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设计论文(模板19篇)

建筑艺术设计论文(模板19篇)

ID:8465281

时间:2024-01-05 18:16:06

上传者:灵魂曲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品和空间形式,它们不仅提供了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这些建筑设计实践的成功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首先通过了解传统漆艺,再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漆艺相结合起来,最后把握自己的现代漆艺创作方向。

关键词:传统漆艺现代漆艺创作。

我国漆艺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挖掘出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朱漆木胎碗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漆艺作品,但漆的历史还可以推前,至今已见证中国是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所以漆的根是在中国,有根源的艺术才能发展的日益昌盛,所以对于每一个对漆艺感兴趣的中国人一定要先从漆的根源开始了解它,不仅要了解漆的技艺的特性,还要真正了解漆本身作为一种材料的性能,它是漆艺创作的媒介,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的驾驭漆,尽情的发挥漆的魅力,才能将你的艺术创作得更完美。

的把握漆艺的发展方向,才不会盲目的去创作。

现在这种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人们的的这种现代思想观念对漆艺的陌生可以说是一个对漆艺的发展不太乐观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漆艺家们所要克服严峻的问题,并非漆艺太传统化,太工艺化,而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里面对漆的了解少之甚少,其实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促进,并不了解漆艺美的真正所在内涵以及真正的所在价值,这是严重滞碍漆艺蓬勃发展的问题,大多漆艺家对漆的着迷程度是无可形容,但面临的这种现状很无奈的为之感到叹息,所以现代漆艺的发展在全方面的了解传统之后提出现代漆艺重点放在创新上,创新成为首要的一种漆艺审美特征,漆艺的发展前景是无限远的,就漆本身材质来说,天然漆的美是任何涂料取代不了的,许多美感效果非天然漆莫属。天然漆有“涂料之王”的美誉,并且涂刷形成的漆膜具有耐久、耐磨、耐热、耐水和耐溶剂等性能,尤以耐酸性最好,这给漆工艺品的持久保存提供了保证,由于漆的性能如此优越,所以它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跟木、陶、雕塑、金属、绳、玻璃、石、纸等材料相结合,可以说运用到很多行业中去,这必须要人们去了解认识。我想在现在和将来我们每个热爱漆的人会凝聚力量,共同发展漆艺的文明,希望早日漆艺的魅力能展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以促使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的漆器创作是根据了解传统漆艺――将传统与现。

我必须要运用我全身心的劳动与智慧以及极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带着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体现着全人类的劳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思索,世间各种事物唯有向着历史滚动的车轮方向向前发展才会立于不败之巅,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烈的洞察力和敏锐深远眼光以及全新的现代审美观念,这就是当下所面临的巨大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学习深刻了解现代人们生活的理念和审美观念,现代漆艺创作过程贯穿了艺术创作的审美发生、审美创造以及审美接受三大环节。现代漆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漆文化精神。现代漆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可以说现代漆艺是现代艺术与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作为我们创作者来说,发扬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运用我们的劳动与智慧去展现人类的精神文明。

参考文献:

(1)汪天亮《福州漆艺术》。

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地域文化对现代建筑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各个高校特别是艺术设计学院都非常重视数码技术的学习。数码设计的一个最大的优点便是减少手工设计需要花费的时长,将原来包装设计人员需要进行繁杂的手工绘制工作,通过电脑技术的方式,将图片、文字、色彩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而完成其设计需要,达到设计目的并且提高工作的效率。然而数码技术的便利却使得一些设计人员对它过分的依赖,导致创作思想固化,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包装设计作品,虽然运用了大量的设计元素,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于包装设计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包装设计现代化,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也要求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那么我们可以想到,具有多样化与现代化特质的包装设计手段、精确细致的印刷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的电脑硬件与软件,都将会深刻影响包装设计的未来发展道路。

包装设计在中国作为一种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腾飞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包装设计的现状如何呢?据业内人士描述: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见到了大量的国外产品,初学习包装设计之时,难免要受“拿来主义”思想的影响,模仿照搬外国设计,融入本土独特创新元素的优秀包装设计较少。虽然从时间上来看,我国的包装设计在设计行业之中是最先介入,并且最先发展起来的。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设计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大量不实用的与非专业水准的设计在市场上滥竽充数。由于数码图形技术的过分运用,导致包装设计的审美性、经济型与实用性,创新不足,模仿有余。不实用的包装设计以及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情况也是相当严重。目前大多的包装设计仅是工业模式下的产物,很难体现其文化特性。我国的包装设计师如何合理的运用数码技术,使中国的包装设计走向世界,值得大家深思。

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集信息、数字、网络为一体的大数据时代,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数字技术多媒体课程,这为许多设计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与技术手段。通过此种图形工具,设计者可以对图片、文字、声音等设计元素进行任意地复制、剪切、删除、拼贴以及合成处理。那么包装设计的发展必然要迎来一个重大的转型阶段,即从“传统技术”到“传统与科技相结合”,也就是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转化、数字化平台与自然平台的相互转换。

1、包装设计的时代特色。

1)求“新”。包装是由版面设计和结构设计组成的.,一般来讲打破常规的新形状以及新结构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数码版面设计则使包装更加完善和新颖。2)注重创意。在包装设计所具有的审美性、实用性、经济型的三个功能之中,实用性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但随着买方市场、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营销活动等新型的销售方式的出现,消费者的目光正越来越多地被吸引到电脑购物、虚拟商场、电子货币支付等网络营销活动上来,这就为产品包装设计审美性及创意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要求。可见,产品的包装“创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包装创意可以重新赋予商品一个新的灵魂,有时对其市场营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传统文化。如果说“创意”是产品包装的灵魂,那么融入含有“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则是使这个灵魂焕发光彩的能量之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之下,中国的包装设计必须要能够融入国际包装设计大环境中。中国本土元素的包装设计要想走向世界,设计师的视野与思维必须得跟上,否则势必会被时代淘汰。如果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创新进步,就只有紧跟数字时代的步伐。为了更好的从事包装设计工作,实现设计快速、准确、节约的目标,凭借一种独到的艺术审美,通过思维方式的联想及拓展来创造出具有更多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就要谈到数码技术的运用与影响了。

数码技术的出现,使得设计师可以运用图形软件对设计作品进行任意的编辑,可以完全按照设计人员的思维创意进行修改、创造、再修改以及保存工作。就图像方面而言,如果要达到虚化、羽化、模糊、立体等设计效果,可以通过图形设计软件,放大、缩小设计作品的色相、纯度及明度来调整在包装设计中所需要的图片及文字。就文字的编辑而言同样也是十分便捷的。在电脑字库体中有成百上千的字体样式供设计人员选择。因为有了数码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时就不是单一的手绘调整,而是多向且多变的。创新的工作也随之变得容易一些,只要随时将变化的结果储存,就能再次返回设计的原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于创新的进一步可能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正是这种几乎没有任何风险,益处多多的探索途径激发了设计人员的无限潜能,使得新颖的包装产品设计层出不穷。

3、设计师的责任。

我们在看到数码设计为我们的包装设计带来新生活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对于设计师个人发展的制约。具体表现为浮躁的设计心理与平庸作品的泛滥,设计思维固化,过分依赖数码技术、图形软件等。为了保持产品包装设计的鲜活生命力,作为设计师应当如何运用先进的数码技术但不被它束缚自己的思维,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从而设计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作品,才是我们现在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包装设计作为商品销售中的一种媒介,主要还是为了推销产品。不能让字体、色彩、线条和造型淹没在理论家的唾沫里,而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显出千百种活生生的姿态。它应该体现出鲜明的经济意义,能够贴近大众的生活。它应以包装所透出的美妙氛围、漂亮外表以及明确的广告形象来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享受。在数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的今天,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师设计的包装设计既要求新有创意,又要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其中,技术与艺术如何统一,这是所有包装设计师应当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出版印刷与数码技术融合》软件世界2005年2期。

[2]杨丽贤《个性化印刷的发展展望》广东印刷2004年第3期。

[3]王章旺《包装分类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版。

[4]陈海鱼《包装装潢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试论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

【论文摘要】建筑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它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的综合体。人类建造房子,避免了风吹雨淋,人类建造了房子,人类有了安定的居所,房子又为人提供了安全屏障。有了稳定安全的场所,人类就可以从事一些更文明的事情了。随着文明的进步,建筑更多不但体现了它的实用性,还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世界各地的建筑样式、风格不尽相同,这些都是因为世界各地的风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什么样的文化必然产生什么样风格的建筑。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建筑艺术是风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东方建筑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建筑也主要是指古代近代的建筑。风俗文化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化,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的不同,称之为“俗”.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的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特性,使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补充部分。风俗文化的差异性,必然导致不同风俗文化下的.人们思想产生差异,这是人们认识不统一,意见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不同的文化风俗下,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会不同,这也必然会导致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建筑不仅作为一个为人们挡风遮雨,为人们提供温暖安全的房子而受到人们的依赖,它还作为一项极具欣赏价值艺术作品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一、不同文化风俗下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

东方建筑主要指古代中国的建筑,西方建筑主要是指西方古近代的建筑。几千年来,中国人长期受到儒教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在国民意识里形成了抽象的儒家理论。中庸,仁恕的道德规范始终主导着中国人的建筑理念。很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得不到充分发挥,更多的民族创新得不到真正的张扬展现,这就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与宗庙寺院建筑为主的比较单一的建筑格局。而在这一点上,欧洲国家的建筑比我们丰富的多。欧洲人性格自由奔放,个性突出。这在巴洛克式建筑中体现的尤为尽致。中国的建筑的主要特点是以砖木材料为主,四合院封闭式的群体空间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内敛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的风格,从古代到近代并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我们保守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建筑更着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价值和儒教思想相统一。西方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砖石为主,整体框架主要都是柱石结构体系,所以相比较我们中国的建筑,它的寿命比较长。另外在建筑设计空间上看,西方的设计理念主要以开放的单体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是与我们的建筑空间很大的区别。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都很好的体现了欧洲人开放张扬的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东西方建筑的差别主要体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差别,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造就了东西方人们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上的不同。

二、东西方建筑风格趋于一致化,是世界风俗文化交流,相互渗入的结果。

如今,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基本趋于一致,但不会相同。材质都尽可能采用砖石,水泥,混凝土结构。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建筑质量的考虑。但就现在建筑伍德艺术风格上,东西方的融合较为深入。我国很多的优秀建筑设计师,梁思成,贝津铭等,他们都非常虚心的吸收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髓,都是将东西方建筑艺术糅合成一的建筑大家。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贝津铭的香山饭店。这些现代建筑的瑰宝,无一不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糅合。它们都不是单一体现东方或西方的风俗文化,建筑风格。而是基于东西方建筑风格艺术的精髓,又经过大师们的创新发展而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佳话。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地风俗还是各异,但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之间不再相互排斥,相互不理解,而是都多了一份包容。我国传统的含蓄,中庸建筑风格,也在西方建筑风格,风俗文化的影响下,渐渐变得开放,流畅,风格也趋于多样化,艺术欣赏价值更高。

历代以来,不同文化风俗下的人们很容易产生矛盾。一是因为各自利益的驱动,二是因为各地风俗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别,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不同使人们的意见产生分歧。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这在我国历史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也更易为我们理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风俗文化的融合与同化,进而价值观,文化理念趋于统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审美范畴,和人类民族融合的进程是同步的。世界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在不同文化风俗下,我们建筑艺术要取得杰出的创举,必须做到百花齐放,兼容并包。必须更多一分包容去接纳不同的建筑风格,多一点谦虚,虚心去向不同的建筑艺术去学习,取长补短,优化我们的作品。

由于时代的发展,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交流内容的广泛化,当代建筑风格相差越来越小。建筑风格是人们审美意识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分析不同文化风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通过比较很容易的出来。我国古代的建筑,西方古代的建筑都有遗址,遗迹存在,风格迥异。即使当代,世界大融合的今天,虽然各地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同化。但仍能体现出不同文化风俗下,不同的风格。各种风格都有其优缺点,去劣存优,取长补短,是我们当代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2]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研究二十年[j].古建园林技术,(4)。

[3]刘玉超,罗大为。建筑艺术与生活[j].民营科技,(1)。

[4]周洪军。感知与对话——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j].魅力中国,2010(10)。

[5]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卷(1期)。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在现代家居环境的设计中,光与照明是极为必要的因素,而积极的对室内灯具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设计师对灯具设计本质的高度重视,也是创造出优质光环境的基础。

东西方灯具设计工作运行的过程中对文化本源、光线运用极高的以及科技发展赋予了一定的重视程度,灯具设计遵循建筑、家居、装饰发展的规律而发展。

而我国灯具设计作为传统设计中的一分子,彰显了特制的民族风格和审美韵味,因此积极对灯具的实用功能、装饰功能以及其与室内环境整合的功能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高亮度led未来光源在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

关键词:艺术灯具;设计;研究。

目前,人们正处于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中,工业化商品随处可见,使人们的生活环境缺乏艺术色彩。

而家永远是大众群体最为温馨的港湾,回家开灯这已经使晚间回家人们的习惯,一件具有艺术色彩的灯具能够营造出美妙的家具环境同时提升人们的艺术情调。

可见,灯具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发挥了自身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起到了装饰的效果,当然也是人们情感与艺术修养追求方向的体现形式。

针对目前灯具行业的市场存在灯具产品外观设计单调、创新性不显著以及设计技术相对滞后等现实问题,积极的对现代灯具艺术设计的形式进行研究愈发重要[1]。

1产品的设计方法。

1.1市场调查和分析。

壁灯作为室内装饰的灯具,在设计之时一般用乳白色薄利对其加以笼罩,光线淡雅和谐,从将家居环境点缀得富有韵味与情调,在市场调研中最为常见的为变色壁灯、床头壁灯、镜前壁灯。

概括的说,艺术灯具与传统灯具相比较[2],在设计之时应该重点把握好实用性、装饰性、多样化以及风格化等要素。

具体是指在实用目标落实的基础上使其富有创意,那么材质上的创新是上述目标落实的基础,灯具材料的发展本身就可以看作为材料实现科学加工目标以及加工技术实现改良的依托。

金属、布艺、树脂以及其他复合型材料的应用,填充了艺术灯具市场;对树脂材料实施新工艺的做法,不仅简化了工序,而且使艺术灯具造型更富有多样性,强化了灯具的透光性能。

在对现代艺术灯具的造型进行设计之时,应该合理的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完美的再创出具有现代特色的艺术灯具设计风格。

也就是说在新型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不断渗入的产品设计领域中,灯具设计者必须对传统的文化观念进行多维度的思索,将新技术与新材料不断的应用与艺术灯具造型的设计进程中。

众所周知,古代灯具设计是我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聚合的产物,那么在对当今时代艺术灯具造型进行设计之中,应该对其特质化的造型语言、别致的构造美感、特色的民族韵味进行借鉴,使艺术灯具造型设计彰显耐人回味的审美意境。

此外,在对艺术灯具造型进行设计之时,设计师务必明确的是产品功能上的达标是最为基本的设计标准,艺术灯具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或者是工具,更是民族文化内涵以及人民审美情趣的外在体现形式。

因此灯具设计师在对其造型进行创造之时,有效的借鉴传统元素,达到传达中式风格神韵这一目标是设计的根本,此时传统文化自然就成为艺术灯具设计的创意点与启迪点,为具有生命活力的中国现代艺术灯具作品的诞生奠定基础。

2艺术灯具的实践应用。

结合人的意念以及环境的特点:

例如,布灯在安置于室内环境中时,应该对室内照明用光时长重点的考虑,以使用光卫生有所保障,也达到维护视力的效果。

在对布灯安设之时,对线路安放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稳固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开关位置应该具有便捷性与合理性并存的特点。

若室内空间较高则适宜安置吊灯,此时空间的顶端也具有一定的亮度,给人们带来开阔的心理环境,降低压抑感产生的几率,在角落处可以布置一些地灯与壁灯这类辅助光源,以达到填充空间层次感的效果。

而吸顶灯一般适用于空间较低的环境,营造温馨的环境同时凸显现代感的韵味。

3.1概念。

灯具是各类照明器具的统称,照明是其最为基本的功能,灯具还具备对家居环境装饰与美化的功能。

专用型照明灯具的研制与应用,其富含一定的形态语境,具体是在象征语境中将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性以及交互性等特征展现出来。

而艺术灯具的设计与现代社会背景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时代的发展推动着艺术产品的设计风格不断的改良与创新,也就是说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艺术灯具设计的工作进程。

3.2方案的列举以及深度的探讨。

此时led灯具可以发出红黄绿蓝橙等多种光源。

由此可以推断的是led灯具将会把传统照明光源所取代。

其具有以下几点应用的优势:一是耐用性能高、达到节能降排环保的功效;。

这不仅仅提升了对室内照明的效果,也起到了对人眼视力保护的作用。

4结束语。

总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现代化灯具的设计原理均是由自身的实用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决定的,而正是因为这种科学价值使灯具成为了采购者达到便捷化生活方式的一种实用性家居工具。

而灯具的艺术性特征又可以被看成民族美学价值的媒介[3],优美精致的艺术造型使灯具彰显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情调,将具有永恒性质的美学价值与时代特色传承与发扬下去,成为了现代器具设计理念的灵感源泉。

参考文献。

[1]赵鹏.室内灯具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王永军,孙岚.传统灯具设计的艺术特征及其现代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李宏刚.室内灯具设计的艺术思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地域文化对现代建筑影响

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其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1]古筝曲在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语言以及其他艺术进行了融合,出现了多种流派,不同流派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湖湘地区的古筝曲虽然没有形成独特的流派,但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依旧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十余首较具影响力的作品。[2]本文以湖湘地区丰富的古筝文化为切入点,对其地域文化与古筝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南与北的珠联璧合。目前,古筝共有九大流派,九大流派又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其中“南派”代表为潮州、浙江;“北派”则是山东、河北。[3]湖湘地区正处于连接南北的中部地带,这也决定了湖湘古筝在发展过程中不但融合了南派古筝的含蓄婉约,又吸收了北派古筝的热情奔放,形成了属于湖湘的独特风情。在随后的发展中,湖湘古筝曲既能表达北派的大气、强悍,又能演绎南派的细腻与温文尔雅,南北两派的特点与湖湘文化进行了完美融合。近年来,古筝再次在我国“崭露头角”,湖湘古筝曲借助了湘南民间音乐资源,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湘南古筝曲,这些古筝曲不但保留了传统精神,同时也糅合了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赋予了湖湘古筝强烈的时代感。

(二)新与旧的交相辉映。自古传承的古筝曲精品是湖湘古筝文化发展的根源。近年来,湖湘地区的古筝艺术家在传统中融入了现代意识,通过大量民歌资源对传统古筝曲进行了改编,赋予了传统古筝曲新的生命。这也正是湖湘古筝曲影响力愈来愈大的原因。湖湘古筝曲在传承了民族音乐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多种流派、风格的精华,最终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巧,使作品不但富含传统意蕴,也兼具前卫、现代等风格,这是古筝艺术家对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其对世界、人生、历史的理解与创新。

二、湖湘风格古筝曲《洞庭新歌》赏析。

《洞庭新歌》由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昌元创作,该曲主要根据湖南民歌《洞庭鱼米香》改编而来。[5]乐曲对泛起层层涟漪、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洞庭湖美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居住于洞庭湖附近的,朴实、勤劳的农民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喜悦的情感。乐曲通过双抹弦、连抹、双托、连托等技法,使得最终的音乐效果更加生动,尤其是左手的吟操按滑,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渔舟之上,一边摇曳着小桨,一边欣赏着湖面上的美景。同时,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也使人们体会到了当地人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情景。将湖湘地区的人文特点、自然美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湖南的当代古筝曲无不深深烙上了湖湘文化的印记,形成了独具湖湘地域风格的艺术特色。诚然,湖湘地区的古筝曲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或多或少对湖湘当代古筝曲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相信不远的将来,湖湘古筝必会再次突破自我,在世界舞台上一鸣惊人。本文就湖南地域文化对湖湘风格古筝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湖湘地区古筝曲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龙昱冰。探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民族器乐教学发展——以湖湘风格古筝曲为例[j]。音乐大观,2014。

[2]王月明。论湖湘地域文化与本土戏曲音乐的艺术特色[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4):9—10。

[4]张俊。湖湘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与文化特征——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5]田冰洁。湖湘风格古筝曲的演奏及教学探讨[j]。神州旬刊,2016(5)。

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论文地域文化对现代建筑影响

摘要:商品包装体现了企业、产品的形象,现代包装艺术设计除了保护产品安全流通之外,还要对产品进行宣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赋予鲜明的地域文化,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因此,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逐渐被广泛运用。本文简要的探讨了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艺术设计的影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包装作为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除了要保证产品安全运输销售之外,还要促进产品的营销。产品包装的成本、环保、吸引力等因素,决定了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水平的高低。如何合理运用地域文化来塑造产品形象,让现代包装成为沟通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当下包装设计师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的不同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其独有的语言、习俗、审美、文化等等,我们将其称之为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它是特定区域内人文与环境的结合,对地区的发展有着传承的作用。

现代包装设计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流通、促进产品的营销为目的,通过图像、色彩、形体、文化、材料等手段来制作产品的包装。现代包装主要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种,产品的工业包装主要是为确保产品的安全运输,产品的商业包装主要以吸引客户消费为目的。作为一个复杂的专业设计概念的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是产品流通销售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包装设计水平的高低,关系着产品能否吸引消费者去购买,更是一个企业、产品的形象。

文化与设计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设计是文化的体现,而文化是设计表现的基本手段。现代包装设计是为了将保护产品的流通运输,突出产品的优点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单凭产品质量的优劣很难在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达到销售的目的。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将地域文化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把地域文化与现代防护技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品包装风格展现给消费者并区别于其他同类型产品,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使产品具有生活化、人性化、个性化、地域化等特征。此类型的包装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有利于产品的流通销售,实现企业的盈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包装,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能传递产品形象和企业文化,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为产品以及企业日后的发展做了品牌的铺垫,满足消费者物质以及精神的双重需求。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准确表达出产品的地域文化或地方特色,在结合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倡创新精神,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独一无二、易为现代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包装。中国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五十六个民族以及各个地域都各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准确表达出产品的地域文化特色,让消费者直观的了解到产品的地域文化,满足消费者对包装的情感需求,并且要具有独特性、代表性,避免与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在企业文化信息上产生混淆,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域性的特产,更应注意这一点。以黄山头酒的包装为例,企业将其定位为楚文化第一酒,所以在产品的包装上,融入了大量的楚地文化。设计师将黄山头酒瓶身设计为编钟造型,外包装和瓶身的颜色选用了传统的中国红,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防护技术完美结合。现今,黄山头酒已成为湖北酒业的代表,这与它在包装上的成功有着必然的关系。在包装产品的材料选择上,要结合产品本地的风俗习惯、产品特性,以凸显地域文化特征为目标,同时考虑材料制作的技术工艺、制作成本、是否环保等问题。其中,若同时能在包装用料上展示地域文化特征将会使产品更具有地域性。比如说,青岛的海产品包装时多在包装上印有大海,这与青岛临海的地域环境有关;景德镇的土产品多用瓷器样式来包装,这与景德镇瓷器在全国中有较大知名度有关;云南的过桥米线包装上多印有竹楼,这与云南的地域建筑文化有关。合理的选择材料还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就像我们不能用景德镇的瓷器去包装海产品一样。现代包装艺术设计时要尽可能的把制作成本降低,保证产品正常运输流通和达到宣传目的的要求下,控制包装成本就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更好的服务于民。现代包装设计应紧跟时代潮流,引领消费时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审美以及关注热点一直在不断变化,所以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把握流行时尚,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从而让产品顺利销售。在产品的包装形式上,现代包装艺术设计应准确的表达出产品的特性、用途,凸显产品的性质。以“老君眉”茶为例,如果消费者从包装上把“老君眉”茶误认为是玫瑰花茶,那么不管产品设计多么精良,包装多么华丽,没有准确的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性质,就是一个失败的包装。另外在现代包装设计内容上,要注意不同的形象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所表达的含义,结合消费者的.风俗习惯以及消费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设计产品包装。如回族人不吃猪肉,对猪有忌讳,那么产品包装设计师在设计清真产品包装时就不能用猪的形象;如幼儿多喜欢卡通人物形象,所以在儿童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可采用以漫画、插画等形式来表现。

传统文化与现代防护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包装设计,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特的地域文化。我国产品包装设计师要更好地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凸显我国独特的文化,展现和发扬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风貌,需借鉴国外先进的包装设计经验,取其精华,融合中华特色地域文化,将其应用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日本的现代包装设计一直是各国学习效仿的对象。首先,日本的包装提倡材料的环保性。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为保护仅有的生态资源,国家大力倡导环保,所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日本产品包装,大到空调、冰箱,小到毛巾、茶叶,大多都采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这种绿色包装已成为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标志。其次,日本现代包装设计的严谨性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日本产品包装大多没有浮夸的造型,但无论何种产品都有着严谨性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包装材料虽然朴实,却能通过设计和精致的制作工艺实现高品质。最后,日本的产品包装不仅很好的融合了现代包装的设计语言,还能赋予包装浓郁地域传统文化。现在日本市场上的产品包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具有国际时尚语言的包装,另一种是有着浓郁大和民族特色的日本传统包装。在日本传统包装设计中,日本包装设计师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将日本传统文化用在产品包装上,而是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让消费者一方面能从产品包装中领略到日本的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又让日本包装设计走在时尚的前沿,在发扬日本传统地域文化的同时,又使产品包装设计具有时代的特征。欧美的设计引领时尚的发展,欧美各国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审美观点,所以在包装设计风格上各有不同。法国产品的包装展现了法式“浪漫”与“优雅”的包装风格,法国人浪漫的生活和情怀世界闻名。在法国,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必须具有浪漫元素,例如:法国娇兰,创立于1828年,187年来,法国娇兰为世人带来不断的惊喜,并在世界上同类的产品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顶级的化妆品牌,除了产品质量外,还与它的包装设计有关。对于娇兰而言,每一款产品都有着精致美丽的包装,其包装形式是展现产品灵魂的重要载体,是表达情绪,创造愉悦,彰显个性品味的体现。成功的包装设计必须考虑消费者的审美观点,法国娇兰的包装将法式的贵族气息和浪漫生活方式的融入到设计的美感中去,使产品的包装成为具有法国特色的时尚风格。德国的包装设计注重包装的严谨性,这与德意志民族严谨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有着必不可分的联系。在德国,产品的包装设计更注重实用性,设计常以简练的文字、图形、色彩构成表达出产品的特性,形成了德式包装独有的极简风格。在包装结构设计上,德国人更注重对产品的保护,将审美与实用相结合。造型美观大方又注重实用性的德国现代包装设计,值得我们借鉴,提升我国产品包装设计的严谨性。美国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多元化、多民族的美国倡导自由、轻松的设计理念,所以在包装设计上更注重表现形式的幽默感和人性化。美式的诙谐通过电影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变得通俗易懂,他们追求的是可以轻松、自由展现自我的生活方式,这一地域文化特征在包装设计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如美国迪斯尼电影里卡通人物形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当消费者看到这些形象在产品包装上出现,会带给我们快乐的体验,并会对这一产品产生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产品销售的目的。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域、民族有着不用的地域文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是这个地区形象的展现。我国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包装实例有很多,在包装中添加地域文化元素,能更好地展现产品的特色以及当地的文化特征。例如水井坊世纪典藏酒的包装设计为例,在酒的内部设计上,瓶身造型为水井的形象,突出了水井坊的名称,酒瓶底座的包装材料为四川特有的乌木,突出了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在酒的外部设计上,外部包装造型为古代编钟形象,且在外部包装材料选择上,采用了青铜合金,整个外部包装形象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包装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结合地域文化特征来设计包装。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包装设计时,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全部按照别国的模式来设计中国特色产品的包装,应结合我国人民的审美观点,将中国地域文化体现到产品的包装设计上。

地域文化是一个特定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人文与环境的积累沉淀。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图形、材料以及文化的运用,都深刻体现了地域文化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最醒目的体现。地域文化中,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温暖、祥和,过节团圆时中国人民都会张灯结彩,整个国家沉浸在红色的氛围中。但在欧洲国家,红色代表着恐怖、血腥,是不吉利的颜色。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设计产品包装时,要结合当地风俗、审美来进行包装色彩的选择。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运用最能直观地展示产品形象。图形的设计包括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包装上的图案设计,经典的图形设计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所要购买的产品品牌。比如,消费者对海尔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两个小男孩的图形标志,在海尔的标志图形设计中加入剪纸等传统民间工艺的元素,能准确展示出中国地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包装材料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生态资源日渐匮乏,全世界都在倡导环保,倡导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在选择包装材料时,既要考虑材料加工成本,又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合理的选择包装材料,能更好的突出地域特征,如云南的特产的包装材料多为竹子,云南省是我国乃至世界公认的竹类种质资源大省,用当地的竹子作为特产的包装既能体现云南的地域文化,又符合人们提倡的环保主题。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融入更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道德、正统、稳重,所以中国人较含蓄、沉稳。西方文化讲究自由、浪漫、平等,所以西方的设计热情且富有创造力。产品包装设计师需要利用地域文化的侧重点,设计出具有地域特点的产品包装,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五、结语。

地域文化可以通过色彩、图形、材料等方面融入现代包装设计。在我国,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更应该结合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中国特色产品的包装还应肩负起活化传统工艺与地方产业的使命,包装设计需将传统工艺与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包装。

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传统人性回归论文

摘要:建筑艺术设计一直是备受设计研究人员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怎样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性设计的魅力,达到建筑艺术设计中“天人合一”的设计高度,使建筑艺术设计不再是简简单单地将创新元素、工业技术堆在一起,而是成为一项注重人类发展,推崇道德、自然、审美等一系列人性设计的工作。综观我国目前建筑设计工作中,严重忽视了传统的人性设计理念,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缩短建筑周期,加大技术的投入,使建筑设计工作逐渐趋向流水线工作方向发展,这种崇尚物质生产而忽视人类发展的设计理念,终归不能入建筑设计的主流。因此,本文针对现阶段在建筑艺术设计的内涵及积极使用人性设计理念的表现进行阐述,以期为建筑艺术设计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引言。

有效地建筑设计设计应该将艺术理念和人文理念相结合,将科学发展与人类发展融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能够将设计者对人性理念的设计传达给受众。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载体,是社会发展的必备产物,也是象征人类发展历程及人类智慧文明成果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建筑的设计应该将人性理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迷失在“快餐消费”的经济发展影响下,完全忽视了建筑设计的初衷及“人”这个重要的使用群体。要想提升建筑设计中对传统人性设计的研究与融入,就要在现阶段建筑设计总体发展形态上,建筑设计提出新要求,将自然人性、道德人性与审美人性重新思考并运用,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品质。

艺术设计是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作品的艺术性,建筑艺术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种,能够很好的展现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筑本身要求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同时还要对建筑外观的`设计进行确定。美感是人们进行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对美感的追求也要对建立在对人性有效地思考上。以此,建筑设计追随艺术美感的过程实际就是追求人性的过程,要想在建筑设计中对人性设计理念进行有效地诠释,就要在建筑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返璞归真的自然人性、尊崇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性与人的需求中的根本———审美人性共同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充实建筑的灵魂,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设计境界。

2.1自然人性的回归。

传统的建筑中对人性设计理念使用最常见的就是传统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设计中综合应用了建筑的使用价值与人性追求价值,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中存在的一系列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进而得出对建筑设计的感悟,并将这种自然人性的设计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典型的民居建筑设计中应用自然人性设计理念的建筑有苏州园林中人造山水和亭台楼阁的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设计者在古代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认识到自然人性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因而很多设计者从城市走向自然,在自然事物的影响下获得建筑设计的灵感。现代建筑设计者希望通过建筑设计表达回归自然的美好意愿,将人类发展、自然事物与历史综合在一起,更好地将自然人性设计发挥到极致。建筑设计代表作有英格兰巨石阵、古埃及金字塔等。

2.2道德人性的回归。

在科技发展与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建筑设计者逐渐将仁爱、正义、勇敢等道德人性理念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力求通过建筑唤起人们对道德人性的追求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传达了人们对道德人性的追求及创建理性、文明社会的希求。在我国古代社会,“百家理论”用各自的思想将道德内涵传递给人们,唤醒人们逐渐加深对道德人性的理解与应用,后期在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很多建筑设计者将道德人性设计应用在建筑设计中,例如在对深圳主体公园的设计中,将太极图作为水上乐园的标志,在体现自然事物水富有变化这一特点外,将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理念融入其中,有效地展现了在建筑设计中对道德人性的回归与研究。

马斯洛在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审美需求看作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暗含着审美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对美德事物的追求是自然而生的,不是某一时刻才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对美的追求的向往表现在各个发展领域中,其中包括建筑设计领域。建筑设计本身具有艺术性,而艺术发展本身也是对美德追求和不断提高审美层次的过程,因此将审美人性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既是展现对审美人性的追求也是建筑发展的需要。例如英国展览科普中心的千年穹顶,呈穹庐形的形状,利用穹面钢索网组成,屋面虽然薄但是具有超强的坚韧性。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多方面意见,追求建筑质量的同时注重建筑美观的展现,最终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

3结束语。

建筑由人所创造,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栖息之所,所以建筑设计无论怎样发展,都应遵循建设为人们服务这一发展原则。随着人们对物质要求的追求不断提升,建筑设计逐渐偏向于设计的创新及新元素的使用,忽视了建筑为人们所使用这一设计原理的出发点。但现阶段建筑设计中对人性回归进行了新一轮的探讨,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将人性设计贯穿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将实实在在的需求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应把建筑设计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心颖.现代建筑艺术的转型———从生存存在论美学展开的解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亢宁梅.诗意的空间———人性建筑的审美性质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5).

[3]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中国当代存在形态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艺术设计论文

色彩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事物,能够带给人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感受色彩美是人类的天性,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色彩有着较强的审美追求。因此,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从色彩方面来讲,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一定的心理效果,人们可以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复杂色彩进行分析,还原为基本色彩要素,并利用色彩量和质的变化以及色彩空间的变换重新去安排色彩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色彩效果的创新。然而,色彩情感和象征在运用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人们的审美习惯。研究色彩情感和象征不仅能够优化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而且对设计研究有着深刻意义。

一、色彩在艺术设计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1、忽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色彩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主要由色彩逻辑和色彩要素构成,就像用数与数的逻辑构成数学其境一般,当我们进入色彩世界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色彩的丰富性及色彩对世界和谐本质的影响,寻找到色彩在世界中的价值。并且,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色彩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色彩带来的感受也会影响到设计师的情绪。同时,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刺激有着不同的层次,有些色彩能够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刺激,而有些色彩则需要通过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影响其信仰和价值观。无论是直接刺激还是间接刺激,都能够证明色彩具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师忽视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性。

2、缺乏对色彩情感影响的充分了解。

色彩不仅能够美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人的感觉、情感、技艺、知觉等产生一定影响,对视觉艺术发展有着深刻意义。然而,从色彩本质上来讲,色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情感和象征,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能够在色彩刺激下产生不同情感或联想,并且根据色彩审美习惯对不同色彩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情感和象征是人们根据自身经验而赋予到色彩上的,在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下,色彩能够通过刺激引发人们的条件反射,并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感。另外,色彩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需要人们在长期习惯中总结色彩审美经验,并形成对色彩的习惯性意识。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缺乏对色彩情感的充分了解,忽视色彩情感与人们长期生活习惯和色彩审美习惯的关系,一味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色彩赋予情感和象征,导致产品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不符合社会色彩审美习惯。

3、忽视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的纯度和注目性较高,视觉刺激较强,能够加速人们的血液循环,鼓励人们的勇气,给人以力量、幸福、圆满、热情的感觉。黄色的纯度最高,最为光亮,能够给人以温暖、高贵、富丽的感觉。蓝色虽然视认性不高,但是能够给人以智慧、冷静的感觉。紫色很容易引起人们心里的不安,却又能给人以优雅、温柔、高贵之感。白色能够给人以清白、明快、光明的感觉,满足人们视觉需求,注目性较高。黑色给人以恐怖、绝望、沉默、严肃之感,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然而,有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色彩的时候忽视了色彩的差异性,没有根据色彩所引发的情感差异进行色彩运用,导致色彩的运用不符合产品主题和消费者心理。

1、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色彩会引发人们一定的情绪和情感,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应加强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深入了解色彩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色彩的象征价值,掌握系统的色彩知识,为色彩运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且,设计师要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在掌握色彩情感和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加强色彩运用训练,熟悉色彩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并在熟悉色彩运用基础之上实现对色彩运用的直觉判断。

2、强调色彩的象征性。

受历史、宗教、阶层、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需求和信仰不同,色彩在不同地区、民族、历史时期和宗教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且,色彩的象征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色彩在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只能够都遵循着统一的色彩尺度和色彩运用规律。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应加强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色彩约定俗成的尺度和运用规律,并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色彩制度来运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3、合理运用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带给人的情绪情感不同,象征意义也不相同,设计师在色彩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色彩的差异性,根据产品主题和人们的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为此,设计师应积极了解红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特征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根据色彩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义选择性地使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产品所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充分发挥色彩在产品功能中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儿童玩具等颜色的时候,可以选用纯度较高的颜色,适当运用红色、绿色等刺激性较强的颜色,避免紫色、黑色等重色的运用。

4、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色彩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例如,在西方国家,黑色是死亡的象征,死者的灵柩需要黑色车辆运输,哀悼者也需要穿褐色衣服参加丧礼。而在埃及,人们将冥神奥西里斯雕像涂成黑色,表示土壤中种子萌芽孕育的阶段。这是因为,埃及人认为,黑色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迎接新生。在印度和中国,死亡通常使用白色,哀悼者需要穿白色衣服参加丧礼,印度人和中国人认为白色代表了宁静、和平,也代表了死亡。在美洲一些国家,白色代表心声与春节,黑色代表反省和因素。设计者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不同颜色的功能、颜色使用的对象和目的,充分重视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确定主色调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局部色彩运用,掌握色彩的比例、重复、节奏等,强调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另外,设计者不能随意添加色彩,随意添加只能够导致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堆积,使得产品结构杂乱无章,设计者应根据产品主题合理选择合适的色彩,通过色彩的运用深化产品设计主题。

5、符合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将色彩与自身生活相联系,赋予了色彩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中应重视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为此,设计师应充分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运用习惯和色彩审美标准,强调色彩所带给人们的情感联想及回忆,深入分析人们习惯性认知中的色彩作用,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来随意运用色彩,必须使色彩符合社会审美习惯。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中原经济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在发展的同时突显了诸多的不利现象,而艺术设计对这些现象的调控作用得以充分显现。

因此,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日益明显。对民办学校艺术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进行概述,并分析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提出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满足中原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中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地域资源以及交通设施等优势,受到大量高污染企业的青睐,致使大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纷纷前往开办工厂,从而引发诸多发展弊端,针对这些弊端问题需要大力发挥知识的力量。此时,结合中原经济发展实际,对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相应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提出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原经济发展中的需求解决途径,以期对中原经济稳健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的概述。

1.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含义。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是指民办学校以艺术设计知识为抓手,充分发掘艺术具备的独特美感,并将其渗透于艺术设计中,利用艺术设计强大的审美及实用功能引发受教育者的思考,并利导受教育者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整个过程。可见,艺术设计教育不但具备社会属性,同时拥有个体属性,通过对其有效的实施开展,实现了造福社会,提升个人能力的强大作用。

2.中原经济发展的含义。中原经济发展即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域,致力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提高,加强经济结构的科学合理优化改进,注重经济质量的合理改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地区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形态的健全完善,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加速现代化进程推进。由于中原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现已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因而其经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

3.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的关系。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具备目的性与创造性等特点,通过教育实践突显出其协调生产消费的经济属性,该经济属性要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依托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力量,同时,经济属性的有效发挥能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可见,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原经济发展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原经济的发展是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高效开展实施的重要基石,经济发展越迅猛,人们的审美情趣提高越快速,艺术设计的物质基础越雄厚,教育的具体实效越明显;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施是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实施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欲望需求,在其教育实施过程中,充分显现艺术设计带来的精神愉悦与视觉享受,利导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推动艺术设计观念目的的具体化,进而促进中原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中原经济发展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需求原因。

1.保障经济稳健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中原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吸引了大量高污染产业前往投资建厂,导致中原地区环境污染现象越发严重,进而引起了国家对该现象的关注与重视。

因此,中原地区经济战略的调整势在必行,在战略调整过程中,需要正视地区环境突显问题,经济寻求解决策略,积极防治环境污染现象。此时,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充分发挥其保障功能,通过教育培养输送具备审美设计能力的从业人才,发挥人才地区环境科学美化的设计引导力量,加快了地区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从而保障地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经济层面上,充分突显出其创意特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显现出知识于经济中的作用,因而经济结构发生了必要的调整,于是创业产业的发展优势充分得以突显,创意产品的贸易比重日益加大,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

可见,通过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充分突显其经济创意特性,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

3.推动经济效益提升。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全面融入了高新科技力量,在高新技术与人们日常活动、新型科技与日常消费用品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起着纽带作用,其通过利导高新科技发展,带动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通过寓高新科技力量于艺术设计,促进日常消费用品技术更新;通过向企业输送艺术设计高科技人才,完成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提升,满足消费者的购买要求,进而有效增加经济效益。

三、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满足中原经济发展需求的途径。

1.加强政府利导。由于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通过政府有序利导,激活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生命力,从而有效保障经济稳健发展。在政府利导过程中,需要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强法律政策有效保障引导,制定科学完备的教育发展激励方案,因势利导教育实施推进,加大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强化教育人员培训支持,充分实现政府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利导功能,进而实现民办艺术设计教育对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增加地区引力。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作为终极目标,因此,社会要具备对该类人才的广泛需求,方能与教育目标相吻合,防止人才培养的无效与流失,激发人才的服务社会的热情。因而需要适度增加中原地区人才吸引机制,扩大社区艺术设计人才作用的宣传普及,建立地区民间艺术设计人才创业辅助机构。可见,只有适度增加中原地区引力,才能有利于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目标的实现,完成对中原经济发展的有效推进。

3.变革教育机制。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是否能实现对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以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依据。可见,有效的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发挥积极的经济促进作用,因此要重视对原有教育机制的弊端进行变革完善,以实现教育的经济效应。

在变革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调整专业设置,满足多类层次市场需求,充分突显中原经济地区特色,综合完专业善课程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加强专业实践实施力度,以实现民办艺术设计教育机制的合理变革,实现对中原经济发展进程的推动。

结语。

总而言之,中原经济要实现迅猛发展,必然对民办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一定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需求,并充分结合需求原因,找寻出适宜的解决途径,以实现对中原经济的有效促进作用。

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当中必须要最大限度反映出本土文化这一原则,通过价值较高的理念吸收空间艺术的精髓,进而设计出凸显个性化含义的艺术作品。而设计人员在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不可以过于追求突出个性,不重视作品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和其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在环境艺术中体现个性化的策略,旨在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物质基础越来越富有,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于环境方面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慢慢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加入环境艺术这一理念。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优化环境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使人们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下面将进一步解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体现。

(1)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人文特点与自然特点二者的统一,拥有极强的艺术性以及服务作用。所以,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尊重人们的根本利益。在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提倡无害性和积极性二者统一,当中无害性实际上指的是环境设计一定要达到人类和自然二者的和谐,设计必须要拥有合理性。并且不管是针对人类或者是自然,在设计时以及设计出来的作品均不可以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而积极性实际上指的是环境艺术设计出来的作品必须是积极的,具有正面导向意识为主体的,不会给人一种负能量的情绪。

(2)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完整性和多样性二者统一,要求环境艺术作品设计必须要拥有精确的统一理念,同时还能够表达各种审美对象提出的要求,实现完整性和多样性共存统一。

(3)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二者的统一,简单的讲,当前艺术作品不仅要达到人们心理及生理方面提出的审美条件,还应该适应人们的生活,拥有一定的实用性。

2.1风格化约束。

个性化设计属于设计工作者对于自然认知流程当中本能体现的一种,必须要对自然界的常规进行良好的掌控。在对城市和居住环境实施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通常更加重视城市设计的理念,这也是优化城市居住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城市整体更加拥有特色,在设计过程中其风格化属于设计人员创作个性的体现,对于个性化设计要起到约束的作用。

2.2空间应用作用提升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条件,一定要重视加强环境的质量,并且环境意识深入渗透也是其顺利发展的必要路径,必须要针对空间应用作用的基础上对个性化设计提出要求。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一样的空间,采取不一样的风格进行个性化设计均能够加强空间的应用作用。2.3科学和艺术的融合站在科学艺术视角去看,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属于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注重人们生活空间和环境之间的互动,不同的文化艺术含义在初期构想,再到设计以及装饰和陈列,包含每一件艺术品的摆放均属于设计范畴,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均能够巧妙的把住户的想法进行加工,实施艺术处理。

3.1强化空间应用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更多的内容。个性化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环境生活方面的质量,还应该在设计当中反映艺术特色。在个性化设计中添加环保理念,并且要求设计工作当中还应该注重作品和环境二者的和谐,必须要充分满足住户的需要。由于住户工作性质不一样,每个人习惯也不一样。所以,环境空间应用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是空间一样,也会由于设计风格不一样,导致其应用作用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空间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注意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表达。

环境艺术在实施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必须要具体体现出客观世界当中存在的全部事物的解释。在个性化设计反映抽象认知流程的时候,应该在特殊环境中对于自然界客观规则实施掌控,设计人员应该制定设计计划,不可以过于追求体现浪漫主义。针对设计人员来讲,可以在多个设计计划当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必须要熟悉多种艺术方式,在展示设计风格的前提下,使人们的多种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还要在设计中融入文化设计的元素,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了解自然以及其他地域人们生活习惯和风俗。除此之外,由于受到部分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要求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使环境艺术个性化设计得到合理的表达。

3.3科学和艺术结合。

个性化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外部环境与人们生活环境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环境艺术设计这项工作作为一种注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其涵盖丰富的内容,甚至每一件艺术品摆放的具体位置都必须要经过设计人员的深思熟虑。所以说,高水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住户的想法,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另外,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由于生活当中人们对于自然资源没有合理保护,这一行为导致生活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所以,一定要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中其个性化的进一步解析,使我们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想要凸显个性化,要求设计人员在个性化设计的时候不可以过于追求突出个性,必须要重视作品和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性。一定要基于优化环境这一根本目标的基础上,使人们对于个性化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基础上,体现其个性化设计。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体现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逐渐在公共艺术设计的运用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罗斯加德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情况以及艺术特征,以期促使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像装置;互动技术;城市空间。

一、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现状。

进入到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公共艺术也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演变,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设计运用了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设计、计算机编程、影视等多种学科,甚至涉及物理、音乐等。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逐渐在公共艺术的运用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借助数字技术可实现设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数字技术在我们的城市中随处可见:地铁两旁滚动的商业广告、广场上的灯光表演、著名的美国时代广场上的动态显示屏等等,甚至是新兴的影像装置互动艺术作品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虽然数字影像技术运用较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形式僵化、对环境设备要求高、耗能较大等。由于数字技术背景下公共艺术设计发展历程较短,仍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因为看到了艺术、环境、城市与科技的跨专业合作,在他完成学业后并没有急于投入到设计工作中,对他而言,相比设计和建造体积庞大的建筑物,他更致力于如何让建筑与空间更具互动和开放性。丹罗斯加德探讨人、科技与生存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科技手段改善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数字技术的在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当计算机数字媒体以多种形式进入设计作品中后,设计作品将比传统作品,被赋予感觉、思考等可调式的.生命体,并可以让观众实时和环境进行互动。创新为艺术提供了发展动力,这个时代的一些科技成果则提供技术支持。当代艺术创作中可以选用的材料变得更丰厚,更可以运用声音、灯光、投影,等任何材料进行创作。通过科技手段感受到更丰富的人文特色,听、看、触、互动等多重感受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在罗斯加德色设计作品中,不乏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设计有了更多的数字技术,在罗斯加德的作品中,数字技术已经不单单是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方法,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作品的固有形式。

(一)灯光技术。

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文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在城市中见到的影像装置也是最早的影像与建筑结合的装置是巨幅电视墙。但是主要被用于商业手段的电视屏幕与作为艺术的影像技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城市空间的数字影像技术与绘画、雕塑功能相同,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存在的。数字影像运用灯光投影的方法把建筑本身当作一副巨大的投影墙,直接将影像装置到建筑本身,被装置的建筑往往是这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数字影像与建筑的结合让人们唤起对这些建筑的记忆与情怀,也让这些建筑重新具有新的时代烙印。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为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创作的《彩虹车站》,是影像技术与建筑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设计作品(见图1)。他邀请科学家用液晶膜制作了一个具有“几何相位全息”技术的滤光器,再将一盏4000瓦的聚光灯透过滤光器散射到车站的玻璃上。滤光器能有效地散射99%的白光,显出光谱中的所有颜色,因此制造出触奇幻绚丽的都市彩虹景象。中央火车站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彩虹车站》项目是为庆祝中央火车站125岁生日而设计,运用的影像装置技术给具有历史情怀的传统建筑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二)影像装置技术。

动态影像的数字虚拟特征,使其在设计创作中获得极大的快速增长优势。丰富的屏幕技术把空间塑造得更加奇幻丰富。三维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让动态影像表现有了将虚幻与真实结合起来的可能。虚拟现实影像配合一些特定的装置,能让参与者在虚拟空间获得真实空间的体验,这种设计作品更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丹罗斯加德的作品《虚拟水灾》,利用最新的led照明、电脑编程等光电投影技术,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广场的上空展现了古老的城市淹没于海底的奇观。沉浸式的海洋体验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保护,深刻地体现出艺术家用科技艺术化的方式对环境的思考。荷兰自古以来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其疆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海平面,罗斯加德通过这件作品让经历过城市建设的市民亲身感受到那种几乎已经被忘却的自然力量,并感受到这份力量的脆弱。

(三)互动装置。

互动装置是一种将直观的视觉设计与技术完美契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吸引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让观众主动参与设计作品的创作中并完成作品的创作,它能够提供给观众视觉、触觉、感觉的多方位享受。互动装置是在由艺术家营造的特定时间相关的环境中,某个提前设定好参与规划与信息传播护理程序的装置,通过互动技术吸引参观者主动介入,从而影响作品的呈现过程以及最终呈现的结果。《沙丘4.0》是由数百个光纤组成的一个交互景观装置,观众的身体让装置产生物理变化。观众移动或发出声音,光纤会随之改变状态(见图2)。在装置的内部装有麦克风和现实传感器,这些元件将捕捉到的人类活动再通过传感器再由软件进行处理输出至电子元件。这是一件完全由参观者控制的设计作品,没有参观者的时候,装置将不会被启动。当参观者走入,光纤会立刻开启,仿佛是人们动作的延伸。

三、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能源不断涌现成为设计创作的新形式。层出不穷的科学技术在设计中得到运用,使艺术作品更加的不可预知。数字技术是一门跨领域学科的“融合”特性。数字技术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的,它被自由综合地使用于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电影、摄影等领域,它还涉及着美学、物理学、计算机学以及各种新出现的学科。纵观近几年关于数字技术在公共运用的设计作品,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能够解决的。基于此特征,我们就需要进行多学科研究,多角度的训练,多学科人才的合作,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在罗斯加德的设计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作品中的艺术性,更能看到最新的科学技术的运用。在《沙丘》作品中传感器的运用以及软件的处理使这件设计作品成为自然与技术的混杂体,是一件设计作品,亦是一件科技创新作品。当科技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到设计创作后,作品将被赋予具有感觉,会思考,可调式的生命体,并能与人和环境进行交互。丹罗斯加德在最近的创作中主要进行公共互动装置的设计,其作品被称为“流动的建筑”。生活在当今社会,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体验,居住在哪个具体的城市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同时当代科技使加大了人类与自然的距离,人们的感知能力也大不如前,将自然气息和技术元素糅合的设计作品是罗斯加德设计作品最明显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人们麻木感官的焦虑。他认为科技不是麻木,而是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人们的感官感受能力。罗斯加德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作出设计作品,对他而言,科技是一个工具,如同一支笔一样。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参观者的身份同样发生了改变,参观者同时成为作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一个观察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充斥着科学技术,同时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传达着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4]金彦秀.彦赫镕.金百洋.公共装置艺术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xx.[5]邵哲慧.数字影像艺术视域下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xx.[6]刘慧.影像装置艺术及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xx.[7]季铁.数字传播:交互与影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本文从高职专业定位、加强课程体系构建、提高教材适用性、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力加强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人才培养艺术设计。

一、高职定位创建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一般按专业来开展教学、培养人才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学习的范围。因此,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目的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就业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实用艺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应用性边缘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既表现在学科体系内各专业之间,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外部关联上。艺术设计专业始终坚持要求学生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重视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要兼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优势,并为此须进行一系列创新实践。

二、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在我国大力推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如何主动适应新的形式并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之间的互动,培养具有创造性、技术性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1.加强课程体系构建。

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发挥中原地域人文环境优势,把艺术设计教育及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中,构建培养设计能力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课程优化设置,减少传统课程教学的课时数,精选专业基础课程,适当减少必修课门数,增加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确定专业公共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教研室、各专业教研室、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没有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课程改革就失去了灵魂。因此,我们把素质教育观念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培训,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意图和思路;二是让真正了解课程改革精神和要求,避免随意派教师参加一些低水平的研修班、研讨会,浪费精力和经费。三是组织教师培训,深入学习和理解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综合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教师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在参与中领略新的理念和内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

2.提高教材适用性。

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理论教学大于实践环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都积极地创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立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活动十分重要。针对各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无论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都应有相应的实习、实训工作室。我们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其实践能力要求更强,不是单纯的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就能满足需求的。最起码应该建立三个实训工作室:

(1)专业绘图实训室:这里并不是指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房那么简单,应提供学生大量自由操作的空间结合完备的硬件设备,能完成大量的项目设计。以往简单的绘图工作室就是以老师辅导学生,更多的是老师在操作,成为一种检查辅导的形式,真正的专业绘图工作室应该提供给学生自由度更大的空间,为其开拓更为宽广的设计方向,提供给学生更为直接的空间与课题进行真正的实题设计。

(2)模型制作实训室:虽然各个院校软件课程开设了很多年,并有了较高的成效,但对于三维模型的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却非常欠缺。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模型制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对于开拓学生空间思维和专业的创造能力以及诱发设计灵感都是一个快捷的途径,在节省时间上可以与手绘相比美,而且也是强化设计的材料意识,结构与力学意识,施工工艺意识的方便途径。

(3)材料与施工实训室:工作室可满足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相关课程实训内容。备有工作台,施工工艺样板,材质样板,多种工具,便于学生进行观摩和实际操作,符合教学条件。对于基础材料的认知、常用室内装饰结构展示、常用装饰施工工具认知及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训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4.大力加强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但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虽说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考虑到了产学结合,但在就业之前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渠道。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这一工作需要由校方就业办牵头,针对专业方向联系学生实习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应在锁定“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文华.高职的定位:职业特色.中国教育报,20xx年10月1日第3版.[2]珊冬.课改推动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20xx年2月7日.[3]李晓华.论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四期.[4]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0xx.[5]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xx.[6]王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5期.

艺术设计论文

生态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有着不同的说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主要指的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环境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原则,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风格进行相关的设计。如今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在进行绿色环保设计。绿色设计在国外相当的受重视,生态理念也逐渐的被重视。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只有对传统的生态问题进行改善,使得其往新的模式发展,使环境艺术设计朝着生态理念的方向不断的发展,才能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应该是分散的概念,即由环境、艺术和设计三者理念结合起来的。因此在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讲这三者联系在一起。第一个,环境。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的环境,比如风、雨、光等,还有动植物等,还包括很多非自然的因素,比如制度等。我们生活在地球中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环境当中,但环境本身会不一样。第二个,环境艺术。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认知,但是它确实是属于一门艺术,它可以理解为从自然艺术的角度出发,对环境进行改善,使得人们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第三个,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全面性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光学、力学等,来对环境进行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包括房屋设计、城市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包括社会学、文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着重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空间设计运行的前提是人的生活质量能够在各个功能下保证正常的运行,最终达到资源合理的分配和良好的循环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因此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占重要地位。环境技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高效性生态理念的高效性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浪费的现象,要做到最大程度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甚至可以进行二次使用,由其是一些非再生资源,用完了就没了,所以需要用最低的成本去取得更高的资源经济效益。

2、多样性生态理念的多样性主要是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产品上,提倡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多样化,即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上能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避免消费者过多的消费从而带给环境巨大的压力,还有利于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3、持续性生态理念讲究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相关的设计布局和结构上,着重强调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当代人们居住的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到未来人们居住的需求,这样,就能强烈的体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可持续性。

4、循环性生态理念的循环性主要是对人们生活环境中所消耗的材料以及生产出来的废料等进行再一次的循环使用,并让它自行分解,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系统从对材料的使用到在使用到分解的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让资源可以循环的使用。

1、科学的指导原则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能有效的推动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有利于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使用浪费。同时,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打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总的来说,生态理念就是要最大限度度的利用科学技术来对环境资源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使得整个环境艺术设计都能符合生态理念。

2、尊重自然的和谐发展大自然的发展有着它自己的自然规律,大自然给予了人类很多,人类从大自然身上获得了很多资源,虽然大自然有着超强的恢复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如果人类过渡的开采资源,也会造成大自然资源的衰竭。所以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需要把握好自然的特性,把握好一个开采的度,不要过渡的开采自然资源,从而使得生态能够进行良好的恢复以供人类下一次的开采。除此之外,还要对自然的发展进行一定的保护,增强设计对象的调节能力。只有对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才能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3、最小程度的干预最小程度的干预就是指将外界所带来的干扰降到最低,这样才能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好的效果。人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是需要场地的,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势必会给自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干扰甚至是破坏。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还可以运用多种技术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再循环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最终达到自然环境的原有样貌。

1、使用各种天然的材料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之一就是要使用各种天然的材料,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了解各种使用材料的特性、造型、用途等。比如,一些树木自身带有清香的味道,如果在制定地区进行栽种,可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当然,前提是这种香味不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像鹅卵石这种形状奇特的石头可以用来铺成路,大多数是在公园里,行人走在上面,会有疼痛的感觉,但走在上面可以舒缓人的脚部穴位。总的来说,使用各种天然材料不仅能节约自然资源而且能使得生态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把握自然环境的基础的条件自然环境不仅是社会用来发展经济的有效基础,同时也是社会有效发展的保障。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的分析和利用好自然环境的条件并利用它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做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能节约设计的成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候,如果所处的环境情况有点复杂,也可以根据环境的特性来建造与之结合的建筑,只要设计理念和规划是合理正确的,那么也能成为一道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如今环境问题逐渐被关注的今天,人们更多的将目光放在了自身的生活环境上,这也促使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遵循科学的指导原则,尊重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广泛的将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来。随着时代的推进,环境理念日渐成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比亚的发展道路。

[1]陈晓敏。关于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凸显探索[j]。艺术科技,20xx,29(10):315.

[2]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超。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xx(10):394-395+397.

艺术设计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情况,不仅与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

目前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以专业基础课程为辅,以教育学生的艺术设计技能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改革计划的。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透视、环境艺术史等等。但是不少高校所设置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都比较传统和单调乏味,令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河南省不少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的模式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在校学习两到三年,最后一个学年是让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者公司进行实习,甚至有些学校是安排学生一个学期进行校外实训,另一个学期则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早对于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内容以及环境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符合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要求。但是与其他省份某部分学校所采用的“三明治”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实践、再学系、再实践”的学习方式相比较,河南省的这种普通的“工学结合”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少不利因素的制约,例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度不完善、实践时间过短等问题,令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和体现方面未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帮助河南省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深入的了解,商讨出合适的改革措施进行改革。

河南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省现有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成果还不太明显,因此,相关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要认清这些问题,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不少高校在进行设计课程的时候对于学生的专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令学生自身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情况未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校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未能够正确认识的全面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学校自身的特色性和和艺术设计的专业性,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的实践性仍具有进步的空间,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提升的可能性。因此,相关的领导必须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性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改革措施,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校方的校园建设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以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创新。校方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技能水平方面获取得更高的造诣,那么必须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需要掌握与时俱进的设计技能和理念。但是不少河南省的民办院校所用的艺术设计专业教材并不能够及时进行创新,教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单调乏味,令学生容易失去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3.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

学生实践条件的缺失及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较慢,在不同的院校中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这一问题。学生首先需要进行实践检验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否完善,其次还需要配合校方为学生所提供的一定的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双方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当前科学信息技术发达,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快,因此当学生投身到社会中去工作的时候,对于这些艺术设计的先进计算机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不熟练的时候,企业往往需要多投资一笔钱培训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技能,这一问题的存在需要学生和校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够得以解决。

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的生态理念已经被大众所认识,并逐渐运用在环境艺术的设计当中。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生态理念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探讨了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内容及方式,提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平衡关系。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逐渐提高,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因为在现代环境中所流露出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包括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质污染甚至是城市景观污染。基于这种状态,目前就有很多专业的环境景观设计人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理念的运用,在建筑设计、城市雕塑及各种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安排中,按照科学的思想,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在满足人们发展需求的同时追求艺术美感,统筹兼顾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1环境艺术设计和生态理念的本质概念。

(1)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概念。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将环境、艺术、设计这三个学科利用科学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相互结合起来,既能保持三者之间的相对独立,同时又密切相连。环境本身是开发和设计的对象,期间要选择适当的科学材料,尽可能降低预算成本,另外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与色彩美学,用艺术的眼光和科学的专业手段进行整体环境设计。通常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综合考虑环境当中的力学、光学、色彩、成本等相关内容,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并进行合理开发。(2)生态理念的本质概念。生态理念是指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公共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达到大众生活质量预期要求的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运用生态理念设计思想,始终贯彻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求,着重的突出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理念要求在当代的环境设计中,各项资源都可以达到最合理的配置与规划,最大程度的降低生态能源和自然物质的消耗及浪费。

(1)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所采用的生态资源,重视其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在生态环境开发中极大可能地降低和减少资源的浪费及损失,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也要考虑到所利用资源的成本问题,争取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成本,完成资源的最大利用。(2)布局规划的持续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布局和规划的持续性。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不只要考虑当时的环境状态和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要从长远方面打算,在设施配置和布局规划上,考虑到后代人们的使用需求和社会后期的发展需求。(3)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产品的多样性。环境艺术产品在需要满足大众对产品实用要求的同时,适当增加产品的艺术设计,从设计者角度讲,在产品色彩、美感上要更加丰富。增加环境艺术产品的多样性,可以为当代的消费者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4)能量使用的循环性。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中能量和耗材的循环使用性,主要是指对人工环境生产中消耗和使用的原料及能量,尽可能的进行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新的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或是开发出可循环使用的替代材料。资源合理的循环利用可以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生态理念的合理运用。

(1)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生态环境不同于单纯的艺术产品,其是指运用艺术的手法把许多外在的因素和条件充分结合起来的整体环境。就环境艺术设计来讲,这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艺术设计者从现代艺术角度出发,满足生态环境实用需求的同时,遵循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创造出既有艺术美感,又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具体要求的环境设施。(2)环境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自身的发展规律。大自然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会顺应自身的变化及时更新,也具有特别强烈的自我恢复和自我维护的能力。所以生态环境设计者在设计和规划时,要充分尊重自然的这种自身发展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进程,可以适当增强设计对象的自身调节能力。大众只有充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促进环境艺术的生态理念,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4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实践内容。

(1)以先进的科技统领环境艺术设计,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的发展,大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生活的不断提高,也逐步的提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文明。所以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从材料资源的选择上,尽可能开发并采用高科技的新型材料,用来弥补不可再生材料的缺失。另外在材料资源的回收上,也需要运用先进的高新科技,增加再利用的空间,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资源材料在提供能量时造成环境污染,违背了生态环境的初衷。例如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等,这就需要高科技的现代手段,开发一些新型能源用来代替高污染的材料,在能源使用上尽可能的奉行生态理念。(2)环境艺术设计充分运用天然材质和天然的环境基础。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参与设计者要对天然的材质材料有充分的了解,知晓每一种材质自身的品质和特点。在运用时,更好的使用天然的材质。像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纹路和香气,所表现营造出的氛围也因此不同,同理还有大理石等石材材质,也会因为不同的硬度和性质,在生态环境设计规划时要进行区别对待,放置不同的应用范围。不只是选材,还有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天然材质的特点,特殊的天然材质要选择专属的加工工艺,最大限度的体现天然材质的自身特点。然而在生态环境这个大环境中,要将选用的天然材质与所处的环境基础进行匹配,在大环境中尽可能的选择低成本、高效能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布局。在现实中,有很多生态环境设计在布局时受到当地环境基础的影响,因地型特殊影响整体设计效果,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生态环境设计时,充分运用当地的大环境基础。例如遇到山丘、河流时,都可以加以利用,用山的高度或是河流的流转弯度来完成整体的生态环境设计,借以自然的绿叶来烘托环境设计的主体风格,更能体现出天然的生态理念。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意识到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在环境设计中加强了生态理念,充分尊重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遵循了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基本原则。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理念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包括加强科技的发展,提高科学的设计理念,开发新型的代替能源,重要的是要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努力创造既符合生态发展,也具有艺术美感的环境艺术作品。不管怎么样,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社会发展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关系,才是我们最终要坚持和维护的。

参考文献。

[2]黄馨玉.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科学之友,20xx(4).。

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严重,生态保护成为热议话题,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为大众所关注,笔者结合时代要求,介绍了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和要求,阐述了室内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态文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要求人类站在生态系统的整体看待自身地位,寻求与动植物等生物群的和平共处,因此,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时,必须要脱离人类主体地位,尊重周围环境和生物群,保证其正常生活,减少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在此种精神之下,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以环境为重,寻求与生态的平衡,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寻求发展。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灾难,身处其中的人类亦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生存与发展均陷入困境。在此种情况之下,生态文明观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体现,生态、环保、可持续是生态文明的内涵,这种价值观和发展观是对人类发展过程的引导和限制,其具体要求是:共同参与,强调主体的广泛性;加强监督,强调国家的监督和保护;在节约能源、控制污染、防止破坏的同时尽力修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对于改变人类观念和行为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将其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这种改变,加快其实现进程。

二、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1.空间规划。

首先探讨生态文明观之下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设计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生态文明观的指导下,室内空间的合理规划理念是合理、舒适,空间的构架必须要与建筑结构相适应,这样可以使得装饰过程更为简便,节省改造结构的额外过程,同时也能够减少带来的污染。室内设计要考虑建筑结构和后期装修以及使用的便利和舒适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室内设计绝不仅仅是建筑内部因素的考虑,室内与室外设计虽然属于不同领域,但实际上确是一个整体,统一于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因此室内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及环境,使得室内设计与整体环境协调。此外,尽量通过合理设计来减少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也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

2.材料减省。

室内设计着要合理控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现代室内设计往往过分依赖装修材料,导致室内装修大多使用化学材料,不仅耗费了大量化学材料,对于环境和资源造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化学材料使用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室内环境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大量的时间都需要待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因此,舒适健康的环境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设计者在设计时,要锐意创新,寻找节省材料的方式对室内进行装修,在保证舒适的情况之下,减少材料的使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寻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在生态文明观下,室内装修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使用绿色材料,坚持节约、简约的风格。

3.无害材料。

在坚持节省材料之时,更要选择环保的材料进行室内设计和装修装饰,环保系数高的材料对人体健康有益,并且环保材料能够减少甚至免除化学物质的释放,使得室内环境安全无害。在选择时,可以侧重自然之物,尤其是绿色植物,例如竹、藤等物,不仅能够舒缓压力,还能够吸收有毒有害物质,净化室内空气,天然材料的使用对于室内环境具有较强的改造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尽量减少诸如人造板、漆等化学合成物,使用天然木板或者含有毒有害物质较少的装修材料。在选择之时,必须要牢牢把握标准,选择达标的材料,避免有害材料带来的伤害。生态文明观下,强调人体的健康和环境的自然,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最大程度上保证舒适和健康。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念,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时,要以环保为目标,主要是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对待装饰装修过程中的废弃物,要尽量回收利用,对于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可以利用绿色植物或者其他手段予以吸收,对于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材料,要回收利用。无法使用的废弃物,要进行回收处理,实践之中,一些设计者对于产生的废弃物置之不理,运至一处后放任不管,这实际上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废弃材料置于自然之中,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对空气、水、土等自然因素产生严重污染,这是对生态文明观的极度悖逆,室内设计必须要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置,结合环保和生态要求,避免污染和破坏。

三、

生态文明观下的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1.合理利用土地。

现代社会中,可利用土地资源是十分稀缺的,尤其是要保障建设用地与自然用地平衡的基础上,因此,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目标,便是合理利用土地,这也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要求。合理利用土地,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合理布局,避免占地面积过大或者间距和间隔不合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其次,要合理利用小块土地和边缘土地,结合生态文明观的要求,在这些区域可以建设小型绿地,种植花圃或者草坪,增加绿地面积,绿化不一定要成片规划,边角绿化也是重要环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扩大了绿化面积。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结合来合理利用土地,提升利用率,例如绿地喷泉,既解决灌溉,又美化了环境,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利用自然资源的组合搭建自然的生活环境,减少人为的干预。

2.尊重动植物自然属性。

动植物有其自然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文明观,就需要在进行室外环境艺术设计之时,尽量减少对于动植物的破坏,尊重其自然属性,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特色。例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植物花草属于必备之物,然而大多数植物都是后期栽种,如果在环境之中生长着植物,则不需移动,可依据其生长态势设计绿化,使其融入设计的绿化之中,成为景观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建筑均是依山而建、环水而成,与自然亲近,与环境融合。因此,在室外设计之时,不改变早已形成的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特色,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天然成分,还能够节约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大特色便是与环境融合,随着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必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尊重自然属性是必然趋势。

四、结语。

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所启发,使得更多的设计者能够在生态文明观念下进行设计,加强创新,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重要使命,合理设计和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希望更多专家能够重视生态平衡,对此加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子玮.关于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12):3-4.[2]戴珊珊.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xx(6):287-289.[3]汤少哲.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xx(7):130-133.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范文

色彩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事物,能够带给人一定的情感体验。并且,感受色彩美是人类的天性,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意识,对色彩有着较强的审美追求。因此,很多设计师在艺术设计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从色彩方面来讲,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一定的心理效果,人们可以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复杂色彩进行分析,还原为基本色彩要素,并利用色彩量和质的变化以及色彩空间的变换重新去安排色彩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色彩效果的创新。然而,色彩情感和象征在运用过程中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需要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遵循人们的审美习惯。研究色彩情感和象征不仅能够优化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而且对设计研究有着深刻意义。

一、色彩在艺术设计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1、忽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

色彩是自然界中的事物,主要由色彩逻辑和色彩要素构成,就像用数与数的逻辑构成数学其境一般,当我们进入色彩世界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色彩的丰富性及色彩对世界和谐本质的影响,寻找到色彩在世界中的价值。并且,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色彩带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色彩带来的感受也会影响到设计师的情绪。同时,色彩对人们的心理刺激有着不同的层次,有些色彩能够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刺激,而有些色彩则需要通过人们的联想和想象而影响其信仰和价值观。无论是直接刺激还是间接刺激,都能够证明色彩具有情感和象征意义。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师忽视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性。

2、缺乏对色彩情感影响的充分了解。

色彩不仅能够美化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人的感觉、情感、技艺、知觉等产生一定影响,对视觉艺术发展有着深刻意义。然而,从色彩本质上来讲,色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情感和象征,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能够在色彩刺激下产生不同情感或联想,并且根据色彩审美习惯对不同色彩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得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影响。由此可见,情感和象征是人们根据自身经验而赋予到色彩上的,在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下,色彩能够通过刺激引发人们的条件反射,并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情感。另外,色彩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需要人们在长期习惯中总结色彩审美经验,并形成对色彩的习惯性意识。然而,在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师缺乏对色彩情感的充分了解,忽视色彩情感与人们长期生活习惯和色彩审美习惯的关系,一味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为色彩赋予情感和象征,导致产品色彩的情感和象征不符合社会色彩审美习惯。

3、忽视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的纯度和注目性较高,视觉刺激较强,能够加速人们的血液循环,鼓励人们的勇气,给人以力量、幸福、圆满、热情的感觉。黄色的纯度最高,最为光亮,能够给人以温暖、高贵、富丽的感觉。蓝色虽然视认性不高,但是能够给人以智慧、冷静的感觉。紫色很容易引起人们心里的不安,却又能给人以优雅、温柔、高贵之感。白色能够给人以清白、明快、光明的感觉,满足人们视觉需求,注目性较高。黑色给人以恐怖、绝望、沉默、严肃之感,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不同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情感。然而,有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色彩的时候忽视了色彩的差异性,没有根据色彩所引发的情感差异进行色彩运用,导致色彩的运用不符合产品主题和消费者心理。

二、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1、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色彩会引发人们一定的情绪和情感,不同色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色彩应加强重视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深入了解色彩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和色彩的象征价值,掌握系统的色彩知识,为色彩运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且,设计师要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在掌握色彩情感和象征意义的基础上,加强色彩运用训练,熟悉色彩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并在熟悉色彩运用基础之上实现对色彩运用的直觉判断。

2、强调色彩的象征性。

受历史、宗教、阶层、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色彩的需求和信仰不同,色彩在不同地区、民族、历史时期和宗教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并且,色彩的象征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色彩在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具有较强的传承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人们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文化环境只能够都遵循着统一的色彩尺度和色彩运用规律。设计师在运用色彩的时候应加强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全面了解当前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对色彩约定俗成的尺度和运用规律,并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色彩制度来运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3、合理运用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色彩带给人的情绪情感不同,象征意义也不相同,设计师在色彩运用过程中应重视色彩的差异性,根据产品主题和人们的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为此,设计师应积极了解红色、黄色、黄绿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灰色等颜色的特征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根据色彩的情感特征和象征意义选择性地使用色彩,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产品所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充分发挥色彩在产品功能中的作用。例如,在设计儿童玩具等颜色的时候,可以选用纯度较高的颜色,适当运用红色、绿色等刺激性较强的颜色,避免紫色、黑色等重色的运用。

4、突出色彩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色彩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例如,在西方国家,黑色是死亡的象征,死者的灵柩需要黑色车辆运输,哀悼者也需要穿褐色衣服参加丧礼。而在埃及,人们将冥神奥西里斯雕像涂成黑色,表示土壤中种子萌芽孕育的阶段。这是因为,埃及人认为,黑色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迎接新生。在印度和中国,死亡通常使用白色,哀悼者需要穿白色衣服参加丧礼,印度人和中国人认为白色代表了宁静、和平,也代表了死亡。在美洲一些国家,白色代表心声与春节,黑色代表反省和因素。设计者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不同颜色的功能、颜色使用的对象和目的,充分重视色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确定主色调的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局部色彩运用,掌握色彩的比例、重复、节奏等,强调产品设计中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另外,设计者不能随意添加色彩,随意添加只能够导致产品设计中的色彩堆积,使得产品结构杂乱无章,设计者应根据产品主题合理选择合适的色彩,通过色彩的运用深化产品设计主题。

5、符合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将色彩与自身生活相联系,赋予了色彩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中应重视人们的色彩审美习惯,使色彩的运用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为此,设计师应充分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色彩运用习惯和色彩审美标准,强调色彩所带给人们的情感联想及回忆,深入分析人们习惯性认知中的色彩作用,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来随意运用色彩,必须使色彩符合社会审美习惯。

【参考文献】。

[1]唐笑非.色彩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作用及情感表达[j].包装工程,20xx.

作者:李雅楠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软件与教育学院。

艺术设计论文论文范文

摘要:教学改革和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建设课程,开展和教学改革与研究相关的项目,而且需要给课程建设出谋划策,紧密联系课程建设和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确保课程教学的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本文简析色彩构成对于艺术设计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重要性,着重分析色彩构成的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效果,同时把色彩构成作为实例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对策,以培养出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课程建设。

一、色彩构成对于艺术设计的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重要性色彩的构成主要是根据构成的原理,把色彩按照一定关系法则调配与组合出与美好的色彩关系相适合的色彩构成。它主要由色彩生理性、物理性与心理性着手,深入研究色彩调和与配色原理,同时经位置、形状与面积等搭配的关系,分析色彩构成的规律,以提升色彩的敏感度。主张由科学角度去研究色彩,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色彩,但是学生只可以掌握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理解色彩构成真谛。色彩构成的课程强调的是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改变学生传统思维,使得学生充分理解理视觉的规律。

二、色彩构成的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效果。

在学生学习色彩和心理、色彩基本的原理、色彩调和、色彩混合以及色彩对比以后,可以完成与色彩构成相符的作业。然而,学生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也不积极思考各种知识间的相关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固有的色彩知识进行学习,而且需要重视后续学科延展性。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需要在专业课程中结合色彩构成,具体如下。其一,使学生在杂志社寻找服装模特的图片,然后复印成规定图片,进行剪裁。其二,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同类色彩强对比一张,相对应弱对比一张;互补色色彩强对比一张,相对应弱对比一张。强度比指的是高纯度的色彩对比,而弱对比则指低纯度的色彩对比。上述作业不仅考验了纯度、色相与明度对比的关系,而且考验了学生掌握冷暖与鲜灰调的情况。同时需要学生配置图片中模特服装色彩,但是这个过程要学生重视的是色相的对比准确性,服装和模特之间色彩搭配的关系协调性。其三,在搭配好色彩的整体关系以后,需要重视细节搭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练习服装花纹、衣服配饰以及头饰等色彩的配置。

三、把色彩构成作为实例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对策。

1.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1)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在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水平与能力属于课程建设关键因素与前提,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艺术设计的专业有自身特色,加之存在职称结构与学历偏低的问题,所以在艺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时,需要分析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情况。在建设色彩构成的课程过程中,需要从崇高的职业道德、学术的水平高、结构科学合理以及教研能力强等目标着手,建设一支高学历与高职称教师队伍。学校还要实时组织教师去国外交流学习,提高教师团队业务能力与研究能力,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2)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顺利地进行。在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时,不仅需要积极开展课程建设,而且需要落实与教学改革、研究相关的项目,给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同时联系课程建设、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以及地方院校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系统,确保课程建设正常进行。在研究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总结教学成果,发表教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对阶段性课程教研成果进行总结。

2.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条件的建设。

(1)建设课程教材。教材建设与课程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教材属于课程教学前提。现阶段,我国教材的出版业发展比较迅速,艺术设计的基础教材越来越丰富,教师选择的范围比较广。尤其色彩构成的教学建设情况比较好,在艺术设计的专业选择教材时,需要按照学校艺术设计的专业适用性,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色彩构成教材。另外,在应用教学的环节中,需要加设色彩、设计等周边辅助的教材,应积极进行电子教材的建设;还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对色彩构成的课程讲义进行编写;对色彩构成的课程教材进行改编;拓展艺术设计的专业教材知识;对色彩构成作品库与习作集进行收编。(2)建设实践教学。学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近几年,在应用与理论方面艺术设计的专业均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新时代。相对而言,艺术设计的专业属于一种新专业,不管是计算机硬件设备,还是相关项目实施,都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就目前而言,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无法与新时代艺术设计的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重置,对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有机结合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应用性与综合性强特点,对课程实践的教学环节进行规划,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重视知识综合性与系统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实践合作精神。由于色彩构成的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学生在学习基础原理与理论知识以后,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艺术设计实际创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色彩构成形式美的法则、色彩应用方法当作主导,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明确创新的重要性,教师还要评价学生创新情况。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5~6个人组成一组,通过课题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经课程实践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指导,使得每个小组都可以完成一套设计的作品,教师还要展示一些优秀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充分掌握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对学生分工合作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锻炼,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2)对艺术设计的科学教学手段进行改善,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在传统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中,主要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学生只可以被动地听课,这种教学模式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可以采取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只可以是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限制,增色训练实践、课堂交流与作品鉴赏等环节,实现学和教共同进步的目标。此外,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把色彩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必要时鼓励学生结合色彩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广告、环境艺术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的专业中,均可以应用课程结构建设与延续性教学的手段,改善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创意发挥,调动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而培养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论文

[内容摘要]项目制课程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之一,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是,很多项目在执行中无法摆脱原有教学体系的制约,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实践,通过知识细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分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合作意识。

[关键词]项目制课程;知识;技能;素质。

项目课程是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课程模式。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的项目制课程,以项目打通课程之间的壁垒,项目的推进就是知识的更新、技能的提升、职业能力的升级。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设计力培养贯穿工作室制定的3年培养计划的全过程,和企业用人需求完美对接,实现项目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体化。

一、“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与一般项目制课程的区别。

一般项目制课程中知识传授的学科性强、实用性不够。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制”的项目制课程设置突破了学科制课程体系的限制,建立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习得为中心的项目体系,以工作室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一)“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设置。

一般的项目制课程体系设置以独立的课程为单位,项目的内容由科任教师自主安排,独立的教学规划和项目操作使各个项目互不关联。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是以课程时间的安排为准绳,不符合真实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打通了不同项目之间的关联,前一个项目的训练内容能够为下一个项目的展开打下基础,下个项目是前一个项目的巩固与提高。上下游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了,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在项目执行中融会贯通。项目的递进式设计与项目执行时间的弹性设置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管理。

“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项目管理的一贯性与项目评价的综合性。工作室导师制实行三年一贯制,既履行传统班级中班主任的职责,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又是班级的主课教师,完成工作室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这种一以贯之的管理,能够确保不同项目课程都为工作室制定的培养目标服务。项目成果评定包括:技术分、成果分、态度分。技术评分以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项目成果的实现难度为标准;成果分以最终设计的视觉效果为标准,主要考核设计理念和设计的实用性;态度分包括考勤考核以及协作意识等。技术分和态度分由工作室负责人评定,成果分由项目委托方按等级评定,虚拟项目则由工作室邀请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相关部门主管评定,使项目教学和市场应用对接。

二、“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知识的习得。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取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某门学科的发展、某项技术的进步总是以相应的认知为前提,最后通过经验的总结得出一般的认识。高职类艺术设计类专业基本上以软件的操作为主要的工作手段,而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并不能够保证会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创意设计的能力。“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引入,是以项目为依托来传播知识、传授技能。通过项目设置的承接性,构建学生在相关专业上的知识体系。

(一)项目细分和学科基础知识结构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设计中要体现知识先行的观念,在项目制定时把项目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中都包括知识、技能和项目训练。把知识的讲授和巩固作为课程授课的基础。比如:广告设计工作室的广告实务项目课程引入××项目,这样就可以把项目分为:××品牌的广告调查、××品牌产品分析、××品牌目标消费群体分析、××品牌广告创意、××品牌平面广告设计等部分,把各个任务的最终成果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策划案。项目细分的过程就是知识细化的过程,把各个任务涉及的知识分别传授,通过任务把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在最后的整合中,指导学生把项目制作的各个部分综合起来,检验项目制作各部分的统一性,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二)一般知识和项目知识相结合。

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知规律应用到项目制课程教学中。在项目实施的开始阶段,明确任务完成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实操练习,总结得出项目任务的一般知识和一般操作步骤,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和总结;接着布置项目任务,通过上一步总结得到的一般规律或者方法指导分析具体的项目任务,即所要完成××项目的××任务,把总结得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任务完成阶段,结合任务完成的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讲解。

三、“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技能训练的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课程要针对专业面对的岗位群和相关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设置虚拟训练项目或者引入真实项目。由于艺术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这要求工作室在设置项目训练的过程中要把一般技能和具体应用相结合,把多能和一专相结合。

(一)一般技能和具体应用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的重心环节就是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强调一般技能的熟练掌握。一般技能包含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基本操作步骤以及基本操作规范。一般技能是进行设计创作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制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具体应用是学生熟练掌握一般技能的途径,通过具体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这种不能够用语言言明的能力,只有通过应用练习才能够获得。工作室引入的真实项目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创意设计和市场无缝对接。

(二)多能和一专相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在实施中要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专业特长是学生就业和立足的根本,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要抓住核心技能,强化练习,要求每个学生在这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可以为难度系数比较大的技能练习提供充足的弹性课时,保证技能训练的有效性。高职生作为未来工作一线的骨干、技术员、指挥者,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和专业工作相关的基本技能。工作室的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对与设计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既突出了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把项目主要训练的技能和关联技能相结合,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技能是就业的保障,知识是职业提升的基础,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下的项目制课程在设计上要体现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方针,把技能传授、知识传播和素质的提升融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合格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波.高职高专“项目制课程”的开发设计.职业技术教育,20xx。

2.朱小平,刘根平.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交通职业教育,20xx.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