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参考文献是啥范文(22篇)

论文中参考文献是啥范文(22篇)

ID:8169358

时间:2023-12-29 16:06:17

上传者:文锋

范本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触类旁通,提高写作、表达等能力。以下是本栏目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论文中参考文献【精选】

[1]曹雪芹,高鹗著,李全华。标点《红楼梦》通行本[m].岳麓书社,1987.

[2]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

[3]徐定宝。《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造成贾母性格逻择混乱的主要原因[j].明清小说研究,2000.

[4]曾扬华。贾母的烦恼[j].红楼梦学刊,1995.

[5]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团结出版社,2004.

论文中参考文献是啥【】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54—160.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114—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43—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1—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31.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289.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11.

[10]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725.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22.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1.

学术论文中为要写参考文献

因为文献综述在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的协作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写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更新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文献综述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演变规律、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发展趋势,它的主题新颖、资料全面、内容丰富、信息浓缩。因此,不论是撰写还是阅读文献综述,都可以了解有关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的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2)有利于选择科研方向。

综述通过对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的综合分析和评述,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能够帮助科技人员发现和选取新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因此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有利于查阅相关资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献产生,要全部阅读这些文献,时间和经历都是不够的,通过阅读综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节省大量的时间。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论文作者应用以下文献类型标示码,将自己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类型标示出来。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最常用的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如下表: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它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各种未定义、未说明类型的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z”。

以下是参考文献类型标示符的书写标准和部分示例。[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著(个人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著(集体著作)——[序号]章节责任者.题名.[m].见(in):主编.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缩写(西文)).作者在3名以下全部列出,3名以上列出前3名,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内为文献标识码。

示例:张斌.谈谈句子的信息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3):1-3.

[4]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5]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止页。

[6]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页-止页。

[9]科技报告:——[序号]……[r]。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黄华.论思维[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禁忌一:参考文献重复累赘。

具体表现为参考文献引用不对应,标引参考文献过多,规模庞大,而在文内并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内使用很多,文后又不一一标明;或是不按出现顺序排列而颠三倒四使用等。这都是论文完稿后未对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整理所致。

一般而言,论着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要控制在1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过25条,且要有明确的引证目的。此外,同篇文章在参考文献着录时反复使用现象亦应引起重视,尤其在综述类文章中屡见不鲜。同篇文献固然可以在文内引用多次,但无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着录,即不管文内引用多少次,该篇引文在参考文献栏内只能占一个位置。

禁忌二:参考文献引用错误。

写过论文的童鞋都知道,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医学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温哥华格式着录参考文献。近年来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因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的不规范或引用不当而延期发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3)在正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无法证实参考文献的实际用途;。

(4)引用不当。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公认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

禁忌三:所选择的参考文献陈旧过时。

写一篇毕业论文,对于参考文献的选择,一定要新颖,不能是陈旧过时的。新颖,新就是新鲜,颖是引人注意。新颖的参考文献一方面能增强毕业论文的现实性,使入耳目一新;另一方面能保证论文查重有较低的相似率。

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或很少写到的人和事。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取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注意选择新出现的有特色的参考文献。有的论文,选择不新颖,而是用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调,摆出的参考文献是“陈年烂谷子”,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文章就显得没有说服力。

根据普赖斯指数的原理,相对而言,引用5年内的文献越多,则普赖斯指数越高,过时的文献越少,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实验性文章的年代距离越远,参考价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献的50%——70%应为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

如果一篇文章中,陈旧的文献所占比例很大,这就说明该论文的内容也比较陈旧保守,如果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则近5年内的文献引用比例应较高,这从侧面说明了作者对同行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之深。

但是,请注意,如果所研究的课题确实很重要,并且你很难找到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这时有必要引用5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文献了。

引用参考文献可谓是学术论文写作过程重的必要环节,参考文献的存在不仅能提高论文的质量,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写论文的严谨和修为。要想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必须知道参考文献的正确表示方式是怎样的,写作过程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这些文章都有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学术论文中为要写参考文献

前段时间,听说家乡道路两边的大柳树都被砍了,我难过了许久,不只是因为它长了那么高大的样子还要被砍去移栽到别的地方,或者是用作其他用途,而是因为它陪伴了我们童年的许多喜怒哀乐,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春天的时候,柳树刚发出嫩枝,有些调皮的`小孩儿就喜欢折下几根柳枝,打闹着玩儿,嘻嘻哈哈的在柳树下奔跑,倒也是别有一番意境。

到了夏天,枝繁叶茂,道路两边成为了绿色的海洋,这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大家一起在树下跑跑跳跳,全然把炎热跑到了脑后。

有一些梧桐树上,会作文有许多知了在上面,蝉鸣阵阵,声声悦耳。我们准备好了面筋跟竹竿,几个人拖着长长的杆子,跑过去粘知了。其实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并且能够乐在其中。

秋天,叶子枯黄,整个树上变得干枯一片,全然没有了生气。可是我们知道,该离开的总是留不住,该回来的也不会轻易走开。所以我们学着去习惯这种大自然的变化,等待着来年树叶翠绿,再一次充满生气。

冬天,树上覆满了积雪,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家乡的四季,四季的柳树,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中参考文献是啥【】

[1]彭丽。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6.154—16.

[2]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9.114—122.

[3]朴东生。合奏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7.3—9.

[4]朴东生。民乐指挥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5.43—46.

[5]朴东生。实用配器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11.1—3.

[6]中国作曲技法的衍变[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4.2—4.

[7]刘天华。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4.131.

[8]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7.289.

[9]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9.11.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9.725.

[1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7.22.

[12]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队乐器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学术论文中为要写参考文献

我读的论文题目是《progressiveauthentication:decidingwhentoauthenticateonmobilephones》,这是一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在usenix会议上。

该篇论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新发展,并对当前手机认证方法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论文中指出传统的验证方法并不符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需要,只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才是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该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手机安全验证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新的见解。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一、安全性和可用性。

论文对当前使用手机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60%的手机用户不会再手机上使用pin。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用户觉得该验证方法过于麻烦,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自身手机的安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文中提到“all-or-nothing”的验证方式,即或者全部验证,或者全部不验证,这也正是当前大多数手机的验证方法,该方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需求。本文提到的验证技术对手机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验证方法,而是综合分析当前所有的验证方式后得到的一个结论:何时验证以及对何种应用进行验证。这正是该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希望可以对手机验证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用户方便使用,这不仅是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所有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可以相应的借鉴该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

二、多层验证。

在文中,提到了多层验证的概念,即对于不同的手机应用,提供不同的验证级别。例如:对于游戏、天气等应用来说,可以对所有人进行开放,只要拿到手机就可以打开这些应用,也不会对手机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短信、电话、邮件等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应用,则应该设为私有的,当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一部分的验证;而对于银行账户等涉及安全和财产方面的应用时,则应该给予最大的保密权限。

对于不同的验证级别,每一个使用该手机的用户的权限都是不太相同的。手机所有者在被系统识别为可信之后,可以方便的使用系统中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手机应用,而无需进行验证。对于那些初次使用手机的人来说,系统并不能识别他们的可信度,因此只能使用公开的手机应用,如果想要打开私有的或保密的应用,则需要其他的验证方法。

该方案的提出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方便用户的操作,已经超越了原有的“all-or-nothing”验证方式。

三、实验结果。

论文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手机上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可信用户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声音传感器可以再用户打电话时逐步采集用户的声音特征;视频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等等。另外,文中还提到了一种新型的验证方式,即设备间的验证。在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如pc、pad和手机)中通过蓝牙建立连接,当手机在使用时,可以自动的检测周围是否存在这些已经连接的设备。如果系统发现无法连接到其他设备时,将会提高手机的安全级别,用户需要使用涉及隐私的手机应用时,将会需要更多的身份验证。

实验的目标有以下四点:1、减少验证开销2、寻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折中3、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低不同的推理逻辑4、很少的能量消耗。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文中提到了fr(falserejection)和fa(falseauthentication)两个概念,即概率统计中“弃真”和“纳假”。fr表示一个合法的用户被不正确的要求身份验证的概率,而fa表示一个不合法的用户没有被验证的概率。在实验中,作者自定义了一个变量r,当r越高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便利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a;当r越低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r。论文通过实验最终证明该验证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对于银行账户等安全性级别要求高的应用来说,fa的比率一直为0,即绝不会出现非法用户不经过验证即使用这些应用的情况;而fr的比率一直在96%以上,即对于一个合法用户,随着r的升高,被错误的要求验证的概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在论文最后,用实际的数据表明该技术消耗的能量很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也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读过该论文后,使我不仅了解了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知识,而且也学习到了一篇经典论文的脉络结构应该如何组织。这两篇论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相当的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了作者很强的科研能力。

另外,通过读这篇论文,也使我认识和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的辉煌。但是伴随着事物的发展也会相应的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我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2、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3、任何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论文中提到了很多新兴的手机验证技术,这些技术都各有所长,但却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缺点,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手机验证领域的更好更快发展。

4、手机验证行业的价值。手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验证技术的空前繁荣,但危害手机安全性的事件也在不断发送,手机安全验证的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供用户使用。

总之,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高的成就,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自身修养,尽量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论文中参考文献是啥【】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然而,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我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1136为提高广大读者、作者投稿水平,为促使来稿逐步规范化,减少待用稿的修改次数,现将本刊有关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说明如下。

1、参考文献的文内编号,应按在文内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

2、文末按相应序号列出所引文献。

3、引用期刊格式:序号作者(1~3名时,应全部引出,3名以上时,只引出前3名,后加“,等。”;日文加“,他。”;拉丁语系者加“etal.”。中文作者引全名,西文作者引姓的全称后加名的首字母缩写)。文题。刊名(中文期刊引用全名,日文期刊可按其规定简称,西文期刊按《indexmedicus》格式缩写),年份,卷次:起页-止页。

4、引用书籍文献格式:序号主编者(中文引全名加主编,西文姓名引用方法与期刊引用方法相同,主编为1人时在姓名后注“ed”,“eds”人数引用方法与期刊引用相同)。书名。卷(册)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论文中参考文献【精选】

[4]刘利。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及其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1。

[5]管晨。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罗小鸥。m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7]向妍。工行湖南省分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

[8]刘小明。商业银行发展的国际趋势与中国选择[j].财政研究。2005(12)。

[9]周斐。江西省a路桥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0]王胜男。需求不确定条件下低碳供应链网络设计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1]黄国良。安信证券河源地区轻型营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3]张鸿哲。货币经纪业x公司薪酬激励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4]刘颖。沈阳恒信担保有限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9。

[15]张凌云。我国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6]刘燕。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建设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7]刘鹏。db证券公司沈阳营业部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12。

[18]江晓东。证券公司客户分类体系问题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01)。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适用于“着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着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着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

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做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4、总结。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

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

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

××××××××(选题)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作者指导老师。

××××××(正文)。

[1]××××××。

[2]×××××××。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吕艺生.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5]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王福阳.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0]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1]蔡霞.论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台.2014(02)。

[2]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1)。

[3]李娟.论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创造[j].音乐时空.2013(13)。

[4]靳珺.舞蹈意境随论[j].齐鲁艺苑.2012(01)。

[5]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6]王小平.舞台服装设计是舞蹈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j].美与时代(上).2010(11)。

[7]江欣.舞蹈艺术意境探究及其创设[j].文学教育(中).2010(04)。

[8]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8)。

[9]王菲.浅谈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j].大舞台(双月号).2009(03)。

[10]魏冰.情感浸润中的舞蹈艺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11]崔鹏.光与色的舞蹈--舞台灯光设计应用浅析[j].戏剧文学.2007(10)。

[12]张春河.舞蹈意境及其创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3]肖艳华.论舞之意境美[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14]欧阳晓芹.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5]龙健才,李映山.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j].湘南学院学报.2005(04)。

[16]陈春.论中国舞蹈的意境及审美特征[j].台声.新视角.2005(04)。

[17]黄汉华.音乐符号、舞蹈符号律动形式与生命情态律动之同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18]孙倩.舞蹈创作中的意境创造[j].美与时代.2003(03)。

[19]蓝凡.舞蹈形式导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01)。

[20]黄明珠.意境与舞蹈艺术鉴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21]何群.舞蹈意境的生成与人物关系的确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2)。

[22]袁禾.论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4)。

[24]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5]张想想.执着地追求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

[26]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27]安家彤.瑜伽训练对舞蹈技能训练的补助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0]冷英嘉.族群文化与舞蹈审美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1]张会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2]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33]章梦.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35]余梦露.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6]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8]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9]冮毅.舞蹈艺术内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0]李恒子.舞蹈纯粹性内涵实质研究[d].延边大学2012。

[41]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写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写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论文参考文献

[2]辛西.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大学数学所,1983.

[5]分析[r].: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7.

[9]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朱玉童.渠道冲突[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20—21。

[5]李先国.分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13。

[16]赵霓君.营销渠道冲突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2004:1-25。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

--。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2006.4.3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论文参考文献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