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

ID:784568

时间:2023-07-03 19:37:56

上传者:曹czj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一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最重要的是本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几个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作业速度快。大部分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个别后进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积极动脑思考,愿意搞小动作,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写作业也就拖拖拉拉。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1、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在课堂上做到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辩论。

2、采取积分制,激励学生做好作业,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作业中的问题,不懂的能主动向家长、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书写和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与学生交谈,鼓励他们自信的看待自己,自信地面对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评价具体实施方法:采用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教师要综合学生各项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记入学生操行评价手册中。其中随堂测试占10%,单元测试占10%,月考占10%,期中测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 。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二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最重要的是本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几个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作业速度快。大部分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个别后进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积极动脑思考,愿意搞小动作,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写作业也就拖拖拉拉。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一)1、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在课堂上做到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辩论。

2、采取积分制,激励学生做好作业,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作业中的问题,不懂的能主动向家长、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书写和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与学生交谈,鼓励他们自信的看待自己,自信地面对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

评价具体实施方法:采用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教师要综合学生各项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记入学生操行评价手册中。其中随堂测试占 10% ,单元测试占10% ,月考占 10% ,期中测试占20% ,期末考试占50% 。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三

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网()!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四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一);

三、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二);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

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混合运算;

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做好示范者。老师在板书或批改作业的时候,尽量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学生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你的样儿,把字写好、写端正。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二、表内乘法(一)5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5课时

四、表内乘法(二)11课时

五、除法的初步认识9课时

六、方向与位置4课时

七、表内除法10课时

八、统计与可能性3课时

九、混合运算4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五

二年级学生共计120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

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六

1、重视过程性评价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制定"一帮一"、"生教生"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3)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与他们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2、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其特点,使辅导有针对性、成效性

(1)重视学生错题成因分析是提高辅导成效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提取数学"学困生"的作业,练习或测验中出现的错误,把这些错误系统地加以整理,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可以分析出一些带有规律地问题。从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加强课前铺垫辅导,有利于缩小"学困生"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3、做好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教育好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同样重要,同样光荣。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滴水能穿石,绳锯能断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辛勤劳动,循循善诱,就一定能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后进生们也一定能够转化得更快更好。

2023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实用篇七

本学期二年级三班、四班、国际班三个班共有学生79人,三个班从整体上上看,数学的平均成绩相当。新生当中,从入学测试来看,大部分学生成绩尚可,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从家庭背景和可用资源看,学生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较好,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白领阶层居多,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这些学生的家长,有85%的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非常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有的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和辅导,有的则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所以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利用整体教育优势实施完整性教育。

第二部分:工作要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相关措施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能主动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并使之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总体目标

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1、《认识除法》让学生有层次的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使学生获得平均分的直接经验和认识。

2、《口诀求商》是使学生运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3、《认图形》是通过看、数等活动来认识四边形,类推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4、《加和减》是让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帮助学生经历算法发展过程,理解笔算方法。

5、《位置和方向》使学生能描述物体的所在位置,认识东南西北。

6、《量长度》让学生认识线段、认识厘米、米,并能以厘米、米为单位量长度。

7、《乘和除》(一)(二)两个单元是让学生能熟记7、8、9的乘法口诀,并能用相应的口诀求商,并能解决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8、《时、分、秒》是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能认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并认识时间单位“秒”。

9、《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能观察出物体某一面的形状。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了解“每几个一份地分”的具体过程,感受平均分可以用除法。 2、让学生在联系具体情境、运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3、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平均分”的实际生活问题。

6、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7、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8、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识。

10、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11、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13、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1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15、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激发自主探究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呢感有序思维、敢于创新与合作交往的能力。

16、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5 9/27—9 /30 《加和减》(包括进位和不进位加,退位和不

退位减)6 10/1—10/7 国庆放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