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8篇)

ID:8873204

时间:2024-01-10 16:29:13

上传者:琴心月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系统地安排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教学计划的编写方法,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例供大家参考。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反思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之前我却有些忽视这一点,学生更喜欢亲切和蔼的老师,这样不会产生疏离感,上课时感觉老师很亲切,学习效果才会好一些。以后我应该尽量和学生多交流,不要老师“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反思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我们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酶的相关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课堂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现象:

1、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2、上课时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回避的现象。

不愿回答或者不会回答,已经掌握某些知识的学生懒得回答,不会的同学又不说话,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很难针对班级调节讲课进度。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生物课堂中之血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扇子。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简介作者、时代背影。

1、猜一猜诗人:(出示诗人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哪首词?能背出来吗?(《清平乐·村居》。

3、你对他还有其他了解吗?辛弃疾,号稼轩,是我国南宋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曾遭贬职,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绕闲居多年。)。

是啊,听说,上绕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辛弃疾对那一带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诗人到黄沙岭的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一首词。叫《西江月黄沙道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

6、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了什么?(词牌名、课题的意思、黄沙的位置)。

过渡:这首词写了什么呢?下面让我们读一读。打开书本。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现):读的时候,哪个字音要特别注意,齐读。生评价。

(2)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再出示词)。

3、自由读。

4、齐读。

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意思。

1、默读,自行解决诗句的意思。

a、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b、不懂的地方反复默读几次。c、有疑问、不懂的地方作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你懂得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出示词语:别枝惊鹊鸣蝉说丰年七八个。

两三点旧时茅店社林忽见)。

有不懂的词意思吗?

(2)你懂得了哪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的意思)。

4、质疑一:

(1)指名说:谁在说丰年”?师质疑:你从哪看出是丰年?(出示稻花图)。

学生回答(农民、诗人、青蛙)。

(同桌自由选择表演)。

请学生表演:(3组:诗人与农民、青蛙之间、诗人与农民之间的对话)。

从刚才的表演,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说丰年,喜悦)。

是啊,与农民相处了20多年的诗人,看到了农民将要丰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兴啊,他情不自禁高声吟道:男生读句子。

是啊,“锄禾日当午,汉滴禾下土,农民丰收之不容易啊,想到这,诗人又忍不住大声呤道:请女生读。

看,诗人多关心农民的生活,所以他给自己起的字号叫?(稼轩)。

稼是什么意思:种植庄稼,从他起的号可以看出辛弃疾很(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他在黄沙岭还建有黄沙书院,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质疑二:为什么为什么过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现在出现了会使词人觉得忽然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悟诗情。

1、创设情境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读懂了词句的意思,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那里的美景,愿意吗?(出示图)。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黄沙岭,天已经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听老师读(配乐)。

2、汇报。

听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觉?美在哪?,请你说说,你认为最美的地方,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引导:美在哪?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惊、鸣),一,体会“以动衬静的'写法。(板书:景美。请你来读读,你觉得怎么读好这句?(舒缓)2、对比读:谁愿意挑战他,读得更美?给掌声。

五、总结。

引读: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在夜晚行走在黄沙岭上,

看见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辛弃疾不禁高兴地吟道――(齐读第一句)。

生物圈课堂教学设计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含义是生物生活环境。生物圈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其中包括地表有机体,也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其范围为:海平面以下深度约11千米、海平面以上10千米。

生物圈这个生态系统实在是过于庞大,其下可划分为不同等级,如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等。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3、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简称eco,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

生物圈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去学习,教师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明显增多了。通过主动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进行分析反思。本节课中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认识及对各个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完全通过学生课下调查和收集资料,课上通过活动交流来独立完成的,开篇是播放一首歌《我想有个家》,画面是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自然和谐地导入本节课题,学生同时也把自己认可成生物系统的一个成员。

课时插入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形势。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一)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教学设计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同。

以前的教案强调教学的目的性,要求不能超纲、偏纲,以前上课时也常听教师说这道题超纲了等。这种教案限定了教师创造发挥的余地,设定了学生学习的上限。现在的教学设计则不同,它没有限定上限,教师有了较大的创造发挥的余地,它设定了学习的下限,要求学生具有某些基础知识。

(三)二者的教学分析内容不同。

传统的教案更关注如何“教”的问题,侧重教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而教学设计侧重“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用教材教。

(四)二者教学策略的差别。

传统的教案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教学设计则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

(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同。

传统教案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教案与现在的教学设计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来安排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合适。

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等,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1.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我要去哪里”的问题。教学目标以三维教学目标的形式展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表达为“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能使用“使学生掌握……”等表达方式。“通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实际,学生能够达成。同时制定目标尽量使用课标中要求的行为动词。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进行,要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3.基本概念分析。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对本课概念与课标列出的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了解多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的实际经验、能力,教师都要进行分析。及所谓的备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就要对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前期分析准备好了,下面就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部分。制定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与媒体整合在一起。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先将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完成,再根据板书设计完成后面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一堂课的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菜市场或家庭中新鲜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萎蔫,我们怎样让它新鲜起来,学生会提出方法,喷水或将蔫了的菜放入清水中浸泡,这样教师就会以此为契机引出这堂课的教学。还可运用问题探讨导入,这种方法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可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热烈地争论,教师给出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渐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切入了这堂课的教学。故事导入,包括科学家的故事,包括本节课的小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适应的。总之,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成功导入新课,就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即师生互动部分,如何来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我们运用哪些教学方法,选择哪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要提前做出安排。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及问答法)、实验法、演示法(常用的有实物直观,如活的生物标本;模相直观,如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语言直观,语言与直观教具的配合,语言的形象话、讨论法(常用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这是目前提倡的学习方法。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不过此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使授课教师感到时间紧迫,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等,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思考这么设计学生能否与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学设计完成后,我们要试行该设计方案,看是否适应所教学生。

并对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可以看做是教师工作中最有创造性的环节之一,设计出什么样的教学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完备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的开展,对于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必需的。所以,如何设计出符合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案,做到教学相长是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必备的技能。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把以“教”为重心转变以“学”为重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提出的初衷,旨在克服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弊端,从这种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应试教育仅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而素质教育则将促进身心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目标,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素质教育则面对全体受教育者;应试教育内容局限于智育,素质教育则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简言之,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教”的重心转向“学”的重心。

应试的课堂教学,大多以课本为本,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考试为目的,强调为“教”而教,重视的是对课本上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突出的是教师如何“传道授业”。而实施素质教育,贯彻“三个一切”的素质教育理念,就应变换课堂教学思维的角度,实现由“教”的重心向“学”的重心的转换。在教学中,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课后辅导、课外活动,都始终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生现有知识掌握的情况为纲,着眼于“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重视学生生物学知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发展。若在没有摸清学生生物学知识底子的情况下照本宣科,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新知识的连接点或停靠点,听起来就犹如听“天书”。比如,生物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或概念经老师讲解后,学生仍然感到茫然不解,乃至重复讲解分析多次后,学生仍掌握不好。这时,教师大多情绪低沉、不耐烦,甚至埋怨学生笨。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师生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的缘故。教师以为容易、简单,在于自己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相关生物学知识,而且大脑的思维、理解能力比学生强,而学生则不然。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应首先实现由“教”的重心向“学”的重心的转移,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二、多种媒体进课堂。

人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既难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也难以向学生讲透抽象的知识。而利用生物学挂图、模型、投影或实物等媒体,则可以变抽象的知识为生动的直观。这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可以说,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神奇奥妙的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植物王国,这些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采用直观视觉媒体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奇异的生命世界里,无疑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引起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三、实际生活进课堂。

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根尖的结构”中,可把讲解根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的知识与揠苗不能助长、浇水过多或不足对农作物的危害的实际农业生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生态平衡”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对本地的水质变化、生物资源数量的变化等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联系调查的情况可向学生介绍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物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身有体会地感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要建立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当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在营造民主气氛、自我建构学习能力和因材施教上狠下工夫。首先,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应在一种和谐、愉悦、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将学生作为平等角色和合作者来对待,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而不是强行灌输,强迫接受自己的观点。其二,教师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观察、自主分析、自我推理、自我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才能了解“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其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只要把素质教育理念与所教学科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找出两者恰当的切入点,原先那种死板、僵化的课堂教学将会变成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活泼生动发展的“主战场”。在生物教学中,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之中,“教”为重心转变为“学”为重心,让多种媒体、实验生活“进”课堂,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因“生”制宜地要求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计划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这说明教师们在努力的.研究和实施着课改理念,但由于受到时间因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因素、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材的不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习活动缺乏目的、活动效果较差、活动时间随机性较大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效果和效率很低的现象,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生物课堂学生能力的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我们做出了如何改善生物课堂的研究,计划如下:

1、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创设学习情景方面;

2、对学生的自学进行自学指导设计;

3、学生自学反馈交流策略。

4、堂清测试题的设计和反馈。

5、学生实验操作,实践能力的提高。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的人才,而教学设计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素质性人才服务。

生物课堂中之血管教案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我市实施一年多以来,经过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逐渐被全体师生所理解、认可、接受、施用和创新。“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效学习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我市今年在“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和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六模块教学模式中不仅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学质疑,而且要求小组间进行交流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揭示出自学中所出现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小组间共同去探究,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及时搜集学生合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疑点和难点进行精讲点拨;最后教师组织学生矫正反馈。本人认为,在六模块的教学中,交流展示模块的构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交流展示,可以让全体学生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让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而且还能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质疑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为下一步师生的互动探究、教师的精简点拨提供素材。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对这一模块进行构建,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交流展示模块要求学生交流展示在自学质疑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交流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展示个人的自学成果和自学的疑点后,对于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掉,然后归纳总结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和疑点进行全班交流。所以在六模块课堂教学之前,要对班级学习小组进行划分,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能交流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让小组内每位学生在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都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在讨论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用多种形式划分: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

类型不同,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进行调整,这样能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

二、引导学生有效地交流和展示。

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老师听吗?仅仅是为了体现课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吗?我认为,有效的交流和展示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教师要多次让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解释、质疑、评价、补充,不断把学生的交流引向纵深,使学生在思维交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另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了交流的实效。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往往是个体思维结果呈现的过程。倘若教师听之任之,那么诸多的交流结果就会杂乱无章地堆砌在学生的头脑中,这种状况只能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思维的负担。那么,此时的教师到底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我认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重组、整合各类信息,帮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归类,将各种方法整理沟通,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多种方法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智慧的火花也不断闪现,在课后应用知识时,学生就能迅速正确地提取所需信息,真正体现了交流展示的有效性。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进行交流展示,表达出自己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难点。

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少年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他看作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或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对于需要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的标准强加给他们。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甚至有的学生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不知道答案,或者有些神奇和怪诞的想法。对于课堂上所出现的一切问题教师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让学生大胆去交流展示。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从理解和探究的角度给予解决,千万不能大声呵斥或直截了当地指出不对,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应当运用教学机智,启发诱导,立即设计出相对应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向正规,最终让学生发现自己思维误区的所在。

生物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良好而有效的导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形成学习期待,并促进其积极参与,使学生在知识和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一、导入的概念。

导入是指在新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所进行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段教学过程。

导入的构成要素为:引起注意、激起动机、构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建立联系。

二、导入的作用。

1.排除干扰,引起学生的注意。上课开始,学生由于许多因素干扰,注意力不会立即完全集中起来,此时,教师巧妙的导入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恰当的信息刺激,把其兴奋点转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为下一步教学作成功的铺垫。

2.激起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能唤醒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启迪思维,拓展思考空间。因此导入时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着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3.建立铺垫,衔接新旧知识点。课堂导入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以前的知识密切相关。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自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避免新知识出现的突然性和孤立性。

4.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恰如其分的情境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师生间开展良性互动的教学活动。

三、导入的方法。

1.温故知新法。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带新或温故知新,达到自然过渡的目的,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领域,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案例】在讲授“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翻译”这节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写出一条已知dna单链的互补链及相应的mrna链,然后提出问题:dna借助于mrna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mrna是在细胞核内完成的,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两者之间怎样才能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呢?这样,既复习了关键知识点“碱基互补配对”,又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引出课题。

2.生活实例法。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生物学习活动中。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应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拉近生物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案例】在学习“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渗透失水的原理”时,联系日常生活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盐拌黄瓜时盘子里水会变多,变多的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发生了萎蔫现象,怎样使其变得鲜嫩?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盐碱地上庄稼长不好?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庄稼烧苗?在这些生活实例的引领下,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3.实验导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用观察和实验导入新课,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积极作用。

【案例】在探究“酶的特性”时,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做如下导入: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h2o2溶液和2滴fecl3溶液,分别堵住两支试管口,轻轻振荡,然后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这时就有学生问:“怎么会有这么多气泡?”教师要留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意见,然后议疑、解疑,那么教学将会生动活泼地开展下去。

4.矛盾导入法。矛盾导入法是以向学生揭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要求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在讲授“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时,可以这样导入:人体有23对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再发育成子代。如果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数不变的话,子代的染色体数就是46对,这就与“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相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矛盾”。

四、导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序幕,而不是主要内容。因此既不能偏离主题,又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目的明确、言简意赅。

2.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应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方法设计导入。

3.导入新课的方法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好的导入方式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探求新知,共同得到发展。

生物课堂中之血管教案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前必需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关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可以结合练习第1题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展示挂图、幻灯或录像带,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课前准备。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材料用具。

(2)三种血管的cai课件。

教学法。

观察法、类比法、推理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先复习提问血液的成分,由此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输的?再给学生介绍人体内血管的总长度(约100000千米,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思考、回答问题。有趣的课外知识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

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2、组织学生实验后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

3、概述如何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1、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新教材第64、65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展开实验。

2、报告实验结果,回答问题,提出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小组交流。

3、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即实验过程中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三、动脉。

1、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

2、展示动脉横切面图。

3、列举动脉出血的情况。

四、静脉。

1、指导学生观察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

2、展示静脉横切面图。

3、指导握拳,观察手背突出的“小包”,说明静脉瓣的作用。

五、毛细血管。

1、播放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的动画。

2、提出两个问题:

(1)氧气至少通过几层细胞到达组织细胞?

(2)氧气至少通过几层膜到达组织细胞?

1、观看动画。

2、思考问题,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特点。让学生掌握物质是如何交换的,既巩固了毛细血管的结构,又延伸了知识。

六、三种血管的比较。

把三种血管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图有什么不同,列表总结。

观察思考,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并完成表格。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辨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七、练习。

提出问题: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巩固本节的内容。

生物课堂反思

应该说,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我又一次感受了理化生组的热情和领导的重视。在评课过程中,各位同仁的点评既热情洋溢又恰到好处。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

1、让学生练得很充分而且有学生主动参与非常难得。

2、学生听课、讲解的状态很自然,有疑义能马上提出来。

1、仿生可以由学生讲解并举例,联系实际。

2、应该让学生多说说答题时语言组织的技巧,让学生表述更准确。

听了这么多的意见和建议,心里感到特别温暖。要不是她们一次次诚恳的帮助,我就不会有一丁点儿的进步,哪敢尝试课改的讲解?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课堂的艺术不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等还需加强。

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游戏的平台,学生们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亲自作出计划,参与调查、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汲取并互补了各自的经验,从被动的“知识容器”变成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的开拓者,合作的意识、自主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习体验中生成新的问题,在争论中解决问题,这让他们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比如在进行调查时,第一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为了快速有序地调查,他们在组内又划分出了三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树木,一个小组调查花坛中生物,另一个小组调查动物。第四组同学调查了龙沙公园内的生物,在时间的分配上就没有第一组计划得周到,但他们也有聪明之处,参观动物园时,他们为了得到确切的数据,走访了园长。

的挑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数理化一节课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对一个重点知识会反复的在课堂上做题训练。而生物一节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可以不夸张的说,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而且课时紧张,不能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课后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做,有不懂的要马上问。

生物的题目从一开始就比较具有综合性,一个题目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或者是补充的,很多学生不听课,自己看书,结果书看了,题不会做。也有学生上课只听课本上有的内容,课本上没的以为是不重要的,就没听。这些都应该避免。

生物是我们初高中必学课程之一,而建立良好的生物学习方法则是学好生物知识的前提,当然,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步骤: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三、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着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就是说,刚刚学习完知识后,遗忘很快就开始,而且一开始遗忘得较多,过一段时间间隔之后,遗忘的发展越来越慢,遗忘得也就慢了。根据这一遗忘规律,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复习,不要等到遗忘得差不多时,再进行复习,那样,学习效果是不会好的。由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所以我们复习得越及时越好。

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总之,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来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样,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能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了。

生物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又一学年结束了,对于这一年的工作,有喜有忧,为了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注意团结同事,不做不利于学校发展或有损学校利益的任何事情。本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从不无故迟到或早退。本学期,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需要,本人从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积极向各位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这一年我担任的教学任务是初一(8)班至(10)班与初二(1)、(2)、(6)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每周课时12节,我认真对待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在课堂上的学生管理也很好,在我的课上基本上没有搞乱课堂或睡觉的学生。

1、认真备好课,一方面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并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教才能更好。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方法及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等,在读透教材与学生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本学期的作业情况:本人在作业这一环节上也下了不少工夫。主要是以发给学生的学案为主,共16份,认真批改的共16次。

总之,抓住教学工作的主动性,作业布置得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做到这点,我经常到网上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然后印发给学生。同时,关注国内及本地区敏感事件,认真钻研这些事件中与初中生物学知识有联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题目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印象。这样做,就有了很好的效果。

3、为提高自己教学质量,为上好课,我积极参加备课组的主备试讲活动。

本学期我本人试讲了2次,每次都有很好的收获,我们组的老师给我提出的宝贵意见让我更上一层楼。听其他老师试讲共10次,也有很好的收获。总之,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水平。老师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努力的工作,教学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一学年,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虽然没有很显著很耀眼的成果,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尽心尽力做完我该做的,做好我该做的,我无愧于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工作。总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

生物课堂中之血管教案

教学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爱劳动的好品质。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绘画,体验听音画画的乐趣。

3、启发幼儿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活动准备:

1、已有画公鸡打鸣、喜鹊造房子、小鸟梳妆、蜜蜂采蜜的经验。

2、录音机、《劳动最光荣》的歌曲磁带。

3、绘画材料: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听歌曲《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在刚才这首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哪些小动物?

2、再次听歌曲《劳动最光荣》。

师:歌曲里的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公鸡打鸣、喜鹊造新房、蜜蜂采蜜)。

师:引导幼儿用一个词来表示它们做的事(劳动)。

3、引导幼儿听歌曲画画。

交代听歌曲画画的要求,要求幼儿画出小动物们劳动的场景。

引导幼儿设计合理的画面。

4、幼儿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5、活动评价,小结。

告诉幼儿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教育幼儿要学习小动物们爱劳动的好品质,懂得劳动是光荣的,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

生物课堂中之血管教案

电化教学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滥用生物电化教学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电教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嫁接技术,临时装片制作,标本制作,解剖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

2)削弱学生的观察力。录像、幻灯和投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多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各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重复观察。但却不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录像等材料是经过加工制作出来的,有很多材料具有片面性,如时间的缩短或延长,实物的放大或缩小。如果单独看录像,不看实物,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只有在看录像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真实完整的知识。如观察叶的'形态时,让学生观察实物就比看录像好得多。如蚯蚓体表的刚毛和粘液,只有亲自动手摸一摸,才体会到粗糙的刚毛和湿润的体表;苔藓植株的大小,要亲手量一量,苔藓植物叶子的形态结构,要用显微镜观察,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要到实地看一看,才能得到真正的结论。调查证实,86%的学生认为,单独看录像想象不出苔藓植物是那么细小的。还有一些动植物的特殊气味和味道,需要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答案。另外,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也会有不同的结论。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处于大自然中,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才能领略到自然界的奥秘。

3)削弱了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教学录像一般都是专业知识性很强的,很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例如,介绍我国的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等内容时,不能适时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关于生理卫生的一些内容,未能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内容亦缺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由于在看录像过程中,学生主要是看和听,结论是给出来的,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能尝试自己的认识过程,这也不利于科学方法的培养。总之,一定要明确电化教学是辅助教学的策略,要在“辅助”上下功夫。只能适时适量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要滥用电化教学,以免事倍功半。生物教学越接近大自然,越接近生物,就越能说明问题。要使电化教学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力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一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生物课教学的同时,还教授初一(23)(24)两个班的生物课。对于这两个班学生的活泼程度,我早有耳闻。面对着天真活泼的面孔,我一直琢磨着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好。上了几堂课后,我逐渐发现这两个班同学的知识面比较广,他们了解的生活知识也比较多,他们很愿意积极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总结了讲授初一生物课的基本有效的方法。

(1)生动活泼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生物课的要害。只有成功地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引入到课堂,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因此,每堂生物课我都要精心预备生活小常识,科技小故事或精美的生物图片,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课堂。

(2)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课本上的语言转化成通俗的生活语言,这样同学们会感觉到生物课教学就是一位大哥哥在和他们平等地交流生活中的生物常识。

(3)丰富的肢体语言完全可以丰富初一生物教学的课堂,让学生们不会感到呆板和枯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表演,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生物课的讲授不要离开初一学生的生活,以他们感爱好问题和生活常识设疑同时配以图像动画,让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生活常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人翁意识。

(5)初一生物课教学一定要突出强调重点。由于年龄的原因,初一学生学习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作为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重点难点并督促他们理解把握。

本人在教学上是一位新手,希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本人愿虚心接受。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说课稿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精神愉快,精力集中,不易疲倦,效果显着。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要求同学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一堂课。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参加工作了一年,就教学技能这块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再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比如,在讲解必修课“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个章节中,通过上一节内容“新陈代谢和酶”的复习后,导入新内容,首先教师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要从它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出发,其中,条件是光和酶,原料有co2和水,对植物体来说,co2可以从大气中获得,那么水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又是下一章节所要讲的内容。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三、合理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比如,我们讲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一节内容后,知道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吸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并在黑板上形象做图,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怎么吸水,怎么失水,吸水、失水对植物细胞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后,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卖菜的小贩要不间断的往菜上浇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四、实施开展多项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的各种理论都是前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今,高考“3+x”到来,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高考,实验设计这块成为重中之重。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怎么设计实验?在高考时,如何面对最后一题——创新试验设计,这得靠平时试验的累积。

实际上,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宋晓林.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第6期,101页.

[2]郑晓惠主编.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77—81页.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style="color:#125b86">自从我踏进大庄中学大门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有很多值得追忆和反思的事。

刚为人师那几天,我心里充满了兴奋,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就连破旧的宿舍房顶上那条裂痕也让我研究了半天。发誓一定要把课教好,不输给老教师。

这十几年来,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纪律,无迟到、早退、旷工、旷课现象。与同事间和睦相处,对领导十分尊敬。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与同组同事一起研讨新课改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认真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力求上好每一节课。但教学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教学中我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美和探究学习的乐趣。但是其他老师对我说:”你这种教法教重点生还行,教普通生非吃亏不可。不信咱们考一次试,看谁考的好。”一比,我无言以对。虽然教研员说探究性学习短期看因准备工作多,探究时间长,显得慢。长期开展则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更会促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可是对重点生也许有效,对学生来说,怎么行呢?给他们探究时间,他们如用这时间来玩,岂不浪费?我在上课时最大的困难是不清楚学生在玩还是在学。有的学生看来是在听课,实际上心不在焉,我却发现不了。

在听其他教师讲课的时候,益发注意学生的反应。发现学生更多的是机械性记忆知识,是在模仿教师分析问题的流程,很难理解问题的本质,可以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老师是否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则相当程度上被按部就班的流程和教师不厌其烦的提示讲解所掩盖。我虽然对这种方法有不满,却猛然想到:我高中时上的是重点班,自然无法明白普通生的学习。也许他们只能这样学习,也早就习惯于这样学习。

我下定决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按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但又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学的知识在大脑中不容易扎根,也不容易迁移。遇到较新的问题,往往下不了手。而长期这样,学生会逐渐丧失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我不得不反复讲解,费时又费力。

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在短期内快速而有效,长期则因学生被动学习而使知识掌握不牢,这就需要反复讲解,效率很低。,用这种方式教,自是不如其他教师。但探究性学习,又起不到探究效果,反而更差。因此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尽了力,但期末抽考的成绩却不尽人意,这与我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大有关系。

我觉得我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考虑问题是我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以后在备课时要多角度去考虑,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以便正确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的讲解与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与练,并做到检查到位,且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我还要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请老教师听自己的课,时时改进自己的不足。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我一天天在成长,不断正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从最初的兴奋新奇到现在的不断进步,我相信我会真正掌握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掌握的一切知识和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