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

ID:799548

时间:2023-07-03 22:18:21

上传者:曹czj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一

利用每周星期二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活动,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层次,分层教学,由浅入深。从基本技能入手,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健、分类和基本的操作,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汉字的输入方法,掌握了word文档的创建、保存、关闭、复制、移动、选定、删除、恢复以及编辑文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充分培养学生的电脑兴趣,拓展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却一个丰富的知识导向,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技能水平。

兴趣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较高,主动性较强,指导老师课堂教学有序、准备充分,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计算机兴趣小组通过作业和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学会了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和简单的技术来解决问题,使得学以致用。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兴趣小组存在的.问题是活动时间不够。

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本次活动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热情高、干劲足。有竞争、有合作交流,充分弥补了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探索的能力。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课外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向外拓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

2.活动地点:教室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认真组建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收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三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二、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83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又如三年级兴趣小组有这样一道题:小华出生那一年,一月份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六,请制做一张这个月的日历表。日历表学生天天见,由自己设计制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说,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好象找到了成为数学家的感觉,信心十足。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并根据运算顺序解答四步以内的四则式题,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巧算。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四、组织兴趣小组要挖掘内部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正如汤世雄同志所说:“课外活动是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四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都会和数学打交道。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能够唤起和发展学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1.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海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1.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加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每次数学活动都有主题,要求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决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也不能成为“补课”活动,但应尽量与当前学生的数学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如:可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融入活动中。

3.数学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七年级:

1.数学学习方法介绍;

2.中外数学史介绍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3.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

4.巧拼“七巧板”;

5.正方体的展开图及物体的三视图;

6.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7.抛掷硬币,感受概率;

8.探讨什么样的多边形可以铺地砖.

八年级:

1.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欣赏;

2.黄金矩形—雅典帕德嫩神庙,感受数学之美;

3.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4.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

5.用替代物模拟实验估计机会的大小;

6.笛卡尔的故事;

7.图形中的趣题;

8.心率与年龄—实践与调查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五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书法的兴趣:

二、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法训练。

三、四节课是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课,所以有了固定的时间训练。每节课进行软笔练习,从结构开始,对学生进行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这学期结构的强化训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全体学员的书法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软笔并不难。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书法小组中不但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还引导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法的基本知识,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四、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及展示才华的机会。学校每期有开展写字比赛。有专门的展示栏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学以致用,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六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就结束了,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本学期共开设八个兴趣小组,分别是篮球、田径、编织、刺绣、剪纸、律动、电脑、书法。

一、制定好各个小组计划并及时上交。

在确定好人员与分组的基础上,在开学初制定好详实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上交检查,计入教学管理积分。

二、召开小组辅导老师会议

在第三周就召开兴趣小组会议,对本学期的目标任务作以强调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对如何上好指导课提出好的意见,并对学校的要求提出建议。并和各位老师签了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书。

三、加强常规的管理

本学期兴趣课每节必查,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常规管理,作记录,纳入教学常规遵守考核中。对违反教学常规的教师将扣分,每次违规扣0.5分。

四、对上课记录的检查

各辅导老师,认真做好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对记录详实加分,记录不认真扣分。现各项记录已收缴上来,发现律动小组记录最认真、最详实。

五、对作品评比

本学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总结检查,分为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组织教干对各组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寄语鼓励和表扬。争取每学期开一次第二课堂作品展销会。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校知名度。

存在不足:

1、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小组不及时到位,老师进课堂不及时,导致学生也不能及时到位,这个在下学期一定提醒老师注意。

2、教师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3、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成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学生收获:

由于七、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已基本能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和击键方法,26个英文字母和英文标点的键位,回车、退格键、空格键等常用功能键的用法。经常安排进行英文全篇的综合练习(区分大小写、格式)。

今后活动的改进和打算:

(七、八年级)在训练电脑绘画、打字的同时,也安排时间让学生学习如何用word编辑小报,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志趣和情感。

感受和建议:

信息技术是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较综合性的课程,光靠学习兴趣是不够的,比如说电脑绘画,既要具备一定技术性(即鼠标的熟练操作),又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即图画的创作性)。再比如说汉字的录入,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中有40%的字读不出来,运用拼音输入法输入就解决不了了。就有那么几个同学,声母或韵母搞错了,一个字经常半天打不出来,所以说语文一定要学好。练习打字,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也要追求效益,(速度200/分,正确率60%)的同学和(速度80/分,正确率98%)的同学,我们宁可舍前求后。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七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科教学是班级授课制,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按照统一的大纲和教材进行。但是,实际上,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

(一)选择新奇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83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需要用头脑中原有的长方形的表征来判断,还要观察每个长方形所处的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长方形的个数。这种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低年级同学遇到这样的题:小明用电脑打数,从1打到50,一共打了多少次数字键?学生在家里学习在学校上课都接触过电脑,对这道题感到亲切,生活中的电脑与数学中的数与数字的有关知识联起来,学生不感到枯燥。又如三年级兴趣小组有这样一道题:小华出生那一年,一月份有4个星期二和4个星期六,请制做一张这个月的日历表。日历表学生天天见,由自己设计制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说,在设计制做过程中好象找到了成为数学家的感觉,信心十足。

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如果局限于课本内容,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脱离课本内容太远,学生会高度焦虑,正常的动机激励水平应在上述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选择内容应体现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水平。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并根据运算顺序解答四步以内的四则式题,在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巧算。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基本数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答简单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应用基本数量关系,采用灵活的解题方法解答有趣的应用题。小组的活动内容来自课本、高于课本,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必须让学生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学生在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社会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情绪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皮亚杰主张组织学生从事各种形式活动,使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客体发生积极作用,通过思维过程的同化、顺应,不断丰富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开展活动,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如“数学知识调查活动”、“故事会”、“数学园地设计”等,人人带着任务参加,从筹备策划到具体实施,从查找资料到总结成果,从头至尾参与,能得到全面锻炼。有一次,趣味小组在年级里举行“有问必答”活动,搜集和编辑趣味题,发信给外班同学请求答复。同时自己也准备回答别人的问题。在有问必答活动中学生学会查资料、学会编题,学会写信和发信。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开展活动,可以使客观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感觉形象,并依赖感知觉进行思维,形成抽象概念,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物,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因此,组织兴趣小组要在“动”字上下功夫。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猎奇,是不能持久的,只有转向内部动力才能长久保持。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发内部动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号召学生学习杨乐、华罗庚等数学家追求真理、报孝祖国的高尚品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等。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克服困难,在集体中健康发展。

(二)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树立自信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并使同学感觉:“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们更乐于参加活动。

(三)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渗透集合的思想、对应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接触一些解答方法,如“假设法”、“图解法”、“穷举法”、“代数法”等可以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学生如果逐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陶冶了情感、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数学爱好者和特长生的队伍扩大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趣”字上下功夫。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使学生乐学、会学、健康发展。正如汤世雄同志所说:“课外活动是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

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八篇)篇八

在中年级素描兴趣小组成立初,我就决定在成员中选拔几位有一定绘画才能的学生,让中年级的他们从小接受绘画的系统训练;而大部分的学生则注重培养他们在绘画上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注意以兴趣引导他们渐渐对绘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绘画特有的魅力,使中年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和装饰图案设计这两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欣赏、模仿、添加、想象、创造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美术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兴趣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地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美术之花。

中年级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是很有意义的,他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从小接受比较正统的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