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优质15篇)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优质15篇)

ID:8859591

时间:2024-01-10 13:05:14

上传者:纸韵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产生的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感的感悟和概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集,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思路和观点。

初中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我是汪逸雪的家长,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年级了。三年来,她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初中的学校生活,渐渐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对学校的高效管理、对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对班主任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环境,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养成和优秀品格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我从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对孩子的培养,让她在正常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良好培养品德,重视心灵成长。良好的品德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从孩子小时候,我就特别注重对良好品德的诱导,力求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她懂得并践行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与尊重他人等良好行为举止规范。在她步入初中,又及时引导孩子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格、尽快消除考试紧张情绪的方法、还有用赞同代替嫉妒来面对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观点。到现在,孩子的心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心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传承国学经典、推进国学教育。从小学开始,我坚持在她学习空余时间带她诵读国学经典,用15到20分钟时间亲自教导,通过领读、带读、熟读、诵读,循序渐进的指导孩子习诵国学经典内容,现已背完《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笠翁对韵》上半卷和《古文观止》部分章节。

围绕红色主题,培养优秀品格。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孩子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培养爱憎分明的炽热情感和坚忍不拔的顽强品格,从小学开始,我就为孩子专门订购了红色主题与传统经典连环画近百本,内容包括《敌后武工队》、《红岩》、《南征北战》、《穆桂英挂帅》、《岳飞传》等。书中优美的画面、简短的文字、催人奋进的故事,让孩子更加缅怀革命者的光辉业绩,极大增强了孩子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初中阶段,我引导她读《雷锋》、《方志敏》、《钱学森传》、《朝鲜战争》(王树增著),有时我和她谈诸葛亮的《出师表》,《史记》的《报任安书》,庄子的《逍遥游》,有时介绍毛泽东诗词,有时和她谈苏轼、杜甫、辛弃疾诗词。通过这些交流,及早的为孩子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有益于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也是希望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气馁,在挫折中能坚持,在面对大千世界时,能不崇洋媚外。

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措施,在学习上,坚持以学校的教学措施为指导,用科学发展的观点,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积极与班主任、教师联络,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每天监督孩子,独立自主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经常和她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本就是最好的他山之石,要先领会了课本,再慢慢扩大学习范围和兴趣。在不复习资料上,不可广泛的听信广告和书商,大量的去做课外作业而忽视课本本身的内容。现在,她对各学科兴趣浓烈,学习成绩保持在优秀行列。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愿与学校共同努力,争取把她们培养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生家庭教育家长心得体会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今天听了xx教授的讲座后,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还要积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强,儿童阶段更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聆听今天的讲座,有以下几点体会: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赏识是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而要鼓励他说“考得不错”、“考得挺好”,帮助孩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做束手无策了。赏识孩子会带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动力、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对孩子很言。有人说:孩子的大脑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种庄稼就会长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才会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温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这种亲情。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懂得去爱别人、爱社会。家长要常读书、常读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看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学习的。

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不侈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小学生教育心得体会家长版

第一段:引言(字数:100字)。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始终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经过多年的经验,我深刻体会到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在与孩子共同度过的岁月中,不仅让我更了解了小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还收获了一些宝贵的教育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以家长的角度分享这些心得,希望对其他家长有所启发。

第二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字数:250字)。

小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首先,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他们专心学习的需求;其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分解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第三段: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字数:250字)。

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关注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兴趣班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并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我们能够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日后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第四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字数:250字)。

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其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家长可以耐心倾听孩子的兴趣,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通过让孩子接触各种活动和体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给予必要的培养。此外,还要鼓励孩子学会自我表达和坚持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毅力。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我们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字数:250字)。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愿望。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此外,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结尾(字数:100字)。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综合素养、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等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希望我们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其他家长有所启发,共同为孩子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小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培养中,我和我爱人的教育观点各有不同,但我们能求同存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共同的地方:

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不一定需要夸张的物质硬件条件,在“软件”方面父母用心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周末我会陪孩子去操场跑步,平时有空会陪他读一些古文、下下象棋、打打扑克。在陪伴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和父母贴心交流,把他的喜怒哀乐都告诉父母。通过用心的陪伴和聊天,家长才能了解孩子每天的思想情况和学校里关于学习和与人交往的方方面面,然后再酌情加以引导。

启发思考:学到知识很重要,但大量刷题浪费时间重复训练真是得不偿失。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陶行知说过:“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我想套用一下这句话:“千学万学,学会思考”。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思考,才可能有所创造。我们每天让孩子做两三道数学题,量不多,主要是启发思考,通过日积月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能力就能逐步得到锻炼。

关注错误:每天要查阅孩子的作业和练习,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让孩子建立一个错题集,不一定是用文字写出来的`形式,哪怕是记在心里,要特别关注他的知识盲点和有错误的地方。孩子有时会轻描淡写地说那个地方是他粗心/不小心。但实际上对小学孩子来说,所谓“粗心”更多的时候就是一个知识的盲点。

如果一个人确实透彻地理解了一件事,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考察他,都是能正确做答的。人犯错误也很正常的,试错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宽容孩子的错误,但也要耐心地找出他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小学生教育心得体会家长版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认识到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性。小学生时期是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让孩子在这个阶段发现并培养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将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些孩子可能对音乐感兴趣,在学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音乐素养,还能够培养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二段: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小学生时期,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是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和培养的方面之一。参与社交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社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社交活动,例如班级活动、课外兴趣班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还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

学习是小学生时期的重要任务,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对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做一个学习计划,按时完成作业,定期复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来帮助孩子们培养自律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第四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家长,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例如拼图游戏、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教导孩子从小事开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解决家务问题、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等。通过这些实践,孩子们将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后,作为家长,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时期,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爱和关注。我们要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尽量减少他们的学业负担,避免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压力。

总结:作为家长,我们要重视小学生教育,并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引导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关注身心健康等方面,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家长科学教育学生心得体会

科学教育是当代社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家长作为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位家长,我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家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此,我将分享我对家长科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长要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家长,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家长要与时俱进地学习科学教育的最新知识和方法。科学教育不断更新和发展,家长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要关注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参与家长学校、教育讲座等活动,不断深化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机制。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展。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时间,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取知识。在家庭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四,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实践探究,鼓励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动手实验。要关注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参与科学实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

最后,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家长要教育孩子要有社会责任心,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家长科学教育学生的过程需要家长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学习科学教育的最新知识和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机制,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家长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学生家长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学生的艰难。每天面对各种不同的学生,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成长。然而,正是这种困难与挑战,使得教育工作充满了乐趣和收获。我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深深感悟到了与家长的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段: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学生成长。

作为教育者,我们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因材施教。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使我们更加亲近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与家长的沟通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很深,因此,与家长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同时,与家长的合作还能够向他们传递教育理念,使家校育人的目标一致,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第四段: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家长来说,不仅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还要关心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讲座、家长会,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结起来,教育学生家长心得体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教育学生需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其次,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关心和引导孩子的学习;最后,教育学生家长心得体会要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一统计数字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80%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疾患未被大家关注。寒假到了,许多家长又要忙着为孩子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了。对于孩子的智力投资,家长们总是特别舍得,但是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关注的就非常少了。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进行早期干预,并对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要有全面了解,不要违背教育规律去“拔苗助长”。(据2月6日《北京青年报》)。

学生心理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教育者和家长则是幼儿园和学校中最重要的影响者,他们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儿童学习知识,更在于帮助儿童培养健康的心理习惯。因此,我在学生心理家长教育方面的经验心得体会得到了很大丰富和提高。

第二段:家长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我教育家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和焦虑转嫁给孩子。因此,家长教育要注重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关注点,帮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孩子心理问题,多听孩子发表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强制自己的想法,过于关注成绩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三段: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对于家长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帮助家长解决儿童在成长期间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如认知特点与自尊心、发展阶段的情绪问题与个性、自我探索与人际关系等。因此,家长应尽可能多的问询孩子,将孩子的个性需求和学习需求相结合,形成一个鼓励孩子积极应对情绪和生活中的困难的保护养护机制。

第四段:运用科学知识实现目标。

知识扩展也是家长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父母应该了解通过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也能更多的展现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心理成长体系。在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应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尝试运用身边事物、朗诵、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

在总结部分,我想说家长教育并不仅仅是讲述一些管理心理行为的方法,而是着手建立家庭和校园的一个有益和良好的互动环境,为孩子奠定正确的心理基石。因此,家长教育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营积累。希望每个家长能够认真对待孩子的心理生长和成长,为他们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才会请家长,而且学生犯的还不是一般的小问题,比如抢劫、打架、吸烟等。”海淀区一所示范中学从事了12年教育工作的俞老师说,“老师请家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共同监督,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俞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老师每天都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等,根本没有时间因为一些小事就把家长请来。“请家长是教师无奈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育效果更有效。”俞老师说,“以我的教学经历举例说,比如有些学生不完成作业、上课说话、经常违反学校的日常规范,老师多次提醒或批评总不见效,但只要一说请家长,大多数学生就会很快改正。比如上周一我发现一个班级作业完成不好,作业本也收不齐,于是我就说凡是星期二作业再不交的就请家长,结果当天不交作业的人数能减少到1/3或一半,因此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另外一部分还不交作业,我就利用中午时间真地把家长请来,结果第二天不交作业的人数几乎没了。”

俞老师还说,但这种方法老师都不用,一是因为学生比较抵触,二是有些家长不理解也不配合。“我也听说有些家长指责教师请家长其实是教师教育无能的一种表现,但是教育学生不是一种简单的指责和批评,当家长了解到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许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这种做法。”俞老师说,“作为老师,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学生比别人的学生更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我是初三xxxx老师所带的11班孙梦同学的家长,针对我家情况、我所掌握的知识及见解,列出了几点,和家长们一起共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家长们批评指正。

一、父母者应先受教育。

这个话题有点另类,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但确实是我开篇之讲重要部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梦想。为人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人之常情,但成龙成凤不是一蹴而就、一厢情愿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多重因素累加的结果,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共同的作用。可是在这些所有因素之中,家庭教育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言传和身教,都是教育手段,传是传承、传授;教是教育、教导。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单点地说,没有言传身教,就无法实施教育。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从襁褓中婴儿的一颦一笑到成年后说话做事的一章一法,身上都有着深深的父母的烙印,口口相传和耳濡目染的力量真的很强大。但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受物质因素等影响,再加上信仰缺失,道德水平的下降,一些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或怎样教育孩子确实感到很茫然。有的家长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人家孩子学什么,他就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有的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却舍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表里不如一、言行不一致: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争先恐后地排队加塞;一边讲要听老师的话,一边对老师妄加评论,甚至侮辱谩骂。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关键。其实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无从下手,或抱着“管不了”、“没办法”的时候,没有静下心来考虑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正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否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心甘情愿地去学习、去改变。简单地说,你希望孩子阅读,你就阅读给孩子看,你希望孩子勤奋,你就勤奋给孩子看,你希望孩子少看手机,你就把手机收起来。

古人云:“天地者无形之父母,父母者有形之天地。”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是他们的人生楷模,不倒的丰碑。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想要丰碑不倒,作为家长的,需要反思、反省,最应该接受教育,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最应该树立榜样,成为孩子学习借鉴的楷模。

二、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

相互平等及尊重中的关系不只存在于成人之间,也存在于成人与孩子之间。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就应该意识到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权力的个体,同家庭其他成员一样都是平等的,家长应当给予尊重。可实际上,成人主义的家长总是对孩子挑剔指责过多,要求过高,总是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更谈不上针对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去征求孩子的意见,去倾听孩子的.心声。长此以往,渐渐地孩子们失去了独立性和积极性,也就失去了运用自己的思考去探索社会的兴趣。因为在家中,孩子们容易从父母那里产生关于社会的印象,感受到人们对他的期望和关怀,体验到社会、他人与本人的关系,形成基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有人把人生比作长河,家庭则是长河中航行的小船。长河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孩子们则是凭借父母之船遮风挡雨。小船之外的事情,家庭无法把握,但小船自身情况,需要父母共同经营。那么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信、自律、有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呢?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一定要记住:“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次把孩子视为家庭平等的一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其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再次争做孩子的朋友,让其信任家长、理解家长、体谅家长。

三、用沟通架起家长和孩子心灵之桥。

人是社会动物,有人存在,即有沟通存在。学生与学生需要沟通,学生与老师需要沟通,老师与家长需要沟通,同样家长与孩子也需要沟通。可是遗憾地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相当多的家长宁愿花较多地时间去同朋友聊天、去喝酒、去玩手机、去打麻将,也不愿意抽出点时间同孩子沟通交流,即使有沟通也是仅仅限于关心孩子的学习或分数上。有一项研究表明,许多父母在一周之中,其听孩子说话的时间不到30分钟,这是不够的。所以说,现在缺少的不是对孩子的教育,而是缺乏沟通,因为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沟通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喜悦,有挫折,有烦恼也有忧愁,这时他们非常希望家长倾听他们的诉说,并能提供支持和安慰。如果家长们忽略同孩子的沟通,时间长了孩子们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了,而且家长会失去把握孩子成长的脉络,也会失去用内心真正去感受孩子感受的机会,所以不要以忙为借口了,挤出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在茶余饭后拉着孩子去散散步,互相谈一谈白天的所做所想及所闻,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唠叨和指责,用无限的沟通架起家长和孩子心灵之桥。

四、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书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如果说教育孩子有捷径的话,那就让孩子读书,让孩子们尽量地去接触可以使他们深受感染和鼓励的书,给孩子渴望知识的心田浇灌及时的雨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再加上学习功课紧也使孩子们无暇静下心来去读书。当孩子们聚会时,大谈的是影视明星、游戏、高档品牌,而很少去谈一部好的作品或一本畅销书。因此,家长肩负着一种义务和责任,竭尽全力地去鼓励孩子多读书。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家长们要身体力行,首先要读书,然后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当然有的家长文化层次不是很高,很难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那就更应该自律。

五、用赏识激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

“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这是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富有哲理的论断。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但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家长们往往不重视鼓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行为究竟是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对有的老师而言,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较好的孩子身上,很少去关注学习一般或较差的孩子,更谈不上去发现分数背后后面的进步。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孩子的潜能需要父母、老师赏识的星星之火来点燃,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相信我们的孩子,仔细观察孩子们闪光的一面,学会赏识、鼓励、表扬孩子,给予他们赞美及掌声,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当家长和老师们都成为表扬孩子的艺术家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们魅力四射,当然,家长和老师们的赏识是客观的、公正的、及时的、多样的、与必要的惩罚相结合的。

以上是本人在教育孩子或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更谈不上方法,因为家庭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很高的艺术,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工程,需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能一概而论。希望家长们在孩子身上多花点时间,多投入点精力,最起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地善良、自食其力、不被社会所累的人。

教育学生家长心得体会

第一段:家长是孩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现代社会家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常常让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家庭教育是构建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首先,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学校只能提供有限的时间来传授知识,而家庭是孩子道德修养的主要源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为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我常常通过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来灌输正确的品德观念,例如让孩子参与志愿者活动,一起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三段:其次,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学术能力。孩子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长应起到一个辅导的作用。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此外,我也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学术竞赛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在考试中,我会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无论成绩好坏,都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第四段:再次,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有一个全面的发展。家长应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体育比赛,让他们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绘画、运动等特长,鼓励他们在兴趣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第五段:最后,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现代社会注重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我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我也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社交中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总结:在我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品德、学术、兴趣和社交能力,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为他们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只有通过与孩子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学识、有兴趣、有社交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妈妈生病了很难受。对谁也没说,依旧坚持着给全家人做饭。

这时,幼小的女儿紧紧跟随着妈妈,小脸满是担心。

“妈妈,你是不是不舒服?”

这时的妈妈,多么的惊讶和感动。

但是,这样的心心相通却不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在两岁以前,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建议父母要和孩子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伴孩子玩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晚上让孩子和自己同床等,这对将来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维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很多父母没有办法带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稳定的紧密关系,比如:姥姥、奶奶、或者阿姨等,这对培养和管理孩子将来的情绪非常有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比如说由姥姥带大,和姥姥建立了亲密关系。那么当孩子回父母身边时,父母不能攻击孩子的姥姥。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非常不利。

2—6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聪明,于是,从孩子刚会说话起,就教他识字、算术、背唐诗。但家长可曾想过,这样的教育反而扼杀了一个天才的成长。

天才不是死读书,而是从小就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物体的结构,色彩、形状等有敏锐的感知,但天才的这种感知能力不是天生的。孩子在6岁前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

语言体系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最简单的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学会了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时,他会很自然地发展逻辑思维的左脑,而形成思维的右脑则渐渐不再发育。孩子所有的想象力都变成了简单的语言,右脑的发展就被扼杀了。

所以,孩子在6岁前,应该重点发展右脑,让他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一直保持到成年,而理性思维的开发应该在7岁以后。让他们认很多字,背很多诗,实际上,让我们用成人的思维阻碍了孩子本来的发展。

6—10岁允许他们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真正让父母操心了。他们走向了学校,开始接触社会,他们优秀与否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学习成绩。

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尤其对于小男孩来说,可能很难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他们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让老师头疼不已,让家长脸上无光。

对于孩子来讲,这些只不过是他成长的一种状态而已,根本不是个问题。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说调皮捣蛋,他们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批评。

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假定这些孩子是有问题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真的有人格完整的人吗?没有,而且相反,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很偏执狂、脾气暴躁,这是因为,能量的创造需要情绪。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在这个阶段可以犯的错误,而不是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系统地去分析他。一旦分析,我们就会看到问题,并越来越觉得这是个问题,而孩子会也越发释放出这个问题。

10—14岁用“无知”面对孩子。

建立有效沟通。

在我们已知的观念中,好孩子是应该好好读书,成绩优秀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有好的前途,成绩不好的孩子没出息。混沌学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家长能够用“无知”的态度面对孩子,也许一切都大不一样。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

因此,家长应当重新用“无知”的方式,用充满认同感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长,而不是把各种主流的观点强行让孩子接受。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对你的孩子来说是种福音。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18岁民主家庭的孩子没有叛逆的青春期。

家长要懂得尊重与放手。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处于学习和升学的高压状态,面临着各种人生选择,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孩子的前途,家长们无不神经紧绷,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免不了以自己的意志代孩子行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烈,对于家长的善意很可能不领情,这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紧张。

仔细分析,青春期的较量正是孩子和家长争夺“话语权”、争夺家庭“权威”的较量,不难发现,小时侯越乖的孩子在青春期越叛逆。这是因为从小家长都用成人的权威对孩子说话,用成人的文化教育孩子,孩子原本的年龄特质和他所接触的观点发生严重分裂。

当他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后,他的分裂感越强,青春期也就越叛逆。父母应该以一种开放、宽容的眼光来看孩子,因为孩子从来不需要和父母抗争什么,家庭应该是个“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正如《少年派》中爸爸林大为对女儿所说的“与其是我们陪你,不如说是让你多陪陪我们”,这就有了情感之外更深刻的意味:所谓成长,与其说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指引”,不如说是父母和孩子相互赋能、共同经历的过程。

“真正爱孩子,是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力量,让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懂得体面退出的爱,父母对孩子最真切的关怀,除了手牵手,还有放开手。

孩子抗拒的不是教育内容,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之前同一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越来越多家境不那么殷实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苦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一副我弱我有理姿态常常会让身边的人对其产生很大意见。从而造成人际交往上彻底失败。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前,家境清寒的人们大多是勇于认清自身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

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便宜的衣服。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

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重智轻德”。

其表现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中国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就忘记了感恩,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这种现象是在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们能够坚韧与独立、自律与担当。让他们长大离开父母的怀抱后,能够继续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一、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孩子爱上学习。

孙宝平教授报告中所说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我眼前一亮。的确如果让孩子爱上学习,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将让他人生受益无穷,家庭教育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后我不能再因为工作中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情而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孩子做作业时我有时候为他的字迹不工整、错别字多、数学计算题经常算错而责骂他,甚至为了一道数学奥数题讲了几遍还不会做还动手打过他,这在不经意中严重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今后我要多一点耐心,对孩子多鼓励少责骂。在温和的气氛中,耐心细致地辅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孩子提高学习兴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卧室离孩子的书房仅一墙之隔,他妈妈在他学习时经常在隔壁房间看电视和碟片,虽然声音开得很小,多少对他有点影响。为此我们决定今后只要他在书房学习一律不准看电视和碟片。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在孩子日常的行为举止中要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将孩子的兴趣正确引导到学习中来。如我们发现他喜欢看课外书,但我们发现他的阅读习惯不是很好,每次阅读时间太长太快,我们决定今后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把它读完读精,然后大家一起谈谈读书的感受,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二、要把孩子当做朋友一起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

们把孩子当作朋友,经常和他谈心交流学习上的事情,甚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告诉他我们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自己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我们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训话、不生气,而是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他有点不敢讲,我们就先对他保证不生他的气,他也就敢讲了。

要做孩子的朋友,我们要经常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想。我们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沟通的渠道。

今后我们决定要多陪陪自己的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为了能使自己孩子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今后我们要始终坚持关爱而不溺爱;教育引导而不束缚,启发指点而不硬性规定;平等相处互相尊重而不居高临下长辈气实足。把孩子视作朋友,视作知己,使孩子始终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健康地发展。为了营造一种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从自我作起,从点滴入手。在家里,我们订了报纸,经常和孩子一起读报纸看晚间新闻,使孩子在读书之余了解国内外大事件,从中增加一点社会知识。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我们会外出或进行旅游,以此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视野,增加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亲情交流,融洽关系,缩短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鸿沟。

学生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是每个望子成才的家长必需解决的问题。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来完成。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是如何教育孩子: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中,家长除有意识地用语言行为来教育孩子外,更应该注意用表情、目光、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来影响孩子。恰当地运用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行为,收到极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有做人做事的准则,才会表现出优良的行为。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从小就事事以自己为中心,当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今后成长非常不利,就让她多到室外活动,多交朋友,在人与人的接触中让她和小朋友平等相处。在家里,事事讲平等,比如吃东西,先让她给长辈吃一点,让她知道关心、爱护别人。教育她到学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从小培养她爱劳动,让孩子知道: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聪明,世界上的财富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锻炼她不怕脏,不怕累,在家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洗碗筷,洗小件衣物,收拾房间等。当孩子当上了班长,我们就鼓励她,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以班级的荣誉为骄傲。这次学校举行运动会,她被选中参加60米赛跑没有得名次,她很气馁,我们鼓励她,不要泄气,重在参与,下次再争取更好的成绩。在学习上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她的,遇到难题时不要责怪她上课没注意听讲,要鼓励她多动脑筋想想,告诉她:你很棒,只要你努力就没有你想不出来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信息时代,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那将是一事无成。每天让她预习好功课,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遇到疑难问题,我们会耐心地给她讲解,让她读一些小朋友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都要保证她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才能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要勤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要正确对待考试分数。

培养孩子坚强的自信心、上进心。只有坚强的自信心、上进心,才能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的孩子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成熟得早,心里的想法也比较多。我们就和她交朋友,多谈心,多交流,减轻她的压力,少一分批评、谴责,多一分表扬、鼓励。对一些不足加以指导,改正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每次考试前她都有一种担心,问我:“爸、妈,我能考好吗?若考不好怎么办?”我们就耐心地对她说“你平时要是好好学习,这次考试你一定能行!考试时你要认真地答,不要马虎就行了。”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如小记者、英语兴趣班等活动。

六(4)班陈佳颖家长陈志龙黄培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