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飘香(通用15篇)

又是一年粽飘香(通用15篇)

ID:8049261

时间:2023-12-28 06:05:32

上传者:碧墨

优秀作文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又是一年粽飘香的散文

又是端午节。

爷爷围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着。旁边还有几个他的孙子孙女做他的助手,那几个孙子孙女中就有我。爷爷是十里八乡的名厨,做得一手好菜。

爷爷为了过好端午节,总是准备很长时间。农村里粽叶是不用买的,都是自己找。端午节前的几个月爷爷就吩咐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在空闲时去河边、山坡上剪回来粽叶,还说要剪大张的叶子,而且不能把叶子剪烂,我们姊妹几个小心翼翼的把粽叶剪下来,回去交给爷爷,堂哥剪的叶子大张,比较完整,总得到爷爷的夸奖。爷爷又像宝贝一样的把粽叶一张一张整齐的晒在簸箕里,又警告我们:“不许乱翻!”。晾晒干了妥当的收起来。为了粽叶我们有空就到处找,有时手还被刀子割伤了,有时身上搞得痒痒的,有时还会招来一顿责骂。记得有一次,我们和一位老奶奶抢粽叶,她年纪大了,自然抢不过我们,她好一顿臭骂我们。粽叶的数量要剪到爷爷说够了才行。零零总总大约要剪一篮子,爷爷说端午节时包的粽子,村里的亲朋好友都要送到。

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就忙活开了,淘洗糯米,挑选大枣,剥花生米,烧洗火腿,把几个月前晾晒干的粽叶煮一遍,在用水泡起来。每一道工序必定亲自动手,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在一边等待爷爷的吩咐,爷爷不时的喊道:拿个盆子,拎一桶水……爷爷在指挥我们,要忙活大半天。

端午节当天,天麻麻亮,爷爷咳嗽几声,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开始生火,我们也陆续起床。爷爷叫我们把昨天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的搬在大桌子上放起,找来绳子、剪子开始指导我们包粽子。爷爷制作的粽子每年都是两种口味,咸味和甜的,咸味的就只装一点儿火腿肉,甜味的一个粽子放一个大枣,两粒花生米,三四粒葡萄干。爷爷教我们折叠粽叶,系绳子,我们几个小孩认真的学起来,我们虽是爷爷手把手教的“徒弟”,但没一个人包的粽子样子有爷爷的好看,爷爷还总是夸我,说我包的比堂哥、堂姐、妹妹他们包的好看,他们还不服气,说爷爷偏心眼。

在一阵欢声笑语中,粽子已经像小山一样堆了两盆。这些粽子奇形怪状,爷爷还一个劲的说:“包得好”。爷爷把粽子按照口味蒸在大蒸笼里,我们就在灶膛里使劲的加柴烧火,把火烧得旺旺的,希望可口的粽子快些熟。炎炎夏日,再又烧柴,往往是汗流浃背,可没一个人离开粽子的视线,心里想的,眼里看的都是粽子。

又一阵欢声笑语,爷爷宣布——粽子熟了!大堂哥总是第一个跳起来忙去摘蒸笼盖子,抢粽子吃,好几次还烫着手。蒸笼一打开,一股清香的粽叶味和着糯米的香味扑鼻而来,那味道闻起来比吃起来香。

粽子熟了,爷爷先给我们解馋。吃完了,爷爷又要我们挨家给亲朋好友送粽子,我们姊妹全派上用场,爷爷按照人数多少,分好粽子,让我们去送。去到别人家时,还叫我们说:“这是我爷爷亲手包的粽子,请你们尝尝”,临走时爷爷还叮嘱一定要说这句话。我当时还小,不知道爷爷为什么要叮嘱好几遍,嘴上答应:好,心里想:真烦。

去送粽子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每去一家他们都会给我们一些瓜子、水果糖之类吃的东西,对于孩子,自然是高兴的。连蹦带跳送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他们都会说同样的话:“回家后,告诉你爷爷,多谢他老人家还想着我们”,当时我十分不解,送来送去真麻烦,爷爷总是说:“你们还小,不懂,你们照做就是了”。

这样忙碌而快乐的端午节,一直持续到我读完小学六年级。读初一时,我到一个离家远的学校读书去了,堂哥、堂姐们有的到异地求学了,有的也和我一样到离家远的学校读书去了。后来爷爷说他年岁大了,70多了,劳累不动了,他的孙子孙女大多传承了他的手艺,让他们各家自己包吧。热闹而忙碌的端午节在我们的生活中划上了句号。

一年以后。

爷爷在一个炎炎的夏日,离我们而去,抛下我们回归大自然。我记得那是端午节后十天左右。我从学校回到家,爷爷已经平静的躺在棺木中,像他平时熟睡的样子,我轻声喊了几声,爷爷已经听不见了。

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成人了。

如今我明白了爷爷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给亲朋好友送亲手包的粽子。他的心里装着太多的亲情友情,亲情友情让他无法割舍。爷爷教儿孙们包粽子是想让儿孙们传承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

后来我们姊妹几个,如果端午节在家团聚,都要亲自动手包粽子,包粽子时总提起爷爷教我们包粽子的事,这些事说了一遍又一遍,永远有滋有味。仿佛爷爷还在跟儿孙们欢声笑语的包奇形怪状的粽子。

参加工作后,离家更远了,没再包过一次粽子,都是到超市买现成的 。如今超市里有多种品牌的粽子,口味也更多,但已然找不到当年孩子时吃粽子的味道,也没了当年那种热烈的气氛。

十多年过去了,那种包粽子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种忙碌热闹的场面又勾起了我对爷爷的思念。

又是一年槐花飘香时散文

榆钱簌簌落,铺满了一地的吉祥。

槐花穗穗沉,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昨日还满树嫩绿的洋槐,今日已挂满了串串的白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也让人思绪飞扬、忆念悠长。

那年的这月,槐花也是这样的繁这样的香。你我携着手漫步在树荫的路上,深嗅着让人神怡飘逸的清馨,禁不住想伸手掐下一穗洁白的碎花,当指尖触摸到花穗的那一刹,槐花怡人的馨香,让我沉醉在了这星光淡淡的梦幻之乡。

那年的这月,一树树的槐花坠满了枝头,一串串的花蕊伴着清爽的微风微荡。你我坐在楼前的青石板条上,嗅着清馨的花香,默默地望着漆黑的天堑,虽说夜晚的风吹在身上有些寒凉,心里却荡漾着花的芬芳。

那年的这月,我去了遥远的南疆,遍野的杜鹃与山茶在绚丽地开放,我却堕入了迷茫。或许是我没有看到槐花的洁媚,也没有嗅到槐花淡淡的清香,或许是那年的这月让人无法遗忘,或许是那年的这月让人牵肚挂肠。

今年的这月,槐花又飘香,我独自伫立在我们漫步过的地方,你却去了何方?

五月的天空上,大雪又纷纷扬扬,可是你写下的书笺,想悄悄地告诉我,你别来无恙,我在雪絮中寻找着你的信笺,一片一片,顷刻间我已经分不清哪朵是雪花,哪朵是槐花,映入眼眸的是天的茫茫、地的茫茫。

又是一年槐花飘香时散文

清晨起来,推开窗户,清爽的夏风拂面而来,温温柔柔,周围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槐花香气,轻吸一口气,甜到心底;再深吸一口,这香气便浸入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带来别样的欣喜和舒畅。

放眼望去,楼下成行的洋槐挂满了白色的风铃,一串串,一层层,洁白如雪,温婉似玉。伴随着清风,好似一群群蝴蝶翩然起舞。

朝霞似锦,花香为伴,我开心地做好早餐,回屋招呼儿子起床。

小家伙一改往日的慵懒,已然自己醒来,看着我进来,躬身坐起,忽又仰靠在床头,挑起长长的睫毛,伸出莲藕般的小胳膊一下子环住了我的脖子,宝石般的黑眼睛注视着我:“妈妈,节日快乐!”

透过窗子放眼望去,洁白的槐花如雪般,在绿叶间快乐地盛开着。再看那满身皱纹的老槐树,它在春天里默默地酝酿着蓓蕾,精心地孕育,耐心地守护。

又是一年粽飘香的散文

眼看着端午节又要到了,一年之际粽叶飘香的时候又来了。

中午下班时回到宿舍,看到三楼的丁大姐拿着一个大大的方便袋,里面满盛着碧绿碧绿东西。

我问:“大姐,你手里拿着个什么呀?”

她扬了扬手中的方便袋,一脸喜悦,说:“你看,这是什么?这是粽叶啊!这不是马上又要到端午节了吗?端午粽子飘香,好馋人的。”

我看着那鼓鼓的一大包,说:“哟!哪来这么多粽叶啊?!在街上买的吗?这个卖多少钱一斤啊?”

她说:“不是买的,我们从来不买这个。这都是我老家的亲戚送的。我大姑家门前就有一个很大的池塘,那个池塘边上长满了粽叶。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送我们粽叶和糯米。这不,今年她又送了那么多给我。”

顿了顿她又说:“你看这粽叶好吧?你跟我来,我到家拿个方便袋,转赠些给你好不好?!它们包起粽子特清香,比外面卖的那些个陈旧叶子好多啦!”

我透过那个方便袋,看到那些个粽叶整整齐齐躺在里面。那粽叶虽隔着一层白色的方便袋,但依旧绿意盈然,绿得特惹人喜爱,绿得让人心生出一丝丝地清凉。或许,那个白色的方便袋子把它们映衬得更绿了。这就是每年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飘出清香的粽叶啊!

她见我在发呆,又重复了一遍说:“来啊!我来分赠一些给你。”声音是那么地轻柔,那么地好听悦耳。

我忙说:“不客气,不客气。我不要这个,我们家也没人会包这个。”

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那个,于是又说:“每年老妈都会在家里包好了,捎些过来给我们。”

“是这样啊!那么待我包好了,我再送些给你们。好啊?!”她说。

我慌忙摆手,说:“不要那么客气啊!不客气啦!”

到了晚上,我正在五楼的家中码字,儿子在写作业。忽然门铃响了,儿子放下笔去开门。

“哟呀!丁阿姨,你拿那么多粽子干吗?”儿子虽小,可讲话却像小大人似的。

“小宝宝,听说你最近表现的好棒!我特地送些粽子来表扬你一下啊!”话音刚落,丁大姐就端着一个不锈钢的小盆走进门来了。那个盆里面堆满了一个个碧绿绿的粽子。

我从电脑前转过身来,对她说:“丁大姐,你怎么那么客气呀?你送那么多粽子给我们,你家不要吃啊?!”

她说:“不要紧的,我家里还有许多呢!”说着,她就把盛有粽子的小盆撂在了桌子上。

我说:“丁大姐,你这样让我怎么好意思啊?做邻居那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家吃了你们多少东西啊?!我们也没有东西给你们。”

“唉呀!你不要那么客气,都是好邻好居的。远亲还跟不上紧邻呢!”她说。

她又说:“这也是亲戚送我的,也不算什么好东西。平时你帮我们干了多少活啊?我们也没有好东西赠你。你可千万别嫌弃这东西不好啊!”

“丁大姐,看你说哪儿去了?这么好的粽子了,街上都没处买去。”

她说:“这个粽子的馅都是糥米夹红枣和肉的包的。你家小宝宝肯定爱吃。这些个东西都是玩艺儿,还专为小孩子的。端午节本身就是娃娃节嘛!”

这样,她又在这儿坐了坐才离开。

面对这绿意盎然地粽子,真让我有点不好意思。自从我们搬来这个宿舍区以来,丁大姐就断断续地给我们送来了很多吃食。前次送了那么多烧好的小杂鱼,再前次又送给我们两条她家四爷钓的草鱼,还有……反正接接连连我们吃了人家不少东西啦!虽然这些个东西都是很家常的,但是礼轻人意重,人家那份心情真是浓情厚意啊!

这边厢丁大姐刚走了,我的腰间手机就响了。我接通了,原来是老妈打来的电话。

“二子,眼看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在家里从你二姨家拿了许多粽叶回来,先前家中还有许多糯米。我准备包粽子。”老妈说。

我说:“端午节还有几天呢!那么忙干什么呀?!刚才楼下的丁大姐才送些粽子给我们,我们还没吃呢!”

老妈说:“人家能送多少给你呀?!还是我们自家包的吃起来泼辣。你问我那宝贝孙子,看他想吃什么馅的。”

我说:“怎么光想着他呀?我们能吃多少啊?不行我们从街上买点就行了。何苦要忙你在家里包。”

她说:“哟!我又不是包给你吃的。我是包给我那宝贝孙子吃的。你快让他接电话。”

儿子在一边听到了她奶奶的话,特高兴。他一把抓过电话,就甜甜地喊了一声:“奶奶!”

顿了顿他又说:“我吃那个肉馅的,还有红枣馅的。奶奶,我最爱吃你包的那个粽子和饺子了。”瞧!这小子,他还得陇望蜀了。

然后他又说:“奶奶,你那么长时间没来,我都想死你了。”这小子重来就是嘴巴都很甜,我那个老妈哪里经得住他那样甜言蜜语哄的。

他挂了电话,我收起手机。我就想啊,真正是可怜天下的这些做爷爷奶奶的,他们疼孙辈比疼子女还厉害呢!俗人话,隔代亲的呀!

“爸爸,我们现在就吃丁阿姨拿来的粽子。”说着,他就从厨房里拿出筷子和小刀,急勿勿地解开粽叶。

粽叶一解开,就露出了里面雪白的糯米馅。那个馅儿真是白,白得那么地显眼,白中还透出一股粽叶的清香。儿子狠命地咬了一口,露出的是一脸地馋相。

“爸爸,我这个是肉馅的,威威的,真好吃。”

我也解开了一只,轻轻地咬了一口。立马就有濡滑酥柔的糯米伴着一股粽叶的清香弥漫在口腔。我的这只是枣馅的,那份浓甜真正是泌人心脾。

这离端午还有好几天呢!我们就已经尝到了可口的粽子了。我们真是太幸福了。端午节可是传统的娃娃节。我今年算是又沾了一遍娃娃的光。这不由又让我想起了儿时过端午的种种情形。

记得儿时每年一到端午节,老妈就会到我们家附近的河边打来芦苇叶给我们包粽子。同时她还为我们洗兑了雄黄的热水澡,洗完澡为我们手腕上、脖子上系上崭新的五色的绒线。那时的我们浑身一派清新,人显得特精神,就像一年当中我们就再也无病无灾成功僻邪了似的。再吃上那粽子,感觉那时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

那时的粽子也特别地好吃特别地香。剥去清绿的粽叶,里面是雪白的粽子。那上好的煮熟的糯米发出淡淡的清香,沾上糖咬上一口是齿唇留香。粽子里面包的是红枣,咬开时红红的枣在雪白的粽里显得特别地红,显得特别地抢眼,显得特别地有热情,显得特别地张扬,红得那样的喜气洋洋,红得那么地热热烈烈。整个粽子就像一个面冷心热的人一样,深沉中蕴含热烈,沉静中蕴含奔放,淡雅而不失热情。那时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品粽时可什么都是以我们娃娃为中心的,谁让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娃娃节呢!?那份情其乐也融融,那份爱其深也真挚浓厚。那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当时老妈常给我们讲屈原的.故事,告诉我们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而过的。当时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汩罗江以喂鱼,以免江鱼咬食先师的的遗体。后来就形成了端午吃粽子纪念先师的风俗。

现在想想那遥远的上古时代的先师,他忧国忧民、愤世嫉俗,举世皆醉而唯他独醒。他怀着一颗报国的忠心进呈忠君为国的直言,而当时的历史发展也正如他预见的一样:秦国一统、楚国败亡。可他却被贬蛮荒之地。他披发行吟,他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走向洪荒,他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走向汩罗江,自沉汩罗江。他的自苦,他的自沉,他的文人士大夫心胸,他的光同日月照耀千秋的文章,让后人万世敬仰。“屈平文章悬日月,楚王楼台空山丘”。先师的文章伟哉大矣!

现在的我充数于文人之列,曾数次读《史记.屈原传》。曾为先师的深明远见而折服,为先师的忧国忧民而感动,为先师的愤而沉江而痛心,也为当时的楚国忍父仇而妻秦女的不争而可怜可恨,为秦国的杀楚父而劫其子的残暴无道而愤怒。当历史成为云烟随风散去的时候,我们再读历史只能有轻轻地喟叹。

当然,先师的历史,是我们这些庸庸小民所不能尽描尽述的。我们只能在端午这天吃粽纪念,以示对他无限的敬意和无限的缅怀。

又是一年粽飘香.现在再过端午再吃粽子,想到如此的种种,此时心情当然不同于儿时,又别于刚才的喜悦了,而是别有一翻别样滋味在心头了。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

生活每一天都在延续,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乐章。有的人在忙碌中错过了美丽的风景,有的人即使在忙碌中也会驻足欣赏这如诗画卷,我想我应该属于第一种人吧!

这是我进入初三的第四周,在这二十多天里我每天都在题海中遨游,每天对我来说都做着重复的动作。唉,何时是个头啊!

这些日子,我发现自己忽视了很多东西,最为严重的是我竟然对这个美丽的季节熟视无睹。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从教学楼后的小花园边踯躅而行,走到了那条回字长廊上,忽然一缕桂花的幽香扑鼻而来,我猛的吸了一口气,好像要把这种馥郁的香气全部吞咽下去。哦,“八月桂花遍地开”,好一个秋天!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天依旧是那么湛蓝;云彩也依旧是那样的洁白,好似一群群雪白的绵羊在天边徜徉,忍不住使人想要扑上去抚摩一番。我继续往前走着,桂花的香味愈发浓烈,只见一簇簇桂花树正长得茂盛,翠绿的叶片中夹着无数米粒大小嫩黄色的小花。它们好似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向人们嬉笑着报告着秋的到来。我小声地它们说:“谢谢你们哟,让我感到了秋的醇香!”此刻,我忘记了烦恼,只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桂花的世界,都是桂花的芬香。

生活对于一个无暇审美的人来说都是枯燥无味的。无休止的作业使人沉溺其中,我们仿佛难以自拔。但我们在忙碌之际,不妨抽出一些时间,为我们的生活寻找一份小小的欢娱,让大自然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我想天高云淡,桂花飘香,更能让我们埋头读书,催人奋发向上。

我的学习从此就在这桂花氤氲的校园里插上飞翔的翅膀,翱翔云天。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又是一年粽飘香的散文

春去夏来,时光荏苒,不知不觉端午节又一次悄然而至。

闻着楼道里飘出的阵阵粽香,心莫名地涌起一丝伤感。我想起了奶奶裹的小脚粽的味道。

奶奶裹的小脚粽是不用绳子绑的,她有一把大鼻孔的银穿针,把粽叶的尾巴穿进去,然后从粽子的中间插进去,收紧后放锅里怎么煮粽叶也不会散落。那时奶奶的粽子在乡下堪称一绝,不仅外形小巧玲珑,而且味道也很香糯。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奶奶的粽子无疑是我最留恋的美味;以致长大成人后,这味道居然越来越浓郁。

奶奶年轻时卖掉自己陪嫁的首饰,和爷爷买了条小木船在外面做生意。爷爷在船上做杆称,做好后奶奶就上岸卖。由于奶奶裹了小脚,所以走起路来十分艰辛。但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奶奶起早贪黑从不叫苦。

奶奶一生命运多舛。爷爷在五十岁左右时因肺气肿一口气没上来撒手而去。时隔不久大伯又生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不好,大伯又英年早逝。大婶另嫁他人,丟下幼小的堂姐无人照料,奶奶只身一人去南通担起了抚养堂姐的重担。因为爸爸叔叔都种田,收入甚少,加之家中孩子也多,奶奶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就在家门口揽起了剪花样,做针线活和推拿的活计。那个年代,大姑娘结婚要穿绣花鞋,绣花之前要有花样。奶奶剪出的花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赢得了十里街坊的一致好评。

奶奶出生在郎中世家,对中医推拿有一套。逢到三乡四邻有个伤筋动骨,奶奶手到病除。有的人家贫困,奶奶就不收人家钱。人家看奶孙俩可怜,就送点鸡蛋面粉什么的以示感激。

奶奶是哪里有困难就奔向哪里。好不容易把堂姐领大,读了大学,分了工作,不幸又接踵而至。我妈妈在四十五岁那年得了癌症。奶奶又从南通返回乡下照顾起了儿媳妇。由于妈妈长期卧床,夏天身上长满了褥疮。奶奶一天给妈妈擦好几遍身子,翻好几次身。八十岁左右的奶奶从不怨言,一边照顾病人,一边还得照应我们姐妹四个。她教我们学做家务,教我们认真读书,教我们好多做人的道理。记得那年端午,奶奶一边手把手地教我们裹粽子,一边和我们说,人生如粽,人好比是裹着的糯米,粽叶就是约束我们的规矩,水煮沸就是人生的磨难和煎熬。人被约束,被磨练,才能成人。

奶奶敦亲睦邻,在自己条件艰巨的情况下,不忘照顾比我们条件差的四邻。她把我们穿不上的衣服送给比我们小的孩子,时常烧点小菜送给行走不便的老人。她尊老爱幼,为人耿直,敢说敢当。奶奶从不烧香拜佛,她说,做人要像杆秤,公正无私。奶奶还是出了名的巧嘴,谁家有个婆媳不和弟兄反目的,经她一劝必定和和睦睦的。三十多年前,庄上有位本家,养了六个子女。在老头病死下葬的那天,六个子女争得天翻地覆,说家产分的不平等;把住棺材不肯下葬,其实老头就一茅棚而已。亲朋找来村干部都未调解成功。奶奶当时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六个子女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当场就解决了问题。

奶奶不仅是我人生的老师,也是我从商生涯的带路人。那时我刚刚结婚,不会种田,没有收入,奶奶就把我带到南通表叔那里,在他冰库里批发带鱼贩卖。刚到南通,人生地不熟,奶奶求哥哥拜姐姐帮我在菜市场拿到一个摊位,亲自上阵叫我怎么做生意,帮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由于积劳成疾,奶奶在91岁那年得了食道癌。弥留之际,奶奶很平静的对儿孙们说,你们不要哭,活到这么大岁数我已经很知足了。你们现在都过得很好,我死而无憾。只要你们争气,就是对我最大的孝敬。

小辈们一直遵循奶奶的教诲,子孙都很争气。我们华家娶进来的儿媳,嫁出去的女儿,个个通情达理,坚强独立。

今天,在这粽香飘绕的日子,我多想和奶奶说声:奶奶,我想你了,我多想再吃一口奶奶你裹的粽子呀!其实我更加想奶奶你也吃一口我裹的粽子!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作文

曾几何时,那些曾经滋养过我青葱岁月的往事已背景模糊,如时光的青藤,已在秋风中老去。故乡五月的雨却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底涌现,然后窜升到我的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

故乡的五月,绿肥红瘦。山林中的野果、田野里的野菜,曾满足过我们多少张馋馋的小嘴,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时像一泓清泉淡淡漫过我心间的,是那浸润着母亲味道的从童年一路飘来的粽子的清香。

从我记事起,端午节包粽子是母亲必须做的事,不管农事有多忙,家里的景况有多不好,端午节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早早的起床做完当天必须做的农活,然后,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用的材料。糯米是自家种的,粒粒晶莹饱满,香糯爽滑,回味绵长;棕叶是新采摘的,我家房屋后面长满了一丛丛的粽叶,五月的雨把它们洗得格外的清翠、鲜嫩,刚采摘下来时,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难忘;包裹粽子的绳子是父亲早就准备好的,那是从棕树上割下来的当年刚发芽长起来的嫩黄的棕芯,撕去中间的茎,晾干水分,韧性十足,是包棕子最好的绳子。

在我们兄妹慢慢长大后,洗粽叶就成了我们的工作。从井里打上一桶清水倒进一个大盆里,把粽叶放进去,用一张柔软的布把上面的脏东西洗干净,再用另一个盆里的水清洗一遍,然后一张一张的整齐地放进簸箕里。等我们洗完一堆粽叶后,直累得腰酸背痛腿发麻,这时才知道以前母亲一个人做时是多么的辛苦。等我们洗好棕叶后,母亲把头一天就泡在缸钵里的糯米捞出来沥干水分,就等奶奶的晚饭摆上桌,吃了饭后就开始包粽子了。

吃过晚饭,天已经渐渐黑了,母亲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一起后,首先把一条长凳竖起来,用一根木棍挑起粽芯横放在凳子上,粽芯从高处掉下来就好捆粽子了;然后母亲端来一条矮一点的凳子坐下,把粽叶和糯米放在顺手的一边,开始包粽子,她先用两张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圆锥形,再将糯米用勺子舀进去,装满整个“圆锥”后,用筷子轻轻插几下,使糯米之间不留空隙,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松垮,煮的时候才没有米露出来。母亲把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包在上面,这时粽子上棱角分明,煞是好看,包粽子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是用粽芯把粽子捆起来,这道工序看似简单,简单得只见母亲两手一绕就把一个粽子捆得严严实实,一粒米也不会露出来,在我看来却是那么复杂,复杂得到今天我也没有学会。

在我看来那样繁杂的工序,母亲那双灵巧的双手做起来却如龙飞凤舞一般。我蹲在母亲身边,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轻轻上扬,眼角露出浅浅的笑容。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沁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面颊红润如花。母亲的手不停地翻飞,挂在棕芯上面的粽子越来越多,在淡淡的灯光中,母亲竟是那样的美丽,如一幅素美的画,永远留在了我心灵的最深处。

当粽子的香味飘满屋子时,已是清晨了,我们兄妹三人揉着睡意惺忪的双眼摇摇晃晃地来到厨房,一夜未眠的母亲已将一大锅粽子煮得满屋飘香,待我们洗漱完毕后,母亲已将粽子从锅里捞起来放到饭桌上,粽子的清香争先恐后地往鼻孔里钻。我们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大的,用拇指对准一个角轻轻往下按,捆粽子的绳子一下就掉了下来,剥开粽叶,轻轻咬上一口,便觉芳香四溢、满口生津、唇齿留香,这个除了糯米和粽叶的完美结合、再也没有添加任何辅料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粽子,它的香甜永远留存于我的记忆深处,母亲包粽子时那优美的姿势如一幅珍贵的画定格在我童年的梦中,温情满满,清晰如昨。

现在居住的城市里,离端午节还有好些天,超市里、市场上早已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香的、甜的、肉的、素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的还被商家包装成精美的礼品盒,成为送礼的佳品,我也曾赶时髦买过各种口味的粽子,却总也吃不出母亲包的粽子的清香。

年复一年,母亲总要从老家包几提粽子,用文火慢慢熬煮一晚上,天一亮就从乡下赶车给我们兄妹送来,粽子还是那粽子,清香还是那清香,不同的是母亲一天一天的衰老了,两鬓已斑白,步履已蹒跚。

这粽子淡淡的清香,如一首温馨而渺远的歌,从童年一路飘来,飘成我记忆深处永不消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清香,它是母亲的味道。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斜风细雨。独自倚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细雨,远处一片模糊,五月的细雨,伴着粽叶的清香,今年的端午节如期而至。

五月五日,你站在河边,充满矛盾。你期望为国家服务多少,但君主愚蠢无能,不懂人才。而你,无助地看着土地被侵蚀,但你无能为力“我已经呼吸太久,无法掩盖我的眼泪。我为人民生活的困难感到难过。”你轻轻地叹息,泪水从眼角流出。

强风使河水更加湍急,拍打着河岸。你轻轻地跳跃,成为数千年的'传奇。

此后,每年5月5日,人们都会以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怀旧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民俗。在我心中,端午节其实是一个充满爱的日子。

在这一天,粽子的香味飘荡在千山万水之中。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令世界都着迷和陶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节日文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宵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节,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受。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心报国而不被理解,在楚国灭亡后,屈原便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江自尽了,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一天叫做端午节。因为害怕屈原在河里没有吃的,便在荷叶里包上饭团,扎上红丝绳,扔进河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今年端午节,学校放了假,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发去奶奶家,到了门口就看见奶奶已经在门上插上了艾草。奶奶正在屋里为大家包粽子。只见奶奶先将粽叶1/3处折成漏斗状,再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勺一点一点放入“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再用汤勺轻轻的把糯米压平,将粽叶一层一层的'卷裹起来,裹成锥形,最后用粽绳把它牢牢系紧,一个粽子就做成了。整个过程既精细又繁琐,但奶奶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我喜滋滋的蹲在旁边,如痴如醉的看着,仿佛已经闻到了粽子的香味。

我干点什么呢,我来煮粽子吧,奶奶刚包完粽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它们全放进锅里,打开了燃气灶,盯着锅盼望着水赶紧烧开,不一会儿香味真的飘了出来,整个屋子都升腾着粽子的清香味道。来不及等它凉下来,我捞起一个肥实的粽子对着水龙头冲了一下,剥去粽叶,轻轻咬了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唇齿留香。奶奶慈祥地笑了起来,说我简直是一个吃不饱的小猪猪。

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粽子了。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有的地方还要划龙舟。今天我就在萧山日报小记者活动里好好体验了一把包粽子的乐趣。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粽叶长长的'、宽宽的、青绿色,带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先把两片粽叶略微交错重叠在一起,然后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这“漏斗”里面就可以装米和馅啦。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包一个红豆馅的粽子。老师拿来一盆拌好的粽子馅,里面有糯米、红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刚才包了一半的粽叶,右手舀了满满一勺馅料,正好把刚才的“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师发下来的粽绳在粽腰处扎紧并打结。哇!一个还像那么点回事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啦!

接着的第二项任务是包一个肉粽。有了刚才初次成功的经验,现在我就“轻车熟路”了:拿上两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猪肉馅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粽绳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嗯!这回比上次那个包得更好看一点了!

我兴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个粽子,还是个肉粽,因为我喜欢吃肉粽。而且我觉得,端午节学习包粽子,既体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又锻炼了巧手能力,还品尝了美味,真是一举夺得啊!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这一天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妈妈让我在端午节的时候挨家挨户吃粽子,打糕。

我们坐车来到外婆家,在很远的地方闻到了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跑进外婆家的厨房,亲切地叫了“外婆”。我匆忙抓住刚从锅里出来的一个粽子吃了。剥红豆叶,沾棉花糖,一口咬下来,红豆的香气和糯米相结合,充满了红豆粽子的味道。

我等不及要撕掉第二张粽子了。好像第一个粽子没有满足我。我又咬了一大口,在肉进肚子之前闻到了培根的味道。啊~真香。我感慨万千。又像饿狼一样吃完了第二个粽子。

我咽下嘴里的粽子,顺手又第三次……。

过了一会儿,肚子鼓起来,妈妈问我吃了什么,我回答了三个粽子。妈妈的表情简直是又爱又恨我。她说“:”“傻瓜,粽子糯米做的,不能吃太多,糯米鼓的,吃两个就够了。她宠爱我的头发,爱惜地说话。

我躺在床上闻着外面的饺子,为什么不闭嘴,啊~粽子真好吃。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我原以为,幸福只有在新华字典或百度上才能搜到,原来,幸福就是一家三口拿着粽子站在岸畔看龙舟。

打开那扇铁脱落的大门,一座六十年的老房子,黑瓦青砖,古旧的园子里,圆木桌,一把晚清的雕花椅。

浓浓的粽香,伴着记忆,过滤了所有的喧嚣和尘埃,贪恋这个清晨,徐徐的风,传出几年前的铁轨,载我飘向远方,婆娑成影,只待空去。

很久没有回来,这里的生活用俩个字可以形容:简单……曾经以为它的简单,我离开了这个地方,而如今似有所悟,其实简单是一种境界。

顺着香味,进了屋,看到一个矮小的驼背,弓着身子,敏捷的做着粽馅儿,手舞足蹈。“外婆!”我放下行李,顿时觉得找了一种归真的情愫。老人神采奕奕。

儿时喜欢趴在葡萄树下听外婆摇着蒲扇讲故事,外婆坐在那把晚清的雕花椅上,神态自若,不减当年风采,外婆以前是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贵族气质,谁也没想到,她会选择与爷爷清平的生活在一起。

(一)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由于左倾错误,艰难的岁月,似乎吃粮食也成问题的时代,外公特地稍人在城里买了粽子,连夜赶路,走了十里地,外婆说我品的不是粽子,是甜蜜的爱情……说着咧开嘴笑了,我才发现,原来外婆的牙齿已经光荣下岗了,她现在还能吃粽子吧?原来,爱情不是拉二胡瞎扯来的,而是山路走来的。

(二)结婚,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一枚戒指套住了一个家庭。年轻时,一起漂泊奋斗的俩个人,相互依靠,不离不弃,携手并进。幸福就是习惯另一个人的坏习惯,而不是黑人在黑夜里捉乌鸦般遥不可及。

(三)生子,乡情不变,乡音不改,香味不断!

看龙舟、沐龙须水、吃粽子,缅怀屈子、偷闲出游,选择端午节,出游肇庆古城,自然是奔着粽子之王--裹蒸粽而去,一家三口,特地在广东看龙舟,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蜜蜜的粽子香,幸福的味道……我原以为,幸福只有在新华字典或百度上才能搜到,原来,幸福就是一家三口拿着粽子站在岸畔看龙舟。

(四)最浪漫的事,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入口甘美。外婆与外公年轻的时候去过湖州,她说既不清了那边好像有个古色古香的乌镇,简单纯朴的民风,小桥流水,青石布衣,那种感觉,就像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甜在嘴上,美在心里。

外公和外婆把他们的爱包在粽子里,他们的爱情就像包在粽子里的馅儿,外形简单纯朴,打开后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入味甘甜。

青青子叶,卷起浓浓的爱意,散发淡淡的幸福,品出纯纯的味道……。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读完儿歌和民谣,我把郭晓彤脖子上带着的香包拿到讲台上,问孩子们:“大家想不想亲手做一个这样的香包啊?”

“想!”孩子们瞪大了眼睛。

看着幻灯片,给孩子叙述了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和步骤,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小手也不禁比划着,心形的香包新鲜出炉了。

因为没有事先准备,所以要孩子们回家先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做香包。

希望孩子们的这个端午节会印记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并开出美丽的花来。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俩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江边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用各种方法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可今年的端午节我过的别开生面。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再次到来,高老师让我们也来包一下粽子,让我们也体会体会这种气氛。我们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包粽子,首先要把糯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一些糯米和红枣。准备好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糯叶折叠,围拢来组成一个窝,中间放进糯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诺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形。

而包粽子就要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形,我一开始包时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多角形,就是揉成了一团球了。

包好一些就可以煮啦,可煮粽子要等很长时间。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拨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啦!咬一口,美味无比!

在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劳的果实。

又是一年粽飘香作文

又是端午节。街上到处都有淡淡的粽子香味。十多年来,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妈妈包的粽子。

我母亲40岁了。在他们这个年龄,很少有人能做粽子。他们通常带着自己的袋子去市场或超市买现成的食物,这些袋子也是祖父母那一代人做的。每年端午节,邻里的阿姨阿姨看到妈妈做粽子时,都会说:外面卖粽子的人太多了。花点钱买它们是不够的,但制作它们太麻烦了。每次我母亲听到这些话,她总是笑着说:外面的东西不如我自己做的好吃。孩子们喜欢吃我自己的粽子。

事实上,我母亲做的粽子的味道和味道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不仅包含独特的枣和糯米,而且还包含我母亲对我无尽的爱。

我的家乡沧州盛产金枣。枣树是沧州人制作粽子的`必备材料。而且每一个枣都必须是一个没有虫子的好枣,而且粒必须饱满。如果一个粽子里有一个糟糕的日期,它会影响整个粽子的味道。

妈妈做的粽子不仅使用了好的无蛾枣,而且使用了最好的无籽枣。这种枣子饱满多汁,肉质细嫩,味道甘甜。吃粽子很容易一个一个地咬。没有必要研究枣核。

妈妈做这个特别的粽子是出于她的原因。在我七岁的端午节,妈妈把煮好的粽子剥皮给我吃。当我沉迷于美味时,我突然咬了一口枣核。当我换牙时,一颗活牙被切掉了,我的血液立刻流出。我害怕、害怕、哭泣。从那以后,我妈妈再也没有用枣子包粽子。当没有无籽枣时,妈妈会先把无籽枣煮好,然后把核一个一个地去掉,然后包在粽子里。有了无籽红枣,妈妈省去了摘红枣的麻烦,用美味的无籽红枣包着粽子。每年端午节,当妈妈看到我无忧无虑地品尝粽子的甜味时,我快乐的脸总是像一朵盛开的花。

又是粽子香的一年。我妈妈正忙着准备香喷喷的粽叶、甜无籽枣和白糯米。我仿佛闻到了汤锅里飘着的粽子的香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