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精选19篇)

建筑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精选19篇)

ID:7924617

时间:2023-12-26 16:33:03

上传者:字海

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些调研报告范文涉及到不同领域和主题,有助于我们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调研和分析。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甘霖副省长、刘捷厅长指示,我们于20xx年元月5号对新、蓝、宁、道四县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道县和新田到xx年11月底止还没有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宁远一个台资婚纱加工贸易企业。其中道县、新田来势较好。我们重点对**县的毛纺织产业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县毗邻广东连州市,是湖南的南大门,素有“楚尾粤头”之称,三条二级出省跨境公路和建设中的“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全县辖15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6个,总人口36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县按照“农业建基地、工业建走廊、城镇造亮点、事业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民营立县、外向带动和工业强县),全面推进“六新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市建设、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和谐社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20xx年1-11月加工贸易完成进出口总额2792万美元,同比增长32倍,排名全省县、市第三位,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县行列。

一、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近年来,该县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牢牢把握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这一主线,外向型加工贸易发展较快,创造了倍受省内外关注的“**现象”。一是发展较快。该县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从无到有,目前有进出口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5家,分别是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并有小型或家庭式作坊的(一家一厂)毛针织加工企业400余家,(这些家庭式作坊企业主要是代东莞企业加工)。和双峰的针织产业、邵东的箱包、牛仔服产业有点相类似。其中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县的85%,其它四个公司占15%左右。二是带动性增强。加工贸易带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常住人口由20xx年的2.5万人增加到现在的10万人,县城面积由6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带动了新城市扩容提质,拉动了运输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对加工贸易企业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9月份以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前沿县的**与广东沿海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依存度非常高。一是400多家小型或家庭式毛针织企业主要依赖广东、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广东或东莞企业吃紧,这些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也就只能出现部分停产或关门。近三个月来停产30%左右。二是我们走访了该县的5家自营加工贸易进出口企业,其中台湾承阳针织、香港丽宏针织、香港利黄漂染有限公司属毛针织企业,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属于制鞋企业、承阳针织和协威鞋业是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其它三家是来料加工贸易企业。根据承阳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生产主管介绍,该公司是进料加工企业,与来料加工企业和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不同,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织片、前后整、印染、漂洗、包装、出口等完整的毛针织工艺流程,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市场,但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单有所减少,二是货款回笼时间较九月份以前滞后,三是流动资金较为紧张。公司董事长吴森尧认为,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沿海大批毛纺织企业和本县小型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部分倒闭,对他们这样大型的毛纺织企业反而是一种机遇。一是招工不成问题,二是下半年该公司“逆式而上”又新建了三栋厂房,计划在市场回暖时扩大生产,做大做强。香港丽宏针织有限公司更是形势很好,定单和生产正常,要扩大生产主要是流动资金问题。银行贷不到款。台湾湘威制鞋、台湾协威橡胶鞋业有限公司是制鞋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大,到目前为止,已逐步趋向稳定。

三、建议及对策。

金融风暴给加工贸易提供了机遇,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部分原材料一路下跌,利用这一机会增加进口,加工后再销往发生金融风暴影响相对较小的国家和地区可获得更大利润。主要建议及对策如下:

(一)、树立信心,合理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采取灵活结算方式,合理规避汇兑风险。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是影响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可以改变结算方式来应对汇率风险。在进行货币结算时,应充分考虑汇率的变化设置浮动价格或增加保值条款,或尽量选择坚挺的货币。参加信用保险等措施,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保证贸易正常进行和安全收汇。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该县毛纺织和鞋业销售集中在美欧国家,市场过于集中,回旋余地就小,也潜伏一定的风险。潜力巨大的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俄罗斯大有文章可做。因此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要实行“以质取胜”战略,实现出口商品由一般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产品的转变,把产品升级换代作为扩大出口的突破口,形成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质量效益的机制。

(四)、小企业或家庭式作坊企业重组形成有规模的大企业。

从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停产关闭的还是这些小企业和家庭式作坊企业,这些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很小,抗风险能力较差、并不具备自营进出口能力,主要依赖沿海进出口企业。而承阳针织、利宏纺织、丽黄漂染、湘威鞋业、协威鞋业公司等这些规模进料和来料加工企业影响较小,不仅如此,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招工、销售和扩大生产的机遇。

(五)、鼓励进料加工减少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企业能自己掌握产品的进出口主动权,更能使企业利润空间最大化,在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依赖性小,对地方财政贡献也大、一般进料加工不论是利润空间还是财政贡献是来料加工的8-10倍。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针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我认为我县的中药材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富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延长产业链,逆向抓产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过去药农“种植”――“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扶持药材加工企业,同时引导药材加工企业依托本地能生产的药材原产品加工增值,让企业的生产带动药农的规模种植,引导药农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品种,逆向抓产业,加强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新药、功能食品、生物农药等终端产品的开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壮大产业实体,使我县中药产业向着产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争取资金支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上级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适度的中药材产品研发资金和生产扶持资金,对重点产地、重点品种予以扶持,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中药加工企业,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使我县的中药材上品种、上档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县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导产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

三是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生产。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水平,推进中药材科技进步和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是因势利导,建立中药材中介服务网络。组建涉及中药材产、供、销各环节的中介服务组织,使农户、企业、相关技术部门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形成组织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提高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产业各环节的和谐发展。

五是成立药农协会,保护药农权益。组织专业协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将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户牢牢地团结在协会周围。通过协会,不断地向广大药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与咨询,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药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通过协会和企业签订订单,减少风险,让药农放心种植,无后顾之忧。

电信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前,我市共有移动业务用户235.7万户,宽网业务用户11.6万户,固话业务用户86.66万户,xx移动分公司和联通分公司不断完善城乡网络覆盖,使网络覆盖水平迅速提高,实现了省级景点和乡镇信号的覆盖率达到100%。固定电话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目前xx网通分公司投资1.1亿元正在进行光缆替换电缆的升级改造,届时广大农村地区将形成通信网络无缝覆盖式服务。到年底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网通分公司在全市建成128个“新农村信息服务网站”,解决“三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底电子政务工程已延伸到全市各县、市、区。

目前,我市电信业的发展速度和其他行业比是快的,经济运营形势是比较好的,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群众对他们的工作是满意的。下面我把各公司的大致情况分别介绍一下。

我市的电信业及信息化事业总体来说,发展水平在全国、全省比还较落后。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我市信息化发展,这些因素是:

一是我市综合实力比较薄弱、政府对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在资金上支持不够。电子政务在县、区一级刚刚起步,在乡镇一级还没有开展起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是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信息化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差距,习惯于传统工作方法,不适应现代高科技手段。比如有一些规模以上企业至今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个别的企业甚至连自己的网页都没有。

三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许多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利用。

四是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电信资源不能有效的整合利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梳理一下。

五是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信息制造业尚属空白,电子技术水平整体落后。特别是在农村、在基层,这方面的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

针对我市电信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列为“新五化”中的第二化,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大力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使信(!)息化建设惠及企业和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实施信息服务业“十一五”规划,促进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以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化工作。

我市农业比重较大,今后,农村信息化仍是整个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村村通宽带工程后,要在政策上、宣传上引导农民多利用高科技手段,了解市场情况,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电子农务平台销售自己的产品。

(三)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育信息产业发展。

要加大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对企业上网用网的指导,切实抓好“企业上网工程”。以“企业上网工程”为发展的切入点,通过项目推介,技术引进与改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网上网下交流平台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推动本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信息产业。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继续推动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抓好机关信息化建设。

吸收我市机关信息化的成功经验,把传统社区建设向智能化社区建设和数字化社区建设过渡。在各县(市、区)力争能建设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智能化社区。要深化公文交换阅办系统的应用,通过技术研发,增加系统功能,更好的满足机关信息化需要,为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发挥更大作用。继续办好市政府网和政府部门网站,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更好地为经济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务。

(五)加强对电信业基础设施保护,保障电信业的正常运行。

在城市的郊区和偏远农村,容易发生通信设置被毁被盗事件。我们要加强是防范,建立巡查制度,一旦发现通信设施网线被盗现象,公安部门将严厉打击,我们要深入农村加强宣传教育,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4.草果。

总的来看,**县目前的产业集群发展形势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比较显著的,但仍然处于打基础、度难关、求发展的时期,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产品少。在**县铸造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产业生产的产品均为原始产品或粗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板材加工、橡胶加工和其它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

(二)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水平有待提高。**县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乡村,小规模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产业缺乏资金和培育技术,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产业集群支持、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县六大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培育力度,促进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并长期符合**县情的产业。

(二)加强产区建设,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应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产业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托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具有较高水准的产业带(区),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三)继续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如许多产业生产生产落后,产品粗放,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应参照外地产业集群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并从产、供、销、技术培训、信用担保等各方面健全政策体系,为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和政策扶持,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xx镇位于中江县南端,距镇城约40公里,属丘陵地区。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2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近40000人,非农业人口3000余人。我镇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xx镇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为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xx镇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镇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使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努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律师行业发展状况之调研报告

20谢谢年,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全国律师事务所均进行了脱钩改制,改制后的律师事务所淡出了司法行政机关,进入法律服务市场,开始了新的发展。经过改制,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律师行业实现健康发展。

(一) 地域经济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状况,部分想取得更大发展,收获更多利益的律师并不满足于在本地执业,转而通过跨地域转所等途径转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的律师甚至选择脱离律师行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以谋取更大发展空间和机会。部分人员基本流转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属于律师执业的正常流动。另有部分年轻律师通过考取公检法公务员等途径转行到了其他行业。

(二) 管理体制原因

社会资源密切相关。在这种利益分配模式下,缺少社会关系的年轻律师基本无法找到案源,而那些从事律师工作时间较长的律师也始终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无法顾及或很少顾及年轻律师,因此年轻律师收入得不到保障,对于他们来说,虽然律师有可能是一份发展前景可观的工作,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仍然是生存问题,为了生存,许多年轻律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初衷而投入其他行业。

(三) 法制体系原因

我国现有的法制体系并不健全,法制环境也并不完善,律师在办案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比如众所周知的律师“会见难”问题,新《律师法》已经对这一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以方便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律师“会见难”问题。律师办案还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律师取证难的问题,还有律师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材料遭拒绝阻拦的问题等等,这些都给律师办案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和困难。

(四) 社会观念原因

也不是魔鬼,而只是个中立者,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法律知识来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五)业务风险原因

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其风险是双重的,他们除了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风险以外,还要面对因为执业所带来的职务风险,这种风险大致分为两类:

首先,是安全风险,即律师因执业而导致的人身安全风险,它可能来自对方当事人,也可能来自律师自己的委托人,还有可能来自民间群众。

其次,是责任风险,即律师因为执业过错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是刑事责任,也可能是民事责任,还有可能是行业处罚和惩戒。

所有这些风险,都决定了律师这一行业干起来并不轻松,也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才学丰富的人对这一行业望而却步,想进来又不敢进来,或者有进来了又因不能承受其责任之重而退出的。

要想解决以上扼制律师业发展的种种瓶颈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大人民摆正对律师的认知,加强对律师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特别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包括新《律师法》在内的法律宣传,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普及程度,因为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决策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绝大部分民众的认知导向,在这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一切都应依照法律行事,而这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只有广大民众认识到了法律和律师的重要性,律师的存在才有意义,律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律师业也才能随之迅速发展。

(二) 改革律师事务所管理机制,为年轻律师创造发展机会。  目前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并不利于年轻律师的发展,要改变律师业发展缓慢的现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已经萌芽,比如合作律师事务所的改制、律师事务所公司制改革的尝试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律师业的发展。除此而外,还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执行机制的.改革。强化合伙人、行政主管在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

2、分配机制的改革。一个合理的律师事务所分配制度应该不仅能体现律师事务所的效益,也要能够体现律师个人的效益,充分考虑到律师的个体经济利益,这样,才能激发律师的主动性,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我们应该淡化单纯以收费额为效益和能力指标的观念,强化综和素质、综合效益为指标的观念,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年龄、性别、专业、特长和能力的人才,培育起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律师文化。其次,应淡化以收费多少为衡量人才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强化对不同人才(尤其是年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另外,完善考评、激励等制度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保证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长久不衰。

(三)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强化服务观念。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离不开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律师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做好律师管理工作对律师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应做好以下两方面:

1、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律师行业自律作用。  当今律师业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律师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发挥律师协会行业自律作用,有效的律师行业管理能够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建设,减少律师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律师执业环境;能够使司法行政部门更少的行使惩戒权,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局面,从而有效促地进律师业的发展。

2、强化管理意识,进一步树立服务理念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日益趋紧,我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困难,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等矛盾更加突出,我县经济总体处于低位运行之中,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企业实际状况,及时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原因,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5月下旬开始,县政协在冯兴钱副主席带领下,就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灵溪、龙港、金乡、钱库、宜山等地,实地视察苍南仪表、玉苍钢业、华昊化纤、盛高工艺、富立包装、中亚塑胶等三十余家企业,并召开多个由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座谈对策思路,同时发放了120多份问卷调查表,较为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7月上旬,调研组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了解苍南在外企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经工商登记在册的企业10928家,其中属制造业的企业有3873家,规模以上企业283家。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标准,我县属于大型企业的仅有6家,其余均为中小微型企业。,全县中小企业实现产值661.69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2.8%,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值184.7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苍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全县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6月份实现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4%,其中产值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有18家,占32.7%。五大工业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9%(见表1),其中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的龙港镇,未能起到支撑作用,其工业经济持续低迷回落为历年罕见。

全县六大支柱产业1-6月份实现产值6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6%,同比增长-6.3%(见表2)。印刷业由于产业链上下游无法拓展,印前设计能力普遍偏弱,印中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影响行业发展;塑料制品业主要是需求大幅下降及产品外销标准的提高,导致产品积压,企业压缩生产;纺织业中床上用品、针棉织类、服装类企业增长呈平稳态势,产值呈大幅下降;纸制品业中不干胶行业原材料比去年底增长了5%,而不干胶出口仍受出口代码及部分企业不干胶产品被限制出口等因素影响,在两头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倍增;仪器仪表业中天信、苍仪等龙头企业订单比较稳定,原材料上涨影响较小,利润空间较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受瑞田停产和重组等影响,直接拉低规模以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

全县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为近年来的低点),同时亏损企业同比上升20.5%(增幅为近年来高点)。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90.35%企业目前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全县283家规上企业中,产值负增长的127家,亏损企业49家,亏损额6599万元,中小企业正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最难挨的日子。

1、产业素质性矛盾突出。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企业订单下降,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企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利润明显下降,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二是产业层次较低,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县企业主要集中在印刷、塑料制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对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能力非常低下,未来的经营困难程度还将增加。比如印刷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众多企业拥有一流的机械设备,但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创意设计水平不高,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塑编产业今年出口增幅下降,一季度产品库存积压明显,外贸标准的提高,使出口包装产品滞销。纺织业低小散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再生纺织业的气流纺,一些企业盲目投入扩大再生产,棉纱产品供大于求,以致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状态。

2、资金制约影响企业发展。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在报表中真实性、透明度不高,加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负债水平偏高等因素,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目前银行在抵押物中只认房产、地产,而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另外担保机构功能不完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融资成本高。目前一般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包括各种显性、隐性费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据调查,超20%的企业有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年利息为20%-30%不等,利率攀升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大幅提高,而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企业利润不足以支撑融资成本,就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四是部分企业资金运作不善。调研中发现,凡专注主业、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不会有资金压力,但企业扩张过快、负债率过高甚至参与房地产等其他方面投资的企业,普遍感觉资金紧张,我县个别企业已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3、土地瓶颈难以突破。一是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全县新增用地指标仅为828亩,除了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用于工业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我县实体经济的发展。龙港预登记需用地企业50多家,累计需用地亩无法解决;强盟股份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项目,需用地100亩,已完成选址,去年8月上报,至今仍未能解决用地指标;近来,金乡镇仅得到60.8亩的指标用于电化铝标准厂房建设,永益等4家企业已经准入评审,但用地指标也未得到落实;盛高工艺等2家超亿元的企业,至今尚无自己厂房,只能靠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二是土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学。个别产业园区产值税收过低,难以体现亩均效益;个别招商引资项目,供地面积过大,土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个别金属压延企业,现有产能已过剩,无需扩大再生产,却又能获批土地,公正公平择优的土地出让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三是土地批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有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1500多亩,绝大多数是因为征地拆迁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很好处理;企业用地转让现象不时发生,给个别企业圈地炒地造成利益空间;退二进三行为还缺乏统一的科学规范的政策引导。

4、政府服务仍需改善。一是建设环境差。工业项目落地难,年列入考核的84个计划开工、续建、竣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只有12个项目,占14.29%。工业项目推进慢主要在于政策处理,工业用地未实行净地出让的缘故。临港启动区丰华科技的项目,一开工就遭遇群众无理阻扰,无法进场;宜山针织标准厂房项目属于开工项目,至今还未能动工建设。二是项目审批依然繁琐。审批项目设置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审批时间过长;部门之间的审批制度不协调,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还需要申请人逐个部门地跑。三是部门重处罚轻服务现象依然存在。新《消防法》实施后,对消防通道有新的规定,许多企业可能达不到要求,主管部门应及时帮助企业提出符合实际整改方案,而不是一张处罚决定书了事。厂房改扩建新规定出台后,许多企业有增加生产建筑面积的要求,企业在厂房设计时,有关专业人员也应及早介入,避免出现事后反复。

当前,如何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1、落实政策到位,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我县也将出台《关于优化环境促进苍南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有一定的含金量,希望能尽快出台并执行到位,关键是要在税负减免、出口退税机制完善等方面,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我县企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加快产业升级,已成为提升企业盈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要加大引导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培育规模经济,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鼓励企业上市,落实专人跟踪帮扶;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做大做强我县工业国字号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家赴高等院校培训和深造,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做实业的企业家队伍;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区域合作交流和企业培训等活动,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对于印刷业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如:苍南人在沪企业上海扬盛印务就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高品质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市场;统领集团则专业加工票据,获得企业大发展,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再生纺织业关键是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对其整治不可一打了之,要做到疏堵结合。要尽快启动气流纺标准厂房、印染业标准厂房建设,统一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统一污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要加快推进针织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做大自主品牌;要建立扶优汰劣的机制,加快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企业,逐步改变行业低、小、散状况。

2、推动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要鼓励银行主动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允许仓储货单、存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积极推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授信制度和授信额度,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服务。取消企业贷款中间环节收费,禁止强行推销保险、重复评估、收取咨询费等不合理作法。二是要探索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充分利用我县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培育催生一批大小财团、投资公司等民间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基金,变民间资本“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三是要努力破解融资难题。要建立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评价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业绩考核,根据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情况分配财政性存款;要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各涉企部门、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重振企业家精神和实业精神,提升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一个有好产品、好管理、好信誉、好带头人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将能迎刃而解。四是要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对于恶意的借贷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于申请破产的企业,要彻查原因,防止将个人责任随意抛给社会的行为发生。

3、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化解土地瓶颈制约。一是要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工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进程,确保公平公正地配置土地资源,对于招商引资项目、在外苍南人回乡投资项目、本地企业新建或扩建项目,在符合规划和产业导向的前提下,均应一视同仁,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单位资源贡献率,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二是要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拆迁安置务必做到同步,减少政策处理的阻力;工业用地务必做到净地出让,减少企业投入产出周期;村级返回地指标未落实的,建议代之以合理的征地货币补偿,还历史欠债。三是要盘活土地存量,寻求土地增量。要加快龙港新城围垦区吹填进度,科学做好新区内产业集聚区规划,充分考虑苍南今后发展实体经济的用地需求,工业用地面积规划不宜过小;要开展工业用地清理工作,对长期闲置不用或用而未尽的工业用地,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依法收回土地、核减用地面积或政府回购再出让等手段,促进项目落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要以县政府出台工业实体经济政策大幅放宽工业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限制的新规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厂房改扩建,提高现有工业用地的单位产出。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用地退二进三政策,确定合理的分成比例,鼓励城镇中心区、居民集聚区内企业向工业园区或功能区迁移,打造宜居环境,增加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建议以金乡镇为试点,只要企业自愿,鼓励二环路内企业迁往金乡工业功能区。

4、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壮大苍南实体经济。一是要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的前置条件和重复审批,鉴于当前的审批事项基本上是上级政府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设立,取消、削减难度较大,对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推行联合审批制度,是在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得到实施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现实的有效途径。强化对部门行政审批绩效的监管,健全审批责任的追究制度,对超越职权审批和不按规定实施审批的,要严格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行霸,坚决查处各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经营权益的非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禁止强制企业提供赞助、资助、捐献财物,征订各类报刊、书籍;禁止强行要求企业参加法定保险项目之外的保险;停止以各种名义对企业过多的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对企业的各类检查活动,建议实行政府部门对企业检查活动在县效能中心备案制度;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吃、拿、卡、要”。三是要鼓励企业创新。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把对企业的财政性奖励和补助的重点转移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在经济低潮期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四是要打造好政府服务平台。要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苍南浙大博士后基地的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要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产品、技术展览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要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融资、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紧密融合。

建筑业产业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22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3639.9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增加值912.4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2.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156.3亿元,同比增长52.8%,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28.5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77.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8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0.3%;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1.企业规模壮大。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102.7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7.3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291.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5%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5%,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xx”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5.9%。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76.5%,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1.5%,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10.7亿元,同比上升75.9%。

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外需不振、产品积压、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一些民营企业家难以把握市场需求,投资意愿下降,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调查显示,xx年底,工业民营企业户均拥有专利数2.4件,科研经费投入比xx年增加的占29%,持平的占15%,52%的工业企业没有科研经费支出。

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高资质等级企业少,低资质等级企业数量庞大,总承包资质特级企业仅有3家,远低于南通的15家和绍兴的17家。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外埠市场逐渐萎缩。xx年,我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532.97亿元,同比增长3.5%,远低于xx年的20.1%。民营建筑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缺失,制约了企业资质升级,也影响企业拓展外省市场。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由于政务公开信息渠道少、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有近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不了解省市出台的民营经济政策。有些政策门槛过高,难以惠及民营企业,52%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受到政策的扶持。有些政策兑现周期长、手续繁、打折扣、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要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既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又要着力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集群发展、抱团转型。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摆在发展战略位置并在举措上下工夫。要在产业规划中予以体现,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方面进行协调,在科技创新、资本和市场准入上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总部在合肥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中标额中的占比。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除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外,市财政应予适当的奖励。如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减免,对挂靠建筑公司的予以征收。

三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直接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增幅超过其他贷款总额度增幅的,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有序发展民间金融,创新融资制度;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抱团融资、统贷统还。

四要加强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对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工程投标、资费收取、融资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一要强力推进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面向全国民企500强,强化招商工作,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合肥,全力做大民营企业总量,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和品牌产品。

二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分类制定重点引进的配套企业目录,开展可行性评估,明确引进的重点;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档案,加强跟踪和联系做好关键环节助推,促进项目落地;坚持“以商招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招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要鼓励民营企业扩大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产品组合创新、服务和品牌等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鼓励企业产品升级,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实现产品深度创新。四要鼓励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立足企业自身,逐步向价值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环节转移,并拓展相关产业。

一要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前沿和高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二要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升级。建立民营企业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培育库;实行重点商标“一对一帮扶制度”;健全商标保护机制,促进民企实施商标战略。

三要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主导产品和装备,引导企业加大与节能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投入,推进节能、工艺、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要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升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建设,强化民营企业家和员工培训,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五要促进民营企业优化用人环境。高度注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平台成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建筑业企业。大建设呼唤龙头骨干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从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中筛选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拓展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做大规模、做强业务,力争早日培育出能引导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建筑业支柱。

二要大力扶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资质管理上保护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上公平对待民营建筑企业;引导民营建筑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市政、水利、铁路、公路、电力、石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帮扶企业资质升级;对于晋升到一级、特级资质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仅帮助企业培训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可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明确市级领导联系2户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和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级现有清理保留的152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减少审批事项,把市场能调节事项交给市场,推进简政放权。

三要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民营经济重大项目优先供地。适当扩大开发园区公交覆盖范围、加密线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机关单位人员,都要增强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谋划,支持扶持、指导帮助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要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及发布制度,建立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五要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当前重点是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市委9号文件精神以及两个《条例》;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把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人头,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分类梳理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属于信息不对称的要加大宣传,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阻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紧制定,坚决克服“落而不实”的现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突出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提高民营经济指标权重,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政策不落实的进行问责。

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了摸清我市民办教育现状,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记者随同xx市各界人士联谊会教科卫组会员,于20**年10月24日至27日深入清涧、横山、榆阳三个县(区),就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成绩和问题、困难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之后,又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全市民办教育情况的汇报。

在调研总结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榆阳、横山、清涧三个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分属我市好、中、差三个类型,这三县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基本符合全市民办教育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其他县也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现将调研所得报告如下:

我市民办教育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横山李赤先生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幼儿园,以及1990年横山、神木各办一所民办小学。但绝大多数民办学校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国务院颁布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之后兴办起来的。这个时期正是我市各县财政拮据,教育资源不足,无力满足群众越来越高涨的教育需求,“上学难,难上学”的问题成了最大、最集中的社会焦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办学校应运而生,异军突起,势如春草,蓬勃发展起来。

至今,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全市共有249所。其中成人高等教育1所、高中9所、初中20所、小学86所、幼儿园118所、非学历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达7.03万人,教职员工3687人。学校占地总面积1585亩(包括租赁场地),生均占地15m2,校舍建筑面积35.9453万m2,生均占有5.1m2,学校固定资产2.3865亿元。目前,初步形成了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格局,只是民办这条腿尚不硬实。即使如此,民办教育一诞生,就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为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民办教育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增加了教育投入,有效弥补了国家办学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缺口,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作用正如有的民办学校在立校时提出的口号:“为国分忧,为民纾难。”

二、民办教育改变了国家包揽办学的单一格局,推动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增强了教育领域的竞争活力。同时,民办教育的兴起,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为实现我市在新世纪的三大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三、民办教育缓解了城镇中小学班额过大的压力,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加快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许多民办学校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要生源,成为打工者子弟的学校,使流动人口子女能在异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减少了青少年流落社会的机率,增强了社会安全因素。

四、民办教育为有志报效社会的人搭起了平台,在不断探求生存和发展道路的坎坷进程中,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办教育实业家。这批人办学理念较先进,管理模式各具特色,又有很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办学不仅出了成绩,也出了经验,颇得社会赞许。横山“聋儿语训学校”的校长马晓琴女士,原是一名普通农民,在帮助儿子语言康复的刻苦学习和磨练中,成了一名优秀的语训教师。为让更多的聋哑儿开口说话,与社会融为一体,她顶住各方压力,省吃俭用,多方求助,办起了语训学校,倾注全部母爱,将几十名聋哑儿训练得能用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其中十几名儿童已达到语言恢复标准,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了。类似马晓琴这样为发展民办教育服务社会的人士,各县都有,他们的精神和业绩是值得赞誉的。

五、民办教育为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如被中华爱国联合会评为“爱国启蒙教育全国示范幼儿园”的xx区“东升”幼儿园园长何翠玲、横山“天翔”幼儿园园长刘萍,都是下岗女职工,在她们园内工作的职工,大多也是一块儿下岗的`姐妹。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卜塔集镇**村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17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真抓实干求发展,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经济发展的路子,努力谋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出路、新气象。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的面貌呈现出新气象。虽然我作为村主任助理来**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但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等多种方式已经对村里的情况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并按照有关要求对本村做了一个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卜塔集镇南一公里处,距县城7.5公里,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降雨丰沛。北临沪陕高速,潢卜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共有虎行店、前彭店、大塘和刘店等十二个村民组、528户、2261人,其中劳动力1683人。

(一)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该村党支部委员2名,党员13名,村委会成员3名,村民小组6个,村民代表12名。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干事&&&,村委会工作正常运转,村委会议和党员会议,定期召开。“村两委”成员精神面貌良好,办事规范公道,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

村级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村级其他组织的领导核心,同时也是村民自治的领导机构。党支部能否做到“三个代表”,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搞好村级党支部建设对于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党支部工作的有力保证,**村支部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其它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如党内选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村委会集体领导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活动制度、民主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同时还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村规民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建立长效机制,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全面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产业发展情况。

本村面积的90%以上种植花木,花木种植是全村的支柱产业。本村也是整个卜塔集镇“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种植有:广玉兰、辛夷、法桐、日本樱花等近百种花木。,本村花木种植面积达到0.34万亩,实现销售产值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

1、农民居住条件。据调查,该村的农民住宅多为楼房,别墅也不在少数。庭院卫生干净,院子水泥硬化。

2、农民消费水平。目前,在本村家用电器、电脑、通讯工具基本普及。高档轿车20多辆。十万元户、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大量涌现,绝大多数农户已过了上小康生活,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该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有村卫生所1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并有养老院一座。计生工作水平进步较大,计划生育达到99%,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步下降。

二、**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单一,企业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不足。市场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技术、资金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设施落后,公益事业体系不完善,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适宜。社会稳定任务加重,人民群众对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的状况日益关注。村集体经济薄弱,干部想干事但缺乏资金保证。

三、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措施。

(一)交通优势:本村位于镇中心地带,商贸活跃。潢卜路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产业优势:今后相当时期内,花木生产仍是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增长点。培植花木生产中的重点企业,强化龙头花木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技术含量较大的企业,围绕生态旅游,实现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互融。

(三)人力优势:目前本村有2261人,村内的劳动力十分充足,有2名高级园艺师。多数村民都有丰富的.花木种植和销售经验,人们的商品意识普遍较强。

社会经济发展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加快特色花木产业发展上,目前要认真解决好对我村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认识不足、对产业发展缺乏信心、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政策和工作指导不力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特色花木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克服各种片面认识和不作为、慢作为现象,进一步加强特色花木种植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做好“花木文章”,利用全国花木生产县的牌子,做大做强花木产业,在扩大花木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花木生产的档次。

(二)改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党员和群众发展商品经济的意识。

要使该村经济在现有的基础上上一个新台阶,就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进行正确的政策指导,加大对党的政策的掌握,以科技兴农,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认真学习17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村干部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村,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增强村内各项事务的透明度。二是加强党员群众科技培训,提高致富技能。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响应卜集镇政府的号召,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区位和气候优势,把特色花木产业发展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科学布点,强化措施,努力培植一两个龙头企业。

(四)增加投入,加大扶持。

以政府扶持资金为引导,以企业和农户投资为主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农户增加投入。以实施企业带动战略为重点,按照扶优、扶强、扶重点、扶发展中关键环节的原则,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实行贷款担保、贴息和无偿补助相结合的资金扶持长效机制,重点扶持科技攻关、宣传促销、兴办市场等。

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金融部门要努力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贷款,扶持企业和专业户,并积极开展特色花木种植户小额信贷。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贴息的作用,调动企业、专业户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要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论证、推介和实施,推动特色花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理清发展思路,搞好发展规划。

“十一五”要在“十五”计划确定的支柱产业基础上优先选择以花木生产深加工为主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调整花木生产的品种,实现由绿化苗木向鲜切花、花卉业的转变,从而衍生出围绕鲜花生产的相关产业,重点扶持传统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由于本村属卜集街的一部分,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遵守规律,因势利导,加强规划,建设与管理并举,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城镇合理集聚,突出抓好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六)大力发展服务业。

发挥本村靠近卜集街的地域优势,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培育和扶持发展旅游服务业。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开发一批观光型、参与型、度假型的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大旅游市场促销,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房地产业开发,建立和完善房地产服务体系,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利用卜集纳入县总体规划为契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兴建一批品位高,可塑造农村新形象的建筑群和风景靓丽的化园式、休闲式住宅。

以上是通过自己走访,与村干部交流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等方式,对**村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总结,以及对**村以后发展的一些想法。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想我们大学生村干部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好各种农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向老干部学习。要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不断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吃透村情,多收集各种致富信息,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塌塌实实做好每一步,才能干好村官的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也越发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xx年暑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师的要求下,我前往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罗家岩村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程度的调查,得出一份调查实践报告。

沟南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南部,全乡有行政村34个,在这个暑期,我前往的是沟南乡的罗家岩村进行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当地村委会进行咨询以及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地的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统计与归纳。其中调查问卷以及媒体发表见本报告附表。

由这次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姿态,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面对我国甚至世界都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各级乡镇政府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

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虽然一直处于薄弱的环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迫切,开始进入到群众视野。虽然农村环境保护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这种环保意识的兴起,对于以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在环境退化的前提下,个别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山西海拔较高,山路较多,有些村民家中没有水龙头,吃水成为一个大问题。并且由于环境的退化,人们已无法向以前一样采集食用雨水等。近年来,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当地村民近几年来由于切身体会以及教育的普及都开始有了环保的观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的渴望,人们在环保的路上实际行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村庄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并且里面有大量白色垃圾,据说,该村还是会保留秸秆焚烧等习惯,这对环境而言是危害很大的。

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所以选择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不科学环保的经济模式,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不但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使当地经济雪上加霜。

(一)抽出部分经济用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从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通过对农村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路灯来,完善排水防止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发展下水系统,合理使用水资源等,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鼓励村民多与政府交流,将对于农村建设的想法与要求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流。

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只有加强人民与政府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将政府的政策实施好,将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实现和谐共赢的'生活场景。

(三)增强当地村民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同时发动群众将想法落实到实践。

通过加大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提高村名环保意识。争取将现在生活中类似于秸秆焚烧,污水乱排放等不文明行为渐渐消除。改善当地生活环境。

(四)合理规划农民田地位置,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退耕还林,保护山林里的生物多样性。

在此次调研中,村里老人都表示,近十几年来,山林里的野兔野鸡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山林里由于无人管理,乱砍乱伐现象也时而有之,导致当地生物趋于单一化,我认为这种情景虽然现在对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定会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而到那时再想到治理,可能就会为时已晚。

(五)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于经济与环境的调控作用,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健全当地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将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提高当地村民的行动力,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

使当地的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里,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重视把农村环境问题,不能重蹈之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一、xx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xx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有力推动南彰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一、南彰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南彰镇......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__,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__年,__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__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__市__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76.1%。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78.57%。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123.7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85.86%。[2]目前,__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幸福生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局的要求,市统计局走访了相关部门,对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发展资金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争取健康服务业类项目290个,获得资金14084.26万元。其中,医疗服务类(卫计)项目286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2154.26万元;健康健身类(体育)项目1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430万元,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基本保障得到加强。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43万人,工伤保险11.59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99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82个,村卫生室24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4011人,增加9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49人;注册护士442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624张,增加1165张。我市实行“非禁即入”鼓励社会兴办健康服务业,并在土地、医保、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民营医院36家,开放床位2366张;新审批巴中肛肠专科医院、巴中东大肛肠医院、巴州外科医院等民营医院,新(扩)建xx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xx市第一人民医院(ppp模式主体竣工)、巴中中医医院回风院区(xx区人民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xx县中医院(已投用)等建成后,将切实缓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商业保险产品得到丰富。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责任保险,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率达80%。20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2.0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6.25亿元,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3.66%。小额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309.73万元,参保人数77.01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费收入8347.61万元。

(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全面发展。

xx市治未病研究所的建设进展顺利,市、县(区)中医医院均已设立“治未病”科,xx市中医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积极促进全民健身。

2014年我市拥有体育场地2724个,体育场地241.32万平方米,在建的xx市体育馆游泳馆占地88.7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内设4500人座篮球场一个和人座游泳池一个。近年来,我市新开多家健身俱乐部,为广大热爱健身的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室内健身场所。我市体育系统紧扣发展新要求,围绕“山地运动休闲”战略,结合“生态”和“文化”两个品牌,不断夯实山地运动城市建设。依托山地优势,以山地马拉松、山地网球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作为三个相对固定的代表性项目,启动全市山地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工作。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工作,已开始器材采购工作。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成立了市户外运动协会、市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社团3个,全市体育单项协会社团协会达28个。积极推动乡镇老年体育工作,市老年体协召开全市老年体育协会会员大会,向乡镇、社区覆盖延伸。着力打造全民健身“一地一品牌”活动,努力把正月十六登高节与文化、旅游、招商、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打造为巴中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筹备成立xx市体育文化促进协会,借助相关赛事加大山地运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巴中体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大力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组建专班、落实专人,与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编制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开展招商活动。编印《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和《四川省xx市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开展食品药品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西部国际医疗器械城、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先后到巴中进行了投资考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公司拟在巴中投建制药企业。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引进的秦巴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指导帮助,该公司在xx区6200多亩皂角、丹参、玫瑰种植,在xx县皂角示范园建设,在恩阳区完成了示范基地选址。

(七)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村医学、护理和助产三个中职专业。新办的三个医护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的审验批准,20秋季实现自主招生,将为巴中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我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出台后,将大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方案已起草完毕,今年计划发放20万张;年全市拟采购健康一体机2474台,实现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台;市中心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已建立远程会诊医疗平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健康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44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充分利用各项平台活动和小分队招商活动,重点推出31个健康服务业招商项目;建立投资巴中微信平台,加大健康服务产业投交项目推介力度;促成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有庆御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安集团、中信信托等来巴考察生态康养产业项目。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按照联合国测算老龄化进程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进程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养老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印发2014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安排表的通知》、《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落实201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xx市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试行)》、《xx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xx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委托各区民政局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好全市各项养老工作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龄人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4年底,我市公办养老机构82家,其中市本级1家,xx区12家,恩阳区17家,经开区2家,xx县22家,xx县12家,xx县16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其中xx区2家,恩阳区1家,xx县2家,xx县4家,xx县3家。公建民营5所。日间照料中心105所,其中xx区17所,恩阳区15所,xx县16所,xx县41所,xx县16所。由市民政局牵头将“医养融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供养型、医护型、老年公寓等业态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护型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床位950张,其中:xx县老年康复中心、xx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已建成450张并已投入使用。启动“xx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巴城“一城两翼”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定位明确、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总体原则,聘请专家团队开展编制工作,并对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进行重点规划,于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同时,积极指导各县(区)加强与本地规划、住建、国土、卫生计生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扎实做好本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6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扩面征缴成效显著。我市先后解决了被征地失地农民、代课教师、退伍军人、城镇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问题。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宣传促进、执法监督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参保意识,引导其及早参保、高额缴费、连续缴费。截止2014年底,全市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共141.9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97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保险费累计征缴收入90.3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2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5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49亿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42.24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补助18.1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4.06亿元。

2.积极落实养老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人均养老金992.7元/月,2014年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341.59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55元/人·月增长至75元,年均增长率为7%。四年来,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养老金105.84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6.8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67亿元。xx县将80-89岁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每人每月发放补贴30元,将90-99岁老人的高龄补贴由60元提高到100元,将100岁及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共13.49万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累计拨付丧葬抚恤补助金1.29亿元,实现了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市五保老人13018人,五保老人在自愿前提下免费入住敬老院,全市机构供养五保老人9364人。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铸造业在我县已有上百年历史,始于清朝末年,发韧于三塘铺境内,以手工和简单机械操作,产业基础雄厚。九十年代初,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94年,仅三塘铺镇一个乡镇就拥有高锰钢生产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铸铁厂和铸铝厂各100余家,每年上缴国家税收800余万,几乎到了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境地。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三铸产业在九十年代末期跌入低谷,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铸铝业,现已完全淘汰出局,而铸钢和铸锅业,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工艺,扩大和更新设备,逐步得到苏复,目前,仅三塘铺镇就有铸钢厂28家,制锅厂6家,翻砂铸铁厂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至20**年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万吨,制锅产能达到1000万口,铸铁产能达到2万吨,20**年铸造产业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600余万元,产业逐步向甘棠、青树坪、经开区、永丰镇等乡镇延升拓展。

二、加快铸造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快产业发展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一是资本人才储备较为雄厚。我县内目前铸造企业130余家,另外双峰籍人在广东、佛山、昆明等地创办铸造企业160余家,铸造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现成的厂房、设备和技术,涌现了一批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市场诚信度高的领军企业,如三塘铺镇的五星重工有限公司。二是技术升级步伐加快,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双峰铸造业不断提升技术含量,产品实现多元化,铸钢产业热处理工艺已实现煤改电,模具上普遍运用消失模技术,产品也由过去单一的高锰钢铸件更新为高合金钢、高铬钢等耐磨性能更强,使用寿命更长的产品,制锅产业也从单一的土锅子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真不锈铁锅等产品。三是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双峰铸造业依靠多年的经营,开辟了一条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如恒盛锅厂与美的、九阳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成功取得一级供货商的资质,长期供应配套锅具。

(二)铸造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较大。铸造是制锅之母,是汽车、石化、钢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湖南、广东等省相继制定了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发展与装备制造业唇齿相依的铸造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高锰钢铸件作为各类破碎机、球磨机配件属于易损易耗品,国内需求达200万吨,到目前为止,高锰钢产品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市场经久不衰,尚未找到理想的替代品。民用铁锅作为生活必需品,也属于易损品,国内市场本身就大,加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各成员国推荐使用中国生铁锅,尤其是家用电磁炉技术的发展,使用精铸铁锅既节能又环保,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三、加快铸造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双峰铸造企业从整个行业来看,仍然处产业链的中下游水平,加快发展还面临着四大制约因素。

(一)国家产业政策制约。我县铸造企业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国家通过提高电价和提升环保审批门槛,对铸造企业进行制约。环保部门对未使用电热处理炉企业停止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塘铺只有小部分铸造企业办理了排污许可证,无法达到环评要求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不能通过年检,面临关闭的危险。电力部门对铸造企业电力增容也提高了审批门槛。

(二)技术设备制约。我县铸造产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我县产品仍然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机械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档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检测设备欠缺,三塘铺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和建设机械厂外,没有一个厂家拥有化验设备。成型设备落后,三塘铺除了铸钢企业使用中频机组和电热处理炉外,大部分制锅、翻砂厂家还是使用冲天炉。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我县铸钢产业与浙江金华、广西梧州齐名,规模与产能相差无几,但由于金华、梧州九十年代以来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述两地大部分铸钢企业年产量超过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利税超过千万元,而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

(三)集群发展制约。双峰铸造业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在三塘铺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5000吨,最大单件达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加工单件20吨以上的大厂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和生产性配套企业,缺乏扶持农用机械产业发展类型的产业政策,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业自律,铸造业基本上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所谓集群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大动作。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非常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四)企业环境制约。一是融资难,限制企业发展和改造。由于历史原因及银信部门门槛较高,无法达到贷款条件,铸造产业向商业银行融资较为困难,限制了企业发展,某铸钢厂老板反映,他的铸钢厂年产能可达2400吨,并且销路不成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在银行贷不到款,企业产量仅1200吨,达产率仅50%。二是税赋过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铸钢产业均按电能消耗核实产量和税收,目前在我县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每年缴纳的国地两税约30万,而据在外地办厂的铸钢老板反映,他们年产量1000吨的铸钢企业仅缴国地两税10万元,税负环境非常宽松。不少企业主由于税赋较重,将厂子搬往了外地。三是少数部门以利益为重,乱检查、乱罚款等现象仍有发生。有些外地老板甚至为此放出狠话:你们双峰那个鬼地方,我再也不来了。

四、加快发展我县铸造产业的建议。

(一)重新定位铸造业。铸造业虽不是国家发展的`朝阳产业,但也绝不是国家完全限制的夕阳产业,它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之母,属基础产业。我县的铸造业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铸产业了,它是符合现代机械装备制造业要求,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基础工业,消除认识上的误区,规避国家政策限制,寻求政策支持。

(二)加快规划,建议促进产业整合升级。建议以青三甘为核心,在潭邵高速公路三塘铺出口处建设铸造工业园,参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和成功经验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业集群带,力争通过3—5年时间培育3家左右产值过亿税收过千万的龙头企业。建立一个废铁供应和铸造产品专业市场,组建铸造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规范管理,抑制内部恶性竞争。时机成熟时整合铸造企业,成立集团公司,推动我县铸造业规模化发展。

(三)加大内引外联,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开展造型工艺、铸炉熔炼、材质配料等方面的研究;由政府出面与我省境内的大型知名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中科重科等联络协调,力争使我县铸造企业成为这些上市公司铸件定点供应商。

(四)适时成立县铸造产业办公室,指导协调上述各项工作。只要政府真正重视扶持铸造产业的发展,我县铸造业突破瓶颈,形成气候指日可待。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市卫生局:

根据市卫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组织人力对我县中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认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野生中药材状况。

由于长期过度采集,使野生植物药材资源日益减少,部分濒临枯竭,呈现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区农、牧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种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下种量剧减,野生甘草数量减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产量锐减,甚至从局部地区灭绝;另一方面,由于每采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毁坏一株或几株沙生植被,造成我县生态环境恶化。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禁止采挖野生甘草。

麻黄、苍耳子、苦豆子、艾叶、青蒿、茵陈等野生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仅被群众作为医用或保健时利用。

三、利用本地优势开发中药材资源情况。

随着近年来市场对甘草、红花、枸杞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县部分农户开始尝试种植具较高经济价值的甘草、红花、枸杞几种中药材,现已有了较为成熟的人工种植技术。实验数据表明,人工种植甘草亩产均在1.5-1.8吨,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我县把甘草等中药材种植作为加快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面积,使我县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县大面积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甘草、红花、枸杞,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其中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每年甘草产出总量为7200万斤、红花产量为477万斤、1005万斤,至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县围绕本地药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有2家,全部以锁阳的精深加工为主,主要产品是锁阳系列的保健品。完全消化了本县所采挖的锁阳。由于我县再没有其它药材加工企业,我县所种植的甘草、红花、枸杞等中药材除极少部分在本地被消费使用外,大部分被外地制药企业和药材商收购。

总之,充分利用本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期政策,广大农民种植甘草等中药材的积极性也逐年高涨,有力促进我县中药产业的发展。

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4月上旬,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学习了外县生态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到县内部分乡镇、村组、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听取了县环保局工作汇报,对全县环保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全县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的整体工作部署,立足于扶风环境环境保护的客观实际,始终秉承“支持发展不动摇、环境标准不降低、服务企业不懈怠”的工作宗旨,以污染减排、生态创建、基础建设、执法监管等工作为重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全面推进,经过全县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任务全面完成,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环境监管能力有效加强,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环保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县政府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安排和部署,建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环保部门监督抓”的领导机制,每年由县政府与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市县环保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将环保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的深入企业现场检查和督察,协助环保部门现场解决问题,为环保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重视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县环保局始终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针对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环保执法人员作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认真履行治理污染的法律责任;强化环保执法培训,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集中宣传,开展三秦环保世纪行、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生态示范村”、“环境优美乡村“等活动,把环境宣传教育向农村、学校、居民小区延伸,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全县共建成“生态示范村”11个;“绿色文明学校”15所;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十大优美乡村”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

(三)狠抓污染减排,“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完成。一是强化责任考核促减排。严格按照《xx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将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减排实施计划和考核方案,将减排责任落实到单位和项目,将污染减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考核,实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实施双向调整促减排。坚持一手抓存量削减,一手抓增量控制,不断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先后关停取缔了秦伟水泥有限公司等4户水泥企业、5户小造纸厂,拆除了97户小石灰窑,淘汰了法门寺纸业公司9台67蒸吨废旧锅炉,更新了2台蒸吨硫化床锅炉,指导督促华龙面业、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公司等8家企业,投资3.6亿元建成了污染治理工程,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管理措施,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先算、后审、再批”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增长,确保增产减污。三是推广先进科技促减排。采用先进科技和工艺,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陕西秦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优质高活性石灰生产线技术,设备的每个关键部位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生产全过程都实行自动化,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单位能耗大大低于国内同行业水品,环境影响指标符合国家要求,取代了传统的石灰窑生产,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宝鸡泰荣陶瓷公司投资836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燃烧方式由天然气取代了原料煤,淘汰了传统的煤气发生炉工艺,年减少烟尘182吨、二氧化硫209吨,有效地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促减排。继续在企业、绛帐工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法门寺纸业有限公司投资4890万元建成了150吨麦草将配套碱回收项目、、共投资6250万元建成了2万吨/日中段水处理、3万方/日废水深度处理、200万方/年白水处理、白泥回收利用、35吨循环硫化床锅炉、90吨循环硫化床锅炉、2万方/日中段废水处理项目。这些治理设施的投用,实现了600万吨废水的达标排放,年消减cod3200吨,节水300万吨,回收烧碱7200吨,收益800万元。同时,企业采用余热发电、实现热电联产,实行新区集中供热的三位一体的循环节能利用模式,彻底扭转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只投入,没效益”的被动局面,也激发了企业投资环保设施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治理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公司投资1.3亿元,建成了293套包括静电除尘、降噪、高温布带除尘、污水利用等在内的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设施,还建成了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这些设施的运行,可发电14440万度,减少粉尘排放15万吨,年节水50吨,年创效益5800万元。

(四)严格环境监管,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一是严格环境准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项目,没有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坚决拒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建成投运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近年来,全县审批的建设项目70多个,均履行的环评审批程序,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源的产生。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连续5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对20多家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单位进行了处理,关闭了太白磷肥厂、渭源生物工程公司、绛帐牛仓皂素长3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对环境问题突出的4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以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等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与群众环境诉求的和谐。近年来,共协调处理各类环境投诉、环境纠纷146起、环境矛盾110余次,结案率达到98%。三是切实强化防范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完善了《xx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了对重点企业和敏感区域的摸底排查,成立了应急处置队伍,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环境应急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了2起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有效控制了污染危害。

(五)统筹城乡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县城“两场(厂)一热”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县环保工作的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投资5400万元,209月1日建成运营的县城污水厂,承担了县城新区、老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三个地区6万人、10多平方公里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该工程一期日处理生活污水1.0万吨,出水水质排放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cod排放浓度在40mg/l以下,年可消减cod530吨,减轻了小韦河的污染负荷,进一步提高了城区环境质量。年,投资1300万建成的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占地78亩,利用天然沟壑,完成了填埋场地基及防渗、垃圾坝、沼气导排及收集、渗滤液收集及处理、排水、道路、绿化等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从2009年开始,法门寺纸业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新城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到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去年冬季部分区域实现了供热。结束了我县无集中供热的历史。二是城镇及农村环保硬件建设的逐步配备,标志着我县环保工作从治理点源到治理面源的转变。,杏林镇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占地12亩、日处理污水150吨的镇区污水处理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召公镇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同时,绛帐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两个项目也正在前期的准备当中。今年,省环保厅将我市列为“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市”,重点将对500个村进行环境集中整治,一批镇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项目家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节能减排、降耗资源、保护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工业化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工业企业将逐步在我县落地开花。土地、供水等资源性的生产资料愈来愈紧张,建设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水、垃圾等常规性的污染因子和一系列的新型污染因子随即产生,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2的减排标准逐步升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节能生产、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垃圾和污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塑料袋以及材草等。“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机制亟待建立,排污设施也亟待建设。二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目前,这已成为农业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规划布局、厂址选择等历史原因,一些农村规模养殖户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畜禽粪便、污水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三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大量使用。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壤污染,是其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饮用水水质也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检测能力和手段不强。到目前为止,xx县环境监测站还没有成立。缺乏一批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定量化的仪器和装备以及现场应急监测仪器,对环境污染的在线监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部分监测仍旧依靠感官判断。

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3月,我局增挂省中小企业局牌子后,为切实履行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职责,针对我省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统计数据的状况,立即组织了10个调查组分赴各市州,就我省中小企业产业和行业分布现状、融资担保现状、科技水平发展现状、外贸企业现状、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等10余个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走访了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企调队、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成都海关、省药监局及各行业办等20余个省级有关部门,收集整理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积极探索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基本情况。

我省共有各种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177.3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省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促进我省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城镇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工业企业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572.4亿元,利税总额155.9亿元,从业人员116.9万人,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9.4%、47.0%、40.4%和58.5%。

20,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6405个,实现增加值1023.5亿元,同比增长31.1%;产品销售收入2851.5亿元,同比增长35.9%;利税总额298.9亿元,同比增长31.9%;企业资产总额达3974.6亿元,同比增长13.3%;企业职工总数154.1万人,同比增长5.6%。

(二)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中小企业已成为就业的主要场所。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1000万个。据统计,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678万人,占全省已转移劳动力的50%,全省乡镇企业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21万人。

(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200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8.5%,比gdp增长速度快6.7个百分点,比全省公有制经济快10.3个百分点。我省新增个体工商户13.9万户,同比增长10.7%;新增私营企业2.6万户,同比增长30.7%。到2003年底,我省已有个体工商户143.4万户,私营企业11.0万户。我省个体私营企业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达87%,在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5.4%。

2003年,全省1436户外贸企业中,中小企业达1363家,占94.9%。全省对外贸易总额56.4亿美元中,中小企业实现对外贸易额28.8亿美元,占51.1%,其中全省出口总值32.1亿美元,中小企业出口值16.6亿美元,占51.7%;全省进口总值24.6亿美元,中小企业进口值12.2亿美元,占50.2%。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等行业迅猛发展,有力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2003年底,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91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60亿元,创利税1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所占份额均达95%左右。据统计,近5年来,我省340家获国家资助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项目执行期中总计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约45亿元。

二、主要问题。

车收费、甚至强行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扶持性服务机构数量少,中介服务机构收费高、管理不规范,对企业所需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等服务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缴费、办证等四道关口),办完上述各个环节所需费用大约占贷款总金额的10%。

(三)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产业发展滞后,总量小、带动力小、技术水平低,三产业发展不足、经营范围小、领域窄,传统服务业多,现代服务业少,服务质量和水平低;二是布局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企业分散,聚集度低,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滞后,很难发挥企业聚集洼地效应;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多而全,初加工产品多而粗,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特别是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优势不突出;四是规模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重过小,对企业群体的拉动作用有限,大量的是规模小、技术低、效益差、作坊式的微型企业。据统计,去年我省规模以下的小型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食品、饮料、医药、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少,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四)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也越发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xx年暑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师的要求下,我前往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罗家岩村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程度的调查,得出一份调查实践报告。

沟南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南部,全乡有行政村34个,在这个暑期,我前往的是沟南乡的罗家岩村进行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当地村委会进行咨询以及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地的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统计与归纳。其中调查问卷以及媒体发表见本报告附表。

由这次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姿态,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面对我国甚至世界都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各级乡镇政府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

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虽然一直处于薄弱的环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迫切,开始进入到群众视野。虽然农村环境保护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这种环保意识的兴起,对于以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在环境退化的前提下,个别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山西海拔较高,山路较多,有些村民家中没有水龙头,吃水成为一个大问题。并且由于环境的退化,人们已无法向以前一样采集食用雨水等。近年来,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当地村民近几年来由于切身体会以及教育的普及都开始有了环保的观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的渴望,人们在环保的路上实际行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村庄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并且里面有大量白色垃圾,据说,该村还是会保留秸秆焚烧等习惯,这对环境而言是危害很大的。

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所以选择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不科学环保的经济模式,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不但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使当地经济雪上加霜。

以下,我将提出几点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几点。

(一)抽出部分经济用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从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通过对农村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路灯来,完善排水防止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发展下水系统,合理使用水资源等,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鼓励村民多与政府交流,将对于农村建设的想法与要求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流。

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只有加强人民与政府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将政府的政策实施好,将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实现和谐共赢的生活场景。

(三)增强当地村民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同时发动群众将想法落实到实践。

通过加大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提高村名环保意识。争取将现在生活中类似于秸秆焚烧,污水乱排放等不文明行为渐渐消除。改善当地生活环境。

(四)合理规划农民田地位置,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退耕还林,保护山林里的生物多样性。

在此次调研中,村里老人都表示,近十几年来,山林里的野兔野鸡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山林里由于无人管理,乱砍乱伐现象也时而有之,导致当地生物趋于单一化,我认为这种情景虽然现在对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定会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而到那时再想到治理,可能就会为时已晚。

(五)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于经济与环境的调控作用,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健全当地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将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提高当地村民的行动力,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

使当地的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里,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重视把农村环境问题,不能重蹈之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

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稳,则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_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宽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以茅坝乡为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

茅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有5个自然村,4800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二、存在问题。

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茅坝乡仅有通往茅坝乡集镇的4.2公里通乡道路已经硬化,基础设施差,“晴通雨阻”现象依然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5个行政村和70-80%的自然村出行难;个别社未通自来水。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

二是支柱产业少。茅坝乡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农民80%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需要做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

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_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茅坝乡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农民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属于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

五是农民增收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

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中,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7-8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10000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

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

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

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

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心所向。下一步要认真谋划、及时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1号文件,抓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生态林业、农村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