领悟到了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能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还要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因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读完《新教育之梦》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心生敬意。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

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心得朱永新教师阅读

关注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日子、每一个课程是一间教室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缘由之一。而这间教室里的引导者——教师的状态,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朱永新先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怎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一一为教师“解惑”。

教师,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志业;那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教育的追梦人,是朱永新先生这本书的初衷。

朱永新教育文集读后感

这学期开始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朱永新说教育》一书。最开始接触朱永新老师的作品,是去年读过的,朱永新老师写的一首教育诗《让爱陪教育一起走》:“无数次,我思考教育的真谛。多少回,我探寻教育的源流。三位老人的话语,一直回响在我的心头:夏丏尊说,教育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终于明白一个真理——让爱陪教育一起走。”将自己对教育的感悟汇集成诗,这样的题材我过去没大接触过,所以一下子吸引了我。

一、这本书强调了文化的自我创新。在朱永新老师眼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新教育实验的源头活水,新教育自觉地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不仅是文化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

朱永新老师强调: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理解教育在其传承中应该承担的'特殊使命”。那么,我作为语文老师,研发我的课程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是我进行课程设计的一个重点内筒。无论是好书共读课程、还是二十四节气课程、晨诵午读暮省课程,都要自觉自发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再度兴盛乃至生生不息,完全有赖于我们今天的努力。为此,我们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二、这本书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第二编整整一章的内容,都是介绍了阅读的重要性。

朱老师说:“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是一种主动地继承和发展的力量,也可以通过“阅读”绘画作品、雕刻作品、音乐作品,以及阅读不同的人生,进而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改变我们的世界。

结合这学期开展的读书互动,在对待学困生、激发潜能生、备课上课等方方面面,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过去,自己是凭“知觉”来教,而现在,对于存在的表象,结合书中的理论,也有了不同的认识。

阅读,能使我们具有生活的智慧。过去,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那些伟大的知识,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之中。伟大的书,本身就拥有伟大的力量,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拥有这种力量。

当然,最好的阅读,就是师生共读,老师读起来了,但是学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以后的阅读系列活动中,还要结合本班实际,杜绝形式主义,将我们班的阅读“落到实处”。

三、阅读朱永新老师的书,每一个理论基本上都会提供一个佐证。这种佐证不是滥竽充数,而是有充分的逻辑思考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朱永新老师一直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去为自己代言,这其实就是实践的力量。再好的理念,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从提倡的书香校园的建设到聆听窗外的声音到每日一事,再到缔造完美教室等各项活动来看,每个活动都有丰富的理论支撑,而且时间证明了这些活动的卓有成效。

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在朱老师的言语中学到了新教育的理念,还在他的行动中明确了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这八个字的含义!

朱永新老师在他的书中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新教育的真谛,并立志做一个教育改革的呼唤者和组织者,以唤起越来越多的教育志同道合者。感谢《朱永新说教育》这一本书,给我带来了方向,点燃了我的教育热情。带着美丽的教育情怀,我将踏上新的征程!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学校给我们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后,我却一直把它放在一边,其间睡觉前也偶尔翻动过两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在开学上班之间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当我读了前三章后,我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种精神;了解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还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变。让我感到这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实用的书。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辑第三节《四大改变》中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这一点。文中写了新教育实验的开展给两个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一个是胡量。这是一个最讨厌作文,不写作文的孩子,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师的鼓励下跑到教育在线网站上开了一个专题贴,一年后这个讨厌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书《胡量日记选》;另一个孩子是陆楚雅,父亲在她一年级时因公去世,因为失去了父亲,孩子很孤僻。老师把她带到了教育在线网上,于是她开始了每天的阅读和写作,孩子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写了数百篇日记和文章,成为一个快乐而健康的孩子。在这里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当只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将来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为教师,和许多同行一样,我们都在自己心中播撒无数的梦想,再把这些梦想交付给自己的学生,可惜孩子们的理想一次次埋没在不理想的考试中,一次次埋没在稍有创新的举动就招来批评指责中。学生成了一部部学习的机器,分数成了学生唯一的荣耀和耻辱,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损害,读了这一章,使我看到素质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话语让我领悟了理想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超越知识”,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朱永新教育文集读后感

阅读《朱永新说教育》这本书,祖国未来教育的宏伟蓝图即刻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本书就像教育路上的一座灯塔,给每一个教育人指明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其中,阅读是新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全民阅读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作为一位平凡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我们也责无旁贷。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踏上了阅读之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时孩子们的识字量有限,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并非易事。于是,我在图书室里找遍了所有带插图拼音版的图书,每天抽出时间带领孩子们阅读。精美的插图吸引了孩子的眼球,短小精彩的故事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为了把阅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又安排布置了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任务:第一,每天上课前由一个孩子站在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奖励。第二,每个孩子每天写一句话。也许是为了得到小小的奖励吧,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大,这都归功于兴趣的功劳。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上了二年级,我想让孩子们的阅读再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写作打基础。我给孩子们推荐阅读有关写日记的书籍,并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写日记,每人每天写一篇50个字左右的日记。这是上学期的目标;到了下学期,我把字数增加到了100个左右。孩子们都能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完成。当然,有布置就得有落实。每篇日记我都亲自批改,并做好批注。每周评选出优秀篇目进行展评奖励。渐渐地,孩子们不仅爱上了阅读,也喜欢上了写作。好习惯终生受益。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已基本养成了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孩子们读书的愿望更加强烈,兴趣更加浓厚。每天早上七点半,孩子们准时开始早读,由班长组织进行阅读;中午,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晚上延时上课之前———每天下午五点半,我与孩子们准时走进教室,开始30分钟的师生共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孩子们手不离笔,书上圈画优美词句、做标注。阅读之后把这些内容抄写到读书笔记本上,每天一篇,内容包括优美的词语、句子和自己的阅读感想。除此之外,我还定期带领孩子们到学校图书室借书。付出总会有收获。三年的`努力换来了阅读速度让同学们惊叹、佩服的徐馨馨;阅读书籍种类多、知识丰富的郎乾坤;被大家称为“小书迷”的吴梦可、胡庆羽、吕昕阳、刘慧昭等等。阅读与写作从来都是不分家的。他们的写作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作文常被列为范文在同学们中间传阅。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在诵读经典上也收获满满。一年级时,孩子们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并诵读了《三字经》;二年级时,孩子们除了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外,还诵读了《弟子规》;到了三年级,孩子们每周背诵两首国学经典古诗词。另外,我还有一个计划:把《增广贤文》和《论语100》列入高年级学段的诵读行列中。曾有家长说,我的孩子虽然在农村上学,但是可比在城里上学的孩子学到的知识多得多。听到这句话,我的心里有了些许欣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