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心得体会(实用16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心得体会(实用16篇)

ID:8382510

时间:2024-01-04 21:59:02

上传者:文轩

心得体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字表达形式,既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又要有真实的情感表达。请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精彩心得体会范文,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思路。

霍乱时期的爱情语录

2、即使它有千万种模样,临到死亡,他也不过是一句,我爱你。”

3、即便是最好的府邸也难逃衰败的命运。——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4、失去了缘分的人,即使在同一个城市,也不太容易碰到。

5、霸气侧漏,至死不渝。

6、该小说不仅表达了“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哥伦比亚的历史。战争和霍乱威胁着拉美人民的生命,而人为的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的社会孤独感使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信任,心理距离加大。

7、小说的开头部分讲女主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他前去检查自杀的好友杰勒米雅·德萨因特·阿莫乌尔的遗体,回到家后,他发现自己的宠物鹦鹉竟飞上了室外的芒果树,他为了抓住这只鹦鹉而不慎从树上跌落摔死,从他的死引出了男主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出场。

9、故事描述了三个主要人物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费米娜达萨和乌尔维纳博士的情感世界。它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社会的爱情、婚姻和老年人问题,揭示了衰老、死亡和腐朽的主题。这本书由六部分组成。背景是南美洲的一个地方,那里有持续不断的内战和霍乱。故事发展的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末到30年代。

10、不可战胜的自制力和勇敢无畏的爱。悟到了生命跟死亡相比,才是无限的这一真谛。

11、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经验。

12、弗洛伦蒂诺·阿里萨选择在这个时候向乌尔比诺的妻子费尔米娜·达萨表白心迹,但是她被他的唐突,以及自己所感到的内心深处触发出的情感所吓退,继而引出了这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

13、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14、如果我是你眼中的一颗泪珠,我会沿着你的脸颊落下,消失于你的双唇之间,如果你是我眼中的泪珠,我不会哭,因为我怕失去你!

15、该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16、有你有美丽的日子,就像是那只没有烦恼的兔子,总是快乐的吃着,含有维生素abcd的萝卜,不论别人怎样看我,就是情有独钟的咀嚼,有你的日子。

17、总之,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只要你比对手活得长,你就有机会和你爱的女孩共进早餐”。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饱受长期内战和霍乱折磨的国家,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和日常社会活动。通过弗洛伦蒂诺600多次的“爱”,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爱。

18、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她的欲念。

《霍乱时期的爱情》影评

2004年的圣诞节,海蒂在加州圣何塞的大街上寻觅礼品屋,出差到这里,她想买一件心仪的礼物送给男友。

大街上一间叫“缘分天空”的咖啡屋吸引了海蒂的注意,这里不仅出售咖啡,还售卖各式各样的手套,海蒂喜欢那双黑色的羊绒手套,只有最后一双。当海蒂伸出手去拿摆放着的手套时,另一只手也握住了那双手套。海蒂转身,看见一个年轻男人尴尬地向自己笑了一下,这个男人有着温暖的笑容。海蒂不由自主也放松了拿手套的手,回应了一个抱歉的笑容。

就在他俩互相谦让的时候,一个墨西哥人把手套抢了过去,既然你们都不要,那就给我吧。男人告诉墨西哥人,他已经埋单了,墨西哥人悻悻地离开了。男人把手套递给海蒂,既然你喜欢,就送给你。

这个男人让海蒂有着莫名的好感,她收下了手套。咖啡屋的窗外雪花飘落,海蒂喝着浓郁的咖啡和这个英俊的男人交谈,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他叫库伯,是一名it工程师,梦想有一天去看尼加拉瓜瀑布。有人说喜欢一个人一分钟就够了,喜欢库伯,一个温暖的笑容就够了。可是他们都有各自的恋人,一切美好的相遇只能戛然而止。

咖啡馆打烊了,两个人漫步到大街上,海蒂提出要回酒店了。库伯问海蒂,可以留下你的电话吗?海蒂说,好,你先给我你的电话。库伯把电话写在一张卡片上,这个时候一个骑单车的小孩呼啦过去,卡片被大风卷起飞扬,不见了。海蒂愣了,不愿面对的`问题始终存在:上天只是让他们相遇相识,可他们仍得和各自的恋人过现实的人生。

海蒂决定拦的士离开,库伯拉着她的手说,你真的就这样消失么?海蒂的心里一阵难受,她让库伯把他的联系电话写在了一张一美元旧钞票上,然后用这张钞票去街对面买了一瓶水,钞票被另一个顾客找零带走了。海蒂说,明天我就要回西雅图了,如果有一天我再见到这张写着你电话的钞票,我一定会找你。海蒂继续说,回家后我会在家中的一本旧书《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写下我的电话,书将卖给旧书店,如果有一天你找到这本书,就能找到我。

2004年的圣诞节,一场浪漫的相遇和一次克制的心动,在海蒂和库伯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后来海蒂和男友分手,搬家,库伯也认识了新的女孩,而那张印着两个人电话的旧钞票和旧书飘荡在美国城市和乡村的角落。

2010年冬天,海蒂和新男友感情顺利,即将订婚,海蒂却不快乐,她心里仍然想着那个笑容温暖的库伯。6年来海蒂每张一美元的钞票都会紧张地仔细翻开,可是却一次次失望。海蒂和好姐妹尼娅约好去圣何塞旅游一次,希望重遇库伯。

库伯的婚期也近了,可是他的生活中却经常出现一个名字,海蒂。他去买东西,听见人叫海蒂,他去理发,发型师叫海蒂,甚至看电视,连电视上那个漂亮的模特也叫海蒂,可是这么多海蒂,都不是他寻找的那个女孩。库伯想是不是老天提醒他要去找海蒂,他和死党买了机票赶去西雅图。

西雅图和圣何塞的飞机在空中相遇,海蒂和库伯又一次在天空中擦肩而过。

在圣何塞的海蒂一无所获,不过和失落的海蒂相比,尼娅收获却挺多,在酒店的时候,她遇见了大学室友詹妮弗,詹妮弗周末要举办婚礼,邀请尼娅和海蒂参加。

海蒂可没有心情去参加婚礼,她一个人走出了酒店,想用这最后半天的机会去寻找库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当初和库伯相遇的“缘分的天空”咖啡馆,海蒂想,要是他忽然出现该多好,眼泪倏地盈满了她的双眸,她意识到自己爱着库伯,几个小时的相遇,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海蒂拨通了男友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告诉未婚夫,她决定取消订婚,因为她不能确认自己是不是爱他,这样订婚对他是不公平的。

说完了这些话,海蒂心里也释然了。当你有了足够勇气去直面自己的时候,生活就变得特别简单。海蒂此刻只想喝一杯咖啡,等待库伯,如果他今天不出现,海蒂会毫无牵挂地离开圣何塞。

海蒂决定买一份报纸看,报纸有一栏是本地婚庆消息,里面有一则公告,新郎库伯和新娘詹妮弗今天上午10点在教堂举行婚礼。

库伯的照片印在报纸上,依然是那么温暖的笑容,海蒂的手颤抖着看手表,现在已经是中午12点,就算现在自己鼓起勇气去找库伯,他已经是别人的新郎。

所有的等待都没有意义了。海蒂埋了单走出咖啡店,寒风萧瑟地掠过,海蒂孤单地站在街头。这时一个声音飘了过来,“海蒂!”一个男人站在街对面微笑着看着她——那是库伯。

在西雅图一无所获的库伯回到圣何塞,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在婚礼前一天要送礼物给新郎。库伯打开詹妮弗送的礼物盒,里面躺着一本书《霍乱时期的爱情》,詹妮弗说每次你去旧书店都会找这本书,但从来不买,所以我买了一本送给你。库伯紧张地翻开那本书,内页里娟秀的字迹写着海蒂的电话号码。那个时刻,库伯拥抱了詹妮弗,然后非常愧疚地对她说对不起,他心里喜欢的女孩不是她,库伯取消了婚礼。

大街上又飘起零星小雪,穿越岁月的长廊,库伯和海蒂紧紧拥抱在一起。海蒂的衣服口袋里,静静躺着一张一美元的旧美钞,刚才买咖啡的时候找零的,上面写着库伯的电话号码。

读《霍乱时期的爱情》心得体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它的过于真实,把爱情中的丑恶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防备地敲碎了我对爱情所有美好的幻想。

看到开头三分之一时,我想到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男主阿里萨就像茨威格笔下的女子那样决绝执着,飞蛾扑火般地爱着女主费尔明娜,哪怕是“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可是进一步看下去,才发现阿里萨的言行不一是如此令人憎恶。

在费尔明娜成为寡妇后,阿里萨再次向她表白:“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他们终于睡到了一起时,阿里萨说:“我为你保留了童真。”尽管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和他发生过关系的女性超过600位,甚至有位少女因他而亡。至于那无数次的短暂艳遇,“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

所以,即使男女主最终得到了一个琼瑶剧般的结尾,也让人感觉不到浪漫。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半个多世纪的等待与忠贞不渝的爱情,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阴险猎捕计划,令人唏嘘不已。

阿里萨真的爱费尔明娜吗?我看未必。他在初见她的那一刻,就“爱”上她了。

费尔明娜爱阿里萨吗?好奇和爱情是如此让人混淆。当陷入老年孤独的她终于奔向浪荡子阿里萨的怀抱时,也“很难分清自己是出于同情还是爱情。”

费尔明娜爱她的丈夫吗?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用《月亮与六便士》里那段经典选段来概括最合适不过: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

费尔明娜的丈夫爱她吗?尽管他在临死前对费尔明娜说“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也无法抹去他婚内出轨的事实。

这本以爱情冠名的书就是作者开得一个玩笑,甚至是讽刺。醒醒吧,年轻人,不管你拥有什么,你都是孤独的。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我在星空下牵起你的手,在海边和你翩翩起舞。但是多年之后回忆起这些瞬间,我却无法说清,让我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你手心的温度还是灿烂的繁星,是你翻飞的裙摆还是低沉的潮声。我不知道我爱的是你,还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觉。

阿里萨无法说出,他怀念的是诺丽埃加还是在诺丽埃加的家里时,午后阳光中的点点尘埃。至此,我终于可以说出,即便此时阿里萨已经快三十岁了,他依然是个少年。

因为,年少时的爱情是盲目而且没有道理的。很多时候男生说话时有点磁性的嗓音,女孩头发上洗发水的香气,都可以成为喜欢一个人的理由。你和ta在一起很舒服,仿佛ta这里就是能让你的心灵停靠的温暖的港湾,ta能理解你,你们志同道合。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人,也许是上天派来的朋友,却被年轻的人们误认为是爱情。诺丽埃加是能让阿里萨短暂忘记费尔明娜的众多女人之一,阿里萨和她的感情,同样是热烈而疯狂的。只是有时候阿里萨会质疑爱的源头在哪里,是诺丽埃加本人,还只是和她在一起那种安静的感觉,还是她能够理解他的想法的温柔。

爱一个人和喜欢在一起的感觉,是不同的。如果因为和一个人舒服而认为这是爱情的话,那么当这种舒适不复存在,这个人也会随着变得面目可憎。甚至人们会质疑,自己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她。而真正的爱情,即便是带来了痛苦,也让人甘之如饴。而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感情,已经在长长的岁月中,缠绕在他每一个细胞里。即便这思念让他痛苦,让他怀疑,让他自卑,即便看到费尔明娜变成了富太太,看到了费尔明娜逐渐发福的腰身,他仍不改初衷。

我不同意诺丽埃加的认为,两种爱是可以分离的说法。如果他爱的只是繁星,那么谁都可以让他在星空下牵起手来;如果他爱的只是大海,那么他不会对每一个在海边陪他跳舞的人刻骨铭心。而他爱的人,即便乌云密布,即便海潮汹涌,他也愿意勇敢牵起她的手。爱情让人有了软肋和铠甲,即便卸下了铠甲却让人刺中了软肋,当事者也只会无奈地笑一笑。

有的人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啊。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光芒闪耀、令人心醉的爱情小说。爱情是一种病,对弗洛伦蒂诺来讲,这场由文字幻想营造的爱情疾病,从来没有被治愈过,因而他执著地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

《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了女主人公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及费尔米纳与乌尔比诺医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纠葛。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在年轻时有过一段炽热的感情,“只因在窗外多看了你一眼”,那偶然的一瞥,成为半个世纪后仍未结束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源头。看到费尔明娜的那刻起,天真的弗洛伦蒂诺开始了他孤独狩猎者的秘密生涯。但因为家族的阻碍,费尔明娜的父亲一直想让他嫁入豪门,成为高贵的夫人,也因为彼此都太年轻,在一次旅行结束后她不留余地的拒绝了他,在这段长久受阻的爱情之后,弗洛伦蒂诺没有一刻不在思念她,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后来,费尔米纳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为他的忠实伴侣。但弗洛伦蒂诺决心献身于这场爱情事业,他不计较手段的得到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她,他细心的保持着自己健康的外表,他为她精神恍惚,决心要为她保持童贞,但是却用放纵的生活来排遣分离的空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为了什么人像他这样等待,片刻也不曾气馁,重新赢得费尔明娜的芳心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目标,他坚信自己早晚能夺回她。后来,乌尔比诺医生不幸去世,弗洛伦蒂诺却选择这个时候再次向乌尔比诺的妻子费尔明娜表白自己对她永恒忠诚和不渝的爱情。年迈的一对昔日恋人重坠爱河,但是他们还是没能够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而此时他们仿佛越过了漫长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的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超越了爱情。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是一次误诊的果实,在父亲撮合和医生追求下她嫁给了这个门第显赫、家财万贯、名誉非比寻常的医生。当他不得不正视自己嫁给乌尔比诺时,她在重大的危机中被击垮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在没有任何理由就拒绝了弗诺伦蒂诺,也同样没有任何理由的更喜欢乌尔比诺。事实上,她喜欢后者的程度不比前者多,了解也更少。乌尔比诺向他提供的仅是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幸福,但终究不是爱情。在她人生千钧一发之际,丝毫没有考虑那位追求者的男性魅力,他传说中的财富、年轻有为或美德中的任何一项,只因害怕失去稍纵即逝的机会,发现二十岁已迫在眉睫时慌了手脚,于是一切烟消云散,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弗洛伦蒂诺的记忆彻底抹掉,成为她怀旧思绪中的一个幽灵。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在这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里,作者马尔克斯展示了爱情的所有可能性和所有方式,有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有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有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还有放荡的爱情和羞怯的爱情……以致于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一生一世。”当77岁的阿里萨深情地对72岁的费尔明娜说出这句话时,15岁的阿美利加刚刚自杀身亡。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阿里萨属于前者。

18岁的阿里萨对13岁的费尔明娜一见倾心,从孤独守候到飞信传情,再至私定终身。费尔明娜的父亲洛伦索棒打鸳鸯,带着费尔明娜远走他乡,阿里萨的情书也飞越千山万水,一路跟随,爱情之火非但没熄,反而越燃越旺。

“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只不过是一场幻觉。”17岁的费尔明娜回到城市,见到阿里萨的第一眼,就为两人的爱情画上了句号。

20岁那年,费尔明娜嫁给了门第显赫、家财万贯、在欧洲受过教育且在同龄人中声誉非比寻常的乌尔比诺医生。

“他很丑,而且可怜兮兮的,但他身上洋溢着爱。”费尔明娜的表姐伊尔德布兰达这样评价阿里萨。可怜的阿里萨,听到费尔明娜的婚讯后,在半夜里,独自站在费尔明娜的阳台下,拉响了那曲他为她创作的爱的华尔兹。他一边拉,一边低诵着歌词,琴渐渐被泪水打湿。“当他把琴收进琴盒,头也不回地在死一般寂静的街道上渐行渐远时,心中感到的并不是明天即将远行,而是仿佛多年前就已抱定永不回来的决心离开了此地。”

母亲心疼阿里萨,给他找了一份遥远城市的电报员工作,让他远离悲伤之地。轮船抵达终点的当天,阿里萨发起了高烧。烧退后,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让电报员的光辉前途见鬼去吧,他将永远不再离开费尔明娜的城市。

阿里萨认定,乌尔比诺医生会死的,他决心等下去,即便等到世界末日。他也下定狠心,要赢得名誉和财富以配得上费尔明娜。

50年来,他完全献身于这项胆大妄为的爱情事业。“为了她,他不太计较手段地得到了名誉和财富,为了她,他细心保护着自己的健康和外表,其严谨程度会让同时代的其他男人觉得缺乏男子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了什么人或事物像他这样等待:片刻也不曾气馁。”

乌尔比诺医生死去的当晚,76岁的阿里萨便向费尔明娜重申了他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阿里萨用每日一封的打字机情书、白玫瑰和每周二的拜访,渐渐赢得了费尔明娜及她儿子达萨的认可。

在费尔明娜经历一系列名誉打击后,阿里萨邀请她登上了加勒比河运公司的轮船,远航旅行。这也是阿里萨作为加勒比河运公司董事长以来,第一次登船旅行,行期是“一生一世”。

完美的阿里萨,完美的爱情,是吗?

爱情!爱情!

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在离开本城、远赴他乡当电报员的疗伤之旅中,25岁的阿里萨一直沉浸于自己的悲伤里。一个女人趁黑夜突袭,夺走了他的童贞。这一事件,让阿里萨发现了一个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

半个世纪的等待,每一刻对费尔明娜的思念,都会让阿里萨痛苦万分。阿里萨必须不停找寻替代品,抚平伤痛。于是,50年后,“他已经拥有了二十五个本子,里面有六百二十二条较长恋情的记录,这还不包括那无数次的短暂艳遇,因为它们甚至都不值得他怜悯地提上一笔。”

622段恋情,622个情妇,他们对阿里萨的感情,有假意也有真心,有的仅索取其身体,有的还要求其灵魂。阿里萨既已把自由留给了费尔明娜,许多情妇的悲剧就已注定。

阿里萨与养鸽女奥林皮娅在内河船的舱室里私会,在养鸽女的肚皮上留下了标识“这小东西是我的”。当晚,奥林皮娅就死于其丈夫的刮脸刀下。

阿里萨突袭了自己家的女仆,并让她受了孕。一幢带家具的房子就解决了他的麻烦,孩子也认他人为父去了。

莱昂纳是阿里萨在河运公司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把阿里萨推向事业顶峰的女人。她终身未嫁,一直照顾着老年的阿里萨,在阿里萨受伤住院后,又亲自为他洗澡、换衣、按摩,没有任何回报。

当然,还有阿美利加。13岁时来到海港城市上学,阿里萨是其监护人。阿里萨用了一年的时间,精心地培育她,以慈祥祖父般的温和,狡诈地牵着她的手,逐渐把她领向自己的地下屠场。当费尔明娜的曙光初现,阿里萨果断把阿美利加抛到一边。毕业之际,15岁的阿美利加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这段依恋关系。

《霍乱时期的爱情》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书中的人物行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均是以中性、客观的笔调描述,既没有赞赏,也没有批判。

阿里萨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书心得体会

一场严峻霍乱的席卷使国家入了短时的骚动之中。即使政府已然存在数十年,这个在战争的废墟中建立的凄惨散乱的地方,人们的思想依然毫无进步。吹弹可破的政治,人心惶惶的街道,岌岌可危的安全,以及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姻,整个社会拥有了不断进步的科技的裹挟,却更显得落后与愚昧。

数十年之后,乌尔比诺医生,这位曾在那场霍乱中救死扶伤的伟大医生,这个国家的绝对权威,人们心中共同认为的救世主,在一次寻找鹦鹉的午后活动之中丧命。他那年过古稀的妻子费尔米娜·达萨在丈夫的葬礼过后,被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老人的一番唐突告白,牵扯出了一段持续近半个多世纪的隐秘往事。

菲尔米娜与弗罗伦蒂诺相识于微时。很快,两个青年人就陷入了无可自拔的爱情之中。然而菲尔米娜的父亲是一个在非洲大陆以贩卖鸦片和骡子致富的,满手肮脏的商人,执意幻想着让自己的美丽女儿嫁入当地的贵族之中以刷洗自己的污名,而弗罗伦蒂诺只是一个出生于寒门的电报员。两个可怜的恋人从此便被残忍分开。当菲尔米娜不断地劝说自己对于恋人只有怜悯而已,当她渐渐开始遗忘曾经的感情时,高大英俊的乌尔比诺医生,因为一次误诊结识了她,并开始为她痴狂不已。菲尔米娜的父亲听闻了这件从天而降的美事,便努力撮合二人,并最终将他们推上了婚姻的殿堂,然而这位可怜的老人却因别人的提前告发,而被迫返还了自己的故乡。

本以为会开始属于自己幸福生活的菲尔米娜,却从此跌入了贵族们整日的尖酸刻薄之中。她的婆婆与小姑整日对她指手画脚,而那对她充满爱意的,处处迎合她心意的丈夫,也会因为所谓的菜饭缺少爱意而对她评头论足。生活的压力,加上高级阶层的偏见,使她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骄傲,成为一个圆滑的,懂得迎合大众的女人。她抛下自己往日的无拘无束,处处忍让。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贵妇。可是,每每夜深人静之时,她总会默默流泪,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究竟是不是她所想要的。当自己的丈夫离世,当往日的情人又一次敲开了自己房门,菲尔米娜最终还是选择了投向昔日恋人的怀抱之中,在即将走进死亡的人生之前,重新体会迟来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

一个懂得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情感,什么是生活的小人物,即使默默无名,即使注定被席卷,被吞没在历史的浪潮中,悄无声息地过完一生,我仍会倍感幸福,倍感自豪。

因为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我看了三遍。相较于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部扛鼎之作——《百年孤独》而言,我在直观上感觉这部小说的可读性更强一些。一方面,《霍乱时期的爱情》虽然出自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家之手,但其写作风格却更贴近现实,而非魔幻;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不似《百年孤独》那样以波澜起伏的拉美历史为大背景来批判现实,而是着眼于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爱情话题,少了几分厚重,多了一丝温暖。故事的框架毫无悬念地是三角恋:出身卑微、气质阴郁的二十二岁青年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痴狂地爱上了富家女费尔明娜·达萨,费尔明娜·达萨最初为他的狂热的爱情所感动,接受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又在经历了一次父亲为了拆散二人而刻意安排的长途旅行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的虚无缥缈,遂不留情面地拒绝了他,嫁给了同样对自己一见钟情、身世显赫,并且因阻止了霍乱肆虐而深受市民爱戴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此后,费尔明娜·达萨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生活中品味着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微妙差异,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则在一次又一次空虚的猎艳行为中孤独地等待着费尔明娜·达萨回心转意的爱情。五十一年之后,年迈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因为爬上树去抓鹦鹉而失足摔死,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终于又鼓起勇气再次向费尔明娜·达萨重申了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意,费尔明娜·达萨经历了重重的内心斗争,亦终于接受了初恋情人的邀请,二人在一条渡轮上重新燃起了迟来半个世纪的爱情。

所谓大师,就是能把普通人眼里的普通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加西亚·马尔克斯无疑是一位大师,所以他可以把一个看似并无新意的三角恋故事写得荡气回肠,写得熠熠生辉。这位魔幻现实主义大师的行文魅力在于,他笔下的某些场景可以给读者营造一种玄妙的感觉——明明知道这样的情节描绘是如此的荒诞不经,却又切实体会到这样的情景曾经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身边,甚至正发生在自己身上。试举一例: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一番痛苦的等待之后,终于得到了费尔明娜·达萨对他第一封情书的回信时,原文写道:“他被幸福弄得神魂颠倒,一边嚼着玫瑰花瓣一边读信,度过了整个下午。他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读着,读得越多,吃下的玫瑰花瓣越多,以至于他的母亲不得不像对付小牛犊一样强按着他的头,逼他吞下一剂蓖麻油。”在现实中,没有人会就着玫瑰花瓣来品读自己收到的第一封情书,但当你因某个偶然的机会而唤起了一份埋藏于记忆深处的遥远恋情,尝试用想象的力量来重新还原当时如痴如醉的状态,你会发现,没有哪个比喻可以像“吃玫瑰花瓣”一样轻而易举地引起你的共鸣。

弗罗伦蒂诺·阿里萨自始至终都以这种谵妄的方式爱着费尔明娜·达萨。他因花园中的惊鸿一瞥而陷入爱河,认定“这位长着一双杏核眼的美丽少女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姑娘”。他为了给费尔明娜·达萨写下一封封炽热的情书而变成了诗人,他为了更完美地表达爱意而学会了音乐创作,不仅能用小提琴演奏出催人泪下的华尔兹小夜曲,甚至可以通过辨别风向来确定声音可以准确无误从山上飘进他梦中情人的窗子。在费尔明娜·达萨悄悄地接受了他的求婚之后,这个天真的浪漫主者竟然试图跟一个十二岁的小滑头去大海深处打捞传说中的沉船宝藏,只为了“能让费尔明娜·达萨在金子池里打滚”。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心中的爱意如同疯狂生长的蔷薇,绽开的美丽是如此令人眩晕,以至于遮蔽了他和她的真实存在。事实上,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已经在漫长的等待中将费尔明娜·达萨理想化,“把一些不可能的美德和想象中的情感都归属于她”,并且赋予了她一个完美的形象——花冠女神。与其说他爱的是费尔明娜·达萨,不如说他爱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女神。他为了这份虚无缥缈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就在面对费尔明娜·达萨父亲发出的死亡威胁时,他觉得自己“被神圣之光照亮了”,毫无畏惧地说:“您朝我开枪吧,没有什么比为爱而死更光荣的了。”痴狂而又虚幻的爱情从来都不怕外界的阻挠,他人的反对只会增加这份爱情的坚韧与可贵。只是,一旦爱情的一方识破了幻境,选择了现实,那么爱情就会像肥皂泡一样迅速破灭,除了一点湿漉漉的泪痕之外,什么也不留下。就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试图阻止自己的花冠女神在名声败坏的代笔人门廊集市上游玩的时候,这个泡沫破灭了,费尔明娜·达萨发现这场所谓的爱情不过是“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终于回归了现实,留给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封两行字的绝情信: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心中的爱如同熊熊烈火,燃料正是他的生命。当一个人用生命去爱另一个人的时候,会给被爱者制造出一种栩栩如生的假象——生命的全部就是爱情。爱情肆无忌惮地膨胀,蒙蔽了理性的眼睛,让人可以忽视掉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细枝末节。人们错误地认为爱情就像童话中写的那样,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了,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爱对两种人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一是不谙世事的少女,一是对生活绝望的妇人。前者尚未涉足生活,不知道生活需要衣食住行,需要人情世故,爱情对她们来说是一座只有王子和公主的城堡;后者则是因为尝尽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也识尽了人生中的离愁别恨,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努力让自己变得坚强,却最终抵不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伤痕累累的外壳一旦轰然倒地,裸露出的内心再也经不住一丝丝的伤害,爱情是她们最后的避难所。用生命创造的爱情是虚幻的,也正是虚幻才成就了它的伟大。人们习惯于用物质来代表爱情,情人节的玫瑰花,婚礼上的钻戒,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爱情的期待,却也透露出人们对爱情的怀疑。他们不相信无形的爱情可以永恒,所以才需要用实物来将它具体化。爱有多美?像玫瑰花一样美;爱有多牢固?镶钻石一样坚实。但,只要是有形的物质,终究会衰老,会消失,哪怕是钻石这样顽强的存在,也逃不过时间的消磨风化。生命之爱不需要用物质来作为载体,因而也不会因物质的湮灭而消亡。这样的爱不属于某个人,不属于某个时代,它会成为不朽的传奇,为人们世代吟诵。尾生抱柱,孔雀东南飞,这些感人肺腑的爱情虽然遥远,却并未消失,它们已经被人们传颂了千百年,千百年之后也依旧会被人们传颂。用生命去爱,爱也因生命而存在。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用生命去爱,爱也不需要每个人都付出生命。就在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用生命爱着费尔明娜·达萨的.同时,另一个人用另一种方式也爱上了她,这个人就是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这部书名叫《霍乱时期的爱情》,霍乱和爱情是一暗一明两条贯穿全篇的线索。五十一年前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等待费尔明娜·达萨的第一封回信的时候,因焦虑而导致“腹泻、吐绿水、晕头转向,还常常突然昏厥”,他的母亲误以为他得了霍乱。五十一年后,他受邀来到费尔明娜·达萨的家里,却在她出现的那一刻因为过度紧张而出现腹绞痛,在慌乱的告辞之后泻在了马车里,他的车夫以为他得了霍乱。当费尔明娜·达萨在渡轮上终于接受他苦守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爱情之后,他命令船长在挂起了代表霍乱的黄旗,为的是没有人能够再打扰他们爱情的世界,一生一世。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情是在霍乱时期出现的,霍乱就是弗洛伦诺·阿里萨的爱情。而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是霍乱的治愈者,也成为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爱情终结者。

如果说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是情感的象征,那么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就是理性的代表,他同样对费尔明娜·达萨一见钟情,却从没有过任何夸张的举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初识这位将与他共度一生的女人时,心里没有丝毫的波澜。要知道,尽管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狂热地爱着费尔明娜·达萨,却从未碰过她的一根手指,而医生第一次见到费尔明娜·达萨时,面对的是她完美无暇的乳房。他用专业的态度为费尔明娜·达萨听诊,用专业的态度爱上了这位姑娘,用专业的态度娶她为妻,也用专业的态度与她共度了五十一年的婚姻生活。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在娶了费尔明娜·达萨之后,给予了她世俗的一切:富足的生活、尊贵的地位、以及所有女人都渴望获得的安全感,却惟独没有给她想要的那种幸福。费尔明娜·达萨嫁入这个古老而又高贵的门第之后,便立刻被一种陈腐的气氛所窒息,她受不了乌尔比诺家的种种繁文缛节,受不了婆婆的刻薄和小姑子们的愚昧,但她的抗议对丈夫来说是无效的,因为他相信一名合格的妻子应该懂得如何借助上帝的智慧和自身无限的适应能力来协调这些问题。当费尔明娜·达萨绝望地对他喊道:“你就没有发现我一点也不幸福吗?”他用一句饱含人生智慧的回答彻底制服了桀骜不驯的妻子——“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对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就在他弥留之际,还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她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他一直在用生活爱着她。不同于生命之爱的虚幻,生活之爱是实实在在的,人们在洞察到生命之爱的缺点之后,更愿意选择用生活之爱来替代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婚姻的形式来固定爱情。不同于生命之爱的澎湃,生活之爱是平平淡淡的,平淡到给人一种乏味的感觉,但这种乏味有时候又是必要的,因为它维系着生活的稳定。爱情一旦摆脱虚幻,回归现实,如同圣洁的天使走下神坛,就会露出她世俗的一面。爱情不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密,而属于两个家庭,乃至两个世界。它需要不停地为物质所衡量,需要经常被拿出来炫耀,为许多毫不相关的人争取虚荣心和优越感。爱与被爱由权利变为义务,你不能再以你自己独有的方式随心所欲地去爱,你在爱的时候要看看别人是怎么爱的,否则你就会成为群体中异类,被不解的眼光所鄙弃。这一切看起来都令人失望,但生活确实如此,我们要么选择孤独地反抗,要么选择平淡地适应。权衡利弊,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选择后者。所以人们在结婚的时候都喜欢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因为这很可能是他们爱情生活中的最后一次狂欢。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实在是太悲观了。婚姻不是坟墓,而是冰箱,它确实降低了爱情的温度,却也延长了它的保质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买了很久,每次看到二三十页的时候就不知为什么没再往下看,以至于之后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不知道讲到哪里,需要重头再看。这本书算是囊括所有的爱情类型:暗恋,露水情缘,知己恋,婚外恋,婚恋以及身心分离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等各种类型。

胡韦纳尔乌尔比诺和费尔明娜达萨的长达50多年的婚姻在外人看来幸福和睦,人人所羡慕,就在医生奄奄一息时,他还在坚持与死神这致命一击做着最后一分钟抗争,好让72岁的妻子费尔明娜达萨赶来。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她说道:“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不禁为他们的爱感动,而对于当事人来说确实历尽艰难。费尔明娜不曾想象有哪个丈夫会比胡韦纳尔乌尔比诺更好,然而,回忆他们的一生,她想到的'更多是挫折,而非满足,他们之间曾有太多的误解,太多无畏的争执以及太多没有释然的怨恨。看似完美的丈夫在50多岁的时候出轨林奇小姐中,已不再是我们眼中德高望重的医生。乌尔比诺与林奇小姐私会时总是希望赶快完成,或者因为林奇小姐的父亲回来而不用再去,当真的不去的时候,他又是各种懊恼,他被本能折磨得神智混乱。医生的出轨被费尔明娜独有的“恶习”所发现,即闻家里人穿过的衣服来判断是否需要清洗,看似搞笑,但生活不就是这般荒诞可笑。而乌尔比诺医生出轨时狼狈的做爱镜头与他在公众面前树立的高贵形象产生极大的反差。

通过这件事情他们出现之前没有过得现象—猜忌,嫉妒。嫉妒从不进入她的家庭,但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猜忌促使费尔明娜进入丈夫的书房,查找丈夫出轨的证据。面对丈夫已被证实的不忠,高傲的费尔明娜刹那间苍老了,瞬间出现了皱纹、枯萎的双唇、灰白的头发。她的灵魂也煎熬着。婚姻里的爱是如此之艰难。

关于婚姻作者通过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给出了观点。乌尔比诺认为:婚姻是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无限的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都不相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所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他说:“婚姻的问题在于,它终结了每晚做爱之后,却在第二天早餐前又必须重新建立起来。”他还说:“男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来钉扣子。”

而对于费尔明娜达萨,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为世俗生活下定义:“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位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上次更新还是因为20xx年五月份被某个剧触发了。毕业之后忙着适应新的工作生活环境,一直处于一种欲言又止的状态。各类琐碎的事情有点消磨我的耐心,很久没有完整地追剧和看书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一直想看,在学校时候参加水木读书的活动还给这一本投票了,但没有中奖。再一次想起这本书是因为魔幻疫情,但事实证明是我“以名取书”了。28万字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惭愧,以下是几处我觉得很值得分享的地方。

费尔明娜:“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想象欺骗了,不止是爱情,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极其吃力地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但同时被始料未及的麻烦吞没,到头来还要问为什么你是这样的,其实我从没有说过我是那样的,我一直都是这样的,那样都是你想的,仅此而已。

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而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好了伤疤忘了疼,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我自认为是一个心眼非常小的人,但有时候也会记吃不记打,夸大美好记忆。此时如果叠加第一条,甚至可能会给无意义的过去赋予极其厚重的意义,感人但是愚蠢。

尽管巴黎阴雨连绵,她还是学会了去爱记忆中的它。然而,当她带着那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无数经历,带着旅途的疲惫,昏昏欲睡地回到家时,港口的人们问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对欧洲的种种神奇之处有何感受,而她用一句四个字的加勒比俚语就概括了这许多个月的幸福生活:“浮华而已。”

清醒而残忍,敬费尔明娜。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熟悉的红色封面,很厚的一本,让我想起以往看过的外国名著,也是这么厚的!抱着好奇的心情开始读它。

一开始就讲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是位医生,去现场查看他老朋友的遗体,他的朋友在满60岁那天自杀了。

书中的叙述很细,很慢。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读下去。难道主人公就是这位70多岁的老人吗?后来,医生的妻子出现了。再后来这位医生不幸的摔死了。然后,出现了对他的妻子表达爱意的一个老人。原来他才是男主人公!书中开始了漫长的爱情故事的回忆。

这是一段跨越世纪的爱情。

男主人公佛洛伦蒂诺.阿里萨在年轻的时候,对女主人公费尔明娜.达萨一见钟情,开始了追求。费尔明娜一开始也准备与他相守。但是,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费尔明娜的父亲带着她长途旅行。在这次的长途旅行中,她开阔了眼界,也变成熟了。在回来之后,她看到男主人公的一瞬间,就改变了主意!

转折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就像当初佛洛伦蒂诺对她一见钟情,在费尔明娜看到他的时候,瞬间就决定了放弃这段感情。

人的心思会变得如此之快吗?或许在之前的相处中,她就已经有判断了。只是这次回来之后的对视,给了她面对的决心。费尔明娜真是一个很决绝,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佛洛伦蒂诺于是开始了他长达53年的等待,直到费尔明娜的丈夫去世后,他们在70多岁的年纪走在了一起。

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佛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都准备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说。

这53年的记录,让我深深的体验到岁月的流逝。几十年的光阴,就在作者的笔下流逝着。费尔明娜的忐忑,放弃,结婚,生子,发现丈夫出轨,回归家庭,失去丈夫,挣扎,最后勇敢和弗洛伦蒂诺在一起。

或许,爱情并不能单纯用忠贞二字来概括。

人的情感太复杂了。

费尔明娜是幸福的,她有她丈夫陪伴着她,在丈夫去世后,还有佛洛伦蒂诺陪伴。但这也是取决于菲尔米娜的性格,她的独立。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的心,勇敢,专情!在她嫁给医生之后,也从未与弗洛伦蒂诺有过纠缠不清。

这本被赞为史诗的书,被我解读得如此简单。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读出它的精髓。或许是我读得太不认真,或许是我还没有到某个年纪,不明白岁月的可怕,无情。

能把一个人放在心里50多年,甚至一生一世是有多难?多难得!

谁会爱你,念你一生一世?

文档为doc格式。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导语:《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因为我太懒了,开博这么久了才有一两篇文章,所以我就把一篇假期作业--读书报告,放上来。由于字数要求2000以上,我拼接了一些从网上下的资料。不过那些个人评论是我写的,相信读者可以看得出来。

最近,有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说是他不久前才看完的,很有感触。他想和我探讨一番,于是让我也阅读一下。这是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编著的。

提到马尔克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那获得诺贝尔大奖的。而这部作品正是作者在获奖后,经过呕心沥血的两年创作,诞生的又一佳作!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的是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故事其中又穿插了不同类型的爱情,而透过各种爱情, 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有评论说,这是“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一部爱情专著,一部涉及当时政治观点,穿插着爱情,霍乱和战争的故事”。

书中的阿里萨,是个为爱痴狂的男人。他在一次与费尔米纳的意外邂逅后,爱上了她。在那棵开篇被意味幽怨与隐痛气味的苦扁桃树下,阿里萨终于把长达七十张纸的情书交给了费米尔纳。费米尔纳也接受了他热烈而矜持的爱情,在那减去一半的情书中激切寻找那份想望的热烈。白山茶花是他们的定情花,纯洁美丽充满青春气息,之后阿里萨等待费米尔纳回信时患上了类似霍乱的相思。阿里萨读费米尔纳第一封信是边吃玫瑰花边读完的。他母亲担心他吃了太多玫瑰花后会拉痢疾,减弱抵抗力患上真正的霍乱。阿里萨寄费米尔纳头发,费米尔纳寄他成为标本的叶子,蝴蝶。阿里萨写着自焚发烧的情诗,而费米尔纳写着清淡平常的家务。爱情爆发的不可收拾。

曾经也为爱疯狂,这是霍乱时期爱情最闪亮见证。费米尔纳离开那座埋葬她爱情的城市之前,给阿里萨信中夹着自己剪掉的头发。旅途之中他们的爱情仍在狂热继续,实在太藐视当时爆发的一种病症:霍乱了。相思病态类似霍乱,可能是马尔克斯故设的意外。也给读者造成不经意的意外,霍乱之所以用于这场爱情的恍惚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揣测:费米尔纳与阿里萨是真的相爱吗?特别是在费米尔纳旅行后,与他第一次相见后说“不必了,忘掉吧”。这就是两年相爱的结果吗?一句话把阿里萨打入了地狱。

很多年以后,在费尔米纳新婚的那天晚上,年轻的阿里萨躺在“那艘不该载他的被忘却的轮船的甲板上”,发高烧,说胡话,那时他想起他的初恋情人,流了眼泪,也许是因为思念,或许是因为痛苦,也或许是两者交集,绝望充满着他的内心,复杂的心情随着前去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船只渐行渐远……当阿里萨把提琴放进盒子,头也不回地沿着死一般寂静的街道回去的时候,已经觉得他不是次日清晨要出走,而是觉得仿佛在许多年前他就带着决不回头的决心出走了,于是他又似乎“有勇气忘掉过去,并且继续生存了”。我原以为他可以忘了她,可对费尔米纳的爱是那么深刻而强烈,他做不到。于是他开始了等待,漫长的等待。

他等待着乌尔比诺--费尔米纳的丈夫,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在五十一年九个月零的等待后,他终于有机会向她再次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又遭到了拒绝。阿里萨又耐心地用两年时间与费尔米纳通信,最后和她登上了“新忠诚号”轮船,开始了等待以久的旅行。

我实在佩服阿里萨那磐石般坚定的耐心,他也等来了他要的结果:小说结尾,阿里萨和费尔米纳逆流而上,在船上升起了霍乱标志的黄色旗帜,再没有什么人可以来打扰他们。船长询问这样漫无目的的航行还要继续多久?这个愚蠢的家伙在费尔米纳的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在阿里萨的脸上看到勇敢无畏的爱,然后,阿里萨公布了他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个日日夜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答案:“永生永世!”这实在是难令人不动容。

马尔克斯在阿里萨与费尔米纳这条主线外,又安排了其他的故事,但都没逃脱“爱”这个主旋律。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而随着书中人物的遭遇,你也会跟着他们或喜,或悲,或无奈。

我不禁赞叹马尔克斯那神奇的手笔,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出那么生动的人物与情感。还有他通过人物,隐秘地表达了自己堪比箴言的看法: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象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如果不是担心通宵阅读严重影响健康,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想能用一个晚上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与《百年孤独》不同,这本书的写法确乎是现实主义手法,题材又是爱情,加之作者超强的文字功底和翻译者较高的翻译水平,阅读这本书确实毫不费劲,文字直接就从眼里钻进脑子里,闯进心灵。概言之,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书,也是工作以来可以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少数几本书之一。

的确他做到了,这本书如同烹饪大师精心制作的一道爱情大杂烩,让我们品尝各式各样爱的况味,这种各式各样的爱穿插于一段如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中,沿途的花花草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来不及欣赏更谈不上品味。好在虽歧路众多却始终不偏离主干道:初恋、失恋、单恋,漫长的等待最终迎来了黄昏暮情,似乎所有的菜肴都是为了这最后端上来的主食而准备,旨在让这所谓“一生一世”的爱恋能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只可惜等到这主食端上来,我的胃已经被陆续填进去的各式菜肴填得满满的,无论这主食是多么诱人,却不得不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拿起筷子夹进口里细细咀嚼,只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吸引和阅读的惯性,或许潜意识里还是不想扫作者的兴。

这本书让我稍稍有些感动的还是医生对妻子的爱,尤其是新婚初夜的那种耐心的等待,一步步地引导。或许是我的内心总是渴望一些灿烂光明的东西吧。其他的爱,尤其是纠缠一辈子的那种伺机而动的单恋,让我感觉很压抑,很阴郁,很变态。那不是爱,而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变态的自我满足。阿里萨绝对不是一个爱情的守护神,而是一个爱情的野心家。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这个世界上,追逐着爱情的生香活态却以他的自私与阴郁玷污了纯碎的爱情。当然私生子的出身和初恋的失败令人同情,单恋和暗恋的压抑需要寻找发泄的突破口,这都可以让人原谅,但是黄昏暮情中的情却让人怀疑,幸福的获得不是靠情的动人而只是靠心思与技巧。

打字机打出的恰如其分的商函式信件又怎么能让人产生爱的想象,精心挑选的白玫瑰规避了爱的含义,这时候他对她的追求已经没有了热烈和真挚的爱而只是费劲心思想得到而已,与其说他是追求者不如说是一个阴谋家,乘虚而入,费劲心思,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得到了她,相隔半个世纪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且两人在行为上和心灵上似乎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她不用任何表示,他都能猜出她的心思,这暮年晚情看起来温馨而幸福。但即使是两个老人看似温馨的黄昏恋也无法感动我,看穿了,说白了,不过是一种彼此需求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探讨,这不像是作者所言的“老式的幸福的爱情”,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政治家的一次高明的外交,我甚至怀疑,作为一位主张“介入”,声称自己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是政治行为的作家,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会不会只是一个别有企图的政治托词。

说实在的,这个精心虚构的三角恋故事,还不如真实发生的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三人之间的感情让人心灵震撼并得以净化。黄昏暮情因精心布局而感觉过于造作不够自然,还不如我爷爷奶奶一辈子平平淡淡的感情让我觉得真挚而亲切。“一生一世”几个字作为此书的结束也让我觉得有些仓促而草率。我不喜欢那种阴郁而压抑的暗恋单恋和费尽心思历尽曲折而最终获得的爱。我认为:爱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琐屑逐渐消磨至平淡随着生命的日渐衰老最后变成彼此的相互依赖。因此,从内心里我是希望作者能够安排女主角在丈夫死后面对初恋情人的追求毅然而然地拒绝,守寡至死。就如同看《红楼梦》时希望贾宝玉在掀开盖头发觉新娘不是林黛玉时毅然决然地冲出家门去庙里做和尚一般。以后的情节发展是我不想看到的。续作不过是狗尾续貂,继续编故事感觉就有些勉强与牵强。

虽然马尔克斯自称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虽然这部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评价它光芒闪耀、令人心碎,但我不觉得这是大师的成功之作,光怪陆离而非光芒闪耀,读之让人压抑而不是令人心碎。虽然他的烹饪技巧让我觉得能一口吞下他精心制作的爱情大餐,但是我却觉得这道爱情大餐过于丰盛和庞杂,五味俱全却又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让人难以消化,还不如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和山间涓涓流淌的小溪流让人心旷神怡耳清目明继而回味无穷。我想如果书中不出现三角恋而是以医生和女主角的爱情婚姻故事展开情节,或许更能打动我。真正的爱情其实不需要引起强烈的心灵震撼,而是如春风化雨,沁人心田。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一些朋友一边纳闷一边想象以后我的男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有怎么样的品性。我笑而不语。其实我也想知道,我每天都向上天祈祷,赐我个男人吧。前些天和老郭出去玩,她问我这个问题。我想了会说,首先他会写诗,他是个诗人。虽然诗人通常都穷困潦倒,但也仅仅只是在于谈恋爱的时候能和个诗人谈恋爱,结婚就有些不现实。如年轻的阿里萨。阿里萨是个诗人,我相信阿里萨写的情书是天底下最美的情书,我相信费尔米纳再也没收过比阿里萨的更美好的情书。然而描写费尔米纳见到阿里萨的那一段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令人心疼。事实上,这里立马让我联想到了网恋的人们。不能怪费尔米纳啊,每天都能收到天底下最美妙的情书,对这个未曾见过面的情人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理想。谁知道这些情话竟然会出自一个黝黑瘦小和自己理想中的幻想天差地别,俨然像做了个爱丽丝梦游奇境回到现实的梦啊。

网恋何尝不是这个样子。网友早在一百年前就见光死了。多么现实的描写。马尔克斯高明啊。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终于把《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完了,可以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百年孤独”,这部作品将爱与死主题发挥到极致,这也可以说加西亚·马尔克斯黄金时代的终结。相较于《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告诉读者,只要拥有爱情,人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主宰,只要爱情存在的地方就有幸福的乌托邦。

首先,在小说中,加西亚·马尔克斯为何要说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呢?其实霍乱在这本书中有双重的象征,一种象征意味——爱情。作为一种疾病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小说主人公之一的阿里萨来说,霍乱与爱情的作用相近。马尔克斯用令人恐惧的霍乱去隐射爱情,似乎告知人们,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会让人生不如死。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其次,我认为从小说的内容上看,马尔克斯似乎要把所有关于爱情的内容都写进《霍乱时期的爱情》,展现了各种爱情现象,堪称一本拉丁美洲乃至世界的爱情大全。

(一)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因此不同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精神历程。《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在拉丁美洲这个时空背景下,当然了马尔克斯认为拉丁美洲是有着“富有诗意的神奇生活和充满魅力的纷繁世界。”

《霍乱时期的爱情》故事取材于他父母的爱情故事,马尔克斯的父亲对上校的女儿路易莎不断追求,通过电报与心中的情人联系,而上校为阻止两人相恋采取了旅行的方式,这也打断不了两人长达两年的爱情电报。最后,两人终于结合在一起。这段电报员与少女奇特的恋情最终成为马尔克斯的创作素材。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不久父亲的死亡,让他以重新的态度看待老去和死亡,最终成就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爱情大全。

(二)写作角度。

当马尔克斯写完《百年孤独》,大家都认为这是他辉煌生涯的终结。相反的是,马尔克斯并未停下写作,在获诺贝尔奖后,他进行了一次寻根返乡之旅,与父亲关系的缓和让他憧憬着父辈的爱情,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在书完成一半时,刚过83岁生日的父亲不幸去世,刚与父亲关系修缮就永远地失去了父爱,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丧父之痛苦,使马尔克斯思考着年老和死亡与人生存在的意义。因此,《霍乱时期的爱情》将在得到了一定的创作角度。

基于爱与死的悖论其实是人的生存的悖论。马尔克斯在多年的创作积淀中,在历史和社会的维度中演绎着生命个体的存在,爱与死覆盖人生存的全部,他以大家之笔为生命的存在描绘了独特的画卷。

从叙述顺序上看,马尔克斯有意将故事的自然时序打乱,顺叙、倒叙交错,但是故事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读者并不难将故事还原。这样的叙事结构,一方面使得小说情节曲折动人、引入入胜,能在故事层面上抓住读者;另一方面,也让弗洛伦蒂诺与费尔米娜的爱情、乌尔比诺和费尔米娜的婚姻呈现出各自独立的发展轨迹,形成“一明一暗"的近乎于“平行”的格局,从而达到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引入深思的叙述效果。

(三)跟《百年孤独》对比。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虽然故事的自然时间横跨半个世纪,但人物心理时间却是静止的、停滞不前的,跟《百年孤独》有异曲同工。

《霍乱时期的爱情》其实回答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因此,在马尔克斯看来,“百年孤独"需要“爱情”的慰藉,因此在故事的内容上来看,《霍乱时期的爱情》更像是《百年孤独》的续集。由于马尔克斯文化身份的复杂性,使得他在创作上有意识地运用一种双重的叙述视角。一方面,他是拉美本土文化忠实的儿子;另一方面,长期的旅欧经历和大量的西方作品的熏陶,使他对西方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学习。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如果说乌尔比诺跟费尔米娜是柴米油盐的婚姻爱情,那么弗洛伦蒂诺与费尔米娜的爱情一定是一段旷世奇恋,又或者说是被唤醒的爱情。我认为霍乱时期的爱情指的是这段被唤醒的爱情是一段破碎的爱情。霍乱时期一方面指的是霍乱对人生命的威胁,另一方面则表达这段爱情的艰难与不易。

在这两种爱情正式开始时,小说用并不长的篇幅叙述了阿莫乌尔与情人的爱情,是小说描述的爱情的第一种方式让我读完后内心有所触动。乌尔比诺知道阿莫乌尔自杀的秘密同时也知道了他多年的秘密情人,如此一个令他敬佩的,从内心佩服的象棋高手兼破落摄影师居然有一个住在贫民地带的情人?情人是知道阿莫乌尔决心要自杀的,用她对阿莫乌尔的仰慕与谦卑的爱陪伴他度过余生最后的时光,甚至看电影时各自付账,座位分开。这种相处方式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种爱情是不必要黏在一起,害怕一时回头,他在,安好。就像荷西对三毛说的一样,我不要做你的另一半,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小说的第二种爱情的方式是乌尔比诺与费尔米娜的婚姻,而这一种我暂且称为婚姻的爱情持续了两人的大半辈子。小说多次写到两人对彼此的爱情,对彼此的需要,以及仿佛离不开对方的感受。操持家务,养育儿女,流连上流社会的舞会,容忍婆婆,因浴室没有肥皂而吵架赌气,一桩桩一件件,是每一个婚姻中都可能发生的。这是爱情吗?是的,但也许不是。甜蜜的幸福大多都不刻骨铭心,之所以说婚姻或许不是爱情,是因为,如此绅士的乌尔比诺医生倘若足够爱妻子会出轨吗?时间跟容忍或许是这份名为婚姻爱情的持久剂,晚年的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第三段爱情故事,是乌尔比诺死后,老年的.弗洛伦蒂诺对同样老年的费尔米娜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时唤醒的青年往事,这是一段孤独而漫长的爱情。同样明媚的年纪,明媚的富家少女遇到满怀罗曼蒂克的贫穷少年,由一见钟情开始了这段相思。一封封秘密书信、定情信物、树下小凳,是属于他们爱情的回忆。然而这段较为漫长的爱情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唯一支持这段爱情的是她的姑妈。然而这唯一支持这段不平等爱情的人却遭到了绝对权力父亲洛伦索的放逐驱赶,可见这段爱情是不被承认的。

离家几年归来,再回到弗洛伦蒂诺的集市上,菲尔米娜心中的情人并不是如此糟糕,她跌入失望的深渊。她恍然大悟是相思和幻想美化升华了自己的爱人,而这曾经无比热爱的人却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令人失望,她爱上的或许仅仅是这份爱情而已。这一面让她把他从她的生活中完全抹去,就仿佛一切都是幻想而已。然而写过的信,萌生过得爱情之花,总会有人去珍惜,弗洛伦蒂诺珍藏了这段爱情。

一个人的执念可以深到贯穿灵魂,长到延续了一生,强大到从电报员到轮船老板。弗洛伦萨蒂诺实现了心灵的忠贞,却没保持肉体的忠贞。他一生中竭尽全力以体面的姿态面对费尔米娜,却用肉体跟各种女人约会,甚至一个少女因他而死,背着丈夫的女人被杀。小说的最后有着一个圆满的浪漫结局,在升起霍乱黄旗的轮船上,他们迟到了五十三年七个月十一个日日夜夜的爱情,将用永生永世去回答。然而这如此浪漫的结局却让我感到如此悲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恐怕是这份爱情最好的诠释,但细细思量下,这爱情的最后,不正是他们对自我的放逐吗?悲哀乎!

马尔克斯通过这本书向世人展示了爱情的千奇百态,然而每段爱情却都有同一个共性,即爱情都有缺陷。每一百个人都有每一百个爱情观,每一段爱情故事都代表着一种爱情的方式。或许,在书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关于爱情的答案。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我一生有622个情人,但我只爱过你。”

爱情是最困难的事,因为他(她)面对着的是一个无法完全掌握的个体。爱情是最奇妙的事,有的只是三五年,有的持续了几十载,而有的是在另一方逐渐走向尽头时才对耳边人呢喃一句:“真不可思议,我对于爱你这件事竟坚持了一辈子。”

太过深情即悲剧一桩,必须以死来句读。费尔明娜与阿里萨初见时的惊鸿一瞥,竟成了彼此—生的眷恋。没有怎样的幸福能与我跟你并肩看夕阳沉沦,岁月老去相媲美。自开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就有一种放不下的感觉,于是,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少见的排满"外交活动"的繁忙周末,还是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通篇小说。仿佛跟随着一章荡气回肠的交响乐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激情壮阔的人生之旅。

马尔克斯是个名副其实的文学大师,他沿袭着“百年孤独”以来一贯的语言风格,用词洗练而精准,韵律感十足,画面感极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呼之欲出,最难得的是他惯用犀利加幽默的语言方式嘲讽世事,叙述现实社会残忍,用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而又不乏人性温暖的笔触描写着现实社会最真切的伤痛。

沉浸在对亡夫的思念中的费尔明娜,其实同样无法忘记那段长久而受阻的爱情。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沉迷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之中,为了逃避这份爱情带来的痛苦,他一次一次地寻找着“黑夜里的小鸟”,并把跟这些女人的交往记录下来,“只因为缺少那一个女人,他便希望同时和所有的女人在一起”,尽管所有的女人加起来也代替不了费尔明娜。

你很难想象,为了心中的爱情,弗洛伦蒂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金钱或者人情,又或者这位店主一生最想得到的东西——只求他把那么镜子卖给自己,其目的就是因为镜子里的那片天地,他爱恋的形象曾在那里占据了两个小时之久。不仅如此,为了配得上他的花冠女神,弗洛伦蒂诺费尽心机当。上了内河航运公司的老板,并且精心打造了一—座爱的宮殿,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漫长等待之后,在自己已经八十岁高龄的时候,终于收获了守候一生的爱情。在小说的结尾,“新忠诚号”在返航后调转船头,重新驶向黄金港,再次踏。上他们的爱情之旅,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生一世。

我想,这是那些为了所谓苦衷便闹得误会重重的恋人们所无法想象的吧。半个世纪,一辈子,阿里萨将守候等到了尽头,将爱情酿成美酒。两个鹤发鸡皮的老者,终于于“忠诚号”上牵起了对方的手。这不存在相守恨晚,无关乎虚度了前面的时光。此时的他们,已经经历过了人间的浮华和无奈,剩下的只有最简单的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