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5篇)

四上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优质15篇)

ID:8777684

时间:2024-01-09 12:32:35

上传者:QJ墨客

制定教学计划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经验。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2、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3、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认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御列强的军事侵略。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助,镇压人民革命。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软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张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开始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

重点分析。

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清朝设立的总理衙门与前朝设立的对外机构在地位、设置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中国在遭受外国侵略、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央机构,这就注定了它将成为列强控制中国中央政府的工具。他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辛酉政变及其影响之所以是本课重点,是因为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抵抗外来侵略变为妥协和好,并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改变,导致此后清政府在处理对外事物时,不惜以割地赔款、出卖主权来求得与列强和解,这使中国不可逆转的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慈禧的掌权与恋权也使中国失去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

重点突破。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等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总理衙门”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管辖范围等,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采取“无异议”的态度?”等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理解辛酉政变产生的影响。

难点分析。

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认识到只能通过扶植清政府,才能保护其业已取得的侵略权益,并获得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以摇摇欲坠,由于阶级本性所决定,它必然选择依靠侵略者,镇压革命,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由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些困难。

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回答“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掌握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协助清政府剿杀?”等问题,和讨论“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发生如此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理解中外反对势力相勾结的局面出现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并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各组提出本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同学回答或大家讨论得出答案。教师就学生未涉及到的问题提问,使学生能较深入的理解本课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化。

重点: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

难点: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出现。

教学过程:

利用ppt文件向学生介绍本章学习内容。

通过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给清政府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导入新课。

向学生提出其在自学中所要回答的问题:

清朝政局何时开始变动,怎样变动,为何要变,变化带来了哪些直接影响?

由学生分组进行自学,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出本学习小组在自学中遇到的本组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

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在前面提出的问题,之后,各组派出一名代表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学生有可能会提出一下问题:

“清朝政局的变化为什么是在19世纪60年代,而不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年代前的中国为什么不设立外交机构?”、“列强和慈禧为什么都要重用奕訢?”等问题。

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应将这些问题根据本课内容以及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按照课文内容的编排顺序逐一解决。并穿插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多少提出问题:

“总理衙门何时设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宋朝市舶司与总理衙门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采取“无异议”的态度?”、“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辛酉政变后,在清政府中掌握实权的是哪些人物?他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列强对待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为什么会由‘中立’转为协助清政府剿杀?”、“清朝对内对外政策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发生如此生变化?”、“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清朝为什么改变倚重满族官员的既定方针开始重用汉族官僚?”、“被清政府倚重的汉族官员主要有哪些,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从定义出发,由理论到理论,按部就班的旧格局,创造出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由浅入深,符合认知结构的新模式。本节首先通过四个实际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给出二次根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二次根式的意义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找出二次根式的三个性质。本节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建立二次根式的概念,使学生在经历将现实问题符号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二次根式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次根式,并会用二次根式的意义解题;。

2.熟记二次根式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将现实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2.通过二次根式性质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次根式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入。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学习内容:

一、情境创设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宽的2倍,四角各截去一个正方形,制成高是5㎝,容积是500㎝3的无盖长方体容器。求这块铁皮的长和宽。

一般情况下,应设要求的未知量为未知数;应从题中寻找未知数所表示的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长宽高=容积与长=宽2。

分析:如果设这两个月的利润平均月增长的百分率是x,那么7月份的利润是2500(1+x)元,8月份的利润是2500(1+x)2元。

七年数学人教版1.1教学设计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刘老师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三.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们议论ct技术、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然而,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截一个几何体”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现代医学的ct技术竟然和切萝卜类似。

四.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题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五.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

人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人课题,然后根据数轴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能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的连贯性,并体验数学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难点两负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探索式教学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一天数学王国中的-3和-5吵架了,-3说:我实际上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哥哥,应该尊敬我。-5说:我的绝对值比你大,你叫我哥才对。

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想找个人评理,你能帮他们评评么?

第1页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3.5,3,-2,0,1.5,-(1)你能说出数轴上点的特点么?(2)用把上面的数连接起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复习数轴并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温固而知新。

第2页。

人教版高一数学教学设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数学教学设计

1、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收集并处理信息,进而利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发现,领略数学简捷的思维方法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1、实物投影图片或持图:(1)“小熊开店”主题图;(2)“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2、与教学进程同步的配套录音故事。

本节课是在完成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设计的“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起始课。该教学设计以“小熊商店”里的几们顾客的问题为主要线索,通过以下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小熊开店”的问题情境,提出本节课的“桥梁”问题“买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和核心问题“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2、自主探究,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模型。

3、运用所建模型,解决相关的问题,并通过综合练习,体验数学的简捷思维的优势和广泛应用价值。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熊今天起个大早,原来今天是它的店第一天开张.我们来看看小熊的店里有些什么?

1、出示“小熊开店”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交流信息:

(1)小熊商店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2)来了哪几位顾客?

3、播放录音故事,提出重点问题。

(1)“星期天上午,小熊刚打开店门,就来了三位顾客,小熊热情地招呼它们:‘欢迎小猴、小猫和小狗光临我的商店。你们想买点什么呢?’小猫说:我想买4辆坦克,需要多少元钱呢?”

(2)此时学生很容易答出:5×4=20(元)或4×5=20(元),并解释这样列式和计算的理由:每辆坦克5元,买4辆要用4个5元,所以用乘法计算;再想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很快能算出是20元。

(3)大家形成一致性意见后,接着播放故事。

“小狗说:‘我也喜欢坦克,用20元钱能买几辆呢?’”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围绕“20元可以买几辆坦克”这一关键性问题开展活动。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集体汇报。

生:因为1辆坦克5元,所以可以5元5元地数一数:1辆5元,2辆10元,3辆15元,4辆20元。20元可以买空卖4辆。

想一想20元里面有向个5,就能买几辆。用除法计算:20÷5=4(辆)。

生:把20元每5元分1份,分成了几份就能买几辆。用除法计算:20÷5=4(辆)。

生:我们是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所以20÷5=4。

2、深入研讨。

怎样才能很快算出“20÷5=4”等于几呢?

学生回答后播放故事内容。

“机灵的小猴说:‘想乘法口诀“四五二十”,4个5是20,20里面有4个5,所以20÷5=4,能买4辆。’”

从以上小猫和小狗买坦克的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从“乘除法的联系”和:“用乘法口诀求商”两方面汇报。

充分交流后播放智慧老人的话:“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很快求出4×5或5×4的积,也可以用同样的乘法口诀很快算出20÷5的商,因为乘除法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又快又准,真方便。”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1、小猴的问题。

(1)继续播放故事。

“小猴又说:‘你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再来帮我算一算吧。我有12元钱,如果买铅笔盒可以买几个?如果买皮球可以买几个?’”

(2)学生经过思考,然后完成“想一想”中的第(1)、(2)题。

(3)解释与订正。

第(1)题:求12元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就是求12元里面有几个4元,用除法算。12÷4=3(个),用口诀是“三四十二”。

第(2)题:求12元可以买几个皮球,就是把12元每3元分成1份,分成几份就能买几个,用除法算。12÷3=4(个)。

2、老师的问题。

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1)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

买4个布娃娃。24÷6=4(个);口诀:四六二十四。

买8个皮球。24÷3=8(个);口诀:三八二十四。

买6个铅笔盒。24÷4=6(个);口诀:四六二十四。

买3个筝。24÷8=3(个);口诀:三八二十四。

3、大家的问题。

互动活动:在小组内相互提问、解答、并说明所用的口诀。例如:

(1)18元能买几个布娃娃?

(2)20元可以买几个铅笔盒?

(3)买几个风筝正好用完32元?

四、脱离“小熊开店”的情境,进行综合练习。

1、“试一试”。

要求学生试着完成该题中的除法试题,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学生试算。

(2)交流答案并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练”。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学生读懂题意:小鸟家的房顶上有乘法口诀,小鸟口中的卡片上有算式;算式与口诀对应连线,帮小鸟回家。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学生读懂题意。

情境:蚂蚁要搬新家,需要用小车拉米。

条件:有27粒米,每只蚂蚁只能拉3粒。

问题:几保蚂蚁才能一次搬完?

思路引导。

把27粒米,每3粒分1份,看分成了几份,就需要几只蚂蚁。

看27里面有几个3。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与订正。

(3)动物赛跑。

出示该题图片,读懂题意。

马、鹿、羊赛跑,小老鼠当目线员。

要算完5道除法式题才能闯线,谁算得又对又快,谁就是冠军。

学生分成3人小组进行活动,自主选择所扮角色。

交流与订正,为冠军鼓掌祝贺。

如果时间许可,交换所扮角色,继续比赛。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收获和体验。

六、布置作业。

数学教学设计

1、以同伴10个手指的“藏起”为情境进行10的减法算式的记录,体会减法算式在记录数量变化中的简单、便捷。

2、比较同伴间10的减法算式记录条目的多、少、一样多,体会“有顺序”的操作活动给记录带来的帮助。

3、在游戏活动反复进行中,增进幼儿对“一”、“一”等符号的理解。

4、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幼儿有过两两结伴进行合作运算和记录的经验。

2、教师自制10只手指分别藏起1个到9个的图片,以及对应的10的减法算式ppt课件。

3、记录纸,记号笔。

1、导入活动——手指游戏。

和幼儿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的手指游戏。

师:你有几个手指头?你喜欢它们吗?你会用手指头摆造型吗?这个造型要用几个手指头?

(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从对手指游戏、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现中’,丰富和加深幼儿有关手指和数量的特殊表象,为接下来的数的运算活动建立“跳板”。)。

2、看“图”玩游戏——手指头,藏起来!

(1)介绍游戏玩法,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喜欢一个“藏起来”的手指游戏。我来藏,你来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师藏了几个手指头。

(2)教师演示,幼儿猜测。幼儿猜测后,教师追问:你怎么猜得这么准的呢?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观察、思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知道少掉了__,它们一共是4个,所以藏起了4个”。

(5)幼儿自主看“图”游戏。

(由“藏起”的游戏,自然引发到对“少掉”的直观理解,再分别与数学符号“10”、“一”、“4”等之间建立更进一步的联系,引发幼儿自主建构“10一4”这一算式中所隐藏的数学运算意义,并通过自身的实践——也来玩“藏起”游戏,在动作表现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减号以及减号前后数字的理解认识。这个过程必须以孩子自身的反复动作为基础建构,孩子的理解认识才能深入透彻,日后的应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畅。)。

3、“示意图”大变身——看看“?”来回答。

(2)结合情境小结“10—1=9”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原来是10个手指头,藏起了一个手指头,还剩下9个手指头。

(4)出示图片“10一4=?”,引导幼儿思考:你会回答吗?你怎么回答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5)请幼儿自主出题进行运算:让你来出“题目”考考大家,你还会出些什么题目?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书写算式,并引导集体中的其他幼儿及时回答。

小结:如果让你给今天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取个名字,你说是什么游戏?(10的减法)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就是“减法算式”。

人教版四下数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而且,他们的求知欲十分强烈,这是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利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有困难,我不怕、我们的快乐大本营、做聪明的消费者、公共生活讲道德、大自然发怒的时候,在个人学习、集体生活、社区生活多个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本册教材的内容也变得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五个单元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他们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指导行为,并使知识意义化、价值化。例:做聪明的消费者。教材形式则活泼多样,版式新颖富于流动感,采用了各种图画、照片、学生作品,既富于变化又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感知,对话式的儿童语言、主持人式的旁白人物使教材更富有亲切感。例:我们的快乐大本营。

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五、提质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方法:

将平时学习与阶段测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学校评价和社会家庭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的评价孩子,不断促进孩子的成长。

七、学生辅导措施:

1、定期做好家访,及进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的进步。

2、教师要全面渗透激励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对后进生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用耐心教育,用恒心转化。

3、给学优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全班的学习。

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数线段的个数。

小学数学。

新课讲授。

讲授。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准备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殊,讲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计上课时间长度:5分钟。

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教学是比较难的章节,我们该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很浅的看法:首先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函数抽象深奥,高不可攀,老师也觉得函数难讲,讲了学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会解题。事实果真如此难教又难学吗?下面我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一些方法和实践。

一、注重类比教学。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人们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这种属性,通过对一事物的认识来认识与它相似的另一事物,这种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法,利用类比的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可称为类比教学.在函数教学中我们期望的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方法的传授,达到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让学生顺利地由学会到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初中学习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在概念的得来、图象性质的研究、及基本解题方法上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因此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举例说明如何采用类比的方法实现函数的教学。

首先是正比例函数,它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简单最基本的函数。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因为正比例函数过于简单,而轻视。匆匆给出概念,然后应用。等到讲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又感到力不从心,学生接受起来概念模糊,性质混乱,解题方法不明确。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是因为忽视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作用,我们应该借助正比例函数这个最简单的函数载体,把函数研究经典流程完整呈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学习其他函数时,在此基础上类比学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例如:

《正比例函数》教学流程。

(一)环节一:概念的建立。

通过对问题的处理用函数y=200x来反映汽车的行程与时间的对应规律引入新课。学生自觉思考教师提问,共同得出每个问题的函数关系式。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函数关系式的特点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描述定义及解析式特点。

(二)环节二:函数图象。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学生先动手按列表——描点——连线的过程画函数y=2x和y=-2x的图象,相互交流比较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画函数图象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方法。

(三)环节三:探究函数性质。

让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图象的形状,从左往右的升降情况,经过的象限及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这几个方面来归纳,最终得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环节四:概念的归纳。

将观察、探究出的函数图象的特征、函数的性质等做出系统的归纳。

二、注重数形结合的教学。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本身就体现着函数的数形结合。函数图象就是将变化抽象的函数拍照下来研究的有效工具,函数教学离不开函数图象的研究。在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让学生经历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首先,对于函数图象的意义,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等绘制函数图象的具体过程,才能知道函数图象的由来,才能了解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与自变量值、函数值的对应关系,为学生利用函数图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性质打好基础。其次,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的认识,学生通过亲身画图,自己发现函数图象的形状、变化趋势,感悟不同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为发现函数图象间的规律,探索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2)切莫急于呈现画函数图象的简单画法。首先,在探索具体函数形状时,不能取得点太少,否则学生无法发现点分布的规律,从而猜想出图象的形状;其次,教师过早强调图象的简单画法,追求方法的最优化,缩短了学生知识探索的经历过程。所以,在教新知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从最简单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渐渐过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达到认识上的最佳状态。

(3)注意让学生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图象规律的方法。初中阶段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研究函数图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二是控制参数法。

函数是一个整体,各个具体函数是函数的特例,研究方法应是相同的,通过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方法,对比性质的差异性,将具体函数逐步纳入到整个函数学习中去,这也符合教材设计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这样自然使二次函数变得难着不难,水到渠成。

关于待定系数法,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感受到待定系数法的本质:对于某些数学问题,如果已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引进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来表示这种结果,通过已知条件建立起给定的算式和结果之间的恒等式,得到以待定系数为元的方程或方程组,解之即得待定的系数。待定系数法在确定各种函数解析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正、反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时都离不开待定系数法。因此我们要重视简单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要在简单的函数中讲出待定系数法的本质来,等到了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及综合情况,学生已能形成能力,自如使用此方法,这时就是技巧的点拨。

数学教学设计

一、巩固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学习按物体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类,在游戏中发展数数能力。

二、乐意与同伴交流,乐意参与游戏,乐意体验共同活动的快乐。

1、大猫、小猫(蓝色、黄色)的胸卡若干。

2、红、黄、蓝小鱼若干、一大一小锅子各一。

3、小篓子人手各一。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巩固黄蓝两种颜色的认识,并导入活动。

1、扮演角色:小朋友,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猫宝宝,妈妈这儿有许多小猫的胸卡,喜欢做蓝猫的就找蓝色的小猫卡片挂上,喜欢做黄猫的就找黄色的卡片挂上。挂好卡片赶紧找个圆点坐下来。

3、选择路线。

师:宝宝们,你们长大了,能告诉妈妈你们有什么本领?好,今天妈妈在草地上晒了许多鱼干,想请你们帮妈妈去收鱼干,愿意吗?去草地有两条路,一条是黄色的,一条是蓝色的,我们的黄猫、蓝猫该走哪条路呢?赶快到路口排队。过渡:听着音乐小猫跟猫妈妈去草地。

师:宝宝们,跟着妈妈去草地吧,路上不能你推我挤,注意安全。我们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基本部分。

一)小猫收鱼干,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发展三以内的数数能力。

(1)师:宝宝们,草地到了,你们看妈妈晒的鱼干多吗?有些什么样的鱼干呢?(引导幼儿说出颜色不同)现在我们可以收鱼干啦!在草地上当心把小草踩坏了,也不能摘小草。小猫们爬一爬,找一找,一只小猫收一条鱼干。你收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鱼干呢?快把收到的鱼干放在口袋里吧。收到鱼干高兴吗?用动作表示一下:耶!

(2)请宝宝们爬一爬,找一找,收一条跟自己一样颜色的鱼干。并请小猫相互检查一下收的鱼干是否正确。

(3)请每只小猫去收一条红色的大鱼干。你收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干呢?

师:呀,还有些鱼干请猫阿姨给我们收吧,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看看哪条路大,哪条路小?请黄猫在大一点的路上走,蓝猫在小一点的路上走(听音乐动作)。

二)小猫数鱼干,感知三以内鱼干的数量。

(2)、你收到的红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自己数数)你收到的黄鱼干给妈妈看看,有几条呢?(让幼儿数数)你收到了几条蓝鱼干?(目测)。

三)小猫烧鱼,按大小给鱼干分类。

(1)师:宝宝们,肚子饿吗?妈妈来烧鱼干给宝宝吃,好吗?你们看妈妈这儿有几只锅子?两只一样大吗?大鱼干应该放哪个锅子烧?小鱼干放哪个锅子?请你们把手中的鱼干一条一条放进锅里。大鱼干放在大锅里,小鱼干放在小锅里。

(2)幼儿放鱼,老师对幼儿的行为做即时的检验:是否放对了大鱼和小鱼。儿歌:小猫小猫要烧鱼,大鱼放在大锅里,小鱼放在小锅里。

师:呀,两只锅里现在变成许多鱼了。

三、结束部分。

师:鱼儿烧好了,香喷喷的,真好吃啊!瞧!宝宝们想尝一尝吗?来跟着妈妈一起去洗手,吃鱼干喽!

活动延伸:游戏《卖鱼》。

数学教学设计

估算黄豆粒数。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人教版四下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1/10;0.4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1/100.01——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2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5/100。

0.10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

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

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