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通用24篇)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通用24篇)

ID:8752322

时间:2024-01-09 06:15:31

上传者:HT书生

撰写情况报告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相关的情况和细节,为后续的分析和解决提供支持。感谢以下情况报告范文的分享,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学习的机会。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市委九次党代会提出了“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的战略目标,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经济发展是基础,而经济环境建设是前提和保障。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分析。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1、以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县政府根据《**市第四批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的通知》精神,对全县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梳理和精简,对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2个单位重新制定了审批事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凡能够现场办结的,全部由授权窗口直接办理。今年1-8月份共受理各相关行政审批事项1503项,全部按时办结,完成率100%。

2、以安商、重商、亲商为服务重点,完善奖惩制度,选树创业典范。对原来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认定办法、考核奖惩规定和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通过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的落实和兑现,给投资者以鼓励,给引资者以奖励,形成了全县上下议招商、想招商、积极从事招商工作的良好局面。

3、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载体,加强城市建设,打造环境品牌。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持之以恒地狠抓路、绿、水、楼、灯、广场等城市要素建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社会治安治理等工作,使我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又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在调查中,多数企业对我县的城市硬件发展环境表示满意,在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上,政府工作效率和质量上,大多数企业认为有较大的改善。

近几年,我县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但我们在思想认识、服务环境、企业经营环境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尚未在少数政府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形成共识,上通下阻,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代表们反映,少数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识与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反差比较大,政府出台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工作人员中有的贯彻执行还不到位。有的单位仅仅从部门利益出发,不能站在大局的高度和企业角度灵活制定政策、运用政策。

2、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企业办事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有的代表们在发言中谈到,目前在我县一些部门办事,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仍然难办。投资一个项目或搞一项建设,审批周期仍比较长。二是个别行政执法部门重收费、轻管理,甚至于为收费而收费,以罚代管、罚而不管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重招商、轻安商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安商、扶商甚至要比招商更加重要。要让那些有意向到深泽投资兴业的客商愿意来,来了以后留得住,真正为我县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增加后劲。

3、经营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融资难已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瓶颈”。二是基础性配套措施跟不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人才缺乏,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深泽是石家庄地区的边远小县,人才资源相对缺乏,企业普遍感到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4、人文环境仍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封闭保守,没有长远眼光,不少村民借政府开发建设之机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甚至少数村干部也参与其中,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采取堵路、阻挠施工、强买强卖等办法,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

当前投资环境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政府服务质量的竞争上,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投资环境改善的焦点和重心。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政策“洼地效应”。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对全县行政执法单位所有审批项目进行再清理,力争做到在政策的优惠程度上,决不低于周边地区;在费用的收取标准上,决不高于周边地区。二是进一步加大园区开发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先期投入,尽快形成一流的公用工程配套设施。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入园条件,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兑现。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奖励兑现措施,确保承诺得到切实、及时的兑现。

2、努力创建服务型政府,深化“效能革命”。一是进一步增强亲商、安商、扶商的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真诚、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良好氛围。二是要充分发挥县政务中心的作用。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集中、限时审批,真正实现“一个头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三是要积极建立健全与企业对话的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及时收集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和监督政府各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县招商部门要及时召开政策说明会,将应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及时传达到外来投资企业,让企业享受到最大的“知政权”和“知情权”。

3、重视制度创新,整治执法环境。一是发挥经济主管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的作用,认真推行检查准入制。建议对新上建设项目推行“封闭运行”的制度,进一步减少随意性检查、收费现象的发生。二是健全完善行风评议监督机制。通过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在机关工作人员中形成给企业多服务、多沟通、多出主意、少找麻烦,“一切围绕经济转、一切为着经济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议推行一次投诉查实惩戒制度。企业或群众投诉执法人员有不规范执法行为等问题,经调查属实,被投诉人确有过错,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立即调离直至辞退。

4、重视文明创建,进一步整治人文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人心思变、人心思富、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生动局面。二是继续加强城镇建设和城市管理,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市容整顿,认真清理乱搭乱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城容城貌。三是按照实现“四个深泽”的目标,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的精品城市,给外来投资企业进一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环境。

对于影响我县投资环境的一些重大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做法,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作出不懈的努力。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年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提高、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仅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经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景,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此刻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很多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很多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很多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此刻人们面前。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2002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003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其中有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不容忽视。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在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后备干部平时大都忙于种植、养殖或务工、经商,只是到村里有中心任务时才抽上来从事村务工作。由于平时参与少,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工作中思路窄,办法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和退伍军人,接触农村实际不多,不能结合具体情况、从村情民意出发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工作成效。二是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发挥生力军的突出作用。

半数以上后备干部有一定的致富能力,但整体科技水平不高;受过培训的多以乡镇党委组织的政治培训为主,参加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不多,在农民致富中的“引领”作用不突出,在经济发展和村级各项工作中还不能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缺乏政治素质强和致富能力强、文化素质高和工作水平高的“双强双高”型后备干部。三是部分乡镇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培训流于形式。有的仅有名单和档案,没有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对后备干部只满足于有,而不着力于用,不在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导致不敢用、不会用、不能用,不利于后备干部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部分乡镇党委在认识上有偏颇,不想去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各地普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

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改革大趋势,基层法院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司法体制改革更需集思广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县委政法委通知要求,我院队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盐山法院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的正确监督和市中院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一)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为群众畅通诉讼渠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立案率达95%。

一是为群众诉求敞开大门。不论案件大小,只要属于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范围,且当事人诉求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一律接受诉状,即刻登记立案。对材料有误或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并指导当事人及时补正。

二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案登记制扩大了法院受案范围,为配合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和缓解审判工作压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力度,用足用好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一乡一庭等纠纷解决机制,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缓解立案登记制带来的案件骤增问题。

三是依法严惩诉讼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于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行为的相关举措,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推进诉讼诚信建设。

(二)以员额制法官改革为重点,推进人员分类管理。

牢牢牵住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推进以员额法官作为重点的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为实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圆满完成法官员额制改革。结合本院实际,制定《首次确定计入员额法官工作实施方案》和《首次入额考核方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宁缺毋滥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条件,经过报名、审查、考试、考核、考察、遴选委员会审议等严格程序,公平择优遴选22名具有较好法律素养和较强履职能力的一线办案法官入额。法官员额制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了以法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建设。

二是初步完成人员分类定岗管理。根据省高院《关于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的意见》,将法院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相应确立了33%、52%、15%的员额比例,实行员额制管理。经过双向选择和业绩考核,进一步明确了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法警等审判辅助岗位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定人定岗,较好的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任务。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以司法行政人员为保障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建成。目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等级确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县委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建立与法院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自2016年10月份开始预发增资工资,并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发放到位。

(三)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重心,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严格贯彻上级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一是强化案件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出台《审判管理流程规范》,依托数字法院、移动办案和oa办公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网上实时监控办案流程,坚持每月评查卷宗、庭审和审判委员会专题讨论制度,对案件办理全程实行无缝隙、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完善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推行院领导带头办案和过渡期全员办案机制,出台《员额法官考核方案(试行)》,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进一步明晰审判权运行规则。

二是完善法官办案责任制,实现权责统一。严格落实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实施法官办案痕迹化管理,明确法官应当对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严格落实错案及瑕疵案件责任追究,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严格落实法官任职回避、防止内部干扰等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增强法官拒腐防变能力。

三是健全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廉洁司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定期开展审务督查活动,出台《纪检监察全程介入审执工作规定》,实施案件廉政回访制度和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机制,由纪检组通过回访案件当事人、监督评估拍卖、列席审判委员会以及会同审判管理部门联合评查等手段,对案件办理实施提前介入、重点监控、全程监督,切实建立“告廉、问廉、访廉、督廉、查廉”监督问责机制。2016年,随机抽取270余件案件进行廉政回访,向当事人寄送《案件回访征求意见表》600余份,监督评估、拍卖程序120余件次,杜绝司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廉洁的违规行为。

(四)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确保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新常态,健全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一是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在全省法院率先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整合立案导诉、司法公开、信访投诉等工作职能,通过服务窗口实现人性化、前置化和集约化办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设置专人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诉语音便民服务290人次;充实和完善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内容,当事人可凭身份证、短信密码自助实现案件各阶段的信息查询,当事人自助查询案件信息2100多人次;实行院领导代班接待当事人和中层干部轮值导诉制度,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导引2700余人次,接受法律咨询670余人次,收转诉讼材料520余份,查阅案卷和电子卷宗130余卷,免费发放《诉讼指南》、《诉讼明白纸》等法律资料1600余份。

二是依托司法公开平台全面打造“阳光司法”。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新常态,以“三大平台”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5010件案件审判流程信息和执行案件信息录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和“河北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当事人可通过网络自助查询;将1241份案件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大庭审直播力度,新建数字化法庭2个,依托本院庭审网络直播系统,同步直播837起案件的庭审实况,方便群众“围观庭审”;全面升级数字化法庭,实现实况同步转播、庭审证据展示、同步录音录像、电子记录打印、光盘刻录备存功能,通过“每庭必录”提高审判活动透明度;要求案件纸质卷宗同步生成电子卷宗,扫描生成电子卷宗4218卷,实现诉讼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应用,方便律师和当事人查询调阅;进一步完善我院官方网站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公开法官信息、陪审员信息、拍卖公告、评估机构、诉讼指南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运用司法公开新渠道提升审判工作透明度。注重发挥司法公开新渠道和新媒体作用,运用官网、官博、官微及时公布审判动态、执行动态、案件信息、裁判文书、庭审公告、庭审实况等内容,当事人可通过网络自助查询和获取司法服务,有效树立司法权威;运用办公楼前全彩led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滚动播出开庭公告1560件、庭审实况449件、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26名、法律宣传片7部、工作动态50余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司法公开新载体;向社会各界寄送《盐山法院》报刊、《盐山法院》画册2000余份,提升审判工作透明度;开展“司法公开集中宣传周”活动,举办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法制宣传等活动10余次,多渠道展示法院审判工作情况,拉近法院与群众距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院旁听案件庭审20多件,感受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五)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

2016年4月,依照法定程序增选人民陪审员8名,使现有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103名,满足了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法官数量两倍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抽取方式、专业性较强案件相对固定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和参审范围;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定期考核和考评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构建人民陪审员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案件执行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一线,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便于同当事人沟通交流的优势,协助法官做好调解工作,让人民陪审员用平静的心态、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2016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00余件,保障了公民陪审权利。

一是案件大幅上升和改革任务繁重带来了双重压力。盐山法院2014年受理案件数量为3438件,2015年受理案件数量为4022件,2016年受理案件数量为4519件,较2014年增幅31.4%。盐山法院现有中央政法专项编制75人,实有人员69人,员额法官22人,办案法官数量较以前进一步减少,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化和对审判质效的高要求,如何既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又能解决好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保证法官队伍稳定,确保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是要急迫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是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还权于法官和合议庭,真正做到“去行政化”。但在改革中,如何妥善处理法官依法独立履职与院、庭长管理监督之间的关系,成为司法改革实践操作中的难题。一方面每位法官是否有能力独立审理好重大疑难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公平合理,是否能真正做到定纷止争还有待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审判权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很有可能会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同案不同判、案件审理质效下滑、廉政风险等问题。

三是个别法官的综合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和人民对公正司法的要求,需要法官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司法职业操守。司法改革后法官的权力越大,责任更大,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将更高。但个别法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能力与其承担的审判职责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快健全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法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是部分改革事项尚无经验借鉴,实践探索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司法体制改革现已迈入深水区,随着人员分类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执行体制改革、职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推开。相应的改革机制尚无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法院自身逐步摸索,破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藩篱。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决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员额制法官管理,确保入额法官一律在审判一线办案,让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进一步完善审判机制改革,探索和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有效提升审判质效。进一步完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法院、智慧法院,向科技要人力、要效率。

二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将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审判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法官业绩的综合考评。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

三是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为公正司法提供队伍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官的选拔、遴选和交流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培养法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等为重点的法官教育培养机制,努力提升法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治院,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打造过硬法院队伍,确保司法廉洁。

四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任务艰巨而紧迫。要切实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持顶层设计指导,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的机制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和落实审级制度、行政诉讼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在林区转产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实现转型的平稳过度,如何更加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深入一线工作,采取座谈、查阅资料、个别走访、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调研,对我分管战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分析与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责任体系,强化组织建设。在工作总我始终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分管战线和谐的一项重要保证。一是经常同各股室负责人了解全队党风廉政建设进展情况,并多次召开主持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措施。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以党委为中心,股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各负其责的工作状态,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

各部门均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期汇报制度,实施“谁主管、谁负责”,紧扣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

部分党员干部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有的干部在学风上存在厌学、假学、浅学和学而不思、学而不行的问题。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工作忙,没时间学”,“学好不如干好”等成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注意学习的托词。二是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执行规章制度不够严格。我队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可操作性问题。有的规章制度宏观上比较全面,但没有制定出具体标准和相关配套规定等。

作为全面从严治完的第一责任人,我坚持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最大政绩,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从7月份以来,我深入机关支部、老干支部及驻点帮扶村,详细了解了从严治党整体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抓责任、强合力,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局面。要求下属二个党组织负责人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将党建工作细化到人、量化到岗,以责任传导压力,防止抓而不紧、紧而不实。严格按照全面从严治克要求,持续深化“三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规定要求,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着力解决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几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主体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建立工作责任清单,狠抓党风廉风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理论中心组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学习内容10次,坚持每两月播放观看1次《警示教育片》,召开班子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党风痛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3次。

(三)抓基层、打基础,努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认真落实委关于印发《都昌基层党建“365”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三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坚持讲规则、定标准、做平台、创体系,围绕“四个方面定标准、六个方面立规范、一张网络联整体”的要求,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10月新打造了我单位机关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和老干党支部活动室2室、制作了1个党建公开栏和1个宣传栏,其中机关党支部全年共完成支部委员会12次、党日活动12次、党课4次、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有上级党组织决定和中央、省市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20余次。

加强对班子成员集体谈话谈心。

部和*x名民警下沉到村工作,推选x*名优秀乡镇下沉干部担任村民服务中心主任;xx个村制定社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项目x*个,设立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xx万元,重点对x*个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下的村进行大力扶持,各级累计投入x万元扶持欢名党员创办经济实体。就至目前,投入运营的项目xx个,增加村级集体经济xx万元,带动*名农民创业。投资xx万元对全x*个行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推倒重建,对xx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

一些小问题批评教育的多,真正追究责任的少。比如,在今年精准扶贸精准脱英工作中,有个别员责帮扶指导的联系单位,平常不按要求到村里进行具体指导,只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以求蓄混过关,这问题反应到我这里的时候,我考虑到他们单位人少、工作量又大,只口头上批评了几句,没往深究。

认真反思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一是工作融给不紧密。在平常工作安排中,我没有把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到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之中,方式方法上还有欠缺,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成效不够明显,二是功夫力度不够深。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平时安排部署的多,深入各个领域、每个环节抓具体、抓深入的少,还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的精神。

三是财力保障不到位。zxx基层完建投入的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大部分用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上,对党建工作的支持不够。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将严格按照省市党委的要求和部署,认直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为xx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全面履职尽责。认真落实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加大精力投放,做到聚精会神抓党建。着力抓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_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委全委会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根据区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着手指导制定《xxx基层党建五年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职责,重点抓好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是加大工作力度。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把握党委书记“科学发展抓谋划、社会和谐抓稳定、加强党建抓队伍”三大主要工作职责,科学调配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安排行政资源,让自身有更好的方式、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

三是突破重点难点。在坚持抓面、抓整体推进的基础上,着力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方面实施“标杆”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做好乡两级班子换届工作,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换届工作依法依规推进。常态化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换工作,将“成功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有效措施制度化”,力促后进党组织转换升级、科学发展。抓实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选、育、管、用工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力争对乡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轮训一遍。

四是促进经济发展。坚持以党建带发展、以发展促党建工作思路,为全经济社会公”展、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五是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述责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提高制度刚性约束力和执行力,督促党员干部模范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年是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年,为了了解xx县基层妇女组织的现状,更好地发挥基层妇女组织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推动xx县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健康发展,遵照省、市妇联的安排,xx县妇联组织各乡镇妇联主席,采取调查、个别谈心等形式,了解了xx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

xx县现有xx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xx岁;其中本科x人、大专xx人、高中(中专)x人;中共党员x人;行政编制xx人,专职x人,兼职xx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xx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xx,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x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xx年以上的x人,xx-xx年的x人,xx年以下的x人,从事妇女工作xx年未解决政治待遇的x人。工资待遇都有保障。

2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

全县现有行政村xxx个,村妇代会组织健全率达xxx,有村妇代会主任xxx人,配备率达xxx。去年换届后,xxx进入村委,xx.x进入支委。村妇代会主任xx岁以下的达xx;高中xxx人,初中及以下xxx人。中共党员xxx人。

全县现有x个社区,全部建立社区妇联,配妇联主席x人,配备率达xxx。社区妇联主席xxx全部进入两委。社区妇联主席平均年龄xx岁;其中大专x人,高中x人;中共党员x人。

3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

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xxxx元,最低的是xxxx元。村妇代会主任从事妇女工作满二十年,可享受离任村干待遇xxx元/年。

社区妇联主席的收入情况比较平衡,人均月工资xxx元。

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xxx的人员是县财政全额拨款。

xx县妇联在县委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抓组织、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抓协调、创经费”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建网络、建队伍、建机制、强服务”的目标。

1强化领导,形成共识。

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组织建设,一是政策给予支持,措施得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的妇女工作良好局面。xxxx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妇女儿童规划》,明确妇联组织建设的目标和实现的措施,以县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妇女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县“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县巾帼建功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县妇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x次选调女后备干部和妇联主席xx人,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保障。xxxx年县委组织部xx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妇委会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建设;县民政局、县妇联在每次村委换届期间都转发了省市《关于在村委会换届中保证村委会班子中有适当女性成员的意见》的通知,县委县政府并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和农村妇女组织网络健全的情况出发,明确规定村计生专干由妇代会主任兼任,从而保证了“两位一体”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二是“以党建带妇建”,将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纳入农村党建工作中,对海选中落选的村妇代会主任,普遍采取聘任为村支委的做法,保证了村妇代会主任在村级管理中的地位,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养老保险等问题,解决了村妇代会主任的后顾之忧。

2强化指导,分步实施。

基层组织是妇女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县按照“巩固好的、强化弱的、收拢散的、建设新的”方针,根据不同层面分类指导。

一是巩固县直妇委会组织。县直妇委会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跃面,县妇联以创“巾帼文明岗”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并发挥自身优势与扶贫村开展“巾帼扶贫”、“四定一包”(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定服务,包贫困村增收致富)活动,有xx个单位的妇委会与xx个村结对帮扶,投入资金xxx余万元,在科技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扶助。近些年,创省级文明岗x个,市级x个,县级xx个,共有xx名女性荣获市县“巾帼岗位能手”、x名女性在县以上比赛中获得荣誉。

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撤并乡镇、农村妇女流动人口等新情况的出现,妇联创新农村妇女组织设置,适应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村妇代会主任兼计生专干的“两位一体”的做法及建立村妇女专业协会,联手带动妇女群众的致富发展,使农村妇女组织的工作机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妇女组织以“双学双比”活动为载体,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深入开展巾帼致富工程。各乡镇在农村利用项目资金建立起来的.集生产、培训、示范、服务、创收于一体的“三八绿色基地”xx个,总面积xxxx亩;全县x万余名农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大显身手,涌现出十佳种烟、种果女能手xx名,开发种植烤烟x万亩,大五星枇杷x万亩,年产值xx万元以上的集约化养殖场xx所,兴办年产值xx万元以上的女能人企业xx家。茂家乡罗溪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科技文化培训,全村科学养鹅x万羽,人平增收xxx元,成为全县的养鹅专业村。县妇联引进了手工艺品加工和珠绣两个具有女性特征的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式培训、家庭式就业”,吸引了全县xxxx多名农村妇女踊跃参与,增加了家庭收入。

三是建立社区妇联组织。为了适应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县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县社区妇联组建率达xxx,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进行家政服务钟点工的培训,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

四是构筑开放性的妇女组织网络。县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的联谊。改变单一的妇代会组织形式,扩大妇联外围组织范围,在新经济组织和民间社团建立妇委会x个,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

1强化机制,提质荐才。

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县通过建章立制,提质荐才,让女性成才拥有了广阔的舞台。

一是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基层妇联自身建设的关键。每年县干教领导小组将妇女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年干教计划中,在各种主体班中考虑了女干部、女非党积极分子的参训比例。每年x月份举办一期xxx人参加的全县各乡镇妇联主席、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妇委会主任培训班。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到省、市、县全部轮训一次。每年x月份举办一期xxx人参加的村、居妇代会主任培训班,以传播科技文化和法律政策为载体,将理论与实用技术相结合,提高了专职队伍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妇联联席会议制度。县委组织部门按照“两注重,一优先”原则,即选拔干部注重女干部,调整领导班子注重女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女干部。注重参考妇联的荐举意见,把女干部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目标。

三是推荐选拔制度。推荐选拔女干部是妇联的职责,县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县直机关股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党外股级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敦促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积极启发女干部提升自我审视,激发女干部的成才意识,加强女干部自我拓展的实践能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规范“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近年来,县妇联向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优秀女干部xx名,已任用xx名。

四是激励机制。以宣传表彰为载体,及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女性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树立了女性的良好形象。近些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妇女工作者xx名,“增强四个观念”、学习“三个代表”、“优秀领导”、“优秀公务员”等女性典型xx名。

五是跟踪培养制度。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女干部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工作情况,采取“任前帮任后夸”,为女干部打气鼓劲,解决实际困难,促使其健康成才。

1、强化服务,提升实力。

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关键是要发挥组织的作用,各级基层组织通过创经费、办实体、抓阵地、搞活动,增强了服务功能。一是争取经费保障。《xx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明确规定每年按全县妇女人平x.x元作为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乡镇妇联也争取了每年xxxx-xxxx元的妇女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乡镇财政还承担了乡镇妇联主席和村级妇代会主任的女性安康保险、征订《今日女报》及女性健康检查的开支。龙泉镇每年花在妇女工作上的资金达x万元。二是建立活动阵地。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三月竣工投入使用,作为妇女教育培训和活动的场所,极大的服务了妇女群众。中山社区建立的娱乐室、健身走廊,为社区妇女儿童提供了便利的活动场所。三是开展有益活动。各基层妇女组织围绕“两纲两法”、“巾帼创新业”、“巾帼建功”、“双学双比”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开展科技女能手、巾帼岗位能手、学习之家、环保之家、清廉之家等评选活动,这些年来全县共表彰各类典型xxx余人。金陵镇永桂城村成立的女子舞龙队活跃在周边县乡村,丰富了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三井乡山下村妇代会利用农闲开展妇女“学科技学法律知识抢答赛”,以生动的形式寓教于乐。六个社区的晨练队、女子腰鼓队为社区文化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1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平衡。从全县来看,县城妇女组织状况优于乡镇妇联,乡镇妇联优于村妇联,发展还不平衡。

2基层妇女干部职能弱化。乡镇妇联主席的工作服从服务于乡镇中心工作大局,均分包着村或计生等工作,平时要拿出xx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妇联工作的各项任务要靠自己挤时间或结合其他工作进行。村妇代会主任的工作服从服务于本村的中心工作,大多数时间抓计生工作和分片包组,只能结合抓计生工作组织开展妇女工作,对如何开展妇女活动思考少、计划少、花的时间少。

3兼职现象较多,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受影响。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给基层妇联组织带来一定冲击。乡镇妇联干部兼职的占xx,多数两职以上,任务繁杂,加上受双重领导,妇联布置的一些工作只能是应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4村妇代会主任责任意识淡薄。因村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是靠兼任计生专干解决,妇代会主任一职无工资,所以,造成做计生专干有工资,做妇代会主任是额外劳动无报酬的现实,致使大部分妇代会主任无妇联工作的概念。上级妇联对基层的管理柔性有余,刚性不足。

5妇女组织活动没有经费保障。大部村因集体经济匮乏,没有活动经费保证村级妇女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

6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能力也很强,如:维权工作涉及法律知识,“双学双比”活动中需要农业知识,创建文明生态村涉及沼气池,等等。工作中还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如一些工作要与司法、农业、派出所等协调解决。

7村妇代会主任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全县xxx个村妇代会主任中,xx岁以上的xx人,占x.x;初中以下文化的有xxx人,占xx.x。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与新时期对村级妇女组织建设的要求、妇女群众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1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党建”带“妇建”,把乡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使妇女工作做到与计生工作同等重要。要实实在在地关心乡村妇联干部的学习、工作,为她们解决妇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定期听取县乡妇联干部的汇报,支持乡村妇联干部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2切实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来源问题。全县乡镇女干部共有xx人,平均年龄xx岁,年龄最小的也有xx岁,xx个乡镇妇联主席担任了党政领导职务,仍兼任妇联主席。存在乡镇女干部缺乏,专职妇联主席难配的问题。建议公开选拔一批乡镇女干部,解决源头枯竭难题。

3着力提高村级妇代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村妇代会干部参加系统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思想观念仍显得较为陈旧和落后,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参加培训;争取每年举办一期较全面、高质量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责任意识、妇女工作职业道德以及妇女工作管理、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4优化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妇女组织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地位,切实做好干部队伍的配备和使用,大胆培养乡镇党政女正职;建议对从事妇女工作xx年以上的乡妇联主席适用股级干部达到xx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政策。二是提高村级(社区)妇女干部经济待遇,尽量拉近村与村的距离。有条件的,要尽力为她们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让她们生病和离任后有一定的生活补贴,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切实解决妇女组织活动经费,确保她们有钱办事,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5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县妇联要加强对乡村级妇女工作的指导,建立一系列工作、学习、管理制度,使乡村妇女工作任务指标量化,工作责任明确,最大程度上促进妇女工作的开展。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x、x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要求,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将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监督作为今年履职的重头戏。x月,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对专项监督作出部署。x月,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参与者x多人次,征集x条意见和建议。x月,分别听取x个政府部门情况汇报,组织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x余人视频听取数字经济专题讲座。x月,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x余人组成专项调研监督组,分六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x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认真听取当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x多位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现将形成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年省委作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推动x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x市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数字x建设规划》、《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5g、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市县两级财政三年统筹上百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三是着力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栽树工程”,成功引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x家共建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高,引进全职院士x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x名,省领导型创新创业团队x个。

(二)突出关键领域,积蓄发展新动能。

一是突重点。数字赋能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x家,居全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建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集群,x年,全市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同比增长x%和x%。二是补短板。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三是抓龙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x鲲鹏产业园正式开园,着力打造基于鲲鹏计算的千亿级5g产业集群,x为总部的“鹏霄”服务器实现首发首用。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提升制造产业、港航物流、内外贸易、商业零售、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三)加快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新变革。

一是工业数字化成效凸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全部技改项目的x%以上,全市骨干企业装备数控率超过x%,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超过x%,x年,全市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数字化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x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多点支撑、多极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x个,国家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x个。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额和居民网络消费额快速增长,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和x%,年均增幅都在x%以上。三是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以建设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全市建成x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吸纳农村就业人员x万人。

(四)打造数据平台,拓展政务新优势。

一是政府数字化加快推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x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报告》中,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在x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一证通办”省和市定事项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实现x%。二是数据共享逐步提升。建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交换覆盖面,实现全省范围内批量数据传输交换,落实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数据共享取得新的进展,共享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数字化治理不断拓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深化“无证明办事城市”建设,拓展数字化治理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二、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各级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效果逐步显现。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数字经济体实力不强。

利润总额增速落后全省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位;

亩均税收落后全省x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第七位。从区域看,工业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于余姚、北仑,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和鄞州,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区域间数字化改造不平衡,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二)数字产业化培育滞后。

一是优势企业严重缺少。x数字服务业已经形成以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x依然以传统的基础电信、广告服务和数字应用为主,缺少新兴领军行业。x前三强的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单个行业都超过x数字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数字服务业总营业收入不足x的x%。二是软件开发短板突出。x年,我市实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为深圳的x/x、x的x/x、南京的x/x,青岛的x/x,苏州和厦门的x/x,居副省级城市第x位。服务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企业处于起步培育和产品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较强的集群效应。三是电子商务创新不足。网络零售总额虽位列全省第三,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居全省第七。作为制造业强市,产品电商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x%,居全省第七位。市场主体传统营销模式有待提升,特别对推进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三)产业数字化力度不足。

一是带动作用弱。x制造业体量大于x,但数字制造业却弱于x。x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x的x%,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增加值仅为x的x%。数字化对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不够显著,与x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转型意愿弱。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认知不够,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数字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支撑弱。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的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充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反映,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和服务商偏少。

(四)数字化技术创新乏力。

新产品产值率x%,低于全省x%的平均水平;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仅为x的x%。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性、基础性技术成果少。三是核心技术攻克艰难。近年来引进多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突破,但在甬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重器”少,后续支撑力和原动力不够。领军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高端装备、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存在较大的“卡脖子”风险。

(五)治理数字化亟待提升。

一是政策数字化未能有效发挥。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策治理数字化,但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稳定性还不够强,特别是迭代式开发和“数字工地”等有些服务平台缺少相应支持政策,个别地方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数据价值化未能充分体现。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数据汇集、比对、分析、利用难以真正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任重道远。三是政务数字化未能全面整合。由于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政府数字化等工作职能分散在若干部门,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政务服务和治理系统数字化存在碎片性重复性建设,“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聚焦顶层设计,增强发展合力。

一要明确发展方向。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等特点,谋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确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提出和打响“消费互联网看x、工业互联网看x”的特质品牌。二要强化统筹推进。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发挥政府创造市场、服务市场的作用,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从产业布局、融合重点、招商引资、设施建设、技术突破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谋划,通过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总部型、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构建x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三要提升数字素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拓宽发展数字经济视野和思维,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要着力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积极组织企业家开展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增强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更好发挥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二)聚焦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一要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发展“x”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梳理疫情期间制造业发展“堵点”,推动制造业物资生产调度、产业链协同、自动化操作等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融合示范作用,搭建行业性数字化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倍增效应。发展壮大特色软件产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畅通生产循环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x软件园作用,积极培育一批软件服务企业,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二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梳理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把优势产业提升为产业链优势。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集聚,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合理迁移、布局。引导各行业挖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单项冠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若干标志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三要培育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传统产业垂直电商,积极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家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集成应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业态。

(三)聚焦创新引领,攻坚核心技术。

一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要多措并举着力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器”和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产学研共建力度,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撑。二要加紧各类人才集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搭建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营造一流人才创业生态环境。三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针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技术打压和控制,组织开展全市“卡脖子”项目梳理和评估,建立对企业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影响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瓶颈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硬核”实力,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

(四)聚焦综合集成,提升治理水平。

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跨行业多规合一体制机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或产业基金投入,引领和发挥民间资本进入数字基建领域的撬动作用。二要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构建数据要素有效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三要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打破惯性思维,创新监管模式,健全治理机制,坚持包容审慎,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务,促进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4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跃敏,副主任许勤华带队赴萧山区、钱塘新区实地调研。佟桂莉、柯吉欣参加调研或座谈。20名市人大代表参加。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信息港小镇、讯飞智能、微医集团、玳能科技、和利时等数字经济平台和企业,详细了解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等数字经济业态发展情况。分别召开座谈会,与12家数字经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听取萧山区政府、钱塘新区管委会有关工作情况介绍。座谈中,大家围绕抓住新基建机遇、数据要素有序流通、数字技术与全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数字经济人才引进、惠企政策宣传对接等提出意见建议。

目前,萧山区有规上数字经济企业214家,2019年实施市级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107个、“机器换人”项目11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310个。钱塘新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17家,2019年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10.7亿元。

调研组指出,围绕持续做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全面推进“三化融合”等目标,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企业高度自觉,各方高度认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浙江、杭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挖掘释放城市发展潜力。要聚焦产业发展新趋势,强化规划引领,解决发展要素制约,着力培育领军企业,推动数字产业规模化集聚。要着力**企业发展新堵点,加大政府扶持推动,强化人才引进培育,精准提供个性服务,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要拓展城市治理新场景,从城市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出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出更多便民惠企应用场景,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作出新的贡献。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xxxxx在xx、xx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要求,省、市、县人大常委会将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项监督作为今年履职的重头戏。x月,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对专项监督作出部署。x月,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参与者xxxx多人次,征集xxx条意见和建议。x月,分别听取x个政府部门情况汇报,组织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xxx余人视频听取数字经济专题讲座。x月,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xx余人组成专项调研监督组,分六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xx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认真听取当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xxx多位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现将形成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省委作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推动xx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xx市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数字xx建设规划(2018-2022年)》、《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5g、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市县两级财政三年统筹上百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三是着力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栽树工程”,成功引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xx家共建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高,引进全职院士xx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xx名,省领导型创新创业团队xx个。

(二)突出关键领域,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突重点。数字赋能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xx家,居全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建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集群,2019年,全市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同比增长xx%和xx%。二是补短板。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三是抓龙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战略合作,xxxx产业园正式开园,着力打造基于xx计算的千亿级5g产业集群,xx为总部的“xx”服务器实现首发首用。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提升制造产业、港航物流、内外贸易、商业零售、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三)加快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新变革。一是工业数字化成效凸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全部技改项目的xx%以上,全市骨干企业装备数控率超过xx%,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超过xx%,2019年,全市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数字化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xx.x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形成多点支撑、多极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x个,国家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x个。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额和居民网络消费额快速增长,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xx%和xx%,年均增幅都在xx%以上。三是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以建设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全市建成xxxx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吸纳农村就业人员x万人。

(四)打造数据平台,拓展政务新优势。一是政府数字化加快推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报告》中,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在xx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一证通办”省和市定事项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实现xxx%。二是数据共享逐步提升。建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交换覆盖面,实现全省范围内批量数据传输交换,落实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数据共享取得新的进展,共享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数字化治理不断拓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深化“无证明办事城市”建设,拓展数字化治理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各级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效果逐步显现。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数字经济体实力不强。从总量看,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xxx亿元,与xx的xxxx亿元差距明显。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xx%,低于全省x.x个百分点,低于xxxx个百分点。从占比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xx.x%,远低于xxxx%的占比。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x.x%,低于全省x.x个百分点,落后xxxx.x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从户均看,特别是数字经济服务业,我市企业户均资产规模、户均收入、户均利润分别仅为xx的xx.x%、xx.x%、xx.x%,企业实力明显偏弱。从效益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落后全省x.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位;利润总额增速落后全省x.x个百分点,居全省第x位;亩均税收落后全省xx.x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第七位。从区域看,工业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于余姚、北仑,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x.x%,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和鄞州,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xx.x%,区域间数字化改造不平衡,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够高。

(二)数字产业化培育滞后。一是优势企业严重缺少。xx数字服务业已经形成以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xx依然以传统的基础电信、广告服务和数字应用为主,缺少新兴领军行业。xx前三强的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单个行业都超过xx数字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数字服务业总营业收入不足xx的x%。二是软件开发短板突出。2019年,我市实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为xx的x/x、xx的x/x、xx的x/x,xx的x/x,xx和xx的x/x,居副省级城市第xx位。服务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企业处于起步培育和产品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较强的集群效应。三是电子商务创新不足。网络零售总额虽位列全省第三,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居全省第x。作为制造业强市,产品电商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x.x%,居全省第x位。市场主体传统营销模式有待提升,特别对推进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三)产业数字化力度不足。一是带动作用弱。xx制造业体量大于xx,但数字制造业却弱于xx。2019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xx的xx.x%,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增加值仅为xx的xx.x%。数字化对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不够显著,与xx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转型意愿弱。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认知不够,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数字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支撑弱。数字化转型重要载体的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充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反映,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和服务商偏少。

(四)数字化技术创新乏力。一是人才制约极为突出。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人才经济。在当前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引进难,应用型操作型技工缺口大。高层次人才“招引留用”环境不如其他同类城市。以软件业为例,从业人员占全省xx.x%,远低于xxxx.x%的占比。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数字化改造整体规划型人才和系统运营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科研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x.x%,低于全省x.x%的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xx%,低于全省xx%的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仅为xx的xx.x%。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性、基础性技术成果少。三是核心技术攻克艰难。近年来引进多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突破,但在甬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重器”少,后续支撑力和原动力不够。领军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高端装备、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存在较大的“卡脖子”风险。

(五)治理数字化亟待提升。一是政策数字化未能有效发挥。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策治理数字化,但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稳定性还不够强,特别是迭代式开发和“数字工地”等有些服务平台缺少相应支持政策,个别地方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数据价值化未能充分体现。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数据汇集、比对、分析、利用难以真正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任重道远。三是政务数字化未能全面整合。由于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政府数字化等工作职能分散在若干部门,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政务服务和治理系统数字化存在碎片性重复性建设,“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有效解决当前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聚焦顶层设计,增强发展合力。一要明确发展方向。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的优势和短板,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等特点,谋定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确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领域和实现路径,提出和打响“消费互联网看xx、工业互联网看xx”的特质品牌。二要强化统筹推进。围绕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发挥政府创造市场、服务市场的作用,开展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政策设计,从产业布局、融合重点、招商引资、设施建设、技术突破等方面统筹考虑、综合谋划,通过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总部型、领军型和成长型企业,构建xx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三要提升数字素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拓宽发展数字经济视野和思维,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能力。要着力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积极组织企业家开展集中培训、典型示范、现场观摩、交流学习,增强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更好发挥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二)聚焦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发展“xxx”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梳理疫情期间制造业发展“堵点”,推动制造业物资生产调度、产业链协同、自动化操作等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融合示范作用,搭建行业性数字化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项目,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间的协同倍增效应。发展壮大特色软件产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畅通生产循环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xx软件园作用,积极培育一批软件服务企业,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二要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梳理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把优势产业提升为产业链优势。支持重大产业项目集聚,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合理迁移、布局。引导各行业挖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单项冠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若干标志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三要培育提升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农村电商、传统产业垂直电商,积极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鼓励传统服务业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家政、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拓展转型。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集成应用,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业态。

(三)聚焦创新引领,攻坚核心技术。一要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要多措并举着力引进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器”和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产学研共建力度,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质量认证、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支撑。二要加紧各类人才集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搭建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与培育本土高素质、实干型人才并重,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营造一流人才创业生态环境。三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针对美国等一些国家技术打压和控制,组织开展全市“卡脖子”项目梳理和评估,建立对企业重要装备、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影响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发挥政府各类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瓶颈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硬核”实力,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

(四)聚焦综合集成,提升治理水平。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x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建立跨行业多规合一体制机制,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共建共享。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或产业基金投入,引领和发挥民间资本进入数字基建领域的撬动作用。二要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推动构建数据要素有效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推动数据共享、拓宽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安全,有效激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数据价值化。三要提升治理数字化水平。打破惯性思维,创新监管模式,健全治理机制,坚持包容审慎,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务,促进形成政企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壮大数字经济主体,提升产业发展能级,7-9月,由市政协副主席林月和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查、民意恳谈等形式,对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又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专用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数字内容及其服务业等7大类23个中类,前三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后四个归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产业数字化,具体分为融合型数字经济、效率型数字经济、新生型数字经济和福利型数字经济等四类。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代表业态有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

(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152亿元,占gdp比重12.6%,占比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335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7.7%;实现工业增加值77.13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0%,占比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单位数和增加值总量分别占温州市的60.0%和51.0%。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行业集中明显。

根据《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我市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5个中类行业,属于乐清传统的主导行业,行业集中明显。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共有335家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企业,其中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118家,占35.2%;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87家,占26.0%;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52家,占15.5%;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31家,占9.3%;电子器件制造业23家,占6.9%。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创新投入与成效好于规上工业。2020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制造业研发费用5.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占比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69.6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46.6%,高于规上工业6.8个百分点。产品的更新带来效益的增加,上半年实现营业利润9.0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高出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

通过“技改新八条”、传统技改和两化融合项目合并备案等举措,加大对智能化技改的扶持力度。同时,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县域经济特点,着力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了乐清市数字化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有35家企业提交申报材料并已完成系统初步审查。

(一)核心产业层次不高,能级不强。

1.主要产品供给体系仍处于中低端。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中在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基础配套类行业,产品结构多处于中低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以低压电器为例,大体上分为四代,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国际巨头已开发出具有网络化、可通信等功能的第四代产品,我市企业却仍以生产二代产品为主,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第三代产品占比较低,第四代产品更少。正泰、德力西虽然在规模上可以与施耐德、西门子、abb三大品牌相当,但产品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利润率低于中高端市场。在智能电网产业方面,我市近年来在信号和数据采集、传输、控制、嵌入式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等技术的应用积累不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企业较少,与国内同样从中压设备崛起后进入配电自动化设备领域的上海思源电气、石家庄科林电气、江苏大烨智能、南京大全等企业对比,还有不少差距。

2.新兴制造业集聚不足外迁严重。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仅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608.3亿元的2.8%,集成电路、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硬件等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数字新兴产业的外迁现象也非常突出。如上市公司金卡智能早将经营主体搬迁到杭州,万控、曼德瑞等优质企业搬迁到了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还有一些企业虽在我市有生产基地,也因各种原因依托外地工厂生产智能化产品,如浙江力夫自控技术公司在乐清生产传统的压力开关等产品,而在杭州设立的关联企业则生产更为高端的电子传感器类产品。

3.配套产业链本地化标准化不够。我市智能重合闸、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等智能电器产品的关键零部件、软件绝大部分来源于外地或者进口,存在严重“卡脖子”现象,整机厂商利润微薄。2020年,我市在产业链供应链断链断供风险点的排摸中,梳理出了40家企业共140条可能存在断链断供的风险点,主要涉及国外进口的高端单片机芯片、晶振、电源芯片、铝电解电容、存储器、光耦和新材料。如正泰仪器仪表生产智能电能表、燃气表所需的晶振、贴片电容需要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一些非电气行业类如半导体、传感器、柔性线路板等企业缺乏配套企业支撑,所有环节、元器件都是由本公司生产或外地供应商提供,生产成本较高。此外,我市电器配套企业没有技术标准以及产品数据库,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程度不高,同一家企业同一个型号产品都会出现尺寸不一情况,容易导致自动化设备卡机,达不到智能制造精度要求。

4.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基本以传统的电影院和快递服务为主。2019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服务业企业仅13家,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营业收入仅占温州的1.8%,同比增长2.3%,低于温州5.1个百分点。2020年上半年虽增加到14家,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但是营业收入最大的还是一家总部回归企业,目前仅开票,还未对本地数字经济服务业产生带动效应。在建的云谷大数据中心、京东云区域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后,虽然可以带动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但是全市至今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工业软件研发能力、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本土企业,无法有效支撑我市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基础支撑条件缺乏,创新要素供给不足。

1.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要素不足,创新基础不牢。我市企业“人才难引、引进难留”现象仍然突出,科技人才总体数量较少,特别是智能电器、智能电网等企业所需的从事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主站软件、芯片、载波模块、线路板等方面的研发人才尤其紧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千亿级电气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虽以“科创飞地”等形式积极融入长三角,但是仍然处于创新的“困难高地”,承接“溢出效应”并不强,至今还没有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层级低,省级认定机构仅占17%,一半以上为乐清市级认定机构。

2.区域创新氛围不浓,创新生态有待改善。我市企业专利以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占专利总数的比率低。截至2019年末,全市累计发明专利4341件,仅占专利总数的7.1%。同时,我市区域内的技术研发共享资源机制不完善,技术专利在区域产业链内传导不够流畅,集群效应发挥不明显。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被本地企业模仿快,很多企业因此也不得不将新产品的研发放在外地,额外的增加了企业成本。当遭遇专利侵权时,又碰到维权时间长、维权费用高、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大大挫伤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还有企业认为,我市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低于温州中院,导致其选择在温州起诉。

3.科创平台带动效应不强,运行机制不畅。我市虽已建立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产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科技飞地,但在助推我市传统电气等产业转型升级上,作用发挥还不到位。以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为例,虽已建成配套功能设施,但其功能发挥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难以与各高校形成联动,缺乏与大平台机构职能相匹配的沟通协调机制,还未成就真正的“独角兽”企业。而反观宁波的慈溪市,中科院慈溪医工所是其率先引进的综合科创平台,该所与企业共同研发医疗器械,使一批像“广慈医疗”一样的生命健康企业扎根慈溪,在数年之间就获得了快速成长。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慈溪经济新亮点,2018年实现产值101.6亿元,成为继三大传统行业后,又一个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的行业。

4.扶“小”帮“微”力度不够,扶持政策知晓度不高。一些企业反映,我市在扶幼、扶小、扶微助推科创企业成长方面力度不够,如我市2019年对257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研发后补助4600多万元,但是该项补助资金的申请对象必须是规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小科创企业享受不到该政策。还有企业反映,我市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的,按照共同研发设备销售价15%给予技术改造企业补助,但是该优惠政策在我市工业企业中知晓度并不高,导致我市从事“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的中小企业的营业额中本地市场所占比例反而不高。

(三)工业互联网落地困难,三大掣肘突出。

1.企业数字化改造积极性不高。我市大量设备尤其是中小企业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加装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部件等实现设备联网和数据联接,导致改造难度大、成本高。在信息化软件方面,因我市中小企业较多,大部分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的产品价格对企业而言普遍较高。在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先投入巨大资金承担改造费用,是许多企业想要改造却迟迟不改的重要原因。如,2019年我市一家电器公司投资300万对车间和仓库现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但也仅仅只完成了全厂生产区域20%的改造任务,由于短期投资回报率相当不理想,而后续投资还需要支付信息化规划设计费用、咨询费、项目实施费、后期系统维护费等大量费用,导致企业犹豫不决。还有企业反映,我市按第一批数字化车间(工厂)提升试点项目整体投入的6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而各个企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软件应用等实际投入差异很大,建议应按企业实际投资额实行更加科学的梯次补助政策,并合理设定各梯次补助封顶金额,提升企业积极性。

2.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实体经济全要素连接枢纽、资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脑,但是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起步较晚,目前有乐清智能装备云、电气行业云两个区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前者刚正式上线,目前仅2家试点企业,后者仅9家试点企业应用,平台商业成熟度低,难以更好服务本地的企业。此外,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同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滞后,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研发应用需要完善的5g网络支持,但是我市存在站址难以获取、高速光纤铺设遇到管道瓶颈等问题,极大影响5g网络建设进程。

3.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够。目前,我市一些企业只完成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erp系统只是达成工业互联网目标中的小小一环,还有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me、wm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才能保障企业工业互联网的顺利运营和开展业务。如德力西集团曾陆续投入4000万元来完成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改造,在2012年实现erp的上线运营,直到2019年和2020年才陆续安排公司内部的plm、mes、wms等众多企业信息化集成软件配套的辅导上线。同时,已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企业反映,仍存在信息系统之间、机器设备之间、信息系统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严重不足等问题,或者只能实现部分装配车间的制程过程与mes、wms、erp的信息化集成互联,仍处于局部推广阶段,未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智能工厂水平。

(一)专注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军国产替代。

1.建立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建议我市设立智能电器产业年度重点产品研发鼓励目录,制订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第三代、第四代低压电器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抢占中高端市场,加快实现国产替代。如对已经研发和推广新产品的企业,要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对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给予奖励;对通过指定检测机构的试验产品给予一定补贴;对年度重点新产品获得国网、南网首次挂网或中标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以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接插件为重点,推动传统电子产业提档升级。

2.精准布局新兴制造业。借鉴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设立阿里云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做法,在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柳白新区开辟专门的新兴产业工业园区,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专门建立新兴制造业重点项目库,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实施监测,针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等重点指标,建立以功能区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业务指导的联动服务工作机制,精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3.补强智能电器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智能电器供应链空缺环节的配套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专业园区,加强龙头企业对配套产品质量把控,带动整个电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提升。

4.大力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参照“科技飞地”做法,培育“离岸”信息服务企业,实行双线、离岸的模式,问题收集在本地,技术研发在外地,更快更好地服务我市本土制造业数字化智造。同时培养本地几家信息服务企业,着重于数字化改造后日常维护能力建设,为本地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优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二)营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创新土壤。

1.强化创新财政政策供给。建立统一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解决科技资金投入分散、重复交叉等突出问题。对数字经济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采取事前引导、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对成果转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方式支持。对于主要生产基地在我市的企业,在域外设立的关联研发机构发生的研发费用,享受我市政策红利。

2.营造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争取支持,成立中国乐清(电器)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辟集快速确权、快速授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直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绿色通道”,并向研发机构提供专利申请指导。建立完善我市包括商标、专利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奖励制度,合理裁定知识产权侵权司法赔偿额度,保护市场主体的诉讼权益。

3.建立实体化市场化科创平台。借鉴宁波慈溪等地经验,招引科研创新能力强的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力度更大的政策,有效推动科创大平台实体化运作。同时,参照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推动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融合,理顺我市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等一些科创平台的管理运行机制。

(三)提速加档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塑产业新动能。

1.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专属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引导中小企业“借网”加快转型。经信等部门牵头打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供需渠道,以“团购”形式降低单个企业软硬件采购成本。

2.破解工业互联网建设的平台掣肘。借鉴嘉兴经验,以开放的市场,吸引国内优秀云服务商加大在乐清的产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电器、电子元件、工具行业云平台,将软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共享到平台,供有需求中小企业使用,解决目前云产品不丰富、实用性不强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便利化的专业服务。对于经省认定,且吸纳、服务本地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数量的云平台,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探索打通“最多跑一次”的通信设施建设审批流程,在5g建设中优先利用公共资源空间等,帮助通信运营商加快5g网络nb-iot窄带物联网、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借势推动中小企业兼并重组。以实施工业互联网为契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出台企业因兼并重组产生的纳税、过户费用等方面优惠政策,鼓励电器、电子行业内创新能力强、效率高、管理水平先进的优势企业开展兼并重组,解决一些中小企业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窘境,提速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形成以工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破解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进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四化”协同发展新阶段,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抓手,是指导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是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与生产力。“十四五”计划与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面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增进的新发展格局,谁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就了解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进取权。今年月,按照市政府xx市长的指示精神与《2021年度市政协协商和监督工作规划》部署,市政协由主席挂帅出征、亲自部署安排、亲自调研引领、亲自提出思路,xx、xx、xx副主席参加,市政协经科外事委组织市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学者组成课题调研组,深入全市有关单位、园区与企业调查研究,并前往xx市等地考察学习,较为全面了解了情况、摸清了家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电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xx家,实现产值xx.x亿元;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有规模以上企业xx家,实现产值x.x亿元;

互联网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xx家,实现产值x.x亿元。产业数字化方面,目前我市在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上云上平台等领域均有突破,产业生态欣欣向荣。

(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是xx省互联网枢纽中心,也是全国骨干互联网xx个一级节点城市之一,总带宽达到xx,本地地域出口带宽达xx。自xxxx年以来,我市投入x个多亿打造“数字xx”及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去年全市建成并开通5g基站xxxx个,基本实现城区与各县市区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应用场景等均有了长足发展,我市“5g+工业互联网”在特变电工、工业富联智造谷、金杯电工等多个企业实现应用,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推广。

(三)数据采集共享稳步推动。目前,我市已完成xx个部门的信息资源目录梳理与数据采集,并和国家x个部委有xx个数据接口,汇聚数据xx亿余条。同时,我市已被列入省内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试点城市,国、省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将优先为试点城市提供数据落地与系统对接。

(四)示范区域发展初见成效。投资近xxx亿,打造以数字经济创新指导的全长xx公里,两厢覆盖面积xx平方公里的x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布局xx个数字产业园区。目前已有x南x西高新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商产业园、xx数字产业园等xx个产业园区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引进了华为、中兴、腾讯、博思软件、科大讯飞等xx余家数字经济指导型企业,汇聚了xxx个数字经济成长型企业,落地数字经济重大产业工程xx个。今年又成立了xx亿数字经济母基金,并获得国开行、农发行xx亿元的数字经济发展贷款,和xx银行合作发行了xx亿元“双创债券”。这些资金的注入,将为xx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的腾飞插上强劲的翅膀。祝融学院、大数据科技传播和应用高峰论坛及社交电商xx峰会等,其影响力不断拓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均步入发展“快车道”。

二、存在的软肋与困难。

来近年,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突破,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与现代产业强市目标还不相匹配,存在软肋与不足。

(一)思维认识不够到位,发展意识不强。数字经济是典型的新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部分干部群众以及企业主体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有的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新鲜事物,投入大、周期长、成效不明显,只适合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中小城市没有发展的必要。另一方面,有的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什么是数字经济、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还停留在粗浅的体会与模糊的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缺乏明晰的发展思路,以致发展数字经济的意识不强。

(二)数字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不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企业、大工程产业配套带动能力较弱,缺乏新兴领军企业、龙头企业。数字产业发展不集聚、主导方向不突出,如软件产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指导带动,难以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与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市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度不高,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非常突出,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薄弱。

结构化数据占比较高,没有及时更新,无法正常使用。三是数据应用不充分。工业互联网发展上,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技术能力不足,难以发挥准绳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大数据和民生领域结合不够紧密,为社会公益、医疗健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提供决策服务还不足。

(四)产业发展计划滞后,政策体系不优。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计划指导,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计划迟迟没有敲定,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定位、着重任务、工程布局不够明确。同时,和其相配套的系列政策措施、评估机制、考核办法等暂未出台。特殊是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扶植、激励政策,制约了数字经济大招商、招大商。

(五)准入门槛成本较高,企业转型不多。因信息化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平均需要x-xx年)、转换成本较高、试错成本较大,许多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资金缺乏、数字化人才短缺、基础薄弱以及转型契合度不确定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水平低。

(六)数字经济人才短缺,吸附能力不大。数字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从事数字经济的人才大多向一线城市、沿海城市汇聚,而三、四线城市因为经济实力与工资水平而失去对数字经济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我市还不具备竞争优秀高端人才的政策,特殊是既具备多项本领。又懂数字技术的领军型、复合型人才难以引进、留住,应用型操作型技工也非常紧缺。因而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是制约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推进,加快营造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一方面深化思维认识。以“船山论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轮训班为载体,广泛邀请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开展宣讲授课,围绕什么是数字经济、xx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课题,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不断深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与企业主体对发展数字经济的认识,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革新发展观念、凝聚思维共识,真正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是时代之需、发展之要,是推进xx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加大宣传造势。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开设专版宣传,通过媒体、部门与行业的舆论导向,加大对发展数字经济成功案例的宣传,培植发展数字经济的“沃土”,营造全民重视、全民参加与全民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的浓厚氛围。

(二)高位统筹推动,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运营体系。一是成立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研究制定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重大项目、重要工程、着重任务落实落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与科研机构协同推动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职责与协同单位责任,强化督导考核与监测评估。二是明确数字经济行业主管部门。建议参照xx市做法,以新成立或在有关职能部门加挂牌子的形式,组建xx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市数据政府、智慧政务、数字产业发展等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落实。三是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建议由一家市属投资平台作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运营主体,引进专业团队,实施政企合作,共同搭建数据共享、多方计算、利益分享的数据可信交换空间,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资产管理、质量治理、价值流转、产品交易等多功能服务平台。

探究无人工厂、无人仓库、无人机巡逻、无人配送、无人超市、无人ktv等“无人经济”发展,指导生产消费迈向数据智能、人机协同新阶段。

全面梳理政务数据、社会数据、服务采购数据等数据资源,并进行系统分析;

推进移动集团5g产业园落地见效,大力推动智慧xx、城市大脑建设,着力建设全市全量的数据资源中心。四是筑牢安全底座。计划建设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安全监测平台与大数据网络安全攻防实验室等,引入数据共享审计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构建公平、透明、高效的多元协同监管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五)多管齐下发力,加大数字经济要素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支撑力度。按照企业需求,借助专业“科技中介”及“科技服务”力量,推进企业、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双向”打通,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研究机构为重要支撑、有效分工协同合作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提高数字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基金。在现有xx亿数字经济产业母基金的基础上,增加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鼓励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基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三是切实强化人才保障。制定和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计划与优惠政策,和我市人才雁阵政策无缝对接。通过公开选聘、公务员考录、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选拔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专业人才进入经济主管部门。建议在南华、师院、工学院等高校加强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专业,和更多的“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四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产业工程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干部作风建设年”专项行动,以流程再造、信息公开、数字赋能为手段,完善“四到”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氛围。

数字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监督。

工作计划。

的安排,以及省、温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6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于7至8月份,成立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友闻的带领下,实地视察了部分数字经济重点培育提升平台、重点培育提升企业和重点项目,走访了市经信局,召开部分镇街座谈会和部门座谈会,听取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省、温州市以市委相关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和2019年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7位,2019年我市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占gdp的12.56%,列温州第一。数字经济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一是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注重顶层设计,制订出台了《乐清市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主要任务,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整合优化一系列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磐石云数据中心、智能电气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相继招引了益而益、罗曼斯、力太科技等一批带动性、引领性强的项目。三是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2019年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立项242个,今年1至8月份253个。乐清智能电气小镇、乐清湾电力科技小镇被列入省数字化试点园区,苏吕小微园、智能电气小微园、科技创业中心等率先开展了数字化园区建设。正泰、人民电器、金卡智能等企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提升发展。四是治理数字化得到不断推进。5g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互联网+协同办公”等工作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智慧城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等领域不断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

(一)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市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列全省第7位,但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产业层次偏低,我市数字经济统计入库项目主要以电气、电子、仪器仪表、电线电缆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相较已形成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技术、人工智能设备等高新产业集群的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存在明显代差。各乡镇(街道)之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对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数字经济发展五年倍增行动计划缺乏分年度方案,有的部门在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时缺乏充分调研。浙江云谷—磐石云数据中心、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度不如预期,通信管道建设推进缓慢。

(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够。当前服务业数字化发展程度较高,一、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可供参考的数字化成功案例还较少,带动性不强,许多中小企业因数字技术改造投入大,转换成本高,认为数字化投入效果不可预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对数字转型发展存在一定顾虑,内生动力不足,“不敢数字化、不会数字化、不想数字化”的现象比较普遍。数字经济核心技术与我市现有制造业的融合度偏弱,在工艺、产线、产品、服务等层面的应用实践开展的不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当前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改造的服务平台和服务商还偏少,支撑能力不足。

(三)数字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深度创新能力将决定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度,当前我市数字经济的科技创新投入总体不足,产学研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缺少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绝大部分企业存在路径跟随、标杆技术较少、品牌价值较低等问题。数字经济人才制约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困难,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非常稀缺。各地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育才招才引才留才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四)治理数字化提升不足。相对数字经济领域平台化、个性化、网络化和跨界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政府部门监管手段较为单一,开放包容、协同有效的监管思维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单位对公共数据开放不够重视,影响了“一证通办”“一件事”联办和后续数据分析,不利于数字政府效用的发挥。数据要素开发开放、共享共用程度还不高,数据鸿沟、信息孤岛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垂直业务系统还不能互联互通,巨量数据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大数据开发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数字化场景应用)。

(一)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强化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认真分析研究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和短板,从战略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完善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出台新一轮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产业平台、项目和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注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作用的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有技术优势、成长空间、发展潜力的新生中小微企业。制定数字经济宣传方案,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提高全民的数字素养。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同时注重提升企业家数字素养,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业能级。要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和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打造若干数字产业集群。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通讯、传感器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向“用云”转变。加快现有小微园技术改造和提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制造转型,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具有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大企业建立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从而带动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信息工程服务、工业设计等基础产业,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持。

(三)坚持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数字核心竞争力。要加大“软投入”力度,全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项目集聚。更加注重发挥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提升数字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生活服务,推进网上超市、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鼓励智能营销新业态。实施更有力有效的人才政策,及时解决各层面育才招才引才留才方面碰到的具体问题,尤其要注重培养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本土人才,为数字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四)聚力推进数字赋能,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力打造数字政府,进一步**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有效激活各类数据资源,持续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继续推进“一件事”“一网通办”,打造“掌上办”“网上办”“瓯e办”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5g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行业发展,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多惠及企业、民众。组建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有序推进县域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把增强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并重。

年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主动作为,顺势而上,紧紧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有效解决群众增收困难这一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大抓农村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从弱到强、从无序到有序、从疲软向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经济成为全乡村经济的“助推剂”。

(一)畜牧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畜牧业是我乡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20__年,全乡畜禽存栏量近7万头(只),各类养殖大户70户,实现畜牧业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二)果蔬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有距离巴城较近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和蔬菜产业,打造有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积极帮扶回乡创业青年岳林在家乡组建了“金大寨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以寨子包村为核心,租赁土地2000余亩,打造以优质蔬菜、水果、水产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生态草莓园200亩,优质食用菌10万袋。蔬菜大棚15个,30余亩。完成核心园区耕作道8公里,硬化园区公路200米,园区蓄水池8个6000余方,新建、整治园区渠系5000余米。总投资820余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余人,20__年已实现产值80余万元,20__年拟建成草莓园300亩,食用菌40万袋,种植蔬菜300亩,可实现产值4000余万元。

回乡创业青年赵维国发起、并组织成立万绿种养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50人。依托印山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万绿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主要种植莴笋、韭菜、芦笋、大葱、西红柿等品种。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4600余亩,产量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60余元。果蔬农产品采取传统种植模式,走无公害种植路子,结合现代农业科技,产品质量过硬,畅销城区,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农民种的绿色菜品”。金大寨专业合作社引进北京的葡萄品种,在寨子包村种植的优质葡萄,成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高品质水果。

(三)工业项目实现从无到有。

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我乡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不断发掘本乡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外地客商,投资300余万元,在天桥村兴建了纯净水生产基地。该水厂的建设,既把多余的山泉水“变废为宝”,解决全村近3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大有可为。

我乡距离主城区较近,生态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古楼山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休闲基地。近年来,我乡以鼓楼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为依托,打造观光农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我乡的“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与观光园”项目,核心园区达2300余亩,种植优质草莓和葡萄,打造农业产业观光体,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闲观光。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重视产业发展是根本。

我乡过去产业发展虽有起步,但未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状态,在增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动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乡把农村产业发展列入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坚持产业先行,搞好科学规划,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乡党委的决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释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乡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下大力气走出以产业发展促进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回应发展需要,解决了为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二)发展定位准确是关键。

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与否事关我乡产业发展的成败,经过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和历史传统,因地制宜,充分论证,村民自愿,逐渐形成了我乡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强乡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方向,以主城区为市场,围绕有机、绿色、无公害,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围绕“传统养殖、市场竞争”的战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围绕地理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围绕巴山新居和聚居点建设,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个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务。发展定位准确,解决了如何发展农村产业的问题。

(三)突破发展方法是核心。

把“纸上谈兵”演变成产业发展的成果和农民增收的现实,是该项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引进资金、技术,仅20__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开展小分队招商3次,对接企业20余家,洽谈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等项目8个,成功引进现代农业项目1个,合同协议投资2000万元。二是积极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我区的发展变化,吸引在外人士返乡创业,成功回引了赵卫国、梁李等在外人士19人,总共投资0.8亿元,着重发展果蔬、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怎样发展产业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产业发展成绩的基础上,我乡将再接再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抓好抓实今后的产业发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动方面下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倒逼全乡干部主动作为,推到产业工作一线。坚持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想更多的办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动工作。发展决心不减,形成发展的更大合力,扎实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在做大做强方面下功夫。

我乡的畜牧产业、果蔬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充分调动积极性,研究和对接市场,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打造产业升级版,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务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认真树立投资兴业、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投资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发展环境,贯彻落实开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营造产业发展的氛围。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区非公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环境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xx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从20xx年4月16日开始,在区人大副主任、工商联主席冯春娥、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屈光明的带领下对各基层商会及企业进行了近1个月的走访调研,走访非公企业36家,调研对象涉及化工、贸易、副食品批发、建材装修、家具、五金、制造业、房地产、餐饮等行业企业会员,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汇报,发放了调查问卷,召开了座谈会,就企业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党建等方面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石鼓新城”经济发展方针,从加强引导、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等方面入手,立足区位、资源两个优势,优化软、硬两个环境,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从政策、环境、体制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我区非公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不论是非公企业个数、个体工商户户数,实现产值、上缴税金都有呈快速增长。xx年全区非公经济上交税金6.5亿元,约占全区税收的50%,非公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非公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华源、五一、中湘、永兴四大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建材、副食品、五金、家居等行业的商贸物流业、以共创集团、耀江实业、雅仕林等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香江百货、中环餐饮、漂亮宝贝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以及以领军现代农业、荣盛农业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引进的中亿汽贸、崇盛国际中心、华耀城等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更是为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增添的强劲的动力。

2、非公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华源、五一、中湘、永兴等专业市场,孕育了3000多户创业者,安置了3万余人就业,带动了数十家物流企业的发展。新澧化工、荣盛科技、领军现代等企业为两乡安置闲散劳动力2千多人。极大的缓解了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同时,随着非公经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积极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光彩事业。近几年,非公企业通过向公益事业捐款、救助贫困家庭、定点帮扶、救灾等方式多次为社会奉献爱心。如仅去年一年,区工商联的会员企业捐款就达300万余元。

3、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全力推进民营企业发展,xx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机制。相继出台了《xx区鼓励投资兴办生产型工业企业、大型商业网点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办法》、《xx区招商引资工作奖励办法》、《xx区区级干部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交朋友制度》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不准》等一批政策文件,有效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区连续几年开展优化经济环境与政风行风测评活动,监测各职能部门的行政效能情况。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氛围,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

4、非公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区非公经济整体还是有所增长,但较同期相比,非公经济已经进入发展趋缓、平稳下滑的阶段。一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有些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由于市场需求萎缩,订单不足,产品库存增加,资金回笼受阻。如新澧化工主要是生产元明粉,按理说一季度是元明粉销售的`旺季,而今年却一反常态,市场需求不旺,订单与价格均有所下降,建衡化工、力弘化工等企业均反应开工产能不足60%;二是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压缩了本来就微薄的部分企业利润;三是宏观政策制约了部分需求。由于国家多项调控措施的实施,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进一步加强,部分投资性、改善性需求受到压制,还有今年以来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等因素,使一些房地产、高档餐饮业和服务业受到影响。

1、融资渠道不够通畅。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的企业有好的项目因缺乏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不足不能按时上马或满负荷生产。有些企业因战线拉得太长,摊子铺得过大,资金需求量巨大且过于分散,企业流动资金出现断裂。据调查,全区有45%左右的非公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虽然国家放宽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金融机构也加大了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许多小微企业因规模较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且不动产等可抵押的担保物较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我区贷款担保机构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民间借贷利息高,不规范,造成小微企业贷款难度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土地资源紧缺。土地问题是制约许多实体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全区的非公经济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现在全区的用地指标非常紧。例如华源与中湘机电市场的许多经营户均反映,市场没有一个独立的够规模的仓库,各经营户都是分散在周边地区租用临时仓库,非常不方便,增加了运营成本,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还有的经营户反映现在经营成本逐年增加,单靠门店销售利润很微薄,企业要发展需要转型,最希望的是能拥有前店后厂,而土地是关键,例如天正输配电设备有限公司,近几年经营状况越来越好,由单一的销售延深到产品的加工制作,但因没有合适的场地建厂房,只能占用门店进行加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车立方市场的负责人反应,现在商用车的销售情况非常好,但是亟需完善配套的售后服务。现在全区的商用车(货车)维修服务站都是一些分散经营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投入不够而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维修厂都是租地经营,随时面临搬迁的可能,所以经营者不能敢过大投入。而全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支配用地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企业不得不将迁往其它地区另谋发展。

3、企业管理人才稀缺。由于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影响,本土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又很难引进,致使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稀缺。许多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知识,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用人机制不活,用人唯亲,管理上常常力不从心,企业管理较为混乱,生产管理无规章,财务管理不规范,营销管理无网格,人事管理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4、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走访中企业主均反应xx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较其它区相比较好,政府为企业的服务意识较强,服务也比较到位。但认为部分职能部门观念转变不到位,重罚轻管现象还时有发生,个别行政职能部门有时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问题,少数基层执法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索、拿、卡、要的现象。有的企业周边环境恶劣,治安状况不好,农民或居民借机滋事阻工,致使企业花钱息事,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和企业家的精神负担。

5、企业党建力量还比较薄弱。一是党组织覆盖面不广。这几年,在区委组织部和基层党组织及党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得到了拓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年轻员工、优秀员工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结构老化,党的新鲜血液难以补充。此次走访的36家企业中,有党员的占41%,其中建立党组织的有8家,有党员但不具备建立党支部而挂靠在行业支部的有7家;无党员的16家,占44%;符合建立支部条件但没有建立的有3家,占8%。二是党员管理难度大。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而规模相对较小,员工流动性强。党员绝大多数是流动党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使党员管理难度增大。三是党组织生活难正常。一些非公企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热情比较高,但苦于没有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特别是缺少文秘方面的党务干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突出。有的企业缺乏党建工作活动经费,虽然有阵地但不健全,难以为党组织所用。加上业务工作繁忙,平时很难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特别是联合支部,组织一次活动难度很大,基本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1、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优化信贷环境。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建立严格、规范和透明的企业财务制度,并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切实增强企业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借贷和其他融资契约。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各级政府要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与沟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形成常规性工作机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自有资本组建互助性贷款信用担保机构,依托各级商会、行业协会,积极发展行业和专业担保公司,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民营企业面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2、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一要依托全区的资源优势及专业市场集群的优势,支持企业大力发展零配件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售后服务业等配套延伸产业。二要完善产业集聚区的服务功能建设。为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员提供办公、就餐、居住、休闲等生活性服务场所,提高企业文化品位,要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得起。

3、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要优化政务环境。坚持阳光行政,以服务发展,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及时发布产业预警信息,帮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本地产业现状,竞争者动态及政府的相关政策,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结构和企业发展方向。要关心爱护企业家,形成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的社会环境,对非法干预非公企业合法经营活动,利用职务之便“索、拿、卡、要”和以权谋私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二要优化服务环境。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为非公经济提供创业辅导、筹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认证认可、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三要优化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大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合同欺诈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邀请一批经济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讲课或者本地优秀民营企业家现身说法,对企业经管管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积极为非公企业参加各类专业会议、管理培训和考察交流创造条件。培养一批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优秀管理人才。加大人才资源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聘用机制,采取政策引导、物质奖励等综合措施,鼓励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二要加强企业党群组织建设。促进党组织与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互促互进,加强党建行政工作力度和渗透能力,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覆盖面与凝聚力,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秀人才和青年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以党建带动企业团、工、妇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力量,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维护好企业及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6月份,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7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8项,完成市年计划15项的53.3%;亿元以上项目开工8项,完成市年计划7项的114.3%。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月份,实际完成103.6亿元,同比增长37.2%,完成市年计划191.5亿元的54.1%。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月份,实际完成31.8亿元,现价增长37.2%,可比价增长30.9%,超过市里下达30.6%的增幅计划,完成市年计划50.7亿元的62.7%。

4、新增规模企业。1-6月份,新增规模企业19户,新增企业户数完成市年计划20户的95%。

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月份,实际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1xx%,完成市年计划90亿元的53.4%。

6、实际利用外资。1-6月份,全口径完成3xx3万美元,同比增长28%,完成市年计划5850万美元的52.5%。

7、出口创汇。1-6月份,全口径完成2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市年计划58500万美元的39.3%。

8、内联引资实际到位。1-6月份,全口径完成36.2亿元,完成市年计划42亿元的86.2%。

9、重点新产品。1-6月份,完成28种,完成市年计划37种的81.1%。1-6月份,实现重点新产品产值8.5亿元,完成市年计划16亿元的53.1%。

10、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6月份,实施3项,完成市年计划3项的100%。具体是:xx阿斯创化工有限公司的新型环保遮光剂、从锆英砂中分离放射元素的工艺条件的研究;xx开发区合金铸造厂的大型薄壁耐压铝合金壳体系列产品的研发。

1、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工业发展年”各项工作。xx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深化“工业发展年”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深化“工业发展年”会议精神,成立了xx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领导小组;制定了《xx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工作实施方案》和《xx开发区工业项目引进及相关奖励政策》。3月29日xx开发区召开了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会议对20xx年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xx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表彰了纳税大户、获得国家免检产品企业、创省市名牌和著名商标企业,签订了20xx年招商引资暨“工业发展年”主要指标责任状。

2、确定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海开放和“五点一线”战略的深入实施,xx开发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施新举措,谋划大发展,力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和辽宁“五点一线”的开发建设进程中,实现率先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沿海、临港和区位优势,我区确立以“建设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新型工业化项目的集聚区、港口城市经济的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商贸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区”为发展战略,以“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为奋斗目标,以“项目、环境、和谐、稳定、惠民”为工作重点,全面实施大规划、建设大路网、建设大园区、发展大旅游“四大”工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创业、人居、旅游环境优势明显的和谐开发区,积极打造现代化、生态化的海滨城市。

3、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跑项目、谈项目,共组织了多次招商洽谈活动。今年3月份、5月份党工委书记高作平带领“三镇”、“四办”、区直有关部门及各园区先后2次到浙江的宁波、杭州、苏州、昆山、上海和山东的.威海、临沂、日照、聊城进行项目洽谈和招商活动;5月8日,闵忠贵副主任带队参加了“20xx年辽宁(南昌)商品展销会暨经贸洽谈会”,xx开发区绅特制衣有限公司、辽宁中泰彩铝有限公司、xx旺运红酒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各携带代表企业特点的产品参加了展会,展示了xx开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同时推介熊岳温泉城项目和五金商贸城项目。

4、搞好各类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现有7个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撤销绿色工业园、临港工业园、装备制造工业园、绿港物流,组建临港工业区、滨海工业区;保留冶金工业园、塑料工业园机构及法人资格,成建制并入滨海工业区,作为滨海工业区内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保留海洋渔业产业园机构及法人资格,成建制并入临港工业区,作为临港工业区内相对独立的工业园区。

5、加强服务工作。对引进的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促进生物柴油、生物汽油、炭素深加工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落实项目的开工建设。

为了进一步抓好深化“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各种项目洽谈活动。开发区将积极参加市里统一安排的招商洽谈活动,其中,首先按市政府要求,在市经委的主动服务和大力支持下,组织安排好各项展洽工作;其次,将有针对性地到各地招商引资;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企业到开发区考察洽谈投资。

2、组织深化“工业发展年”工作调度分析会,按照开发区深化“工业发展年”实施方案,对各推进组、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督察。同时,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跟踪服务,帮助其快建设、早投产。

3、抓经济运行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尤其要抓好新增长点、重点企业、新增规模企业,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市计划。

4、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工业发展年”工作宣传。其内容主要有: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巡视;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探访;推荐省、市名牌产品报道;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进展等宣传。

综上所述,开发区正在全力、有序地推进深化“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经过艰苦奋斗,开发区保证完成“工业发展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力争超额完成任务,为xx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1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3.6%,2014年4.2%,2015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12.2%,2014年10.2%,2015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13年10.1%,2014年10.3%,2015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15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13年出口量129855吨,14年出口量164785吨,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家、287家,2015年比2013年增加了48家。2013年、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14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13年减少4.6%。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15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13年的15家和2014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17.65%;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13年的20亩,2014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14年为89500万元,2013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14年为7147万元,2013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15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14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13年为0.24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13年、2014年、2015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1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15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14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农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

口号。

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01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02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03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03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03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03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地位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目前,**区民营经济主体40831户(数据截止20xx年底,下同),比20xx年增加18432户(详见下表),注册资本金达85亿元,比20xx年增加45。5亿元。个体工商户33441户,比20xx年增加13237户。实现增加值93。2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9。8%,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一)综合素质提高,支柱作用突出。一是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民营经济的经营领域由以商贸、餐饮、交通、建筑等产业为主逐步扩展到工业、房地产、旅游、咨询、计算机应用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教育等行业延伸,占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攀升。二是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全区共有民营企业6390家,比20xx年增加419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245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年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3个,比20xx年增加57个。三是名牌越来越多。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20xx年新增注册商标220件,增长30%,有5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13件商标被认定为“重庆市知名商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活力不断增强,带动效应显著。20xx年,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xx年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6200万美元,比20xx年增长10倍,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5%。五金汽摩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全区五金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

(三)缓解就业矛盾,繁荣农村经济。一是有效缓解就业矛盾。20xx年,全区城镇登记下岗职工数为1726人,其中:民营企业安置下岗职工数达1675人,占97%;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5万人左右。二是大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20xx年**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区级龙头企业90家。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6。1万余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6。4%,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5。3%。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502元,从本地民营经济成分中获得的收入占本地劳务收入的48。7%。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规模偏小。民营企业“星星多,月亮少”,资本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102户,5000万元到1亿元的20户,亿元以上的9户,均低于周边的江津、合川和永川。民营企业(不含微企)和微型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分别为141。3万元、218。5万元和7。6万元,在邻近区县中排名都较为靠后。二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截止目前,全区民营企业6390家,仅占全市总户数的4。2‰。三是品牌效益低。虽有鑫业船舶件、水暧管件、通达铁路配件、电工刨刀等几个品牌远销国内外,但其品牌效应都不明显,缺乏真正引领市场的全球、全国著名品牌。

(二)主要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迟滞,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不浓。一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指导。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业务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轻视”、“歧视”、“仇视”心理,影响企业发展的人为因素较多。三是民营企业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2。服务与政策不到位,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执行和措施落实力度的大小。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及《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区政府出台了落实市委市政府“1+6”和“十个一批”等文件,全面实行“五放开一取消”,税收减免,推行“绿卡”和规范政务管理,整治“三乱”,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行的“1+1”扶持等系列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门服务不到位。对民营经济的服务重视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扶持帮助少,具体措施少,政策落实不到位。实际工作中没能很好地为民间投资做好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市场准入和资源配置不公现象依然存在。民营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等待遇。民营企业进入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还比较困难。三是科技服务平台偏少,企业自主创新缺乏有力支撑。科技服务平台大多集中在五金汽摩产业,其它产业基本没有建立科技服务平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技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还远远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研发经费不足、研发能力低下,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得不到支持和保障,制约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3。自身素质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综合素质不高,整体形象欠佳。一是经营管理不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致使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二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企业高端人才严重缺乏。部分企业主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去重视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损失了大量“千里马”。三是民营企业信誉度不高。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很少缴纳“三险”,尤其是建筑类的民营企业,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时有发生。四是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受短期利益驱动,民营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的功夫较少,仍有仿冒别人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相互压低价格现象发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五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核心竞争力偏弱。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不足、功夫不够,无核心技术支撑,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生存空间狭小,抗风险能力弱。

(一)建立健全区级领导协调机制。建议政府促成各镇街建立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或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议,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解决建设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生活服务等实际问题。

(二)强化后续帮扶力度。多形式、多层次抓好创业培训和后续培训。对民营企业实施重点帮扶,采取“商会带动和大企业带动”的双带动方式开展帮扶活动。积极搭建民营市场主体融资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召开对接会、融资信息发布会等形式,促进银企交流合作。为金融机构提供民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登记等信息查询服务,向金融机构推荐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信用度高的民营市场主体。

(三)加强民营市场主体商标品牌培育。加大商标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民营市场主体商标品牌意识,鼓励进行商标注册和商标运用。加大民营市场主体著名商标认定和驰名商标推荐力度。支持注册地理标志,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加强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引导民营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和优势。

(四)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和区域执法协作网络优势,加大对民营市场主体字号名称、产品特有包装装潢、注册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维护民营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区是xx市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区九次党代会以来,区委、区政府围绕建设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驱动”战略,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我区大力实施“工业驱动”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强化服务意识,在全市自20xx年以来开展的“工业十强区县”评比中荣获“三连冠”。20xx年,全区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6,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在全区生产总值12.54的增幅中,工业拉动增长了7.26个百分点。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2户,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现价总产值均突破200亿元大关,分别比20xx年增长83.58和68.12,占xx市的9.72和9.71;工业增加值比20xx年增长121.53,占xx市的8.06,;利税总额比20xx年增长466.68,占xx市的13.61,比20xx年提高了6.9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占xx市的19.0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3.0%,比20xx年提高90.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3.6个百分点。

我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所有制结构更加优化。20xx年,全地区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增加值分别为33.61亿元、2.61亿元、10.49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1.95、5.59、22.46,分别比上年提高-3.14、0.22、2.9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使我区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更加优化。二是行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分别占总产值的70.95、5.11、2.49和2.44。三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2.41:61.57:36.02调整为20xx年的1.42:66.75:31.83。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主体地位显著,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59,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在全区生产总值12.54的增幅中,工业拉动增长了7.26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显著效果,一批名牌企业入驻xx,协议引资29.7亿元,为xx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一是世界500强企业海尔集团签约入驻港城工业园区,建设“海尔xx创造工业园”。海尔的成功引进,将带动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二是中集集团项目已在园区征地300余亩,依托寸滩港口内河航运的优势,建立中集集团中国西南地区的集装箱和专用车的生产和销售基地;三是引入世界500强李尔公司与长安公司等组建李尔长安公司、民营企业跨越集团与长安等组建长安跨越公司,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新格局,全区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0xx年以来,区属12户特困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实施破产,改制面已达100,截止目前为止,区属国有工业企业已经妥善解决了企业破产中压力最大,矛盾最多的职工安置问题,其中安置了在册职工3237人,移交安置了退休人员5606人,确保了社会的稳定。20xx年12月前,xx远大织布厂、xx制胶厂、xx制皂总厂、xx红旗木器厂、xx皮革模具厂、xx制球厂等6户企业已经破产终结,目前为止尚未破产终结xx化工机械厂、xx皮鞋厂、xx皮件厂、xx金笔厂、xx织布厂、xx油脂化学厂等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职工及退休人员已经得到妥善安置,现已全面进入资产处置程序,待资产全面处置后,该6户企业的破产终结将顺利完成。市属下放的43户集体工业企业中,已有36户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7户企业以江溉片区和滨江路内侧整体开发为契机,成功实施了关闭解散),改制面达84,目前只有7户集体工业企业由于资产不能变现尚未进行改革。

近几年来,xx区在实施工业驱动战略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近年来,为盘活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采取出售、破产、兼并、租赁、联合等多种形式,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重组,新生了一大批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全面推进扭亏无望的市属下放国有中小企业xx远大织布厂、xx化工机械厂等12户国有工业企业的破产工作,3237名在册职工得到妥善安置,5476名退休人员纳入市级医疗管理范畴;二是推进部分产品有市场的企业改制,更新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利用xx城cbd建设、北滨路内侧开发等机遇,全面推进以集体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和关闭工作;四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采取参股、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有效维护职工、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消灭了部分亏损源,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工业发展空间问题是xx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将加快园区建设作为实施“工业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按照“决战决胜园区经济”的工作部署,迅速完成了工业园区的规划定点、申报工作,xx港城工业园区成为xx市首批批准的特色工业园区之一。通过超前安排、层层落实,突破性的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打造硬件环境。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9592万元,开工建设全长7.6公里的5条主干道路,完成投资4380万元;获得d片区用地指标620亩;两座电力开闭所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园内水、电、气、通讯、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完善。二是完善管理服务体制。为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园区构建了由管委会领导决策,园区办公室具体管理,并将国土、规划、建委、经委、环保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管委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同时,将财政、税务、工商、国土等职能部门延伸到园区,并组建相应的配套机构,一个窗口对外,为投资商提供“一条龙”快捷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服务效能。三是从招商突破,壮大产业集群。项目是园区生命,招商是园区前进的不竭动力。园区已启动招商服务大楼建设,完成投资108万元;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龙头型”企业1家,实现总投资28122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8.5;投产企业7家,园内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018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0。园区集聚了电子电器、物流装备、家电、建材、制造为主的产业,产业发展的积聚效应逐步显现,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已初步建立。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了我区工业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针,立足现有支柱行业,发展特色经济,充分调动区域内企业的积极性,努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龙头企业长安公司带动了区域内与之配套企业同步发展,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在长安公司的带动下,区属李尔长安公司、天人公司、空调器公司、祥盛公司等一大批企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支撑了我区工业保持快速增长。登康公司通过改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其“冷酸灵”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到目前为止,区域内有长安、冷酸灵、奥妮、药友、康佳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知名品牌。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奥妮化妆品有限公司、长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被评“xx市工业企业五十强”。

当前,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服务体系的`竞争,为实现“工业兴区”,我区在健全服务体系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先后成立了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区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并出台了《xx区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xx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和《xx区民营经济联系会议制度》等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为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指明了道路。二是健全了激励机制。先后通过了《明星街镇评比细则》、《企业法人考核奖励办法》、《xx区乡镇企业考核实施办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考核办法》等考核办法。加大对街镇、部门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推进明星乡镇的创建工作。对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个人予以重用,对妨碍工业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及时进行曝光和处理。对“纳税大户”等进行贡献激励,对列入国家、市重点项目的企业进行项目激励,对打造品牌有功的企业进行品牌激励,对开办企业、追加投资的进行投资兴业激励。大大地提高了各部门、街镇、各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大大地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拓展发展空间,搭建经济发展平台。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决战决胜工业园区。加强规划,合理布局,在园区招商工作中突出“抓大放小”的指导思想,培育发展专业分工突出、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相互共生的产业集群,努力加快以港城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园区经济”发展。四是建立担保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市内各大银行合作,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企业新建、搬迁、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提供资金支持。五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将重点企业联席会和座谈会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更加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民营经济维权投诉中心,积极受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投诉和咨询,完善民营经济双月座谈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六是推动技术创新,强化项目开发。全力支持、指导企业申请国家、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同市级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市级重点项目计划,争取更多的市级资金及政策支持。对确定的重点企业,不论是区域还是区属都实行全程跟踪、全程服务。七是排除污染源,优化生态环境。嘉化公司的顺利搬迁以及天原化工厂的停产使我区的环境污染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和治理,为造“绿色”创造了有利条件,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入住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年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我市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乡镇经济发展规律和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__年9—10月期间,乡镇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由副主席徐少伟、陶春元同志带队,分赴修水、都昌、庐山区以及萍乡市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研究等形式,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作如下汇报:

我市共有81个乡、99个镇、12个街道,下辖1795个村、34个居委会。__年末,乡(村)总人口354.7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5%。近年来,各乡镇认真贯彻市委“一个定位”、“四个打造”、“五大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发展乡镇经济的总抓手,不断提高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县域经济和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产业优势逐渐显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市各乡镇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注重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或原有产业的基础优势,上项目、兴产业、培税源,初步确立了本地的优势产业和工业主导项目。庐山区近两年来各项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乡镇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该区乡镇充分发挥了临江临湖临路临市的优势,在经济结构上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分别打好“工业立镇、文化旅游兴镇、商贸活镇”三张牌。修水县立足山区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仅蚕桑业一项就形成了从制种到销售的一条龙专业化体系。都昌县努力克服工业底子薄、财政实力弱的困难,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鄱湖水产、华意珍珠贝类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创品牌企业、农字号企业、个体民营企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2、农业结构渐趋合理,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经过多年努力,全市乡镇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粮棉油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定发展,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渐成雏形。__年,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比重已下降到45.6%,养殖业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产区域,茶叶、油茶生产区域,蚕桑生产区域,水产养殖区域,蔬菜、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早熟梨生产区域以及速生工业原料林生产区域等块状经济。修水的古市镇、三都镇还分别被冠以“江南花椒之乡”、“江南蚕桑第一镇”的美誉,都昌县周溪镇荣获“全国最大珍珠核生产基地”和“中国淡水珍珠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庐山区赛阳镇成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乡。随着近年农业税费制度的改革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普遍实施,广大农民务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的农田抛荒现象少了,农民对土地自觉投入的多了。市财政还每年安排400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市委提出的农业产业化“1121”工程得到稳步推进。

3、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各地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模布局,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流动,使一些集镇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小城镇在各地交通枢纽、边贸集市得到快速发展。修水县渣津镇短短几年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集镇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8万,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商贸重镇。特别是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各地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改三配套”为切入点,大大提升了集镇、村庄建设品位,全市64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成效明显,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村、生态村等示范典型纷纷涌现,一大批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xx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快推动我市楼宇经济及其招商引资工作,今年3月3日,市商务局组织市本级有关街道赴上海市学习考察发展楼宇经济工作,与上海市黄浦区商务委员会、金融服务办公室和打浦桥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区域和重点楼宇。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黄浦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全区面积20.52平方公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431.1亿元,其中区级可支配收入163.5亿元。该区是我国著名的商贸集聚区,拥有南京路商贸商务圈、淮海路商贸商务圈、外滩金融集聚区,是上海市商务楼宇最为集中的区域,已开发形成商业商务楼宇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其楼宇经济发展情况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楼宇经济运行质量好、贡献作用大。据统计,目前黄浦区共有2万平方米以上的重点商务楼宇165幢,面积600万平方米。20,165幢楼宇实现税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7.5%,占黄浦区税收总收入的59.8%。165幢楼宇中亿元楼宇58幢,其中单幢楼宇最高税收达19.4亿元,平均落税率为46.9%。

(二)业态功能定位水准高、带动效应强。黄浦区持续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业、休闲旅游业、航运物流业等六大业态,形成了外滩金融集聚带、新天地国际高端商务区、打浦桥综合商务区、人民广场公共文化商务区、豫园商业文化旅游区等五大功能区,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上海市其它城区商务发展和商贸繁荣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市场运作租售效率高、流转速度快。黄浦区下辖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外滩、豫园等重点商贸商务区域,地段、市口优势明显,引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该区楼宇需求十分旺盛,年平均出租率达到95%以上,租金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平均租金每天每平方米达7.5元左右,而且租期期满后不断有企业愿意加价承租,十分抢手。

(四)入驻企业品牌影响大、跨国业务多。由于地域优势和一流的人文环境,黄浦区集聚了大批高端商业商务业态和品牌龙头企业,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外滩国际广场、soho复兴等重点项目成为外商首选的楼宇,上海清算所等重要功能性机构和一大批新型金融企业陆续落户。截止年,全区引进跨国公司达40家,涉及各行业的总部型和龙头型企业,有效地拓展了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离岸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创意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上海市黄浦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黄浦区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区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有限,但黄浦区经济总量绝大部分来源于楼宇经济。他们的实践证明,楼宇经济对于集约利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集聚要素资源、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规划先导,明确楼宇经济发展布局。,上海市实行行政区划调整,原黄浦区、卢湾区实施“撤二并一”,设立新的黄浦区,之后该区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规划,在认真梳理楼宇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制定了楼宇经济长远发展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和业态分布规划,围绕“一带”、“两街”和“五个功能区”,打造符合区域实际,具有高能级、高产出的新型产业群。同时,对楼宇、交通、生态、环境等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作出统筹安排,提高各类楼宇的集约化水平。

(三)着眼转型升级,滚动储备楼宇招商项目。面对因快速发展而不断出现的楼宇供应跟不上业态发展壮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阶段性矛盾,该区努力在增加优质楼宇供应上下功夫。一是在建楼宇抓增量。积极配合和支持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出功能、早出效益。二是调整存量拓展增量。对商务楼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服务,支持楼宇企业的转化和调整,提高楼宇的入驻率。三是储备楼宇经济招商项目。着眼长远,聚力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楼宇经济有足够的高端楼宇支撑和源源不断的后续项目储备。

(四)突出政策扶持,助推楼宇经济持续发展。20,黄浦区政府出台了《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楼宇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以提高企业落地率、楼宇经济贡献度和楼宇业主积极性为目标,对具有一定体量规模、产业服务功能和经济贡献度的商务楼宇给予政策倾斜,具体推行“四个鼓励”,即鼓励提高楼内企业落地率和经济贡献度、鼓励楼宇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提高二次招商转化率、鼓励完善楼宇设施配套。通过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动了该区楼宇经济业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楼宇品质的提升。

(五)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楼宇经济管理服务。一是建立黄浦区楼宇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全区楼宇经济工作实施全面领导,研究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政策,统筹协调楼宇及入驻企业经营中碰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重点商务楼宇联络联系制度,在每个楼宇设立首席联络员及其工作团队,以楼宇所在街道为主,工商、税务派员参加,实行全区重点楼宇联络工作全覆盖;三是发挥基层主体主要作用,以街道为发展楼宇经济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街道与楼宇企业联系紧密、情况清晰、感情融合的优势,切实优化投资环境、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做好引商、安商、留商等综合服务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黄浦区在楼宇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楼宇总量供应不足、阶段性短缺矛盾突出,部分楼宇企业落税率不高,楼宇内外配套设施跟不上企业发展和白领阶层的需求,周边环境及交通有待完善,等等。

三、对我市发展楼宇经济的启示及建议。

(一)要从长计议,统筹谋划,高起点规划建设楼宇,高标准定位发展业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后,我市要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抓手。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适合不同商务商贸功能的标准楼宇;同时要结合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服务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设定一批重点培育发展的服务业业态,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与沪杭互补互促的发展业态,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区域品牌;同时还要强化规划,形成本市域内“业态集中、特色鲜明、差异布局“的楼宇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全市楼宇经济实现非同质的有序发展。

(二)要内外并举,着眼转型,深入开展接轨上海,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要坚持“内资外资并举、线上线下并重、在岸离岸并进”的项目引进、业态培育、市场拓展的思路,着力于从做大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从本土企业先行发展向外来品牌企业集聚发展转型,以接轨上海和实施沪杭同城战略为手段,以“立足长三角、面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为目标,组织开展主题专注、业态专一、手段专业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和国(境)外举办系列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和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加快做大我市楼宇经济规模,同时逐步提升业态和功能水平,引进品牌企业,加快形成我市在长三角发展楼宇经济的区域竞争优势,提升我市中心城区的国际化水平。

(三)要出台政策,统一标准,制定支持重点明确的政策体系,发挥政策措施的导向引领作用。要按照行政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摒弃普惠思路,聚财聚力,聚焦支持总部型、品牌型项目以及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高端业态和具有较大建筑体量规模、经济总量规模的重点特色楼宇。按照“两级财政、统一标准、分级实施”的思路,规范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扶持政策,市级财政侧重于扶持规模较大的特色楼宇、楼宇公共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建设;县(市、区)财政侧重于扶持楼宇物业管理和楼宇业态培育发展及入驻企业租赁等方面。

(四)要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夯实发展楼宇经济基础工作,形成持续健康发展良好局面。要加强领导,在市和县(市、区)两级建立领导小组和四套班子领导对口联系重点街道及重点楼宇制度;要整合资源,建立以发改、经信、建设、商务、统计等部门组成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具体协调处理楼宇经济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有关标准制定和认定工作;要畅通渠道,建立政府部门、楼宇业主、入驻企业、物业公司四方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楼宇运营管理、企业流转等情况;要加强动态管理,制定楼宇业态性质和分类管理标准,建立楼宇经济统计体系和企业入驻与退租信息管理系统及企业档案。

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当前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最近,针对我县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采取与部门座谈、深入企业调研等方式,摸清了企业发展基本情况,撑握了产业发展现状、转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对重点企业在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激活企业内力上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林木、食品、棉纺织、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发展,产业经济集群提升,支撑作用明显。20xx年四大产业规模企业发展24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9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总量的89%,实现利税27亿元,占91%。其中,林木加工。形成了以等乡镇办事处为中心的东西板块林木加工产业集群,、等亿元企业为支撑点,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已成功上市作为林木加工业领头雁,带动了3000多家小企业和2万户个体加工,产业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20xx年139家林木加工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总量的44%。今年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22%,利税5.3亿元,增长90%。食品加工。以众地众想、食品、集团、等为龙头,发展食品加工规模企业35家,其中芦笋加工14家,主要分布在青固集、苏集、闫店楼、普连集;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公司已在奥大利成功上,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芦笋、蔬菜食品加工出口企业。20xx年35家食品加工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亿元,占全县总量的12%。今年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亿元,增长25%;利税1.4亿元,增长61%。棉纺织加工。

棉纺织加工已发展成棉纺、毛纺、织布、印染、服装等几个门类的产业集群,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全县棉纺织加工规模企业62家,棉纺生产规模50万锭,百隆公司16万锭,4.5万锭,纺织3.5万锭等32家纺织企业;其中,毛纺加工24家,加工能力8万吨,主要分布在等乡镇办事处。20xx年棉纺织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亿元,占全县总量23%。今年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8亿元,增长28%;利税3.6亿元,增长153%。医药化工。以圣奥化工、三利轮胎、斯递尔化工、思达化工等龙头企业,建立了新型材料工业园区,将建造较具规模的助剂产业基地,目前凯雷圣奥、祥云化工等化工企业项目正在建设中,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20xx年医药化工规模企业发展1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占全县总量的11.4%。今年1-5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增长84%;利税1.98亿元,增长84.2%。

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一)龙头带动能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也培育了一批产业龙头企业,但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发展后劲不足,带动能力和竞争力都还不强。20xx年全县实现主营务收入过5亿元的规模以上企业没有一家,而县的一个集团,一年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相当全部规模企业总量的一半以上,上交税金顶一个全部规模企业所缴的税金。20xx年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占全部规模企业总量的59%;上缴税金5亿元,是我县全部规模企业总量的1.72倍。产业龙头带动不强,对经济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二)自主创新能力差。目前,我县大部分企业除了化工以外,其它农副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单一,仍处在初级型、低档次型和劳动密集型现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虽然开发出一批新产品,是在老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深加工,缺少先进的生产设备、核心技术,没有高精、高端的产品生产工艺,自主创新更是有待于加强推进。

(三)品牌优势不明显。我县大部分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名牌产品少、拳头产品少,还有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甚至还连商标都没有注册。如我县14家芦笋加工企业,仅有、众地众想、紫山集团有自己的品牌,其它芦笋加工企业产品都为铁牌,这为企业发展、产业膨胀造成了诸多障碍。

(四)政府引导有待加强。据调查,大部企业在产品研发、设备更新、市场开拓上没有下功夫,不能随国内外两个市场经济需求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老是生产一种单一产品,用最低的价格稳定客户,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价格很难上调,企业发展受限。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政府引导势在必行。

(一)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围绕四大产业搞开发,鼓励和引导有实力和有能力的`老板因地制宜投资兴建一批附加值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在财政、税收、信贷、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快速膨胀规模。

(二)打造一流品牌,作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核心。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金钥匙,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以技术创新引领现代产业跨越发展,着力打造品牌战略。选择一批具备一定基础、有发展前景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打好品牌战。力争20xx年全县名牌产品达到15个,形成一批较具规模的名牌产品企业群体,促其率先跨越、加速发展。

(三)推进节能降耗,作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节能降耗,是发展现代工业的重中之重,以实施节能技改项目为抓手,加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鼓励技术进步政策,支持重大技改项目,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增长。

(四)加大政策扶持,作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添加剂。为提高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出台对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名牌建设、建立研发中心、市场开拓、企业上市等方面政策给予重点倾斜,以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的积极性,扩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年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__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__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00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__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__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__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