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教学设计案例大全(18篇)

语文试卷教学设计案例大全(18篇)

ID:8610564

时间:2024-01-07 11:01:24

上传者:紫薇儿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组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阅读教学计划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小小的船》梁庄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多音字:只。

3.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改进。

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2012年7月4日。

语文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本次测试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共38人,及格人数32人,平均成绩78.84,优秀人数14人。测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10分。试卷命题是我自己。为了出试卷,我在网络上查找了各种资料,翻阅历年的期末试卷,参考其题型,力求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对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检测。但看来,并不是非常乐观。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从考试来看,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

试卷第一大题考查基础知识,读拼音写汉字、区别字组词、多音字组词、近反义词、成语积累、语法知识及对课文的理解进行的判断题,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对病句的改正。对病句中语句的准确性不能很好地判断,总的说来语言敏感性不够,概因平时说话训练过少,不注重语言的准确精炼。综合性学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缺少创意,缺少生活积累,表达上的问题是不能紧紧扣住题面要求来答,有答非所问的现象。

阅读题考查了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阅读。因为文章都不难,阅读题总体不是很差。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理解文章不难,难的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平时训练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提高阅读得分。

置,下一阶段要抓紧对重点课文的复习与加强,争取文言文阅读少失分不失分。复习重点课课下注解,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的思想与内容整理为主。

作文为命题作文,写出一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审题没有设置障碍,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大多数同学写的都是自己之前读过的童话故事和寓言,结构混乱,表达平淡,缺少点睛之笔,缺少亮点,高分学生少。作文复习还未展开,应做好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选材、结构的层次性、表达的个性化方面进行训练,争取在作文上找回自信与分数。

语文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本套试题难易适中,分别考察了生字词,文学常识,古诗文,名著,材料,记叙文,议论文方面的知识。

第一大题是积累与运用。前两小题考察字音字形。虽然考试之前每课的字词都一一提写,但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人做错。这与平时不注重现代文,只注重古文有很大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学习永威的“一读,扫除生字词”这样的教学模式。3小题错误率最高,几乎全军覆没。这与学习古文时只重视重点词解释,不重视文学常识有很大关系,另外学生做这一类题,方法不够灵活。4小题错误最多的是(2)、(3)。由于不是课标要求记背的古诗,而且还是课后补充的,所以不够重视,连号名句时也隔过去了,造成了失误。另外学生也不能够自己主动去学习,老师点到什么他们才去学习什么。(3)小题失误可以看出,学生记背古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题目、作者、诗句不能一一对应,仍不够扎实。做的相对好的是5、6小题。7小题要求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一少部分学生只审出其中一条,属于审题不清。另外不能正确把握、概括文段的意思也是造成失分的原因之一。关于欢迎词的设计题,学生审题不够细致,面对的对象只体现了一个,造成失分。

失误相对高的是记叙文部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得了一半分。试题考查了文章内容、词语赏析、中心句的含义和作用、根据语境进行合理想象、表达方式以及仿写句子。失误的原因是学生训练少,缺少做题方法和经验。以后要加强记续文训练,尤其是对照近几年的中招记叙文考查题型进行着重训练。

现代文阅读(二)是一篇议论文。由于文段结构清晰,内容易于理解,又只考察了论点和内容,并没涉及到论据、论证方法及作用、语言的严密准确、论证过程等,所以普遍做得较好。只有17小题由于没加上品味语言而造成一分之失。

古诗文阅读中,失误较高的是20题、21题。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细致审题。“秦王的什么言行”,不知是亲王的具体表现,都去概括地说,如“傲慢、强横,霸道、恃强凌弱”等,或答“是因为秦王对自己的恐吓和轻视”回答不够细致、具体,而且不能根据“唐雎挺剑而起”分析第二段,却去分析了第一段。这与平时教师只重视课文翻译,不重视课文分析有很大关系。以后要多运用课件的优势把自己本身的缺陷补上来。21题,学生不会对比,不会综合,要么只写了一个人的,要么笼统的放在一块说。不能找到两人的差别。由此可见,学生的分析能力太低了,做题也不够规范。好像除了多多训练外没有什么再好的方法了。

22题、23题,普遍较好,只有极个别学生回答诗人的感情时,只说了一种情感,造成失分。另外,有些学生心里知道是两种情感但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造成失分。教师在讲古诗时,对于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答案。

关于作文,第一个题目是半命题作文,学生都能从一些积极乐观的活动中得到快乐,如“在读书中”、“在学习中”、“在帮助别人中”、“在挫折中”、“在奋斗中”、“在友谊中”、“在家庭中”、“在成长中”、“在劳动中”。但有些学生忽略了“快乐”,仅仅描述了一个过程,并没有刻意地提到自己快乐的感受,造成了失分。这属于审题不清,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不重视自己的情感体验,没有正确领悟出题人的意图。

第二个题目是一个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寓意写一篇文章。材料通过一个蜗牛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空想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行动。或者,一个人定目标时不能好高骛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合适的目标。首先读懂寓意就是一个考察,另外,关于行动,不能光空想的事例以及要定好合适的目标这样的事例也不好找。所以写成议论文的学生得分普遍较差。平时在训练议论文时,为了好写,教师往往直接给一个观点鲜明的中心论点,让学生去找一些论据来证明。教师直接把分析材料,提炼寓意这一步给省了,结果造成了学生不会分析材料,提炼寓意相差很远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要在下步的教学中,细中更细,学生过关要稳中更稳。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做题能力,答题的规范性。该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要还给学生。

语文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本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试题的抽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

教学。

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本次检测参考人数31人,平均分为80.27分,及格人数31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14人,优秀率33%。

二、试题特点。

本试卷分为三大板块,共十个大题,知识点及分数见下表。

1、内容结构稳中求变,稳中求新。与往年的试卷相比,这次的试卷带有明显的延续性、继承性和创新性。试卷整体保持稳定,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稳定不变,分值也保持不变,但通过“按要求写成语、修改病句”的题型增大了考查面,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答题空间。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三、

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基础知识。

1、字音、字词。

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但那些拼音很容易拼错,有一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失分。这反映出学生对拼音的掌握不是很好。还有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答题时粗心大意,再加上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答题时出现判断的错误。

2、句子。

这题的句子练习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连词成句,并写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句子,这是新出现的题型,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容易得分,但中等以下的同学,还没搞清题目的意思,容易失分。第二种照样子写话和第三种修改病句,比较常见,难度也不大,学生答得教好。从卷面来看,失分的原因有:一是课文读得太少;二是平时练习时没有认真答题,错题也没有订正。

从抽样调查的结果来看,阅读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其实本次试卷的阅读题并不难,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短文,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我们经常下到学校听课,往往课型都是阅读教学,但我们发现少数教师一节课讲个不停,学生很少有朗读和思考的时间。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用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3、激发习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总之,写实的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身边的事,说心里的话,说有童真童趣的话;想象作文则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丰富语言积累,注重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必须采取语言积累和语文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在课外时间,可组织学生交流见闻,交流心得,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可鼓励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可开展“手抄报”、“演讲”等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

松岭门小学五年级刘丽凤2013.7.16。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说明、分析: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3)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

(4)难点:从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题的思维训练。”重复“、”对比“手法在实际写。

三、程序设计说明:

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问题1:我所认识的鲁迅。(幻灯展示)。

问题2:什么是小说?小说鉴赏应注意些什么?(幻灯展示)。

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

3、讲解”重复“和”对比“的含义。(不要求学生背下来)。

重复: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对比: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4、找出《故乡》中运用反复与对比的地方。(看前四个自然段)。

问题3: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问题4:”我初到故乡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师示范分析图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复、对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5:试根据刚才的分析方法自己从文中选取材料分析”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针对性指导)(旨在让学生独立体会、理解重复、对比手法。)。

4、检查、实际操作:问题7:请根据自己的。

体会,自选内容,运用”重复“、”对比"手法写几句话(可以运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综合运用)。(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5、小结:通过上面的讲解分析和操作,我们了解了重复和对比手法的正确运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达效果,关键是在运用时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体立意和主题内涵,选择好要运用的材料对象的本质和主题内涵的相关、相似或相反、相对。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仔细揣摩、体会。

6、作业布置:(旨在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运用能力。)。

分析下面这一幅对联中重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一样吗。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沁园春?雪》。

科目:语文提供者:黄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方法与过程:

1、在诵读词的过程中,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2、学习本文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形象生动性。情感与态度:

1、通过诵读词,体会词所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情感。2、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品味能力,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诗词,分析词中语言形象、精辟、优美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通过学生谈。

总结。

)在大。

1````````````````````。

教学对象:学生课时:一课时。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且使学生对毛泽东又一个整体的认识:既有雄才武略,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范读、听读、谈感受教师配乐诵读,提出要求:

认真听准每一个字音,领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学生认真听读,然后谈听读感受。

1、学生尝试齐读。

2、学生对齐读的朗读加以。

评价;三、指导学生朗读。

3、教师引出创作背景;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押。

14、大声自由朗读,体会诗韵(2)注意:停顿节奏重音。

歌蕴含的情感;

感情(打出幻灯片)。

5、指名朗读;并让朗读比。

较成功的学生自谈经验。

四、简介作品写作背景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五、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教学上阕:

1、词的上阕。

1、诗人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雪。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学生了解词作创作背景。

整体感受诗歌的风格、气势。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对诗歌朗读技巧的把握,加深对作品感情、意境的体会和理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加深学生对作。

品的感情的理解。

2````````````````````。

````景?是怎样的景?用作品中的语句回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指导前三句的朗读并重点品析“千里、万里、封、飘”这。

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

几个词。

出。其中蕴含了诗人乐观、必胜的信心,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作者首先总写,然后分。

找出这个字吗?它领起了那几句话?(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

写。作者在分写时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写作者看到的试比高)。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雪景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在你大脑的荧屏上,然后描述给大家听。驰蜡象”

4、以《江山如此多娇画卷》引出上阕末尾三句,并由学生进。

行想象描绘,对写景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加以分析。

5、小结上阕。

6、学生对上阙进行男女分节朗读。

1、由历史背景及柳亚子的词作引出对过渡句的理解。柳亚子词作“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想想看,它是由《沁园春·雪》词中的哪两句演化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

静写动的手法。同时,作者在3、重点赏析“山舞银蛇,原。

景物描写时,还运用了互文、互启发,充分发挥学。

生的互补作用,培养。

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

析:

他们是英雄;惜中含贬: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时今朝的革命英雄,新时代的人民群众。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英雄必将主宰山河的无比坚定的信心。

3````````````````````。

````4、小结下阕。5、男女合作读下阕。

六、指导学生再次诵读,深入感悟诗词情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

有感情地齐读词作。

数百年”,同学们,十几年后,更进一步感受诗歌。

你们也会成为新世纪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得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这种豪情,齐读雪》。

七、拓展升华。

谈谈学习《沁园春·雪》后的收获或启发。(可以是写作方法、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气概等方面来谈)。

按要求完成课时作业。

《沁园春的意境。

学生畅所欲言。

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比较,写品析文章的诗词艺术及人格2、课外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至少5首),写读后感。

春·雪》写景抒情手法的体会。

2、进一步了解伟人魅力。

1、通过教学,能够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达成本课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诗歌作品。

2、着重通过多次诵读和分析重点诗句,体会诗词磅礴大气的气势,领悟诗人豪迈旷达的胸怀。

3、以读(听读—自读—分组读—悟读--演读)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练习,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八、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阙:描绘北国雪景(总写—分写)实景:望(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虚景:看(想象)抒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下阕:评估颂今,抒个人抱负“惜”(肯定、批评、自信)。

4````````````````````。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晓雯同学是八(3)班的一名特殊女孩。小时候的轻度小儿麻痹,导致她走路有点跛,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心理较为脆弱。一度我期待她身残志坚,平时与她交流多以鼓励为主,但对待她的学习与其他同学要求是一致的。英语老师程老师对待她的英语学习也是严格要求。在一次英语课上,晓雯同程老师起了较大的冲突,她不管不顾地把所有的英语材料全部撕毁。从此,再也不学英语,英语课上就发发呆、抄抄东西。自此,很多科任老师与她相处时,都谨小慎微的。我自信地呵护她的自尊心,我们一直都相安无事。

近阶段,八年级所学的一次函数知识难了点,我了解到晓雯的数学学习碰到了困难。平时上课也较关注她。同时,在班级里也找了田方雨同学协助她。这次我与晓雯同学的矛盾激化源自于当天的中午作业。田方雨同学告诉我,晓雯当天的中午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当时,我急着去集体备课,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让其他同学提醒她在晚上放学前必须把作业写好交给我。但小姑娘却把当天的数学作业给撕了。

现在的我,感觉很委屈。自认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认真负责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出现这样的状况,让我充满着无力感。我看着一直站立在身侧的田方雨说:“你帮陈晓雯把书捡起来吧。”

在下面的一周时间里,我一直同陈晓雯处于冷战状态。她作业不交、上课不听,我亦置若罔闻。她一直用一种仇视的眼光看着我。我们的关系降至冰点。如何改善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我多少有点力不从心。

一天下午,我在八(3)班上一堂数学练习课。我观察到陈晓雯一直低着头,于是我慢慢地走到她附近,发现她正在不管不顾地做着语文抄写练习。我随之提高了讲课的音量,她抬起了头,伴之以挑衅的眼光看着我。我忍住心中的怒气,把语文的相关练习没收,放置于讲台上。我继续下面的授课内容。晓雯无所事事地低着头。我庆幸她没有再次地发作。下课铃响后,我捧着她的语文作业,郑重其事地送到她面前,轻轻地触摸了一下她的头说:“现在可以抄写了。老师也需要尊重啊!”她轻轻地抬起了头,我分明看到她眼里有丝丝的泪意。

第二天的早上,我居然意外地收到了陈晓雯的数学家庭作业。虽然,那天她在数学课上依然低着头,但我的心里还是住进了阳光。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女孩的泪眼、女孩的作业,让我看到了改善我们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线曙光。思考良久,我决定在次日的数学课上实施我的转变计划。

等待着。我突然意识到晓雯是有点跛的,她不好意思公开地在所有同学面前行走。我捧着学习用品轻轻地走到她面前“不要拒绝老师哦!”我真诚地对她说。

接下来的课,我专注于授课内容,这天的课学生们似乎听的尤其的专注。我心中扫除了阴霾,快乐的情绪左右着我,我似乎感觉到了晓雯也不时地抬头看向我。

第一节课与第二节课的间隙,周雪端着一盘雪松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老师,这是陈晓雯送给你的。”说完她就走出了办公室。我不在细究如此短的时间,晓雯是如何弄出一盘雪松的。我的心中充满的是喜悦。

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很少板书具体书写过程的我,常常认真地板书一两道题目的过程。因为我同晓雯聊天的时候发现,她对书写具体的解题过程不自信。在我课后的个别指导下,她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了信心。数学课上,她不在低着头。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存在于情感教育情境下的师生情感交融气氛的创设中,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和传递中。克鲁普斯卡娅在谈到教师怎样热爱学生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将爱浸入到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应,以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很多的教育书籍都提醒老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但当我们碰到脆弱、极端的学生时,我们又常常选择放弃。自认为自己已经尽责,是孩子们本身不争气。殊不知,有时候只需要我们再坚持一会儿,我们同样亦能叩开一扇冰封的心扉,开启一段美好的教育旅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语文试卷分析教学设计

吴昊。

本次测试是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三分之一进度测试卷。测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试卷命题是我自己。为了出试卷,我在网络上查找了各种资料,力求能够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并对学生近一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检测。但看来,并不是非常乐观。

本次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设置合理,对中考复习有指导意义。从考试来看,禀承了中考试卷的一贯作风,注重基础,兼顾灵活性,提倡学生有合理而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考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试卷第一大题考查积累与运用,诗词填空均为考纲要求的必背诗文。题型为上下句填空,理解性默写,分类默写。理解性默写有古诗也有古文背诵,考查了《出师表》中的名句,提醒学生对古文背诵要更扎实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出。分类默写注重古诗与生活的联系,写出有关节日的诗句,因为此题早前做过,大多数学生能写出。但有一部分学生诗句填写不准确,不能得分。名著阅读考查的是自由写出读后感受,学生回答时对人物形象的概括有的不是很准确,有失分,很可惜。问题比较严重的是对病句的改正。对病句中的成分缺损不能很好地判断,语序不当有部分学生不能调整,总的说来语言敏感性不够,概因平时说话训练过少,不注重语言的准确精炼。综合性学习表现出来的问题是缺少创意,缺少生活积累,表达上的问题是不能紧紧扣住题面要求来答,有答非所问的现象。

阅读题考查了一篇论说文,一篇小散文。因为文章都不难,阅读题总体不是很差。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理解文章不难,难的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平时训练解题技巧,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提高阅读得分。

古文考查的是《出师表》与一篇课外古文材料的比较阅读。此题早前也练习过,但是得满分十五分的还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的分数集中在十分至十四分。古文得分不高,就在中考中处于不利位置,下一阶段要抓紧对重点课文的复习与加强,争取文言文阅读少失分不失分。复习重点以课下注解,重点句子翻译,课文的思想与内容整理为主。

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审题没有设置障碍,学生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但是结构混乱,表达平淡,缺少点睛之笔,缺少亮点,高分学生少。作文复习还未展开,应做好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选材、结构的层次性、表达的个性化方面进行训练,争取在作文上找回自信与分数。

三个班的平均分相差不大。及格率正常,但是高分少,优秀人数只有四人。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提高中考胜算。

二四六班语文分数低,原因有基础差,缺少灵活性等,但最根本的是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不愿再学,不想下功夫,只想等到中考结束。如果这样下去放任自流,就不能完成普高的升学任务。这个问题很严重。

2011年4月12日。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1、认识”侧、卷“12个生字,会写”失、觉“等8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认字12个,会写8个,能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2课时。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过湖水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睛里的湖水是什么样子的?面对湖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课题)。

2、出示”清澈“一词,该怎样读?怎样记?

1、教师范读、领读生字。

2、指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听,纠正错误发音。

3、出示”幻“和”幼“: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区别,并说说怎样读?

4、出示”扔“和”跨“: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识记方法,应怎样识记?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不认识的或易错的字。

6、请学生自读、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答疑。

7、指名分段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认读第一段。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进行范读。

3、请学生朗读思考两分钟,说说本段的段落大意。

4、”欣赏“一词怎样理解?它的同义词有哪些?是否可以替换?为什么?

5、两岸的风景怎样?请找出描写风景的句子。

6、你觉得这段中哪些地方写得很美,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7、请大家注意:”小洁坐在船上吃面包“这句话。看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媒体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老师有感情范读。

2、指名朗读,认真听其发音及语气,并及时纠正其错误之处。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在旁指导。

4、提出问题:

(1)小洁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2)”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5、组织学生交流。

6、小洁的面包纸怎样处理了呢?你想知道吗?(引入下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

2、提问:”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出示”攥“字,怎么读?怎样识记?说说相应的同义词。

4、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1、老师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和表扬课堂上敢于发言的同学。

2、布置作业:请大家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读读说说“一题。

1、请学生背诵课文。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大意叙述出来。

3、请学生朗读课文,让大家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1、请学生谈谈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感受?

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自己该怎样去做?

2、老师点评。

1、请学生自己认读课文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认读课文生字。

3、反复出示生字,让学生集体认读,并组词。

4、板书多音字:得为卷。

请学生组词认读。

1、请学生认读”我会写“中的字并组词。

2、请学生观察”我会写“中的字在写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提醒学生注意提手旁和目字旁的写法。

4、请学生描红”我会写“一题。

5、争做”小医生“。

(1)教师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学生做”医生“,诊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2)同桌互查,比较欣赏。

语文S版《将相和》教学设计案例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

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五,说学法。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问题式导入法。

我采用的问题是(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对于高中生,他们特别喜欢关注象这样一类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能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授课。

2、新课知识。

1、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常识,并引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兴趣。

2、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第二项设计是观看一段视频,来让学生认识人物,从而引出我想让学生知道的两个内容(1梅兰芳不仅在京剧方面有特殊的造诣,他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2梅兰芳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表现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

其次,是介绍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我同样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提到了哪些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品’。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看一组图片,来加深对梅兰芳先生代表作品的记忆。

最后,是介绍“梅派”艺术。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让学生聆听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体验感受这两个唱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及特点。

第二项设计是分析唱腔特点,引出“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第三项设计是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梅派”艺术唱腔特征。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就会对梅兰芳先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七、知识拓展。

介绍梅兰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进行了3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讲授法,介绍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演出经历。

第二项设计是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在国外的一些情况。

第三项设计是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在国外影响力’的个人观点。

这部分一是为了拓展他们对梅兰芳先生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观点的学习习惯。

八、课堂总结。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练习法、朗读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两课时。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

2、组词。

3、延伸: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一、自读塘鹅妈妈。

1、让学生自己认字。

2、大声朗读。

3、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xx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xx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

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案例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看课件首页:“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

(2)“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2)看书,想想有几副图,每副图上画了什么?图文对照,练读图旁的句子,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通过课件,创设情景: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然后通过再次地自由练读,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知道本课有8个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3)想办法弄懂画横线字的读音。

(4)学生小组交流不认识字的读音。

3、合作学习,认记生字。

你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课件展示知识树学习全文生字。(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

4、初读课文,思考感悟。

(1)、从小组中各选一名代表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正音。

(3)、小白兔还会回来吗?课件展示最后一副图。(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

5、拓展练习,巩固生字。

(1)、读句子识记生字:孩子,你要知道,玩火可不好。万一火烧起来,往往会带来可怕的结果。

(2)、播放课件读读说说,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6、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表,逐个讲解写字的要点注意事项: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雪孩子善良的心。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喜欢这个在别人遇到困难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雪孩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雪孩子》,板题并读题。

2、指课题雪孩子,问:想知道这个雪孩子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去小白兔家看看。

3、小白兔在路上放了一些词语,他想请会读的小朋友和它一起玩。(再次播放课件知识树,复习生字词语)。

二、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来到小白兔家,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1),借助课件插图的直观形象,使文字叙述的雪后美丽景色变成了真实可触的东西。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为深刻。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并感受这美景。

(2)这么美的景色快读给你的同桌听。

(3)老师也想读一读这美景。

(4)齐读,用你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这美景。

三、细读,提出问题,尝试合作解疑。

过度: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想更多的了解课文就赶快打开语文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如有问题,在书中圈画,准备提出。

2、质疑,梳理(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2-7自然段各写了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3、指名分段朗读,思考提出的问题。

4、研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精读,自读自悟,,尝试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1、指读2、3自然段,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

播放课件插图(2),感受雪孩子的美丽。

2、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播放课件插图(3)图文对照,使学生能深刻体会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的快乐。

3、指导朗读。你能用朗读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同桌读的好你夸夸他,如果有困难你帮帮他。

(3)指名读。

(4)引读。

(二)读中体会雪孩子的善良和勇敢。

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他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

1、自读4—7自然段,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发生了什么事。

3、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雪孩子,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高兴的语气、伤心的语气……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朗读并评价。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齐读)。

4、小组选择喜欢的形式读展示,评价。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的意思。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方案一:听音乐导入。

1、播放《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

2、导语揭题:

学生齐读课题。

方案二:看图导入。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方案三:观察、触摸实物导入。

1、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有什么感觉?猜猜这是什么?——鸟蛋。

2、让学生观察实物后齐读课题。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学习其优点,纠正其缺点。

5、齐读全文。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用多种方法识记。

做动作识字:“取、捧、抬,连”

联系生活常识识字:“蛋、凉、轻”

找反义词识字:轻。

说话识字:“仿佛、定”

做练习题,区分“向”和“像”,学习“向”。

4、把生字放回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5、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读后指名评价。

6、分小节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小组内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从这篇小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位小男孩儿投去敬佩的目光吧。(出示文中插图)。

把课堂上收获说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听。

语文S版《将相和》教学设计案例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德育目标: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语文园地三》的教学设计案例

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仅一字之差,词性意义截然不同,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发现两组词词性和词义的不同。照相照相机洒水洒水车集邮集邮册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

图书图书馆电视电视台飞机飞机场前一个表名称,后一个是表地点。

1. 让学生读一读

2. 引导学生辨一辨,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词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

3. 举例说说。饮水饮水机洗衣洗衣机录音录音机

电影电影院会议会议室音乐音乐厅

读读认认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教学时,可安排下面几个环节。

一、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

二、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三、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四、给生字找朋友。

五、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八组反义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

六、说成语(要求成语中有一对反义词)也可教师提供成语。

如:转败为胜、弱肉强食、强干弱枝、贵耳贱目、里应外合、以大欺小等

我会填

这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理解这些词义,填上合适的词。(注意搭配)教学环节

1. 朗读词语

2. 填空

3. 交流

4. 创设情景说话:如:风光秀丽的黄山,_______________。

川流不息的汽车,_______________等等。

我会读

1. 引导学生看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做到边读边想,不会认的字可以问一问周围的同学。

3.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从诗歌中体会到什么。

4. 再通过范读、指名读、评议、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情感。

5.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体会语言的韵味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6. 唱唱歌,进一步感受美丽的草原,

这次口语交际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交际的内容就是展示台的内容,口语交际和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要提前布置学生(独立或合作)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家乡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比如,资料归类,图片剪贴,写广告词、解说词。在口语交际课上,可结合学生自己选择的内容,扮演导游推销员,并进行交流。可以安排下面的环节。

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资料归类,图片剪贴,写广告词、解说词)中了解自己的家乡,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是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商量,选择下面的交流方式。

1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2导游推销员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推销员,在全班介绍家乡的风景和特产,并进行交流。如时间不允许,可先让各组代表简单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让大家选出两三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像小组交流一样,也可以变换方式,注意体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可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也可评最受欢迎的导游、推销员,最受欢迎的游客等。

语文S版《将相和》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字的命题方法。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并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生字,掌握词语。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小剧本,并尝试进行排练表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原因和结果及其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板书引入: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课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二、品读课文,学习故事“完璧归赵”。

教 师 活 动。

1、指名朗读课文1-10自然段,提出读书要求: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起因:秦王骗璧。

经过:相如智斗秦王。

结果:完璧归赵。

4、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故事经过,帮助学生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投影仪提示:)。

语言一:

行动:

语言二:

行动:

语言三:

行动:

语言四:

行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投影仪上展示句子。

5、了解故事的结果。

6、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学 生 活 动:

1、边听同学朗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要求。

2、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完璧归赵”的起因、经过、结果。

3、小组派代表在班级里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1)、集体总结。

(2)、评价各小组学习情况。

4、自主学习故事的经过:

(1)、默读有关段落。

(2)、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蔺相如语言和行动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4)、班级里交流,共同分析、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5)、分角色小组内朗读。

5、自读课文,组内交流。

6、学生分组活动:

(1)组内分好角色;

(2)准备好自己扮演的角色:台词、道具。

(3)、组内表演。

(4)、小组派代表班级表演。

(5)、评议。

三、总结拓展。

1、教师:学了“完璧归赵”,你认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2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1)、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 能进行课本剧表演。

四、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一、巩固练习。

写一写,填一填,画一画。(针对课文内容画一画)然后写出青蛙讲的故事的名字。

二、表演。

1、说一说小鱼心情的变化。(板书:好奇――着急――高兴)。

2、说一说青蛙的表情。(板书:大眼睛转了一下大眼睛转了两下)。

(教师如果随学生的回答板画,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3、全班推荐4个小评委,组成评委团。

4、分小组排练。(教师要提醒学生分工合作――小导演、小解说、小演员。注意加上动作,表情的变化,如果能加上合理的想像,语言表达完整,就被评选为表演优胜小组。还可以设立多种奖励的名称如最佳小鱼、最佳青蛙、最佳导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5、小组展示。

三、作业设计。

自己试着画一幅画,然后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第二课时。

1、认真读词读句,完成练习。

2、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积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一、完成选字填空。

1、出示“再、也、又”。指名读。教师讲解:这三个词都有重复的意思,但在运用时也有差别,让我们看看他们怎样用在句子中。

2、学生独立做。

3、订正。

二、完成“看一看,填一填”

1、说说这些偏旁的名字。

2、仔细想一想,他们都和什么有关?

3、学生独立填写,可以多写几个。

4、补充填写书后的偏旁表。

三、完成“想一想,填一填”

1、学生独立填写。

2、指名读句子,检查填写情况。

3、延伸练习,拓展思维:青蛙和小鱼都有(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展开讨论)。

四、作业设计。

1、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20个生字,练习书写。

2、查找有关李白的资料并收集两首李白写的诗。

第三课时。

1、通过制作朋友卡,加深对朋友的了解。

2、积累李白的诗,加深对李白的了解。

3、掌握一把“金钥匙”:“多比比的学习方法”。

一、学习古诗《赠汪伦》。

1、谈话导入:课下每个同学都收集了李白的资料,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李白吧。(交流收集的资料)。

2、学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

3、指名读。看字音是否读准确。

4、教师讲诗意。

5、学生练习背诵。

6、交流收集到的李白写的其他的诗。

二、“金钥匙”

1、自由读。对“金钥匙”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2、说说你拿到了一把什么样的金钥匙。

3、你打算怎样“多比比”呢?(引导学生从自检的角度来谈,可以跟自己以前比,看到进步,激励自己;可以跟同学比,看到差距,继续努力,通过比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制作朋友卡片。

1、让学生看看书中提供的朋友卡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补充上什么内容?

2、学生填写朋友卡片。(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写在本子上进行装饰,保存。)。

四、作业设计。

1、已经掌握了“多比比”这把金钥匙,就将自己的情况写在本子上。

2、认真填写朋友卡片,经常翻看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6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一)课程导入。

1.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带。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2.反馈: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读到“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三)精读课文。

1、听了种树人的话,作者想到了什么?

2、质疑:这段话中,也有两个“不确定”。这两个不确定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3、面对大自然的不确定,桃花心木是怎么做的?面对人生的不确定,人又该怎么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确定时,能够经得起考验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

除了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可能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呢?又该怎么做呢?

(五)小结作业。

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