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风俗六年级(精选16篇)

春节风俗六年级(精选16篇)

ID:8708218

时间:2024-01-08 15:05:39

上传者:雁落霞

春节是一个祭祖的时刻,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春节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春节的风俗作文六年级【精选】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们换上了新衣服,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墨鱼炖猪肚、红烧边鱼、乡里豆腐煮土鸡、芹菜炒猪血粑、小炒菠菜等等……现在想起来我都口水直流。我们以便吃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大兵和张卫国的相声段子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在不知不觉中20__年的钟声敲响了,密密麻麻的鞭炮声响彻了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点缀得如同白昼一般。

大年初一早上,我早早起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把早准备好的压岁钱给了我,我拿着压岁钱好高兴,我要把压岁钱存起来,等要用的时候再用。

爸爸还带我到外婆家去拜年了,我见到了四年前的小狗,它长了一身乌黑的毛,我们叫它“黑面”,它如今已长成了一条大黑狗,见到我们来了老远就摇着尾巴来迎接我们。我带着“黑面”到山上去玩了,还用棕树叶做了一把扇子和一把拂尘,“黑面”跟在我的后面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当我离开外婆家的时候,它一直送我们上车,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它。

春节我过得好开心啊!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六年级春节

我国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异常。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就有着别样的风情。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人们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寓意“甜蜜”,线面意味“长寿”,有祈求全家幸福长寿的意思。还要在门前备茶和糖果,在香炉里焚香。

初一这一天,每个人都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并在祭祀祖先的桌前烧香点蜡烛,祭拜天地祖先。在这一天,人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如果说了必须要用纸巾擦嘴。也不能吵架,或者是摔碎东西,万一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便要将碎的东西收藏起来,同时口中念着“岁岁平安”。

长辈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象征着好运。所以小辈们不能当着长辈的面拆开红包,这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时是不能吃粥的,是为了避免往后出门遇到雨。也不能扫地或往门外倒垃圾,即“财气外泄”。此外,还有很多禁忌,如:无论生活多么困窘,都不能到外面去讨债。大人无论怎么生气,也不能打骂孩子等。

怎么样,我们家乡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的家乡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朝鲜族的风俗尤为凸显。

们则是一位绅士。

在服饰中最具特色并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的要数女装。朝鲜族女装分上下装。上装短衫多用色彩明快花纹漂亮的绸缎或纱缝制。衣襟很短只及胸部。袖口略瘦,不用纽扣,以前衣襟的两个彩色带系成蝴蝶形。夏装为宽松式的彩色高腰长裙,他裹在两三层内衣使之更加合身。

与这种服饰相协调,他们习惯上多穿白色或天蓝色的船型勾鼻胶鞋。这与服饰形成一体,显示出曲线美,显得端庄大方,古朴典雅。这种打扮如今只在各种喜庆节日盛会中所见。

家乡朝鲜族的服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宁晗宇。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新年可以让大伙团圆,可以吃年饭,还可以放鞭炮、讨红包。

大家除夕回到了湖北,因为湖北有一个风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儿除夕晚上不能回娘家住。所以当天,我和母亲去宾馆住了一天。虽然我觉得这种风俗不好,刚回来又不能回娘家住,还不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是入乡随俗,大家还是在母亲同学开的五星级酒店里住了一晚,也是很好的。

年初中一年级,大家坐舅舅的车来到了乡下。我特别高兴,由于我可以见到姥爷姥姥了。到了姥爷家,只见姥爷姥姥正在厨房里忙着,忙得不可开交。我挤过去一看,呀!是珍珠丸子、红薯丸子,还有可乐姜,都是我的最爱。珍珠丸子是用猪肉剁成碎,做成一个个小丸子,外面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的糯米,好似孩子子穿上了一件白棉衣,之后放入蒸笼里蒸熟。红薯丸子是把熟红薯弄成红薯泥,加入糯米粉揉均匀,然后搓成丸子的模样放入油锅里炸。这个时候一股香味飘了过来,把我肚子里的馋虫叫醒了,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刚炸好的红薯丸,不考虑脏手、不考虑烫嘴,直接向嘴里塞。母亲笑着说:“真是个小馋猫。”

年初中三年级,我跟着母亲来到了姑奶奶家拜年,表哥表姐携带我到处玩,我还讨到了几个红包,我打开一看“全是整百的。”我高兴地大叫。我还想:这过新年会让我发财的。

新年那几天,大家几个孩子叫爸爸妈妈帮买鞭炮回来放。弟弟买了一大盒摔炮,哥哥买了两排大鱼雷,我买了五盒蜘蛛炮。弟弟把所有些摔炮都拆开,一包一包地扔。弟弟和哥哥开战了,弟弟扔了一包在哥哥身边,“砰”的一声把哥哥吓一跳,哥哥火了,点燃一个大鱼雷到弟弟身旁,一声巨大的“砰”把弟弟吓得团团转。我点燃两个蜘蛛炮,扔到他们各自的脚边。“砰”地一声,把他们吓进了房屋里,最后的赢家是我。

那几天我特别高兴,我多么期望天天都是新年。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临近过年,爸爸就在盘算着开车回老家的事。

“早走晚走,反正都是堵,不如晚走点。”经历过几次春节堵车的爸爸,终于决定上午8点出发。

果然,车驶上高速没多久,导航里那个好听的女声就开始提示“前方拥堵”了。爸爸用眼角的余光瞥了瞥导航,说:“要大堵车喽!”我也歪过头看了看导航:“哇!线路变成红色的了,要开始大堵车了。”车速越来慢,有时甚至会完全停下来。不一会,我们就陷入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车海中。虽然时间费了点,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车排一起,还排得那么整齐,景色也够壮观的。

前面的几辆车怎么老是一动不动的?我好奇极了,当我们的车慢慢经过这几辆车时,我才发现,原来是撞车了,还是五辆连撞!路边站着几个穿着讲究的男人女人,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好像在商量着什么,都是一副焦急的样子。也难怪,明天就要过年了,可今天怎么就出了这样的事呢。

安全到达家中,我想起路上撞车的场面就难受。春节本是一个好日子,而他们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事。好啦,这些事就不提了,因为我路上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到了家也要有满怀的好心情。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六年级【】

年年都过除夕,每到除夕,家家挂起了大灯笼,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刚出生的婴儿,虽不会说话,但也“哇啦哇啦”乱唱;刚会走路的小孩,也疯了似的窜来窜去;刚上学的小朋友,也向长辈们讨要红包……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回开交:买菜的买菜;端菜的端菜;洗菜的洗菜;烧菜的烧菜,都忙着吃年夜饭呢!老人也收了儿女的礼物,开心得合不拢嘴。

家家都要吃年夜饭,我们也不会例外。一大早,我们全家就去买菜,采购零食,比如瓜子花生,还有灯笼什么的。下午,我们全家一起帮忙做菜,连刚上一年级的妹妹都要帮妈妈洗菜呢!

天黑了,放眼望去,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那声音好像众仙在打鼓,“咚咚咚咚”的,爸爸也搬出他买的烟花点了火,“嘭啪嘭啪”地放了起来。

除夕真是个让人兴奋,快乐,开心的日子,怪不得小孩子这么爱过除夕!

家乡的春节风俗六年级作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时,各个地方都进行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中,我最喜欢的风俗习惯,就是端午节的包粽子。

每当剥开粽叶,晶莹剔透的三角形的粽子映入眼帘,谁见了不咽几口口水?吃粽子大家都会,而包粽子却没有什么人会。我很庆幸,包过一次粽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始包粽子了,我发现包粽子在她们手里十分简单。我站在那看,自认为很懂,在旁边指指点点,说着自己认为的方法:“这个要包松一点,那个少放点米,要不然绑不紧……”

几句下来,妈妈不耐烦了,说:“别吵吵,你来包一包。看你到底包得多好,也体会一下包粽子。”听到这里,我立马翘起了嘴,自以为事地说:“好啊,来就来。这么简单的事,难不到我。”

看着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拿着粽叶,我还不知道怎么包。偷偷看着妈妈怎么包,将粽叶卷成甜筒样,放调好的米和馅,加一片折的叶子覆盖在上面,捆绑好。我一步一步学着,凭着股聪明劲,我还真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粽子。

妈妈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错,等会儿你就尝尝自己的杰作。”

粽子下锅了,我还特意给自己的粽子做了记号,想着吃自己包的粽子。约摸过了一个小时,奶奶说:“好了,好了。可以吃粽子了。”

我赶紧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出来,咦,怎么像个蛋糕一样,是散开的?

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看你还吹牛啵?做什么事都没那么简单的。”

从此,做什么事,我不再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了。经过这个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否则就会出丑的。因而,我更喜欢上了端午包粽子这个风俗习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笔下春节的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诗歌中清明的习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文秀笔下端午的习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我的家乡大连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走来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生菜(财),代表发财……嘿嘿,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就会其乐融融地围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的敲响。

大连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都得吃汤圆,“圆”含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以前大街小巷都会挂花灯,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但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就没有享受到那种热闹劲儿,一家人只能宅在家里看元宵晚会。当没关系,爷爷奶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就是一朵幸福快乐的花。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我们淳安县虽然不赛龙舟,但还总是包粽子吃呢!

对我们淳安来说,粽子不仅在端午节包,在其他时候也包。不过,在端午那天会包多一点,有时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种吃食,主要由糯米、粽叶、五花肉、枣、栗来做。有时包腊肉香肠,少时还会放红豆排骨。粽子是从古代屈原跳江之后有的食物。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楚国百姓怕鱼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进江中,希望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传到至今。

我喜欢粽子。不仅仅是因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样。还因为这表达了楚国百姓对屈原的敬爱与赞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却从两千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

我们家经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好原料。把肉切块放盐和老抽腌渍一个晚上。把绿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备好了。将两张粽叶卷成一个斗状。往其中加糯米,尽可能填满,放上小块的腌肉。盖上,抓紧,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还能再加一张粽叶。拿根绳子,要足够长,首尾相连。把绳子尾巴的那两股扭在一起,然后开始绕。绕到最后在另外两个角上打个八字形。最后抽绳首,拉紧就好了。

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品尝粽子。粽子虽然有点难做,但吃起来却很美味。单看那样子,闻闻那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口大口的吃着,在嘴里品尝着人间美味呢!

我相信,家乡包粽子的风俗,会一茬茬往下传,直到永永远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最喜欢过的是新年,今天,就让我来对你说一些新年风俗吧。

一进入腊月,走在各个小区,大家便可以看到不少居民家的阳台上挂满了腊肉和香肠,企业也挂起了灯笼、贴好了春联,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氛围。

“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新年龙灯游万家”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两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到今天,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风俗。“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止是一种民间艺术,还包含着对龙的图腾和对新年的祈福。但目前,大街小巷上,却极少有盘龙灯的了。

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为春节做一些筹备,大多数人家要磨粉、做年糕,还要腌制和晾晒鱼干、腊肉等传统食品。奶奶也不例外,有时还拉着我帮她做活。?父母放假了,还会给我带一些“年货”。父亲的朋友都送来各种海鲜,吃都吃不完,怕坏掉,只好也送出去,基本是这家送来的给那家,那家送来给这家。

从“除夕”开始,忙碌的“年事”告一段落,大家开始享受合家团聚的美好时光,我的亲戚们都来大家家串门,喜悦的环境一直可以延续到元宵节。

“正月初中一年级”是新年。大家欢欢喜喜地早起,穿新衣、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早餐时,全家人都要吃汤团,含义“团团圆圆”。而且客厅的桌上一直摆满麻饼、芝麻糖、瓜子、花生、红枣、桂圆、水果等等食品,让我一饱口福。

“正月初中二年级”开始,大家便走亲访友,大家都开高兴心地收红包,而父母却送礼物、发红包。

大约到初七,父母就要上班了。而大家学生则是过完“正月十五”才报名上学,新年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每到冬至,我们家里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这是家里常有的习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包饺子当然先要把食材准备好,有猪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榨汁机里炸碎,放上盐、味精等一些调味的东西,将他们在大碗里搅和一下,包饺子用的馅儿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片面皮摊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围沾上水,再放入肉馅。奶奶说:“看!像奶奶这样包的饺子准好看!”

我慢吞吞地将手中的饺子拿起来说:“奶奶……我这饺子……吃的好像……有点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这的确是吃得有点多啊!连它的小肚皮都给撑破了呢!少放一点馅儿,这样就不会破啦。”我点了点头,继续拿起一片饺子皮,专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学。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馅,这次包的馅不多不少,没有撑破。我小心翼翼地将皮边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说:“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饺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饺子吗?一点形状都没有。”

每到冬至,都有饺子吃。饺子皮薄馅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因为饺子,我喜欢冬至。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孩童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孩童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孩童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孩童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的开端。在我的家乡,这一天会有祭灶等习俗。

说起这祭灶,可有不小的来历呢。传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

在以前,每每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都在灶神像上涂上融化好的糖稀,谓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寓意。

在我们的家乡,这一天,晚饭还要吃汤面条,但这刚做出来的第一碗汤面条,可不是随便吃的。这一天做出来的第一碗要给灶王爷以及逝去的亲人吃,并在此愿义愿义,趁着这个机会请求保佑家中子孙。

这一天,卖烧饼的店铺最挣钱了,一大早就能看见一群人围在铺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见减少。任凭老板的手再快,也比不过那些买烧饼的顾客。总结下来,这一天赚的钱,可是平常工作四五天才赚的。

早些年,在灶王像上涂得糖稀,就是现在的灶糖。它的外表是长方体,里面是麦芽糖,裹满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白芝麻的香与麦芽糖的甜融合在了一起,美味极了!

但灶糖咬下去会掉很多渣,聪明的人们将烧饼夹着灶糖吃,既有了甜味也有了咸味,灶糖也不会掉渣了。

小年的到来,让人感觉到新年的即将来临,过完这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吧!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国内土地辽阔、民族海量,但每逢新年,大家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我的家乡在安徽太和县,大家当地新年的饺子别具特点。

先从饺子皮开始说起吧。饺子皮有白色的、绿色的,含义新春到来,生机盎然;还有用胡萝卜汁和面擀出来的饺子皮是红色的,象征着明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饺子馅的调制就更是别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绝活。有猪肉大葱馅的,有羊肉白菜馅的,有山药虾仁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在饺子边上捏出一个个褶皱,就仿佛给饺子镶嵌上了漂亮的花边;有些在饺子边上捏一个小小的口,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笑口常开”;还有些把饺子包成个元宝样,以此祝福来年财源广进、富贵常在。大家当地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风俗是每家每户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都要包一个“幸运饺子”。就是把一枚干净的硬币悄悄地放到饺子馅中,然后包起来,这个饺子要和别的饺子完全相同,哪个吃到这个饺子,他就是来年最幸运的人。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围在一块,我调馅,你擀皮,他包饺子,在和谐的环境中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等到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迫不及待的大家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别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团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说说今年的收获,谈谈对来年的期许,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饺子是家乡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乡的大家每年都在期盼着它,由于它是新年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六年级春节风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过年,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过年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过年,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文档为doc格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