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论文大全(16篇)

生物工程论文大全(16篇)

ID:8061073

时间:2023-12-28 08:58:34

上传者:文轩

范文范本是学习写作的重要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和思考的启示。

生物工程本科新生专业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教学中有些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些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国一些比较知名和权威的金融专业方面的专家对于当前我国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素质方面的研究来分析,很容易看出地方性的高校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方面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金融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各方面素质良好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一些关于培养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金融专业;素质教育;实施。

一、加强素质培养。

对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专业来说,金融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注重对金融理论的学习和掌握,金融专业的教师偏重的也是对教材理论的指导和解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境界的发展不断地走向市场化,所以,系统的金融理论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但是这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涉及的。所以,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首先应该结合我国金融专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让我国金融专业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迎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中,专业的学科教学往往占用学校素质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把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提高金融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注意对金融课本教材中人文素材的挖掘和整理。虽然金融专业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他的逻辑性,系统性也很强,但是,金融专业的课本上不是没有素质教育额的素材,所以,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深入到课本教材中去,就能够挖掘出丰富充足的素质教材,然后在把他们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货币银行学》这一课的时候,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发展过程,货币的定义等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一定的学习,学生知道,商品的等价交换产生了货币,从古至今,货币经历了从实物到金属,纸质,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但是不管货币是以哪一种形态存在的,他都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一部分学生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他买不到健康,亲情,人心,另一部分人确认为金钱是爱情的保障,没有金钱就没有爱情。这个问题争论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挣钱,学会花钱,取之有道,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面额的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个优秀的金融专业的人才不仅应该很好的掌握金融知识,还应该能够熟练的操作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这些网络手段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反馈有用的信息,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地创新。针对我国当前金融专业方面的发展趋势金融专业的教师要注意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来培养金融专业的人才,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金融方面的教学不仅仅是手段和信息方面的革新,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理念的创新。在新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不只是培养出一些能够熟练度的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的人才,更是要培养出一些具有很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捕捉信息,运用新信息,传播信息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断变化着的事物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这种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不断的运用于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够培养出来。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国传统的金融教学方式都是以金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为主,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金融专业的人才很难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也很难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化竞争中不能占据有机的地位。所以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注重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代化发现的都要,在国际上的金融竞争中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额的关键和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金融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激活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思考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认清并解决我国放下高校金融专业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要想让金融专业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我国当前金融业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就必须要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在金融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出者一些相关的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俄的渗透是势在必行的,金融专业的人才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素质,金融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金融专业的学生素质能力的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金融专业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对金融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4).

[2]吴治成,曹艺.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

[3]赵洪丹,邹之坤.我国高校金融专业贱无敌吃的基本思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生物工程专业实习现状与改革论文

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宽我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习,启发我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同时接触与认识社会,积累人生阅历。

实习收获与体会。

实习就这样过去了,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机会要多几次该多好呢,我真是这样想的。现在来总结我此次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后来,该企业历经改制,如今的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咀香园杏仁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xx年,“咀香园”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咀香圆是一家充满历史色彩的饼类生产公司,当中肯定有不少的不愉快的经历,终究还是熬过来了,证明了咀香圆是一家有实力,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司,让我在之后的实习过程中想了解到更多的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今后对我肯动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经过分组,我被分到了质量控制中心去完成我实习的工作,这让我兴奋不已,想更快的到工作岗位上。下午跟我的boss胡志高同志见面了,由于时间关系,首日的工作没有正式开始,我了解了一下这几天的工作内容后,就开始阅读相关的资料,有月饼包装标签内容整理汇总、计量技术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学会了很多关于标签方面的知识,之前考营养师证的时候已经在关注这方面的知识了,今天终于可以详细的学习到个中的细节,可谓不枉此行。第一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也是充实的一天,这令我更期待第二天开始的工作。

幸好我之前有在生产包装工厂的工作经验,能熟练的操作叉车把货物运到工作岗位,令我意识到了一件事,就是年轻的时候接触多方面的事物是有好处的,说不定哪一天能运用上,所以应该好好珍惜一切在社会上的磨练,因为这是我们在社会上立足的宝贵经验。之后我们开始了包装的测量,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新鲜的事物,如何能更准确的测量结果,计算空隙率,经过摸索后,工作开始熟练,一个一个包装的整理出相关的信息。经过我boss的介绍,空隙率对于一个包装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在国家颁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里面有明文规定,过大的空隙率证明了这个包装不合格,应该要求厂家重新修改包装的规格。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有几个不合格的包装,胡志高同志相当的重视,马上跟厂家联系问清楚原因。

期间张总视察过我们实习生的工作进度,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邀请了我们参加食品品尝会。大家聚在一起品尝产品的场面是多么的温謦,交谈中既能拉近员工之间的关系,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又能发现产品的配料含量的改变令产品的口感与颜色有多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这种食品品尝会应该在今后继续维持下去,因为这能使一个产品在保持传统的前提下,根据现代的进步得到提升,令这一类产品不会过时,永远的传承我们中华的老字号。

明天就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了,现在我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写这份实习报告,非常感谢张总给这一个机会给我们,因为我对营养方面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能学习到这么多关于食品方面的知识我非常的高兴。通过实习让我看清自己需要什么,同时也让我吸取了许多工作和社会经验,这将对我以后踏足社会,谋生立业有很好的借鉴和帮助作用。如果有机会,我希望继续留在咀香圆实习,因为我目前学校手头上有一个实验,所以我想完成后,8月份的时候再到贵公司进行工作直接到9月份开学,希望在旺季生产月饼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又可以减轻公司旺季时候人手的需求。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因为已经大三了,是人生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想令这个暑假过得比以前更充实,希望能有这个机会。

环境生物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实践的论文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业随之发展起来,然而,就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来说,其背后也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的现象,需要探讨和改进之处还有很多值得关注。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析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环境生物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实践的论文

1.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设计总体实践培养计划。

根据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考国内其他高校的专业建设,课题组组织专家教授开展了5次关于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实践培养体系。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理论实践并重,校内校外并举,校企共同培养”的应用型实践培养体系,并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与优化要找准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以适应宁夏生物发酵产业强、人才需求量大的产业特点,与地方形成互利共赢、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具备食品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实践性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更要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解决企业各种难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根据宁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要求,需要对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方面、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综合技能培养方面、创新能力培养这四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改革,所以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这3个方面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进行课程改革,同时依托于食品学科的生物工程专业方向的学生,根据农业院校学科群的发展状况,丰富食品行业各个领域的知识及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根据食品生物课程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实践课程设置上做了如下的调整:

(1)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践学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2)强化综合实践效果,设置综合课程实验;

(3)设置三个综合实习模块:生物反应与发酵工程综合实验实习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工业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学、氨基酸发酵工艺、有机酸发酵工艺、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等;果蔬产品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原理综合实践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生物化学、果蔬采后生理、果蔬保鲜技术等;机械与设备综合实践模块,涉及的课程包括生物工程设备、机械基础、发酵过程控制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学分获得也需要进行改革,在学校制定的创新能力获得及认定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体现本专业特色及创新学分获得途径,如:

(1)食品生物发酵企业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2)家乡传统特色食品调查研究,

(3)食品生物类企业调研报告,

(4)创业新建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学生选择完成其中一个内容,通过学校认定后均可获得2个创新学分。

1.3通过多层次的实践环节设计,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1.3.1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优化专业实验课程,学生基本技能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验证性实验并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一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演示实验、基本技能实验);二是围绕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如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优化试验方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基本技能实验由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编写“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指导手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综合性实验是将原分散在不同课程的实验进行整合,开设统一的实验课(如生物工程综合实验),避免出现重复或漏开实验的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实验设计的连贯性和综合性[7]。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依据企业、市场或创新需求,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方案,通过研究项目的应用前景、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撰写论文或项目报告、准备项目验收等环节,训练学生的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观察、分析和表达等能力[10]。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方向开设了95%以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3.2实行专业课程综合教学实习模式,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改变过去单科教学实习的模式为综合教学实习,根据每学期设置综合实习的内容、时间,制定实训指导书,针对生物工程方向专业特点,设置了生物反应与发酵工程、果蔬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原理、机械与设备三个综合实习模块。实习根据专业特点、生产周期及生产季节统一安排,相关课程的老师都要参与,在基地或车间与同学共同工作,解决同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将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知识的系统性,极大地增强了实习的效果。

1.3.3实行跨学期顶岗毕业生产实习,提高实践技能毕业生产实习改过去的一学期实习为跨学期实习(3个月实习期(第八学期春季)延长为6个月实习期(第六学期4月-第七学期的9月底),毕业实习实行毕业生定岗实习,由于毕业环节与产、学、研课题融为一体,学生受到了实际的工程与科研的训练。此过程既有利于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科研项目的完成和转化,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定岗实习使学生了解参与全生产周期的环节,掌握了关键环节的技术,熟悉了主要实习环节,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同时,结合这种顶岗毕业生产实习方式,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方向)的学生最近几年尝试了订单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1.3.4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建校内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或研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个模块为与产、学、研关系密切的小型发酵食品中试生产线,主要由全自动啤酒发酵中试线、乳酸菌发酵饮品小型生产线、代谢控制发酵系统等组成。第二个模块是建立了生物工程专业仿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代谢控制发酵、现代酿造工艺、生物工程设备等生物工艺仿真实验。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快了解和掌握真实的工厂操作、工艺过程、自动控制、安全生产、企业管理、质量控制和物流等环节,有助于提高专业兴趣。选择本地区现代化程度高、管理规范、影响力较大的企业,重点建设了1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伊品生物、百瑞源枸杞、金河乳业、万胜生物、夏盛酶制剂、夏进乳业等;继续以挂牌或合作的形式增加校企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如宁夏伊利、灵武果业、泰瑞制药等。

1.4自选科研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

生物工程方向的建设总体上在保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前提下,侧重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产业化工程技术人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体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能力去探究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4.1设置自选科研训练项目选择本专业本科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后的任何时间开始自己的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承担一个小型研究课题。研究题目既可以由学生自行提出、指导教师认可的方式确定,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本科生科研训练科目要求学生完成文献检索分析、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或研究论文等一个完整的科研训练过程。设置专项负责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评估小组,从立项至完成都需经过评估,最终通过结题验收的学生将获得2学分,计入专业选修课学分。同时,科研训练项目工作开展时间达到一年,且取得良好进展的科研训练项目,可以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提交,学生无须再按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目前每位教师都指导1-2组不同年级的`科研训练小组,目前该项目已实施了三年,参与学生约120人,师生评价效果良好。

1.4.2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挑战杯等创新项目自开始,学院出台政策,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除了参与国家级、区级和校级的创新实验项目,学院和系拿出专项资金,设置科研导师制项目和各类科技服务为主体的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各类项目均严格按照有关的管理规定,认真组织实验立项、中期质量监控与结题验收环节,确保落到实处。几年来,食品生物学生主持6项国家级、13项区级、4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试验,主持参与18项“科研导师制”项目,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达92%以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在各类比赛中获奖20项,其中国家级2项。有35%的学生参与了科技服务实践活动,先后组织8个社会活动小组参与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2.1通过教改实践,推进了专业及课程建设进程。

结合宁夏特色产业建设,食品学科群下的生物工程专业方向,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积极开展自治区及教改立项和宁夏大学教改立项,通过多方面建设,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宁夏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先后获批区级、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由自治区教育厅唯一推荐申报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正在审批中;申报区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极大地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为人才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根本保证。获自治区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获批1个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

2.2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效果明显。

生物工程专业方向依托食品学科开设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实行多门课程的综合实习,跨学期毕业生产定岗实习以及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综合掌握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大部分同学掌握了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生产管理和关键技术,生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达到免试推荐研究生条件的学生比例比实施前提高25%,应届毕业生中攻读硕士研究生达15%,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毕业后自主创业学生占12%。先后有8名学生因成绩优异,表现良好,选送到对口支援学校进行访学。由于生物工程方向的教学改革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了具有较高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的本科生,毕业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生产经营和技术指导服务,受到了各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20以来,生物工程方向先后有10余名应届毕业生被选聘为科技特派员,20余名毕业生工作2-3年后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部门主管,10余名毕业生自主创业,有1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创业之星”称号。

3实践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价值。

生物工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与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亲身实践为平台,通过对作业和练习的改革为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教研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认真研究近五年的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新课标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逐步归纳提炼出自己的一整套思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通过开放课堂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大胆的发表不同的见解,质疑、解疑、讨论、争辩,通过这样一种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基于我校少儿班学生的特点,通过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研究,他们较普通学校的学生表现欲更强,思维更活跃,实践和创新意识更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占领课堂,教师少讲而学生多讲,多动手,多实践,甚至采用“兵教兵”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课堂,而不再只是旁观者。

通过对近五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和考试大纲的认真研究和分析,感觉到中考命题越来越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对这些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都要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在教授几何初步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从而自然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在教授课题学习等内容时,则可以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通过让学生在母亲节卖花的活动来研究利润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作业和练习是数学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作业和练习一刀切,根本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健康发展,更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教研组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有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的a、b、c档题目,另设计选做题,这种题目不是以往定位的难题,而是能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题目,或是结论开放,答案不唯一;或是一题多解,可以用不同方案、不同策略解决的问题。这样更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解决中考形式的问题时,学生解决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在其间的多次模拟练习中,学生的能力稳步提高,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思维混乱,逐步过渡到可以较从容自如地将问题得以解决,甚至一部分学生可以将较为复杂的问题圆满地解决。考试成绩自然提高了许多。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如:将课堂交给学生到什么程度,有时,学生思维一旦打开很难收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而教学进度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怎样更好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生物工程本科新生专业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中医药大学开设的生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中医药思维的生物工程复合人才,而生物工程导论作为该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归属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生物工程导论;中医药院校;教学。

生物工程导论是一门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属于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开设对于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的宗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专业全貌,进一步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生物工程与中医药的联系,如何使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培养中医药背景的生物工程复合型人才[1]。本文就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导论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根据中医药院校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导论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和掌握生物工程的知识体系。生物工程导论在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属于专业必修课,共有36学时,主要是介绍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但由于学时有限,生物工程专业在高年级会开设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对应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专业特性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减少具体深入的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增加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授课内容应难易适宜、详略得当,从而达到普及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2]。由于生物工程导论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生物工程导论这门课的内容必将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复。如基因工程中的核酸、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可能在分子生物学中已经有过讲述;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与先导课程细胞生物学课程有所重复;发酵工程中菌种的选育和保藏等内容与同学期开设的工业微生物学重复较多。为了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授课,避免学生形成对相同课程内容的疲倦性,同时结合有限的授课学时,故针对相关内容进行有侧重的讲解。如基因工程摘除与分子生物学重复的内容,细胞工程摘除与细胞生物学所讲授的,重点讲述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干细胞工程等与医药相关的部分内容。我们根据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选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即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思扬、楼士林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四版)》为教材。按在过去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调整方案为: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及第2―6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五大工程各4学时,共计22学时,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对生物工程的五大工程有所了解,讲述的过程中舍去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述的内容,避免基础知识的重复介绍,把重点放在各个工程产生的由来及发展上,对具体的复杂的技术理论仅做一般了解。剩余14学时着重以实例的形式讲述生物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如:细胞悬浮培养、毛状根培养等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现代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红曲等发酵类中药的现代制备工艺等,让学生能接触到生物工程,了解到生物工程的广泛内涵,增加其专业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

二充分利用丰富教学资源。

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与学生自身兴趣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生物工程导论课程理论点多面广,很多内容又相对深奥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加之该学科发展更新快,学生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全面的、系统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困难重重。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图片、影像资料,借助色彩明快、富于变化的图片资料和短小精干的动画等,对大学生扩大、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如在讲述pcr反应原理时,我给同学们播放美国bio―rad公司发布的pcr之歌,歌曲内容包括了pcr技术发明的背景、发明人、pcr原理及过程、pcr技术的用途等,在短短的三分钟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在网络资源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教材,网络也成为向学生输送知识的一条重要窗口。在生物工程导论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向学生推荐相关专业网站等,配合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大体框架,扩展视野,充实自我,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增加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复杂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讲好每一堂课,需要针对该学科的特点,在学生的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3―4]。在生物工程导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强调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兴趣点结合,基础知识与生产应用相结合,还着重增加一系列背景知识,如经典技术的发现和发明过程,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等,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整堂课进行填鸭式“枯燥”理论的学习。例如,在讲述限制性内切酶时,我列出了一个由限制性内切酶的发明人―瑞士微生物遗传学家阿尔伯的女儿西尔维娅讲述的国王与仆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发现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及其限制修饰的基本原理。在介绍到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时,对该技术的发明者及该领域的一些著名专家给予一定的介绍,吸引学生学习该技术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解析时,我会给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及其部分研究成果,以引起学生探究神秘的蛋白质结构的兴趣。

四联系生物工程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世纪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生物技术成果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这些真实的事例向学生讲解,说明生物工程技术改变我们现实生活的巨大潜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如在讲述单克隆抗体时,我会进一步讲述单克隆抗体药物在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的应用,并以贝伐珠单抗等常用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例介绍单抗药物的分子机理及市场趋势,让学生真实了解到生物技术为人民健康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例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潜力、人参、丹参毛状根的大规模发酵生产等,通过这些案例的讲解,学生既增强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对其建立专业的认知的树立专业的归属感具有重大帮助。

五科研反哺教学,课堂融入科研成果。

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两翼,也是人才培养的两大支柱。只有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有效地实施科研反哺教学,才能使教学与科研共同提高,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造就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科技人才[5]。生物工程领域的许多基本原理和理论均与实际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一些实际科研问题联系起来,在部分相关章节的讲述中结合目前教师所在的课题组已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这样有利于发现学生兴趣,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学生及早进入教师研究室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述高通量测序在药用植物中研究的应用时,我以课题组前期发表的相关论文为例,为学习详细阐述高通量测序在河南道地药材地黄、山茱萸次生代谢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所选用的文章涉及了rna提取、rna质量控制、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文章的详细讲述,不仅回顾了之前章节核酸的性质的部分内容,又结合了正在讲述的高通量测序,还进一步对后续章节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有了初步的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也启发学生如何探索科研的思路。通过上述的探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其专业的认同感,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勤,吴昊,万海同,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定位和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1):34―35。

[2]苏秀红,董诚明。《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09(5):76―77。

[3]廖润华,杜洁,苏小丽,等。《近代生物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34):155―156。

[4]纠敏,汪伦记,邱智军。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3(10):116―116。

[5]刘凯,黄斐。《生物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4):193―193。

生物工程论文

摘要:作为实验教学类的课程,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及通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走入课堂进行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介绍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从而探索寻找到有效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办法―实验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内涵发展;教学改革。

生物工程所包含的学科繁多,包括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众多有关生物技术的综合性科目,并且更具实践性的特点。综合实验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将学生当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且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体现实验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其在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提升创新意识方面,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综合实验的发展进程。

通过对综合实验相关记载的认入了解,我们在确保调研的准确性的同时要注重现实际生产生活中对先进技术的结合。生物工程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极多,有效的结合实验技能可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提升的作用。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当前教育体系,对存在的不足进行较为完善的处理,并且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创新。综合实验这种比较超前的教学模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涉及领域更多,甚至与知识点联系相对较少的食品和环境方面也有联系。繁琐的实验步骤,笼统的模式理念使得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很难对一个完整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有所了解。教育工作者长久以来的不断关注,并且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删除一些臃肿的繁文缛节,将实验流程尽量简化,把各个独立的小实验设计成一个囊括全部内容的完整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这种结合更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

二当前影响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发展的因素。

(一)实验内容单一、缺乏选择性目前综合实验的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微生物发酵技术、酵母菌中提取纯化海藻糖实验。这两个实验本就涉及面较窄,并且在学科分类中属于偏冷门学科,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常常学无用武之地。(二)教学模式单一,掣肘学生创新性的发挥在目前的生物工程相关实验中,实验药品还是传统式的由老师来准备,学生到实验台旁根本无需细想实验材料的作用,便可以手到擒来的开始实验。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唯命是从,这是在传统教育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就影响了学生们创新意识的产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不到理想效果。(三)实践课各成一体,缺乏合理整合为满足本科学生学习的需求,生物工程专业的相关实践课程频繁出现在教学形式中。但是由于实践课中的各个环节自成一体,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效果。实践与理论无法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成为泡影,极大程度的造成了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四)实现内容系统性不明显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在目前的实验对象方面,只有对下游技术的实验相对系统,而对于上游和中油的技术系统性并不明显,缺少相应的整合。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完整的理解和掌握相对高深的学习知识点。

三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对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分析改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指导时,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对知识点的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求知。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找到求知的乐趣。(二)有效结合实验内容缺乏合理的整合手段,在大多数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课程中,各个小实验的各自自成一体情况需要下大力度去进行改善。努力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将各个独立的实验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加深理解。(三)拓宽综合实验覆盖范围目前综合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研究相对较少,在实验内容方面缺乏系统的中上游实验系统。实验内容覆盖面小成为了当前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发展的阻碍。对现有系统进行完善,将中上游实现系统囊括到实验内容中,是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

四相应对策。

(一)丰富实验内容,提过更多选择机会当前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内容呈现单一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少选择的机会,被动学习体现出的效果便是无法达到实验的效果。相关教研人员要对现有内容进行分析,并且对目前没有成熟实验系统的其他知识点进行剖析,寻找丰富实验内容的办法,为学生在选择具体实验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二)结合新技术,优化教学模式随着时代进入富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应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是教学的发起者,负责引导学生们的学习方向。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在发展中迎来了机遇。新奇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带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动接收的现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可能再不复返。(三)培养专业性人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更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年龄相对大一些的老师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很难学会,而相对年轻的工作人员又缺乏理论知识的储备。这就要求生物工程综合实验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人才加入。培养和招聘专业性技能人才是教改方面的新需求。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对所需人才进行合理的选择。妥善安置好年龄大的教师的工作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四)结合实践,整合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匮乏使综合实验模式只能独立的操作各个小实验。实验内容缺乏科学的整合,学生很难在各个实验在进行过程中找到实验与实验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和操作无法掌握的情况。结合各个小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将实际内容整合为一个完整实验,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时间,避免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和教学时间的浪费。(五)实验内容系统性下游实验相对容易,而且应用不高。频繁地对下游技术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对更加高深的技术深入了解。目前的综合实验尚处在内容不完善的阶段,上游技术实验和中游技术实验的缺乏影响了实验内容的系统性。最大的影响就是偏门学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通过发展才可以逐步完善,当前内涵式发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在实际中暴露的问题很多,相关的教研人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查找实验模式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以往试验中显现出的弊端进行弥补,对实验理念进行完善,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来提高综合实验在教学工作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教育工作本着为祖国培养有用人才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内容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很难形成,教研人员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综合实验模式的完善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不合理的利用不成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大力,单丹,杨成丽,等.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3):23-25.

[2]于秀玲,车程川,刘金锋,等.围绕区域经济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72-76.

生物工程论文

摘要:转基因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在农业、工业、环境、能源和医药卫生等方面展示出美好的前景。但是,由于国际大资本家们急功近利,在转基因技术远未成熟的今天,就泛滥的使用转基因技术,造成已有的和潜在的危害也是极为巨大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危害。

正文:转基因技术又称基因工程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的技术。

例如美国孟山都农业公司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命名为“保铃棉”,即是从苏云金杆菌中提取出抗虫基因,转移到棉花细胞中,使棉花具有了抗虫的性状。害虫(棉铃虫)吃了这种“保铃棉”就会被毒死,由此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减少了农药污染。不仅如此,孟山都公司还为这些转基因农作物配套生产了一中“农达”除草剂――草甘磷,同时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加入了抗“农达”的基因。所以在种植了“保铃棉”之后,只需要同时购买它的“农达”除草剂在田地里施用,其他所有的杂草因为不含抗“农达”基因而被杀死,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几十年)田地里长不出其他植物。由此可以减去农民长时间在田地里除草之苦。而且这种“保铃棉”较一般棉花高――多么神奇“美妙”的转基因作物啊!它可以为农民省去大量的劳作,节约生产成本,真是农民的好帮手!

这么“好”的转基因“保铃棉”,被印度引进,在一些地区种植,来导致了20万印度农民自杀!最多的时候平均每天有3位农民自杀。

为何?

原来“保铃棉”的产量虽高,但它是在美国培育的,并不适合印度的气候,气候稍微恶劣就会大面积减产,还不如原来的印度本地棉。那好,就不种它种回原来的印度本地棉吧。但是田地里已经喷洒过“农达”除草剂,除了“保铃棉”,其它的植物不能生长。而且“保铃棉”还加入了一个会导致种子成熟后自动死亡(凋亡)的基因。所以农民不能自己留种,每年都要向孟山都公司购买新种子才能继续种植。孟山都公司把种子的价格定的极高,是普通棉种子的好几倍。农民没钱购买只能向银行贷款,遇上恶劣的气候棉花欠收,还不起债。第二年又要继续贷款购买种子?如此恶性循环,很容易债台高筑――除了自杀实在无路可走了。

以上仅是转基因作物出现祸害的一个实例。转基因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后在短短几十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在农业、工业、环境、能源和医药卫生等方面展示出美好的前景。但是,由于国际大资本家们急功近利,在转基因技术远未成熟的今天,就泛滥的使用转基因技术,造成已有的和潜在的危害也是极为巨大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转基因生物威胁环境安全;

二、转基因生物威胁生物安全;

三、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

四、转基因生物威胁国家安全。

对其中关键的几点进行展开叙述,主要是:

一、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广泛的'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

1、可能诱发害虫和野草的抗性你;

2、可能诱发食物链的破坏;

3、可能引发基因污染;

二、转基因食物对人体健康威胁。

1、毒性问题:至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没有确定的答复,如巴西豆过敏事。

件等都表明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

2、过敏反应问题:人和动物的变应原性风险是非常低的,而转基因作物可能诱发。

或者加重变应原性风险,一些新的蛋白质可能引起食用者或接触者产生过敏性。

反应;

3、免疫力问题:转基因及其产品有可能降低动物乃至人类的免疫能力,从而对动。

物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甚至生存能力产生影响;

4、抗药性问题: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使用,使抗性基因广泛传布,这。

是无法接受的风险,这意味着一旦某些致病病菌获得这种抗性后,出现某种疾。

病人类将无药可救,就像最近出现的超级细菌;【2】。

转基因产品的其它一些可能隐患:

1、可能危害有益昆虫类群:长期大面积种植转入rt毒蛋白基因的农作物可能会。

对有益昆虫类群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一旦这种现象发生,不仅对农业造成。

危害,也将是对生态环境的沉重打击;

2、可能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化肥的滥用;

3、不可预料的效应:食用转基因食物,有可能使被转基因的dna侵入人体细胞,

产生病原病毒。同时,转基因dna有可能插入人体细胞的基因组,而由于插。

入位点的随机性,可能造成有害和致死效应,包括癌症。

4、基因武器:随着生命科学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生物武器已经进入到基因。

武器时代。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克隆出能够杀死特定农作物或者家畜的毒素,

从而使一个国家的经济瘫痪,更有甚者,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克隆出具有选择。

性的毒素来杀死特定种族的人群,这就是所谓的“种属炸弹”;

5、农业战争:终止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掌握了先进农业生物技术的国家已经可。

以是否加入或者喷洒化学物质来使控制植物各种性状的基因开启或者关闭,

即其可以用来打一场农业战争。

总结: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是近年来在媒体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新概念。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从整体意义来说,它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争论已经扩大到了政治、经济、贸易、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而且争论的热点和焦点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引发的环境安全与食用安全问题。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虽有争论,但尚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但本着对人类负责的态度,许多政府部门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都比较关注,人们担心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作为食物进入市场,对人体可能会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其营养成分的改变、转基因成分加工生产的变化,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根据文中的例证和相关危害的分析,我认为既要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尽一切可能让他们服务于21世纪工农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随发展;更重要的,我们要对各种危害做到充分的认识,趋利避害,努力用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立法、执法和宣传,以强烈的责任感来对待转基因技术。

参考文献:【1】《论基因工程的安全性问题》。

【2】《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3】《转基因生物安全》,曾北危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4】《生命是什么》,钱振生、卢大振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

【5】《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损害责任问题的研究》,阙占文著,法律出版社出版。

【6】《转基因生物安全吗》,魏伟、钱迎倩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7】《基因表达技术》,郑继平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8】《基因表达技术》,李育阳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9】《转基因克隆动物》,郑月茂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10】《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自然资源学报,10(4)322~331。

生物工程论文

籍贯石家庄市居住地石家庄市。

民族汉政治面貌团员。

求职类型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1。

毕业院校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专业制药工程。

联系方式移动电话:

家庭电话:

e_mail:

qq/msn:

培训经历1993年9月至1999年7月于藁城市北街小学就读。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于藁城市实验中学就读。

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于藁城市第九中学就读。

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于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就读。

自我评价本人能够吃苦耐劳,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努力胜任公司所安排的一切工作。

求职意向于本专业相关的生物制药技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环境生物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实践的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代之下也不断地对人才提出更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求其掌握基本的理论,更要求其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此情形之下,我国各大高校已逐步意识到对于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并逐步完善其教学模式、教学定位,只为了更好地促进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看,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概况为着眼点,进一步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继而探索完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方法。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或靶标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物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也是高等院校药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1]。药物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内容繁多,包括了各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典型代表药物等等,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而且各章节之间基本无逻辑关系,前后知识没有太多关联,这些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同时药物化学实验一般开设的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与当今社会的热度不能保持一致,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差。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与生物制药息息相关,是以高水平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对学生要求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是不同步的,加之近几年国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规划,更加要求我们的药物化学教学要进行改革。笔者针对药物化学教学的现状及自身经验,对生物工程方向的药物化学改革提出以下一些设想。

1.1注重绪论课。

生物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有较多的交叉和渗透点。所以药物化学就成为了生物工程专业相当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但是在历年来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于生物工程要上药物化学这门课程有不少的疑惑,他们不明白作为一个搞生物的怎么与药学医学相关呢?如果在课程开始时不能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积极性。因此,第一堂绪论课就非常关键[2]。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生物工程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不单是在生物发酵等领域有应用,同样在医学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制药企业里的生物制药就与生物工程息息相关,比如青霉素最开始也是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中发现的。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学科它不可能单一的存在,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的,同时给大家例举往届毕业生在药学领域所获得的成就。这样,无论是从专业发展角度还是从个人今后发展的角度来讲,学生都能明白学好药物化学的重要性.

1.2强化经典药物史,注重研发案例的讲解。

不论哪门课程,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通常药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杂乱且各自独立,并且传统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多为化学模式,即主要讲授结构、性质及药物合成等,学生兴趣不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经典药物研发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为每一个经典药物的出现,从它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结构式的优化,临床实验到工艺路线的设计及上市后的监督管理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生动的研发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启发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与生活中常见疾病相关的药物,可以把这些药物的结构、研发、生产等知识点与实际相联系,比如青霉素的过敏性就可以与实际应用中要进行皮试相结合来阐述其原理以及与其结构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释为什幺要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出现的后面一系列市场上常见的抗生素。这样的讲解过程可能更加贴近生活,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1.3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与前沿信息相结合。

一般来说,目前高校使用的药物化学教材都是比较成熟的或者相对滞后的教材,教材中涉及的药物都是比较经典但是同时又是相对落后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这些经典药物作为脉络,对相同类型或结构的药物进行梳理,以点概面,而不必面面俱到。这样可以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不必灌输广而杂的大量的知识,以免有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新剂型、新的用药方式、新的作用靶点等的出现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那么基于药物化学本身的学科特性,教学中要及时收集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的新动态,在课堂中补充进来[4]。比如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抗血栓的新用途等这些老药的新开发或者新的用药注意事项,还有药物开发中的`一些新技术,比如高通量筛选技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等技术也应该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药物发展动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药物化学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经费以及实验难度的限制,实验项目基本是一些重复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一般是老师给出实验方案,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过程。这个过程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缺乏思考,同时也缺乏针对性。所以在开设基础性实验时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实验原理进行讨论,对实验步骤进行设计,同时应该开设一些针对生物工程的药物实验,比如抗菌药物的实验。力求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同时能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理解。除了常开的一些基础性实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开设一些创新性实验,让学生从选题到原理理解,从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方案的实行都全程亲自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体现药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同时可以让对科研充满兴趣的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中来,通过与学长老师的交流,通过在科研中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科研的系统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知识不能单凭书本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基础性实验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而工厂化的行为也不能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所以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一个衔接,这就是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就是把实验项目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的生产开发实际进行的虚拟实验,该实验通过电脑软件得以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药物实际生产研发的仿真实验项目,从而让学生提前感知生产研发的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通过仿真实验,不仅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且仿真实验也是对现实实验课程的有益补充,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形成了意识形态的药物制备工艺,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生产制备时有章可依[5]。

3实践工产化。

传统的生物工程的实习一般是集中在一起进行,针对的也大部分是生物类企业,对于药学课程的单独实习几乎没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药物化学在实习中没有用武之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在药学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发挥企业的作用,共同制定实习的目标和标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制药的实际过程,同时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4成绩评定制度优化。

以往学生该课程的成绩评定采用“一卷定终身”的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接收,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所以要建立公正、客观、合理的最终成绩评定机制,比如可以将考试成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成绩,理论考试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含实验部分,另一部分是实践部分,包含学生实习见习以及创新实验部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总之,通过对药物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厂化教学及成绩评定的改革,不但深化了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而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利于创新性强、适应性强的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2]胡洪波,王威,彭华松,等.面向生物工程专业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1):42-44.

[3]唐春雷,冯柏年.寓教于研的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3,41(24):158-159.

[5]戴一,曹殿洁,刘金旗.卓越制药工程师培养导向下的药物化学课程改革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4,24(6):78-80.

生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怎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科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其如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环境生物工程案例教学方法实践的论文

摘要:工程经济学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课程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型,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教学理论对工程经济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通过案例教学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相结合,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体现学科特点和工程实践需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土木工程学生应掌握一门专业课程,更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人才。这是一门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根据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类型建立。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继续深造的一个专业方向,在相应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在社会需求上,工程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注册造价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许多其他资格考试中都设置了相应的考核内容。

二工程经济学教学现状。

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部分课外习题和作业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以灌输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为主,对于各种枯燥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接受,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疲于应付,同时过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也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无法体现,没有充分体现出本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对于知识巩固环节的课外习题和作业,也形同虚设,大部分学生存在抄袭现象。对学生而言,种种弊端容易造成学生学与不学无太大差别,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其结果就是:教师“满堂灌”,教师累、学生也累,而效果却微乎其微。因而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点。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切忌简单强硬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工程应用和研究生、执业资格考试等方面对工程经济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相结合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实用性。工程经济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点较多,在教学中适当引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树分析中注重案例教学,将相关原理和方法用于解决案例问题。同时注意研究生入学考试及执业资格考试中相关理论应用试题的分析和解答,也是教改与教学实践的素材。学生在各章节内容学习的层层递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中领悟到本学科的精髓,体会到本学科的趣味。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受教育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教的主观片面性,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学相长。针对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学生按自我的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可以把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统一于教学实践中,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来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计划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应以市场和社会为导向。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完善自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更应该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应积极参加与相关课程培训,例如全国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材料,使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更深入系统地了解,以减小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教改要从多方面角度着手,从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为出发点,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工程经济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而言,分析、研究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具体说明覆盖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特殊的情况下,最终解决问题。尤其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理念,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进行自学,在课堂环节,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时间,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着重进行说明,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动脑、动手。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始终以几个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以一个简单案例为基础,将利率、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应用其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又在案例中学到了如何应用。在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时,引入一个完整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此案例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有方案进行初选、排序、最后选定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每个学生都要针对案例提出各自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考虑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删选出的所有可行方案,最后在这些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这样可吸引每个学生认真思考,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要我学”的习惯,培养学生“我要学”的理念。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价值工程理论、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等的学习中,对前述确定方案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树分析,同时针对方案的某一具体内容用价值工程的原理进行分析。盈利方案的考虑,偿债能力,可行性和经济性评价及社会评价,在此过程中又可根据课时限制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为保证每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以个人解答和论述的形式来检查完成和掌握的情况。通过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以及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最终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知识掌控能力。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学的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的知识,使投资项目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其任务是以市场为前提,以技术为手段,以效益为目标,对拟建的投资项目,在投资前期全面,系统地探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性及合理性,做出对项目可行与否的评价。可行性研究的最后成果是制定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一般包含: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目标,市场分析与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厂址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结论与建议等。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一份正式文件既是报审决策的依据,也是向银行贷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经营执照和同有关部门或单位合作谈判、签订协议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检查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知识,练习和测试学生使用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论。在老师的这一部分应指导学生阅读,或提供实际案例,报告和资料文件等基本信息文献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学生完成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样不单单能使教师从阐述性教学向启发性教学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查询数据,得出结论,总结的基础研究能力从而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练习了解到,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五结语在工程经济学教学中,理论应该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的实际例子是分不开的,兼容互补。我们强调教学案件的重要性时候,我们必须承认,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要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在走出传统的只重理论不重实际的误区的同时,也要避免走入重实际轻理论的误区,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环节的有机结合。要认识到,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应用才有不断的提高。同时,也要认识到不同实际教学方式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也是可以并且必须配合使用的。在工程经济学的教学中设置并应用合理的案例教学,并且把它纳入成绩评定的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体现学科特点和工程应用性需求。在需求为导向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调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想,反映了需要发展经济时代对工程的专业培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谭大璐,赵世强.《工程经济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6.2.

[3]邓燕雯等.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4]李曼丽.变革中的实践教育理念――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案例分析,2006.2.

[5]黄有亮,徐向阳,等.《工程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6]谭家兵,林岚,等.高等工科院校实践性课程同工作接轨的教学方法的研究,.1.

面向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不仅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前提,也是开展技能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工具[1];仪器分析技术逐渐成为衡量科研单位和企业科学研究水平,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2]。因此,基于大型仪器使用的重要性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许多高校开设了仪器分析实训课程,旨在培养能掌握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仪器构造和主要部件的功能,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长期以来,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一直把精密仪器实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生物工程专业学科的发展需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创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的实际需要,开设了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及天然产物分离三类精密仪器的实训项目,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等精密仪器实训。但是通过教学中的答疑情况、毕业设计中独立操作仪器能力及毕业生回访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上述精密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仪器维护意识薄弱,且很难独立地操作仪器,这与该课程的培养要求严重不符,更与我校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大目标相违背[3]。为了提升大学生对相应精密仪器的认知和使用能力,我校对该实训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1仪器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目前,精密仪器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多两少”和“三重三轻”。

(1)学生“听”课多,互动少,大部分学生课前缺少预习,仪器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学生上课时只是“听”课,记忆性地机械操作仪器设备。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互动寥寥无几,导致了学生“无备”而来,“空手”而归的不良局面。

(2)实训项目内容多,课时少,每个实训项目的平均课时仅四个左右,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简单介绍实验仪器构造和原理、操作方法和样品处理流程[4],导致学生很难系统掌握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实训内容和仪器使用方法[5]。

(3)教学模式重演示,轻实操,这也是很多高校进行仪器分析实验、实训教学的共性短板[2,4-6]。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人数多,精密仪器数量少,此外,那些价格昂贵,损坏后维修成本大且维修周期长的仪器,一般也采用演示教学的模式[6],导致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只是观摩,而非切实地操作[2]。

(4)教学内容重验证,轻创新,实训项目侧重采用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训项目涉及很少,学生只能完成流水线式的操作,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探索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今后科研兴趣[2,6],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5)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实训课程主要以实训报告的书写、数据处理及结果的准确性为考核指标,缺少对学生实训整个过程的系统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反映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及仪器使用能力,还造成了有的学生把时间和精力仅用在实训报告的“撰写”上,忽视了实训操作重要性[6]。

2.1注重课前预习,巩固理论知识。

由于仪器理论课程与仪器实训上课时间存在时差性,学生之前学习的仪器理论知识大多都遗忘了。此外,缺少统一的、系统的实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预习的工作量和难度。为此,本专业带实训课程的教师合编了一本涵盖多个实训项目重点理论知识、实训目的和要求、实训内容和流程等内容的教材。实训前3-5周将自编教材发放给学生并告知其实训项目名称及要求,让学生结合先修理论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强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达到了预习目的。该举措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对实训流程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教师将精力主要用于学生实训操作技能指导和问题答疑,增加学生2.2增加实训课程课时仪器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实训的目的和要求,内容和流程,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规范,实验数据的处理,到实训报告撰写的每一个环节[7]。课时安排少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只能走马观花,对课程内容似懂非懂,甚至来不及操作使用仪器。为此,学院在版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并将课时增加至2周,充足的课时安排为学生有效完成实训环节提供了保证,同时为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环节及今后科研起步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2.3开展分组轮换实训,转变教学模式。

鉴于学生多,精密仪器相对不足的客观事实,学院开展了分小组轮换实训模式。如:学院目前共有7个实训项目,所有学生就相应地划分为7组(约6-8人/组),每个实训项目配备2-4台仪器,不同组学生分别参与不同的实训项目且经一定的学习周期后各小组间进行项目轮换,保证了每2-3名学生操作一台仪器。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仪器资源利用效率,创造了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有效地解决了演示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升了实训教学效果[2,6]。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6]。例如:制作、购买和网络搜索了相关视频和flash动画并讲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步骤,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及多媒体优势;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讲授发酵罐实训项目,以学生为主导,集思广益,学生独立设计了生物油脂等发酵实验并对发酵过程进行分析。上述多元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教师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操作时间,提高学生对仪器的直观认知度及激发学生潜能、凸显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4精编教学内容,增设创新型、综合型实训项目。

针对以验证性项目为实训内容的弊端,如难易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与社会和企业需求脱节等[6],我院教师分别对质量技术监督局、兄弟院校、发酵企业等多家单位进行了考察调研,最终将一些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紧密、贴近实际生活背景及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专业特色、综合性和新颖性较高的实验内容纳入实训课程教学环节。例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不同香型白酒中塑化剂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脂肪酸的组成等。上述实训项目兼顾了新颖性、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学而可用。通过增设创新型、综合型、实用型项目,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增加其专业自豪感。

2.5改革仪器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

仪器实训课程的考核要突出一个“全”字,应形成一套涵盖课前准备情况、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把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分别占综合成绩的70%和30%。其中平时成绩又包括了预习报告成绩(20%)、指导教师评价(50%)、实训报告(30%)。考试成绩包括仪器相关理论知识和仪器使用方法两部分,各占50%。较以往重结果,轻实操的片面考核方式,系统而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反映学生的精密仪器的理论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很好地让学生对实训的每个环节都引起重视,进而提高精密仪器实训教学质量。

3结束语。

仪器实训是大学培养能掌握当代仪器理论知识,且具有独立操作技能及解决关键问题能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采取了合理安排教学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及改变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精密仪器的利用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与我校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一致。随着仪器分析实训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们仍将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研讨和改进,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工程论文

在生产流程中,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甚至零排放,可以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具有特别功能的“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例如,在农业领域使用生物农药无毒、安全、无污染等;利用生物质能源能极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高催化效率“工程菌”加快化学反应,使生产过程能源、原料的消耗降低;综上所述,生物工程技术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监测环境污染,应用化学仪器分析以及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方法。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的微生物、指示生物、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监测环境污染。近年来,环境监测也可以通过研究较多的有聚合酶式反应技术(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生物荧光方法等生物高新技术。土壤、沉积物、水样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可以通过pcr技术完成。水体中的bod、酚、no3、有机磷,以及大气中的co2、so2、nox的含量及浓度分析都可以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今后,由于其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特性,生物工程技术将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

需要一个由多种方法组成的多层次处理系统将废水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质处理。预处理多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转化和稳定,将废水中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稳定的物质,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生物工程措施在废水净化中的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具有特异性的优势菌种不断得到改造或创造,将这些具有脱色菌、脱氮、脱磷等高效专性菌进行固定化后,菌体密度提高,这种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利于提高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尤其是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的浓度,有利于微生物抵抗不利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反应后的固液分离,缩短处理所需的时间。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活性污泥中加入固定载和流动载体,以及好氧和厌氧固定膜的反应器,极大的'增加了反应体系中的生物量和生物类群,运用发酵工程原理,使得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生物活性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此法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生物强化处理技术。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有:治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毒、有害难降解污染物的治理;脱氮除磷等。

物固体垃圾处理通过物理的手段(如粉碎、压缩、干燥、蒸发、焚烧等)或生物化学作用(如氧化、消化分解、吸收等)用以缩小其体积、加速其自然净化的过程。焚烧、填埋等常规处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污泥直接焚烧的热值过低,还要治理有害气体、粉尘污染,污泥焚烧的一次性投资和运行成本过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这些有机物,把有机废弃物发酵成为有机肥或营养土去肥沃土地,再把植物变成食物,这是适应大自然自身规律的一种处理和循环利用方式。生物工程技术在消除白色污染方面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筛选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并通过发酵工程技术大量培养,可使白色污染物得到降解。(2)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能编码降解蛋白的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中,使他们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迅速将塑料等白色污染物降解。

的生物处理和空气净化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和降解恶臭物质与有机废物的方法,主要方法有生物洗涤、生物过滤、生物吸附法等。这些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6应用生物工程治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

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土壤板结等。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渣、污水灌溉、生活垃圾等。重金属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不易降解,且危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原理是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的功能,将重金属吸附或转化为无毒产物。另外,农业生产中,土壤之中有80%以上的农药会残留,主要污染物质是其中的磷、氯代烃等。运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分解为h2o和co2等无毒无害或毒性较小的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作者:陈磊单位: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发表咨询

生物工程论文

转眼间大学已将近度完,过一段时间的忙碌的学习,本次毕业论文也已经接近尾声,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实验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教授。王教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在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实验草案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实验的开展、进行以及最后论文的完成在这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王老师细心地纠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我除了敬佩王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等师兄对我的谆谆教导,师姐等师姐们对我无私帮助。特别要感谢我的搭档同学,她在本次实验中,积极参加设计,善于动手操作,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本次实验的成功她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再次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你们为我们打下牢固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生命科学学院和我的母校――河南大学四年来对我的全力栽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