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6篇)

ID:8172894

时间:2023-12-29 16:57:20

上传者:雅蕊

写下心得体会是为了保留那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方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借鉴和应用。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12月30日下午,云南省委在昆明举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桂梅同志用朴实生动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带领教职工团队坚定信仰、辛勤付出的奋斗经历,表达了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担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大爱与情怀。

华坪县教育局局长李向天、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办公室主任张晓峰、永胜县公安局三川派出所民警陈法羽、华坪县石龙坝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张惠华、云南电视台全媒体中心记者陈泽慧等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张桂梅同志扎根基层教育战线数十年来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云南省要求,全省各行各业要广泛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模范为标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要支持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乡村教师扎根基层、努力奋斗,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自觉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大家表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努力奋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张桂梅同志现任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扎根边疆教育事业一线40余年,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帮助下,推动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已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日前,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先后授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节目如约而至,这批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同往年一样,尽管他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事迹不同,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敲击着人们的心灵。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忠诚、敬业、担当、奉献、大爱等优秀品质,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张桂梅老师的人生充满坎坷,从小家庭子女多、生活并不富裕,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痛失相濡以沫的丈夫,后来张老师又不幸得了癌症。命运仿佛一直在捉弄着她,让她遭受如此多的不公,但是“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张老师患病后,她不愿给学校增加负担就忍痛瞒着。但是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至极,走路艰难甚至难以起身,最后只能告诉学校。学生知道张老师生病后,为她上山采摘野核桃,家长们也采摘灵芝磨成粉为她补身体。这些小小的善意举动,全部铭记在她的心中。

云南华坪县妇联也发动全县为她捐款,那些零零散散的毛毛钱也许就是农家攒了许久的收入,也许是进城来回的路费,也许是孩子的新衣,也许是全家一个月的口粮。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心,救活了张桂梅,也让她决心燃尽此生,照亮前方的道路。

张桂梅说,“我对自己说,活着吧,好好活下去,这座小城对我有恩,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所以她以近乎疯狂的方式,透支着自己孱弱的生命,把往后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只为给那些被忽视的生命提供更多的机会。

白昼里的流星,不被定义的人生。

当一个女孩十三四岁就嫁了人,那她的人生也就困在大山之中;当一个女孩上完初中就辍学,那她就只能围着自己的丈夫和小小的灶台。这大多是悲剧的开始与重复,很多女孩因为过早失学,只能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对同性充满歧视,等自己有了女宝宝,有的还会遗弃。

在张桂梅的心中,女孩的人生不该是这样的,女孩应当和男孩一样,能够走出大山去见识世界,去了解生命的可能性。她们也可以和男孩一样,拥有同样的机会,从事喜欢的职业,享受生育的权利。这也是她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初心,让每一个女孩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白昼流星。

所谓贫困,更多时候并非物质资源的匮乏,而是知识的缺少和理性不足。背后的根本还是缺少了教育。当女孩失去教育的机会,那么贫困就会一代代陷入恶性循环,而张桂梅凭着百折不回的信念打破了循环,她让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眼睛放出光亮,让她们成为大山开出的最美花朵。

奇迹恰如白昼里的流星,而她正是那颗划破苍穹的闪耀明星。

后来遇见她,陪我春秋冬夏。

遇到张桂梅的孩子们无疑是幸运的,她是136个孤儿的“事实妈妈”,她把1600多名山区贫困女生免费送入了大学。是她陪伴孩子们,走过一个个春秋冬夏,让这个世界充满色彩与美好。

如果让这些孩子写一个和张老师的故事,那无疑这些故事会长到没有尽头,这些故事充满了坎坷与磨难,但也有无数的幸福与荣耀,而对于孩子们自身的影响与改变却是无穷无尽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不顾自身健康、四处奔波的妈妈。她时常颤颤巍巍、时常气喘吁吁,她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坚持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都给了学校、给了福利院,给了无数贫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却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坐着最廉价的摩的,她只愿让孩子们更好。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剥夺她们玩耍时间的“周扒皮”,从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中午只有40分钟的午休时间,吃饭、洗碗的时间限定在15分钟。即便在高考大省河南,这都是严苛至极的时间。而她想的是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那只能用时间来拼。所以哪怕学生和社会多有怨言,但是她仍然坚持,因为她知道最终的成绩是会说话的。

在她们的故事里,她是永远向前、从不满意的老师。今年华坪女高有159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线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这样的成绩连某些省会城市的高中都愧叹不如,但她却不满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去到更远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学。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部故事书很长很厚,张桂梅还在用生命书写,她也愿陪着更多的孩子走过春秋冬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张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贫这条路,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让这些希望的种子落地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感谢这朵划破苍穹的白昼流星,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红土地上的奇迹!

感动中国抗疫事迹心得体会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着一场新冠疫情的考验,而中国作为第一承受疫情蔓延的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在这场疫情中,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抗疫事迹,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勇气和慈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感动中国抗疫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中国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疫情来袭,中国医护人员身先士卒,奋力抗击病毒。他们离家几日几夜,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正在与死神搏斗。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无畏和敬业精神。他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即使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努力在前线救治病人。这对于人们深深的感动和敬佩,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对未来的抗疫工作充满了希望。

其次,我要说的是众志成城的勇气与力量。在这个疫情肆虐甚至发展到失控的时候,中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将举国之力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前线中来。不仅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像湖北襄阳、河南信阳这些乡村地区决斗疫情的地方。当地百姓自发组织志愿者,免费提供住宿、食品,伸出援手,心手相连,充分展现了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伟大精神。这让我们悟出了一句话:人类的情感传递是无坚不摧的。

再者,我想提的是社会的互助和爱心。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社会的互助和爱心也为我们带来了力量。从捐献物资到实施公共调控,中国人民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令人们为之动容。有很多人,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从自身出发,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比如,一名老父亲因为儿子感染,跑遍族人去寻找治疗方法;还有志愿者在自己的车上载物资、捐款人坚定的肯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美好的地方。

最后,我想讲所言所致的齐心协力。疫情的蔓延和扩散使得全社会都变得焦虑,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凝聚力和毅力。从企业捐赠到开课校车,从绘制防疫红线到实行公共卫生管控,所有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场抗疫之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合力,这种齐心协力的现象告诉我们,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综上所述,中国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了爱国主义、众志成城、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等一系列高尚的品质,以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真的一面,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信念,也代表了全人类的信念。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感人至深的精神,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为人类的发展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感动中国张丽莉观后感

张桂梅:

我这辈子的价值,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边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

《感动中国》颁奖辞。

烂漫的山花中。

我们发现你。

自然击你以风雪。

你报之以歌唱。

命运置你于危崖。

你馈人间以芬芳。

不惧碾作尘。

无意苦争春。

以怒放的生命。

向世界表达倔强。

你是崖畔的桂。

雪中的梅。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张桂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张xx,一位63岁的老人,头发稀疏,不施粉黛,她的脸上刻尽了沧桑与疲惫,但是她的坚定却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她,为了让失学的女孩子重返课堂,几近乞讨的筹集资金,创办女子中学,只是为了改变“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她,为了给贫困的孩子交学费,毅然拿出自己仅有的200元生活费,甚至把妹妹寄给自己的路费悉数拿出。

她,为了挽救迷恋网络的男孩,把行李搬到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每一件事都包含着张xx老师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张老师一生无儿无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张xx老师就像一把利剑斩断了贫困和愚昧的传递,架起了知识和山区女孩的梦想桥梁,张老师的无私奉献,无悔付出,辛勤耕耘,爱生如子不正是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使命担当的具体体现吗?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张xx老师一样,始终保持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红梅傲骨,大爱无疆,我们应该承袭张xx老师的“红梅”精神,追求至善至美的师德大爱,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在教育路上奋勇前行!

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

张富清同志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我们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张富清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革命军人,在革命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我们要学习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学习矢志奉献的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张富清同志那样对党忠诚,舍生忘死,矢志奉献,不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心得体会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清晨5点15分,张桂梅和往常一样,从女生宿舍的钢架床上爬起,坐着宿管员的电摩来到教学楼,在学生到来前,把每层楼的灯一一打开。

10多年来,张桂梅每个上学日都坚持着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习惯。“姑娘们怕黑,提前把灯打开让她们更安心。”她说。

爱人早年病故,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她把母爱奉献给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时间去学生家中挨个家访。1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有年寒假,张桂梅到华坪县荣将镇家访。在街头,张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学生山启燕正在路边卖甘蔗。“都要高考了,不好好在家看书,咋跑来卖甘蔗?”张桂梅生气地问。

了解到山启燕父亲患病、家庭困难,张桂梅经常偷偷给她塞生活费,直到她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大学毕业的山启燕已成为一名幼师。

张桂梅名下几乎没有任何财产,她没有房、没有车,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学生们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18年初,张桂梅病危入院,华坪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张桂梅拉住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申纪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申纪兰说:“一句话就是,金、木、水、火、土什么也没有,人民吃不饱穿不好。”

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1951年劳动模范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已完不成生产计划,李顺达提出让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想法。申纪兰不仅带领同村妇女下地,还为她们争取到了和男劳力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彻底实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

1953年,申纪兰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从25岁第一次当选,申纪兰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上世纪60年代,申纪兰带领群众在“石头沟”植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栽,终于把西沟村周边的太行山种满了树。

1973年,申纪兰被调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10年后,任职期满的申纪兰回到了西沟,为农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申纪兰说:“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2020年6月28日凌晨,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田间劳作的申纪兰。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申纪兰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也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来,她初心不变,奋斗不止,为当地脱贫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用她自己的话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

在山西平顺县西沟村,今年90岁高龄的申纪兰,仍然在下地劳动。从1952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劳模到现在,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就没离开过山头田间。新中国成立之初,她带领西沟人民,打坝造地500多亩,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半个多世纪里,西沟村创造了奇迹,在石头上植树造林两万多亩。

时光退回到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西沟村成立了互助生产合作社,22岁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西沟村党支部把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任务交给了年轻的申纪兰。在她的带领下,西沟妇女们学会了摇犁、锄地等农活,享受劳动的快乐。但没多久大家就发现,和男人干一样的活,公分却只有一半。

申纪兰发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竞赛,并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后来,“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了中国妇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而作为一位农村妇女,申纪兰光荣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在履职尽责的路上,申纪兰整整奋斗了65年,已经记不清自己提交了多少建议和议案,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有珍惜合理使用土地的,有发展农村教育的,桩桩件件,都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这些年,她继续带领西沟老百姓培育新型产业,引进光伏发电,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为脱贫奔小康的理想继续奋斗。

前几天,我又看了黑龙江电视台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的报道,深受感动。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张丽莉老师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两名学生而被卷入车下遭到碾压,以至双腿高位截肢,至今还昏迷未醒。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一个人甘于平凡、甘受寂寞,在艰苦的环境下抛洒汗水、奉献生命?我认为支撑这一切行为的是关爱孩子的爱心,是奉献社会的决心,是忠于教育事业的热心,归纳为一点就是做人的责任心。

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正是责任心支撑这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我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加强师德修养是强化责任心的基础,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乃至对整个社会道德产生影响。张老师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学生,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她永远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生命给予尊重。发展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中师德最重要。因此有人说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热爱工作、热爱受教育者,在快乐中提高教育成效。热爱本职工作是责任心不竭的源泉。热爱本职工作才会产生兴趣,才能虽苦犹荣,才能不断赋予自己责任,才能最终提高工作成效。热爱受教育者,不断与他们沟通和交流也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基本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知识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只有投身学习刻苦钻研,才能不断增加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带给学生带来新的收获和体验。

“最美女教师”名下无虚,她在生死瞬间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我们祝福她能脱离生命危险,重新回到她的学生中。更希望她的美丽化作春风,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温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将用自己的行为实践教师的责任。

我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对她产生来强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们一样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可她坚强的毅力却是我所不能及的,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

她是与命运之神抗争的典范。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天使。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是新时期教师的楷模。因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要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时时刻刻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师。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年过九旬的申纪兰代表精神依然矍铄。今年已是她第66次参加两会了,作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这次她带来的议案和建议,依旧是来自鲜活的农村基层,饱含着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申纪兰代表见证了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申纪兰代表所在的平顺县西沟村,位于太行山区。山高沟深地不平,当地村民自古便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60余年间,她的议案、建议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申纪兰代表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村,她深知农民所想所期所盼,她的建议不断被采纳。

村民们干劲十足,大家一起植树造林、打坝造地、兴企办厂,西沟村也渐渐驶入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和我一块劳动奋斗的那些老党员、老劳模都已经不在了,我能替他们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幸运的。我要替他们感谢党给我们农民带来的好日子!”如今的申纪兰代表依然歇不下来——到村民家中了解需求、准备上会的建议、去施工现场询问进展、学习中央有关精神……只要是为百姓服务,她就有使不完的劲。

“脱贫攻坚路上,俺们绝不掉队!”申纪兰代表为今年的两会做足了功课。她很重视的一条,就是建议将农村水电自供区尽快并入国家电网,对自供区的农网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供电水平,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保自供区内人民群众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

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情,从心底打破隔阂,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

张桂梅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钦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我们学习她,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一个党员,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学习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作为一名彝良的职高教师,我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奋斗。

感动中国抗疫事迹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中国成为第一个经历疫情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第一个扭转疫情趋势的国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的英勇奋斗、特殊群体的付出以及人民群众的不离不弃。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们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任何困难都不会打倒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顾中国抗疫的历程,分享我的感动和思考。

一、勇士们的无私奉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疑最值得尊敬的就是医护人员。他们在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奋战,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奔忙。相信在全国人民的眼中,他们早已成为接受最高崇敬的人物。记得看到新闻报道,有位护士为了不浪费一滴消毒药水,竟用垫在鞋底上的纸巾蘸了药水擦洗地面,用最小的物资为病人提供最大的帮助。更多与她们相似的无名英雄们,也在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或许他们的表现仍不能称作“英勇”,但是这个时刻,他们推动了中国斗争的巨轮!

二、生命接力的深刻意义。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一些叫我们心潮澎湃的行业,例如快递员,他们承担着让疫情区域的人们能够得到必要资源的后勤供应任务。假如当下他们停止了服务,无数生命也将因此失去绝望的生存保障。更何况,他们又在疫情初期托运了非常棘手的物资之一:防护物资。直到全国防疫第一阶段结束,我们才意识到这个职业对于社会运转的深刻意义。

三、团结抗疫,大家有责。

团结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它是社会团结、自我防范的两个层面的紧密融合。团结联防联控的人性光辉,不仅在于每一个爱国民众的勇往直前,更在于“团结”这个核心理念。只有当科技、政府、社会各元素“打成一片”,严密策略与精准行动为这个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能。如今,每个人都肩负着自我减少疫情传播的责任,因此,“团结”在不断推进着手指向近期外防、短期外防和中长期外防三个重要方向,让人们相信只要不松口气,我们正在慢慢走向胜利!

四、献爱心、获共鸣。

除了团结外,献身服务是我们抗疫的必经之路。大家不仅是个体,更是家庭和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堪称“献爱心”的一份加盟。他们的全身心投入,把细节一分一秒精雕细琢,最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节,环环相扣,并始终让我们感到这段黄历是多么重要。这也是中国团结这么良好的原因之一。

五、跨越艰难,不负时光。

在中国抗疫的一年中,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压力、焦虑和学习。但正是这些艰辛经历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一个机会,也是我们在几年、十几年后反思时,可能会说出唏嘘的一句话。尽管痛苦和挣扎是阻碍我们前进的一个限制factor,但它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一切、增长对未来幸福的掌控欲。这场战争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它也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了“众志成城”的实质。

结论。

总而言之,中国抗疫表现出来的一份纯粹、聚合、和谐,是值得我们永远铭刻的辉煌历程。我们期望每个人都会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为中国抗疫做出微小的扎实、真诚而有用的贡献。想起某一次记者采访,有人说:“当我回顾这段过往时,我不会去哀叹仍在越来越多急需帮助的病患,我将沉浸在那份团结意识中,从而向前看。”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哎哟——”张桂梅异常痛苦地哼了一声,严重的类风湿病等疾病磨着她的身体。每次坐在稍矮一点的凳子上,她都只能在学生和家长的搀扶下缓慢站起。

“张老师,喝口水,休息一下吧?”学生家长心疼地问。

“没时间了,我还要去好几个学生家。”张桂梅笑笑说,挥了挥贴满膏药的手。

这是今年国庆期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到学生家里家访时的场景。今年,张桂梅先后被评为云岭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可是她的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依然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巡查学校、深夜1点后休息;依然在假期家访学生,尤其是寒假和国庆,她几乎每天都在家访的山路上。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__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感动中国陈陆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一位名叫陈陆的普通快递员因为他不畏困难、不惧风险,为居民送爱心、送温暖的事迹震撼了全国。他的励志故事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力量,更是展现出了中国人在勇往直前中的无畏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自己对陈陆事迹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动灵魂的陈陆。

当我们看到陈陆那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时,我们感到一股浩然正气,仿佛能够借助他的力量,跨过自己的难关。陈陆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员,他把爱献给了受灾、贫困的人们。他每次送达爱心物品时,不单单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爱、一份温暖,给予他人正能量。陈陆的事迹让我们想起一句话:“善良并不过时,美好永远存在。”陈陆的善良不仅感动了一个人,更是感动了整个中国。

第二段:坚守初心的陈陆。

陈陆来自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一直都把自己的责任担在肩上,用自己的行动去彰显自己的价值。即便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初心,而是坚定地走下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始终坚守初心,我们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第三段:奉献社会的陈陆。

陈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献出自己的力量,才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他自己不富有,但他却总是想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这个社会正需要这样的人,能够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他人,传递正能量。我们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有更多像陈陆这样的人,去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段:传承爱的力量。

陈陆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是一种传承,只有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才能够让爱之花在这个世界绽放。陈陆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是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献出自己的爱心并不需要太多,只要我们能够在自己所能的范围内去施舍,就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应该从陈陆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将爱传递下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段:结语。

陈陆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英雄。他的善良和无畏精神,在这个社会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呼唤更多人的爱心。让我们共同传承中国人的美德和精神,为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事迹

近段时间来,全国各地都在组织教师学习“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

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行为,值得我们全社会来学习。我们要向“最美教师”学习: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张丽莉可毅然选择了飞身上前,立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至今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说实在的,当时张老师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着人心。张丽莉老师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的同胞,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解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我们广大教师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最美教师”学习,她是我们的骄傲!最美教师,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最美教师,甘于奉献高度负责。

张丽莉的瞬间抉择,绝非来自于她偶然的条件反射,而是来自于她最美心灵,来自于她平常每月资助困难学生一百元钱和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把饭送给学生等价值观和道德心的修养历练。也正是她这种处处以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为重的“道德理性”,才会有她生死时刻的自然而然义举。不过,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仍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即:自私自利,高高在上,视而不见,浮躁不堪、人情冷漠和道德沦丧等。真让人担心社会道德底线还能坚守多久。当然人间正道是沧桑。因为我们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的"最美"人物。就在我们的'玉溪小学的教师群中,我认为我们玉溪小学的老师的师德就是高尚的,是伟大的。虽然我们做到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非常平凡而又普通的事情。这当然也要付出,一定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热情,要有全身的奉献精神,要有无谓的付出想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那才能做到的。我们能够把握住工作中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各尽其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就拿我们六年级组的全体老师来说吧!在学雷锋践行动的活动中,该组的全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顶着烈日,自代口袋,义务到县民族广场捡石子,清理垃圾;在学校开展集体活动结束后主动带领学生清理场景卫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帮扶学困生,关爱留守儿童,和学生交心谈心等一系列非常平凡的事情。我们的老师只要了解到哪位学生生病或遇到其他困难或麻烦,总是第一个赶到,无论是想办法,处理或者解决自始至终都参与到。比如像常年生病的李小霞老师,她为了扭转她班学生中目前存在的一些较为严重的现象,每天课间时间都分别找学生到办公室进行交心谈心,说服教育,甚至有时还把个别学生有意识的留在自己身边,和他们一起活动,请他们一起到外边吃饭,简直就把他们当着自己的孩子。我想这也是我们人民教师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虽然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这都是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没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扎扎实实的工作热情,没有全身的奉献精神,没有无谓的付出想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做到的。

可以说正是老师们的大美大爱,撑起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的蓝天,也正是我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社会向善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道路就会越发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就不利于对学生的培养,也培养不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真正用心去: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张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再一次体验到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从而形成学生一个个完善人的人格,形成学生的一定性格,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通俗地讲就是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一种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此外教师还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各取所长各尽其用。

我们应该干一行爱一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位年级组长,要爱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向他人学习,想想自己,扬长避短。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张丽莉教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只有把自己的感受落实到工作中,将自己对张丽莉老师的崇敬之情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之中,让一种好的心态伴随着我,在我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张老师为榜样,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无怨无愧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方面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设出有自己的特色。时刻谨记:孩子的眼睛就像摄象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记在心里。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尊重学生,甘于清贫,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要与学生一样,做给学生看,而不是说给学生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学生的楷模!做一名学生喜爱和尊敬的、家长满意的、学校放心的一名称职的老师!为了玉溪小学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作出自己应用的贡献。

张丽莉感动中国事迹

我们相信,当客车撞向人群的那一刹那,佳木斯市女教师张丽莉奋力推开自己学生的举动,绝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道德的本能。我们常说,师者父母心,在佳木斯第四中学门前的'这一幕,让我们在惨烈的悲剧中,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对学生最无私的爱在瞬间绽放。正如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所言:“所谓美,是在事物照理想一样实现时所得到的感觉。所谓照理想一样实现,就是指这一事物发挥其自然的本性而言。所以,有如花在显示其本性时是最美丽的一样,人在显示其本性时便达到美的顶点。善就是美……”一个美丽女教师对学生的爱,可能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点点滴滴、涓涓细流,但是一瞬间的爆发,却足以排山倒海、大爱喷薄。

古人说,燕赵之地,多慷概悲歌之士,而在今天的龙江大地,不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块能够滋养大美大爱的淳土厚壤。我们还记得,徒手接住坠楼的15岁男孩的“最美爸爸”谢尚威的英雄壮举;我们还记得,将同学用力拉回身后而自己被急速冲来的面包车撞伤的密山“最美女生”郭肖歧的美丽故事,我们还记得,汤原大火中为救邻居而身受重伤的王世伟、荆百岁等英雄群像的感人情景……而就在佳木斯市女教师张丽莉奋力救人的第二天,我们又听说了鸡西消防官兵救出被困70米深井下近30个小时的男孩小嘉勋的胜利消息……白山黑水中,随时随地,都可见人性的闪光和道德的力量。而我们相信,每一朵人性之花的瞬间绽放,都是来源于环境与自身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有斯土,方造就斯人,有斯人,方成就斯土。美哉龙江,壮哉龙江人!

曾经在谢尚威的微博中看到,在谈到网友将其与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比较时,谢尚威说:“我不赞成将我们两位比较谁更美,我认为见义勇为没有可比性,吴姐救小悦悦出于人性和道义,我救人只是出于本能,人间大爱无价,我希望能将这种爱心和见义勇为的精神传递下去,照亮中国。”谢尚威说的这种本能,正是长时间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一个结果,在特定的时机和环境下,得以彰显和爆发。

不过,我们在为英雄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要对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作出回馈。我们注意到,张丽莉,这个年轻美丽的女教师,因为救助自己的学生被轧双腿截肢至今尚未脱离危险,我们为她能否脱险而牵肠挂肚,更为她今后的路该如何走而忧心忡忡。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用爱来回报爱,用道德来回报道德,更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机制,让救人的英雄能够得到应有的扶助和关爱,让其今后的路走得不再那么艰难。我们不应止于感动,还要付诸行动。

感动中国钟扬事迹心得体会

钟扬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因为他的善举而成为了一段佳话。他的事迹让很多人感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对钟扬事迹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农民的担当与勇气。

钟扬是一个农民,在他的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始终坚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当地的下岗职工面临生活困境时,他没有选择漠不关心,而是积极帮助他们。即使面对公司的威胁和压力,他也坚定地站在了弱者一方。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农民也可以有担当和勇气,他们同样可以做出让人敬佩的事情。

第三段:善良的力量。

钟扬的事迹还展示了善良的力量。在他帮助下岗职工的过程中,他没有计较回报,而是默默地为他们付出。他将钱财借给了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这种无私的帮助和关爱,让受助者感到温暖和感动。同时,钟扬的善行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帮扶的行列中,使善良的力量得到了传递和延续。

第四段:价值观的思考。

钟扬事迹背后的深层含义是对于价值观的思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逐物质和金钱的迅速获得,追求眼前的利益。然而,钟扬的行为告诉我们,价值观不仅仅是可以看到的结果,而是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钟扬选择了相信善良和正义,他的行为不仅让他自己获得了内心的坚定和喜悦,也给了更多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价值观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选择,也是社会进步和和谐的基石。

第五段:我的体会与启示。

钟扬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也给予我一些心灵上的启示。首先,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喜悦和帮助。其次,善良和正义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处于何种困境,只要我们选择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后,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动力,只有相信并坚持追求善良和正义,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和快乐。

总结:

钟扬事迹的感人之处在于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所展现出的担当和勇气。他的善举不仅让受助者感到温暖和感动,也激励了更多人加入到这个爱心帮扶的行列中。钟扬事迹背后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价值观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积极践行它们。钟扬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心灵上的启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改变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善良和正义的力量是强大的,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前行的方向和动力。我们应该相信并坚持追求善良和正义,在人生的旅途中寻找真正的意义和快乐。

感动中国抗疫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国,许多人失去了家人和朋友,整个国家被感染的人数持续攀升。在这紧急而特殊的时期,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与疫情作斗争。无数感人的事迹在抗疫的一线上发生,许多普通人用自己的方式尽心尽力地奉献对祖国的爱,他们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包括我自己。

第二段:故事1。

我所了解到的第一个感动我的故事是一个年轻医生的事迹。她是一名在武汉的医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直留在医院工作,她每天要穿上厚重的防护衣服,身体不适也不敢停下来,力争要救治更多的患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和奉献精神。

第三段:故事2。

我另外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是一位中年市民的事迹,他毫不畏惧地与病毒抗争。他在家门口的一家超市设立义卖站,用自己的存款购买紧缺的防护用品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各位居民,他甚至还自费购置了体温测量器和消毒水,以保护更多的人。

第四段:故事3。

我的第三个故事是有关一名警察的故事,他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更多的生命。他是一名中年警察,难以抗拒的疾病几乎将他击倒,但他选择将自己的身上的器官和细胞捐出,以期望拯救更多的生命。虽然最后获救,但他展示了最高的仁爱和崇高的信仰。

第五段:结论。

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默默付出和奉献的人们的真实情感状态。他们时刻体现了爱国情怀和人民利益的精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尽己所能,在这场艰难的抗疫战争中,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他们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源远流长,也能从中指引我们多做好事,行善,实践我们的理想。最后,他们真正地感动了我们,也一起证明了,中国人民永远可以凝聚在一起,冲破困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