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教学设计(汇总13篇)

古代诗词的教学设计(汇总13篇)

ID:8017684

时间:2023-12-27 19:42:52

上传者:梦幻泡

教学计划的编写可以提前帮助老师规划好教学的步骤和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如果你正需要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那么这里有一些建议和参考范文可以提供给你。

古代诗词曲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识“矫、鸿、淀、阑”4个生字,会写“鹂、藤、准”等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这几首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与这四首古诗词曲有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四首古诗词曲。(板书课题)以朝代化分,这节课先来看宋代的两首诗词。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三衢道中》和《好事近·梦中作》两首诗词,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两首诗词。注意生字“鹂”“矫”“藤”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知诗的大意。]。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一)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二)学习《好事近·梦中作》。

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2)自己试着讲讲词的意思,把不懂或讲不清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合作探究。

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展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从什么地方读出是写作者梦中所见的浓浓春景?

(2)词人看到的景物各是什么样的?(指导读诗句)。

(3)想象《好事近·梦中作》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一讲。

一句:一场春雨催开了山路上烂漫的山花,山花使满山春色动起来了。

二句:小溪深处,有成百上千的黄鹂飞鸣于林间枝头。

三句:飞鸟迎面扑来,盘曲伸展,有如龙飞蛇舞,转眼间烟消云散,又是碧空万里。

四句:在古藤树下,举杯豪饮,醉卧树阴下,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两首诗词。

3.你喜欢这两首诗词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4.在齐诵中结束本课。

古代诗词曲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4][5][6][7][8]。

古代诗词的教学设计

年代:唐作者: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2.《潇湘晚景图》。

年代:清作者:谭嗣同。

袅袅箫声袅袅风,

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

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

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

凉月满湖秋梦圆。

3.《醒世恒言》。

年代:明作者:冯梦龙。

富贵本无根,

尽从勤里得。

请观懒惰者,

面待饥寒色。

4.《忆游朱坡四韵》。

年代:唐作者:杜牧。

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

猎逢韩嫣骑,树识馆陶园。

带雨经荷沼,盘烟下竹村。

如今归不得,自戴望天盆。

5.《咏白海棠》。

年代:清作者:曹雪芹。

秋容浅淡映重门,

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黄昏。

6.《采桑子·宜春苑外楼堪倚》。

年代:宋作者:晏几道。

宜春苑外楼堪倚,

雪意方浓。

雁影冥濛,

正共银屏小景同。

可无人解相思处,

昨夜东风。

梅蕊应红,

知在谁家锦字中。

7.《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御纪事书情呈十二韵》。

年代:唐作者:窦巩。

自见人相爱,如君爱我稀。好闲容问道,攻短每言非。

梦想何曾间,追欢未省违。看花怜后到,避酒许先归。

柳寺春堤远,津桥曙月微。渔翁随去处,禅客共因依。

蓬阁初疑义,霜台晚畏威。学深通古字,心直触危机。

肯滞荆州掾,犹香柏署衣。山连巫峡秀,田傍渚宫肥。

美玉方齐价,迁莺尚怯飞。伫看霄汉上,连步侍彤闱。

8.《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年代:唐作者:卢纶。

粲粲美仍都,清闲一贵儒。定交分玉剑,发咏写冰壶。

风景随台位,河山入障图。上堂多庆乐,肯念谷中愚。

9.《送客之潞府》。

年代:唐作者:韩翃。

官柳青青匹马嘶,回风暮雨入铜鞮。

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

10.《思越人·酒醒情怀恶》。

年代:唐作者:冯延巳。

酒醒情怀恶,

金缕褪,

玉肌如削。

寒食过却,

海棠零落。

乍倚遍阑干,

烟澹薄,

翠幕帘栊笼画阁。

春睡着,

觉来失秋千期约。

古代诗词曲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教学过程。

[4][5][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代诗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

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已经学过二十多首古典诗词,其中包括13首唐诗,4首宋词,通过背诵和赏析,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今天我们学习《》,主要是唐诗和宋词,首先学习前三首。

播放录像《唐之韵》,简介唐诗伟大成就,介绍李白、刘禹锡和杜牧。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读三首诗,五遍。

借助文底注释、工具书,理解词语,了解诗歌大意。

渡远:远渡。楚国:楚地。平野:平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仍怜:更爱。

排云上:直冲云霄,排,冲击。

碧霄:青天。折戟:折断的戟。销:锈蚀。

将,拿起。认前朝: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渡荆门送别》。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学生谈对诗歌内容结构的理解。

总结: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四川,乘船沿江游览楚地。

中间四句对仗,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清晨,玉兔西沉,有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朝云簇生,云层里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既反映出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寻求理想的志向与热情,又充溢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与挚爱。

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的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的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的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

本诗中间四句对偶工稳,平野对大荒,天镜对海楼,佳句佳对。赋予了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这水情意真挚地把诗人送到楚国。这真是诗意盎然,情景交融。

背诵这首诗。

《秋词》。

介绍作者。

学生讨论诗歌内容和写法。

诗人以其奔放的热情和旷达的胸怀,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赞美秋天,表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第一、二句,诗人一反千古以来逢秋必悲的感情基调,热情赞美秋日富于生气,胜过万物萌生的春天。

第三、四句,描写晴空鹤翔图。万里无云,一只白鹤奋翅高举,排云直上,它那矫健的身姿,使得诗人也不禁诗情勃发,壮志凌霄。这白鹤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的真实体现。

全诗充满着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时仍然不愿随波逐流的操守,想象新奇,意境悠远,诗情深厚。

《赤壁》。

介绍诗人情况。

学生讨论诗歌内容和写法。

总结:

这首诗怀古咏史。

第一、二句,叙述凭吊赤壁古战场所见所感。由古战场残留的断戟,激发起想象当年赤壁鏖兵的壮阔场景,以前朝旧物兴思古之情,联想到决定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以及那次重大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第三、四句,发出议论,假想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的大乔、小乔便将被掳,关在曹操的铜雀台上了。铜雀春深锁二乔,是一种形象而富有情致的写法,用来象征虚想中的东吴孙氏政权败亡的结局,因为二乔都出于东吴最高统治阶层门第,吴国不亡,她们是不会受辱的。诗人认为,如果不是借助东风的力量,周瑜未必能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周瑜的胜利不过是侥幸而已。诗人对赤壁之战的结果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虽然失败,但未必不是英雄。不以胜败论英雄,强调人生际遇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正是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杜牧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诗人在这里明讽周瑜,暗誉曹操,实际上是在借助史实抒发自己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

这首诗能以小见大,通过鲜明的形象发表看法,评价历史,是其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

这三首诗虽然题材不同,表达的感情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三位诗人善于用独特新颖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阅读三首诗既要了解各自的内容和写法,又要善于比较,体会它们的共性。

:背诵默写三首诗。

渡荆门送别。

第七句第八句收束:抒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秋词。

赤壁。

过零丁洋。

浣溪沙。

古代诗词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2.学习民歌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诗歌的学习一定要多读,本节课引导学生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民歌的语言特色,了解木兰的形象。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学生听豫剧《花木兰》选段,让学生自由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文学知识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自主学习。

师:这首诗记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花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这首民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4.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5.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6.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机杼可汗燕山鞍鞯扑朔迷离金柝。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利用古汉语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词的音义、精彩诗句等内容制作学习卡片,并试着翻译课文。.。

明确:(交流制作的学习卡片,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根据情况进行讲解。)。

3.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请作简要分析,并概括这首叙事诗的内容。

明确:(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4.本诗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语言特色。

明确:(整首诗大量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复、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有口语,有整齐的律句,句型有长有短,读起来节奏明快,声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教师适时举例说明。)。

5.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7.背诵诗歌。检查背诵。

8.重点研讨课文第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古代诗词曲

1.《菊花》。

年代:唐作者: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除夜》。

年代:唐作者:徐铉。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3.《春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登乐游原》。

年代:唐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冬日》。

年代:唐作者:方干。

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

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牖竹风满,绕庭云叶飞。

已嗟周一岁,羁寓尚何依。

词五首。

1.《洞仙歌·冰肌玉骨》。

年代:宋作者: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

年代:宋作者:吴文英。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3.《淡黄柳·空城晓角》。

年代:宋作者: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4.《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年代:宋作者:张先。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年代:宋作者: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曲五首。

1.《天净沙·秋》。

年代:元作者: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山坡羊·潼关怀古》。

年代:元作者:白朴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人月圆·山中书事》。

年代:元作者:白朴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4.《寿阳曲·潇湘夜雨》。

年代:元作者:白朴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5.《驻马听·吹》。

年代:元作者:白朴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诗词教学设计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斧神工、运化天成的伟大造就令人神往。

在《古诗词背诵》中选择了十首诗词,分别从抒怀、景物、情谊、爱国进行背诵,其对应的诗文如下:抒怀篇-《七步诗》《石灰吟》《竹石》《已亥杂诗》《浣溪沙》;景物篇-《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情谊篇-《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爱国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为小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复习,虽然同步阅读教材未有相关选编,但学生六年所积累的诗词不胜枚举,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期待着古诗教学能从机械、琐碎的经院式讲解中挣脱出来,而导向对古诗意境、内涵的解读。这也是本设计所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以诗词的内容为经,为一首具体诗词的赏析为纬,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词酌句间独特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2.《江畔独步寻花》组诗七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首、1-12册教材所含诗文及学生自我积累诗文。

1.从诗词的内容上及具体方法上赏析古诗词,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词酌句间独特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3.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多媒体课件ppt

一、导入谈话

亲爱的孩子,当你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就能稚声稚气地背诵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当你在幼儿园的愉快生活中,就能够像模像样地吟诵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你刚跨进小学大门时,就能流畅地背诵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导学生一起诵读相关诗词)。诗词独特的语言魅力与经典博大的文化一定让你流连忘返,魂牵梦萦。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漫步诗词”(板题),一起去感受诗词独特的意境和语言文字特有的文化魅力。我们将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漫步诗词(出示课件)。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对古诗词有更深的感受,更会让这棵诗词之树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主题回顾

走进诗词之中,我们的心也会染上文学的味道,走进诗词之中,我们的心也会如诗词般纯净动人,让我们一起吟诵起这千古不朽的名篇吧!

(点击课件出示诗词图片,引导学生诵读,含个人与集体,视教学而定)具体操作方法:

1)依次出示:《七步诗》《石灰吟》《竹石》《已亥杂诗》《浣溪沙》

2)吟诵完毕,引导发现,此类诗词共同特点(相机出示课件)

3)余类别诗操作方法相同。

三、拓展分享

六年来,相信孩子们积累过不少的诗词,请把你最最爱的诗词与大家一同分享。(操作方式):

1) 学生自由诵读;

2) 引导发现:属于哪一类诗。(此过程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并尝试进行大类别整合)

总结:诗也好,词也罢,当我们累积多了之后,可以从诗的属性进行归类,既便于我们对诗词的吟诵,又便于我整合诗词的资源。(结合课件):通过整合,我们会发现,诗词的内容大多分为四类:抒怀篇,如《七步诗》《石灰吟》《竹石》《已亥杂诗》《浣溪沙》;景物篇,如《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情谊篇,如《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爱国篇,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精彩赏析

走进诗词,我们都会感受到不同的意韵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缘于古人在诗词的创作中的咬文嚼字,话说唐代有个著名的诗人叫贾岛。一天,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故事背景1:“推敲”来历的故事)。由此可见,古诗词诗虽只有短短几十个字,却是字字推,句句敲,凝练着作者的心思与智慧。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一首诗,去感受诗词古老的魅力。

(出示诗文:《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赏意向而知其蕴

自读诗文,从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景物,结合诗文与生活进行细致描摩其形、其色、其味、其音。——结合学生交流相机引导,一处处景物变得鲜活、其意蕴也在这样的描述中一一展开。板书:赏意向而知其蕴)

2)品意象而识其精

师引:春暖花开之际,置身于天府之国的浣花溪畔建成草堂(音乐起:古筝背景音乐),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景象(生闭眼想,教师在古筝乐中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引导学生描述连贯细致)。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其中,你会给你看到的画面取怎样的名字。生自由交流,并说明取名的理由。(板演所取名字)

师:置身其间,真让人流连忘返,当品读意象独特的魅力之时,我们也就真正走进了诗文的精妙,走进了无与伦比的语言与想象的意境。(板书:品意象而识其精)

3)悟意境而感其情

现场采访:置身于花的海洋,莺鸣蝶舞的世界,你此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交流后情感诵读。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样曼妙的时节,有此大好美景,谁人的心里不徜徉着欢愉呢?只有走进了诗词的意境,才会感受到作者那份炽热的情怀。

悟意境而感其情

诗词教学设计

2、理解其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掌握基本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进而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鼓舞其奋发有为。

1、掌握基本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西江月》的课外练习上,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运用。

1、讲析法

2、朗读指导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4、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

收集有关素材,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二)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出示幻灯片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来一个男女生背诗对抗赛,采取单挑的形式。通过这一环节来检测学生的背诵情况。

(三)赏一赏

同学们,我们的诗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并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春的画卷。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幻灯片3——17)

(四)写一写

出示幻灯片18

要求学生写出欣赏画面时联想到的古诗句。找五位学生到黑板前依次写出要求的古诗句。其余的学生在下边写。写完后找学生纠正错误。

此环节检测学生的默写情况。

(五)梳一梳

在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的基础上,梳理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读二悟三赏。出示幻灯片19--20,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保存。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四言绝句)。

三、作者简介(将课本下面注释有的划起来)。

四、写作背景(ppt展现)。

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族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五、诗歌朗读(朗读指导)。

1、听录音,把生字词标记注音,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的变化。

2、生字词注音之后,全班齐读。

六、疏通文意,解释关键字词。

1、沧:苍苍茫茫,这里指广阔辽远,看不见边际的大海;

2、临:到达;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词,多么;

5、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6、竦峙:高耸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风萧瑟: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萧瑟: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让生回答,全班齐读)。

译文:

向东来到碣石山,并来观赏这广阔无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摇荡,山岛高高挺立。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在海涛中运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在海涛中闪烁发亮。

真是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感受吧。

(全班齐读译文)。

七、诗歌品析。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第一句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都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句主要写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确:全诗共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观海地点和目的,直陈其事,“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涌起):描写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岛景象。——实景。

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大海和山岛的景象;

(3)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惊涛拍岸。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体现了作者的气概。——虚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八、诗意理解,写作特点。

1、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九、复习总结。

诗词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古诗词描述的景物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

2、背诵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课前准备】。

1、师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指导学生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了解诗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乡村四月。

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师:仔细观察插图,图上描绘一幅怎样的生动画面?

(学生仔细观察后谈感受,教师从“初夏美景”和“农民繁忙”进行指导。)。

3、师生交流资料,了解诗人: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评价。

4、小组合作,结合文中的插图和注释,利用工具书弄清句意。

5、小组交流,讲讲诗意。

三、全班交流,品评朗诵,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结合画面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诵读升华。

师:前两句诗描写了那些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3~5位同学描述)(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风光,假如你是诗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爱、高兴、赞美、欣赏)。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谁来读后两句诗,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1:我从“闲人少”体会到农民都忙农活去了。

生2:从“才……又”知道了农民刚干完蚕桑又去忙插秧,说明劳动紧张而繁忙,也看得出农民很辛苦。

生3:读完了这两句诗,我觉得劳动人民很伟大,我要赞美他们。

3、师小结全诗:前两句着重写景,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后两句着重写人,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4、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

四、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古诗,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古诗。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

蚕桑昼耘绩。

1、“蚕、桑、昼”的读音,书写时上下结构要匀称。

2、“耘、绩”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又宽。

七、作业。

1、抄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收集描写田园风光古诗词,选择一两首背下来。

【板书设计】略。

诗词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是诗歌的含义。

(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在人生路上要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图上景物。

师:今天我们学一首对我们人生有启示的古诗《游山西村》。板书诗题。

二、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找出生字。

2.检查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进行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组词。

莫(莫非)腊(腊月)浑(浑身)疑(怀疑)。

(3)出示整首诗进行测试。

三、学习诗歌。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看注解,自由了解诗意。

(1)了解词语意思。

腊酒浑:腊月里自家酿的酒很浑浊。

足鸡豚:鸡和猪很充足。

山重水复: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

柳暗花明:柳色葱郁鲜花明媚。

(2)了解诗句意思。(出示课件)。

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

丰收之年,他们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

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

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个村庄。

(3)交流:这首诗的1、2句与3、4句各写了什么?

1、2句:写了淳朴的村民习俗。

3、4句:写了秀丽的山村风光。

3、欣赏诗句,朗读诗句。

(1)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说从中感悟到什么?

一生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用课件出示)谈感悟:这两句诗写出了主人的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铺垫。(师总结)。

喜欢这两句的一起来读一读。

师:喝着农家的酒,吃着农家的美味,此时,你若是诗人会说什么?吟一吟。

诗人吃好喝好之后又干什么去了?

(游历去了)。

师:请读出相应的诗句。(多媒体出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喜欢这两句的站起来读一读。

师:这两句诗,大家欣赏什么,从中悟出了什么?

“疑”字用得好,一个“疑”字把陆游游山村时四周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惑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

“又”字用得好,一个“又”字把乡村处处繁花似锦的美景,描。

绘的宛然在目。

谈感悟:只要不惧困难、艰险,勇于开拓进取,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师:你平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举例说一说。

(2)朗读诗句。

师:这么纯朴的民风,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心中会油然而生什么之情?

(向往)。

师:请大家带着这份向往一起朗读《游山西村》。

(3)齐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课堂小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名句,常用来比喻遇到困难,勇于克服不畏艰险,就一定会达到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六、布置作业。

背、默写古诗。

《古代诗歌》教学设计

1.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诗歌的意境。

2课时。

综合新授课。

讲读-讨论。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

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

(二)三分钟演讲。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

1.作家作品简介。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五)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简介。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4.题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5.总结:

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是近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颈联是这首诗中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联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诗人离家日久,见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诗中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6.当堂背诵。

(一)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钱塘湖春行》是穆宗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朗读诗歌指导:

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学习《西江月》。

1.作家作品简介。

《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2.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3.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结。

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6.写分析短文,就两首诗你所体会的意境来写一写自己的看法。

抽查几个交流。

(一)学习《天净沙·秋思》。

1.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

2.通过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举几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韵味的图画。

通过想象,描述图景,切忌硬译: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总结:点评想象,点明《天净沙》的艺术成就。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业:

(二)课堂练习:

阅读。

(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4.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二)。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三)老师点拨: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体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感怀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

4.本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

6.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

7.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

8.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十、板书设计:

观沧海曹操东汉四言乐府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五言律诗驾舟扬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七言律诗赏花观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宋词夏夜出行。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悲秋思乡。

十一、课后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点拨,让学生准确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当堂准确流畅地背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