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优质17篇)

ID:7759576

时间:2023-12-24 18:45:48

上传者:GZ才子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一)。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阅读。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2、生字复现::

(一)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汉字见面。

(二)复现生字的途径和方法:

(3)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在生活的大语言环境中复现生字。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见课本第52页-53页。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各1.5分)。

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每个要点1.5分)。

四、观点论述题。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

(2)“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

(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

(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各2分)。

(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

(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每点2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以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述的角度进行评述。

(1)本课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清晰明确,表述语言准确且有分寸;(3)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4)目标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每点3分)。

(二)。

一、.新课程语文教师的素养。

1.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主要包括:1)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2)宽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二、简要说说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

1.采用观察事物后进行口语交际,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指导观察上下功夫。2)要设计好引导的思路,使学生交谈的内容逐步深入。3)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2.在讨论、辩论中进行口语交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专门组织的讨论、辩论,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题目,使学生提前准备。2)教师提供的讨论、辩论的话题,应当是学生们熟悉和关心的,有讨论和辩论的意义和价值。3)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要求过高。

三、教师可通过哪些方式加强教学反思(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做案例分析、做课例录像分析、同事之间指导讨论等方式)。

四、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五、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

六、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

a教师要从心底里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情景,敢于放手,善于组织,并相机进行启发、示范、指导。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并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c要将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结合起来。d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审时度势,随即应变。

七、怎样进行师生合作备课。

就合作的形式说,可以是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或者与小组同学合作,也可以与个别学生合作。

八、课堂管理的策略。

6.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优化课堂管理。

5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发现字形的规律。

6尽量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写字,注意在实际应用中练习写字。

十、【阅读教学中如何展开多向互动?】1.从教师的问出发,改为从学生的学出发。

4.把教师面向全班学生的互动模式,改为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全班教学有机结合的互动模式。

1.观察周围事物、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观察所得;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

一、填空题。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注重语文素养的。各个学段相互联系,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课程是的生态系统,因“”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是最活跃的因素。

4、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话题要贴近,密切联系学生的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5、阅读教学过程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乃至的目标都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二、名词解释。

1、体验学习。

2、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

1、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3、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四、观点论述题。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一、填空题。

2、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整体提高螺旋上升。

3、动态生成教师-教材-学生学生。

4、生活经验世界。

5、教师学生文本。

6、不会二维三维交融。

二、名词解释。

1、所谓体验学习,是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景。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2、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三、简答题。

1、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一种称之为“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另一种称之为“交融式目标”,它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观点论述题。

1、答题要点:(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的。(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不存在了。(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在口头实践中。

2、答题要点:(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2)学生是具有各自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独立生命个体,其感受与体验存在差异,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3)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4)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五、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具有启发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自主建构知识;

3、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促进语言的发展;

4、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案例分析题。

1、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2)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3)既有明确的分工,又重视团体的合作。(4)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

2、答题要点:

优点:(1)多元解读文本内涵。(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足:忽略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的,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和学生学习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有利于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转变教的又要转变学的,培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转变中,教的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一转变,学的也随之转变。学的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教的转变,教师新理念的真正。课改实践,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转变是不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教学反思、个案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了几点作法:

1、学习新课标,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任务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有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设定教学的,找准《课程标准》的课程的落脚点,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性地灵活地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性地各种活动,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语言积累,学习方法,技能,熏陶感染,养成的学习习惯,打下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面,学生在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

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探讨,总结经验,推广。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适用专业: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高招)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高招)非初等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课。本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通过讲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力,为完善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本涵义和特点,形成对本课程的认知框架。

(二)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形成初步的课程学习能力。

(三)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四)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逐步形成职业意识和终生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三、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

三、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意义和要求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内容、特点及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教学要求。

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特点和学习目的、方法。思考与探究。

语文教学法是怎样一门学科?你将如何学好这门学科?

第一章。

教学内容。

2、理解并掌握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教学难点思考与探究。

1、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列出3-5个小学语文教研课题,就其中一个课题写出选题报告。

2、请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一篇语文教研小论文。

3、请根据实际作一项小学语文教育调查研究,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4、你会写反思性教学札记吗?从教育报纸杂志上选择两个教学反思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试进行评点,找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5、请查阅资料,分析某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实验,并根据本章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二)综合实践教学。

1、综合实践安排(如表1所示)表1:综合实践安排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

学时实践类型实践类别。

每组人数。

备注。

1课堂教学模拟4综合型必做302语文教学课件制作。

2涉及型。

必做。

2、实践内容及要求。

实践一。

课堂教学模拟。

内容:

(1)训练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2)训练教态变化技能要求:

实践二。

内容:

(1)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课件制作方法(2)学习课件使用方法要求:

3、考核方式与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

(1)师生共同对学生的授课内容、教学基本功等进行评议(2)教师总结并评分评分标准:

(1)师生评议课件制作的质量。

(2)教师根据课件演示效果进行评分。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

(一)加大体验活动,增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建议通过观摩、交流和虚拟教学活动等方式,唤起学生接受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体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反思以往在认识、方法上的不足。

(二)增强互动性,将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内在行为。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开放的教学氛围,增加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感和知识交流,调动学生自主认知和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三)基本规律和方法的认知、运用与创新结合。熟悉职业规范,鼓励学生独立地发现、思考和判断。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注意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多样性,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阅读法、合作学习指导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

(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拓展未来的职业和学术发展空间;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职业资质和能力。采用微格教学法,形成诊断和反思能力,提高处理教学细节的能力。

(六)课堂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现场观摩,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获取更多的经验;聘请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担任兼职指导教师或举办讲座、座谈会,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交互性,创设能够展示各种关系的虚拟环境,扩大学生的眼界和认知空间。

五、考试与考核。

(一)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表2:课程考核指标体系。

序号。

项目。

分值。

1平时成绩。

学习表现。

10%10%作业记分10%10%平时小测试。

10%10%2期末理论考试成绩。

30%30%3实践测试。

教案设计。

10%40%说课10%课堂试教。

20%。

注:在作业、教案设计、片段试教记分中,除了考察学生个人情况外,还考察小组学习的效果,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很好地参与教研活动作准备。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根据本标准(或大纲)的要求建立题库,采用闭卷方式统一考核,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平时考核(2)期末考试(3)技能考核。

(三)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2)考试成绩(占30%)(3)技能考核(占40%)。

六、说明。

(一)课程特色。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既是小学语文教师职后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职前专业培养的桥梁,所以,本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根据教师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按照小学语文教师资格标准的要求,参照《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2.本课程以“小学语文教学法”为主线,以新课标、教材研究、教学案例、教学技能训练为辅线,以提高学生的学养、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强化文本解读能力为突破口,有序安排从教能力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实训与实习相贯通。其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及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如表3所示:

表3:课程教学内容结构及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一览表。

序号。

对应的教学模块能力训练项目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训练方式及手段。

绪论。

观摩优秀小学教师授课录像。

1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与基本理念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观摩优秀小学教师授课录像。

2第二章。

课堂组织。

1.观摩说课录像2.撰写说课稿3.练习说课。

听课。

1.能做听课笔记。2.能写出听课感悟。

1.观摩各类教学录像。

2.到小学实地观摩教师上课3.观摩课堂实录案例评课。

1.能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对所听的课点评。

2.能以小论文形式写评课意见1.观摩评课范例。

2.现场评价同学的试教情况3.观摩教学录像后立即做点评4.写评课小论文。

汉语拼音教学。

1.能教小学生正确发音、拼音和书写汉语拼音。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撰写观课心得。

2.设计汉语拼音教学教案3.做2次以上模拟教学。

1.掌握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方法。

2.做常见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分析。

3.设计识字教学教案4.做3次以上模拟教学。

第六章。

阅读教学。

1.能解读小学语文课文2.会设计较好的教案。

3.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2.设计各种文体的阅读教学教方法进行各种文体的阅读教学。

3.做3次以上微型课堂模拟试讲,并小组讨论评议。

2.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3.微型课堂模拟试讲并评议。

4.作文批改及讲评见习。

口语交际。

2.选择合适的话题模拟试讲并评议。

1.能设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2.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1.观摩教学录像并记录课堂实录及撰写观课心得。

3.模拟试讲及评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练习。

第十一章。

2.会出练习题、测试题。

1.出一份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语文测试卷并测试。

2.设计小学语文评价调查问卷。

3.创设学生成长记录袋。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人力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教学仪器设备、其他图书、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等等。

(2)《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资源,各学校和任课教师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逐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资源的生成,同时也应该注意学校之间的互补和共享。

(3)任课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课程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开设高水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4)要充分发挥名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引路作用。

(5)学生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宝矿,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地挖掘生活经验,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6)学校和任课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其他小学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造《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三)选用教材及教参。

2.吴忠豪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学参考书。

1.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四)教学学时分配(附表说明)。

表4:各教学环节教学课时分配表。

(五)课程标准研制情况(1)系院部:教育系(2)教研室:初等教育(3)执笔人:钟媛玲(4)审核人:

2012年。

6日。

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教师是在集体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背靠背,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面对面,沟通的竞争才能取得双赢”.教师要与专家、同事开展协作交流,运用头脑风暴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还要注重参与学生合作,以己为榜样带动学生形成合作学习.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现代社会对公民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向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如下进行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确立现代化学习观.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通过团队学习,发挥群体优势,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探究学习,改进教学行为,革新教学策略和方法,向“教育专家”的目标发展.博学多才.教师应学习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优秀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学习语言表达技能、课堂教学组织技能和教育科研技能等,重点提高核心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既做“专才”又做“通才”,从而使自己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全面落实教育的新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在理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面向全体学生。

2、要弄清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挑战自己内心深藏的假设和偏见,看清结构性冲突的实质,建立起个人愿景.当这个愿景与现状之间呈现出差距,就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的学生发展观,必然要求教师让课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充满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以涌现.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与创新实践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将获取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化为理解理论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小学语文能力,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

通过学习,我明确到课程标准正是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的更大的综合,这主要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辅相成。过去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把语文教材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形成自认为很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做法,导致语法术语、文学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课堂,导致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作文教学则大讲“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所谓谋篇布局的知识,使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对于语文知识,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7-9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词的基本分类、短语和单句的基本结构;等等。

有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就是动态的、活的、有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僵化的、无用的。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比较多,综合性研究比较少。今后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字词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

2.情感与态度。

过去,我们对此不够重视。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语文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成果。

相对而言,知识、能力是基础。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情绪体验和价值判断,从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态度。所谓“端正学习态度”,试问,态度从何而来?是靠老师的要求吗?是靠抽象说教吗?态度是内在的心理需求,是学生对语文发生了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之后自然形成的,而非单纯外在的表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3.过程和方法。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及其生理心理特点、教学的目的要求决定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又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同时也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要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应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的同时存在。上述三个方面常常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激发想像、启动思维,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总结人:令狐昌浩。

2009.12.28。

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书中提出的结论,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读了这本书后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在应用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已经由“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新课程强调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更加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需求,体验数学的“真实生活”价值。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

学习体会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例如,教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口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等计算时,教师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练习中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用,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其次,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能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分析和思考的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探究。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知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对数学就会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比如《位置与方向》内容的教学,就设置了同学们参观新农村的情境,通过参观新农村不同的景点,学习和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并会观看简单的线路图。“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中如果将静止的教学内容呈现成动态化,将理性的知识情趣化展开教学,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教学《认数》时,把教学例题和习题串联成“逛动物园”的户外活动情境。教学《烙饼问题》时设计成“小红请客”的情境,这样不仅仅是知识得到学习和掌握,也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再次,倡导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和掌握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将数学内容“过程化”为一个个“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体验和探索。这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需要学习者有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精神。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了解其生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设计摸球游戏,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统计摸出的球的颜色,判断摸出不同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适当的动手操作(比如摆小棒,画圆圈等)能够使学生探索出口算的方法,这样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就会学的开心,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有效。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重要的并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通过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小学语文课程,并具备基本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和教师角色意识。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适用于大专层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评价论、教师论、教研论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备课、上课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二者的紧密结合,教学中既要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中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或试讲,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故该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主要是微格教学训练)等方法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的相关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外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1学法》打好基础。

学好本课程,也为以后相关见习、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10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为34学时,实训教学68学时。

绪论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解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掌握语文教学的转型。

教学重点: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全面转型。教学难点: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内容:

1、改革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

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了解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了解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含义;掌握语文素养的内涵;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涵。

教学重点: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教育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1关注人文精神2加强言语实践。

第二章语文课程性质与目标。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掌握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教学难点:语文课程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

第三章小学识字和写字教学。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识字写字的教学目的;了解识字教学的改革;掌握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能运用识字写字教学策略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的教学目的;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3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教学内容: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2识字习字教学的目标。

二、识字教学的改革;

三、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实训: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习作教学理念;掌握小学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掌握阅读教学实施,理解阅读教学评估。

教学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任务;阅读教学实施。教学难点:阅读教学实施。教学内容:

二、阅读教学实施;

三、阅读教学评价。

1语文课标中对阅读评价的规定2评价的实施。

第五章小学写作教学。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4教学要求: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教学理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了解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流程;把握作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关注的几个方面;能够选择一个作文内容设计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试教。

教学重点:作文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常见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流程;作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关注的几个方面;选择一个作文内容设计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试教。

教学难点:作文教学中应该着力关注的几个方面;选择一个作文内容设计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试教。

教学内容:

二、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1课程标准关于写做的阶段目标。

2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和国外小学作文教学。

三、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1命题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2看图作文的心理过程模型实训:小学作文教学。

第六章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的转变过程;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值得借鉴的东西;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及方法。

5教学重点: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建议及方法。教学难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1书面化倾向的听说训练2改听说为口语交际。

二、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借鉴和建议。1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2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的借鉴实训:小学语文口语教学。

第七章新课程怎样备课。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备课,掌握备课的技巧。

教学重点:新课程下备课的一些要求教学难点:掌握备课的技巧教学内容:

一、备课的概念和意义1备课的概念2备课的意义。

二、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1新课程的专业准备2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备好课的有效策略1深备教材2透备学生3活备教法。

第八章新课程怎样说课。

教学时数: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说课的内涵;掌握说课的技巧。教学重点:理解说课的内涵教学难点:掌握说课的技巧教学内容:

一、说课的概述1说课的概念2说课的意义。

三、说课的作用。

第九章新课程怎样上课。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上课的内涵;掌握上课的技巧。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新课程下上课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掌握上课的技巧教学内容:

一、上课的概念和意义1上课的概念2上课的意义。

二、新课程对教师上好课的要求。

71课程资源开发意识2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3问题意识4设计意识。

三、新课程下上好课的有效策略1要有创新2要有趣味性3要灵活。

第十章新课程怎样听课。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听课的内涵;掌握听课的技巧。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新课程下听课的基本要求教学难点:如何熟练运用听课的技巧教学内容:

一、听课的概念和意义1听课的概念2听课的意义。

二、新课程对教师听好课的要求。

1教师听课时必须端正态度,要集中注意力。

第十一章语文课程评价。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评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理解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思想;掌握语文评价实施。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思想;语文课程评价实施。教学难点: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教学内容:

一、课程评价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1世界课程评价体系的历史2发展趋势。

三、语文课程评价实施。

第十二章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学时数:2理论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理解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理解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教学重点: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

一、语文教师的理念转变;

二、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升。习题。

9第一章习题:

1、语文素养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2、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内涵。第二章习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语文课程的目标有哪些?

3、你怎样理解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第三章习题:

1、识字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2、识字教学有哪些策略?

3、写字教学有哪些策略?第四章习题:

2、阅读教学的实施应注意哪些问题?

3、阅读教学的评估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五章习题:

2、新课程标准的写作取向是什么?

3、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第六章习题:

1、从听说训练到口语交际教学的转变,说明了说明问题?

2、口语教学实施的原则是什么?

3、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第七章。

2、收集优秀的备课案例。第八章习题:

1、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说课稿的试写。

2、小组进行说课训练第九章习题:

1、熟悉自己的教案。做好上课训练的准备。第十章习题:

1、同学之间互相听课,整理好听课笔记。第十一章习题:

1、简述语文课程评价中的几个重要思想。

2、语文课程评价实施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第十二章习题:

1、语文教师应转变哪些观点?

2、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师的角色。

五、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核,考试时间为2小时。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名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由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为2003年版。

选用的参考书主要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展知识规律和原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并不断发复地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切为了学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面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以及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针对人生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而提出来的。怎样使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法”本身就包含着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活动的一般方法”,掌握认识数学的一般方法。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据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主动探究”策略在学习数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总结。

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人,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使其终身受益。教师要为学生自学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四。

(二)班有男同32人,女同学24人。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8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

(二)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学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上课的效果应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使每位学生真正身体力行走进新课堂,学习新知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通过分组分工,为了一个问题,大家激烈讨论,无论结果如何,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竭尽全力。在这样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少收获。

创新课程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新课改中的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考和中考作文分值也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新课程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在考试的误导下,教师的作文教学大多带有功利目的。教师一味地教学生如何安排结构、如何构思、怎样立意等,而忽视了引导学生去探寻写作的源头,去探究切实可行的写作技巧。结果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造成学生的作文思想封闭、思维狭隘、内容失实、语言干瘪、千篇一律等。

这种应试作文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也丧失了对写作本质的认识。这种现象不但违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与现代人才素质背道而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如此指导学生写作,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一定要注重让学生写情境作文,写有真情实感的事情,而不是去营造空中楼阁。学生要写出有创新的作文,离不开一个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要让学生在一种平和、轻松的心情下去认真完成作文,给学生观察、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心理调节,如鼓励、谈心交流、成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完成,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这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见解,这些都应该是写作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只有让学生敢说真话,把写作当做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宣泄、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的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传统应试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偏狭”,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一般不是选择身边事就是耳熟能详的名人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选材要多样化、多角度化,不仅可以涉及古今中外事,还可以涉及审美与审丑两方面的材料。

传统应试作文的语言不少是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日常语言。因此使人品味不到语言的甘美,更难以获得审美的愉悦与快感。作文的语言应丰富多彩,作文语言里既可以有古语(文言文)、现代语,也可以有网络语。譬如“哈韩”“神马”“菜鸟”“浮云”等网络语,使阅读者不知不觉就被征服而坠入多姿多彩的语言世界中。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前提,更是创新的动力。作文教学中,要求改革命题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摆脱思维定式。通过想象,把概念与形象、具体与抽象、现在与未来、科学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今天的生活,也能展望美好的明天;既能看到现实的自我,又能设计出未来的自我。这种想象的过程本身就应该算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学生的想象一旦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驰骋草原;如同翱翔的雄鹰,搏击长空,这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学生“看”得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这种释放的思想一旦放飞,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心得体会

时至年末,很多课程的学习也都接近尾声,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本期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感概颇多。

学习期间,我对阶段所要学习的课程都首先作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而我也是基本上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完成本期的学业。

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这门课的学习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来说还是非常有用的,譬如说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理念、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提升教师素养等等。总而言之,我觉得从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遗憾之处,老师曾给予我们几次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譬如说发表观摩感言,试讲等等。但我都没有上去。时光无法倒流,过去已成过去。我只是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加认真,不再有太多的遗憾。

大营希望小学。

王帮兴。

创新课程心得体会

本学期,通过对管理创新课程学习,感受颇多。在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对中环华祥公司进行了校企联合项目,为天路出版社做出了管理与营销的改善方案。

在其中,我作为低碳运营的组长,参与了中环华祥的运营小组,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图纸的描绘,新改造布局的设计等工作,并带领2个本科学生进行了中环华祥的碳排放计算,并设计出企业碳排放计算器,同时做出了华翔低碳的改善建议;在关于天路出版社的改善过程中,参与了营销方案的设计与总结。

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之中,有以下几点心得,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实、难、练、会。实是指我们这次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改革之中。难,在调研和总结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之前预想不到的种种难题,最后通过努力才一一克服。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把所有的反面,包括交流,沟通,文档处理,图形设计,理论应用,都练习了一遍,尤其是几位做演讲的同学,通过锻炼,他们有了很大的提高。会,最后这是个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管理创新课程的学习,我们的团队真正的学会了知识的应用,对以后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参与这次校企联合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此次与两个企业的合作,收获最多的就在于实践。很多大学生没有进过企业,没有进行过对企业的调查,在校内所学习到的东西,完全没有地方施展,毕业之后也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放置于真正的实际之中。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比如,如何高效的进行数据的收集,如何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如何正确摆正企业与我们的位置,进行有效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很重要的问题。在初到华翔,经理们在介绍的时候,led的能耗在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然而在现场的调查之中,生产人员的介绍却是4—5分之一。这样的数据如何处理,如何对我们的调研有效,是一个难题。因此,校企结合的信息对称问题与地位问题很鲜明的显现出来。

我在进行中环华翔的碳排放调查的过程中,对公司进行了多次调研,然后最有效果的,也是唯一有效果的就是最后一次,之前去过了4次,所收集到的信息,对自己调研的题目没有任何帮助。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人根本不重视我们的调查,根本不相信我们的研究能为他们带来效益的改善。很多工作人员,在总经理分派接待学生之后,找出各种理由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有的却是很热心。最后在我硬着头皮,一个一个的虚心请教,好说歹说之后,才得到了一份比较严谨的数据。我们的调研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企业不重视,不利用学校的资源,产生双赢,这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之前的我们一直认为,管理是一门很空洞的学科,但是通过这次的调研活动,我们在各方面的总结和分析中,运用了各种所谓“空洞”的知识,最后形成了实际的有效的报告。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知的魅力,我们通过实践,把这些空洞的东西变成了现实,应用到了真正的管理之中,这就是校企结合真正的作用。最后,我要对本学期管理创新的老师和伙伴进行感谢,是通过大家的齐心合作,才能完成看似庞大的任务,这些实践对我们日后的求职和工作必然会产生很积极的影响。感谢张院长,感谢霍老师,凌老师的无私奉献,以及各位同学的通力合作。

今天,非常有幸,我们听到了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许教授,和来自江苏教育学院谈教授的精彩讲座。两位教授各具风格,许教授谈吐幽默,她的关于《构建和创新优质音乐课程》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许教授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根据我们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一一做了解答。让我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概况,以及课堂教学、游戏设计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她毫不保留的,将一些实用的小游戏传授给我们,感觉既实用,又很有创意。为我们以后对幼儿实施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许老师60出头的模样,但她眼神犀利,始终闪烁着教育的智慧,一种洒脱、睿智的感觉油然而生。讲座中,她不时地给我们示范性的语言,那种对孩子的喜爱,对教育的热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听许教授的讲座,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与孩子更加亲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府下身来,了解孩子们的真正需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与许教授不同,谈老师气质优雅、她的讲座始终闪耀着她较高的音乐素养。讲座开始,在给我们讲一音乐案例的时候,她清唱着歌曲的优美旋律,嗓音清澈,悦耳,如执教教师一般,熟悉活动内容。这充分显示了谈老师在理论导师的前提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线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障碍,由于理论加实际,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她从教具的合理运用,到教材的大胆改进,让我们了解了科学运用教学具的重要性。这与园长跟我们谈得“灵活使用教材”相一致。

谈老师的讲座,让我充分体验到了音乐教育的美,和谐的旋律不能打破,和谐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性的提高;要合理的运用教材、教学具,充分发挥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乐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观念的更新是保障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面对高中课程改革,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做好以下一些观念的思考:

1、树立新的语文新课程目标理念。

20xx年新《课程标准》把历年《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发展为“课程目标”。从“教学目的”到“课程目标”的发展演变,自有其内在的理念转向,洞察课程目标理念的转变,是理解语文新课程发展走向的基础和根本。纵观20多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其中语文课程目标理念的演变,经历了“突出语文知识”,到“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再到“突出多维语文素养”的轨迹。

20xx年的新《课程标准》,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第一次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使之具体、综合地体现在课程总目标以及必修与选修课程目标的结构之中,构建起多维的、立体的新语文课程目标体系,“多维语文素养”取代了以往单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所谓教材,从广义上说,它是指教师在教授行为中利用的一切素材,即包括了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从语文学科方面说,古人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好文章”,今人则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学习提倡“大语文观”,但在传统的、习惯的做法中,教材被等同于课本,以为自己教书,就是教课本,课本教好了,自己的工作就算完成。对教材认识的盲点不仅表现在对广义教材的理解,更体现在对狭义教材的误解。从狭义上说,教材即指教科书,它是在特定目标下,为特定的教师和学生编制的,它的本质应该是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加工。根据这样的定义,教师不仅有权编制、加工教科书,而且是现成教科书必须经由教师加工后才能成为适合学生合格的教科书。错误的教材观束缚了教师们的手脚。因此,教学行为就呈现为“以本为本”、“教死书”、“死教书”的情况。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教材由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共同开发管理,给予广大教师编教材的空间,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3、摆正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提倡“对话”

语文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学生心灵为墨韵书香所浸染,与作品产生共鸣,用整体感知代替对文章的肢解,将语文知识予以积累、消化,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更应该摆正师生在课堂的地位,要以学生为本位,淡化教师,破除师道尊严,教师不要始终作为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很难以独立的姿态积极参与对话,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做好情景的设置,学生思绪的引领,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同学对话,避免教师预设观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加以融会整合,系统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贯穿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总目标内在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确立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近年来出现了一个令人堪忧的状况——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热情。鉴于此,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力求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和兴趣,在总目标中多处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选择、自我体验学习的重视。提出“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等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环境,并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需要,又实现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2、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动力,需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因此,总目标提出要让学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另外,在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面,总目标也要求高中学生要“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1、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它的工具性。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基本上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共识。过去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引导,没有审美的教育,没有情感的陶冶,没有心灵的触动,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今,新的课程标准拨乱反正,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我们不要人文性张扬有余,而工具性落实不足。过分强调人文性,特别重视这种人文性的挖掘,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鲜有提及,至使不少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连一些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连篇。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读不准,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却难以表达出来,也算不上一个语文能力强的学生。

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学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即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对文学语言敏锐的感知力,激发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2、强调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宽、重组而忽视教材本身。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些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未教学的“引子”,这是对传统教材观的补充。教材是“引子”并不能削弱教材本身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本身的理解。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过多或过频地把学生引出教材之外,补充其他的内容: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延伸、拓展和整合。教材本身受到冷落,进而忽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语文应用能力遭到削弱。导致学生在写作追求华丽辞藻,滥用排比句,内容空洞,文字表达不规范,等等。据广东省的统计,20xx年高考结束后,古代诗文阅读题得零分的超过万人。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的关系,同时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特殊认识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处在主导地位,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4、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忽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随着学习化创新型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之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便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代教育专家庞维国对新课程目标下的学生学习方式是这样解释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学习策略上的会学,是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更通俗一点说,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但这是理想,就当前而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还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释疑点评,对学生讨论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补充讲解。这种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看上去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是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势必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培养,重视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

我们应当紧跟新课程实施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顺利地进行下去。

创新课程心得体会

教育要从小抓起,从世界各国探求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趋势和价值取向中可以看到许多国家都在着力于培养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一代,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古往今来,许多科学家往往就是有了创新才有了发明,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陶行知先生有言:“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环境能使幼儿的性格活泼,心情舒畅,也能让幼儿愉快地体验生活,拓展想象空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开展各种活动中,问问孩子自己的意愿,是否喜欢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孩子的奇异思想不要批评指责,说成是“胡说八道”,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才会有发现和创造。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在疑问中创造和更新的。因此,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指导,千万不要按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强加给幼儿,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做大人看起来幼稚可笑的事情。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讲到某个段落停下来,后面的让幼儿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创编,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具有好奇心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例如:孩子听见外面放鞭炮,总想跑出去看看;看到一只小虫子,总想用手去抓;听到玩具娃娃讲话,总想拆开看个究竟;遇到事情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小鱼在水里怎么睡觉?它妈妈在哪里?”“雪花落到水里为什么不见了?”等等,一个接一个的问为什么,有的问题甚至成年人都难以回答。这时候,我们应耐心的对待幼儿的提问,决不能不耐烦的说:“去,去,真麻烦”或神秘的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之类的话,如此种种必定会使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慢慢淡化,想象的热情也随之降低。牛顿就是喜欢问为什么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当他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他就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则告诉他,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且鼓励他不断地做实验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同样,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结合幼儿的生活,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观察。例如,请孩子想想两个鸡蛋,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煮熟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区分开来,办法想的越多越好,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各种事物之间的秘密,引导幼儿将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孩子往往是通过游戏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秘密,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通常要注意留给孩子必要的游戏时间,一定的游戏空间和合适的玩具或游戏材料,如“二大炮”,两人一组做大炮,几次一玩,孩子们就三个人四个人组织玩起了“三大炮”“四大炮”的游戏。

对孩子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游戏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常常会把图形想象成各种各样的物体,把积木当成楼房、汽车,能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或图画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都是创新,需要成人给予鼓励和肯定。有一次,我班幼儿画了“各种各样的房子”,其中一个孩子画的房子悬挂于半空中,而且楼层之间用了弹簧线,他就对我说:“这是我送给小鸟的房子,本来这房子在地上,小鸟一进家门房子就自动弹起来了还会转圈,小鸟一家睡在里面很舒服的。”孩子说完后,小朋友们哄堂大笑,都说不可能,孩子羞愧的低下了头,就在孩子低头的一刹那,我觉得如果这时我不肯定这个孩子的行为,那我们肯定是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发明家,我摸着他的头,竖起了大拇指,对他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也很想住住那座房子。”孩子仰起头,告诉我他要帮我建造一座更漂亮的房子。虽然孩子的`想法很幼稚,但等他们长大了这或许就是一个发明——一座悬挂于空中的楼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忽视或抹杀他们的创意,如同一根幼苗被折断,是对创新精神萌芽的摧残,会破坏幼儿的创新欲望。我们只有对他们的创新有了充分而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及时而真实的呵护,创新精神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教育求学的同时,要特别主意引导他有所创造,有所改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于引导幼儿的求异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灵活地学习。在新教材的引领下,我们教师应多设计能拓展幼儿思维的话题,鼓励学生用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一幅图画,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时,可以这样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社会活动“我们爱老师”中,让幼儿用“爱”练习说话,幼儿说:“我们爱爸爸,妈妈”,“我爱老师同学”,这时候,教师话题一转,“除了爱老师,同学,你还爱其他的东西吗?”及时调整了幼儿的思维方向,活动结束时,教师可适当提问:“你们爱什么样的春天呢?”这样,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一层一层拓展,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大大地增强。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一切孩子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创新活动的实质。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并从多种角度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使新课程改革的新苗不断开出创新之花,结出创新之果。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新世纪小学参加了xx市数学新课程培训,一天的培训内容安排得很多,听了1堂课了学习了2个教材分析,聆听了11个专题论谈。通过这次培训我收益、感想颇多,此将我培训的所思所想付诸笔下,作为自己在今后教学道路上的提醒和鼓舞。

一、耐住寂寞,潜心钻研教学。

从这次培训来看,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低了对老师的要求确大大的提高了不再是过去照本宣科了也不再是作秀式的上课了需要的真真切切的有效课堂,要向40分钟要效率。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只有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教材,有时也许还要占用你工作之外的时间。钻研教材是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从枯燥中寻找乐趣,从孩子们好奇闪烁的目光中,从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兴奋表情中获取我成就感。那么钻研教材需要读懂教材,诠释本质,理解本质,活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现在书本上的内容并不完全适合你所教的班级,内容也没有像老教材那样有条理清晰,因此备课时我需要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就需要我付出大量的准备工作。

二、做一个细心的数学老师。

数学课好像是一个追求结果的课程,因而我数学老师也很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考试考了几分,作业的答案对不对,却忽略了学生在题中出现的错误,以及解题的过程。有时看到学生做错了只是让他去订正,或是说太粗心了等。那么我老师是不是也太粗心了呢?忽视了学生有价值的错误呢?要善待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有时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要从学生的错误中剖析解决的方法。经验不正是从错误中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吗,让我做一个细心的老师,关注学生的细小错误,也许它就是擦亮你思维之火的星光。另外我要坚持不懈的抓学生的学习惯,培训学生的数学素养,从最生活的开始,从身边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开始。

三、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专业教师。

为什么我小学教师大家觉得是谁都可以当,而医生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想主要原因是小学老师不够专业,似乎老师能做的其他人也能做,那么如何变得专业呢?想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首先从模仿开始,向我所欣赏的名师教学片断中学习他过人之处。二是从磨课开始,磨一堂课,磨同一类课,让自己成为这类课的权威。三是从读书开始,每天给自己哪怕十分钟也好读些书,看些书,总能从书中有所体会。四是从反思开始,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每天对自己所上课的否满意,把满意的不满意的做一些记录,对自己今后的教学都是很好的积累。五是从写作开始,自己对某些东西有想法了可以将想法付诸笔下,哪怕只是支言片语,可以写写精品案例,现场课堂评断,或是自己的教学反思。

只有我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了才能进步才能更专业,别人也就无从仿效了爱我工作,爱我学生,也就能从中体会出我工作的伟大之处了。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从20xx年8月27号开始,我们在南川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新课程跟进培训。通过认真聆听各位专家与实战经验丰富的名师的讲解和观看精彩的优质课,我收获颇丰,感触也极大。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教师应该不断潜心钻研教材。高中的政治教材尤其是高二的《文化生活》,看似内容很杂、很乱,实则暗含着较强的内在逻辑,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静心、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贯穿其中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系统把握整本教材,才能在讲解时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这一点要求在《文化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化生活》一书涉及范围甚广,包括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科学、社会等,以至于有人说它:讲政治又不是政治;讲经济又不是经济;讲历史又不是历史;讲科学又不是科学……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严谨治学,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和加强文化修养,成为一个通晓各方面的“杂家”,从而当好“教书匠”。

第三、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通过观看各种教学短片,我发现:不同的老师具有不同的风格。同样的一课,不同的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来上,结果却也是一样地精彩。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挖掘教材和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切入点,讲出课堂亮点,使课堂具有特色和自己的风格。

第四、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与时事会给学生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思维活动空间,此时运用好情境来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创建施展才能的舞台,并使他们在感悟到自身主体地位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学习责任感,这样就会营造出师生双向互动的高效课堂氛围,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作为老师,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创设教学情境和鉴别不同情境的能力,充分利用情境来丰富和升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五,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认识观的引导。高中生正处于认识和人格的发展与成型期,因此其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能否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科学的认识观和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重任。我们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社会主义新人。

愿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都能做一棵朴实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岁月的“野火”烧不尽我们奉献的精神,只有走进那片土地,我们将随时播撒青春的激情!

创新课程心得体会

在今年的新课程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两节全国优秀地理教师的比赛课,两节课同课异构,均讲的是新课程必修二中的一节课,但风格迥异,一节是典型的传统教法,一节课则充分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冲击。是啊,新课程,如果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支撑,必将落得和上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样,没有多少变化,国家的课程改革又将流于形式。

在我们学校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实践中,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时候在课堂上我也会觉得彷徨,许多的地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觉不够流畅,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些都让我难以平静安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时间不够用,室展、簇展的关系未能很好协调,存在重复低效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不高、或展示权老是集中在少数学生中的问题等。而在张校长的报告中,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了簇展在一节课成败中的关键性作用,只有簇展进行的充分,才能保证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大多数同学中得到落实,保证新课堂的高效。而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往往我们的簇展、室展内容一致,导致许多同学对簇展的参与缺乏积极性,在簇展中常常置身事外,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站在一起。同时,簇展、室展的重复也是我们课堂时间紧张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其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还不够相信学生,还不敢放手,总是担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不够到位,必须在室展中亲自把关才行。听了张校长的报告,我认为我们必须提高室展的针对性,使簇展、室展更灵活一些。室展我们应该展示的是学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方式上可以是向我们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长提到的真正放开、实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为载体,打破学簇的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自选位置参与展示交流,由每簇确定一位题长来负责重点展示和组织展示。而如果簇展能够把问题都解决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不进行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难重重,没有明显效果话,我们则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室展,在室展的基础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深化学生的理解。

第二,是关于学情调查。张校长在报告中提到,每节课的实施中有三次学情调查,我认为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今后在课堂实践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张校长介绍到的三查,一是在独学阶段,对学生自主探究结果的调查了解,二是在小展示环节,即我校的簇展环节,对学簇合作探究的结果的调查了解,三是在大展示即我校的室展环节之后的课堂检测中,具体把握每位同学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我们学校的课改中,也有对学情调查的要求,但是没有张校长介绍的那样理性、具体。三次学情调查,时间不同,我认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一定要灵活、高效。比如第三查,张校长介绍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簇的力量,以学簇为单位对每位同学当堂存在的问题记录整理,这样的方式既节约时间,同时又将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一位具体的对象,我觉得的就很好,很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是关于学生的预习。我们学校也曾提出独学、对学(同层次)、群学的概念,但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我认为在今后的预习课上,我们要逐步引入这样的方式,可以将预习课进一步进行分割,第一阶段由学生独学,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而第二阶段则是学簇内的对学、群学,通过合作,提高预习课的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簇建设座位的编排要合理,以保证各层次的同学在簇内都有比较好的合作伙伴,形成和谐的合作探究的氛围。

第四,是关于学道的编写。我们学校的学道编写虽说领导层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始终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没有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这已经成为制约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的一大问题。在我们检查学生的学道时,经常会发现对于学道中的有些栏目如学习目标,学生并没有认真阅读,或者有的栏目学生并不喜欢去做。甚至于我们有的教师不喜欢使用学道,自己就对学道不够满意。张校长在报告中提到:“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从学生中找。”我认为我们在学道的编写中,也应该引入学生的思想,我们要了解学生喜欢的学道是怎样的,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引导等。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我们教师再结合我们的思考,融入我们的思想,设计出有效的学道栏目和内容,以起到真正的导学的作用。同时,从教师层面,我们一定要精诚合作,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充分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多种资料等,精心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将知识问题化,一方面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高效的行动路线图。

总之,在张校长的报告中,我深深的认识到,高效的课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铸成的,他们的那些成功的经验背后也蕴含着许多的汗水、许多的辛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坚定课改的决心,要不断的创新方法,积极实践,认真反思、不断提高,努力使我们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的课堂改革相结合,创造出我们无悔的灿烂的教育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