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

ID:783037

时间:2023-07-03 19:21:50

上传者:曹czj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一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本课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另外,本节课也给了很多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学生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赏者。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二

本单元以放牧为主题,我结合了歌曲《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听赏《草原放牧》,通过讲,唱,听,感受,表演,由表向里地学习《草原放牧》这首音乐作品。

讲:通过故事导入课程学习。要想真正体会音乐,就要先了解音乐背景,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音乐作品,孩子们不是很能体会,并且可能也不会很感兴趣,那么就需要用适当的手段去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耳朵,注意力。所以一开始,我就找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大概地讲给孩子们听,成功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听:欣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音乐都在听中去感受音乐内在涵义,由于这首作品比较长,我重点是让学生听出主题一中的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明白好的音乐都有一个很经典的`主旋律反复出现。

唱:《草原放牧》的主题音乐很明显,在书本上也有写出,所以,应该让孩子们听熟并唱会。我只让孩子们学会听主题出现的次数,但在唱的方面做得不够。应该让孩子听熟,唱熟。才能准确地记住听过的曲目。

感受:重在体会音乐情感,这首作品要体现的是以集体利益为重,热爱祖国的精神。让学生通过音乐主题一,二,音乐速度的变化,情绪的变化来感受。但是,在主题二部分,孩子们把这部分理解成暴风雪来了,所以在这一主题开始时,要做好铺垫,讲清楚这一部分还是在暴风雪来临前。

表演:艺术是相通的,通过这一部作品,我们可以衍生出舞蹈,画画,朗诵等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它。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给学生做一些课前准备,再来表演,效果可能更好,但放在一节课上就不是很好。

备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难,更细致,更具体,更踏实地备课,上课,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三

一年级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马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依次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奶酪、奶茶、马。)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叔叔阿姨都在等着我们呢,去看看他们吧,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蒙古包)

师:老奶奶为我们准备了奶酪,来,尝一尝,还有热腾腾的奶茶,来,吹一吹,比一比,看谁的气息最长(课件展示:奶酪,奶茶)

师:再来看,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课件展示:马)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能歌善舞,喜欢骑马射箭。平时上学,走亲戚的时候都用马,所以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生:欣赏课件画面。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

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

骑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 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创设情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必须手段。我根据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

2、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课件,让学生在模仿摔跤、、射箭、赛马等动作来体验民俗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3、在体验民俗、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时都采用本课歌曲做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受、体验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风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这里的小朋友们更是热情,还为我们准备了一首歌,我们赶紧去听听吧!(课件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生:欣赏歌曲。

师:歌怎么样,还有个好听的题目,叫《草原就是我的家》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小朋友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演唱的。

生:高兴的、开心的心情。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老师提醒一下,从速度和旋律上听一听。)

生:速度很快,旋律优美动听。

师:听老师来唱一唱

师:再听,仔细听老师都唱了什么?

2、熟悉歌词。

师:不用唱,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你都听到了什么?(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师:听歌曲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你最美的声音赞美一下大草原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

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伴奏。

师:有几个音唱的还不太准确,再来听

师:歌曲有几句?四句都用一个感情唱出来吗?

师:我们加上动作来表演好不好?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除了唱歌、舞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热情好客的小牧民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我们一起去吧?(在集体歌表演中结束本课)。

本课教学我创设了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了解风情,体验音乐。

3、学习歌曲,挖掘歌曲。

4、拓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情绪随着教学的推进不断高涨,快乐地歌唱舞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对“蒙古族”的了解。特别是他们高歌的同时骑马挥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情不自禁地在歌曲的间隙加上“驾”的衬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蒙古族儿童骑上小红马奔驰草原的情景以及他们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他们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觉中我也和他们一起尽情高歌舞蹈了。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设最大的空间去感受、体验、想象、表现和创作,从而使他(她)们能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课上也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如:学生在进行律动时,相互之间的距离太挤了,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醒学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四

许是因为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投入了太多的专心,亦或是上课的过程中自己太过于精力集中,成功的讲完这一堂课看着听课的老师们微笑着满意的走出课堂时,一阵心慌,一阵晕眩,一阵身心疲惫。设计这种以作文教学的方法贯穿整篇课文的教学这一想法,是学生开始进入三年级,开始接触作文就萌发出来的。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能有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是我自己以前也没有想到过的,主要是学生三年级之后一直想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也许是整日冥思苦想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缘故吧,于是就有了这种渗透写作方法的创新教学。

整堂课上的很成功,学生认识到了先概括描述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方式,学会了如何运用过渡段过渡句,学会了描写一个优美的事物要用上一些优美的词语,用上比喻句等形象的修辞手法。

也出现了一些非意料中的事情,开始的检查读生字词,没有想到叫起来开火车读的一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读音都不够准确。第二组出现的五个多音字很多学生都读不准字音。关于这一环节,课前设计时没有想到会有障碍,认为学生一遍就能读准确,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很快就过去的。现在想想以往听的一些公开课,这一环节都毫无障碍的顺利通过纯粹是花架子,那么多的生字,学生怎么可能全体都一下子就脱离音节熟记认识呢?而要上成实实在在的一堂公开课,就免不了要花费一些时间知道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来背诵课文,这一点做得很成功。野草、野花、湖水都是静止不动的,这种描写叫做静态描写,作者通过描写展现了草原的静态美,由此引导学生猜出相对的会飞会跑的事物的描写就是动态的描写,这一步做的非常成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也很成功!

由于陌生的生字比较多,多音字比较陌生,指导读准字音上计划外指出了几分钟的时间,显得最后学习过渡段的教学环节显得有些仓促。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五

草原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教师正是捕捉了这一点,将学生发言时运用的准确优美的语言一一写在黑板上,书写时还加上了简洁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这样做,将学生的语言当作了课堂评价的资源,一方面使发言者得到充分肯定而深受鼓舞,一方面又激起了其他学生的竞争热情。全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板书的语言也是一种示范,能更充分地发挥师生交流的作用,又避免了小学生发言易重复的问题。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特的词语从学生的口中迸发出来。

“对。还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时候也不像白云,因为白云不会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边吃草一边走的时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飘动。”杨俊干脆就不站起来,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话。这时我再让学生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下课铃响了,虽然教学任务没能完成,但我很兴奋。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失去一次又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在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重点指导孩子对这篇课文的朗读,我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的朗读权力放给了孩子们,不是我教给他们怎么读,而是让他们认为这些语句你应该怎么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讲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呀,从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训练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因此,在这节课我就试着做了,结果让我收到了一份喜悦!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六

《草原》这篇课文收录在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听歌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看录像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单纯地通过语言来想像从没见过的景色是比较枯燥的,而且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请一位家乡在内蒙古的善于歌唱的女同学唱了一首蒙古族的《祝酒歌》,美妙的歌声马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积极发言描述自己通过歌声仿佛看到了什么,我顺势要求他们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说说想像中的草原,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中优美的语言,这时很自然的就引用、或模仿课文的句子,很自然的达到积累优美语言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最终让学生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并得到全面发展,取得学与教的最佳效果。所以我重点设计了“美图配佳句”这个教学环节,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我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在小组中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为他(她)选的句子配上一幅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并结合图片谈谈自己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意境,但他们脑海中抽象的画面怎样具体地再现在其他同学面前呢?再用语言来描述的话一方面不可能超越语言大师的范本,另一方面未免枯燥,所以我利用网上大量的图片资源,让学生选出他们认为最适合所选句子的图片。设计这个环节有个目的:一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并通过图片再现在学习伙伴的面前;二是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不是通过字典来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茫”,而是通过鲜活的、真正的草原风光让学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但又不单纯是感受,学生选图片的过程,实际是他们对文章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交流意见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但在指导朗读这一环节上,应该在朗读的层次上对学生做出渐进的要求,如“谁来读?他读的怎么样?谁读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谁能读的更好?(指读得好的学生)我们像他一样读。”而不是单纯的谁再来读,以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在朗读上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1、虽然是设计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是整体上还是应该以语文课的要求为主,不能为应用媒体而应用媒体。试教时就有这样的问题,我将“找句子、配图片、读句子”几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就忽略了朗读,一找到句子就进行配图,结果大半节课都用在了计算机操作上,语文课上得像计算机课了。在修改教案时我就将任务环节细化,逐一分配下去,并以比赛的形式限定制作演示文稿的时间,这样以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朗读、理解上来了。

2、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是为语文课服务,应尽量减少学生可能会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单调重复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为了节省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时输入文本所用的时间,我事先就做好一个演示文稿,装在学生机里,里面就有课文中优美的或较难理解的句子,学生只要选出它,直接插入图片就完成了。

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受限于教师机、学生机这个机房形式,展示某个学生作品的速读太慢,不用每次都等上差不多半分钟才能展示一个学生的作品。如果可以利用专题使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之间实现相互的实时交流甚至是相互点评。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小组内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有更高层次的借助的零距离、多层面交流。

多媒体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展开学习,展开讨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信。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利用多媒体教学,不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与知识牵手,将学生带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殿堂,为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字实用篇七

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歌曲《天堂》,在悠扬的乐趣中,学生的脑海中展现草原的美景。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草原迷人的风景画,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提问的情境,促使学生自主读文,边读边想,主动发现问题。我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含金量很高,并掌握了基本的提问方法,学生在自主提问、互助解答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最后,我用动情的导语抛出牵引全文的问题:“……你们体会到了蒙汗民族间那浓浓的深情了吗?把你们动情之处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在自学交流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我还以“情”为主线,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唱一唱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进行富有个性的语言实践与体验。再通过小组读、表演读、推荐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容,体味到了动情之处,并深深地感受到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浓浓深情,特别是情到深处时,学生吹奏长笛曲,我跳起了蒙古舞蹈,这时学生配唱,有的学生还不自主地与我共舞,更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更加明白了要吃透学情,善于处理学生“突发”的问题,知识面要宽,还要全心的爱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能全面地认识、教育、发展三大任务,课堂就能看到最佳效果。

《《草原》教学反思》全文共767字

《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感受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文章篇幅较长,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有关景物的描写则放在了第一课时中,这样整节课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较充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读的过程中,采取了自由读 小组读 个人读 品读 最后我又为学生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在第二课时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找风俗民情.理解了“骑马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又稍羞涩地给客人们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民招待尊贵客人的礼节,也就知道了内蒙古人民对“我们”非常热情,非常友好,为理解文章中心“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了厚实的铺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