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轴对称教案(优秀15篇)

四年级轴对称教案(优秀15篇)

ID:8544120

时间:2024-01-06 13:55:21

上传者:HT书生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具体工具或方式。请大家阅读下面的四年级教案总结示范,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低层目标: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它的一条对称轴。

2、高层目标: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对称图形找出不同的对称轴,并会设计制作对称图形。

3、发展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判断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对称图片、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刚才大家已经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讲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些同学认为它们很美,有些认为它们色彩漂亮,还有的同学发现了它们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着重地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是不是象**同学所说得那样,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边说边演示课件,让学生感知左右或上下一样)。

师:刚才我们用肉眼观察到这几个图形的左右两面和上下两面都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学习方法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师:那么,除了观察法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来证明它们两边肯定一样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测量法)当学生提出对折时,就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图片:你看老师就准备了一片树叶,你准备怎样对折?(请学生上来对折)对折后,你们发现怎么了?(重叠了)数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那么完全重合了,也意味着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通过对折证明了树叶的左右两边一样,我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折法。(板书:对折法)。

下面我们就用对折法来看看剩下的图形是不是如我们观察到的两边一模一样。(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这些图形我们通过观察法和对折法都发现了它们两边左右两边或上下两面一样,用对折法发现它们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2、认识对称轴。

师:朱老师也剪了几个图形,想让你们猜一猜我剪的是什么,并判断一下它是对称图形吗。(出示一半的:青蛙、飞机、爱心、衣服)。

以上图形一个一个出示,当出现衣服时,问学生为什么这个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三、应用。

书上也有一些图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68页,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

学生做,教师巡视,请学生上来汇报。(当学生对五角星争议时,拿出做好的五角星,让学生上来折一折,教师画出对称轴。)。

小结:说明有些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它可以是左右对称,上下对称或斜着对称。其它题目要指出画对称轴要画准,两边要一样,这可利用同桌检查的方法。

师:刚才大家都认为“1”不是对称图形,这是为什么呢?0~9这10个数字里你觉得哪几个数字是对称的?(0、8、3)。

四、找一找: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能举一些吗?(学生举例)。

是啊,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真是太多了。

五、巩固深化。

你看,朱老师我也带来了一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是对称图形吗?能找出对称轴吗?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三个图形来个比赛,比赛的题目是“比比谁的眼力准”,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先看练习的第一题(教师介绍:我们先猜想正方形的对称轴有几条,把数字填进去,再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是否正确,得出准确的条数,如果你的验证与猜想一致,你就在评价栏中涂上一颗红星,如果比较接近则涂上一颗黄星,如果都错了就不涂,明白了吗?)。

师:下面,请每位同学到四人小组组长地方拿一个正方形,先请你看着正方形猜想一下它的对称轴有几条,然后把猜好的数填在表格中,现在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看看它到底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折完后,请一生上来展示,得出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然后涂五角星进行评价。(折长方形、圆方法同上)。

得出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结:通过刚才我们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我们知道原来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1条,有的有两条,有的甚至有无数条。

师:大家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知道了对称轴,也体会了生活中对称图形的美,现在想不想动手来创造一些对称图形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彩色纸请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剪,剪出的肯定是对称图形。(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指出:大家剪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剪完后,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剪,并在黑板上贴出)。

七、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2、如果用笑脸来评价自己的话,你认为今天你可以得到几张笑脸?为什么?

3、想不想知道老师今天对大家这节课表现的评价?我认为今天大家表现都很棒,所以老师送给你们5张笑脸。(出示课件)。

四年级数学轴对称教案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四年级轴对称教案

1.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测量、计算等知识的能力。

2.经历测量、计算、设计、选择方案、探讨交流等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环保教育。

一、观察自己的教室(或参观其他教室)。

1、看教室。

教师:同学们长时期在这个教室里学习,想仔细看看它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观察后向同伴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2、交流。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教师:想不想美化我们的'教室呢(想)。

教师:怎样美化我们的教室呢。

二、获取美化教室的相关信息。

1、看书。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2、交流。

教师:对呀,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吧!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先分组,再每一组负责美化一处,对不对。

教师:大家认为呢。

三、分组设计美化方案。

1、确定美化的处所。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个别学生由老师协调安排,然后协商定出每组负责美化的处所。

2、探讨美化方案。

以组为单位探讨美化的方案。动手测量前强调分工合作:谁测量,谁记录,怎样计算等。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测量要准确。

设计方案时,提醒学生:可参考书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参考自己在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包括在哪里买、单价、总价、质量怎样等都应作出具体建议。

4、写方案。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购买方案,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方案。

5、交流、点评方案。

其他同学点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修改。在自评、同学评、师评中渗透美育教育、环保教育、消费观教育,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体验创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师:刚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调整修改吗。

给出时间让他们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组,可让他们检查方案,看看有无算错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之后提出课后建议:看看自己的家里需怎样美化,给父母提出美化建议;看看居住的小区或小院需怎样美化,给居委会或邻居提出美化建议。

四年级轴对称教案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幻灯片、课件。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道轴对称图形得含义,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会根据轴对称图形得特点,找出相应得对称轴。

3、让学生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广泛运用这一道理。

4、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得特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会找出轴对称图形得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纸。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一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欣赏: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得图片,请大家欣赏,在欣赏得同时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1.屏幕出现图片。

(1)自然景观图片。

师:这景色美吗?

生:美。

师:大自然得景色很美,而且还很有特点,聪明得设计师和能工巧匠利用大自然得特点设计和建造了一些美丽得建筑。

(2)轴对称建筑图片。

师:你看到得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有,有得左右一样,有得上下一样。两边一样…。

师:我们得生活中经常也可以看到具有这种特点得物体和图形。

(3)生活中得轴对称图片。

师:剪纸是我国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它最能体现这种特点。

(4)剪纸图片。

2、对图形进行概括:

师:你们所看到得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得左右一样,有得上下一样。两边一样,有一种对称美。

师:上面这些图形给我们一种对称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轴对称这种特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到底什么样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得问题。

二.动手操作发现新知:

1、师:我们来做个实验,先看大屏幕老师怎么做。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手中得长方形纸和剪刀,向老师这样也剪出一个简单得图形。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剪纸,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我这个图形得两边一样,中间还有一条折痕,

师: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生:轴对称图形。

师:能用你得话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3、揭示特征。

师:老师给大家再演示一下。

演示课件,概括轴对称图形得概念。

4、举例: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举例,师点评。

师:同学们对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在来研究一下我们学过得一些图形,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合作研讨探究(轴对称图形得探索与提高)(四人小组)。

1、把下面得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一看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他们得对称轴。

2、结论:课件演示。

通过刚才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合作研究,我们知道了这些图形中有得是轴对称图形,有得不是;有得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得有两条,三条,四条,还有得有无数条对称轴。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学习目标:

1、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我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

3、我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正确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流程:

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8个运动的画面:升国旗、缆车、小汽车、火车、纸风车、风车、风扇、时钟。

想一想:物体在平移的有:

物体在旋转的有:

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小组汇报,说出分类的理由。

2、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运动着的小汽车、火车、升旗、滑滑梯。

想一想:平移有什么特点?

看来物体不久可以()平移,也可以(?)平移,还可以(?)平移。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本身方向(?),物体沿()移动。

课件出示:旋转又有什么特点?

旋转是物体围绕(???)或()作(?)运动,本身方向()。

3、边说边做。(课件出示)。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小组内说说。

5、全班展示交流。

三、平移距离。

课件出示:

1、小树向()平移了(?)格。

2、鸭子向()平移了(?)格。

3、房子向()平移了(?)格。

4、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四、反馈总结。

1、先找对应点或边,后数格数。

2、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多少就可以了。

五、欣赏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

小学四年级《轴对称》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习: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是对称图形()。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轴对称听课心得体会

在四年级数学课的学习中,轴对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我们在课上进行了一次专题讲座和观察绘图的活动。这次听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第二段: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轴对称是指图形相对于一个轴线,两边成镜像关系。在课上,老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图形进行了讲解,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例如,正方形和圆都是轴对称的图形,而长方形和椭圆则不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像的观察,我们还发现,沿着对称轴线,图形的一半可以通过翻转、旋转等方式得到另一半,这样的关系让我感到非常奇妙。

第三段:轴对称的应用。

轴对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特别是在建筑、绘画、设计等领域。在听课过程中,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有关轴对称的实例,例如古建筑的对称结构、艺术品的对称排布。这些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轴对称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在科学领域中,轴对称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中,这使我更加理解了轴对称的重要性。

第四段:观察绘图的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轴对称,我们进行了一次观察绘图的活动。活动中,我们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了一些图形,并在纸上折叠,验证它们是否能够对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图形的对称轴线不能通过折叠得到精确的对称,这时我们会调整画图的方式,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提升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第五段:对轴对称的感悟和收获。

通过这次轴对称的听课和观察绘图的活动,我对轴对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还了解了轴对称在实际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我也意识到要想画一个完美的轴对称图形并不容易,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练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增强了我的数学自信心。

总结:

通过四年级数学轴对称的听课和观察绘图的活动,我对轴对称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并发现了轴对称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我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增强了对数学的自信心。我相信,这次学习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是六年《数学》中继“认识圆的特征”,“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c、让学生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图形举例说明)。

d、教师结合图形说明对称轴的概念。

2、完成做一做。(让学生来汇报,同时电脑演示。)。

3、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平面图形,现在你动手折一折、看一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各有几条,请你画出来。(汇报从杂乱----有规律)。

4、完成做一做1(口答,屏幕演示)。

5、完成做一做2(口答,屏幕演示)。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知道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还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各有几条对称轴。

6、质疑。

巩固练习:1、数书p1021(口答)(屏幕)。

2、数书p1024(口答)(屏幕)。

3、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

4、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5、欣赏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

6、判断: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案

3、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一、探究活动(一)。

动手做剪纸:

(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在纸上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3)沿线条剪下;

(4)把纸展开;

2、观察下面的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3、结论: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这条直线就是它的。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尝试应用(一)。

1、先想后做: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

2、想一想下列英文字母中,那些是轴对称图形?

3、猜字游戏(抢答)。

在艺术字中,有些汉字是轴对称的,

猜猜下列是哪些字的一半?

三:探究活动(二)。

1、(1)、看下面两组图形,和刚才的蝴蝶,枫叶等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第二组。

(2)思考: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

2、结论: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这条直线叫做,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

四:尝试应用(二)。

1、下面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

2、说出图中点a、b、c、d、e的对称点。

3、思考:(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

(3)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什么图形?

4、比较归纳。

区别个图形个图形。

联系:

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2、都有;

3、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五:链接中考。

1、下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请你在下图中添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六:智力测验:

一辆汽车的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如下图所示,你能确定该车的车牌号码吗?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轴对称听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我们的数学课程中,轴对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近日,我参加了一堂关于轴对称的听课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轴对称的力量和魅力。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巧,并且也收获了很多关于学习和合作的思考。

第二段:轴对称的基本概念(250字)。

在课上,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轴对称就是将一个物体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的特殊类型的对称关系。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图形和字母,学会了如何找到轴对称。我发现,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需要找到一个直线,使得这条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一样,就像镜子中的反射一样。通过这个观察,我逐渐掌握了找出轴对称物体的方法。

第三段:学以致用——实践与合作(350字)。

在理论学习之后,老师让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每组拿到一个纸板和一支笔,我们要在纸板上绘制一个轴对称的图形。首先,我们认真观察并分析了一些示例图形,然后再自己动手尝试。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合作,相互交流和帮助。有些同学擅长观察和分析,而有些同学擅长绘画,我们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巩固了轴对称的概念,还加深了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第四段:思维拓展——轴对称的应用(300字)。

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的应用是这堂课的重点之一。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探索了轴对称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广泛运用。比如,对称的建筑可以给人一种稳定和美感;对称的艺术作品常常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和惊喜。我们也发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事物都具有轴对称的特点,比如树木、瓶子、衣服,甚至是人的面部。轴对称真的无处不在,而学会发现和利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

第五段:总结与反思(150字)。

这堂轴对称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我不仅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巧,也培养了合作和思考的能力。轴对称不仅是数学中的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教会了我们发现和欣赏世界的美,也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智慧和美妙。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锻炼和运用这些技能和思维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体验更多的乐趣。

(词数:1200字)。

四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建筑、动物、植物、汽车、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1、确定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2、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3个轴对称图形、剪刀、彩纸、长尺、透明胶、方格图、磁团、板书材料(轴对称图形、完全重合、对称轴)。

为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彩纸,剪刀、尺子、教材和习题复印件。

学生:笔。

一、探究新知。

1、观察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先请小朋友们欣赏几幅图片,这是……。

生:蜻挺、脸谱、树叶、蝴蝶。

师:美吗?小眼睛,仔细观察,他们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2、同桌交流。

3、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4、猜想。猜一猜,把每个图形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小结:像这样,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5、板书课题:轴对称。

6、判断(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片,同学们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判断后,说理由,再动画演示对折效果及判断符号。)。

师:同学们,轴对称图形美吗?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结: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真棒!

(二)认识对称轴。

(展示飞机、鱼、窗花三个轴对称图片。)。

师:老师剪的轴对称图形美吗?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的?其实剪轴对称图形可简单啦!只要你把纸对折一下,在上面随便怎样剪,就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了。这是什么?(衣服)。

3、学生尝试剪,交流展示。

看着这么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已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就请拿出剪刀和彩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后,贴在黑板上。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动手操作,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4、认识对称轴。

生:线。

师:对了,我们用尺子把这条线画出来,这条线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请学生指出另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教师画。

师:瞧!对称轴把每个图形都分成了完全一样的两半!

5、画对称轴。

师:找对称轴是难不到大家了。那你们能把找到的对称轴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练习1中画出来。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是否正确。

师:老师也画了,和你们画的一样吗?对称轴都在每个图形的……。

生:中间。

6、折对称轴。

师: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它们身上的对称轴吗?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个图形,动手折一折。

折好后用展台展示。学生演示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重点指导折长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并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对角折不能折出对称轴,圆有很多条对称轴。)。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7、“画一画”:(检验学生是否会在小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

1、师生合作,画第一个图形。

反馈。先画点,从对称轴开始,点往左边走了几格,往右边也走几格,最后把点用线过起来。

学生说,教师画。

2、学生独立画出第二个。

二、总结。

老师也非常开心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结束全课: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更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演示)。

(通过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轴对称图形,陶冶情操,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完全重合。

四年级数学《轴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比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课堂练习纸、剪刀、彩纸。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一)游戏激趣、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那请同学们根据给出图片的一半猜出这是个什么东西?

学生积参与。

师:这位同学反应真快,那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生:这些物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也就是说你是根据轴对称的含义才出来的,对吗?

生:对!

(二)体悟特征、形成概念。

1.回忆旧知。

师:在笑声中猜谜语游戏结束了,但是这个游戏带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今天咱们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板书:轴对称。

2.画对称轴。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这些图片漂亮吗?有什么特征?

学生练习纸上画出对称轴,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出对称轴。

师:同学们画的非常准确,哪位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学生积极回答。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同学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三)自主动手、探求新知。

1.出示课文第3页的例1。

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生:一棵大树和两棵小草。

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大树是轴对称图形,两棵小草成抽对称。

师: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生: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对称轴。

师:回答的真棒,那图中的点a与点a′有什么关系呢?

生: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点a与点a′能完全重合。

生: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数上边的格子数知道的。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个格子。

师:点b与点b′呢?

生: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个格子。

师:真棒!那点c与点c′呢?

生:点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个格子。

师:那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你能发现的规律?

生: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对应点的连线和对称轴有什么关系呢?

生: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师:你真优秀!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并且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

板书: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师:现在老师把这棵大树带来了,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下,要画成这棵大树还需要哪几个关键点?(黑板上出示大树的图片)。

同学们互相交流。

师:那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指一下?

学生积极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并找出对应点,用相同颜色的纽扣做标记。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准确地找到构成大树的关键点及其对应点。

2.创设情境,教学画对称图形。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老师的这所房子只有一半,同学们能不能帮忙把另一半“建”起来。

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师小结:

(1)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另一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3)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板书:找对应点依次连线。

(四)智勇大闯关。

生:敢!

师:那请同学们勇敢闯关吧!

第一关:火眼金睛。

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第二关:心灵手巧。

运用所学知识画出轴对称图形,加深认识。

第三关:妙手生花。

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个简单的抽对称图形,增加孩子学习的乐趣。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的愉快吗?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请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轴对称。

画:找对应点依次连线。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展现于课堂,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知识整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是有利于课堂教学需要的。

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猜谜语的创设。

这一设计主要依托《猜一猜》这一游戏导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第二环节和前面联系起来,欣赏带来的图片,引出主题。请同学们帮忙画出另一半房子,最后完成闯关练习题。动画场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直观演示,互动操作。

通过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易于观察理解。学完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练一练,师生互动教学氛围融洽。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主动积极性提高,同时又检验了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

轴对称图形以其特有的对称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让学生自己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展开了创新的想象翅膀,充分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中也有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在这节课上,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让孩子们自由学习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张扬了学生个性,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水平。

小学四年级轴对称的数学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4、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突破方法: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动手操作,逐步探索。教学难点:按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突破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一)复习导入。

教师:1、同学们,今天我们猜猜这些都是什么?出示课件图片。

2、请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特征?(都能在沿一条线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出示常见的轴对称几何图形并说明其对称轴。

几何图形的对称轴一都是从顶点或边中点的连线思考:平行四边行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动手折纸,得出正确结论。

(提醒学生注意平行四边行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就是底边上的高)。

(二)探索新知。

1.轴对称图形性质。出示教材例1,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

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第一步:找关键点(一般是图形的顶点)。

第二步:标对称点(要注意与对应的关键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而且要保证每一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不要数错格子)第三步:顺次连线。

(三)知识运用。

2、选择题。

1.下列英文字母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h.q。

2.下列各种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列图形中:角、线段、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其中一定是轴。

对称图形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4.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圆d.半圆。

5.图中的图形中是常见的安全标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