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小班(模板21篇)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小班(模板21篇)

ID:7920546

时间:2023-12-26 15:29:17

上传者:紫衣梦

幼儿园小班的教学方法注重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请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您的写作灵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有“印板糕”、“剪纸”“打年糕”“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芦”、“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拔河”、“捏泥人”、“穿项链”、“搓稻草”、“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1、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一)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产生或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3、启发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传统的事或物。

五、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说一说“过年”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扭起秧歌来。

延伸活动:小小中华传统文化展

收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通过展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1)了解中国结的编结工具与制作材料,尝试学编最简单的十字结。

(2)体验编结活动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

小铜钱、红丝线等材料,

一、认识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说中国结非常漂亮,那我们今天也来动手做一款中国结,好吗?

2、那你们想想制作中国结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师生共同讨论。

3、幼儿先看看、摸摸、讲讲制作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儿尝试操作。

1、知道为什么叫中国结吗?结是什么呢?

2、观察并讨论老师制作的中国结(十字结)是什么样的?

3、老师示范讲解。

4、幼儿尝试编十字结,教师观察,进行个别指导。

5、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编结的感受。

二、引导评价。

1、彼此欣赏各自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把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说说其中含的祝愿。

陈列各色中国结及其他民间工艺品实物或资料。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1、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新年快到了,老师在教室里挂上了中国结。古朴而又漂亮的中国结给教室增添了节日喜气的色彩。小朋友们不认识中国结,他们好奇而又热烈地讨论着“老师,这是什么呀?真漂亮啊。”“老师,我家里的墙壁上也有这个东西的。”“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呢?”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别小看这小小的中国结,它身上所反映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我想,既然孩子们对中国结有这么浓的兴趣,何不组织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以让幼儿从小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从而萌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1、初步了解关于中国结的初浅知识,喜爱中国结。

2、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及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萌发民族自豪感。

准备“年年有余”等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

一、交流讨论: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中国结

3、说说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4、小朋友拿来的中国结有哪些地方是一模一样的呢?

为什么中国结是红色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

二、欣赏感受

1、老师也带来了中国结,看看和你们带来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着重欣赏中国结中的鱼(年年有余)、如意结(吉祥如意)等作品,说说这些中国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讨论)

三、引导想像

1、除了我们带来的中国结,想想我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中国结呢?

2、教师小结:我们中国人真聪明,会编出这么多美丽漂亮的中国结,而且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我们的中国结呢。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1)了解中国结的编结工具与制作材料,尝试学编最简单的十字结。

(2)体验编结活动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

小铜钱、红丝线等材料,

一、认识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说中国结非常漂亮,那我们今天也来动手做一款中国结,好吗?

2、那你们想想制作中国结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师生共同讨论

3、幼儿先看看、摸摸、讲讲制作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儿尝试操作

1、知道为什么叫中国结吗?结是什么呢?

2、观察并讨论老师制作的中国结(十字结)是什么样的?

3、老师示范讲解。

4、幼儿尝试编十字结,教师观察,进行个别指导

5、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编结的感受。

二、引导评价

1、彼此欣赏各自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把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说说其中含的祝愿。

延伸活动:

陈列各色中国结及其他民间工艺品实物或资料。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幼儿园中秋节传统文化教案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恢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1、中秋节的由来请幼儿讨论中秋节的习俗。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2、结合录音磁带讲述请幼儿观看图片进行讲述。

3、活动结束,收集有关的资料。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种的认识,迁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得简单有趣。

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1、幼儿已认识时钟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时钟)

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

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

点击课件十二生肖

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

点击课件生肖钟

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变变变。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

(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

(2)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

老师知道这些小动物中有小朋友的属相。

那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

你还知道谁的属相?

(3)采访客人老师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们的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什么吗?那你们想问问吧。

(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12种属相。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们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发明的。每年都用一种小动物作为标志。一共有12钟生肖。

(5)讲解12生肖的轮回规律。

为什么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是一样的?

通过生肖钟了解12生肖的轮回。

小结:12生肖每次轮回要12年。一次轮回完了再重新开始。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后来轮到的。

三、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

(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

点击课件讲述故事。

四、教师根据故事提问,幼儿熟悉生肖的排列顺序。

点击课件提问:

体育比赛有哪些项目?

钻山洞有谁?谁第一?

爬高山有谁?结果呢?

比跨步有谁?谁第一?

比跳高有谁?结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赏。

十二生肖还按顺序编成了歌曲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六、歌曲表演结束。

我们也来学学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吧!

1、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绘画十二生肖小动物。

2、家园共育:家长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

(1)了解中国结的编结工具与制作材料,尝试学编最简单的十字结。

(2)体验编结活动的`快乐,发展动手能力。

小铜钱、红丝线等材料,

一、认识制作材料和工具。

1、小朋友都说中国结非常漂亮,那我们今天也来动手做一款中国结,好吗?

2、那你们想想制作中国结需要些什么材料呢?

师生共同讨论。

3、幼儿先看看、摸摸、讲讲制作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

二、幼儿尝试操作。

1、知道为什么叫中国结吗?结是什么呢?

2、观察并讨论老师制作的中国结(十字结)是什么样的?

3、老师示范讲解。

4、幼儿尝试编十字结,教师观察,进行个别指导。

5、幼儿说说自己尝试编结的感受。

二、引导评价。

1、彼此欣赏各自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把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同伴或小班的弟弟妹妹并说说其中含的祝愿。

陈列各色中国结及其他民间工艺品实物或资料。

幼儿园小班教案

二、基础认知

1、观看动画片(vcd)到第二关结束

2、老师提问:大力士的第二关是什么?

(1)老师示范重复第二关内容

(2)在黑板上让小朋友上来重做按颜色进行分类可以重复2轮或分3组同时进行分类比赛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强调颜色的特性:

这是红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黄色的,放这个果篮里;这是绿色的,放这个果篮里。

四、游戏与拓展

1、海洋球回家:

把小朋友分成3个组,每组n人,每组一筐红黄蓝3色混合的海洋球,进行分类比赛。

2、操作

活动:提供积木/卡片/塑料片等玩具,指导小朋友按颜色进行分类操作。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按颜色进行分类,闯过了大力士阿诺的第二关;下一次我们就要闯大力士阿诺的第三关了,小朋友我们下节课见。

幼儿园小班教案

1、会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能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知道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3、培养幼儿爱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三棵果树,桃子、苹果、枣图片若干,农场大门

一、初步感知1和许多

师: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去吧,火车开喽,“火车火车呜呜响,咔嚓咔嚓过山岗,钻山洞,过大桥,运粮运货忙又忙。”看哪,我们的小火车要过山洞了,可是这个山洞太窄了,我们一个一个的过,小朋友们要小心一点哦。

师:刚才我们怎么过的山洞啊?一个一个的过的。都过来了,变成许多小朋友了。

二、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小朋友们快帮农民伯伯采摘果实吧!

成了许多个)

师:看,这棵是什么树?(幼:苹果树)师:树上有多少个苹果?(幼:许多个)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个苹果回到座位上。师:你们手里拿了几个苹果?(幼:树上许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的。)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我们把采摘来的苹果一个一个的放到篮子里面。师: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幼:许多,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了许多个)

摘枣

师:看,这棵是什么树?(幼:枣树)师:树上有多少个枣?(幼:许多个)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个枣回到座位上。师:你们手里拿了几个枣?(幼:树上许多枣分成了一个一个的。)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我们把采摘来的枣一个一个的放到篮子里面。师:篮子里有多少个枣?(幼:许多,一个一个的枣组成了许多个)

三、小结

师:果实收完了,我们庆祝一下吧!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唱首歌,《我爱我的幼儿园》,她唱的好不好啊?大家鼓励鼓励她。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唱歌?(幼:一个)剩下的小朋友有多少个啊?(幼:许多)农民伯伯夸奖小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说要谢谢小朋友们,你们怎么说啊?幼:不用谢!

师:今天你们高兴不高兴啊?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幼儿园小班教案

1、让感知花生的特征。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并懂得好朋友分享东西。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花生若干、盘子若干,空桶若干。各种积木。

配班老师分发材料,以及辅助教学,保育员组织纪律以及安全。

一、导入活动

师:嘘,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啊,

幼:包包里面那我请小朋友来试一下看是不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呢?是不是?

幼:硬硬的,不光滑,摇起来还回响……

老师:猜猜他是什么?

幼:……花生

(1)认识花生

师:我们在请其他小朋友再来摸一下我们刚才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

幼:……是的,硬硬的,不光滑,摇一摇也会响。

师:看,这是什么?轻轻地打开花生,

幼:(花生米)(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米宝宝,

师:在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老师在拿几颗花生让小朋友猜猜里面有几颗花生米宝宝)

(2)总结:我们吃的花生里面的花生米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3)认识花生米。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米宝宝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呀?

幼:(穿着一件红衣服)

师: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白白的肉)

(4)总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有好多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二、探索剥花生的方法。

(1)师:是的,这就是我们的花生,好了,小朋友认识花生这么久了,想不想尝一尝他的味道呢?那我们就一起去自己动手吧!我们可以剥给好朋友吃,剥给自己吃,还可以剥给客人老师吃。(老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可以用桌子上的工具。)

(2)师:你是怎么剥花生的?(引导小朋友自己说出方法,并做示范。)

(3)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只知道了怎样剥花生,那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叫看谁剥得又快又好,待会老师会给每一桌的小朋友发花生,每一桌小朋友一起剥桌子的花生,看那一桌小朋友剥得又快又好,那老师现在要提要求了,我们只能剥自己桌上上的花生,剥开的花生米要放在我们自己面前的空盘子里面,花生壳要放在我们都垃圾桶里面。现在小手放好,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一起剥花生。(发放花生,材料)开始......

三、结束活动。

传统文化教案幼儿园范文

-->

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风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的要求而创作,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为了传承这一文化,我们开展了民间美术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尤其是民间剪纸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可以用剪刀在彩色纸上任意的剪出自己喜爱的植物、动物、人物造型等图案,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又对孩子进行了民间美术的熏陶和民间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他们对这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设计了“剪纸”这一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启发幼儿了解剪纸的用途。

2、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彩色腊光纸若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纸范品、篮子、铅笔每人一把、毛线若干条、胶水、棉签、纸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纸)范品,提问:

二、出示剪纸书签,它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图案,把图案贴在衬纸上,再系上缎带)。

三、出示剪纸圆盘做成的门笺,它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图案,把剪出来的纸贴在圆盘中心,在上面粘上绳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纸灯笼,这是什么?有几个面?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腊光纸上剪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贴在正方形纸的中央,然后把正方形纸的四个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张纸的每个三角形贴在一起,给上面粘上带子,给下面贴上穗子)。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互相交流、观赏、讲评作品,布置教室和幼儿园环境,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结束。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民间小吃的名称以及制作方法。

2、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尝试用团圆、捏、搓等制作技能制作民间小吃。

3、通过品尝,感受民间小吃的美味,体验与哥哥姐姐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糖葫芦制作材料:山揸、蜂蜜。

2、汤团制作材料:米粉、芝麻。

3、油条制作材料:面粉、发酵粉。

4、芝麻球制作材料:面粉、芝麻。

5、其它:电磁炉、电饭煲、油、糖、一次性台布。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间小吃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你吃过哪些民间小吃?”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并欣赏图片。

3、听哥哥姐姐介绍集中民间小吃的由来。

二、请爷爷奶奶介绍各种民间小吃的制作材料以及方法。

三、幼儿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带领和帮助下参与民间小吃制作活动。

1、幼儿分区域进行制作。

2、教师各区域指导重点。

糖葫芦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串山揸的技能。

汤团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团圆的技能。

油条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搓长条的技能。

芝麻球制作区:重点指导幼儿滚芝麻的技能。

四、共同品尝民间小吃。

乡土教育: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间特产搬上了舞台。有“印板糕”、“剪纸”“打年糕”“西瓜灯十八韵”等民间制作,有“棉花糖”、“冰糖葫芦”、“爆米花”等民间物品的品尝,有“拔河”、“捏泥人”、“穿项链”、“搓稻草”、“印染”、“唱戏曲”等民间游戏的游玩,还有特产品尝店和名胜、名人介绍屋等观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家长们带着孩子重温了儿时的游戏,跳竹竿、走高跷、丢手绢,一起品尝年糕的滋味,粽子的醇香,穿上环保时装走走模特秀,欣赏爷爷奶奶们的戏曲表演。笑容写在孩子们的脸上,回忆荡漾在家长的心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到真实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幼儿园小班教案

1、观察认识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2、透过拼图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长鼻子,进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征。

3、爱护动物,初步具有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公象、母象图片各一张,不同姿态的大象拼图若干幅。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可用谜语导入,老师说一个大象的谜语,请幼儿猜出出谜底。

二、观察大象,认识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大象图片,请幼儿观察:大象是什么样貌的

大象看上去怎样样它的眼睛是什么样貌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样样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图片,提问:这两头大象长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欢大象的长鼻子,这长鼻子有什么用呢

大象喜欢吃什么

三、智力游戏:拼图

引导幼儿将画面剪成块状,进行拼大象的活动,比谁拼得快。

四、游戏活动《碰一碰》

让幼儿自主地做一做动作并带领小朋友学大象走路。

下面我们一齐跟着音乐玩“碰一碰”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边唱边表演大象走路,并根据教师的评议指令,碰一碰身体的相应部位。活动准备时除了准备了教学挂图,还从网上搜集了不同姿态的大象图片若干。为了让幼儿理解因为环境问题导致动物们生活困难的图片,让幼儿透过直观的感知来激发保护自然的情感。

用谜语导入活动一下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因为教学挂图很清晰,很直观,便于幼儿观察、比较。加上幼儿对大象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所以活动中幼儿始终很认真。很多孩子对大象已经有所了解(平时在电视里、动物园里和书上看见过,也听过大人讲过),因此在活动中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能专心听老师讲解。透过活动幼儿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象,明白原先公象长着长长的象牙而母象没有,明白象喜欢站着睡觉,象的鼻子会做很多事情等。幼儿都表示要爱护大象,要保护自然。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体验并练习往上扔与投掷的动作,提高上肢力量与动作的协调。

2、让幼儿感知白纸的变化与游戏的递进,乐意参与游戏。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2.篓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场。

(二)热身运动——《我的身体》。

(三)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玩的玩具。看!它是什么?(纸)对了。我发现小朋友在教室里很喜欢玩纸,不过老师今天的纸给你们平时玩得纸可不一样,它被老师施了魔法。不信,你们看!它变成了雪花从空中飘下来了。

2、你们想要我的玩具吗?(想)每个幼儿发一张纸。

(四)玩游戏:飘雪花。

1、你们想玩吗?好,举起你手上的白纸,我说123你们就丢下白纸,让白纸飘下来。师:像不像雪花?捡起来再来一次。

2、如果雪花高一点,会不会飘得更好看一点,那雪花怎么样就高一点了呢?(用力往上扔)那我们一起试试把雪花用力往上扔。

123用力扔。捡起来再来一次。

3、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是跳起来把雪花往上扔的,我们也来跳起来往上扔。123跳起来扔。尝试2次。

4、你听!现在真的下雪啦!我们比一比,谁的雪花飘得最漂亮!(播放音乐,师幼随着音乐玩游戏。)。

(五)玩游戏:打雪仗。

1、刚才的游戏好玩吗?现在老师要给白纸施魔法了,闭上小眼睛,变变变,看,雪花变成了雪球,谁知道我是怎样变的?请小朋友试一试。现在我们一起来给雪花施魔法。

2、有这么多雪球,你们想玩打雪仗的游戏吗?

雪球扔完了,可以捡点回来再扔,游戏进行2到3次。

3、组织幼儿玩打雪仗的游戏。(播放音乐,活跃气氛)。

4、游戏结束,捡雪球。看雪球滚的满地都是,

(六)放松整理:游戏《雪人融化》。

1、雪仗打完了,我们都变成小雪人了,请你们每个人摆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雪人造型,123摆好了吗?(摆好了)摆好了就不能动哦,因为雪人是不动的哦。哎呀!不好,太阳出来了,雪人要慢慢地融化了:雪人的头化了——头低下来;雪人的手臂化了——手臂垂下来;雪人的肩膀化了——肩膀塌下来;雪人的屁股化了——坐下来;雪人的腿化了——躺下来。

2、今天的游戏好玩吗?请你们每人都去捡雪球,看看谁捡的多。捡完了,我们去和教室里的小朋友一起玩。

3、组织幼儿出场。

《打雪仗》活动设计。

20xx年10月。

幼儿园小班教案

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及地震造成的危害。

2、帮助幼儿掌握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方法,掌握逃生技巧。

有关地震知识的录像短片。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一、观看地震知识的录像片段,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一)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震动,这就是地震。

(二)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地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

幼儿自由讲述:地震时,地面会剧烈震动、裂开大缝,房屋倒塌,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地震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避震的知识。

二、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一)小朋友,如果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么做呢?

(二)教师对正确的做法进行小结:

1、当你在室内的时候,可以躲在墙角、厕所等容易构成三角支撑的地方以及结识坚固的家具底下或旁边。用身边的坐垫、枕头等柔软物保护头部。选好躲藏处后,正确的避震自姿势为;蹲下,低头,闭眼或用手保护头部。还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子以防吸入灰尘和毒气。千万不要跑到阳台或窗户旁边,要远离玻璃门窗,或是悬挂物物下。

2、如果是在室外,应该尽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要远离楼房、围墙、树木、广告牌等,更不要躲到地下通道中或高架桥下面。不要坐在汽车里,要到空旷的广场避难。

3、千万不能跳楼或者进电梯。

4、如果被埋,不要惊慌,要想办法保护自己。可以设法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三、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避,运用逃生技巧。

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还是有一小段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受到伤害。

传统文化教案幼儿园范文

-->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种的认识,迁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得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时钟。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时钟)。

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

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

点击课件十二生肖。

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

点击课件生肖钟。

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变变变。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

(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

(2)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

老师知道这些小动物中有小朋友的属相。

那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

你还知道谁的属相?

(3)采访客人老师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们的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什么吗?那你们想问问吧。

(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12种属相。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们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发明的。每年都用一种小动物作为标志。一共有12钟生肖。

(5)讲解12生肖的轮回规律。

为什么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是一样的?

通过生肖钟了解12生肖的轮回。

小结:12生肖每次轮回要12年。一次轮回完了再重新开始。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后来轮到的。

三、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

(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

点击课件讲述故事。

四、教师根据故事提问,幼儿熟悉生肖的排列顺序。

点击课件提问:

体育比赛有哪些项目?

钻山洞有谁?谁第一?

爬高山有谁?结果呢?

比跨步有谁?谁第一?

比跳高有谁?结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赏。

十二生肖还按顺序编成了歌曲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六、歌曲表演结束。

我们也来学学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绘画十二生肖小动物。

2.家园共育:家长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传统文化教案幼儿园范文

-->

教学目标:

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

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

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族服饰。

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

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

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音乐舞蹈的方式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