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南教案设计范文(18篇)

语文江南教案设计范文(18篇)

ID:7927604

时间:2023-12-26 17:33:15

上传者:ZS文王

通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备课,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江南》教案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剧中真挚、深沉的故国情思。

2、欣赏准确、生动、形象的戏曲语言。

3、理解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对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歇拍煞〕的赏析。

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

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

(由背诵同样描写南京城的古诗导入,一方面引出课文的背景,一方面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为曲词的赏析作准备。)

师:谁知道诗中提到的“石头城”是今天的哪座城市?“朱雀桥”、“乌衣巷”又在哪里?

明确:南京,六朝古都,历史名城,存在着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最丰厚的文化。这个地方,曾经上演过一出出悲剧、喜剧,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回味不止,使人为之激动,为之感叹,许多的文人骚客为此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诗篇。刚才,我们背诵的两首诗就是其中的名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经过十余年呕心沥血,三易其稿而写成的著名历史剧《桃花扇》。他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来传达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其中《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中的最后一出《余韵》,它是这出戏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二、诵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1、以朗读和分角色诵读为主,结合默读、品读,体味文中蕴藏的情感。

2、初步感知课文,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紧扣标题“哀江南”的“哀”字分析课文的感情基调:悲。)

三、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剧家,字聘之,号云亭山人,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年轻时在家乡石门山隐居读书,颇有文名,精音律、擅词曲,37岁时,被康熙招去讲经,此后仕途得志。居官期间,到过扬州、南京,凭吊明末遗迹,拜访明朝遗老,搜求明末掌故,为《桃花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写出了传奇剧本《桃花扇》,一时名声鹊起。时人把他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提,称“南洪北孔”。

《桃花扇》是借秦淮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写明朝兴亡的历史剧,也就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本文选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韵》,写南明灭亡后,李香君的教曲师傅苏昆生做了樵夫,说书人柳敬亭做了渔夫,两人相聚于南京龙潭湖畔,而相识的老赞礼也路过此地,于是三人饮酒话旧,各唱了一套曲子以抒亡国之恨。本文《哀江南》是苏昆生所唱,曲词通过他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恨,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四、初步品味语言

1、布置学生默读、品味七支曲子,思考最喜欢哪一支曲子,为后面的讨论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曲子,并对曲词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作分析。

如〔北新水令〕中四个形容词“残”、“废”、“瘦”、“空”使人联想到南明王朝兵败如崩、四散溃逃的情景。

〔驻马听〕中“鸽翎幅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一个“抛”字,写出随意与凌乱;一个“罩”字,使人想见枯枝败叶的密集程度。

〔沽美酒〕中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了十分悲凉的意境。

(解说:学生的回答会各不相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好。 这一环节主要从写景这个层面上分析,让学生品味准确的语言、生动的形象。)

五、进一步领悟意蕴

1、 让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进一步体味曲词所表达的优美意境,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

师:江南在人们眼中是如此美好,以至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生花的妙笔,写出了不少动人的诗篇,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问:为何苏昆生要“哀”江南呢?

明确:本文有一条线贯穿七支曲子,这就是苏昆生行走的路线:由郊外到城内,由明孝陵到秦淮旧院,一路走来,苏昆生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昔日的皇家尊严如今已荡然无存,曾经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如今一派萧条。历史的沧桑巨变,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使苏昆生的内心充满了悲痛。在这里,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深深的故国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

(解说:这个环节,应引导学生认识写景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今昔对比、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品味曲词的意蕴。

明确:亡国之痛。

问:“痛”有很多种,你能体会这种“痛”吗?请在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举出一些例子来。

明确:亡国之痛是一种切肤之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历史,总是留给人深沉的、哲理的反思。历史巨变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常很难有切身体味;只有那些山崩地裂之巨变、繁华消歇之倏忽、人生变幻之无常的亲历者和目击者,才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李煜的《虞美人》表达的就是痛失江山,往事不堪回首的亡国之痛。

(比较《虞美人》,理解亡国之痛。此处可结合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尾曲赏析。

(1)、 尾曲〔离亭宴带歇拍煞〕是全曲结尾,也是全剧的收束,是苏昆生总吊南京,在前几支基础上岸,直抒胸臆,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是画龙点睛之笔。请同学们找出点明全篇主旨的一句话。

明确:“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一个“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亡国破家者的唯一选择,“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这“残山梦”中最难解的便是故国情怀。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的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彻。

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地难填,天难补,造化如斯”,江山易主,是一种难以抗拒的历史趋势。苏昆生的末世哀歌,包含着对旧时江山必然性破败的无可奈何。而这种必然性破败,又必然引发观众对历史悲剧的哲理思考。《哀江南》的美学意蕴,已经超越一般的遗民之思,激发读者从苏昆生一曲曲悲怆的呼喊中,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是因为“余韵”之韵,蕴涵着一种可以为各阶级各阶层的有识之士认同的历史情绪:千古兴亡之悲。《哀江南》传达的这种悲剧精神,浸渍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道义的.追求,熔铸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文明的求索,也渗透了千百年来志士仁人对历史的反思。“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离亭宴带歇指煞]这支曲子,释放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民族的悲声。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孔尚任《集治城道院试太乙泉》),正是《哀江南》尾曲的美学价值所在。

(2)、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请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对偶句: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排比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六、扩展迁移

将课文与姜夔的《扬州慢》进行比较,体会二者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2.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课时

导入

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激趣导入。

走近江南,初窥其貌

1.学生自由朗读文本,思考作者所写的的江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并用一两个词概括。

美的或充满诗意的

2.作者对这样一个江南持有一种什么情感?

课文第一段第一句:太喜欢我的江南。

3.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叫做什么?

直抒胸臆。

4.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先声夺人,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

齐声朗读第一段感受喜爱之情

走进江南,寻美访美

走进江南,我们会发现江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充满诗意,请在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江南美的具体形象。并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江南的雨 淙淙 颤颤 绵长

江南的女子 水灵灵弱弱的却充满力量

江南的水 活泼而清丽

江南的村庄 炊烟袅袅

江南的荷塘 色彩斑斓

江南的秋月 含情的写满了相思

……

徜徉江南,欣赏佳句

作者笔下的江南是温柔的,是活泼的,是色彩斑斓的,是含情脉脉的,让我们徜徉其中,不忍离去。这一切要归功于作者优美的语言描写。请再次阅读文本划出你所欣赏的语句,并对它进行赏析。句子有:

1.我的江南在我的心里太重太重,怕说出来写出来反而轻了它。

2.只是,我的江南不去唱它,亦是在年轻里如梦如诗地睡着,像个女孩子,永远有散不开的17岁的情怀,17岁的温柔。

3.淅淅沥沥的像一千多年前唐朝女子拨弄的丝弦,有淙淙的音还有颤颤的形。

……

再见江南,访古思今

关于江南,正如作者所言,它在唐诗宋词里被吟唱了好多章,被文人墨客描绘了太多次。江南应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句,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再见江南,让我们在古人的诗作中和它道别。

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南——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再见江南,你是那么柔美动人,你又是那样清瘦冷峻。如今,我们回到了家乡,相比邓皓笔下的江南,我想我们的家乡也是一样美丽动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抓住家乡特有的一两处景致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所思所感。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设计

一、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人物小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2、岐王与崔九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四、指导诵读

1、播放视频朗读。i:教学资源\视频朗读《江南逢李龟年》4

2、朗读指导。(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学生自由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重音和韵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5、学生齐读。

五、疏通诗句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3、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5、师生小结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

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调。全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4)“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七、总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课堂内容和课前资料,给这首诗写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赏短文。

语文《江南》教案

1、技能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民歌内容。

教具:课文的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2课时

一、课件展示,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一个大拇指”。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孩子们看到一个个碧绿的莲蓬,兴致高涨,纷纷谈起了自己夏天吃莲子的感受。很容易就理解了采莲姑娘采的是什么。)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借孩子们喜欢的鱼儿,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三)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出示课件,欣赏江南美景,激发孩子表达欲望。)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一)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可结合后面练习中辨别方向的儿歌,帮助辨别“东南西北”)

(二)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三)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江、南、可、叶、鱼、西、北”几个字的笔画、笔顺。

(二)全班交流。

(三)讨论:每个生字怎样写才好看?

(四)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五)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 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 采莲 莲叶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教学札记

课文《江南》教案设计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江南”两个生词。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教学难点:理解“荷叶何田田”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江南吗?去过江南的小朋友说说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生:我去过苏州。生:我去过常州。生:我去过无锡。师:对,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人人都说江南美,但江南最美的要数江南水乡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边听边观看江南水乡的美景)。

师:你觉得江南水乡哪儿最美?

生: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的漂亮。

生: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生:(齐读)江南。(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江”、“南”

出示:“江”

谁来说说这几拼音节?(教师板书:jiang)。

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一笔一画写的。

学生书空。

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江”(教师板书:江)。

学生描红“江”

做生字开花的游戏。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出示“南”

(1)读准字音。

(2)看清字的形状。

(3)记住字的笔顺。

(4)一笔一画照着写。

交流自学情况。(评:教者在重点指导“江”字的读写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感知。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教师在黑板上贴“荷花”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快乐的鱼儿。(帖“鱼儿”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帖“荷叶”的图片)。

师: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作个介绍。

生:我知道莲花是在夏天开放。

生:老师,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的莲子。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莲花吧!(学生观看课件)。

四、读懂课文,入境悟情(一)。

学习第一句师:每到莲子成熟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去一一采莲了。人们撑着小船去采莲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我们小朋友读读课文就明白了。下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大声地读……。

师:谁愿意读?(指明读,学生评)出示图片:

师:采莲的人看到了什么呢?

生:采莲的人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莲花、莲叶、莲蓬。

师:你们喜欢莲叶吗?说说你们喜欢它的理由。

生:莲叶碧绿碧绿,非常漂亮,所以我喜欢它。

生:莲叶一片挨着一片,很多、很绿,所以我喜欢它。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夸夸莲叶。

生:莲叶真美呀!

生:莲叶真多呀!

生:莲叶真可爱呀!

生:(齐读:莲叶何田田!)在图片上出示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谁来夸夸这美丽鲜亮的莲叶?

(学生读第一句)师:你们想听老师读吗?(老师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师:小评委们,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徐老师读得很美!

师:谢谢!

生:我觉得老师读“莲叶何田田”的时候,好象读慢了。

师:谢谢你给我提的意见。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就怎样读,好吗?我相信你会读得比我更好!(小朋友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二句。

师:这么美的莲花、莲叶,把小鱼也吸引过来了,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学生观看课件)。

生: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小鱼游来游去好象在干什么呢?

生:小鱼好象在捉迷藏。小鱼好象在做游戏。这些小鱼好象在唱歌、跳舞。

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小河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出示句式)。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的欢悦的心情。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彩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个叠句,手法独特,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的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认识笔画“竖弯”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通过指导练习,书空练习,教师的讲解,认识生字“西”。

通过动画和示范朗读,以及男女生朗读正确朗读文章,背诵文章。

通过观看插图,教师的介绍以及课下搜集资料,了解江南水乡的美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

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孩子说:“我看到()的荷叶。”

2、教师启发想象,散发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3、“除了采莲姑娘,谁也很开心?”

(完成目标二)

1、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2、参照坐标方位配上动作朗读诗句。

3、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完成目标二)

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并且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评价目标二)环节二

拓展阅读,积累知识活动一

1、观赏江南图片。

2、小结

3、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完成目标三)

引导孩子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评价目标三)环节三

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西”

2、描红练习

3、反馈评价

(完成目标一)

通过开火车、男女分读等多种方式人资,组词,熟练掌握本课生字。

(评价目标一)环节四

复习回顾

1、总结回顾,感受江南采莲的美景。

(完成目标三)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图片,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评价目标三)

《江南春》语文教案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第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江南的冬景教案16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2、研习探究文本意境美;拓展探究,在比较阅读中,进一步感受郁达夫散文的美。

3、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热爱自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

2、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位由此而体现的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3、学习对比的表达技巧,体味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文本研习。

1、解题。

研习明确:

“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

2、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冬季是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而郁达夫却选择了它,感受到了它不同寻常的美。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思考以下问题: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找出江南的美景,试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标题。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怎样?

(4)写冬景运用了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通晓文意,整体感知)。

学生研习文本,讨论并明确以上问题,板书如下。

(江浙一带)。

曝背谈天图(可爱)。

冬郊植物图(生气)。

冬日农村图(迷人)胸襟洒脱(对比)。

江南雪景图(美丽)悠闲惬意。

冬日散步图(悠闲)。

3、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寻找“文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江南的冬景》一文中,“我之色彩”—也就是作者寄托于景物中的情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本文情感基调的语句。

学生研习文本,讨论明确: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三节中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夏夜相比较,指出“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而“明朗”一词正是理解文章情感的关键词,它涵盖了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因而是本文的“文眼”。

(2)难点突破。

学生研习文本,讨论明确:

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冬景,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江南的植被、河港湖泊、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江南的雨雪,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既展示了江南冬景的特征,更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喜爱之情,美的心灵决定美的情景,情意浓浓的江南美景正是作者把自然美与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的产物。

4、比较阅读,涵咏鉴赏。

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冬景,似一幅幅水墨画,工笔素描,泼墨写意,浓淡相宜,景物描写点到为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投影水墨画)同样是写雪景,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相比,《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多媒体投影《济南的冬天》文本)。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有利于深刻理解文本所呈现的丰富内涵)师生共同研讨,明确并板书如下:

《济南的冬天》——直接描与雪景。

《江南的冬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

《江南的冬景》一文中,郁达夫对雪景并未作实景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语句虽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就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说,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的融合,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他在文章中借诗文来补未言尽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诗情画意。

学生朗读文中写江南雪景的诗句。(多媒体投影放大)。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可以模仿本文,写一篇《家乡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的冬景教案16

教学目标:能对相关冬景图作评论鉴赏。

一、导入。

回忆熟悉的“春”的诗歌: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入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5年8月29日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三、生自由读全文。

四、内容把握。

1、文章描绘了哪些江南的冬景图?给各个冬景图拟小标题。

2、各小组讨论后把小标题写到黑板上交流。

3、师点拨:每幅图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流露的态度是什么?

内容图景特点作者态度。

人居冬晨谈天图晴暖可爱。

植被寒郊草木图生气易体会。

冬雨农村微雨图悠闲迷人。

冬雪江南雪景图闲雅美丽。

旱冬旱冬闲步图晴和受欢迎。

五、比较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1、人居:北国的蛰居异境江南的曝背谈天(突出晴暖)。

2、植被:闽粤的冬是南国的长春江南的植被(突出生气)。

3、德国的寒郊散步江南的寒郊散步(突出宜人)。

4、“明朗”:江南的冬季(宜人)/北方的夏夜(明朗)江南的冬(明朗)。

5、举例比较手法的运用:

郁达夫《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六、鉴赏五幅冬景图。

1、冬晨谈天图。

意象: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老翁小孩。

朗读:读出轻快的意味。

2、寒郊草木图。

意象:芦花、红叶、乌桕、草色。

学生活动:据师给出的上联文本意境对出下联。

上联:满地芦花映红叶。

下联:点点白桕乱梅花/根边草色漾绿意(笔者试对,仅作参考)。

附:本想把“草色”与“乌桕”同时融进下联中,未果,望同仁们似出更佳下联。

3、农村微雨图。

背景:微雨寒村。

意象:长桥、远阜、枝桠、白雨、乌篷、“红黄”、三五人家、若干酒客等。

学生活动:仿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点化这幅冬雨图。

注意点:平仄、韵脚不作要求,只要意境把握恰当,给人一定美感即可。

景的营造与情的抒发须一致。

附:《天净沙秋思》笔者试对,仅作参考:

枯藤老树昏鸦,长桥水门远阜,

小桥流水人家,白雨乌篷杂桠,

古道西风瘦马,茅舍昏灯酒客,

夕阳西下,暮色渐起,

断肠人在天涯。悠闲客在江村。

4、江南冬雪图。

(1)鉴赏诗歌营造出的雪景与人性的闲雅的雪趣。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d(日暮)晚雪问饮。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dd(冬宵)微雪寻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dd(深夜)风雪闻归。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dd(早晨)深雪报梅。

学生活动:可请学生试着抓动词,然后拟出雪景与人情交融的词句。

(2)比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例,郁达夫《雨》: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

5、旱冬闲步图dd(写实)。

比较:江南冬雪图dd(吟诗)。

农村微雨图dd(作画)。

虽然写法不同,但都为我们展示了江南的冬的美丽。

七、总结全文。

1、语言特点:清新纯朴。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2、画家刘海粟评:“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八、拓展阅读:

郁达夫《故都的秋》。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语文《江南》教案

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同伴、爱学校的情感。

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由于孩子年龄小,刚入园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平日在家里大人包办的事又太多,在幼儿园中集中表现为部分孩子中午起床后不会穿衣、穿鞋,或者常常把鞋左右穿反。所以,我设计了《学穿鞋子》这个游戏活动。

游戏开始前,我让孩子们围成两个圆圈,坐在小椅子上。然后我分别从两个小组中分别拿出三双鞋子以圆圈状放在教室的前面。我说,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学穿鞋子》游戏,等一下请张宇航、张宇、王宁、刘文浩......老师说到的小朋友,请你们来比赛。

现在,比赛正式开始了。在我“预备,开始”的口令中,孩子们纷纷从自己的位置上一哄而上。十几个孩子乱成一团,有的二个人抢一只鞋,边抢边说:“老师,这只鞋子是我的。这是我舅舅在北京给我买的,上面还有唐老鸭呢。”“老师,这鞋子是我的。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这上还有喜羊羊呢”......教室里顿时闹成一片。

令我头疼的是我没料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赶紧请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开始。我反复强调“现在请张宇航、张宇、王宁、刘文浩......其他的小朋友等一下老师再请。”

比赛重新开始,“预备,开始”,我的话刚说完,第一次的场面又出现了,八、九个孩子不约而同地从小椅子上冲到中间,我反复强调请没有点到名字的孩子下去,可是那几个孩子总是说那里有我的鞋子。这次游戏活动令我很难忘。

为了这次比赛,我把班级里鞋子样子比较接近、尺寸较大、穿着难度差不多的鞋子从孩子们脚上脱下来,作为比赛道具,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任凭我好言相劝“一会儿再让你上来比赛”,孩子们还是我行我素,找回自己的鞋子。

活动结束后我想,首先,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我应该考虑到,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处在非常个人化的世界中,根本不能容忍别人擅自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其次,练习穿鞋子这是一个生活活动,完全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把这样的活动放在每天中午起床时不是更好吗?这时孩子们有这样的需要,有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根本不需要老师的组织,在很随意很自然的活动中达到目的。最后,学习穿鞋子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穿鞋子不是活动的结束,更不是目的所在,而是在于让每个孩子有积累大量生活经验的机会,同时让孩子在积极探索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有自信才能摆脱依赖,才能让孩子走向独立。

经过这次活动我反思如下:

首先、教师要明白什么是生活课程。生活课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机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因素,同时要挖掘生活的价值。像这类教育内容要体现生活的特点,它是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活动,不仅要依靠老师,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动地学。教师要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其次、要挖掘生活活动的多种价值。生活活动生动形象、多姿多彩、鲜活具体。在组织这类活动中主要是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摆脱依赖,走向独立。另外、组织的活动要能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方案一:听《梦江南》,走入美丽的江南。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和作者。

歌词:草青青~水蓝蓝~。

哦白云深处是故乡。

故乡在江南~。

雨茫茫~桥弯弯~。

哦白帆片片是梦乡。

梦乡在江南~。

不知今宵是何时的云烟。

也不知今夕是何夕的睡莲。

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的身边。

方案二: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花红、江水碧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万物萧瑟、没有生气、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的季节。郁达夫却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dd冬季,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方案三:专题和板块导入。

[推进新课]。

dd“于平常处发现美”

(生摇头)。

师:“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成语有“万籁俱寂”一词,意思是各种声音都停息了。“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可见,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两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欣赏自然”,也就是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给我们展现的大自然的美景。

师:文学大师们,个个都有一双慧眼,都有一颗敏感的心。郁达夫选择了一个最难以发现美的季节dd冬季,却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套用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们通过大师的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明确:可爱明朗含蓄的生气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

能不能归纳到一个词语上?--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小组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曝背谈天图(第2自然段)。

午后冬郊图(冬郊植物图)(第5自然段)。

微雨寒村图(第7自然段)。

江南雪景图(第8自然段)。

旱冬闲步图(第9自然段)。

3、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写什么?

写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的散步。

北国的冬天:冷蛰居闲食热闹的节期。

闽粤日的冬天:极和暖极南的气候春或者秋的延长。

德国的散步:德国作家在文章爱散步而寒郊散步也很舒服两者大概差不多。

4、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那么《江南的冬景》就是通过与北国的冬天、闽粤的冬天、德国的气候的对比,选取了五幅代表江南冬天不同侧面的图画,写出了江南冬景的明朗,表达了对江南冬天的喜爱。

三、具体研读。

1、美读: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比较适合?

明确:节奏舒缓,语调平和,一个场景的描写,由大场景到小人物,句子较长又在语意上有粘连。读出韵味,读出悠闲。

追问:这种语气适合全文的朗读吗?

明确:适合,因为全文都是在写江南的这种悠闲的、舒服的美。

2、那么我们试着用这样的语气来读第二自然段。

3、以第一幅图画为例,分析: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的感受如何?

景物:风晴空(灰云扫尽)(未脱落的)树叶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

景物特点:可爱晴暖(不过冷一日两日)有生气(鸟叫水气蒸腾)。

人的感受:欢喜清闲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用了一个动词“营”,表明真的很闲,很把谈天都当回事)。

4、那么用同样的方法,你会不会分析第二幅图画了呢?

景物:芦花红叶桕子草。

景物特点:含蓄而有生气色彩明丽(芦花的白红叶的红雪白的桕子赭色夹绿色的草)。

人的感受:享受这种富有生气的彩色的冬天带来的朝气和积极感受到生机盎然、春天不远。

四、小结课堂。

作者通过前两幅图画的晴暖、明丽而有生气来写在江南的冬天的生活是悠闲、自在、快乐的。文章后面一部分仍然继续在写江南冬天的其它的美。我们下节课学习。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

明确:雨雪旱(没有雨也没有雪最后有春雪)。

以“画”写雨借“诗”写雪以“人”写旱冬。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避免重复交叉让文章更生动灵活而且更有意蕴(图和诗句)。

3、具体赏析这三种写法的巧妙设置。分小组研习,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进行深入分析,你从这图画中收获了些什么?情感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

a.微雨寒村图:(有绘画特长的同学能不能来黑板上帮我们把这幅图画一画。)。

分析重点:你试想想再洒上加上……背景若再要点点景致进去还可以加一味。

作者对江南的冬天的雨天的.话黄昏如果没有熟悉到一定程度上的话,他不会如此轻松几笔就点出这样一幅充满意境的图画来。这种写法是虚实结合。

b.江南雪景图。

引用的关于下雪的诗句看出作者精心的安排前后位置关系和挑选这些诗句的苦心。

按时间顺序:日暮冬宵雪夜更深第二天早晨。

侧重不同:(避免重复交叉)写来更有层次。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花),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雪景,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语句虽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c.旱冬闲步图。

干燥的旱冬,选择以人入境,是一种智慧,既避免了重复与单调,又为下文回到散步作结打了基础。

二、写法的学习和总结。

1、说到散步:文章有几处写到散步?这些散步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笔随意转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可以说这真是一次情绪上的散步。

景实在美,天气实在晴好煦暖,作者实在在江南的冬天里通过闲步、散步度过了无数个清晨、午后甚至每一个晴好的日子。所以在文章中无意的流露,却又巧妙地把各幅不同特点的江南冬景的图画串了起来。

这实际上就是散文的精髓:形散而神聚。

那散落的形式就是时而对比,时而描图,时而引用的形式。

这篇文章的神就是:作者对于江南冬景的喜爱,每一幅图都爱,爱它的有生气,爱在其中的悠闲的生活,爱在冬天度过的旷达洒脱的自己的状态。

写作,先要有神,有真情,才有文章的最终的意义和价值。而那些零散的片断,如果它们自己本身不是一颗一颗的珍珠,那么串起这些片断的神再真,它也不是一条美的项链。

2、那么学习了这篇文章,在具体的写作方法上,我们有哪些可以学习的呢?

a.引用诗句,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

b.对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某方面的特点(可回顾《想北平》)。

c.画面场景的渲染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第2自然段)。

d.形、色、味、触、声音,各种感官的调动(第5自然段只有颜色,可以扩展开来)。

小结:细心地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好文章也一定是动脑筋好心思才写得独特而有味道的。

三、写作背景,拓展到整个时代的文人的心境。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郁达夫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

1933年4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这也是自古以来文人们在苦闷的现世之外寻找心灵解脱的一种常见的方法。

之后要学的《赤壁赋》,还有归园田的陶渊明……。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过程与方法: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难点:郁达夫的散文特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导入新课:

刚才欣赏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觉怎么样?江南的歌好听,人美丽,景色更秀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领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风光。(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三、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认真欣赏一下本文的朗读录音并注意有些字词的读音。

(1)说说本文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2)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对表达主题最为关键并最具神采的句子?(投影问题,播放朗读录音)。

四、结合学生的预习明确学案中的语音练习。

先让学生读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投影,纠正答案。

五、同学们预习得不错,请同学们各自说说本文朗读的特点。

(投影切换到“三”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应该围绕“语速平缓,节奏松弛”“富有感情”这两点。

细心的学生还可以发现朗诵中读错的地方。

六、请同学们互相交换一下看法,试回答投影上的第二个问题。

教师明确: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小节)。

七、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冬景“明朗”的特点的?

学生的回答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内容上:

(1)第2小节:------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到得灰云扫尽------;

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太阳一上屋檐------。

(2)第5小节: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

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

则青天碧落之下------。

(3)第7小节: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

几不成墨的背景。

(4)第8小节: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如此优美的描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应体体现以下几点:

(1)观察事物要仔细。

(2)要选择典型意象来描写。

(3)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来描写。

(4)在描写过程中要适当运用修辞。

同学们根据上面的景物描写可以概括为哪几幅具体的图画?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其实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将作者描写的内容概括为这样几幅图画:曝背谈天图(第2小节)、午后冬郊图(第5小节)、农村冬雨图(第7小节)、江南雪景图(第8小节)、旱冬闲步图(第9小节)。

八、作者描写上面的几幅画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同学们找出使用这些手法的具体例子并思考使用这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大家可以互相协助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听取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如下:(一)对比的手法。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风:大若雷;人:躲两三个月蛰居。

北国的冬天:温馨。

江南的冬天--树叶:不脱尽冷天:一两日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效果:衬托出江南冬天的温和晴暖和可爱。(文中一“也”字要看出)。

2.和北方的夏夜比较。北方的夏夜-----明朗。

效果:突出江南冬景的明朗。

3.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的对比。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至多绝对。

效果:突出江南的冬天很有冬意。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只有在晴和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以上对比总的来说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二)避实就虚的手法。

作者在描写江南雪景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的雪景描写,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但是作者这样的写法,并没有削弱我们对江南冬景的感知,反而使我们感到江南冬景更具神韵。

九、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上面的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文中有哪些依据?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表达了作者悠闲愉悦的心境。文中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关键词语上:

第2小节: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第5小节: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第7小节: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说够不够悠闲?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第9小节: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

第10小节:------去湖上散散步罢!

十、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本文的“形”和“神”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构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几幅图画将本文的结构整理出来。

曝背谈天图。

形散午后冬郊图神聚。

(景物描写)江南雪景图(悠闲愉悦的心情)。

旱冬闲步图。

十一、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郁达夫的散文风格即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再次领略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美妙蕴致。其实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只要我们能够亲近大自然,用心去发现美,去思考美之所以为美,我们的审美能力定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灵魂一定不会凝滞污垢。

十二、结束本节课的授课任务,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有关资料,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请同学们整理本文中作者所引用的有关诗句,查阅有关资料弄懂诗句的意思,并看看引用的诗句中有没有不合适的,若有,说出你的理由。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1.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本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

一、导入本课文。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写景散文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写景名篇《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被校方开除。19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三、写作背景。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

2.注意字音。

围炉煮茗煊羊肉蛰居正月曝晒赭色槎桠绿林豪客犬吠恣意。

五、文本研习。

1.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明朗情调的画面。

冬季春意图。

寒郊散步图。

冬雨农村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请找出并说说好处。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

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

暮雨潇潇江上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五彩的文字:

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

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4.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明确: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体现的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结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主张接受新旧浪漫主义,宣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是千真万确的。郁达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内省愤世,故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这种色彩。

郁达夫与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处,相当篇幅是本人经历的袒露,只是郁达夫更为坦诚,更为直率,对此,郁达夫也袒然自承:“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散文当然更是如此。确是景、情、意,都发挥到了极致,蕴蓄着“细、清、真”的诗意和一种明清两朝的名士氛围。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相应题目。

江南的冬景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品味鉴赏课文。

2、学习散文特征,琢磨课文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大自然的能力,提升审美品位。

二、重点与难点:

1、虚实相生的写法。2、浑然天成的意蕴。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流直下三千尺;绿杨阴里百沙堤;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烟笼寒水月笼沙;

让我们在名家名作的带领下去感悟大自然的美景,谛听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天籁之音。

今天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的是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简介作者,检查预习(字词正音)。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见幻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温润晴暖优美。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请大家整理一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写到的江南冬景。

2、你有一双慧眼吗?请找出你最喜欢的的江南风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一起来朗读文中的优美语段。(配乐)。

(四)、思考探究:

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郁达夫的高明之处。

我们可以从郁达夫的散文创作中学到哪些散文创作的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

1、抓住景物特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a、虚实相生dd表现和再现的结合。自叙传小说的《沉沦》。

b、散文的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有致。

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3、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诗情画意。

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4、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五)、小结: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六)、课后作业:

1、阅读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语文《江南》教案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三、教学过程

四、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学生提问:江南是指哪个地方?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

2、师提问:“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学习过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板书课题:江南春杜牧

五、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学生读通古诗后,师抽读,后再齐读。

3、师提问: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5、师提问:表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八、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学生说说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2、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背诵古诗。

九、展开想象,拓展学习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十、课堂小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