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7篇)

ID:7903589

时间:2023-12-26 10:47:12

上传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公共危机课心得体会

公共危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养。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公共危机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如何科学有序地应对公共危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公共危机不仅仅是一个事件的发生,更是对人们心理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挑战。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危机事件的案例,从自然灾害到人为事故,从政治危机到经济危机,所有这些事件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社会动荡。研究表明,人们在公共危机面前常常出现恐慌和无助的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理性和科学的引导,会给应对危机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关注受危机影响的人群,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支持,使他们恢复信心和勇气。

其次,公共危机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组织和社会的共同合作。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只有当组织和社会都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危机,才能够事半功倍。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制定危机管理计划、开展危机管理演练等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使危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和处理。而社会的力量则包括了媒体、志愿者、公益机构等等,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危机信息、提供援助和支持。只有各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

再次,科学有序的应对公共危机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信息收集和分析、决策与行动等等相关内容,这些知识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在应对危机时,我们要首先建立一个严密的监测系统,实时收集和分析危机信息,了解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影响。然后,在决策时,要进行风险评估,明确行动方案,并迅速采取措施。同时,要加强对危机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以减少谣言和恐慌的产生。最后,危机结束后,要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处理危机积累经验和教训。

最后,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危机应对中去。公共危机不仅仅是一种考验,更是一个机会。通过参与危机管理活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福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为以后更大的挑战做好准备。

通过这门公共危机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公共危机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也明白了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组织合作、科学管理和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应对公共危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一门既考验智慧,又培养人才的重要课程,我对此充满信心。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公共部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组织的重要部门,负责各种重要的公共事务。然而,公共部门也面临着种种危机,例如政治危机、灾难危机、经济危机等等。危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种管理有助于预防、减缓和处理危机。因此,本文将探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各种心得体会。

第二段:危机管理的标准化。

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标准,因为标准是管理的基础。一个好的标准可以解决危机管理的许多问题,因为标准化可以确保公共部门在危机发生时采取同样的行动和处理方案。标准化不仅可以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因为减少管理不确定性和重复工作将会减少管理成本。

第三段:危机管理的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也是危机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共部门必须制定应急计划,并在必要时实施应急响应。这可以有效地减轻危机对公共部门的影响,保护公众利益。因此,公共部门应该通过开发应急响应计划来确保他们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抗各种危机。

危机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风险评估。公共部门应该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评估,并识别哪些因素会对危机管理产生影响。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公共部门可以评估当前的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这可以帮助公共部门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五段:危机管理的经验总结。

随着危机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公共部门可以逐渐积累危机管理的经验。他们应该总结这些经验,并加以吸取教训。这样可以为未来危机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公共部门可以将这些经验转化成最佳实践,以后在处理危机时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决策。

总结:结合以上谈到的关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心得体会,危机管理包括标准化、应急响应、风险评估以及经验总结。建立标准可以提高危机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应急响应和风险评估可以减轻危机对公共部门的影响。经验总结则能够为未来危机管理提供帮助。最终目标是通过危机管理,保护公共部门,保障公众利益。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利用年底两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在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应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表述如下:

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以数计。2008年从无情的暴风雪到5.12汶川大地震……国人的心还没有从冰冷中温暖过来,就又经历了大地无情的撕扯;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流行,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有其突发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名机关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能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首先,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内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 制度。政府部门 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 ,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应急管理,落实好各自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 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危机管理 专题教育及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再次,提高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 ,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如灾情演练,通过演练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民政干部减灾救灾的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防灾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性危机多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上,还是应该多发挥地方或下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 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如应对台风灾害,不仅仅是我们民政一家的事情,涉及财政、气象、水利、交通、公安和粮食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又应各负其责。

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对社会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关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危机制造者希望危机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产品,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此次安全培训,心灵产生了很大的震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个人认为加强校园的安全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班级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要以安全教育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消防、食品、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安全教育要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期间,学校要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学校要经常开展安全大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每学期学校的安全大检查至少要达到二至三次,要重点检查学校的水、电、学生宿舍、食堂、防火器材、校园周边环境等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必须达到学校和上级规定的安全标准,保障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总之,通过学习,让我提高了认识,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我将把这次学习到的有关内容应用进去,使学校的工作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_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公共危机管理。

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利用年底两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在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应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表述如下:

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以数计。20xx年从无情的暴风雪到5.12汶川大地震……国人的心还没有从冰冷中温暖过来,就又经历了大地无情的撕扯;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流行,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有其突发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名机关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能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首先,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内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制定完善。

应急预案。

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应急管理,落实好各自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危机管理专题教育及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再次,提高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如灾情演练,通过演练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民政干部减灾救灾的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防灾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性危机多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上,还是应该多发挥地方或下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如应对台风灾害,不仅仅是我们民政一家的事情,涉及财政、气象、水利、交通、公安和粮食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又应各负其责。

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对社会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关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危机制造者希望危机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产品,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的共同参与,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参与,物资、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到应对危机中来。面对突然爆发的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因此,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危机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公共危机管理为应对危机不仅仅需要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还需要统一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如前文所述,为应对危机需要的往往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目前我国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下,应急机制中各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危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能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运做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而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使机制的运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危机,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等。这些危机有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因此,公共部门必须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开展危机管理工作。本文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危机准备。

在危机管理中,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公共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规定和应急预案,并在平时开展危机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我的工作中,我所在的公共机构每年都要组织一次危机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实际可行性。演练结束后,我们会对演练的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规定,改进应急预案。

第三段:危机应对。

在危机爆发时,公共部门需要迅速抢救、处置。这需要拥有快速反应的机制,确保应急机构及时启动响应,组织协调救援力量,全方位协调应对危机。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曾经负责过一次大型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利用互联网以及其他通信方式,及时取得联系,指挥调度各种救援物资及救援人员,最大化保障了被灾群众的安全和生命权利。

第四段:危机决策。

在危机应对时,领导者的决策往往会对危机应对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领导者需要站在整个局面出发,虚心听取专业意见,作出有利于处理危机的决策。在我所在的公共部门中,我们有一套完善的决策流程,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指定责任的决策者。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专家组,该团队由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为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第五段:危机评估。

一旦危机得到处理,公共部门需要对应对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机制。此外,还需要在危机处理后,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后续服务,以充分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安全。在我曾经从事的一次公共活动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定期的反馈问卷,以了解受众的满意度和意见。此外,我们还面向受众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服务,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期间产生的负面情绪。

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部门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需要具备应对危机的实力和意识。通过开展危机管理,建立相应的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最大程度的保证社会和公众的安全。同时,危机管理也需要考虑到危机后的处理和评估,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抓安全工作的紧迫性、长期性。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安全卫生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学校就必须把保护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地位。下头我就安全教育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讲座中重点谈到了“教师”这一部分,它涉及面较宽广,不但谈到了教师所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的安全职责,并且谈到了教师必须应尽到的安全职责等方面。

我觉得安全教育讲座给我们广大教师供给了教书育人的行动指南。一名合格的农村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要有安全理念,要懂得安全基本常识,要有安全第一的思想。作为教师更应把职业职责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更应知晓安全教育常识和掌握安全保护基本方法,更应在保护好学生的安全前提下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教师更应把抓安全工作放在班务工作的首要地位,要不厌其烦的讲安全,要关注全体学生。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校安全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团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安全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安全职责感,必须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必须有安全工作奉献精神。

思想品德课中讲到生命健康权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安全教育讲座中谈到了“学生”,学校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学生应享受的一项最基本权利。而这一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是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义务。制定安全法,宣传安全法,实施安全法,落实安全法,正是国家和政府履行这种义务、落实学生权利的必由之路,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适龄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更是国家和政府的义务。国家和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理解规定年限的学校安全教育,供给安全的教育教学设施。学生在校的安全更是学校的重要职责,让学生了解安全常识,掌握安全自我保护方法,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学校要充分利用升降旗仪式、广播、电视、班会、集会、板报等宣传阵地或聘请相关人员到校,认真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讲解。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安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让每一位学生知晓。学校要根据不一样季节的特点,抓好安全卫生工作,学校要有安全提示牌、警示牌、人行横道线设置,学校要做到安全制度落实,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学校仅有把安全工作抓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正常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让社会满意。

在中小学安全教育讲座中也明确了社会应当对教育履行的安全义务,社会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广播、报刊、杂志、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信息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知识、交通、消防、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安全事故图片巡展等活动,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氛围。定时播出提示中、小学生安全的宣传画面,特别是推出动画片等中、小学生喜欢的节目时,有意识地插播一些宣传教育公益广告,此种宣传方式长期坚持,久而久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家庭、学校联动抓好了安全工作,一个“和谐、礼貌、平安”的社会、家庭、学校将促使国家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适应时代对学校安全教育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安全,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不懈努力。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学校是少年儿童最为密集的`场所,为学生供给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之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职责,是学生家长的职责,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抓好学生的安全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人命关天的大事,历来是党和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的热点问题,搞好安全工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学校各班、各科教师,都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将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安全管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教育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常识,尽可能远离危险,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交通安全意识是同学们应当随时铭记在心的。同学们要切实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确保交通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立即拨打“122”急救电话。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团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景。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穿越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横道线。注意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或朋友呼唤时,更不可过于盲目的横穿。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

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和车内的应急设施。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下车后要横过马路的乘客,须待公共汽车离去,能够看清道路两边的情景时再横过马路。如公共汽车仍然停在站上,要远离公共汽车才可横过马路,不要在公共汽车前面横穿。

消防安全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消防安全十分重要。要求同学们首先是预防火灾,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玩火,不吸烟,杜绝火种。爱护消防设施,以便及时使用。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严防发生用火危险。教室、不能乱接电源,不能自拆卸电教仪器、插座等。不随意焚烧废纸。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场,不要采取火烧垃圾的办法。不在学校内外燃放烟花、爆竹,以防砸伤事故。

日常生活中,饮食的卫生是最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了,饮食卫生做不好,就会传染疾病,提高发病率,危害自身的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养成饭前洗手的良好习惯;瓜果生吃要洗净;不随便吃野菜、野果;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夏天不要吃过宿食物,特别要注意肉类食品的食用。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户外活动安全,走出教室,下楼梯不要拥挤、追逐、打闹,以免造成伤害;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难度不大、危险系数不高的运动项目;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不要扒扶栏杆。不在公共场所起哄。不进网吧、游戏厅、桌球室、录相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

教师们、同学们,学校安全重于泰山,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幸福,期望全体师生能本着“学校是我家,平安靠大家”的宗旨,在思想上高度重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安全制度要求去做,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自救常识,期望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密切合作,为创立平安和谐学校建良言、献好策。同时,期望全体师生永远牢记“职责重于泰山,安全警钟长鸣”这句话,愿安全永远与我们相伴,为争创平安和谐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的和谐学校。

公共危机课心得体会

公共危机课是我大学期间选修的一门课程,讨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以及政府和企业应对危机的策略。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并且深刻地体会到了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共危机课让我认识到危机的种类和原因。在课堂上,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自然灾害、恐怖主义、公共健康事件等各种危机类型。其中每一类危机都有不同的原因和特点。例如,自然灾害往往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如地震、飓风等;而恐怖主义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恐怖组织的袭击。了解危机的种类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类型的危机,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伤害和损失。

其次,公共危机课强调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以及实际案例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们看到了一些政府和企业成功地应对危机的例子,也看到了一些失败的案例。危机管理是一项关乎整个社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才能在危机中保护人们的安全,并减少危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三,公共危机课启发了我对危机应对策略的思考。在课堂讨论中,教授和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应对危机的策略,如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国际合作等。这些策略展示了多方面的思考和行动,需要领导者具备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制定应急预案需要了解危机的发展趋势和风险评估,同时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和行动。这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思考方式使我更加意识到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第四,公共危机课还让我认识到了媒体在危机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授强调了媒体在传播危机信息和引导公众意识方面的作用。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可以迅速传递信息,并帮助公众了解和应对危机。然而,媒体也可能在危机中起到负面作用,如引发恐慌或误导公众。因此,媒体在危机中的角色需要慎重对待,需要确保准确和客观的报道,以避免对公共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公共危机课培养了我对社会责任的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些危机的根源和背后的社会问题,如贫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自己有责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

总之,公共危机课是我大学学习中的一次宝贵经历。通过这门课,我不仅学到了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还深刻体会到了危机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我相信这些知识和体会将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影响。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那一夜的事,永远让我不能平静。那件事,已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从不曾想过交通安全于我有什么关系,但是那一夜之后,我猛然发现,交通安全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如此令人不能忘怀。

那天,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了一阵凄厉的尖叫和刺耳的刹车声,我和妈妈赶忙下楼看看是怎么回事。

只见一个妇女倒在血泊之中,旁边有一辆面包车,司机正不知所措的站在旁边。哦!发生车祸了!一个生命就像流星一样消逝了。

原来,这位阿姨是我们同院的,她要到马路的对面去买东西,可是这一去,再也回不来了,她的孩子再也不会听到妈妈的呼唤了。

想到这里,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一切是那样的不可挽回,我边上楼边想象着未来的交通情景。

人人都走斑马线,汽车不闯红灯,不压黄线,大路上不必要警察指挥,不需安装摄像镜头。大家相互信任,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那该多好啊。

我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交通安全,提升交通安全意识,珍惜自己的生命,杜绝“马路杀手”,杜绝酒后驾车,要知道每一个生命的背后,都有很多双期盼平安回家的眼睛啊。

每个人向文明跨出一小步,整个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有娇艳的花儿绽开笑脸,有翠绿的大树迎接我们到来。校园也是个充满智慧的地方,让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奥秘。校园还是个快乐的地方,我们跟小伙伴们玩笑嬉戏,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我们的欢乐。虽然校园给我们带来欢笑,但也给我们带来小意外。

记得我的朋友说,有一次,她去巡查。来到篮球场,看到有许多同学在玩游戏:有的在跳橡皮筋,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打羽毛球……每个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笑脸,都显得十分高兴。突然有一个同学,不知他是兴奋过头,还是想大出风头,竟然用手抓住篮球杆上面横着的那条杆,身子甩来甩去,就像一只灵活的猴子。霎时,同学们都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他看见了,就越甩越起劲。甩了十几次后,可能是他太累了,也可能是他手滑,突然重重地摔了下来。那位同学用他的一只手拿起他的另一只手,痛苦地喊:“好痛啊!好痛啊!”老师们立即送他去医院检查,一看,原来是手断了。

经过这件事后,校长马上通知所有学生到篮球场集合,告许同学们着件事,并警告同学们不要做爬栏杆等危险的事,还加强了记律呢!

所以,我们不要做危险的事。因为我们只想要一个给我们带来欢笑的校园,并不想要一个给我们带来小意外的校园!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的一种组织管理体系和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危机管理已成为组织和个人必备的重要技能。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也面临过危机,通过实践和反思,我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首先,危机管理要有预防意识。事前的预防措施是避免危机发生的关键。我们应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突发事件的潜在威胁,采取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针对可能的自然灾害,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救灾预案和演练,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组织和个人也应该建立起完备的事故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意识到危机存在,并且做好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危机管理需要及时应对。即便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突发事件还是会发生。在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决策者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危机。这就要求决策者具备迅速冷静的思维和判断力。例如,当发生火灾时,人员要迅速撤离,消防部门要火速到达现场,尽快控制火势蔓延,避免更大的损失。危机发生后的即时应对,能够减轻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再次,危机管理需要团队合作。一个人很难应对大规模的危机事件,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要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共同克服困难。危机管理团队中的领导者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战略,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权责边界,以促进团队的协调和合作。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管理并克服危机。

最后,危机管理需要进行事后总结和学习。危机发生后,我们要及时总结和分析危机的原因和教训,吸取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只有通过总结和学习,才能不断完善危机管理的能力和体系。由于每个危机都是不同的,所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也会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记录和归纳,形成知识库,以备将来使用。同时,我们也要通过分享经验,提高危机管理的整体水平,共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总结起来,危机管理是一项繁重而重要的任务。通过我的实践和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危机管理需要预防意识、及时应对、团队合作和事后总结。只有不断提升我们的危机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和管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确保组织和个人的安全与稳定。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概念。

华为任正非的生存观念、微软比尔盖茨的破产危言则是我国先人危机意识的生动的演绎。

通过20xx年3月14—15日2天的学习,通过丁兆林教授的生动、别致、高效的危机管理课程的“教”“练”,使我在对危机的感受上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现对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危机:

没有爆发的危机称之为风险,失去控制的风险就是危机,简单的说,风险变成了事实就成了危机,风险事故就是危机。

细节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问题表现出的不被人认识的、不引人注意的细节,蕴藏者巨大的风险危机。

企业的危机主要有:质量危机、人员危机、品牌危机、财务危机、公害危机、犯罪危机、事故危机、天灾危机。

企业或管理者的恐慌、短视、沟通不足则是应对危机时的大忌。

危机的突发性、严重性、迅猛性、敏感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做到危机管理的制度化。

1、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要分析研究为什么样的危机做好准备,列清单,“未雨绸缪”。

1、事实虽重要,态度是关键;千万不要与老百姓讲理,要讲情。

2、金钱虽可贵,时间价更高;要立即处理。

3、诚意放在前,补偿不吃亏。

必要时寻找外协(借脑),拓展思路,危机之中有商机。

1、人心。

2、人性。

3、人情。

三、关于管理的悟性问题:

管理是一种技能,思考的技能,博弈的技巧,智慧的决策,思维的艺术,更是想到与想不到的问题,是“悟”的学问,不断去”悟”的学问.。

古语云:“未雨绸缪”;”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三株董事长吴炳新的一句失败经验之言,使我明白了作为企业中的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指挥水平,而且时刻要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危机防范意识。人的事业、地位到了一定位置后,伴随着周围人的恭维、媒体的吹捧,会从思想上、行动上、语言上有所放松,飘飘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一天到晚忙于应酬、形式主义,全然没有了当初创业时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思想上开始懈怠。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内部管理容易出现纰漏,工作监督落实不到位,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能力减弱,竞争对手们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通过“诱倒”、“捧倒”或“打倒”的方式,对我们实施攻击,一旦我们没有防范或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被对手打败。这种案例不止发生在企业,中国五千文明发展史上同样发生了很多.

通过学习“三鹿奶粉事件”和“东航集体返航事件”,特别是丁教授的“东航集体返航事件”课程的生动的课堂互动,使我深刻的感到,作为管理人员在关键时刻要会如何巧妙的应对和化解危机,避免给自己和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但处理危机的水平和能力不是一招一夕就具备的,而是长时间积累和正确管理的结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遇到危机,我将本着以下几点做法去处理:第一,不管责任在哪方,首先态度要端正,积极、诚恳、有诚意,本着先处理问题后追究责任的原则去处理;第二,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化解危机,避免事态扩大话;第三,要有底线,不管什么事,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不能违背原则,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要积极汇报。第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出现危机时刻,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份力量,把劣势转化成优势,化危机为商机。

公共危机管理论文

摘要:如何成功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新闻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社会公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媒体,与媒体打交道,对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至关重要。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媒体应对;政府。

近几年,在我们国家不断发生着公共危机事件,2003年的sars、2005年的禽流感、2008年春节前后的百年不遇大雪灾、拉萨、四川阿坝、甘肃等地份子的骚乱、5.12汶川大地震等。面对这些突发危机事件,政府、公众、媒体等诸多利益相关者该如何去处理,该如何面对都是我们公共危机管理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公。

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

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除了常规管理之外,还需要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公共危机。

1、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3、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强制力是其管理的基础。公共危机管理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公共危机管理遵循的是公共管理的原则,依法行政。公共危机管理主要依靠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而公共权力的行使,常常是刚柔并济,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并行。

(一)新闻媒体的含义及职能。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公众舆论的载体,新闻媒体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它所代表的某个阶层或阶级的观念,还必须表达一定的公众利益,具有一定的公众立场,它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流动和沟通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上。

媒体是承载和传播社会舆论最重要的.平台,它具有守望社会的重要职能,是永不入睡的“社会雷达”;同时,它又是公众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解调器”,具有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要、调适民众心理的重要功能。同时,媒体站在受众与公民的立场,具有监督、质疑政府的职能和义务。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有2000多张报纸,9000多家期刊,306家电台,369家电视台,60万家各类网站,网民超过一个亿。如此大的媒体力量,已经不可否认地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平衡互动的系统,既制约影响着政府,又受政府影响制约;既引导公众,又迎合公众。作为一种社会公器,媒体天然地具有对社会进行监视、反映和了望的职能。因此,政府舆论引导的核心就是政府媒体应对,也就是政府与媒体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问题。

常规而言,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反映政府的意志,同时也是联系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反应公民呼声的重任。当公共危机来临时,政府无疑是突发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但公共危机发生后,人们会比平日更强烈地信任、依赖和追随媒体。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让民众了解事情真相,引导舆论向有利于危机处理的方向发展。

媒体在危机管理中应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作为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而展开的。媒体是实现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是对危机信息进行过滤、筛选的“把关人”,是政府危机信息的传播中心。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1、媒体是公共危机征兆的望和发现者;2、媒体是政府危机信息的传递者,舆论的引导者;3、媒体是公众情绪的稳定者和舆论的监督者;4、媒体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影响者和形象的塑造者;5、媒体是政府外脑的提供者;5、媒体是政府赢得社会支持的功臣。

一个以公共服务为基本理念的政府,必须对公众充满信任和保持敬畏,尊重包括知情权在内的所有公众权利,把公众欲知、应知、需知的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告知公众。同时,政府又是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应引导、调控新闻媒体对事实加以解释,支持媒体发挥其功能。

1、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所谓“第一时间”,就是公众还没完全掌握事件真相的时间。

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突发公共危机的信息公开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新闻滚动播发,完全不受“是深夜还是白天”、“是工作日还是公休日”的限制。只有打破了这种惯性的和传统的思维,按照新闻规律,实时、适当地公开危机信息,才能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制高点,把握舆论发展的方向。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媒体向人们传播信息,发布事实真相,更容易被公众所接受和信任,另一方面也可体现出政府部门对危机的反应速度,树立政府处理危机的一种果断形象。

2、克服“睡眠者效应”。传播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睡眠者效应”。当信息由值得信赖的传者所提供时,会产生忘却效果,当信息来自不可信赖的传播渠道时,则会发生睡眠者效应。因此,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者应当选择高可信度的传播渠道发布信息,而尽量减少或避免低可信度的渠道发布的信息扩散。在去年济南“7.18”银座水淹事件中,银座方面在时隔九天之后才发布可信度高的信息,但此时已经发生了睡眠者效应,此时发布的信息在传播效能上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直至今天,这一信息仍未能平息人们对于死亡数字的猜测和议论。

3、充分信任,适度授权。在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善于调控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对事实的解释。政府应对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引导媒体的议程设置,或者把政府议程变为媒体议程的一部分,让新闻跟着政府走,让政府的立场成为媒体的立场。在危机状态下,政府部门应当充分意识到媒体的积极作用,并给予其充分信任,坚信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危机报道出发点是好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当少干涉媒体的报道,也不要采取一勺一勺地给媒体“喂新闻”,而是应该适度授权,尊重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和职业特点,让媒体自己来决定报道的内容和尺度[1]。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沟通,影响媒体的立场,间接地为媒体设置议程。

4.强化政府对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如何应对媒体,其主动权在政府手里;“危机治理,三分在治理,七分在引导。”[2]而能否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关键在于政府对各级各类舆论资源的整合能力。政府对舆论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对突发事件处置和管理的职能界定、资源掌控、人力调配、媒体管理等方面。经历多次突发危机历练后的成都市,已比较成功地完成了从被动应对媒体到主动整合舆论资源,再到有效利用媒体的转变,实现了从“请你别说”到“来听我说”的转变,及政府做到“主动发布”、“统一口径”,确保新闻发布有力、规范、有效[3]。

总之,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政府、媒体和公众齐心协力共同去面对、共同承担和应对的问题,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参与者――媒体,其影响力已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频繁发生的公共危机状态下,媒体已经扮演着、还将继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织者、决策者――政府部门,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当主动寻求媒体的合作,视媒体为自己危机管理的亲密伙伴,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

危机管理

第一段:引言(200字)。

危机是指任何可能对组织、团体或个人造成重大威胁或潜在损害的事件或情况。无论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还是机构内部的管理问题,危机管理都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对于个人或组织来说,危机管理能力对于保持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危机管理实践中,我对危机管理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危机与建立预警机制(200字)。

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危机。危机并非只是意味着面临巨大的压力或困难,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其特殊的性质,即具有不确定性和剧变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提前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来感知和识别潜在的危机。预警机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媒体监测、市场调研、社会舆情分析等,及时了解外部动态以及内部的存在问题,为后续的危机应对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段:有效沟通与信息管理(200字)。

在危机管理中,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危机时期,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对外界的及时回应是稳定局势和维护信誉的关键。我们要做到即时发布新闻稿、提供媒体沟通渠道、回应公众关切等。此外,我们还要合理管理和控制信息的传播,避免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通过主动与公众保持沟通,开展危机公关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可能对个人或组织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四段:危机反思与应对措施(200字)。

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我们要冷静的进行全面的危机反思,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危机反思是对过去的总结与学习,通过分析失误和成功的因素,寻找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在危机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危机应急预案、危机处理团队的组建,以及危机处理方案等。只有准备充分、措施得当,才能在危机中化危为机,化解危局。

第五段:加强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性(200字)。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危机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危机管理能力来更好地应对它。危机管理需要我们具备灵活应变、果断决策、高效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持续学习和锤炼这些能力,才能在危机面前不慌不忙,稳定局势、保持发展。

总结(200字)。

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建立预警机制、有效沟通、危机反思与应对措施以及加强危机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危机。只有在危机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实现危机转机、化危为机的目标,保持个人和组织的稳定与发展。

公共危机课心得体会

公共危机是我们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和关注的议题。在刚刚结束的公共危机课上,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危机的重要性,了解到危机的本质和处理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公共危机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公共危机不仅仅是一个突发事件,更是一种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公共危机的案例,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疫情等。这些危机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学习这些案例,我认识到公共危机不仅仅是一种灾难,更是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的一种威胁。只有通过及时预警和有效应对,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其次,公共危机的处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在公共危机课上,我们学习了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管和协调资源,以应对危机。与此同时,企业也承担着重要责任,他们需要建立危机管理团队、制定危机响应措施,并与政府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公众也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遵守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这门课程,我逐渐认识到公共危机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保护社会的稳定。

第三,危机沟通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一环。在公共危机课上,我们学习了危机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危机沟通是指在危机发生时,对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危机沟通,可以降低公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增强社会信任和支持。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危机沟通的案例分析并进行了模拟演练。通过这些实操,我认识到危机沟通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透明、及时和准确的沟通,我们才能有效地应对危机、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公共危机管理需要科学的决策和协调能力。在公共危机课中,我们学习了危机决策和协调的原则和方法。危机管理需要对危机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同时,危机管理还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合作,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决策和协调能力。这也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公共危机的处理做好准备。

最后,公共危机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到公共危机的重要性,学习到危机的本质和处理方法。我认识到公共危机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和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中来。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公共危机课程给予我们关于公共危机的深入认识和应对方法。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公共危机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应对危机的组织、并制定危机管理的制度、流程、策略和计划,从而确保在危机汹涌而来时能够理智冷静,胸有成竹。

在危机管理方面,国外实行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企业,包括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都为员工配备了详细的、内容具体到个人的危机应对手册,手册的内容非常广泛,所有能想像到的哪怕是噩梦般灾难的应对程序,在手册里都能找到。

危机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管理是动态的,它既凸显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时刻,又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贯穿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当中。

危机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则是由少数人知道到多数人知道的过程。

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不是危机,它只是潜在的危机。只有当企业员工、消费者、公众、媒体、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以及经销商都知道了,并且被各种因素和途径夸大了危险,导致混乱和恐慌,才成为危机。

危机一旦发生,你我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一、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二、正确地传播,客观理性地告知公众,以减少或消除恐慌。

正确地处理,是危机管理的前提;而正确地传播,则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向谁传播、传播什么、怎样传播是危机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成立危机处理的组织,这是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保证。

(二)深入现场,了解事实。企业领导要亲临现场查实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

(三)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损失,尤其是要重视在舆论上、信用上对企业的市场前景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当掌握危机事故第一手资料和了解公众的舆论反应后,企业高层确定对策,采取措施。

(五)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信息。向新闻界介绍实情及应对措施,恳请新闻媒体密切合作,防止舆论向不利的方向转变。

中国大学网

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利用年底两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在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应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表述如下:

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以数计。从无情的暴风雪到5.12汶川大地震……国人的心还没有从冰冷中温暖过来,就又经历了大地无情的撕扯;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流行,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有其突发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名机关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能有效预防、及时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首先,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内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应急管理,落实好各自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

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危机管理专题教育及应对重大危机的培训实践,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再次,提高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如灾情演练,通过演练可能在实战中碰到的问题,培养民政干部减灾救灾的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防灾的心理和物质准备。

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性危机多具有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在政府的危机管理上,还是应该多发挥地方或下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如应对台风灾害,不仅仅是我们民政一家的事情,涉及财政、气象、水利、交通、公安和粮食等部门,应通力合作,又应各负其责。

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对社会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公关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危机制造者希望危机伴生的流言、恐慌等副产品,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才能变得更加平安幸福,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甚至可以把企业导向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企业要重视与地方媒介和新闻单位的团结合作,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关键时刻才能让它为我服务。

3、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和谐的政企关系也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政府掌握着行政资源,代表着公众利益和公平正义,政府对危机事件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事件的定性和公众舆论,因此企业要善谋政企关系,建立感情,在危机出现时加强联系和沟通,主动汇报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既要查找政府的责任,又要利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形成利益共同体,双赢思维是当前处理好政企关系的导则,往往事半功倍。

4、评估总结改进提高。

评估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素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毕竟主要取决于事件本身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评估总结可以发现危机预警、危机处理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完善,进而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管理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尤其要借助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也要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企业要明白:养兵不在于用,而在于防和治。

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使企业免遭损失”而是“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遇”。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

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的共同参与,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参与,物资、交通、公安等许多部门都要参与到应对危机中来。面对突然爆发的危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并非易事,因此,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机构,负责危机发生时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公共危机管理为应对危机不仅仅需要统一的指挥决策机构,还需要统一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如前文所述,为应对危机需要的往往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目前我国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下,应急机制中各个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些部门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危机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紧急事务中的职能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的法制原则。应急管理机制中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运做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结构的。一个完备的危机管理体制应当由五大系统构成:指挥决策机构、职能组织体系、信息参谋咨询组织体系、综合协调部门和辅助部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体制上,而每一个部门的职能、权限等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以使机制的运行有法律保障,真正做到预防和处置危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