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奇迹读后感(精选18篇)

读教育的奇迹读后感(精选18篇)

ID:7662453

时间:2023-12-23 18:28:06

上传者:琉璃

读后感的写作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这些范文展示了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命运、情感内涵等方面的深度洞察。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着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着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来自美国的教师xx罗恩克拉克‘ronclark’,他以一个客观的姿态,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基础教育的疲软无力。罗恩老师所有教育方法都是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起挑战乃至破坏已有的教育规则,罗恩所倡导的'教育风格更容易在中国被推广和接受。他认真地思考了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来对待。

克拉克成为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他的经历非常的丰富,是个干劲十足、思维活跃。他年轻充满热情富有创造力。他成为教师后,摸索出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教师的角色也不单纯,有时难免要遇到进退不得的尴尬。在这里他绝不能对学生动手的。他运用独特的教学规则和革新式的教学方法教育每个调皮的小捣蛋,为家境困难想要念书的女孩打通通往课堂的道路,让有着艺术天赋的男孩得以发挥特长。他用他的坚韧和耐心,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他用适当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好处。过程当然没有叙述的这样简单,而且在他取得一定的进展的时候,他发现有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在他的面前。现实环境,教育制度,经济利益,虚伪作风,等等。这一度让他下定决心选择退出,但学生们的真诚和他本身的品格,让他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他强调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以及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以求在学校以至社会中容易被接受和交际。在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他用了种种方法,他编写有关历史的rap歌曲,甚至有时不惜让自己出丑。他还有一本书:《教育的55个细节》,书问世后大受欢迎,高居20xx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七位。

罗恩老师虽然是一位优秀美国教师,但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闪光点!多一点关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和风细雨,少一些暴风骤雨;多一点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点鼓励帮助,少一些大声呵斥。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内在修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也不断地了解教师行业,也听听同学们心目中理想的老师是什么,很多东西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力量源于创造

一本经典之作,读的遍数越多,越能感觉它的意蕴深厚,越能获得无尽的启迪。远到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卢梭的《爱弥儿》,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专家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朱永新的《享受与幸福》,肖川的《教育的力量》,无不是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感觉给自己的教育教学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经反复读了几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给我眼下的教育教学以有力的指导,成为了我教育教学实验的动力。我也从肖川教授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要义》一文中更加明确了为什么要指导学生质疑和赏析,从而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现实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学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从而使学习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围。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不敢放手,课堂控制过度,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正是基于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才坚定地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放开手来,把课堂放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思考,去表达,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造就一代会自主学习之人。

尽管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欣赏,进而学会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养成了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那点辛苦早飞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满是无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学生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就质疑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中华“为什么”不振“?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中国公民被洋人的汽车轧死后,中国巡警不敢为中国人撑腰,群众也是敢怒不敢言外,还有哪些方面能表现”中华不振“?而这些问题课文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这些问题对于生活在现代中国的孩子来说也实在不好理解。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请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有关书籍,去上网查找资料,也就是请学生去自主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一方面比教师的讲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着力要培养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智力劳动的快乐。同时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而为周恩来总理能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造就自主发展之人,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带给我教育教学的力量。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力量源于创造

读《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是一种享受,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这本书,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在《教育的力量》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我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教书就要先育人,在几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的动力。把从书中学到好的东西都给学生。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我以后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来塑造自己,不断进步。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以后我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倡导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更加努力,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关爱备至,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异的教育教学工作来回报奋斗小学,为奋斗小学的教育事业添砖增瓦。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刚开始,才看到有关此书此人的介绍时,觉得罗恩老师所做的事太不可思意了,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带着疑问,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全书,发现罗恩老师是个散发着迷人风采,有着神奇魔力的人,在他的周围团结这一群和他一样教育者,他们能紧紧抓住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让学生实现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克拉克学校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们风格各异的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帮助困难的家庭布置一个新家;由航空公司赞助孩子们出游;在学校里设置一堵回忆墙,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别出心裁的分院开学典礼;为了迎合年轻学生的爱好而在卫生间上贴满整堵墙的明星海报,以及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而定期设置的既疯狂又奇妙的`各类穿越时空主题活……所有这些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争取赞助,不需要花费学生任何费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当然,克拉克老师并非是万能机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说话的时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即使只有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新的一天吧!”迅速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

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景都会在克拉克学校里出现,这些创意的设计是罗恩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这所学校,热爱在这所学校的学习而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为孩子们付出如此多的心思和精力,如果不是出于一种对孩子的爱与责任,能做到吗?这正是我从罗恩老师身上吸取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是的,我们不能改变体制,但是我们能改变我们自己,正如罗恩老师所说的:当你走进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违反纪律和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那你肯定会变得手忙脚乱。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师、商界精英、艺术家和总统,那你就会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并对成功有着自我期待的学生。罗恩老师的做法是不能复制的,但是他的理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像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那样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孩子未来负责的态度,那么我们也会绞尽脑汁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也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教育!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中国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

在《教育的奇迹》里我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你创造无数的辉煌。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力量源于创造

这本书,我反复阅读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比如:因为今年我要撰写市级数学课题《在小学数学领域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分层探究》,我参考了李镇西老师的《如何善待“后进生”》,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此文中独到的观点,让我脑洞大开,受益无穷。

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可怜,而且可敬一一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一一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

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不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我所教的班级里曹胤晨和邓佳俊就是这样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逐步地转化他们,慢慢地他们也喜欢听课了,上学期期末考试,邓佳俊数学成绩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学也进步了不少。《教育的力量》为广大同行献上了一份可供借鉴的行为指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描写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八年的教龄,说来也不算短,通过阅读,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感触颇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真正感觉到教育的无穷力量,要当一名好教师的职责与不易。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有家庭教育的奇迹、教师的教育奇迹、自我教育的奇迹和学校教育的奇迹。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感动不已。书中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还是学校的领导,他们都相信一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书中有几个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像众所周知的周婷婷、弱智指挥家舟舟等等。为什么出生有问题的孩子最后都能成才?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阅读完本书后我得出了答案,那就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的父母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弱智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根据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只要给孩子付出所有的.爱,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而不是变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了。书中的几位优秀教师也是奉信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该从中学习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会、成功的可能,每一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

第二,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

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成绩好、听话的学生,但是有些老师只是喜欢这类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其实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他们的心更敏感。作为一名老师,只要你能做到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甚至多点关怀后进生,那么你所带班级的成绩与班风就会有大大的改善。

第三,包容他们的过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包括为人师表的我们,更不要说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了。对待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有亲切的语言,温暖的笑容和恰当的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包容与鼓励。多点包容,多点鼓励,孩子的进步就会很大很快。有些老师碰到学生犯了错,不是去正确的引导他,而是斥责甚至打学生,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只会把这个孩子推向更坏的方向,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包容孩子们的过错,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帮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良友,这样孩子进步了,老师也就成功了。

第四,爱所有的学生。

这四个字的事情,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多有“奇迹”发生。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读后感

一本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四溢的畅销书;一本足以给我们教师以优秀的榜样的必读之书;一本足以给千千万万无视教育的家长一记警钟。

每当读此书,会让我沉浸于文字与图画的唯美之中,更敬佩于罗恩老师的创意教学之中,犹如亲身体验此事。阅读此书处处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睿智的气息。使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包容,让教育成为爱,成为希望,成为奇迹。

有些孩子需要你更多的耐心——作者在此提及家长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有些孩子确实需要比别人更多一些时间来发挥才能。我也希望家长能与老师聊聊自己的孩子,也想家长能多陪陪孩子,能让孩子听到家长的鼓舞和赞美声。书中提到马修母亲的来信,这位母亲之前对孩子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吼叫、嚷嚷以及责怪抱怨,最后使得他的孩子变得更加沮丧,到后来当他遇到绝望的时候先冷静自己,然后带上满心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做到,这样孩子们就会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加自信。

倾听,这也是每个孩子所期待的,有些家长却不懂得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忽略了什么是孩子们真正的需要。作者强调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的陪伴,这样亲子关系就会更密切。读此处,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王选是五年级转入的外来民工子弟的孩子,记得第一次见他,低着头眼睛不敢正视我,拘谨又带有几分自卑,看着让人很心疼。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在是个贪玩但又机灵的孩子。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读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顽皮,在家里常受父母的挨骂,甚至挨打。每次与他父母通话,在电话里她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听话,从来没有听她夸过自己的孩子。记得那次跟着学生去租住的房子见着了他的父母,妈妈还带这一个7个月大的女儿,一见我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孩子的不是,说着他要什么给买什么就还是不懂事,还拿出一件衣服给我看后背有一个三角形的洞:一件六七百的衣服穿到学校回家就成这样,于是孩子又是一顿毒打,手背上还挂着几道鲜红的伤痕。得知双休日父母上班这学生还要带7个月大的妹妹,让我很震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本该属于他的无忧的童年在哪里?父母有没有去真正聆听孩子的心声,虽说家长瞒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不懂孩子的心。于是我一五一十的对她说了一番话,分析了她的情况,让她改变以前那种教育方式,少责骂,多称赞,少动手,多倾听。后来有次遇见他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变了,如今能及时完成作业,变的懂事了。是的,王选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大有转变,成绩也不断在提升。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称赞,增加了其自信心。因此家长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得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教师何尝不是要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教师要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眼中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放学在走廊里陈军航(这孩子班级学习成绩善可,平时的行为表现不佳,也常受我批评)跟我聊他说:“我是跟他最聊得来的语文老师,因为以前的老师总是罚他抄课文不喜欢,但是他说我有时候很凶……”于是我一直在思考我哪些方面让他觉得我凶呢,我应该如何走进他的内心呢?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这个孩子从小跟奶奶长大,也没少挨奶奶的责骂,父母一直在国外,十几年了几乎没有几次见过自己的父母,听着就心酸。这样的家庭孩子太缺关爱了,于是他在家里的情绪也被无意识的带到学校里,上课坐姿不端正,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字迹潦草,也许在学校里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平时我也特地关注他,有些事情也特地叫他去做,比如叫他帮我倒一杯水,然后跟他道声谢谢,看他自豪又带有害羞的表情还是蛮可爱地。后来慢慢地也许感觉被老师认可,他的行为表现改变了许多。是的,孩子的成长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认可,倾听孩子们的需要,让我们的心慢慢靠拢,彼此信任,奇迹必会出现。

读了罗恩老师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其中的每一处都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去深深琢磨。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用心聆听学生的梦想,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点点滴滴的爱去感动每个孩子,用爱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教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分享,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相信学生并与他们一起追逐创造教育的奇迹吧!

《教育奇迹》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发现这是一本不同以往谈教育的书籍,没有严谨严肃的理论,没有一般的逻辑叙述,只是讲述一个个事例,而这些事例往往也根植不到我的身边,比如站在桌子上,比如滑梯,比如请同学到家里吃饭,比如参加节目,比如带孩子旅行……,太多太多个例化的东西只能说明是“罗恩式”的教育,效仿不来。只能当小说来看,我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但这样颇具影响力的名人写的书应该不仅仅是这样的吧?于是,我又打开了它,慢慢发觉他的奥秘。他不仅是老师,还是数学老师,还是班主任,还是校长,所以他从学校,老师,家庭,家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给孩子打造成长环境,不仅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更是点燃孩子的生活的热情,勇气,自信。这不正是教育所要起到的作用吗!

我也深深感到,教育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工程,要看到全面,而我们的眼光太狭窄,只看到一个个点。罗恩正是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化的经历,才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

再次读,是在学校要交流感受的时候。我问自己读过书后到底学到了什么?我反思,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奇迹?罗恩本身是个有激情,热爱,能坚持的人。有激情,才不觉面对教学工作的枯燥,有热爱,才会觉学生的可爱,有坚持,才让教育的想法得以实现并影响深远。

我呢,激情,热爱快已消散,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坚持。那多的想法,大概还是停留在二十岁上班时的懵懂阶段。

再读,我又去查阅他的《55条班规》,查看《热血教师》。我在书上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建立了一套原则、理念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对亲似大家庭的团队的总结这写核心原则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父母、和导师如何教育我们深爱的孩子的关键所在”。是啊,回想我们是因为这因为那,而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教育者的高度,失去了教育的热情,那有怎么能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呢?而疫情期间的家访,更让我感到,以前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应有的激情,全新投入到熟悉的工作中去。

合上书本我好像学到了什么,又好像脑子里什么都没有。这真是一本让人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的书,不管你是家长,教育者,教学的管理者,你都会从中受到启发。谢谢罗恩!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只要满怀虔诚的心态,施以更加优良的教育方法,这些人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是呀,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智能综合形式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如语言的、逻辑的、数学的、空间的、音乐的、身体的.和内省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有些人对视觉反应极敏锐有些人对语言比较敏感,有些人则敏于触觉。由此可见,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

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正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罗恩老师奇迹教育读后感

我一直觉得,自己早已经过了相信奇迹的年龄。虽然在平淡无奇的人生中,那些童年时曾经有过的梦想偶尔也会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告诉自己,灰姑娘变成公主,如果不是童话,就一定只是幻想。对于一个早已不相信奇迹的人来说,阅读这样一本关于教育奇迹的书籍时,自然是抱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阅读的过程确实感觉非常奇特,仿佛跟随着作者来到克拉克学校,一点一滴地感受着学校在教育体制及教育理念上令人震撼的举止。是的,“震撼”二字是唯一能准确地表达我的感受的词语,因为在克拉克学校,看不到任何体制化的刻板教条的框框,相反,所有校方及老师的出发点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激发他们的潜能,平等、尊重及信任这样的元素如此自然地流动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克拉克学校最最与众不同的便是他们风格各异的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孩子参加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比如帮助困难的家庭布置一个新家;由航空公司赞助孩子们出游;在学校里设置一堵回忆墙,留下孩子的精彩瞬间;别出心裁的`分院开学典礼;为了迎合年轻学生的爱好而在卫生间上贴满整堵墙的明星海报,以及为了给孩子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而定期设置的既疯狂又奇妙的各类穿越时空主题活动……所有这些活动,他们都会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意争取赞助,不需要花费学生任何费用。孩子们既能在这类活动中得到不少的快乐,又能学习到许多有益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克拉克学校还会教授孩子们很多与知识无关,但却非常重要的与人相处之道,比如真诚地为同学鼓掌,用充满热情的鼓励带给他人信心与勇气;比如当别人回答不上问题时,耐心地等待而非抢答……当然,克拉克老师并非是万能机器人,他也有疲累到不想说话的时候,但是,即使再累,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即使只有四五个小时睡眠时间的他,依然能自欺欺人地用一句“大家早上好!我们开始新的一天吧!”迅速点燃全班同学的热情。

而从家庭方面来看,在独生子女已经超过城市中学校人数的2/3的今天,父母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也愿意为了孩子的明天付出更多的时间与耐心,这当然是值得欣慰的。然而这种关注也因其唯一性而显得有些过度了。我们不再像上一代那样频繁地责怪和打骂孩子,我们懂得跟孩子说话时必须注意方式,懂得鼓励他们,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与自信。但是同时,我们的家长也必须懂得过犹不足的道理,既要充分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适当地受挫,看清真实的自己。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曲奇饼干”,假如我们让不该得到的孩子得到,那就意味着他们将丧失继续努力的动力与能力。

当然,克拉克老师和克拉克学校都不完美,克拉克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因为不懂得孩子内心的情绪而为孩子贴上不正确的标签,贾伊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甚至在他的学校里,也依然存在罚站或被关教室这样的惩罚方式。但是,我们同时必须看到,他一直在努力地思考和改进,不断地创造自己,然后否定自己,破坏自己,再重新创造,这或许就是克拉克学校永远充满活力与新意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真正应该学习的地方。

奇迹读后感

我读的第二本书是《奇迹花园》,它分上、下两册。

这本书讲的是童话作家和奇迹花园里的动物们的故事,这里面最吸引我的是“黑猫几凡的鱼果”。故事大概讲的是:你们知道鱼果是什么东西吗?就是黑猫几凡的一棵树上结满了鱼,所以就称呼“鱼果”。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很多地方的野猫的耳朵里,它们一个个都来抢鱼果树上的果实,等它们全部吃饱了,黑猫几凡说:“把你们的鱼骨头带回去吧,这样就可以种出象我这样的鱼果树了!”这些猫把鱼骨头带了回去,然后种到了自己家的院子里,好多天过去了,野猫们等不及了,就刨开土看,它们发现鱼骨头已经发霉腐烂了,它们以为黑猫几凡是个骗子,就去找黑猫几凡算账。黑猫几凡以为它们又来吃鱼果了,就热烈欢迎等它们又吃饱了,黑猫几凡给它们每人了一捧奇迹花园的泥土,这些流浪猫这次终于种出了一棵小小的鱼果树,每天它们的鱼果树上就会长出一棵小鱼果。以后流浪猫和黑猫几凡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个故事让我觉得有趣又神奇,黑猫几凡乐于助人还懂得分享,这种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给大家分享一句写的很美的.句子“秀美的脖子上配着一块月亮形的翡翠,她的眼睛黑的透出紫罗兰色,像晶莹的葡萄,她的鼻子小巧而挺直,像是用洁白的羊脂玉雕成的…”这本书中有非常多的好词好句,你们自己在书中找找吧!

奇迹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讲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1948年,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有一天,父亲在削苹果时,船突然剧烈地摇晃,父亲摔了一跤,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可他还是坚持活了三天,直至见到妻子那一刻时,就仰面倒下,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这真是一个奇迹,当人家在为它命名时,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却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故事就是这样,我想,当父亲仰面倒下时,他的小女儿一定惊呆了,因为她的父亲在心脏被刀穿进去时,曾对惊呆了的小女儿说:“没事,只是摔了一跤。”

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在这致命的伤害下,也不肯说出真话呢?是一种父爱,一种父爱的力量,因为他担心自己如果告诉小女儿真相,小女儿就会很着急,原先心里想着要见妈妈的快乐心情被忧愁所占据,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挂满了伤心。

也正是这种父爱的力量,使他奇迹般的存活了三天!父爱,太伟大了!

奇迹读后感

这学期,校长为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个初夏的黄昏,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捧起了它。

雷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老师。读完了这本书,他用爱心创造出来的奇迹让我既震惊又感动:

站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作为一方教室的灵魂人物,无疑雷夫是成功的,是伟大的。他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让他的第56号教室变大了,变开阔了,变成了孩子们自由舒展的乐园,变成了孩子们无比依恋的精神家园,变成孩子们一生中享用不尽的财富。

第56号教室里的孩子是幸福的,作为教师,雷夫也是幸福的。我想,做教师,就应该做一个像雷夫这样有信念、有追求、有爱心的教师!

奇迹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篇为《制造奇迹的信函》一文,令我感触很深。

这大致讲的是肯?戴克――一个在推展营业方面最著名的人士之一,在他所发出去、希望经销商提供资料的信函所获得的回信率是奇迹的两倍不止。一般的回信率是在5%以下,5%——8%的回信率是很少的,15%的回信率会让写信者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达到20%,这简真就是一个奇迹。而文中所例举肯?戴克的两封信,一封是达到42。2%的回信率,另一封则是达到了趋近乎50%的回信率。

肯?戴克在信中提到请求对方帮个小忙,使得对方内心很舒服,当然这个请求,也使对方有一种地位很重要的`感觉。而信中肯?戴克的言语无不流露出对对方的恭敬、对方的存在不可或缺、自己十分需要对方的帮助……当然也不可过分吹捧他人,而没有真情流露,如果因而沦陷于阿谀奉承或违心之语中,那么就不会有什么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对别人尊重一些,无论是你要帮助的人还是别人帮助你。切不可因为你帮助别人而摆架子,也不可对帮助你的人大献殷勤。如果这样你有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个机会。

奇迹读后感

你会吃橘子吗?对于没有学习过正念的人来说,并不一定会。

正念就是感知当下的状态,就像是跳出自己的视角看待自己。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自己的念头。当你吃橘子的时候,就是吃橘子,即不要匆匆,也不三心二意。

现在我们感觉生活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于是就干着这个想着另一个,其实这样做,生活就不会有幸福感,更不能产生心流体验。这就是学习佛学的现实意义,得道高僧很容易产生心流体验,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能在游戏和偶尔的时候才能产生。

我一向反对庸俗的学习佛学,对于那些非自然的神秘力量,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对于烧香求佛这种贿赂、买卖“运气”的做法,更是鄙夷。

作为现代人,学习佛学,就应该学习佛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哲学和现实指导。佛陀的哲学思考很是深入,对于五蕴皆空这个哲学问题,就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解。而对于心流体验的追求就更是有用,可以很好的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这本书就是教我们的如何体验生活的,希望你能有更多的心流体验。

奇迹读后感

“每个人当看见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有的人可能会帮助他,但有些人却相反,也有的人帮助了别人却一定要那个人给予回报。”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很喜欢帮助别人,却从没想得到回报。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菲利,有一天,一个老妇人在街道上走,突然下雨了,她走向了前面的百货公司,但是她不想买东西,但是总是走来走去又不好意思,正在这时菲利看见了,搬了一把椅子,让老妇人坐下来,他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想给他钱,他却不收,老妇人又想回报他,就问他要了一张名片,不久之后,菲利竟然当上一家公司的经理,事后他才知道是老妇人的`儿子就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就说我的朋友陈美吧!有一次,她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位老奶奶跌到了,大家都不把她扶起来,陈美看见了,连忙吧她扶起来,不久之后,陈美的爸爸因做错了事情,没了工作,这时,那个老奶奶听说了,她的儿子正好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连忙请陈美的爸爸来他的公司上班。

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你真心的付出了,那么你收获的或许将出乎你的意料之外。古人云:有心为善不是善,无心为善是上善。它告诉我们,做好事不能抱有太强的功利心,要心甘情愿真心的付出,那才是真善。这篇文章告诉我,好心总会有好报。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中,我总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想,再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奉献我的爱心。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