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全册大全(2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全册大全(20篇)

ID:7924626

时间:2023-12-26 16:33:06

上传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些许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写作:怎样选材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难点: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1、赏析法2、启发式3、分层修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选材,就是根据主旨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围绕主题,很好地为一篇文章选材呢?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三)知识回顾,学会如何选材。

1、依据中心是前提,进行选材是基础。

一定的材料只能表现一定的中心,一定的中心要通过一定的材料表现。文章的中心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中心确定了,又对材料起制约、统率的作用。在构思文章时,选什么材料,确定怎样的中心是一个反复交错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2、新颖材料我选他,书写时代显精华。

所谓新颖,并非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或一般人尚未知晓的新鲜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滴水藏金,巧妙挖掘,就可以写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通过精心选材,体现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严于律己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3、真实材料我选他,选材绝不选虚假。

所谓真实,就是选择的材料应是实实在在的真事,是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所谓真实,还应该是说真话、吐真情。

如何做到材料选择真实呢?

睁大眼睛观察我们周围的人事物景,用眼睛拍摄下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留存在你的脑海里,用耳朵倾听世间美妙的声音。多留心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校内、校外活动。

其次:从报纸上、书上、网上、电视上,看到的、查到的资料,都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不能用到作文中。

最后:选择和运用的材料要符合实际情况。

4、意义突出我选他,关注热点是关键。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所以我们应该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当今社会像教育公平、打击假冒、保护环境等都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若能做到选取得法,必能出奇制胜。因此,文章选材时,一定要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使材料散发着浓烈的时代气息。

我们课本上的《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选入课本就是因为它具有时代性。

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点,告诉我们不能躲避责任、苟且偷生,要勇于背负人生、社会的大责任,体会人生的快乐。

最近世界杯期间,各大报纸和电视都在播报有关世界杯的赛况,因为这些事都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是热点,人们才喜欢去看,愿意去听。

(四)小试牛刀,尝试写作。

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班里的“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只写一位“牛人”,选取最能表现其“牛”的材料,突出其特点;如果这个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详略,合理安排。也可以写几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写一件事,但要突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2、语言可以诙谐、幽默一些,甚至带点调侃的味道,这样会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范文引路: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我们班可是集尽天下英雄之地,各路英雄才华横溢武功盖世。现在我就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小天才――寇高阁。

说起寇高阁,我们班的同学没有不心生仰慕的。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次,上地理课时,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提问的话音刚落“a”。他的答案便脱口而出,满怀自信的眼神让人羡慕。老师卖了一回儿关子说“a”。只见寇高阁满脸微笑,心花怒放。如此镜头就这样循环下去……没办法,只要有他在,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老师们见了他,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时候他是玫瑰,我们这些绿叶只需点缀,衬托一下就行了。每次看到小巧玲珑的他,就想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

铁嘴巴――刘志。

刘志在我们班是叱吒风云的人物,他油嘴滑舌,经常用他的谬论与老师斗个你死我活。

一次,上政治课的时候,他在下面小憩。老师见状蹑手蹑脚走到他身边。刘志哪里知道老师就在身后,感觉不对,扭头一看,吓了一跳,质问老师:“你上课不好好上课,乱转什么呀,吓得我魂都丢了。”“你在干什么呢?”“我在养精蓄锐。”对待铁嘴刘志,老师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面壁思过去了。

我们班的牛人还有很多,想一睹其牛事吗?且待下回。

(五)写作展示阶段。

1学生小组展示,选出较成功的片段,班内展示。

2、师生点评,汇总修改意见。

3、全班一起修改一个较为成功的片段,集体形成佳作。

(六)总结提升阶段。

1、盘点写作方法。

2、盘点写作体会。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作文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情况、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具体做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写作:怎样选材

从买菜导入课题选材。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明白什么是选材。

三、教学过程。

1、向课文学写作。

复习《叶圣陶二三事》回答下面三个问题。课文选了哪几件事?这几件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选材?为什么这样选材学生回答,一共选了六件事:

1.修改文章。

2.送客。

3.复信。

4.主张写话风格。

5.重视简洁。

6.力求完美。

从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来选材。中心:待人厚律己严。通过复习这课,你明白了选材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同学们思考讨论多角度,是从哪些角度来选材,讨论回答。这样选材我们的作文一定会丰富多彩的。

2、火眼金睛,学会选材方法的目的是会运用。展示作文题目《乐观是他的名片》,让同学们说中心是什么,下面我给大家展示材料,大家用刚才学会的选材方法来选材,并且写出理由。

1、在一次乒乓球决赛中,他与对手苦战七局,最后以两分之差负于对手,笑着说:“没关系,我享受比赛的过程,不太注重结果。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然后展示。从这次选材的结果,让同学们认识到选材的真实、新颖并且选材要有意义,充满正能量,就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会选材还要知道材料从何处来。展示知识卡片,让学生认识到材料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4、大显身手。用刚才学会的选材方法给《晒晒我们班的牛人》选材。展示选材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牛人背后的付出与努力,用冰心的一首诗,让大家更加形象的`去理解。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大家知道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5、布置作业。

四、教师寄语。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笔杆去倾诉,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漂亮的作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战斗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  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

1、背诵本首诗。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详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

学生日记中想象的画面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

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并让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背书心得;再分享学生日记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学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实现个性化阅读;最后,解决本课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为解决此问题,先让学生归纳故事情节,从中体会表现了木兰怎样的优秀品质;接着,让学生找出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从而,得出的主题:赞美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怀。

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思考自己爱国的方式。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抽查背诵:

请学生举手背诵,并请两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背书心得。

二、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

展评学生日记。

按照段落顺序,依次展示七位学生的日记,并点评其想象的.优点,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物品质,运用了对话、动作描写,添加了人物神态等。

三、分析详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请一生朗读后概括故事情节。

(二)思考:

你喜欢本文塑造的木兰形象吗?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请结合诗中描述,用下面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

“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归纳出木兰的优秀品质:机智勇敢、忠孝两全、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等。

(三)讨论:

对木兰的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除“征战沙场”略写外,其余详写。

(四)探究: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用意何在?

明确:1、围绕“木兰是女郎”安排详略,以丰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题:赞美了木兰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爱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女性?与大家交流。

学生发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歌曲是生活的阳光雨露,一首优秀的歌曲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灵,给我们感动,让我们欢畅,更让我们久久难忘。今天就让我们重温几首经典词作,感受一下其中的心声和魅力。  欣赏歌曲:《黄河颂》。

二、1、老师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1)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2)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3) 轻声试读几遍。(4)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5、学生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分组找一下自己所喜欢的词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再分组找一下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小组讨论讨论。

四、合作探索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一、

ppt出示结尾,老师轻声范读,提问:“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爱养花的爸爸去世了,我也长大了。)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但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父亲去世的无限哀痛与思念。

(原文含蓄,寄蕴着英子深深的哀痛与思念,并且照应了题目,照应了爸爸的个性。)。

如果学生说不能,那我出示我的两组标点“!……”和“,!”;如果学生能改,那么讨论哪个更好。(“句号”能够表现出英子在遭遇不幸时的坦然和镇定。)——改动标点,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了。语言有时就是这样巧妙。我们在阅读时要仔细体会,不要放过一个标点。

(阅读47——55)。

主要是54节与49节的对比: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还”字不能删除,再一次看弟妹,英子的眼光俨然从同龄人变成一个小大人,爸爸的去世逼迫着12岁她不得不坚强的面对现实。她反复地对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镇定沉着起来。)。

在父亲去世前,英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单纯稚气,例子很多,主要抓住三个部分:

(4——11)中的第7和11节。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这一段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读一读,进一步体会父亲的爱)。

(12——21)中的12、13、20节。

[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34——46)中34、39、41节。

(要求: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英子逐渐成长……”并有感情的用文中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相对来说比较开放,英子的成长中有老师的教诲,宋妈、兰姨娘的叮嘱,躲在草丛里的人的承诺,当然最重要的是爸爸严厉深沉的爱。

谈爸爸主要是三个部分。

(3——11)(12——27)(40——46)。

b.在爸爸的严格要求下,英子逐渐成长。一年级的一天,下大雨,“我”赖在床上不起来,爸爸站到“我”的床前,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打了“我”,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从那以后,“我”总是很早就到校。

c.在爸爸的细心关爱下,英子逐渐成长。尽管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惩罚,但爸爸却破例让“我”坐洋车去上学。爸爸还把花夹袄送到学校来,“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d.在爸爸的殷切期望中,英子逐渐成长。“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这是爸爸对“我”的殷切期望,更是绵绵无尽的牵挂。当我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重点是抓住“严厉”与“温和”,总结:正是爸爸这严厉而不失温暖的爱,给了英子成长的勇气和成熟的力量!

为什么直到获悉爸爸噩耗的那一刻,英子才突然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成熟起来?

(作家的故事结束了,而读者的阅读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让我们分享你的理解,聆听你的成长故事。

主要是谈谈对文章的理解,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挫折与磨难能让人成长起来。

等学生谈过之后,自己也谈谈理解:生命是一树繁花,风霜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而后,酝酿着下一个春天……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花儿正悄然开放。

ppt重新播放《送别》,在这堂即将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骊歌,回顾这篇朴素的小说,相信每听一次,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只有坦然送别过去,才能迎接美好的将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写作:怎样选材

1、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家庭、校园、社会、自然中寻找好材料,从生活的点滴中选择材料。

3、巩固场景描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记叙文选材和组材的方法,试着写出材料新颖的文章。

记叙文选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周导入都围绕陈老师得“宝宝”这个主题。)。

陈老师昨天晚上高兴的一宿没睡,因为什么呢?因为昨天晚上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小生命诞生在了这个星球,他就是我的儿子。我顺便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直到我现在已为人父,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这件事让我无比的感动,因此我哭红了双眼挥泪写下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叫做《感动》!

很多人认为,女人是感性的,而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脆弱的,男人是坚强的。其实不然,女人可以理性,也是可以坚强的。反过来也一样,男人有时候也非常的感悟与脆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女人让男人无比感动的行为!

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是孤独时朋友打来的电话;是生病时周遭关切的询问;是一个眼神,是一个手势,是一个动作,是一个微笑!

我有很多感动的、精彩的故事想与你分享,你愿不愿意听?故事交易。

总结:我们发现,刚刚这些材料,并不都是发现在我自己身上的(猜,哪件事情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但是我全部都加在了我自己身上,可见,作文的材料不但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也可以在书籍与影视剧中获得。

二、材料的来源。

生活:通过观察生活直接获取材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书籍(道听途说):通过阅读间接获取材料。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将会发现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1、多观察生活。

2、多听多读,搜集间接的材料。

课本小训练:看材料,谈想法,自己归纳原则。

三、选材的原则。

1、材料要切合主题。

围绕“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见课本)。

小结:材料一定要切合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果断舍弃不符合主题的材料,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该出手时就出手!

2、选新,不选旧。

3、选实,不选虚。

4、选真,不选假。

过渡:就算材料已被我们选好,怎么去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说的清楚的,所以,陈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场面描写训练。

四、组织材料。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

2、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的方法。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注意积累重要字词;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能结合文意品味语言,解释词义。

2、通读课文,能把握文章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领悟作者写作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化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解读。(难点)。

教学流程预设:

一、导:

师:猫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动物。今天课前,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猫的视频材料,请大家欣赏。

生看视频“世界上最搞笑的猫”。

师:看了这段视频,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觉得猫是怎样的小动物?--生谈看法。

师: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先后养过三只小猫。从这三次养猫的经历中,他又感受、领悟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猫》。

二、读。

1、请速读课文,思考: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读完文章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谈自己最想搞明白的问题。

三、议。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追问如下问题:这只猫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关键语句。

以下为备用材料:

(1)关于第一只猫。

特点:活泼可爱。

关键语句: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词语滚来滚去等)。

(2)关于第二只猫。

特点:更活泼更有趣。

关键语句: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品味其中的动词)。

(3)关于第三只猫。

特点:忧郁懒惰。

关键句: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品味若有若无)。

2、师:然后,这三只猫的结局各不相同:他们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为什么?也许就是因为这只猫的忧郁懒惰,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外表丑陋,让人既可怜又可厌,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从头再来,你认为文中的“我”会更愿意再养哪一只猫?

1、对第一只猫。

“我”的态度:感觉到它的可爱,讨人喜欢,对它的病亡感到一缕酸辛、可怜,表示要再要一只。

2、对第二只猫。

对它的被捉感到怅然、愤恨并咒骂,对它的丢失很不高兴,心里牵挂;好久不养猫。

3、对第三只猫。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决定自此,永不养猫。

五、辩。

1、有人读了文章后得到了这样的启发: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让自己活泼些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去。

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师生互动中完成对文章主题的多元解读。以下为备用说法:

(1)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该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该适当地注意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3)从家里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对人时不能以外貌和性情来喜欢一个人或讨厌一个人。

(4)三只猫都是社会中的弱小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中。因此,作为社会中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六、结。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多样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诉我们的那样,面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样的收获。但《猫》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精神,要学会从生活和经历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一点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样,读了文章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这么一首小诗表达我的感受:活泼可爱小猫咪,病死亡失人惋惜。

忧郁懒惰丑陋猫,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诗填写并交流。

彭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难点:

诵读指导,并当堂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略)。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时出示幻灯片的画面,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二、分析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4、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三、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

7、总结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教案设计者:天津津沽高中田克君,收录时略有改动)。

设计思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详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板书设计。

板书一:

木兰。

1、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匆忙购置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思亲情切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烘托互渗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功成身退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亲欢伴惊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

板书二:

木兰诗。

1、母问女答表明缘由毅然代父从军。

2、排比反复购置准备奔驰遥远战场。

3、夸张对偶烘托互渗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排比功成身退亲欢友惊复妆。

5、双兔为喻风趣亲切赞美谨慎机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反复朗读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一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传奇美;二背诵全文,品味诗歌的形象美,并尝试探寻诗歌主题;三吟咏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感悟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次上课之前,不用我下令,学生就忍不住来一段大声朗诵,可见学生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我也就顺水推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能够当堂背诵的效果。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朗读语调,我采用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朗读的方式,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揣摩、模仿学习,不足的是应该指导学生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其次是耗时太长,前后一共花费了四个课时,生怕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不敢大胆取舍,整个课堂设计还有待精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

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1、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多媒体。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题目入手,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她原来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结合文中语句作答:第四段,“她”原来的生命是痛苦的、黑暗的;现在她的生命是幸福的,光明的。)。

2、在海伦心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地位?试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第五段: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二)合作探究,赏析研读。

通过层层推进的几个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渐渐理解文章主旨,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

1、莎莉文老师为教育海伦。凯勒做了哪些事?(可让学生给文中的三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并说说这样拟题的理由。)。

学生可能拟出的标题有“认识文字”、“亲近自然”、“理解爱”或“认识具体事物”、“认识大自然”、“爱的认识”等等。

2.关于“爱”的教育: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我认识“爱”的?

假如你是海伦的老师,请你告诉她“爱是什么”?(教“我”理解“爱”——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爱——爱的含义——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3、安妮莎莉文老师教导了海伦哪些内容?海伦又有怎样的收获?

试结合文中语句加以概括。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作者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学会正确拼写单词,

4、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再塑生命”本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这里是指:(1)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2)是莎利文老师让“我”回归自然,理解自然。

(3)是莎利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莎利文老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你认为海伦凯勒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师生一起总结:

a、莎莉文老师的帮助:讲究教育方法、善抓教育时机、充满爱心耐心;

b、自身因素: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三)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也可以先说说自己从莎莉文老师身上学到了要关心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耐心,要讲究教育方法,要善抓教育时机等。

从海伦凯勒身上,学生可以谈到要有顽强的意志,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学会感恩等。

展示几位身残志坚的名人照片。教师激励学生: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主要教学步骤 :

1教师激情导入  ,介绍“挑战者号”失事的相关资料,营造情景氛围。

2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层次,读出重点,并画出另自己最为感动的语句。

3 课堂合作朗读,在朗读中穿插讨论和点拨。

朗读训练实施过程:

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仔细揣摩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班齐读第一段,把握全篇主旨和感情基调。

5 以一个中国初中生的名义,对遇难的七名宇航员说几句心里话。

方案二。

教学角度:通过多层次的写作活动,带动对全篇课文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 :

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浏览课文,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课文动人心魄的力量在哪。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读写活动。

写读训练实施过程:

1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具体感受。

2课堂读写,分三个层次进行: 。

a同桌合作,给文中的精彩语句作评注; 。

b小组合作,简要概述七名宇航员事迹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学生按要求进行写作活动。

4 全班交流。

5诵读课文精彩片断。

七年级语文《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双线格内的11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石”,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

2、会写10个生字。

教具:教学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欣赏绘画作品吗?你喜欢那位画家的画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画家,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徐悲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读书。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生字和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分段轮流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朗读。

(3)读后交流: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让你感动,画上标记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悟。

(2)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读书的快乐。

(3)指好课文2、3、4自然段。采取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徐悲鸿刻苦努力的品质。

3、看图想象,发展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奔马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匹马的样子,想象它们在什么地方奔跑。

4、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2、照样子积累词语:

反反复复:

“一”字开头的成语:

3、完成课后“练”活动。

4、迁移练习:

(1)通过互读、互考、小组比赛的方式认识要求认的11个生字。

(2)学习新的偏旁。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的字:肉破态珍。

三、实践活动。

1、欣赏徐悲鸿的画作。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写一个人认真做事的情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对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把握课文主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课文主旨。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生讲述)。

你怎么评价故事里的蛇和农夫呢?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去认识两条狼和一位屠户,看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狼)。

二、检查预习。

检查文中重要字音、字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段。

请各位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注意不仅要读通句子,更要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出示幻灯片:1、屠户当天生意好不好?

2、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3、从这两段来看,这两条狼贪婪吗?

(生大声自由读一二段,回答问题)。

(二)学习第三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一二段的内容掌握的很好,现在请自由地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我会为你们翻译,其中穿插有几处错误,需要你们找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疏通段落内容。

(生自由大声诵读第三段,师出示第三段翻译,生指出)。

(板书:遇---惧---御)。

师:屠户遇到了狼,把担子里仅剩的骨头都扔给了饿狼,可两狼之并驱如故,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屠户看见了一堆柴草堆,奔过去拿出刀与狼眈眈相向。现在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三段,注意读出紧张的气氛。

(分两组分别读叙述狼和人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段。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请仔细听老师朗读第四段,听读完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我绘制了两幅杀狼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仍然要提醒你们,边听读边思考、梳理文段内容。

(仔细听师朗读第四段,找出图中的错误。)。

(师提醒:在一二段我们说狼很贪婪,请问这段里面有没有体现出狼的贪婪和狡诈?)。

师:现在大家对整个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了,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力求在朗读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这部分讲的是屠户......(板书:杀狼)。

(四)主旨探究。

1、分析形象。

(生评价屠户和狼的形象)(师点拨提示屠户的糊涂一时——妥协,以及他的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战斗时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最终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贪婪狡猾的狼。)。

2、学习第五段。

狼是如此贪婪,狡猾,不过再狡猾的狼在人类的勇敢和智慧面前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我不禁要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拍手叫好。难怪蒲松龄说(出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齐读。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狼的态度如何?(板书:笑狼)。

3、探究主旨。

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勇敢斗争,邪恶必将会像文中的狼一样顷刻两毙。让我们再次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喝彩,也让我们再次对那些跳梁小丑般的狼们嘲讽一番,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文言词汇。

五、课后作业。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片白话文,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遇----惧----御----杀----议。

(画骨)智(画刀)。

妥协慧斗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2.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感受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文精神。  。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难点:把握文中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备。

设计思路。

1.出示航天飞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解有关航天的知识。

(初一学生好表现,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而航天知识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可。

以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故设置这一环节。)。

(充满情感的朗读激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

(1)这篇演讲词讲到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

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1~4自然段)。

追忆七位英雄  (5一13自然段)。

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向太空进军  (14—2l自然段)。

(2)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主要是这几句:

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生命的归宿。

2.从这篇演讲词中,你体会到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

种精神?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2.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州五号”已发射升空,请你对宇航员说一段话。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途中发生爆炸。

里根,美国第49届、50届总统。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对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把握课文主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把握课文主旨。

一、故事导入。

听说过农夫和蛇的故事吗?(生讲述)。

你怎么评价故事里的蛇和农夫呢?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去认识两条狼和一位屠户,看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板书:狼)。

二、检查预习。

检查文中重要字音、字形。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一二段。

请各位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注意不仅要读通句子,更要边读边想句子的意思。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依据。

出示幻灯片:1、屠户当天生意好不好?

2、两条狼是远远地跟着屠户吗?

3、从这两段来看,这两条狼贪婪吗?

(生大声自由读一二段,回答问题)。

(二)学习第三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一二段的内容掌握的很好,现在请自由地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我会为你们翻译,其中穿插有几处错误,需要你们找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读通顺,更要边读边疏通段落内容。

(生自由大声诵读第三段,师出示第三段翻译,生指出)。

(板书:遇---惧---御)。

师:屠户遇到了狼,把担子里仅剩的骨头都扔给了饿狼,可两狼之并驱如故,情况十分危急,幸好屠户看见了一堆柴草堆,奔过去拿出刀与狼眈眈相向。现在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这三段,注意读出紧张的气氛。

(分两组分别读叙述狼和人的句子)。

(三)学习第四段。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故事将如何发展呢?请仔细听老师朗读第四段,听读完后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重要任务,我绘制了两幅杀狼图,图中有多处与情节不符,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并在文中找到依据。所以,仍然要提醒你们,边听读边思考、梳理文段内容。

(仔细听师朗读第四段,找出图中的错误。)。

(师提醒:在一二段我们说狼很贪婪,请问这段里面有没有体现出狼的贪婪和狡诈?)。

师:现在大家对整个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了,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力求在朗读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这部分讲的是屠户......(板书:杀狼)。

(四)主旨探究。

1、分析形象。

(生评价屠户和狼的形象)(师点拨提示屠户的糊涂一时——妥协,以及他的占据有利地势,抓住战斗时机,保持高度的警惕,最终用智慧和勇敢战胜了贪婪狡猾的狼。)。

2、学习第五段。

狼是如此贪婪,狡猾,不过再狡猾的狼在人类的勇敢和智慧面前也只不过是跳梁小丑,我不禁要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拍手叫好。难怪蒲松龄说(出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齐读。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狼的态度如何?(板书:笑狼)。

3、探究主旨。

面对邪恶势力,只要我们运用智慧勇敢斗争,邪恶必将会像文中的狼一样顷刻两毙。让我们再次为屠户的勇敢和智慧喝彩,也让我们再次对那些跳梁小丑般的狼们嘲讽一番,齐读最后一段。

四、课堂小结。

回顾重点文言词汇。

五、课后作业。

展开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片白话文,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遇----惧----御----杀----议。

(画骨)智(画刀)。

妥协慧斗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

2、领会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

3、理解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正确看待这种精神。

二、导入  :

三、了解作者生平: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约十分钟)。

五、生字词:

书p189读一读,写一写。

精析精练p105注释。

六、思考并讨论问题:

1、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理清全文的思路结构:

no.1~no.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4、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七、作业 :

1、完成精析精练l24。

2、上网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

3、在积累本上完成课后习题一。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益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