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构建毕业论文(汇总18篇)

体育文化构建毕业论文(汇总18篇)

ID:8378580

时间:2024-01-04 21:06:07

上传者:ZS文王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期间的重大项目之一,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选题、独立开展研究并完成一定的成果。以下是一些获奖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写作灵感。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坚持德育首位,学校发展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我校的德育始终坚持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基础,以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法纪教育为重点内容,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多年来,我校在“适度超前,整体联动”的德育思路下,逐步形成了“一个根本点、两个面、六条主线”的德育模式,“一个根本点”在于培育成功的人,“两个面”是校内和校外,“六条主线”为学科渗透、班主任教育、团队教育、活动教育、阵地教育和社区家庭教育。力求做到点线面相互作用,整合育人。年2月,我校被评为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

1.建好管理网络,形成德育合力。

我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德育骨干队伍,德育管理网络通畅。我们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经常组织学习育人新视点;我们调动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科渗透作用,尤其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在评先、职评、晋级中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我们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挖掘德育潜力,形成德育合力。

2.完善德育制度,促进依法治校。

我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安全条例》、《学生评选条例》、《宿舍管理条例》等制度,已得到完善并装订成册,在校园文化、学生行为、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德育活动、材料归档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

3.营造和谐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的平台之一。我们将其目标定为构建一部富有魅力的“立体教科书”,让学生得到实在的熏陶,塑造良好的品格。

寄语,润物无声政教处每周设计一段寄语,引导学生积极上进,无声地涤荡学生的心灵。如:“亲善带来幸福,文明带来和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诚为道德之本,信乃人生之基”等,弘扬诚信、奋进的主旋律,使学生的发展增强了信心,带来了动力。

报廊,拓宽视野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自主成功的人,须在身心、智力、审美、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予以良好的引领。读书读报、收看《新闻30分》,有其独特的综合影响优势,学生在报廊荧屏前视野开阔,与时俱进。

板报,专题烘托多年来我校实行班级黑板报评比制。各班学生以此为锻炼平台,精编主题材料,用心美化设计。一版版图文并茂,个性独特,产生了浓郁的主题氛围,催人奋进,让人成功。

4.实现三位一体,凸现德育过程。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学校德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互补教育因素,整合德育力量。为此,我们建好家长委员会,重视家长座谈会、网校“家校路路通”和家教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帮助工作,并把家校联系度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之中。我们还建好德育基地,如:张家浜战斗纪念碑、驻苏73041部队、沈周墓、蟹王市场、敬老院等,通过德育基地活动、社区活动、远足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开发德育资源,拓展社会实践内容,优化德育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经历体验,在体验中走向成功。

5.加强法制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法制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始终紧抓不放。学校聘请了数名相城区法院、检察院、镇派出所业务骨干或领导为我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公检法的同志结合办案经历,选取贴近学生的案例,剖析深入浅出,语言形象生动,学生深受震撼和启发。

同时,校园的法制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如:法制小报、法制知识竞赛、“学习交通法规,预防交通事故”百日法制宣传、“我与末来警察”征文、观看电教片等,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学生,警钟长鸣人更醒。近年来我校在籍学生,无一例第一文库网火灾、溺水、自杀等伤害事件,学校还成功创建了相城区“安全文明校园”。

二、德育为首,积极培育成功之人。

1.着力队伍建设,提升育人力量。

展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目前,我校有区市级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近20人,先进集体10多个。

我们还要求德育工作者坚持理论学习、勤于撰写德育论文。近三年,我校汇编了4本《班级主题活动方案集》、2本《德育论文集》,并承担《中学生临床心理问题的研究》等4个德育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有30多篇德育论文在区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

2.突出养成教育,服务学生发展。

我校养成教育构成了“四导”体系:

主题引导在学生中开展“学守则、行规范”主题系列活动。首先,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使《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其次,组织知识竞赛、行为规范讨论会、演讲比赛等主题班团队活动,从身边的琐事说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广泛开展规范达标活动。再次,充分运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营造氛围增效应,逐渐提高学生的养成水准。

我们着眼于人的发展,倡导“体验军训、感悟人生”,通过体验感悟、队列操练、内务整治、制度学习、辐射迁移等系列,形成了“宿舍管理0147(一适无皱四线七位)条例”、“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礼仪规范”等制度,活动得到了升华。我校军训活动每每获奖,《苏州日报》、《苏州德育研究》都作了介绍和推广。

典型启导我们通过文明学生、优秀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先进个人与集体的评比,让学生在养成中学有标杆,比有榜样。

心理疏导心育与德育在目标上是一致的。我们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制度、有师资、有计划、有场所、有活动等“五有”,排解学生存在的临床心理问题,让心灵充满阳光。主题活动“青春花季,请走好”获苏州市中学心理教育活动一等奖、“偶像的年代”获区主题班会一等奖。

服务督导服务是一种教育理念。我们不仅要求教职工为学生服务和帮助,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服务,成立了常规管理队、行为督导队和规范服务队等学生队伍,让养成教育在督导的过程中得到推进,让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

3.转变后进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在学习、品德后进生转化中,我校形成了“五点策略”。

选准切入点:摸清类型,抓住契机。通过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等情况,老师进一步作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学习情况、思想素质,为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落实挂钩点:领导帮助,强化教育。安排行政领导与问题学生结成对子,通过座谈、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

找出闪光点:跟踪分析,褒扬进步。每位帮教老师认真做好帮教活动记载和分析追踪工作,肯定其进步,放大其优点,让后进生横向找榜样,纵向求发展。

抓住关键点:个案分析,以人为本。每学期政教处组织学生座谈会5次以上,个别谈话人数达到一、二百人次以上,并都作了详细记载与分析,在班主任、教师中提倡“把脉下药”活动,对学生循循善诱,热心帮助,使学生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使教育“有的放矢”,矛盾不激化。

拓宽结合点:整合力量,形成氛围。重视整合公检法、社区、家庭等部门和任课老师的教育力量,使转化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让后进生处于共同上进的良好氛围中。通过拓宽各教育力量相结合的做法,后进生得到了较快的转变,他们用行动书写着一个个大写的“我”。

4.弘扬民族精神,培育诚信人才。

每年清明,我们“缅怀先烈,继承传统”的活动丰富多样:纪念碑前抒壮志,“革命诗词”书法比赛、朗诵演讲等,革命传统薪火相传,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报国志。有不少学生在区级国防、道德、环境等竞赛活动中获奖。

在诚信教育中,我们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通过开展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创设良好的诚信氛围,用人格影响人格,让诚信影响诚信。

5.搭建发展平台,实现巅峰体验。

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平台。我们通过学生参与管理、服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先进表彰,进行榜样激励;通过竞赛活动,让尖子更尖,让特长更长;通过文体活动,使学生愉悦身心;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得到文学素养的沐浴。三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有300多人次在区市级以上获奖。

同时,我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学生多元评价,对富有个性和一技之长的学生增设“百花奖(与学习成绩不挂钩)”,每学期评定。近年来,诸如“小画家”、“足球明星”、“小制作师”、“全能主编”、“网络高手”等超千人。

学生在大显身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享受着成功的巅峰体验。

(2006年6月本文发表于《苏州德育研究》)。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我们讲和谐,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呢它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歌曲中唱道:家合万事兴。可见,中国人民对和谐的殷切期待。既然如此那么调动一切进取因素构建和谐学校也是众望所归了。

和谐发展的理念仅有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才能渲染出氛围,寻找创立和谐学校的途径就要从其组成说起,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探询和谐就要从自然和人两方面说了。

自然的因素即自然环境,创立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我们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无不是俯拾不完的美丽,清新的空气中荡漾着和谐温馨的气息,那么心境会像阳光般灿烂,思想像雄鹰般翱翔,同时迸发出青春激昂的火花!唐人有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回首历代书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此刻,各高校也以环境优美为亮点,想必为了“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境。”茵茵绿草,莺莺鸟语让我们陶醉,亭榭交错,山水相映让我们痴迷。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人的因素,人是万物之灵长,是世界的主导。和谐的人文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意蕴丰赡的学校文化都属于人文的范畴,是和谐学校的灵魂所在,因为必须程度上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来的重要。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和谐”是什么?和谐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憧憬;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众志成城;和谐是国泰民安,龙腾虎跃的盛世联欢;和谐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中华巨龙正在腾飞着,中国正在斗转星移般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世纪的中国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我们作为一名中国人更是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能为有如此伟大的祖国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我们是和谐学校的一分子,都有无限爱国的雄心壮志,一谈到祖国都不禁热血沸腾,是的,祖国的未来要让我们来创造!

我们是青春的火焰,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雄心勃勃但壮志难筹,此刻谈建设祖国仍为之过早,再学校就要努力学习,伴着跳跃的青春音符为共建和谐学校,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说道共建和谐学校,有的人会想那是多么崇高,我怎样能做到?教室的门坏了,你把它修好,水桶里的水满了,搭上一八,随手将他倒掉,花该浇了,你淋上写些清水,同学摔到了你跑过去扶。不在乎你的功绩有多大,不在乎你的成绩有多好,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付出过,哪怕你只是为同学为学校,借过一只笔,拔过一棵草,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你就是和谐学校的一分子,就是所有同学们的榜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等着你做,建设和谐学校就体此刻我们举手投足的小事中。

平凡之中显伟大,琐碎之中出英雄,不在乎风雨有多大,不要顾忌成败得失,不要怀揣畏惧与不安,牢记你是和谐学校的一分子,带上你青春的活力,拥上你矢志不渝的意志,载上你勇往之前的自信,扬帆起航,手挽手,肩并肩,众志成城,一齐建设我们和谐的学校。

使初中生活因你的存在而闪烁和谐的光芒!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环境中的人们,有和睦相处的愿望。言语交流,有收获,有启迪。将语言表达,作为学习提高的一种方式。建立一个资源共享、教学交流的平台。如学生心理讲座、文学诗社、博客、人生课程探索。

和睦共处,有什么样的方法?

1.恒久努力。

环境中的人们,和睦相处,是点点滴滴长期努力的结果。

坚持微笑与热情应对环境,避免冲突。以奉献与付出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奉献大,要求小,欢乐工作与生活。遇到问题、冲突,将它作为学习的起点,从中有所领悟。

长期构成的问题,默默寻找办法,克服困境,化解矛盾。

2.礼仪。

工作中,人们用礼貌来交流。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彼此能说声“多谢你!”“对不起!”“你辛苦了!”对心灵,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多承担职责,自我的问题,自我扛。

反反复复,平地起**的事情,以忍为上。立好言,行好事。

3.体验。

生活中的毁誉与荣辱,我们要有足够的抵抗力,不计较口头的胜负与输赢。多读书、三缄其口、努力工作。经过阅读,反复实践,理解人生的真谛。

4.心理氛围。

人们能全面研究自我的工作环境,读懂一齐共事的人的心理,生活的细节之中,捕捉奋进的动力,获得瞬息的灵感。获致工作中的愉快、自信。

二、鼓励自主性。

和谐环境中,人们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互助与关怀,是一种精神的需要。

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追求。

学校中的师生,在教学中,能找到自我的精神追求,并为之孜孜不倦的努力,为自我的学业、教学,忙得筋疲力尽。在休息时,享受学习、思考之后的幸福的暖意。

2.学校主流文化。

国家需要优秀人才,家长和教师期望学生成人成才,学生渴望教育与创造完美未来,促成进取的学校主流文化。

学生后天的学习,影响着他的思想观念,这与学校的教育呈现差异。

3.教育学的发展。

学生行为、思想与教育目标存在差距,促使教育者,研究学生心理与教育规律,构成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教育创新。

4.以学生问题为中心。

进取解决学生问题,这是学校和谐的关键。

教育中,有箭有弦上的险境,也有学生表达的困惑,更有学生成人意识对师长的挑战与逆反,铸成教育工作的艰辛与教育工作者的坚强。少年学生们,也在这样的环境激励中,树立鸿鹄的梦想。

三、增强学校文化的凝聚力。

学校文化,有一种天然凝聚力,社会各方的目光都关注教育。五十个人,有五十种观点;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对策。

1.学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学校中,师生观点、行为的冲突,蕴酿新的学校文化。教学矛盾,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内动力。它促使教师们总结教育方法,推动着师生共同成长、学习。

2.创新。

创新学校文化,是时代礼貌提高的选择,是社会的一种人文追求。如人们广泛谈论学生素质教育,没有定论。有人,却默默探寻实现它的方法,构成一个个教育成果。人们发现,素质教育,是能够实现的。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更好的方法。

学校有创意,风云激荡,学校也静若神闲;再大的**,师生之间也有珍贵的友谊。

3.兼容。

生活融入音体美,工作运用理化生。思想不一样的人们,尊重彼此的专业与特长,相互交流、思索。

4.真诚。

在包容的环境中,人们敢于将说真话。

真话,代表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质量。一个人,说十句话,十句话都是真话,他的生活质量很高;一个人,说十句话,仅有一句话是真的,他不会在生活中有成就感。

包容的环境,才有真话的存在,培育真正的人,屹立于人海。

培养人们和睦共处的愿望;鼓励人们在自我努力的领域,奋发努力、进取自强;共铸兼容的学校文化,容纳人们的内心的真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学校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学校和谐的成败。

一个学校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学校,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学校,肯定是无和谐可言的。

优美的学校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学校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学校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一小学校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学校风景线。教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期望和力量。

当然,学校环境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你瞧,教学楼前橱窗里一帧帧醒目的优秀教师照片……能够融入学校环境的建设。尤其当学校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学校首先应当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一个和谐的学校,还应有千姿百态、意蕴丰富的学校文化。没有丰富的学校文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提倡多元化评价,我们就应当看到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学生的个性自由地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一小处处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和特长的舞台。和谐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同学们、教师们,构建和谐学校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梦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和谐学校的乐章,愿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校园文化建设中阳光体育的构建论文

茶文化作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集中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在茶文化发展的4700多年过程中,茶文化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代素质教育高度普及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在茶文化氛围中,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养都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的。

1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文化。

人们通过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可以明白其中所具有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了确保学习到完整的茶道、茶礼、茶俗,以及各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内容,在保证宣讲茶文化课程的同时,尊崇茶文化中所表述的“和”与“敬”的概念。学生之间通过坦诚相待,来交换互相的想法,才能保证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二字所体现的“理、敬、清、融”的含义。学生可以融洽地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尊敬彼此的想法、理清思路的同时,学习完整的茶文化知识。人类现代社会需要追求一种和谐的文化理念,为了确保人们之间可以更加团结,也为了保障可以促进社会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学校需要教授学生学习到完整的茶文化知识,以茶文化的思想进行交流,让彼此可以建立友谊。学生还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以茶文化为立国之本,在追求其中的儒家思想的同时,结合现代文化的特点,发展多样性茶文化精神。我国十分尊崇孔子的儒家思想,由于其中具有仁爱亲人的思想,十分值得现代人去学习,所以,众多高校在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当中,需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教育和学术理念,才能让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茶文化与和谐校园的关系。

茶文化讲究相互之间互相尊重,这正与和谐校园文化相统一。学生在了解茶文化以后,可以利用其中的思想陶冶情操,并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本质而言,茶文化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工作可以相互融合,保证以尊重人性规律和教育规律为基础,促使校园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以科学、民主、人文、开放为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掌握人物、事情等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通过正确的看待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性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茶文化知识学习工作。

2.1人与自然相互和谐。

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饮品,茶水可以起到提神醒脑、降低血压以及调节身体各部分功能的功效,与国外的咖啡或者可乐等饮料不同,茶水不具有更多的刺激性,人们在饮用的同时也不会产生过多的依赖行为。同时与可乐相比,茶水具有低热量、低糖分的优势,因此,可以被广大青年所接受。由于人们追求一种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茶水成了现代年轻人更渴望饮用的一种饮品。通过大量的种植茶树,在可以有效地净化环境,固土防沙的同时,还能确保可以有稳定的收益,由此可见,茶树的种植不但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还可以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为建设绿色的生态环境,人们需要大量的种植茶树才能促进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同发展,也能保证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茶农在种植的过程中,会附带一定的情感和智慧,这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文化,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茶文化知识理念的同时,需要表露出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统一生存的教学理念。为确保学校有更加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以及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校需要组织学生不断完善校园的生态环境,比如种植更多的绿色树木和植被,让校园更像是大自然一样,生机盎然,环境优美。学生以花、鸟、鱼、虫为伴,在绿树成荫的文件下学习,则能让学生的心情变得更加豁达开朗,也能够更全身心的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课程当中。

2.2人与社会相互和谐。

人在社会中生存,或多或少的会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这就需要一个人具有高度的智慧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才能促使在和谐社会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学习了茶文化基础课程以后,能够用正确的态度以及大量的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学生在了解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以客观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面临的众多问题。茶文化可以促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尊重和有礼貌地进行交流,以和为贵才是正确的处事方法,以礼待人才能确保人与人之间建立更深厚、更持久的友谊。学生由于学习了茶文化知识,因此,做事情之前都会以照顾他人为基本的处事原则。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举行,让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茶中所具有的甘甜的香味与意境是相互统一的。茶文化追求一种和平的生活理念和积极友好的生活态度,为了确保人与人之间可以以茶文化为基础进行交流,形成和睦的交流氛围,才是学习茶文化知识的真正目的。

2.3人与内心相互和谐。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精神的状态,为确保学生可以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确保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总体来说,只有让学生明白和谐的理念,才能促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观,也才能让学生以健康乐观的学习心态,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我,并以积极的心态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教师需要不断肯定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制定张弛有度的决策力,有侧重点地传授学生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能够品尝出其中所具有的淡淡苦涩,这正与学生的学习压力相一致,只有能够承受茶味中所具有的一丝苦涩,才能有更加坚韧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完整且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学生注重应内外兼修,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品格与修养。学生学习了茶文化知识以后,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不同事物进行准确分析和评估的同时,不会因为遇到重大的挫折情绪上产生波动,只有以平和的心态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茶文化的精神理念走进校园以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更多的沟通渠道,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课程的同时,可以举办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期间学习到更加细致的茶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茶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中国茶文化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因此,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全部的茶文化知识。教师在教授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课程的同时,又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才能确保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课程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发达,社会中的拜金现象和享乐现象日益严重,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为确保高校学生可以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并且不被这些客观因素所影响,教师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观念处理在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茶文化讲究和谐的社会理念和积极的为人处事态度,学生了解茶文化以后,能够以茶文化的思想,建立平等共处的关系,让人与人之间打破隔阂,关爱互助的生活。以茶文化精神为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高校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学校在完善各制度的同时,需要遵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为基础,维系校园秩序稳定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让学生有轻松、团结、美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更好沟通的同时,保证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第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和理念,做到互尊、互重、平等的关系。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础,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完成教学任务的分配工作。教师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情操,完善教学理念和知识水平的同时,热爱教育、关心同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需要不断的激发,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才能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第三,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构建和谐优美的教学环境。学校以科学有序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校园布局为基础,才能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需要通过不断的绿化校园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校园,才能确保师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提升精神境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第四,学校需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人文知识为教学重点,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在语文、政治、历史、美术等学科上的教学能力。以确保学生学到更完整的人文理念,学校可以开展以人文为主题的讲座,让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形成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学校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也为了保证茶文化可以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校需要坚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理念,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牢固学生的人文思想,对学生更加关爱,才能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制度,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结束语。

研究茶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以及文化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茶文化的渗透,以及和谐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学生综合修养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文化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完美梦想和愿望,构建和谐礼貌的学校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的一大步,仅有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学校也就礼貌了。

我认为,构建和谐学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明白是教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教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理解,珍惜教师的付出,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是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忙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学校的温馨。坚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是需要建立良好的学风、校风。我们倡导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诚实、勤奋、团结、进取”。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我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四是需建立诚信、礼貌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我和教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天下大事,必行于细”。让我们高度重视“讲礼貌”,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今日做起,把思想道德规范落实到每一个言行中。“学校是我家,礼貌靠大家”。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学校在社会主义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学校,通过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对于学生,加强学生知识教育体系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校园的构建是以学校为主导,从而促进学校的和谐相处,使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遵规守纪。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也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和建设规模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另外,和谐校园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完成教育所赋予的崇高使命。

二、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互动关系。

学校体育文化体现了和谐的社会文化,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活动参与及教导之下形成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使命感。在生活、学习上,体育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场馆、体育活动中心及活动宣传栏上,师生通过学习体育文化,从而产生无形的力量,进而激发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能主动参加到体育活动中。

和谐校园的构建,实现了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遵法守纪、师生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的理想校园。和谐校园不仅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也能团结友爱,尊敬教师、勤于学习,也能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师生的参与,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和谐校园的构建,因此,和谐校园的构建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和谐校园为载体,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各尽所能的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实现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从而加快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三、加快体育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为了加快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强体育文化制度的建设,从而促进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是,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学校应对体育文化的建设引起重视,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文化制度,如建立体育活动委员会、成立各种体育活动的社团,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学校应制定学校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坚持“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原则,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并且制定的体育文化的规章制度应落到实处,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

学校体育文化主要表现在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方面,而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需要以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物质条件为基础,才能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因此,注重体育文化设施的建设,建设校园体育活动的框架,加强体育活动场地、体育场馆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体育器材,从而为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学校建设体育文化活动场所时,如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体育宣传栏等活动场所,应设计优美的体育建筑,选用优质的体育设施,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环境与和谐校园环境构建的统一。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展现文化物质的价值观和和审美观,文化物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力量。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主要结合点,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体育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弘扬人文精神。校园的体育文化主要把一切体育行为引导到现实的目标,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体育文化能为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有明确的规定;体育文化对完善学生的性格个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性格个性具有三个基本的要素: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三个要素都完备了,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的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的活动,又有独立性的活动,还有相互交织的文化活动,这些参与到活动中的人,都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能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因此整个体育活动的过程是促进个性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最终目的,它能促进学生的精神文化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和谐社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社会和谐了,其他才能得以高效快捷的发展。高等学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把学校的各项发展不断的推向前进。在校园内部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一种友爱、安定和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一种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以和谐为教学的主要理念,既能体现出学校的个性,有要体现出社会的时代性。因此,和谐校园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精神乐园,也是学校的最终目标和价值。

2.1、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能极大的促进学院的主体发展。

在高校中,如果体育文化环境氛围好了,就会带给人们运动的欲望。校园中可以发扬体育文化的`场地很多,例如:报刊亭、广告栏、体育场、校园广播级活动中心,学校或者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宣传体育文化效应的无形场所,学生如果处于这种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其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从而不自觉的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领悟到体育文化的精神和状态。这种体育文化在对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后,就会使人们产生体育运动的欲望。

2.2、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校园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不仅可以很好的激起师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也能大力的弘扬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文精神。校园中的体育文化是校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及各种团体活动的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支持,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为的氛围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校园的和谐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和教师通过参与到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去,去了解现实社会,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事实,崇尚理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如果一个校园具有和谐的文化环境,将会给师生员工带来极好的工作氛围,陶冶人们的情操,放松师生的心灵。

三、结束语。

总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既能提升师生的凝聚力,也能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能起到何种作用,如何能更好的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是在目前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更主要的要能在实践中有更新的创造。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其树立加强自主健身、锻炼的健康意识。将排舞项目引进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使其成为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排舞项目的开展有很多需求。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强化校风建设的需求。

校风建设对于学校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个学校精神内核的塑造。排舞是一种情态饱满、举止优雅的舞蹈,它在教学、表演、练习等方面具有非常严格的统一性标准。集体性排舞训练、表演等,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意识。此外,排舞项目还具有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排舞是一种饱含激情的青春舞蹈,通过排舞训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促进其更加积极地成长和进步。与此同时,通过排舞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干扰,对其他不良文化进行自发自觉的抵制。总而言之,排舞活动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促进其以更加积极、开放、上进的姿态向前发展。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增长见闻。排舞作为一种校园文化项目,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同时,排舞作为一种自我表现艺术,也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表现价值观,并使这种自我表现成为影响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重要依据。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排舞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良好行为意识的形成具有渗透作用。对于学生内在精神的培养也有极其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排舞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排舞是一种能够进行大范围普及的舞蹈活动,通过学校进行组织,将有一定舞蹈基础或者对舞蹈有热情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排舞俱乐部的形式对大家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和辅导。使他们成为排舞活动最早的参与者和积极分子。同时,通过各类排舞比赛,来达到帮助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学生对排舞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这项舞蹈活动之中。也能达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的目的。

二、排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排舞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需求。这得益于排舞活动的开展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1.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担负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任。排舞是一种简单、积极、向上且有极强互动性的健身舞蹈项目,同时,它还融合了各种时尚、流行的舞蹈元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追求潮流的思维意识,因此,排舞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一直是备受大学生们欢迎和喜爱的一项体育文化活动。此外,排舞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舞蹈音乐极富动感性,动作元素的种类也十分广泛,这些个性化的特征都能显示出排舞项目旺盛的生命力。而大学生们通过参加排舞活动,可以不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友爱、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也能使其人格品质得到完善,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参加舞蹈锻炼,最直接的就是能加强身体锻炼,充分展现其强健体魄、热情向上的积极心态。排舞的艺术功能、教育功能以及体育功能的发挥,使校园文化的层次更加丰富,校园文化的氛围更加浓厚,对于帮助大学生积极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努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凝聚力,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排舞是一种可以实现万人齐跳的集体性舞蹈,这种集体性决定了舞者之间必须短暂地建立一种稳定的群体,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信任来表现舞蹈艺术。加强排舞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尊心、对完美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等。在这个练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相互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摩擦,通过这个过程的磨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树立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努力创新以及团体合作的意识。同时,团体合作项目还能强化参与者的组织纪律性,让其能够在团体氛围下实现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排舞这种集体排排跳的舞蹈,对服装、动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种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的精神面貌,无论是观赏者、还是参与者,都能从中感受到愉悦、饱满的氛围,感受其带来的热烈情感。而集体性排舞通过团结协作又能从中看到集体风貌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3.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实现终身受益目的。

排舞是一种大众化的健身项目,它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就算是没有舞蹈基础的人,也都能参与排舞活动。排舞的舞曲跟随动作的变化,包括的音乐元素的种类也非常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等特征的不同,都有相应的排舞舞曲。学校阶段的排舞学习只是以大学生开展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通过参加排舞锻炼,可以从中感受到排舞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终身学习的意识。排舞包含多种舞蹈元素,加强排舞练习,可以从中体会到各种舞蹈形式的艺术魅力,还能增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以后学习舞蹈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来达成终身锻炼、终身体育的目的。

4.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排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它也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通过经常性的排舞锻炼,还能帮助学生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帮助人体实现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呼吸系统、运动神经、心血管系统等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排舞作为一项健身运动,还能有效提高人的心肺功能,缓解人体的疲劳和压力,松弛紧绷的肌肉,强化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排舞练习过程中,跟随舞曲的节奏来使身体产生律动,并通过变化的舞步来最大限度地使身体得到自由的呼吸和放松,不仅能够从中获得身体上的满足,还能使其精神得到放松,达到消除精神疲劳的目的,进而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校园文化建设中阳光体育的构建论文

“书香校园”的建设在中国备受瞩目,小学校园中的教室阅读空间成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把握室内空间设计的关键要素,分析受众的实际需求,设计功能完备、形式丰富、安全可靠且具有吸引力的阅读空间。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死板被动的教义背诵式学习逐渐暴露出巨大的局限性和落后性,素质教育、自主阅读学习越来越被全社会所重视,从小学起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成为未来终生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自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书香校园”理论以来,这一观念风靡中国教育界。然而,众多理论研究重复于小学图书馆的作用与建设,忽视了教室室内阅读空间。本文就以此为据,深入思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室阅读空间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使书香洋溢满校园切实实现在全国小学生们身边。

一、小学教室阅读空间表现的形式。

在人们在生理和精神层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阅读空间的服务不再是简单的借与阅的服务,而是形成信息传递、社会教育、智力开发和娱乐休闲等的综合性服务格局。教室室内阅读空间的建设,决不能照搬图书馆的老旧藏书模式。一定要设置新颖活泼的阅读环境,引起小学生阅读兴趣。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地区和家庭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不断增长,教育硬件得到提升,人均教室建筑面积有增长的趋势。然而国内现行标准中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小学生为1.16—1.38㎡/生,并不宽松的社会现实决定我们在设计小学教室阅读空间形式时,必须把握形式紧凑、平面占地小、空间利用率高的原则。教室室内阅读空间建设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图书角、班级书架、电子阅读屏、展板橱窗等等,选择具体形式应做到因地制宜,各显其长。湖南长沙商学院陈焕之受到qq阅读空间的启发,建议开辟阅读空间,将室内的可利用空间划分为“艺术走廊”、“考研教室”、“文学广场”、“外语角”等板块,共享书籍,互相学习,也给不同的读者们提供一个交流、分享、以书会友的平台。这个新颖的概念可以引用至我们的室内阅读空间设计,由老师主导在教室内设置阅读墙,设置不同主题,鼓励学生们把自己推崇的书籍,或者书评、心得贴上阅读墙,让学生们的收获彼此共享,让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在班级营造浓厚书香氛围。

二、小学教室阅读空间设计的原则。

1.年龄的特殊性。为小学教室所设计的室内阅读空间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特殊性,区别于成人阅读的特性,就儿童阅读环境来说,空间设计是否能符合孩子们的行为特点及心理动态;他们的所思所想,能否达到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的作用,特别是儿童的心理状况和身体情况不同与成人;怎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他们,起到循循善诱的好作用。通过优秀的室内空间设计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这就是我们在设计时需掌握的最主要原则。

2.造型的装饰。小学生群体具有活泼好动、好奇探索、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低等特点,因此在为其设计家具时,应格外注意安全性和保护性,同时兼顾美观和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把造型安全和结构安全作为造型设计的第一要素。阅读空间也不仅仅是读书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书香氛围的学习多功能空间,应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在造型装饰上可以选择仿生造型、儿童装饰画、卡通涂鸦、陈设装饰等等。设计师saritshanihay在以色列拉马特沙龙主题幼儿园尝试将家具装饰卡通化,运用灵活的排列方式,轻松诙谐,使呆板重复的书架格式充满了趣味和变化,去除了传统阅读空间的严谨生硬,引起儿童的强烈兴趣,使儿童在阅读时会有在家里的舒适和乐园般的兴奋。

3.色彩心理。区别与成人,儿童的阅读空间应该是活泼生动,鲜艳明快的,色彩丰富,变化协调是教室阅读空间色彩设计的重要要素。纯度高、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符合儿童心理的要求,而且他们较喜欢暖色调的色彩。丰富的色彩刺激能使儿童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求知欲曾强;而单调、灰暗的色彩会使儿童的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其活力也会下降。因此,选择符合小学生色彩心理需求的颜色来设计阅读空间,可以激发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高明度低对比度的色彩运用有利于营造宁静平和的阅读氛围,多使用粉红、天蓝、粉绿等颜色会让小学生更加喜爱,整体以中性色为主调,鲜艳而不刺眼的颜色点缀使空间活跃起来,教室与阅读都变得温馨舒适。

4.材料选择。现代装饰材料市场品种繁杂,各种材料有着不同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各有优劣,然而在小学教室室内阅读空间的设计中,材料选择仍应将重点放在关注儿童上。绿色儿童家具基材应选择无毒、环保的材质,以天然实木为主。至于儿童家具的表面涂饰,不易刮伤和不褪色的特点是选择的首要考虑方向,尽量采用含有机溶剂的低毒、无毒涂料,甚至不用涂料,仅在家具表面打腊即可,既能保持其原汁原味的本色,且具有相当舒适自然的手感。材料和配件的合理适用与搭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安全性,在阅读空间设计中,多使用实木材料、软质材料,避免易碎、尖锐、高硬度材料。

三、结语。

小学教室室内阅读空间设计应得到更多关注与重视,设计应以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年龄特质、心理及行为特征、审美及兴趣爱好为关注重点,兼顾安全性、实用性与美观性,将关爱与温馨融入阅读、融入校园,注重激发阅读兴趣,使阅读变成小学生积极自主的兴趣爱好和内心愉悦的事情。从小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塑造终生学习行为,推动人生的全面发展。让书香真正的弥漫这个校园,才能从起点上完善“书香校园”建设,构建学习型社会。

探析独立学院构建感恩校园文化毕业论文

摘要:独立学院是近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独立学院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试图对独立学院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对独立学院如何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做出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感恩缺失;感恩教育;重要性;路径选择。

独立学院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迄今为止全国已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学生人数逐渐增多,所占高等教育比重逐渐增大,独立学院在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民办学校学生(含独立学院)对国家政治局势和法律的认识存在偏激倾向,不能客观、全面、冷静地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习惯从个人角度出发,情绪化地面对现实,容易出现偏激认识和行为。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地看待社会,将个体融入社会之中,适应社会,谋求发展。独立学院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独立学院接受教育,没有考上自己的理想学校,难免心理失衡,有自卑情绪,且现在入校的大多是90后学生,大多是以我为中心,性格相对独立。且受社会风气影响,学生对亲情淡漠,冷漠的对待父母,没有责任感,如何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树立回报意识和奉献意识,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与作用。

感恩教育实际上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活动。

只有让独立学院的学生了解感恩,才能向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延伸责任教育,礼仪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只有这样,责任感,使命感才会内化,学生人格的塑造才能得到完善。

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怀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1、自我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感淡薄,功利化倾向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思想观念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种思想意识在充分肯定了个体价值,给予个体最大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过分关注自我,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对集体、国家利益漠不关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被唤醒,他们个性张扬、性格独立,不再轻易地接受某种单一的价值判断,转而审视个人利益、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缺乏自立、自强、自尊意识。

独立学院中存在一大批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社会地位优越的学生,父母溺爱,同时又寄予他们过多、过高的期望,为其倾注太多的物质和精神奉献。这些大学生在这样的一种家庭成长环境下,极易形成自私自利、任性放纵、怪僻、唯我独尊、麻木不仁等不健康心理和人格,以至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无所适从、沮丧消极、悲观绝望。这样的教育和保姆式监护,使孩子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缺乏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3、奋斗目标不明确。

独立学院大学生原本学习基础较差,为了获得一张跻身社会、保障生存的绿色通行证,他们是带着高考失败的心情走进大学生活的,导致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容易看低自己。或许是被逼的他们缺乏理想信念的支撑,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听课,旷课、迟到、逃课,在缺失目标的情况下,看电影、上网聊天、游戏、交朋友、谈对象,完全放松了自己,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进取心。

4、缺乏理想信念。

部分同学还没有形成一个初步的价值观,也没有自己的主见,有不少学生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往往“随大流”,跟着感觉走,不考虑利弊、危害,特别是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时,界限不容易把握,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易发生偏差。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组织形式上,就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生活和日常思想教育的质量,包括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手段、适当的教育时机,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我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恩义、亲情,强调知恩图报。要在独立学院里通过开展传统经典读书节,教师节,母亲节等活动,开展各种体谅父母的艰辛、感谢老师的教诲以及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各类讲坛,邀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学生家长或者有亲身体验的学生等等现身交流,与所有大学生开展更贴近的对话。

3、“言传不如身教”,老师自身思想素质好,敬业精神强,知识水平高,会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学生的感恩教育。老师用高尚的人格去“启迪”学生,胜过任何的语言说教。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家庭、交友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及有关障碍等等。学生对老师心存感恩,才会在这位教师面前,敞开智慧之门,接受老师源源不断地传授知识及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负面现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修为。

目前,感恩意识教育中的一大障碍就是社会或生活中出现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负面现象。当大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时,可能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负面心态。这就必须教育大学生应心怀仁爱,关爱社会,不仅要批评社会负面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建设性的推动社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和宣传社会正面典型。要利用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事件来进行对大学生的感恩引导,比如近些年来汶川大地震的爆发,信义兄弟事件等等,都很好地弘扬了全社会的感恩意识。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定位,加大对这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比单纯的传授知识会更加有效,这批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会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姚丽敏.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

[2]王青.地方高校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06.

[3]王丽.浅析8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上海师范大学,.

小议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论文

目前,辽宁高校校园生态体育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生态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2.1调查问卷。

2.2数据分析。

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比例是47.12%,女生比例是52.88%。体育专业学生比例是5.86%,非体育专业学生比例是94.14%。通过问卷了解到,我省高校中既有露天场地也有体育场馆的学校占85.14%,其中有3-4个运动场馆的高校的比例达到58.30%,这说明我省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较好。但是关于体育课器材使用方面统计数据表明,51.05%的高校有大多数体育器材,只是少数项目器材没有;36.89%的高校体育课器材缺乏,数量不够,一般是两三个学生使用一个器材;9.09%的高校体育课有所有体育课器材,能做到每名学生都有体育器材,2.97%的高校几乎没有相应体育器材,上课只有一个田径场地或篮球场地。此外,高校对体育课器材的维护和更换情况也并不理想,64.69%的高校很少有人员队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换,只有31.03%的高校能做到有专门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比例不到半数,4.28%的高校基本没有维护。学生对高校体育器材的评价是,8.57%的学生认为非常差,12.5%的学生认为较差,41.26%的学生认为一般,23.95%的学生认为比较好,只有13.72%的学生认为非常好。高校对体育课的基础实施投入问题中,34.35%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相当大,对学生的兴趣有很好的鼓励,但是有40.03%学生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其余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太多投入或不重视基础设施投入。以上数据说明,要发展我省高校生态校园体育,提高高校的校园生态体育的物质文化基础是必要的。关于学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问题的调查中,8.5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36.28%的学生认为一般,36.45%的学生认为满意,只有18.71%的学生是非常满意。针对体育课规范问题的调查中,有89.86%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达到规范或规范以上程度,但是还有10.14%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教学不规范;有8.82%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不满意,34.97%的学生认为教学形式一般,56.21%的学生达到满意及满意以上。这说明我省体育课教学比较规范,但还有改进空间。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4.60%的学生认为高校体育课对体育活动有积极影响,而且从调查数据分析,我省高校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园体育活动,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在1-2次之间的人数达到49.04%,接近一半的学生能坚持每周运动1次到2次,而每周能运动3-4次的学生比例高达27.10%,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也存在,比例是8.57%。在校内做体育活动时,有22.90%的学生没有注意过保护环境或者没注意这个问题,77.10%的学生注意保护环境。关于生态体育运动了解情况一题,45.98%的学生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生态体育,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只占8.48%,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的比例分别是16.35%和29.19%,这说明生态体育理念没有在高校中普及,了解这个理念的高校学生比例较低。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4.04%的高校开展了生态体育运动,75.96%的高校没有开展过任何跟生态体育相关的运动。生态体育在我省高校中的宣传力度不够,66.52%的高校没有对生态体育运动进行过宣传,高校中对生态体育进行过宣传的学校比例只占33.48%,从研究数据看,我省高校校园生态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处于建设初期,学校对宣传认识不足,也说明学校对生态校园体育认知度不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议职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在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中,体育被认为是包含人生所需要的道德标准,培养人格的最好工具,是教育的有机部分且不能被割裂。体育运动中公平公正的规则、意志品质的锤炼、胜负输赢的体验以及团队合作的磨合等,都能让参与者受到启发和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而终生受益。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功能越来越被教育者所认识。

高校品牌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国内外高校对品牌建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例如山东大学专门成立了品牌学校研究所,对学校品牌文化和形象传播进行研究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的.内涵得到拓展,被赋予了文化意义。但凡世界著名大学,无不把体育精神纳入大学精神的培养内容之中。

二、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品牌。

由于每所大学的体育文化发展历程不同,形成的体育文化内容也有所不同,因而每所高校的体育文化品牌也就不尽而同。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进行研究。

(一)以篮球为中心多种体育形式共同发展。

篮球是山东科技大学的招牌体育项目,也是该校与外界交流的主要体育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篮球爱好者,也培养了师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然而实际上,篮球作为该校的招牌体育项目并不代表能迎合全体师生的口味。因此着力推动其他体育形式的发展,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及繁荣的重要举措。

(二)采用战略三维模型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

三维模型指出,每个组织都可视为由三种业务或活动组成,这些业务和活动可以根据其年份来确定范围。范围1是现有的基本核心业务,需要维护和拓展,其长期绩效(不管是用利润还是用组织中的其他价值来衡量)不容乐观甚或下降。范围2业务是新利润来源。最后,范围3是一些前景尚不能确定的新业务,如冒险的研发项目、创业初期企业、试销产品等。

三维模型的基本点就是管理者需要避免短视,战略上固然需要关注现有业务,即范围1,同时也要充分留意范围2和范围3.

把战略三维模型应用到山东科技大学体育文化品牌建设上:范围1,篮球,也就是现有核心业务;范围2,新兴体育项目,即为新体育影响力来源;范围3,待发展体育项目,即为那些前景尚不能确定的新业务。建立新型体育项目对于该校体育文化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三)刍议如何确立高校新兴体育项目。

首先,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活动的基础。学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课后体育活动,要让学生愿意参与,就要让学生愿意走进场馆设施,单调的设施功能显然是无法实现上述目的的。除了篮球馆以外,山东科技大学还应建设具有较高标准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足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

其次,政策也是体育项目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将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列入“重点任务”,中国足球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年,青岛市获批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在政策的驱动下,足球运动一定更加火爆。

最后,群众基础是体育项目选择的重要因素。跆拳道是在青年中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该校跆拳道俱乐部创建于年,培养了一大批的跆拳道爱好者,连续多年获得青岛跆拳道联盟的多项冠军。

综上所述,可将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跆拳道作为山东科技大学的新兴体育项目着力推动发展,逐步成为建设山东科技大学体育文化品牌的主力。

(四)依照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战略三维模型,浅谈新兴项目和待发展项目的发展。

如图1所示,数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影响力,范围1、2、3的发展时间点不同--范围1先发展,范围2其次,范围3最后发展。按照范围发展时间先后的顺序,我们可以在发展范围2的时候借鉴和参考范围1,在发展范围3的时候参考和借鉴范围1、范围2.在山东科技大学,篮球的发展是成功的,因此在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时可参照体篮球的发展模式。

新兴体育项目也会有自身的体育特色,因此在借鉴篮球发展模式的时候切忌全盘抄袭,要本着取其精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原则。范围1是范围2的基础,范围2是范围3的基础,然而范围1又是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所以,下一步的体育工作重心既要放在推动新兴体育项目发展上来,又要维持好篮球的基础地位。

(一)学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

学校应该出台专门政策,制定制度,鼓励引导,甚至规定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每年设立专款加强体育场地等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建设。

学校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方式,加强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悬挂体育标语、运动标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文化,参与体育运动。

(三)加大对学校篮球队的包装,发挥主力队员的示范作用。

山东科技大学校篮球队代表了该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但这种文化精神不能只局限在篮球队队员的身上,要通过他们影响到全体学生,达到教育与宣传作用。加强校内外的宣传与交流,通过主力队员与普通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运动。

(四)做好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组建、培育和指导工作。

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是高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载体。因其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吸引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参加,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促进了校园体育热的升温。

因此,学校要因势利导,做好体育俱乐部、社团的组建、培育和指导工作,让其在发展之初就走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gerryjohnson,richardentalsofstrategy[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唐迅,冉建.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及开放现状述评[j].山东体育科技,,30(01):86.

探析独立学院构建感恩校园文化毕业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培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总体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点。因此,毕业论文成为考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也写出了一些较好的文章。但从总体看,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还不理想,在论文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自建校以来,即对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环节教学,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的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深入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本文就此做以总结和探讨。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1、论文形式改革。

毕业论文要求具有知识创新,普遍指导价值,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有一定偏颇。为了改变管理类毕业论文的形式单一现象,我们在毕业论文形式上采用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等形式来代替以往的纯理论综述性质的毕业论文,改变毕业论文写作内容的局限性。

为了保证这样的目标能够达到,我们分几个专业规划选题方向,具体如下:市场营销专业采用创业设计方案、营销方案策划、市场调查报告;工商管理专业将采用人力资源诊断报告、生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诊断报告、供应链管理诊断报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用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社会现象分析报告、公共政策分析报告。通过上述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到实际问题当中,加强毕业论文的应用性。

2、论文写作过程改革。

以往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包括开题、写作、答辩、修改定稿等环节,但大多数同学在毕业论文撰写之前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头脑空空,因此,我们将指导过程拟定为阅读文献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选题、调查(设计)、整理分析、写作、定稿、答辩几个环节。让学生提前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充实头脑之后再来确定选题,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空洞性,同时增加调查(设计)环节让学生切实深入论文的实际形成当中,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作一个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拼凑。因此,将指导过程拟定为阅读文献或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和拷贝别人的工作内容。

3、论文组成部分改革。

绝大部分高校毕业论文均由以下部分组成:

(1)封面;。

(2)扉页;。

(3)任务书;。

(4)中文摘要、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8)指导教师评审表;。

(9)评阅人评审表;。

(10)答辩评审表;。

(11)封底。

为了简化形式,我们将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规定为以下组成部分:

(1)封面;。

(2)目录;。

(3)正文;。

(4)附录(主要包括问卷,样本,数据等);。

(5)指导教师评审表;。

(6)评阅人评审表;。

(7)答辩评审表;。

(8)封底。

在毕业论文的组成部份中去掉了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附有问卷,样本和数据,尽可能的去掉部分形式及理论上的内容,更多的加强和鼓励实际操作,以及报告本身内容的完整和深化,更加侧重报告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4、写作和指导进程改革。

大多数院校毕业论文的安排都是在大四下半学期,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最后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来准备毕业论文,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质量低下而且流于形式。针对此问题我们对毕业论文进程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五、六学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训练,对学生提前进行写作训练,为未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的课程中选取一门考查课或必修课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教师可根据课程将其作为考试或作业来训练。从第七学期开始选题,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论文框架写作雏形;论文框架定好后,组织学生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确定之后,方可开始具体写作。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保证毕业论文有全面充分的准备。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学生写作兴趣有所提高。

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一样都能考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体现应用性的特点。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等都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不一定都要运用新知识,也不要求有知识创新,相反要求运用知识的成熟性,保证方案的成功概率。解决方案不一定要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把应用效果作为报告的评价标准。

从改革实施以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已有不少毕业生以毕业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并且这一数字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写作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凡是自主选择调查报告这一形式的学生,其在调查报告的努力程度及最后成果的质量上均要超出其他学生。这也说明学生的自主意愿性和自主选择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论文质量有所提高。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五、六学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训练,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的课程中选取一门考查课或必修课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可作为考试或作业来训练。由于写作过程的全方位改革,从2008级、级同学的实施效果来看,此过程改革确实有助于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也理顺了教师的具体指导思路。

3、论文规范性有所提高。

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出毕业论文有关程序文件及写作细则文件,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细则文件中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教师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论文程序规范文件》,该文件主要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原则,指导的具体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要求以及附有具体时间及具体内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并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此外,针对不同的作品形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写作细则。

包括:《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方案)写作细则》《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论文写作细则》,由于分形式制定具体细则文件并有可参照的写作模板(范例),毕业论文的执行步骤更加清晰,学生写作的规范性也在逐渐加强。

三、改革经验总结。

1、对改革的高度认识。

在此次毕业论文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度的改革决心和改革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改革处于广泛需求的推动之下,上下统一思想,将改革提到实际操作层面,不能只是想想或被动执行,必须上下齐心主动寻求改革的方法与步骤。其次,必须认识到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毕业论文的改革不仅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指导教师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指导教师身上,指导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态度,因此,指导教师对于毕业论文改革的高度认识是推动改革实行的强劲动力。

2、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几乎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在此次毕业论文改革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多种管理办法和制度来保证改革的落实,例如,以具体的比例来推动调查报告或设计方案,规定各位指导教师多带各种毕业调查报告且数量不得少于所带学生人数的20%,并逐年提高比例,争取每年每位教师以10%的比例提高,三到四年最终将毕业调查报告或设计方案总比例达到30-40%,逐步争取把部分论文变成创业报告,诊断报告,市场策划等多种形式,借此改变毕业论文纯理论的空洞形式,提倡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应用性。

对于指导教师则落实具体任务,例如规定指导教师要做到师生面对面指导,每位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导论文次数不得少于3次,要求各位指导教师保存每次的批阅指导记录,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指导教师需尽职尽责,在指导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品德与模范作用。

3、配套政策的保障。

配套的政策对于制度的落实有着根本的保障,因此,改革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来支持。例如在试点中,我们对于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调查报告的最后得分上予以相应的减分,此办法也有助于教师最后对学生作品的科学打分。对于教师,我们将具体的指标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者将在年终考核中予以相应减分。此外,设立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由系主任牵头,各教研室主任组成,采取交叉检查和抽样检查的办法,定期对毕业论文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此保证毕业论文过程的有效进行。多项配套政策的出台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作用,进一步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4.

[2]岳强,王秀珍.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思路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3]韩玉惠.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9.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的体育文化论文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在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中,体育被认为是包含人生所需要的道德标准,培养人格的最好工具,是教育的有机部分且不能被割裂。体育运动中公平公正的规则、意志品质的锤炼、胜负输赢的体验以及团队合作的磨合等,都能让参与者受到启发和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而终生受益。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功能越来越被教育者所认识。

因而,高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高校品牌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国内外高校对品牌建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例如山东大学专门成立了品牌学校研究所,对学校品牌文化和形象传播进行研究规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的.内涵得到拓展,被赋予了文化意义。但凡世界著名大学,无不把体育精神纳入大学精神的培养内容之中。

二、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品牌。

由于每所大学的体育文化发展历程不同,形成的体育文化内容也有所不同,因而每所高校的体育文化品牌也就不尽而同。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进行研究。

(一)以篮球为中心多种体育形式共同发展。

篮球是山东科技大学的招牌体育项目,也是该校与外界交流的主要体育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篮球爱好者,也培养了师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然而实际上,篮球作为该校的招牌体育项目并不代表能迎合全体师生的口味。因此着力推动其他体育形式的发展,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及繁荣的重要举措。

(二)采用战略三维模型推动高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

三维模型指出,每个组织都可视为由三种业务或活动组成,这些业务和活动可以根据其年份来确定范围。范围1是现有的基本核心业务,需要维护和拓展,其长期绩效(不管是用利润还是用组织中的其他价值来衡量)不容乐观甚或下降。范围2业务是新利润来源。最后,范围3是一些前景尚不能确定的新业务,如冒险的研发项目、创业初期企业、试销产品等。

三维模型的基本点就是管理者需要避免短视,战略上固然需要关注现有业务,即范围1,同时也要充分留意范围2和范围3.

把战略三维模型应用到山东科技大学体育文化品牌建设上:范围1,篮球,也就是现有核心业务;范围2,新兴体育项目,即为新体育影响力来源;范围3,待发展体育项目,即为那些前景尚不能确定的新业务。建立新型体育项目对于该校体育文化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三)刍议如何确立高校新兴体育项目。

首先,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活动的基础。学校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学生课后体育活动,要让学生愿意参与,就要让学生愿意走进场馆设施,单调的设施功能显然是无法实现上述目的的。除了篮球馆以外,山东科技大学还应建设具有较高标准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足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

其次,政策也是体育项目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将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列入“重点任务”,中国足球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2015年,青岛市获批为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在政策的驱动下,足球运动一定更加火爆。

最后,群众基础是体育项目选择的重要因素。跆拳道是在青年中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该校跆拳道俱乐部创建于2004年,培养了一大批的跆拳道爱好者,连续多年获得青岛跆拳道联盟的多项冠军。

综上所述,可将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跆拳道作为山东科技大学的新兴体育项目着力推动发展,逐步成为建设山东科技大学体育文化品牌的主力。

(四)依照体育文化品牌建设战略三维模型,浅谈新兴项目和待发展项目的发展。

如图1所示,数轴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影响力,范围1、2、3的发展时间点不同--范围1先发展,范围2其次,范围3最后发展。按照范围发展时间先后的顺序,我们可以在发展范围2的时候借鉴和参考范围1,在发展范围3的时候参考和借鉴范围1、范围2.在山东科技大学,篮球的发展是成功的,因此在发展新兴体育项目时可参照体篮球的发展模式。

新兴体育项目也会有自身的体育特色,因此在借鉴篮球发展模式的时候切忌全盘抄袭,要本着取其精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原则。范围1是范围2的基础,范围2是范围3的基础,然而范围1又是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所以,下一步的体育工作重心既要放在推动新兴体育项目发展上来,又要维持好篮球的基础地位。

三、高校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学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

学校应该出台专门政策,制定制度,鼓励引导,甚至规定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每年设立专款加强体育场地等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建设。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学校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方式,加强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悬挂体育标语、运动标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关注体育文化,参与体育运动。

(三)加大对学校篮球队的包装,发挥主力队员的示范作用。

山东科技大学校篮球队代表了该校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但这种文化精神不能只局限在篮球队队员的身上,要通过他们影响到全体学生,达到教育与宣传作用。加强校内外的宣传与交流,通过主力队员与普通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运动。

(四)做好体育俱乐部和社团的组建、培育和指导工作。

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是高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载体。因其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吸引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参加,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促进了校园体育热的升温。

因此,学校要因势利导,做好体育俱乐部、社团的组建、培育和指导工作,让其在发展之初就走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gerryjohnson,richardentalsofstrategy[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唐迅,冉建.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及开放现状述评[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01):8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构建的体育文化论文

关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不少学者从体育学、教育学、文化学等角度对文化、高校校园文化、高校体育文化的定义、结构、内涵、特征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与阐述。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外显的,是看得见、摸得着、使人一目了然的,表现为校园的容貌,体育建筑及环境,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用品等。王爱华(20xx)认为:要将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于校园其他文化建设来讲,场馆设施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崔学臣(20xx)指出:高校在修建或筹建体育场馆设施之初应充分考虑当今社会主流文化的特征和高校所处的地域特点、立足综合利用和开发,作出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为体育设施的长期使用、功能的更新改造奠定基础,节约后续资金;李辉(20xx)提出: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汪美芳(20xx)强调: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卢聚贤(20xx)点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是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体育建筑、场地、设施是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高校体育文化环境的构建中,物质文化是重要的基础。刘吉峰(20xx)指出:高校完善的体育建筑、运动场等物质设施,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设施的美感,从而促进大学体完美统一。以上所述:都是对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都强调了物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又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可见,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既是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构建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在高职院校校园中形成并呈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一种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它是以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了解各种体育知识,在这过程中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最终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按照内容来分类,可以看做3个层面:外层、中层和内层。通常所说的外层指的是包括学校体育相关教学的设备设施、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等等在内的物质层面;外层是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基础,只有基础设备准备充分,我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建设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内层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体育精神方面的文化,同时,他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精髓,它是校园和全体师生共同构建的一种精神氛围,包括价值观、体育情感、思想品德等等方面。中层是指实施层次的体育文化,包括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中的行为与制度,而这些制度与行为文化又包括体育教学、锻炼、规范、竞赛、传统、体育制度。内层是体育文化的3个层次中的核心,它支配着外层和中层体育文化。而外层体育文化和内层体育文化也是内层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总体来说,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也是一种体现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它代表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与学校长期的严格教学、科研、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发展甚至世界观、人生观的正确行程起到了非常积极地作用,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反过来也会促使高职院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健康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