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秀19篇)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优秀19篇)

ID:8030295

时间:2023-12-27 23:17:12

上传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让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以下是一些上级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1平方千米;发现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一、复习: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平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习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习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平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近千平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习十四的部分练习: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2)边说边比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

说进率: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平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平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平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平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平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平方千米和公顷教案

1.复习常用面积单位,以及进率。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你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指甲盖,粉笔盒,电视机屏幕)。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课件出示面积单位的填空题,揭示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里的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5()。

师:你觉得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有1.5什么呢?这里能不能用“平方米”作单位?为什么?(不能。太小了。)。

师:1平方米还没有我们的教室大,这里用平方米显然太小了,所以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明确告诉学生这里填公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认识公顷)。

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师:那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1:我想了解1公顷究竟有多大。生2:我想知道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生3: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4: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1公顷。)。

师: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吧。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认识公顷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1公顷。

〔要领指导〕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学生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可以让学生经历以下活动: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计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实际感知1公顷,联系实际寻找参照物等。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要领指导〕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可感的事物体会1公顷的大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知识点。

梳理分析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2,欣赏一些图片,读一读文字。问:你有什么发现你想知道什么。

3,揭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2)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阅读书本)。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3,尝试单位换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开展评价。

教学内容课题认识平方千米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要领指导〕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对已学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揭示1平方千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算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要领指导〕学生很难借助熟悉的情境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图片,

知识点。

梳理分析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3,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三,活动总结,明理内化。

三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1.使学生认识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想.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

3.课件或投影仪展示84页体育场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并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体育场.林场.首都天安门广场面积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那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板书:公顷.平方千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公顷:

师:公顷是较大的面积的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

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如果我们的教师是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中议一议。

2.认识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请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积呢?

生1: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生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师: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100个,即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

如果画面上的体育场约是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4.课件展示: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0)公顷。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用()作单位。

2.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3.5公顷=()平方米10平方千米=()公顷。

6平方千米=()公顷50000平方米=()公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平方千米和公顷教案

1、算一算“公顷”。

课件演示:出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算一算,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就是1公顷。)。

2、找一找“公顷”。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课件配音介绍:体育场、休闲广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在生活中,你还能在哪里找到1公顷?

3、用一用“公顷”。

尝试练习: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公顷?

平方千米和公顷教案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测量橡皮一个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分别用哪些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把这些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导入:测量土地的面积时,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土地面积单位,它的名字叫“公顷”。

关于公顷,你有什么疑问?

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教案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

3.课件或投影仪展示84页体育场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并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体育场.林场.首都天安门广场面积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那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板书: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教案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平方千米和公顷教案

1、公顷“信息发布会”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平方米,合()公顷;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合约()平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国主义的毁坏。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2、开发商的广告。

某市刚刚新建了一个小区。聪聪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市绿化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5公顷,绿化面积为达5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

老师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你能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再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观察、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五个省的不规则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习十四第6、7题。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在进行有关面积计算的习题中,先用平方米为单位求出土地的面积,再换算成平方千米,再次感受到,计量大面积土地如果用平方米为单位,读、写都比较麻烦。如果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便于表达和交流。

《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3、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练习二十2。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老师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你能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三、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本单元内容编排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活动的形式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也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04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其次是例1的素材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的素材都以平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为什么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在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面积单位后,例1直接揭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例2直接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这些都是告诉学生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学生对100米、10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这是他们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和1平方千米,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算出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教材让学生算进率有三个目的:第一,算式100×100、1000×1000是根据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率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它们计量大面积的土地比用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率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3)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

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如果让学生这样围一围,看着围成的正方形,想像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有多大,他们又一次体会了1公顷。1公顷的观念清晰了,有利于形成1平方千米的观念,因为100公顷是1平方千米。

(4)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足球场是学生熟悉的,通过计算1个足球场的面积,知道它比1公顷小一些。教室是学生更熟悉的,教室地面的面积一般50平方米左右,大约200个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学生只要在众多事例中记住最喜欢的一件,1公顷有多大将印象深刻。

两次“试一试”都是计算土地的面积,练习十四里还有几道与面积计算有关的习题。先用平方米为单位求出土地的面积,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能再次感受到,计量大面积土地如果用平方米为单位,读、写都比较麻烦。如果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便于表达和交流。教学这些题的时候,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土地的有关长度,想像土地的实际样子,从而感受公顷与平方千米。如第82页“试一试”,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对4公顷就有了体会。又如第84页第4题,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80米、高125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经常这样想,对形成公顷与平方米的观念,以及培养估计能力与习惯都是有益的。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单位是三年级教学的,公顷、平方千米是本单元教学的,两次教学时间相隔比较长。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有些是100,个别是10000。所以,有必要把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进行一次整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面积单位。第85页第6题就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整理的时候,要着重回忆各个面积单位的意义,说出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单位按大小次序排一排。抓住意义进行整理,能再现单位的概念,组织起单位系统,使进率的记忆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意义的。如果把整理的内容类似下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四、活动理念: 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五、活动目标:

1.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2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1公顷。

教学难点:感受1公顷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再实际感受一下。(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把学生带到篮球场(或其他已经面积的地方),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面积是1公顷。(1个篮球场面积通常是420平方米,大约24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3.尝试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习。

(1)完成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1)第1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在学生完成后,要及时组织反馈,帮助计算错误的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订正。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如果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完成练习十四第3、4题。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

第4题可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适当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平方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