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日本教案(汇总15篇)

世界地理日本教案(汇总15篇)

ID:8685154

时间:2024-01-08 09:15:17

上传者:字海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下是教学工作计划的典型案例,希望能够激发教师们的创新思维。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教案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课件、《爱我中华》音乐、少数民族头饰。

【活动过程】。

师:今天,让我们随旅游团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课件出示飞机飞行,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切换展开。

(一)认识维吾尔族。

1.(一组幼儿戴维吾尔族帽。)大家好:我是维吾尔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丰富词汇:亚克西。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

大家坐飞机微闭双眼来到查干湖的上空,慢慢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幼儿睁眼做惊讶状,这么热闹啊,是什么日子呢?(民俗旅游节)。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居住蒙古包、拉马头琴、跳舞、祭敖包,举行民俗婚礼,

(2)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靴子、扎腰带)(3)他们在讲什么?(讲蒙语)指名蒙古族幼儿用蒙语和大家问候。

3.大家想对蒙古族有更多的了解吗?请同学们随大屏幕去内蒙古大草原去了解更多关于蒙古族的知识。

(在观看屏幕同时认真倾听导游介绍讲解。)。

(1)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

(2)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

(3)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刚才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比一比,“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人都喜欢干什么?”(跳舞)我们中国有许多民族都是喜欢跳舞、唱歌的。那些民族舞、民歌非常的优美。

(三)拓展延伸。

1.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丰富: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1)介绍傣族、苗族、彝族。他们的服装非常精美,手工制作,身带银饰。

4.参观民族娃娃展厅。

(1)你喜欢哪个民族娃娃?为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结束。

小导游:我们为游客准备了许多民族头饰,请大家自己选一件,扮演民族娃娃。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我们都成了民族娃娃了,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湘教版日本教案

《巴西》这一课我拿来上全校性优质课比赛,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还比较顺畅,效果良好。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我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已经存在吧,只是自己未能及时发现,我得好好反省反省。

首先是心理关,也许是学科的关系,平时较少有人来听课,锻炼的机会较少。虽然已是“老教师”了,可是每次上公开课都是很紧张,放不开,寝食难安,心理素质太差了。有时候真的是胆识比学识更重要,我以后要多上公开课,多邀请别人来听课,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一定要战胜我自己。

其二,未能引导好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这方面平时重视不够,个人探究多,小组合作探究少。人家的课堂多是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的,尽管有些只是表面上的,相比之下,自己的课堂就逊色不少,虽然有同事说这样的课实在,这一点以后要加强。第三点,要适时使用评价性语言。学生答得好时鼓励,答不对或似懂非懂时又该如何鼓励,多讲究表扬艺术,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未能及时调控气氛,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

地理《日本》教案

这个故事还没完,而后又有女生问我那个想当然的同桌;“日本貌似有个中国地方,这个地方和中国有关系吗?”他当然是不知道了,于是开始想当然的编出了这样一番让我哭笑不得的言论:“日本的中国地方啊,这个地方离我们中国很近,很多习俗都十分相近,基本上很多人都说汉语呢!如果你去日本玩儿一定要去这个中国地方,你会很习惯那里的生活的!”听到这里,说一句“王德发”已经远远不能表达我的愤怒了,得亏是上课了,要不然我一定要争出个水落石出。

关于“中国地方”这个地名的来由,这里有多种说法。我们来看最能令人信服的两种说法。

十世纪左右,延喜式的律令条文中提到以当时的首都京都为中心来看,现在的近畿地区是“近国”,九州地区和东日本地区是“远国”,而因为现在的中国地方在近国和远国的中间,所以“中国地方”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这样看上去好像起名挺随便的。

另外一种说法是来自比延喜式更久远的神话传说,但是现在的日本人更加承认这种说法。根据《古事记》记载,众神居住的地方叫高天原,死去的人去往黄泉之国。在它们之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两位神创造了现在的日本列岛,这块土地被叫做“中之国”,这里中之国的意思是“介于高天原和黄泉之国之中的国度”,直到中之国被平定为止这段时间,黄泉之国的传说、须佐能乎神的传说、大国主神的让国传说等,都是以现在的“中国地方”岛根县出云地区为中心进行斗争的。因为当时出云地区出现了许多很有势力的豪族和各种势力。

让这些神服从于天照大神一统全国的经过,正是神话中描写的平定中之国的故事。因为“平定中之国”,所以以出云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岛根、鸟取、冈山、广岛、山口五地的地方就被称为“中之国”,并且流传至今名叫“中国地方”。

不要再说日本的“中国地方”和“中国”有关系了啊!

奈良县(nara-ken),古称大和,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近畿地区的中南部,东邻三重县,西接大阪府,南接和歌山县,北连京都府,为内陆县,是日本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奈良县土地面积约为3,691平方公里,77%为森林和山地,森林覆盖率60%,居住面积较少,人口集中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是日本的人工高产林区,主要产业有纤维产品制造业、木材、木制品制造业等,畜产业也较发达。

概要: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这里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重要的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昭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

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四周为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三重县所环绕,属内陆县。由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的纪伊山地及扩展至北侧的平原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山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森林覆盖率为77%,大约90%的人口集聚在县北部的奈良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自7至794年奈良县曾是日本的首都,称为“平城京”,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佛教传入日本的公元6世纪至8世纪期间,奈良一直作为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繁荣。公元710年,仿效中国唐代的长安城而创建的大规模国际首都“平城京”,作为历史性的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之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透过古代通商道路——丝绸之路传入日本,存有以东大寺、法隆寺为首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建筑、佛象雕刻等许多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

该县属于山岳性气候,整体上气候温和。北部地区气候温暖,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至1300毫米左右;南部山岳地区为多雨地带,为山岳型气候,年降雨量为5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约10℃左右。以盛产吉野杉闻名,林业作为主要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并培育出日本为数不多的美丽人造林,还拥有大和高田的纤维产业、大和郡山的金属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的工业和产业。

奈良县没有港口可资利用,水路交通只得依赖周边地区,陆路交通是其通往日本其他地区与国外的命脉;也没有机场,最便捷的是利用关西国际机场和大阪机场。

风景名胜:

奈良公园。

公园内有许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的有名的寺院和神社,如兴福寺、东大寺和春日大社。

若草山。

海拨342米,面积33万平米。看似三山相叠的一个草坪山。登临山顶,整个奈良盆地尽眼底。每年仅3月21日至6月15日,9月10日至11月25日,方可入山。

飞鸟寺。

一丈六的飞鸟大佛,是日本最古的佛像,是公元6世纪苏我马子兴建的日本最早的正规寺院,由从百济(朝鲜半岛扶余系国家)招募的能工巧匠设计建造。

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2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湘教版日本教案

《从分数到分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数学上册15.1.1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归纳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内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抽象分式概念学习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根本特征。

难点: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条件的讨论。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来认知和理解分式。另外,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迁移知识。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2、学法指导。

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培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或者式子填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分子、分母都是数字;有的分子是数字,分母是单项式;有的分母是数字,分子是含有字母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分类,让他们体会到有一种不同于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新型代数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导入课题来。

让学生深刻体会分式的特征。

(2)探讨分式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两道例题探索,突破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0的条件。

通过练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探讨,总结出满足什么条。

件,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最后得出知识归纳。

3、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分式的特征、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0的条件。

4、作业布置:课本习题15.1中第1题。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创设情境、观察类比、问题牵引、发展认知、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实现学生理解掌握从分数到分式,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善学、乐学。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用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学习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日本》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

教学重点。

1、日本的经济特点。

2、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册。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日本的自然环境条件都有哪些?

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资源丰富,无长河;

【讲授新课】。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

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

日本依靠什么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1、经济发展条件。

阅读17页教材内容,找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和不利条件。

a不利: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b有利: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岛国多优良港湾。

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日本发展经济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总结一下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的。

“进口――加工――出口”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

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展示:读18页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并观察有什么样的特点。

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为什么主要集中在这里呢?(形成原因)。

临海可利用海上便利的交通,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讨论:

(1)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带带来了哪些问题?

工业用地紧张,工业供水、供电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

(2)随着工业发展,日本工业面临哪些问题?

劳动力价格上涨、用地紧张、人口老龄化、国内需求减少。

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美国、欧洲、东亚、东南亚地区。

由以上可知: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促进其科技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便于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但是经济危机的发生,同样使其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近年来,日本又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海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减少运输成本,保护了本国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劳动效率。

日本从古代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文化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展示图片,说明“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和服与西装并存,和食与快餐并存,同样用筷子吃饭等。

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继续传统文化的,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利于良好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利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课堂小结】。

我们从日本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家科技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身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上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这一点正是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所要借鉴的。

【板书】。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发展条件:

2、工业分布:五大工业区。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文化。

1、民族特点: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2、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精选教案案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就是汉族,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这么多少数民族中,排老大的是壮族,它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则是回族,相反,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它们都是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而我们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哪哪哪都有我们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总结一下,就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我国分布特点。我国宪法上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它们自己的传统服饰,良好的饮食,包括为文化和习俗……。比如说:我们汉族的文化与习俗是元宵节或端午节,高山族为丰收节,傣族为泼水节,习俗是爱跳孔雀舞,藏族是雪顿节,爱跳锅庄舞……,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目。

说完民族,再来说说我国人口吧!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我国人口众多给国内带来了一些优势和劣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的需求量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发育,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国内的基本策略。老年人的数量不断上升,劳动力下降,不得不使国家从20xx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人口比重也在增加。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精选教案案例

1.唱歌《卖玉米饼》。

2.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

教学目标。

1.背唱《卖玉米饼》。

2.通过欣赏《依内妈妈》《小鸽子》,了解古巴民歌、巴拉圭民歌的风格及其节奏特点。

教学过程。

1.唱歌《卖玉米饼》。

(1)教师结合画面介绍智利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

(2)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带《卖玉米饼》,使学生整体了解歌曲的旋律。

(3)请学生跟着钢琴或录音带学唱曲谱。

(4)请学生填词演唱直至会背唱。

(5)再听录音,请学生细心体会曲调的风格特点。

(6)请学生有表情地背唱歌曲。

2.欣赏《依内妈妈》。

(1)教师介绍古巴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老师讲解古巴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

(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6)请学生设计符合歌曲节奏特点的舞蹈动作并表演。

3.欣赏《小鸽子》。

(1)教师介绍巴拉圭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音乐风格等。

(2)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风格及其所表现的内容。

(3)请学生对照曲谱听录音,看看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4)老师讲解巴拉圭民歌的节奏特点,并让学生用手拍打节奏。

(5)再次播放录音,请学生边打节奏边听音乐。

世界地理欧洲西部与德国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二)。

课时安排2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就是汉族,其余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为少数民族。

在这么多少数民族中,排老大的是壮族,它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则是回族,相反,人口最少的珞巴族。它们都是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而我们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哪哪哪都有我们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总结一下,就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我国分布特点。我国宪法上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它们自己的传统服饰,良好的饮食,包括为文化和习俗……。比如说:我们汉族的文化与习俗是元宵节或端午节,高山族为丰收节,傣族为泼水节,习俗是爱跳孔雀舞,藏族是雪顿节,爱跳锅庄舞……,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目。

说完民族,再来说说我国人口吧!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医疗条件改善,人口增长迅速。我国人口众多给国内带来了一些优势和劣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的需求量巨大,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为了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发育,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国内的基本策略。老年人的数量不断上升,劳动力下降,不得不使国家从20xx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随着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人口比重也在增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精选教案案例

(2)、拉丁美洲东西地形是差异。

(3)、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4)、拉丁美洲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5)、巴西农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河流的位置。

(2)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巴拿马运河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4)能够以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为例,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本节概况也是学生在初中就已涉及过的知识,关键是读图要求比初中有所增强,希望通过本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世界地理的更好掌握。

1、传统式的讲授法和启发式方法运用。

2、现代电化教学法尝试。

3、趣味性教学法探讨。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进行新课。

看拉丁美洲地图,首先我们来看拉丁美洲的位置。

1、位置:(板书看拉丁美洲投影片)。

师:拉丁美洲位于哪个半球上?(西半球上!)。

师:(板书西半球上)看图: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它的西边靠什么(太平洋!)师:东边临什么洋?(指图)。

生:大西洋!

师:南端隔什么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生:德雷克海峡。

师:本区大部分在南纬50°和北纬30°之间,赤道穿过本区南部?北部?还是中部?

生:中部!

生:热带。

师:拉丁美洲的位置我们看过了。拉丁美洲的范围(板书)有多大?包括哪些地理区域?请同学看地图并。

2、范围:(放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投影片)。

拉丁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1)北部三区(板书):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

3、国家:33国(板书)并放《拉丁美洲政区图》。

这33个国家,不要求同学们全记,但其中七个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是需要我们熟悉的。请同学们在图上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找到。简介:

(1)、墨西哥:被称为“仙人掌之国”(放1号景观图)世界上玉米的故乡。墨西哥人能把玉米做成许许多多精美可口的食品,如玉米饼子、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玉米粥等。他们还信奉玉米神,庆丰收时还跳玉米舞。

(2)、巴西: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咖啡最多的国家,所以人们称它为“咖啡之国”(放2号投影片)。巴西人民群众特别喜爱足球运动,足球运动水平很高,曾出现像贝利这样的世界球星,因此又被称为“足球之乡”。为了振兴我国的足球运动,去年我国派出20多位像你们这么大年岁的少年朋友留学巴西踢足球,不久他们将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3)、秘鲁:“渔业之国”,这个国家海域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秘鲁渔场,每年都能捕获大量的鱼,吃不了,加工成鱼粉出口。

(4)、阿根廷: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大国,牛肉出口占世界第一。

(5)、“铜矿之国”智利:在这个国家到处都能见到铜制品,铜似乎显得不怎么珍贵,最珍贵的是粮食。

师:拉丁美洲陆上重要国家,刚才我给同学们作了重点介绍,拉丁美洲沿海有哪些重要岛屿呢?请同学们在图上找一找。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精选教案案例

三、探戈节奏练习是否必要。

四、课堂应变能力欠缺。

在上公开课之前,我练习了十五次,每个班级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总体上自己感觉难易程度合适。在实践班上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各方面接受能力都很好,在教唱环节节省了很多时间,但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设计上下去。现在想想,按照孩子们的能力,完全可以将歌曲教学更加深入下去,这就考验老师是否具备应变能力。为这一点,深感遗憾!

参加国培后到现在,总是特别希望能把在北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点一滴的积累,课堂上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感觉特别幸福和欣慰,这也是我不断努力前行的动力。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前方或许困难重重,我们只有一步一脚印的踏实前行才会让自己不断成长!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精选教案案例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唱歌《剪羊毛》。

2、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

3、用竖笛吹奏《理发师》。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剪羊毛》。

2、欣赏歌曲《理发师》、舞蹈《哈卡·马努马努》、《拉卡拉卡》,体验各曲所表现的感情,及其所体现的大洋洲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竖笛演奏《理发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领会大洋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随音乐分二声部合唱《剪羊毛》。

(设计意图:练习二声部合唱,进一步掌握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和谐,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唱能力。)。

二、音乐欣赏。

1、欣赏歌曲《理发师》,启发学生对比《剪羊毛》与《理发师》的异同。

(1)感情气质:一是愉快活泼,一是诙谐风趣。

(4)旋律进行:《剪羊毛》以级进、大三和弦上行分解和音阶式进行为特点,《理发师》以同音反复和三度音程为特征。

(5)结构:《剪羊毛》为二段体,《理发师》为一段体。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欣赏的方式,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2、随音乐跟唱《理发师》,并可自由创编动作,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意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加动作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和想象能力。)。

3、了解大洋洲音乐的两大类型:

二是流行于大洋洲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其大洋洲原住民比较纯粹地保持着传统风格,其音乐的审美特征是追求崇尚自然的音乐美。舞蹈《哈卡·马努马努》、《卡拉卡拉》就属于这一类型。

(设计意图:将大洋洲音乐的两种类型摆在一起来分析,使学生对大洋洲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欣赏《哈卡·马努马努》、《卡拉卡拉》。

《哈卡·马努马努》是马克萨斯群岛的民间舞蹈。“哈卡”是舞蹈,“马努”是鸟的意思。“哈卡·马努马努”就是鸟的舞蹈。首先是少女的座舞,她们的两手手指尖上戴着白色的羽毛,模仿鸟的飞翔。表现出崇尚自然的特征。

《卡拉卡拉》是汤加王国的颇为稀奇的一种舞蹈形式。在混声合唱的歌声中,男女分为两组,同时表演不同的动作,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愉悦情绪。这一舞蹈产生于距今约一百多年以前,原来是在非正式场合跳的娱乐性舞蹈,男女分开,各自舞蹈、娱乐。现在则把男女两组合在一起。

三、小组创作。

1、用竖笛吹奏《理发师》:对比歌曲《理发师》与竖笛曲《理发师》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发挥竖笛吹奏的特殊技巧,如:顿音、吐音、连音,以及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对比)。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吹奏方案,开展演奏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吹奏方案演奏《理发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世界地理西亚教案

2、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

3、高原为主的地形。

4、炎热干燥的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点评。

教案最明显的特点是注重对知识目标中重点、难点知识的落实与突破。教学设计上采用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注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演示,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世界地理人口和民族精选教案案例

知识目标:

(1)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

(2)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内在的联系。

(3)了解西亚的能源资源及输出线路及市场。

(4)理解西亚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以色列农业特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西亚地图上找出五海、三洲、二洋,主要地形区及河流。

(2)能够根据各种图表,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分析西亚气候类型及成因。

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通过对区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2)通过对本区域资源及战争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全球感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该区重要的战略地位。

(2)该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3)该区石油资源的输出线路。

(4)该区农业发展的优劣。

(6)本区气候分布和成因及对该地区的影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亚洲西部、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中东等。

学生活动:石油、水、宗教、民族、大国之争。

教学环节:明确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师生互动:找出西亚地区的五海三洲二洋及三大海峡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对此地区的相对位置更熟悉,也为之后石油线路的输出作铺垫。

教学环节:干旱的自然环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