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4篇)

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4篇)

ID:8879440

时间:2024-01-10 18:02:15

上传者:LZ文人

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相关政策法规和道德伦理等因素。在工作中,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可以事半功倍,下面是一些实践过的优秀工作方案,供大家参考。

县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县扶贫的新路径新模式,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关于县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近日,桃源县《全面推进金融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管理办法》、《2016年农村精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等一批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先后通过审定,并全面印发实施。

为全面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今年开始,桃源县委、县政府加大金融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安置、贫困学生帮扶、大病救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力度,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研究制定了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

金融产业扶贫方面,采取分贷统还的方式,信用社向贫困农户授信,贫困农户立据贷款后,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统一使用贷款,并负责偿还贷款本息,贫困农户通过订单联结和参股分红等形式获得相应收益,最后实现脱贫目标。

年内,计划发放金融小贷扶贫贷款5000万元。

易地搬迁方面,按照“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原则,对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林业开发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搬迁安置。

政府对搬迁安置人口按一定标准进行补贴。

年内,计划完成3149人的搬迁任务。

贫困学生帮扶方面,以所有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不辍学,所有高中、高(中)职特困学生得到资助为目标,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二层骨干和学校正副校长、村(居)党组织书记、“两代表一委员”中的企业法人,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等方式,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联全覆盖。

同时,通过落实国家助学普惠政策、争取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生给予相应资助。

大病救助方面,设立1000万元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对患大病发生高额费用,由县合管办、民政局、残联和保险公司按政策规定进行报销、救助和理赔后,自付费用在5000元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按个人负担费用余额的30%至50%给予救助。

技能培训方面,以全面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技能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有效整合县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成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贫困农民转型培训和驻村帮扶脱贫培训5000人以上。

 

为了贯彻落实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新模式,切实发挥电商扶贫在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提前整体脱贫的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北发〔2015〕 19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深刻领会把握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扶贫开发基本方略,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94户2331名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按照试点先行、示范推广、稳步推进的要求,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高原生态畜牧业、特色产品加工业、旅游和民族手工艺品等优势产业开发推出系列产品,通过扶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应用电子商务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祁连特色农畜产品销售和生产生活资料的购进,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实现贫困群众减支增收,探索出电商扶贫的`新路径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取得新成效。

二、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形成健全的电商扶贫行政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网络快递、人才培训和考核体系等,电商扶贫服务覆盖全部贫困村,力争电商扶贫到村项目投资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信息化知识普及程度达到全县平均水平、贫困人口来自电子商务的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农牧民电商增收水平,努力把祁连县打造成全州电商扶贫的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电商扶贫试点示范。

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据宽带网络通达、可供外销农畜产品生产规模、交通物流条件,按照不低于全县贫困村30%的比例,确定2016年实施电商扶贫的试点村,在网店建设、运营管理、支持措施等方面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形成试点经验和推进电商扶贫的示范样板。

在此基础上,分年度实施,全力开展电商扶贫,三年内实现全覆盖。

要在贫困乡、贫困村以每乡不少于3个、每村不少于1个的比例,优先安排“万村千乡”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建立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电商扶贫示范网店,优先收购、代销贫困群众的特色产品,并在培训贫困生、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及开展结对帮扶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加快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县有电商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要求,采取“自建服务平台”与“借力外援合作”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方式开展电商扶贫平台建设。

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整合电子商务发展资金、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和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积极推进与京东、淘宝等购物平台的合作,建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地县、乡、村网上销售平台,确保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每个贫困村培养1名电商扶贫专职信息员,负责电商扶贫综合服务,助力农畜特产推销和生产生活用品购进。

先期可依托扶贫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随着发展逐步在本村贫困生、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确定培养,转向市场化运作,并围绕提升农牧区信息化服务水平扩展服务范围。

(三)推进电商扶贫主体建设。

重点扶持培育1-2个效益较高、影响力广、销售份额大的电商扶贫龙头企业,乡镇扶持培育2-3个销售业绩好、带动能力强的电商扶贫网店。

依托乡村电商服务站、电商协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电商扶贫示范店建立电商扶贫服务站,开展网货开发指导、信息服务、技术支撑、营销服务。

鼓励贫困群众开办网店,每个贫困村至少建设1个电子商务扶贫示范网店。

以上均达到“有宽带网络、有上网设备、有固定店面、有一定数量的网货、有线上交易额、有带贫承诺机制和成绩”的标准,形成“一店带多户”“一店(企)带一村”模式。

依托“万村千乡”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网店或具有代购代销功能的电商服务店,线上线下相结合,鼓励本县在校大学生、在外就业毕业大学生开办以销售本地特产为主的网店、微商,按推销业绩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扶持。

(四)加强农畜特产网络商品生产供应。

立足我县优势资源,按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商品化营销的要求,大力发展高原型藏羊、牦牛、玉、青稞、旅游和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产品认证,着力在电商扶贫中形成特色优势。

坚持“一村一品”,确定贫困村主打农畜特色产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开展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加工。

扶持本地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接,积极吸引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多种形式就业。

把农牧产品的质量作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点和优势,推动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打造绿色有机环保品牌建设,围绕生态、安全把好“入口关”。

编制特色产品目录和宣传资料,支持在知名电商平台打造土特产网上集散地,推广和宣传特色产品的品牌,扩大影响力。

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力量,实现农牧、扶贫、林业、旅游等项目资金向电商扶贫村聚集,提高政策支撑能力和网络商品保障能力。

(五)促进电商扶贫人才培养。

开展面向贫困村的以电子商务实务操作为重点的专项培训,2017年达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电商人才,每个扶贫示范网店从业人员在2017年6月30日以前完成培训。

支持贫困村大中专毕业生、初高中毕业或外出务工返乡青年通过电子商务创业或在电商扶贫产业链实现就业。

支持村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乡镇干部领办、创办网店,示范带动贫困乡村电子商务发展。

对县乡电商扶贫管理服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应用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吸引一批知名电子商务运营企业落户祁连,吸引更多的电商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运营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在我县就业创业,带动贫困乡村通过电子商务增加收入。

(六)加强电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物流配送布局,加快快递业发展。

加强与邮政公司、中通、圆通、申通、汇通等快递物流企业合作,全面铺开农牧区快递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解决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重点在乡镇规划建设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成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点,发展与电子认证、网络交易、在线支付协同运作的快递物流配送服务,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尝试推行物流企业与村网店联建、依托城乡公交捎带、发展“草根物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多种模式,加强对贫困农牧区网店的快递物流保障和支撑,确保2018年底发展培育1至3家到村电商服务点快递物流配送企业,确保快速送达。

推进贫困乡村移动通讯、互联网宽带建设,实现全覆盖。

(七)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以普及农牧区电子商务应用为契机,在农牧区加快普及信息化知识,提升贫困农牧民群众应用能力。

要着力浓厚农牧区电商发展氛围,促进农牧区电商较快发展,孵化一批电商扶贫示范乡(村)。

以乡村电商服务站为载体,实现农牧区与城镇的有效对接,帮助农牧民通过电子商务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享受电子商务在代缴手机话费、代购车(飞机)票、农牧业生产及经营信息服务等方面带来的实惠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依托农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扶贫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为主体,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与农牧区新型经济主体开展合作,推动电子商务平台与农牧业种养基地、农牧产品营销大户、大型超市、农畜产品加工、餐饮企业及酒店对接。

建立包含完整旅游要素的资源数据库和具备在线交易功能的旅游电商模式,助推旅游业发展。

促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实现贫困群众减支增收。

四、实施步骤

祁连县扶贫工作计划三年完成,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2016年1月至11月)。

科学确定开展电商扶贫的贫困村,建立电商扶贫试点村基础台账。

制定编制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审批。

围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梳理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和需要实施的重点项目,确定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和资金落实工作。

落实启动试点的各项工作。

(二)工作实施阶段(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

全面实施电商扶贫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按阶段性目标要求,完成县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村电商扶贫服务点建设准备,分层次开展培训,完成先期开展试点村相关人员的培训任务。

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习xx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市委 “1341”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和县委“以县域经济发展为根本,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稳步消化存量为标识”的具体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问题,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镇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

(一)坚持党政主导、市场主体、贫困户参与的原则。

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担负本区域内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协调责任。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参与作用,发挥各主体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广泛调动广大农民自主脱贫、发展生产、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大力倡导脱贫光荣,致富有为的氛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扶贫工作,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二)坚持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原则。

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人口,准确摸清全镇贫困底数,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明确脱贫主要对象。对贫困户采取“一户一档”式精准化管理,确保全镇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信息资料完整完善,分户装订成册。在帮扶措施上做到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基层力量精准到户、基础设施精准到村,分级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采取扶贫工作队帮扶到户,切实增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三)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势利导原则。

针对具体扶贫措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驻村帮扶等实施区分类别,因地制宜,定向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取得实效。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成果。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和项目,强化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新风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到2017年底,实现全镇42个行政村全部出列,5329户贫困户全部销号,133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2015年实现6个行政村,1546户、3845人脱贫;2016年实现18个行政村,1911户、4739人脱贫;2017年实现18个行政村,1872户、4796人脱贫。

(一)精准识别。

2015年9月15日前,对全镇13380名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户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脱贫路径,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四查四看”标准核查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按照“五减五增”标准核查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返贫情况;进一步查找建档立卡过程中漏评的贫困户。采取“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结对帮扶、数据录入”五步骤对贫困户实施精准识别,确保对所有贫困户全覆盖,贫困人口全摸底,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二)精准管理。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精准管理。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实施“一户一档”,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做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每年核查调整一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实施精准分类管理,对五保户和低保户中失去生产能力,无发展条件的纳入政府基本保障对象,社会捐赠、救济慰问等向其倾斜,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和有生产能力、有发展意愿的低保户纳入产业帮扶、搬迁扶贫、就业培训等扶贫项目中。

(三)精准帮扶。

按照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要求,坚持“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方针,采取得力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

1、大力实施产业帮扶措施。大力发展以茶叶和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及其加工业,推广茶香鸡和黑山羊养殖业,走“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基地”的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示范带动效应,培植21个市场主体。形成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户生产组织化程度。培植现代服务业,支持贫困村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有效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科学编制本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乡村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互联网+扶贫”新业态。加快全镇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为贫困户提供电子商务培训。

2、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交通扶贫、水利扶贫、危房改造、扶贫搬迁及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全力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实施道路硬化工程。全面稳定解决贫困户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实现安全饮水全面达标。优先支持贫困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实施危房改造,全面解决贫困户居住安全问题。按照应搬尽搬、应补尽补、应贴尽贴的原则,切实落实搬迁资金补贴及贷款贴息政策。分期分批分类完成全镇1032户的搬迁扶贫工作,4871户的`产业扶持工作。

3、认真完善公共服务项目。扎实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民生工程等各种资源向贫困户倾斜,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问题。落实和推进“雨露计划”,制定贫困户子女教育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子女实施减免和补贴措施。及时将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845名五保人员和722名“两无”人员纳入低保五保救助范围,实现动态条件下应保尽保。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以书记为政委,镇长为指挥长,全镇班子成员为副指挥长,各村支部、村委会,财政,金融,扶贫,民政,移民及教育等单位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成立县直单位、镇直单位、联村干部、县下派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组成的扶贫工作队。通过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有效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相关责任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举措,切实履行精准扶贫职责。认真落实分工任务,切实履行协调、监管、督办、考核职责。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徇私枉法,弄虚作假,造成扶贫资金损失和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依规、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积极宣传引导。通过整合宣传力量,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竞进争先决战贫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积极营造鼓舞干劲、昂扬斗志、奋发进取的精准扶贫浓厚氛围,形成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2017年全部脱贫目标。

(四)改进作风建设。精准扶贫工作是全镇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必须认真抓落实抓出成效。进一步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统一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上来,以良好的干部作风和工作作风,务实肯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不断将精准扶贫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决胜脱贫致富攻坚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武山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宣传新途径,创新宣传工作新方式,采取五项措施,全力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开创扶贫攻坚宣传工作新局面。

一是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宣传。通过县乡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各行业、各部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宣传的效果。

二是制作宣传广告牌,书写标语。在连霍高速、316国道、各通乡镇公路等醒目路段,制作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大型宣传牌,书写宣传标语。目前共计制作宣传广告牌120多个,书写固定标语300多条,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三是编印宣传资料。目前已编写印发武山县扶贫建档立卡宣传单3万多张、《精准扶贫100问》学习手册6000多册、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宣传单2万多份、《农民教育读本》4000多本、《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手册》4000多册、《农村精准扶贫政策问答》5000多册,针对不同群体,有针对性的宣传精准扶贫工作和农民致富技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是多媒体宣传。利用政府的网站、电视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同时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及时将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及全县扶贫开发动态转发给县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目前已累计发送短信30多条。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上传下达精准扶贫工作信息,对工作当中及典型经验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五是组建宣讲团。县上专门从县委党校、县双联办、扶贫办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精准扶贫政策宣讲组,深入到全县15个乡镇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宣讲,全县15个乡镇又各自组建了宣讲队,深入到各村利用召开会议、广播、宣传车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目前累计宣讲达300多场次。宣讲人员深入乡镇、村庄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提高了干部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民政方案】兴城市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2016。

3

2020。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系列全会精神,围绕省、市制定的。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集中力量扶持、改善因病致贫人口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按照。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方针,力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患病对象实现一般性疾病患者治愈,大病患者及时住院治疗并获得救助,慢性病患者有基本医疗保障。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

(

不含低保户和五保户。

)

符合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新农合补助,补助标准与新农合个人所缴纳保费一致。

财政专项资金列支。

1

各乡镇街道会同市民政部门确定健康扶贫补助对象人员名单,并上。

11。

18。

日前报到市扶贫办。

2

7

天。

3

由乡镇录入补贴人员信息,市扶贫办对健康扶贫补助对象人员名单进行汇总造册形成乡镇(街道)汇总表,经新农合办审核后报送市财政局,补助资金直拨到财政社保基金专户。

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严把审核关,确保符合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健康扶贫工作之中。各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体形式

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做到政策家喻户晓,营造精准扶贫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扶贫、卫计、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细抓实,做到底数清、资金精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少数民族扶贫工作,加快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繁荣进步,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党发〔〕5号)及《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党发〔〕9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目前的形势。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促进少数民族增收、提高少数民族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我市通过强化对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的转移就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实现了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自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600万元,培训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12100人,转移就业9800人,就业率达到81%;累计解决了2万多贫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

但据调查,我市少数民族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扶贫问题仍然十分艰巨。目前,全市农村牧区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仍有3.6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13.7万人的26.3%,且贫困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此外,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汉语语言能力等因素制约,培训后的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就业不稳定、就业难问题较为普遍;受物价指数大幅上涨、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自主创业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及可以大力吸纳少数民族就业的微小企业多数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

二、工作任务。

2016年,全市计划通过转移就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等形式,解决5000名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的发展致富问题。其中,转移就业培训1000人(各200人,托克前400人)。

三、培训扶持对象、专业及方式。

(一)培训扶持对象。重点对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进入第二、三产业意愿,有脱贫致富积极性的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进行转移培训;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自主创业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民族特色家庭作坊、小企业、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及劳务公司,作为转移就业的实训基地。

(二)培训专业。根据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及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就业意向,计划设置民族餐饮、民族服饰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族器乐、农畜产品加工、农机操作与维修、室内装饰与维修、保安、计算机、电工电焊、家政服务、酒店服务、道路运营、美容美发、汽车驾驶、汽修、特种机械操作等专业。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辅助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引导性培训和宣传。

(三)培训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依需求定培训,将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大力开展订单培训、企业委培和政府委托企业培训,培训合同签订时间必须在1年以上,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

四、培训组织及转移就业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自愿提出转移培训申请,由所在村登记、乡镇汇总后,上报区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区审核分类后向市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申请培训名额,市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依据各区的培训申请下达培训任务。

接受培训后的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由区、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区扶贫、民族事务管理、就业、劳动保障等部门及培训单位、各级包扶单位协助解决就业问题,签订劳动合同,确保稳定就业。

五、扶持资金的分配与补贴(一)培训资金的分配。

困农牧民费用950万元;用于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30万元;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转移培训宣传报道及民族特色产品推介费用20万元(资金分配情况详见附件)。

(二)补贴办法及标准。

1(转移就业培训。2016年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转移培训费用由市、区财政全额补贴,其中市级按每人2500元的标准补贴,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足。培训工作开展后,市级按照各区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先期拨付30%的培训资金,待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结业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并实现就业后,按照就业一个、补助一个的原则,由培训机构将培训券和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与用工单位签订的用工合同报当地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汇总,经市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核实后兑现剩余70%培训的资金。

2(自主创业扶持。由自主创业者、微小企业法人等向区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提交扶持申请。区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要在7天之内组织人员深入生产、经营地点开展实地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人的资格和资信情况,有无固定的经营场所,是否具有经营能力;核实有关证件、营业执照等;经营项目及其可行性,吸纳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就业增收能力;所从事的经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个人品行有无不良记录等。区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依据调查结果、带动就业人数和产业发展前景,提出资金扶持计划,经市扶贫、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予以补贴。

金并做好资金规范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区、乡镇政府要做好培训后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的就业安置工作。

(二)严格监管,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各区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教学、实训、管理条件、培训质量和培训后就业率等为参考指标,择优选择培训机构。各培训机构的培训合格率、就业率要达到100%,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各区要派专人对培训单位的各班次进行全面跟踪,培训结束时,要核实就业情况及就业率,对检查验收合格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报告。培训机构凭合格报告、转移就业台账等材料报账。

(三)建立健全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市、区财政要将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培训费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足额预算,按时拨付。要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区优势产业、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信贷政策,对自主创业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着力解决服饰制作、传统工艺加工、民族餐饮等微小企业和低收入少数民族自谋职业的融资困难。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少数民族农牧民比照城镇下岗职工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对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给予税收优惠、信贷优先扶持,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少数民族农牧民就业。

(四)完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就业问题。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开办一站式服务,集中发布、收集劳动岗位信息和用工情况,定期召开用工洽谈会,为自主创业的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提供创业培训及创业咨询指导服务。各区、乡镇要成立劳动力转移机构,充分发挥乡领导和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增加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各企业招工要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农牧民,对吸纳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就业工作突出的企业,要给予通报表彰,大力宣传。

采取一企一村的帮扶形式,每个企业每年转移安置少数民族贫困户三至四户。

(六)实施教育扶贫。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至研究生阶段)的扶持力度,确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七)加大评比奖惩力度。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民族事务管理委员会和财政局将于年底对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转移培训就业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检查验收结果兑现奖惩。验收内容及奖惩标准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转移培训就业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府办发〔〕89号)执行。

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接下来小编搜集了2018年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提升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水平,夯实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基础,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失学,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习xx总书记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给予项目和资金的支持,改善贫困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建立精准扶贫学生档案库。

将全市所有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详细档案库,录入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行半年一次的动态管理,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村家庭停止扶贫;对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子女就学,经申请审批纳入扶贫补助范围。

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

按照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进行资助。我市则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进行倾斜;同时提高标准、扩大覆盖面,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实施教育资助。

1.学前教育。由市政府按照国家学前教育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园儿童进行双倍资助。国家学前教育资助金标准为1500元/年/人,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3000元/年/人。

2.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由市政府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双倍资助。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小学xx元/年/人、初中2500元/年/人,建档立卡残疾学生另外增加400元/年/人。

3.高中教育。由市政府按照国家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中生进行双倍资助。国家高中助学金2500元/年/人,市政府按国家标准双倍进行发放,即5000元/年/人。

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发放5000元/人的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给予录取省内院校500元/人、省外院校1000元/人的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补助,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救助,确保不因贫困而失学。

4、职业教育:实行全部免除学费,就读中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xx元/生/年的国家中职助学金,就读高职的学生在校期间享受3000元/生/年的国家高职助学金。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参加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条件,充分发挥教育服务扶贫富民作用。

5.高等院校。对被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和在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可以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贷款额度为6000—8000元/人/年,确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新生和在校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上学。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读研究生提供8000—1xx元/人/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

6.资助金发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资助金每年分两次发放,上半年在春季开学前10天发放到位,下半年在秋季开学前10天前发放到位。

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和高校新生入学路费补助在当年10月份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由银行在当年11月份发放。

夯实基础教育发展基础。

1.学前教育:认真实施《xx城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甘露镇、江益镇两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形成覆盖乡镇、布局合理、就近入学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办园水平全面提升。

2.义务教育。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一是24所农村学校的旱厕改造,投入资金260万元;二是启动泽泉中学运动场、围墙以及苏家垱中心小学、桥浦小学运动场建设,投入资金380万元;三是实施燕坊、乐坪等9所农村村小围墙、地面等维修改造工程,投入资金190万元。三是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和计算机,投入资金150万元.3.加快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大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力度。投入资金80万元,实现贫困村学校通网络,有现代化教学设备,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及时补充农村教师队伍,优化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和年龄结构,补充农村学校教师30人。二是全覆盖开展“国培”、“省培”工作,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50人次。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是对实现教育公平的新要求,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市教体局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做到校长亲自抓,确保扶贫到位。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把落实扶贫开发政策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着力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资助惠民能力。

3.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创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全市教育系统要加强与市财政局、人社局、移民办、新闻媒体、各乡镇等部门沟通,做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

4.加强宣传,浓厚氛围。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各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工作,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人口,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扶贫政策,熟悉资助办理程序并顺利获得资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该项政策顺利进行。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支持xx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会议精神,根据《中共xx市高等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共xx市教育体育工作委员会xx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做好支持xx县教育扶贫工作的通知》(教体财〔20**〕xx号)要求,市教体局决定实行区片对接、双轨帮扶制度,安排四个区和部分市直学校对口帮扶xx县基础教育学校。现将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为支持xx县教育扶贫攻坚,建立市直四区和xx县所划的四个片区之间、以及部分市直学校和xx县部分学校之间进行对接的“双轨帮扶”机制,全方位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切实提高xx县整体办学水平,助力xx县率先在全省完成脱贫任务。

坚持“以强带弱、因校制宜、量力而行、行必有效”的原则。

坚持“一区一案、一校一案”原则,市直四区和xx县所划的四个片区之间、结对学校之间经过详细对接和深入交流,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实现市直四区各对接xx县一个片区、市区学校与县域学校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口结对帮扶。

坚持“硬件建设”与“内涵发展”并重原则。

基本内容。

1.学校管理帮扶。帮助受扶片区、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互派学校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挂职交流学习,使受扶片区、学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教师发展帮扶。采取送教下乡、跟岗培训等形式,受扶片区、学校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跟班学习或培训,帮扶学校定期派出各学科骨干教师及音、体、美专任教师到受扶片区、学校支教或送课,传播先进教学理念。支教、送教教师要能沉心教学,真正融入受扶片区、学校,将帮扶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尽快渗入到受扶片区、学校,提高受扶片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3.教育教学帮扶。帮扶学校要帮助受扶片区、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受扶学校教研活动的交流,实现过程管理、考试评价、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鼓励市区省、市级一类幼儿园与xx县农村幼儿园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地区科学保教水平,帮扶工作由各园自行对接,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4.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受扶片区、学校实际情况,帮助添置教育教学装备和活动设施,积极争取外援资金,改善受扶片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做到真帮实扶。

重点内容。

1.特教学校结对帮扶重点。

xx市特教学校与xx县特教学校结对帮扶,要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与结对帮扶,优先帮助xx县盲、聋哑及脑瘫儿童少年实施特殊教育,且在康复器材配备、功能室建设、骨干教师培养及支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重点。

市教体局安排四个区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分市直学校与xx县24个乡镇中心学校和初中进行结对帮扶。xx县教育局根据地理位置将辖区学校分为四个片区。市教体局统一安排四个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对接片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部分市直学校对xx县规模较大学校开展重点帮扶。具体结对帮扶名单见附件。

区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分市直学校要支持受扶片区、学校,从技术上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同步,解决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等难题。

区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分市直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经验,结合受扶片区、学校的文化基础和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进行文化帮扶。帮助受扶片区、学校搞好特色学校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受扶片区、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区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分市直学校要加强资助政策的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成长,鼓励条件好的学生家庭与受扶片区、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一对一”家庭结对帮扶。

3.普通高中结对帮扶重点。

帮扶学校要帮助受扶学校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管理。帮助受扶学校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双方加强在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防范等工作上的交流与学习。

加强结对学校教师的日常教学交流,帮扶学校定期组织本校优秀教师到受扶学校开展送教活动;结对双方能在高效课堂打造、命题研究、教研活动合作、高考信息共享、联合组织月考、走班教学等方面进行互动。

安排专人负责。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事关xx在全省率先完成脱贫大局。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对学校要安排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学校领导负责结对工作,工作力求精准,措施力求有力,帮扶力求到位。

安排专项经费。市教体局将争取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校要帮助受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开展选派上挂学习活动时,相关人员食宿费用由帮扶学校和受扶学校共同承担。

纳入交流范围。对结对帮扶过程中常派受扶片区或学校的专职负责挂职干部和对口支教一年及以上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按教师交流对待。

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市教体局强化过程管理,加强过程督查,建立支持xx脱贫结对帮扶工作评估考核机制,把相关工作纳入对各区、市直各校年度重点工作督导考核,以激发帮扶工作活力。对在帮扶过程中落实工作不力的要进行问责。对帮扶工作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交流,对成绩突出的学校、个人进行奖励表彰,在各类评优评选中优先考虑。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扶贫帮困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的意见》(广委办发〔20xx〕1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及习xx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学院的精准帮扶目标。

(一)坚持精准原则。广泛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结亲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二)坚持帮户原则。以贫困户为单元,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亲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包括项目、资金、物资和技术等,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真扶贫”。

(三)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扶志扶根扶本,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定发展定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致富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寻找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发展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一)改善生存条件。参与结亲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二)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三)增强致富本领。加大贫困群众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帮扶对象纳入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范围,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开展“洁净水”行动、依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贫困地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一)参与帮扶人员。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

(二)结对帮扶对象。武胜县石盘乡边岩村76户贫困户,武胜县鸣钟乡小寨村56户贫困户,武胜县万隆镇跃进村81户贫困户,武胜县鼓匠乡东原村54户贫困户,武胜县永胜乡平桥村79户贫困户,武胜县真静乡真静村66户贫困户,共412户贫困户。

(三)结对帮扶时间。20**年至20**年,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

(四)结对帮扶方式。院级领导定点联系1个贫困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其余在职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

(五)30岁以下青年教师(干部)定期下派帮扶行动计划(方案另行印发)。

(一)组织领导。学院成立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平任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院纪委办公室,沈邦兵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春红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纪委办公室其余人员为成员,负责该项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整合扶贫力量。各系、各部门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帮扶”的要求,实行“一对一”参与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统一整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和“走基层”、“三联五帮”“双联”、定点扶贫、民政救助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三)落实帮扶责任。牵头贫困村的院级领导和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此次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负领导责任,学院所有在编人员(近三年即将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除外)为定点联系贫困村和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主体。各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学院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实施。每位结亲结对帮扶人员的帮扶资金投入不低于每户xx元/年,帮扶人员每年到村到户时间不低于15天,达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资金和增收产业,实现见项目、见产业、见增收、见成效。

(四)严格督查考核。学院党委、行政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实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同时,学院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办公室将不定期抽查各系、各部门开展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工作的情况,并进行通报。学院纪委加强效能问责,对帮扶工作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宣传报道。各系、各部门要将开展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的工作情况、文字、图片资料,及时报送学院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办公室(xxx313)进行深入宣传报道。

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和《湖北省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进一步推动随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战略目标,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以整村推进为纽带,一手抓扶贫政策到户,一手抓贫困区域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扶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二)坚持瞄准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扶贫开发要始终瞄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实事求是地确定扶持标准和对象,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对农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行全面扶持的扶贫政策。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地区采取分类决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逐步解决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其他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坚持综合开发,走全面发展之路。按照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基础先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把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摆在扶贫开发的首要位置,把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视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环境。

(四)坚持生态环保并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与发展减灾、避灾农业和低碳经济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坚持自力更生,走自我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不等不靠,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三、扶持重点。

20xx年底全市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对象和实行低保政策对象。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以及库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特殊困难地区,是20xx-20xx年扶贫开发的重点扶持区域;在重点扶持区域内继续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镇(11个)、村(55个)和重点老区贫困镇(9个)、村(45个)。

四、目标任务。

(一)扶贫对象减贫主要目标。到20xx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大多数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特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贫困户户均达到三个一:建成1项特色产业项目或其他稳定增收项目,就近或向外转移1个劳动力,有1个科技致富明白人。

(二)重点贫困村(老区村)建设主要目标。到20xx年,每个村建有2-3项能够辐射带动贫困户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平均增长水平;每年脱贫人口1万人以上;正常年景贫困发生率、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有达到通畅标准、延伸到大多数自然湾的村组公路;100%的群众能够饮上安全卫生水;贫困农户居住的危房基本得到改造;群众看病、上学、通信等几难问题得到解决;100%的村有活动场所、卫生室;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五、主要途径。

(一)产业开发。

贫困地区在现有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蔬菜、畜禽、渔业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使产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边远贫困山区重点发展干果、食用菌、茶叶、木本油、草食畜禽和特种动物养殖,形成以绿色、特色食品生产为主;中部丘陵贫困地区重点发展水果、优质粮棉、大蒜、牲猪、家禽养殖,形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城市郊区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形成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应时农产品生产为主。在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同时,要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打工经济及第三产业,通过多种途经增加收入。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抓好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等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人平1亩当家田的目标和工程标准进行治理改造。强化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大田面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提倡使用农家肥,培植土壤肥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土地生产力。

--抓好贫困地区水系配套工程。扶持修建窖、井、塘、堰、渠,抓好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面积,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到20xx年100%的贫困群众饮上安全卫生水。

--加快贫困村交通建设。强化部门职责,解决尚未通路的村交通问题,加快改造贫困村村级道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通组公路通达率90%。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需求,切实解决村办企业安全用电和少数农户用电条件差的问题;加快农村邮政网络、调频广播、无线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武装农民。

(三)搬迁扶贫。

对居住在水库库区、边远山区、地方病多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发展无望的贫困农民,要通过实施多种形式的搬迁方式,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制定搬迁扶贫、生态移民的优惠政策,努力提高搬迁户补助标准,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使被迁户迁得出,住得稳,能致富。对住居分散的农户,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进行相对集中,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善贫困农户生活环境。

(四)科教扶贫。

--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组织考察、试验示范、办班培训、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模式、加工制作技术、现代管理方式,把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贫困地区千家万户。把实用技术培训、科学技术推广延伸到村组、农户。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农村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完善贷款助学方式;落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农村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村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全免费。加强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贫困乡村乡乡有文体综合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和体育锻炼设施。

(五)劳动力培训。

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能力建设。雨露计划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为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以中长期职业培训为主,其他贫困劳动力以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务工技能为主,逐步拓宽工作领域,提高就业领域、稳定增收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一)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把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扶贫投入按照省扶贫投入的10%以上安排项目配套资金,1.5%安排项目管理经费,县(市、区)也要逐年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总量,逐步达到配套比例;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群众改善民生的投入。同时,调整和优化资金使用结构,重点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安排更多资金通过项目效益让更多贫困户直接受益。

(二)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把整村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全市每年实施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主要选择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启动实施。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结合实际,制定新的整村推进验收标准,完善后续管理机制,做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长远致富一个村。

(三)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做好驻村定点帮扶工作。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驻村帮扶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带领部门开展驻村帮扶一定三年,不脱贫不离开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在项目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安排,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

(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地区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充分发挥老促会、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七、组织领导。

(一)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制。继续实行扶贫开发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进展快慢、效果好坏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对本区域内的扶贫开发工作亲自部署、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扶持政策和帮扶力量落到实处。要切实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扶贫开发工作。

(二)制订各级扶贫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县(市、区)都要按照《湖北省农村扶或发纲要(20xx-20xx)》和本方案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综合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制订本级本地区扶贫开发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政策措施、实施步骤、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

(三)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据《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督办检查,及时纠正项目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加强对县(市、区)、乡镇、村扶贫规划的组织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对口帮扶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做好扶贫统计监测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负责贫困统计监测工作,有关部门配合,制订新的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全面、系统、准确、动态地反映规划实施情况和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形成能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抓好社会治安,努力形成文明村风,为规划实施和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六)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建设好各级扶贫工作机构,是扶贫规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各地要把加强扶贫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帮助解决机构调整、人员编制、经费安排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能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确保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附:南溪镇20xx年帮扶脱贫人口任务分解表。

20xx年是组织实施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最为关键的一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对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以及伊犁州安排布署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用科学的扶贫观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抓住机遇、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把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4个重点乡和40个重点村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从本县实际出发,具体落实好自治区扶贫办【20xx】36号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庭院经济、计划生育、残疾优扶、畜牧兴家、扶贫救助、抗震安居、技能培训、劳务创收、产业带动、社会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通过整合扶贫资源,抓好一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扶贫开发工作绩效,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尼勒克县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要完成自治区下达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计划2036人392户的脱贫任务和伊犁州下达的3326人595户脱贫任务,争取使20%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958元和超过动态脱贫标准,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全县确定400户脱贫重点户,争取人均增收400元。全县通过缺项补项确保20xx年自治区验收的4个重点村基本达到整村推进五通、五有、五能标准。全县培训贫困劳动力1万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2000人,重点培植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2000户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

(一)抓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坚持高位推动,加强资金整合力度完善缺项补项项措施,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支持农口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验收村五通、五有、五能的缺项补项问题,当年财扶项目资金70%将用于验收村和试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首先确保四个验收村(克令乡萨拉尕什村、乌赞乡吐尔克买里村、胡吉台乡乌兰布鲁克村、乌拉斯台乡巴彦郭勒村)完成整村推进缺项补项任务。重点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的落实,争取财扶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贴息贷款、外资项目、社会扶贫五块资金,总额超过3000万元,实施50个以上的整村推进缺项补项建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万人。积极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期准备,减贫重点放在西三乡,通过区域性扶贫开发,缓解我县连片贫困问题。同时,20xx年全县将争取和确认1020个州级和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扩大扶贫开发的覆盖面。认真实施好抗震安居扶贫工程,完成2698户抗安工程任务,结合整村推进验收计划,把抗震安居工程作为扶贫开发一项十分重要工作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和实施好集体经济扶贫项目,实现23个空壳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万元,争取10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5万元的目标。

(二)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着重加强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使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依托职业学校和扶贫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培训,全县将确认2050个技能培训点,全面实施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尤其要抓好少数民族贫困农民的汉语培训。通过岗前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农牧民从事餐饮、运输、建筑、家政服务等行业。积极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输出转移,大力实施5+2劳务创收扶贫工程(即:每年输出贫困劳动力5000人,年净创收2000元),拓宽非农收入的领域,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使当年非农收入的增长额占到贫困户增收额的40%以上。20xx年,全年计划培训贫困农牧民总数达1万人(次)。

(三)抓好产业化扶贫,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的功能。

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贫困人口农牧业生产性收入、提高贫困乡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实施5321产业扶贫工程(即:争取到20xx年每户户均达到5头牛、30只羊、20只鸡或鹅、10亩农作物高产田)。在确保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区畜牧业;同时,要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革步伐,走牧民定居、牧农结合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贫困乡村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做大做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和确认新疆褐牛、伊犁白鹅、尼勒克县六辫红大蒜、脱毒大蒜、鸵鸟繁育等510个示范乡和示范村。20xx年,全县将确认3---5个县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1-2个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尽快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

(四)抓好社会扶贫,构建和谐扶贫运作机制。

坚持进村入户,实施干部包扶。加强与中央、自治区、州直机关等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扶贫协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的沟通交流,继续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美德,扶持贫困乡村发展。挖掘社会扶贫内在的潜力,拓宽社会帮扶领域和方式,既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对口支援,又切合实际状况解决吃穿住等实际困难,既无偿扶贫济困,也互惠互利进行双赢合作,不拘形式,突出成效,使社会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实施好42225彩虹计划社会扶贫工程,即:州、县、乡、村四级责任帮扶4000人结对子帮扶2000户贫困户。另外,200名社会扶贫志愿者帮扶200户贫困户,争取社会各界扶贫总资金总额达到500万元,筹建尼勒克县扶贫基金会;助建2个扶贫医院和5个扶贫超市,全面推行县级机关定点帮扶村量化考核制度,加大县级机关帮扶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的公示、宣传、总结、表彰工作,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举全县之力,集全社会之能,解群众之贫,大力营造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使社会扶贫成为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五)抓好进村入户,实现贫困户收入的突破性增长。

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核心任务,用增收体现扶贫开发的效果。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扶贫到户的增收方案,一户一户地制定增收措施,确保覆盖面广、带动力强、见实效快的增收措施进村入户。根据贫困户的需求和特长,逐户研究设计扶贫项目,彻底改变分散使用力量、不分贫富一起扶的现象。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成果,全面掌握贫困户受益的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宜、多样的方式,扎实做好进村入户工作,避免表现化、形式化。重点实施好安居乐业庭院经济扶贫工程,其内容是四带、五起来,(四带:带着感情去乡村、带着亲情去农家、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五起来:房子亮起来、院墙围起来、院内绿起来、家禽养起来、劳务输出干起来)。20xx年,全县要建立和确认10庭院经济扶贫示范小区;万头优质奶牛县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选定一个扶贫开发重点乡新建一个千头优质奶牛乡;选定一个重点村为新建百头优质奶牛村;启动和新建大蒜村、肉鸽村、贝母村、养牛育肥村、养羊育肥村、大棚村、刺绣村、鸵鸟村、土鸡村、养鹅村、火鸡村等15个专业村。同时,重点实施好计生扶贫幸福工程、残疾人优扶工程和贫困妇女畜牧兴家扶贫工程,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增强扶贫资金项目的引导、支撑、辐射功能,确保扶贫效益最大化。加大对自治区确认的小康建设示范乡和示范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确保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到100%。另外,认真实施好两建一补扶贫救助工程,即:建立扶贫救助基金会,建立扶贫救助网络,除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实行最低生活定补救助之外,由县扶贫救助中心利用扶贫救助基金对农牧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尝试和开展实物供给等救助活动。

(六)抓好科技扶贫,引领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

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科技扶贫为主线,向科技要扶贫效益,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科技含量,以促进贫困乡村和农牧民稳步增收。充分发挥尼勒克县的资源优势,选准项目,建好基地;滚动发展,综合开发。着重建设好脱毒大蒜、脱毒马铃薯、旱作马铃薯、新疆褐牛繁殖推广、驼鸟繁殖、澳州羊驼引进、肉鸽养殖、火鸡养殖、伊犁草原牧鹅养殖、哈萨克妇女刺绣、果蔬保鲜库等10个科技扶贫基地。全县以点代面,示范引导,建设100-200户科技扶贫示范户。20xx年,要依靠先进实用技术的导入,培育特色产业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牧民,让贫困农牧民从科技扶贫的实际应用中增长致富本领。争取自治区科技扶贫成果展示会在我县召开。通过大力推进科技扶贫,将提高我县科技扶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绩效。

(七)抓好和外资项目,拓展外资扶贫领域。

积极拓宽外资扶贫的范围、领域,丰富外资扶贫的内容,不断增加合作伙伴,开展富有成效的投资合作项目。构筑外资项目利用平台,建立外资扶贫规划和协调机制,保障外资项目办公室的正常运行,加强与国内扶贫资源的整合,增强外资扶贫的实际效果,为贫困乡村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有力的外资扶贫服务。具体抓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唐布拉旅游风景区绿色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启动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借助外资参与扶贫开发,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20xx年,外资项目进入启动阶段,按照县委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协调人员,落实机构编制,保证人员到位。

(八)抓好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建设和制度落实,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1.扶贫开发规划要以乡(镇)场为基本单元,以贫困村为基础,先编制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再在村级规划基础上编制乡(镇)场和县级规划。村级规划一是要在县扶贫开发局的指导下,按照向自治区申报的40个贫困村指标和县政府依据贫困状况确认定的县级贫困村而编制;二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帮扶单位和资金来源等;三是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评估论证并批准;四是由县扶贫开发局汇总报州扶贫办和自治区扶贫办备案。

2.通过规划建立20xx-20xx年县、乡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0月份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扶贫开发规划原则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今后每年度的扶贫开发项目计划必须从扶贫规划项目库中选择编排,凡未列入扶贫规划项目库的项目,不能安排使用扶贫资金。

3.在财政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在自治区下达的资金指标内,从本县实际出发,贫困村之间适当平衡,但也要体现重点,其中70%用于自治区当年验收的贫困村发展生产。同时,项目的资金补助标准不得高于自治区规定的标准;项目要由县扶贫开发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申报,项目下达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安排下方可组织实施。

4.要巩固制度落实年的工作成果。全县的扶贫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扶贫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人员,高质量地完成建档立卡任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设立微机档案。另外,完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对财政扶贫项目运行、扶贫资金管理、扶贫效益分析等情况继续进行绩效考评。同时,要认真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尼党发[20xx]11号《关于进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不断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县、乡、村三级层层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书,坚决实行扶贫开发一票否决制。县财政20xx年列入预算的100万元县级扶贫配套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研究扶贫项目,并落实到当年农口资金整合的重点验收村。

(九)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高位推动,坚持扶贫就是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20xx年扶贫开发继续实行高位推动和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场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及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工作导向的具体行动落到实处。要健全县、乡、村三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扶贫开发中强化政府行为,把具体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同时要切实充实和加强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力量,稳定人员,改善条件,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增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尼党发【20xx】11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人事、机构编制要大力支持县、乡两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强化人员力量,强化部门职能,强化考核管理,切实保证扶贫开发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十)加强调研,全面协调,认真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调研,全面开展扶贫规划工作。扶贫规划工作是深入各乡、村和贫户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的问题;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扶贫成果,超常规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任务重、难点多、压力大,但我们相信,在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能够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20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扶贫开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切实做好20xx年合肥市扶贫开发工作,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开放、开拓的扶贫方针,以稳定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缩小贫困地区发展差距、帮助扶贫对象建立增收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构建行业扶贫、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xx年在国家提高贫困标准的基础上,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200人,新建15个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实施19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建设,在长丰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开发式的扶贫政策制度的有效衔接试点,实现长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三、重点工作。

1、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意见》(皖政〔20xx〕27号)精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国家级项目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标准,省级项目按照8+1的建设标准,市级项目在国定和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标扩面,统筹推进项目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协调发展。学习借鉴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先行区的做法,结合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合肥模式的成功经验,适时在整村推进示范村启动连片开发工程,实行统筹规划,统筹政策措施,统筹组织实施,以点带面,扩面成片,形成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2、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始终把优化贫困乡镇和村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着力点。由市扶贫办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建立市级村企共建帮扶名单,组织一批上规模、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市财政在扶贫贴息、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产业化政策奖补等方面进行优先安排。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入户工程,大力支持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加项目,特别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工程。整合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等各类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培训,切实增强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水平。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进乡村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农业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整合各类扶贫助学资金,对建档贫困家庭在读高中、大学的学生实施扶贫助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行动。继续组织实施农村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力争参训的农村退伍士兵100%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00%实现转移就业。

一、一联一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协调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驻肥部队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智力支持。

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帮扶工作,需坚持、帮扶村、帮扶户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珠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珠办发[20xx]20号)文件精神及要求,为认真切实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给华发集团的扶贫任务,确保“双到”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司接到任务后,党委班子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委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此次“双到”扶贫工作,会议决定董事长袁小波同志担任主要领导,党委书记徐荣同志具体负责,并抽调4名骨干迅速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组成立后,先后3次进点实地考察,对挂扶村(山美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通过调研,摸清了该村贫困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村贫困的主要原因,统计了该村贫困的具体数据,设想了该村脱贫致富的策略,明确了该村建设的具体项目,并结合山美村及我司工作实际,制定了三年“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的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目的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立体扶贫、讲求实效、长远兼顾、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共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村民自主意识及奋发精神,努力实现近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的宏伟目标,力求扶贫工作多方位、多途径、多措施、办实事、求实效,确保“双到”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被帮扶村、户实现脱贫致富。

(二)目的

通过扶贫工作实践,把党对农村建设的思想、恩情和共产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出来,把为农村办好事、办实事,实现脱贫致富、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创造出来,把省委、市委、市政府扶贫帮困的要求和决心实现出来,把华发集团办实事、求实效,响应号召、心系贫困、情洒山村的精神和实际行动发扬出来,为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先进性形象为主要目的。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原则。

在市扶贫办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开展扶贫工作,紧紧依靠两地党委和政府,平衡大局,不搞特殊,不搞单打独斗。

2、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

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科学规划扶贫项目,合理使用资源,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把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讲实效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简单的搞一些“面子工程”。

3、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

扶贫工作应与当地党委政府结合起来,以当地县、镇、村相关农村规划为基础,大力扶持或共同谋划,不搞包办代替。

4、坚持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

要把解决当前特困户温饱和基本生活条件,改善贫困面貌和确保村、户长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搞单纯救济,要以达到彻底脱贫为根本准则。

5、开展“立体扶贫”。

扶贫工作要从观念扶贫、规划扶贫、组织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资源开发、创办企业、扶持集体经济等全方位入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尽最大可能在三年的时间内帮助贫困户实现基本脱贫,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改善。

6、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个人脱贫相结合的原则。

在扶贫帮困和发展集体经济时,要以点带面,要有辐射半径,真正实现“打一炮、响一片、炸一群”的实际效果。

二、帮扶范围及主要意向

1、特困户的经济救助。

惠来县惠城镇山美村现年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的特困户39户,包括低保户18户、五保户6户、因伤、病、残、亡、孤等原因致贫的15户,这些特困户因无劳动能力或家庭负担沉重等原因,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且无计可施,无法实现自主脱贫的,只能给予经济上的救助,以达到其解决温饱和改善生活条件之目的。

2、一般贫困户“一户一法”帮扶。

一般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有富裕的劳动力或有可开发的资源和可挖掘的潜力未能有效利用和发挥的,这部分贫困户及人群缺乏的是思想、经验、发展路子、具体项目及方法措施,为此,帮助他们科学规划脱贫方略,研究制定脱贫路子、项目及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利用宝贵资源,传授他们成功的种植、养殖、经营、创业、就业等经验,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具体困难,力争“一户一法”携手帮扶,引导其实现脱贫致富,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成为奔小康生活的新的人群。

3、村集体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规划。

山美村是一个没有村集体企业的贫困村,年均收入不过1.4万元,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全靠上级拨款和外部支援,村里几乎没有自主的经济能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调整村经济结构、创办村集体企业、引进外资和经营项目是村“两委”班子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

因此,帮助山美村规划新农村建设蓝图,开发利用村集体现有资源开工办厂、办企业,创建村集贸市场,组织村民发展集体经济,从而达到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的双重效果和实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

4、新村规划及村容村貌的`整治。

山美村是一个拥有5000多人的大村,由于缺乏长期发展规划,有新房无新村,新旧混杂,杂乱不堪,加之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差,房屋乱建、垃圾乱堆乱扔且长期不进行处理,村里的排涝沟被生活垃圾堵塞,臭气熏天,导致脏、乱、差现象满村皆是,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和村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整治村容村貌是新农村规划不可缺少的重点内容,争取建立村片区环境管理负责机制,筹建固定的环境监督管理队伍是必走之路,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举措。

5、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宅基地的规划。

山美村人均耕地面积仅0.2亩,耕地少,人口多是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一直靠种田为生的纯农民看不希望,加之村里建设没有规划,公有土地出让、私有土地被不断增加的人口作宅基地而无章挤占和破坏,本来少得可怜的土地还在进一步萎缩。

因此,保护基本农田、规划新村宅基地是当务之急,使农田被挤占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使新村规划建设有、有秩序平稳进行。

6、督促当地党委、政府加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

大家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山美村至所以贫穷落后,历届领导班子能力较弱、计划性工作不强、组织管理意识落后、投身农村建设事业的精神不足,想得少,做得少所致,加上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和困难,不能做到迎难而上,主动攻坚力度欠强,导致长期贫困而得不到改善。

因此,加强村“两委”班子组织建设,提高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组织指挥与协调能力,真正起到“火车头”效能也是扶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脱贫致富的组织保障。

三、具体任务、方法步骤及总体目标

(一)20xx春节前对山美村特困户(39户)组织一送温暖生活救助活动。

(二)针对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397户)制定三年脱贫计划。

(三)联系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山美村新村建设作出近、远期规划。

(四)选址村中央水塘处填一半后建一个集贸市场。

(五)将山美村星光之家与村广场连同老人会庙堂建一个村中心休闲公园。

(六)引进技术,变废为宝,将山里矿渣进行利用,与矿山老板合作筹办一个制砖厂。

(七)对山美村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并建立村属环卫管理队伍。

(八)招商引资,办一家加工型工厂(服装厂)。

(九)组织贫困户富裕劳动力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并解决就业及转移就业问题。

(十)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

四、资金筹措及计划安排

五、具体要求及监督管理

1、领导要高度重视,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制,亲自督导,指派专人负责,力争将扶贫任务“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落到实处。

2、做好对接帮扶村的情况登记工作,与挂扶贫困村(户)迅速建立联系,并做好长期沟通的具体工作。

3、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将所有资料要进行归纳统计,填写相关表格记录卡,与照片资料一并上报市扶贫办,并报省扶贫信息网上进行公布,定期统计、及时汇报帮扶的进度和工作情况。

4、建立验收管理规章制度。

要求对帮扶项目严格实施全程监督管理,并由责任单位会同相关部门进行项目验收,督促检查项目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严防不良情况发生。

5、按照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专款专用、用到实处。

6、必须重点注意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扶贫要讲究实效,不能简单地搞个“面子工程”,要落实到村民贫困户;二是扶贫不能弄成单纯救济,扶贫对象的村和村民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三是扶贫工作应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结合起来,扶贫结果符合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规划。

7、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考察落实扶贫项目、发展村集体企业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搞办不到的项目,不许办不成的愿。

8、工作组进驻当地挂点工作时,要厉行节约,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展示我企业严谨、实干的精神和作风,努力在百姓中树立起应有的良好形象。

六、附件

1、惠来县惠城镇山美贫困村脱贫工作规划

2、山美村扶贫项目可行性报告

3、山美村集贸市场及中心公园规划图

根据永州市委“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暨建设扶贫工作要求,驻洞口庙村扶贫工作组为贯彻落实市委下达的扶贫工作任务,在唐能武副市长的领导下,成立了由市信经委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为组员的扶贫工作小组,按市委统一安排于2月15日入村正式开展工作。

工作组入村后,对洞口庙村进行了实地考察,组织村组两委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分析研究,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设想了该村脱贫致富的策略,明确了该村建设的具体项目,结合实际,特制定扶贫工作规划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湖南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意见》和永州市“建设扶贫”活动的部署,深入群众、深入村,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的

通过扶贫工作实践,着力建设好村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先进性形象为主要目的。

三、存在困难及解决方案

1、困难户的经济救助。

洞口庙村现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困难户,包括低保户35人、五保户9人、特困2人,这些困难户因无劳动能力或家庭负担沉重等原因,基本生活难以保障。

2、道路建设方面。

健康村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镇健康村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全民参与创建健康村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我镇健康村创建工作的进程,夯实健康村工作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增强农民防病意识,提高农民健康素养,促进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结合我镇创建健康村工作,特制定20xx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社会监督、科学治理、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巩固去年创建的健康村工作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体系,全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按照“健康村”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健康村创建力度,在健康村完善以健康为核心的多级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村域健康环境创建机制,完善工作网络和建设健康环境机制,完善居民健康生活教育引导工作机制,完善健康村“示范户”评比机制,培养村民树立健康观念和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养,养成健康行为,倡导和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村创建水平。

(一)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为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历年创建的健康村进行考评。对考评不合格的健康村,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将取消健康村荣誉称号。各健康村一定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加强管理、迎接考评,确保顺利通过。

各健康村要以村容整洁达标建设和“清洁家园”活动为载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卫生督查巡查活动,实行“日查、周评、月考”制度,开展“卫生清洁户”评比,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根据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着重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保持农村环境常态卫生整洁。重点是保持道路两侧、河道两岸、宅前屋后的环境整洁。

2.注重环境卫生设施的改造管理。重点是公厕、垃圾房(箱、桶)、倒粪点等建设和管理,要求达到无害化的管理标准。

3.敢于解决突出的环境卫生问题。要以农村禽畜养殖场、菜市场、废品堆场等为难点区域;以农村公共场所和村民家庭宅前屋后为突出问题;以整治乱堆物、乱排污水为重要内容,严格管理,攻克难点、解决难题,保持常态卫生整洁。

4.加强农村病媒生物综合防制。组织季节性的病媒生物突击消杀活动,抓好鼠、蟑、蚊、蝇防制设施的建设,加强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四害”滋生环境,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1.完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橱窗)。人口较密集的村(社区)需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专用宣传栏”,由村卫生室负责定期更换和日常管理。

2.完善健康教育活动室。“健康教育活动室”是村举办健康教育知识集中宣传、观看健康知识影视片的主要场所。“健康教育活动室”可以利用村活动室、卫生室等场所,有条件的村可单独安排场所。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25平方米,具有课桌椅、黑板、电视机、功放机、dvd播放机、照相机(摄象机)等基本设施。组织村民阅读健康报刊、观看健康知识音像制品。健康教育活动室”由村卫生室负责日常管理。

3.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根据季节特点、疾病谱和热点健康问题,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年内不少于6次。

4.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和宣传物品。定期把健康教育资料、健康宣传物品发放到每家每户。全年至少4次,做到不漏发、不少发,并教育村民妥善保管。

(三)深入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

围绕四项管理任务、七项重点工作,把“健康自我管理活动”落到实处。

1.四项管理任务

第一项管理任务:掌握基本健康知识。管理要求: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关注健康信息;参加健康活动。学习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基本教材。“四控一动”、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传染病、掌握应急自救技能。

第二项管理任务: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管理要求:掌握健康标准;学会健康自测;定期健康体检;有病及时诊治。

第三项管理任务: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管理要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第四项管理任务:针对疾病加强管理。管理要求:遵医规范用药;寻找危险因素;制定实施方案;定期检查随访。

2.七项重点工作

(1)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可采用内聘、外请等方法,聘请村卫生室医生、村干部、本地区热心于健康教育的干部、老师和各界健康志愿者来村讲课,有条件的也可聘请有关健康教育专家。全年每个村至少举办有一定规模的健康讲座6次以上。

(2)开展《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学习和知识竞赛活动。可组织《问卷》测试和《问卷》抽奖活动,组织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知识竞赛。

(3)组织农民健康体检。做好各年龄组农民的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对慢性病人,组织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对普遍性问题,开展有针对的健康教育。

(4)关爱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因地制宜推出关爱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的措施。

(5)广泛开展“四控一动”活动(控油、控盐、控烟、控体重、适量运动)。通过建设健康家庭,培育示范户、标兵户,组织介绍交流、家庭互动,把“四控一动”落实到每户家庭。一是控油、控盐:介绍控盐勺、控油壶的使用方法;推广健康饮食谱;二是控烟:宣传《控烟条例》和吸烟危害,落实农村控烟措施。村卫生所、办公室实施禁烟,活动室实施控烟,制定控烟制度,张贴禁烟标志;在规定禁烟的公共场所不吸烟、劝阻室内吸烟;设立室外吸烟点,以后逐步减少吸烟点。组织控烟宣传活动,主要活动有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活动等。三是开展文体健身活动:

(6)开展全民健身、愉悦身心等有益健康的宣传教育;普及各类文体健身活动,推广日行万步,因地制宜建设“健康路”。组建体育文娱团队,开展活动,参加比赛。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形成“一村一品”健身项目。

(7)建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推进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可以吸收健康人群参加,注意吸收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参加。

(四)扎实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在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调查、“健康一二一”运动操竞赛活动,以及发送“健康大礼包”进农户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民加强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提高,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

各村(社区)要切实加强对创建健康村工作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村委实施、群众参与,形成合力,为全面扎实推进创建健康村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

乡镇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帮扶工作成为关键,如何全面提升农村扶贫工作水平?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个乡镇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以供学习。

根据《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山东省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方案和《平邑县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平办发【20xx】24号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精神,不断完善贫困群体精准识别工作,努力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今后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升我镇农村扶贫工作水平。

二、基本原则

全面调查,分级负责,民主公开,客观公正。

三、调查范围

全镇所有行政村提出申请的贫困农户家庭,重点调查双河村、南庞庄、碌碌泉村、周庄村、石棚村、曹家庄村、黄金庄村、五块石村、前马槽村、桃沟村“十二五”期间确定的省级和市级贫困村10个。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标准:按照山东省农村扶贫标准3000元(2010年不变价,相当于20xx年现价3322元)的标准进行识别。

2、规模:对10个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按贫困发生率平均50%的比例进行识别,非重点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按贫困发生率平均5%的比例进行识别。

3、做法: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采取“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进行贫困户识别。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培训。制定《临涧镇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督导检查组、抽调人员成立入户调查组(每个村2-5人,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3人)。

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农户申请。

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发动群众自愿填写《贫困户申请书》。

第三阶段:入户调查。

对提出申请的农户由镇工作人员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信息,剔除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第四阶段:民主评议。

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进行民主评议(1000人以下的村不少于20人,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30人),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第五阶段:公式公告将贫困户入选名单在村内显要位置张榜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无异议后报镇。

镇汇总审核确定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

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告(公告时间5天)。

第六阶段:建档立卡。

各村对农户调查登记表进行分类统计、装订后报镇政府,镇汇总后报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备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社区、村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人员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按时准确完成任务。

(二)强化宣传发动。

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强化,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肃工作纪律。

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

要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等行为,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靠、合理。

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任何人不得擅自将农户信息对外公布、提供或泄露。

(四)确保时间和质量。

各社区、村要严格工作程序,严格标准,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能入,确保精准识别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

要集中人力、物力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强化督导检查。

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工作被动落后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将责令进行重新识别。

并在年底千分考核中给予倒扣10—20分的处罚。

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有效推动全镇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14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首要政治任务,以新一届中央领导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的产业发展现状,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坚持以连片开发为抓手,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积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确保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脱贫攻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二、工作任务

20xx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着力抓好整村推进项目。

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瞄准当地群众的传统生产生活习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力量,分类施策,整体推进。

重点抓好花园村、门前村中药材、茶叶、养羊、养鱼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求带动多数农民脱贫致富。

2、着力抓好贫困户的干部结对帮扶。

根据全镇人口的现状,结合我镇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今年必须约470户2050人脱贫致富。

在县水利局和发改委牵头等单位扶贫花园、曹畈村的同时,集中全镇所有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重点是帮助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对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扶贫卡片,年终检查评比,对没有发展产业及脱贫的农户,明年干部继续结对,直至脱贫。

3、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项目。

要统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各类自然和社会资源,紧紧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扶贫互助资金的作用,积极协调争取各级信贷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群众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业等短平快产业项目,着力摸索光伏产业项目的实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战略的顺利实施。

4、着务摸清贫困人口家底,明晰扶贫思路。

加大力度对贫困人口的监测,对低保户、返贫户、贫困人口摸清摸准,这是今年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对来年的结对帮扶早作准备、早定措施,确保完成每年脱贫任务。

5、完成200名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名贫困劳动力农业技术培训和40名贫困家庭子女的.助学。

通过努力,争取20xx年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县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

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责任制。

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在全镇上下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加强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推进行业和社会扶贫。

资金支持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

要积极动员广大镇村两级干部主动走出去,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借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全镇产业发展思路、各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民群众,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通过组织筹措大量民间资本,增强自我脱贫致富能力。

3、加强扶贫项目的管理服务。

使每一个扶贫项目尽快发挥更大更好的经济效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所在。

要建立健全项目领导组及其组织机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人马”,全程跟踪服务,加强项目前、中、后期管理,不定期分析项目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

确保项目良性发展,创出成效。

为加快我乡*********村扶贫开发步伐,增加贫困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规范管理扶贫生产畜在扶贫户的生产生活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严格按照扶贫单位对扶贫牲畜的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合,积极接受扶贫单位及群众广泛监督,以促使****村扶贫开发工作尽快实施打好良好的基础,现拟定*******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保障

项目实施必须在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后实施。

根据项目内容,由州建设局、乡政府以及项目所在村委会共同参与实施。

二、进度安排及实施单位

(一)******村扶贫户生产母牛养殖扶贫资金项目由州建设局实施。

预计时间为20xx年x月至x月。

(二)生产母牛养殖,建设地点:****村州***局对口扶贫**户,分户一头生产奶牛计**头。

项目总投资:**万元。

负责单位:州***局、****乡人民政府、*********村委会共同参与实施。

(三)扶贫培训项目:扶贫业务培训,建设地点:村委会,培训内容:养殖业使用技术、动物防疫常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扶贫户41人次 。

三、保障措施

加强对扶贫铁畜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切实做到帮扶措施到户,技术服务到户,效益惠及到户,充分发挥扶贫生产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贫困户真正受益。

一是制定乡一级抓村一级,村一级抓具体负责人的层层抓落实的模式追究责任制。

乡政府采取乡级分管领导(联系点领导)具体负责抓好扶贫铁畜的管理和监督,村“两委”全体干部负责承包5-10扶贫户监督,每个扶贫户相互监管的捆绑式管理模式的管理措施,确保将扶贫生产畜在扶贫户的生产生活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按照管理要求,乡兽医站(育种站)对每头铁畜牛戴耳标,登记造册,严禁和预防扶贫户在生产当中出现因管理不善造成扶贫牛倒卖、送人、其他用途或伤亡等现象造成铁畜流失,同时,明确乡兽医站、配种站技术人员职责,提高技术服务,力争年有牛犊,确保在发放的生产牛基础上三年内存栏牛头增加到3头。

四是加强对项目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定期检查,加大扶贫生产畜使用的监控力度。

乡政府定期举办相关的配种、动物防疫培训,同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负责该区域配种、防疫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村干部对扶贫户饲草料筹备,发展生产方面督促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对项目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扶贫户警告、终止合同,收回牲畜、追究责任和损失,最终做到扶贫生产畜管理的科学、优质的技术服务、有利的保障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户,见效一个户、脱贫一个户的目标。

方案一:乡镇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已全面有序铺开。

宜章县被省扶贫办定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经争取,我镇香花、高枧两个村纳入试点村。

为切实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县扶贫办的安排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扶贫小额信贷已成为金融产业扶贫最重要最实用的融资手段,是我省扶贫工作的一大品牌。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关于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为进一步做实做强这项工作,根据湖南省扶贫办《关于做好2016年度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湘扶办发〔2016〕14号)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全省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的意见》(湘扶办联〔2015〕25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统贷统还问题的意见》(湘扶办联〔2015〕2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金融的助推及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农户内生动力。

按照“有需求、贷得出、收得回”的总体思路,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程序、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鼓励全市所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农村贫困户开展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小额信用贷款,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完成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目标,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如期脱贫。

二、实施对象及范围

全市建档立卡的所有贫困户中有发展意愿、有发展潜质、有资金需求、有还款来源并通过银行金融机构评级授信的贫困户,鼓励支持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效益较好的其他企业以分贷统还方式参与脱贫帮扶。

三、扶贫贷款的任务、用途及效益

1、目标任务。

紧紧盯住全市2018年如期脱贫这一主体目标,围绕“扩面、提质、增量、高效、安全”十字方针,充分发挥银行金融业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及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以分贷统还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作用,扩大贷款受益面。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总数为24353户,金融部门要积极组织评级工作,评级工作要覆盖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参评率要达100%,有效授信率达90%。

今年首批金融扶持贫困户发放面不得低于20%,支持贫困农户不得少于4870户,发放扶贫贷款7300万元,各乡(镇、办事处)计划发放数见附表4。

如果扶贫项目较多,需增加发放数,需由乡(镇、办事处)向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提出申请,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增加。

2、贷款用途。

扶贫小额贷款要围绕产业发展这个核心,精准发力。

信贷资金必须用于发展产业,贫困农户有能力自己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可将扶贫小额贷款直接贷给农户,扶持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自己没有条件发展生产的,可通过自己申请,乡镇推荐,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其他企业(以下简称“扶贫企业”)作用,实行分贷统还模式扶贫,该模式要求“扶贫企业”必须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回报给贷款贫困户年回报率不得低于10%),禁止将信贷资金用于简单的资本分成。

3、注重贷款效益。

各乡(镇、办事处)要抢抓机遇,认真筛选产业项目,力争通过金融扶贫支持,尽快发展农业产业项目,跟踪和掌握贷款使用情况,并对扶贫信贷进行效益评估。

扶贫贷款不得用作购置生活日常开支等非生产性支出,也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

4、确保贷款投放安全。

各乡(镇、办事处)在筛选项目及推荐贷款人时,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安全,按照“贷得出、收得回”的原则进行把关,凡由各乡(镇、办事处)推荐的贷款,以乡(镇、办事处)为主督促收回,各乡(镇、办事处)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由村委会和村金融扶贫部把好初选关,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和办法,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防止出现不良贷款。

按照“谁推荐、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推荐贫困户及企业。

对程序到位但确因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的符合核损条件的贷款,经办人员实行尽职免责;对因工作不负责或弄虚作假造成贷款收不回的直接责任人实行追责。

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对各乡(镇、办事处)坏帐率进行考核并与发放贷款挂钩。

四、贷款品种及额度

(一)贷款产品。

扶贫贷款全部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市金融产业扶贫部对扶贫小额贷款给予贴息扶持。

(二)贷款额度。

1、全市额度。

全市扶贫贷款总额度按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的10倍比例投放,贷款风险补偿金随贷款总额进行扩增,总额度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负责把关,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按政策及时增加风险补偿金。

2、个人额度。

由银行按1至5万元/户标准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贷款授信,获得有效授信的,由各乡(镇、办事处)在授信额度内推荐发放数。

未取得有效授信贫困户不得享受扶贫贷款支持。

3、分贷统还企业扶贫帮扶额度。

实行分贷统还的扶贫企业,由企业向各乡(镇、办事处)提出申请,经乡(镇、办事处)筛选同意后向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推荐,由市金融扶贫工作部对企业进行考查,并征求贷款银行意见后,在全市公示,无不良反应的,批准为我市扶贫企业,并根据企业实力,审批扶贫企业帮扶额度。

4、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

鼓励分贷统还扶贫企业参与“政银保”分担风险。

扶贫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鼓励分贷统还扶贫企业参加“政银保”增信,凡参加“政银保”的企业,凭保单可增加授信额度。

(三)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对生产周期超过1年的农业生产项目,可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四)帮扶企业及扶贫对象因项目发展需要,在享受扶贫贷款的同时,银行优先提供“五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流动资金贷款等贷款,属新型农业企业的,可享受财政三年50%的贴息补助。

五、贷款流程

所有贷款扶贫对象,首先需向银行申请扶贫信用授信。

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发放《耒阳市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

1、农户贷款流程。

(1)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可持《身份证》和《耒阳市贫困农户信用贷款证》向所在村金融服务站提出申请,村金融服务站对项目及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同意后向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申请扶贫贷款(申报资料需经村服务站审核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2)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对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基本条件、经营项目、银行授信等内容进行审核,审核同意并提出贷款建议。

(3)根据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初审意见,乡(镇、办事处)扶贫领导小组或人民政府审核发放贷款建议数。

(4)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统一造册且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推荐到相关银行。

(5)银行根据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审核表,按贷款需要收集资料、审批贷款,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扶贫贷款要简化手续,限期办理。

(6)贷款归还。

贷款到期前30天,由贷款银行和村金融服务站向借款方提前催还。

2、分贷统还金融扶贫企业贷款流程。

在贫困户及“扶贫企业”自愿的前提下,乡镇可筛选“扶贫企业”及选择银行,统一组织分贷统还扶贫,流程为:

(1) 由“扶贫企业”向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提出分贷统还帮带扶贫申请,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对“扶贫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抗风险能力、企业主要负责人信用及财产状况进行审核,同意作为本乡镇“扶贫企业”后,向市金融产业扶贫部申报。

(2)由市金融产业扶贫部对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推荐的“扶贫企业”进行考察筛选,通过初审后在全市公示,公示合格后发放《耒阳市扶贫企业分贷统还项目核准证》。

(3)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及扶贫企业根据市金融扶贫工作部签发的《耒阳市扶贫企业分贷统还项目核准证》核准内容,选择贷款银行申请贷款。

(4)乡(镇、办事处)在贫困农户中宣传金融产业扶贫政策,组织贷款农户对企业进行考察,确定参加分贷统还贷款农户。

(5)由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及贷款银行组织借款方、银行、扶贫企业、乡镇办事处、市金融产业扶贫部签订五方协议。

所贷款项统一发放给扶贫企业,银行对分贷统还业务要建立绿色通道,采取一次性办理贷款、放款手续,由企业负责结息贴息和还款。

(6)贷款到期前30天,由贷款银行和乡(镇、办事处)金融服务中心向借款方提醒并催还。

贷款银行每月汇总报送四份《扶贫贷款明细表》到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金融扶贫工作部、金融办、人民银行、财政局各一份)。

六、贷款风险补偿金

设立市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风险补偿金按银行发放扶贫贷款额度比例及村金融服务站主联比例对应考虑,风险补偿金对所有实施小额信贷的银行金融机构实行共享,实行应补尽补。

(一)风险补偿金的来源和规模:风险补偿金由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和市财政资金按1:2的比例筹集。

资金规模根据当年贷款目标任务和实际放贷量,按照1:10的比率实行弹性增长,及时扩充风险补偿金规模。

2016年首批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为750万元。

(二)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在市农商银行等发放银行设立专项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专户,用于核算风险补偿金资金的余额、利息收入、损失补偿等。

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挪用。

(三)风险补偿

扶贫小额贷款按照风险共担,损失补偿的原则,由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部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贷款本金风险及损失,并以政府补偿为主。

属于政府分担的,使用风险补偿金,属于银行分担的,由银行自行负责。

1、因市场因素造成产业和生产项目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损失,政府分担80%、银行分担20%。

2、因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及贷款自然人死亡、重大疾病造成产业和生产项目丧失收入来源或收入不足清偿贷款的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3、对于借款人有能力偿还但恶意逃避等信用问题追缴不回的贷款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4、凡由乡镇推荐而造成无法收回的贷款损失,政府分担90%,银行分担10%。

5、凡由于银行能收回而未采取有效措施收回的,由银行负责贷款损失。

6、其他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由政府与银行协商解决。

具体扶贫风险补偿办法以《耒阳市金融扶贫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为准。

七、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一)扶贫小额贷款贴息。

金融机构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的用于发展产业和生产项目的小额贷款,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负责贴息。

借款人利息实行先结后贴。

(二)扶贫企业分贷统还贷款贴息。

在扶贫产业项目中,由贫困农户作为承贷和受益主体,委托扶贫企业根据项目合同,统一使用和统一归还的信贷资金,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贴息。

企业贷款利息由企业先结后贴。

(三)展期贷款贴息。

对于因产业和生产发展原因暂时无力偿还的到期贷款,经金融产业扶贫部和银行共同认定后,可以办理贷款展期,展期后贷款总期限仍然在3年以内的,继续给予贴息,属于有能力偿还但恶意逃避的不良贷款,应及时进行清收。

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统一从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安排,多贷多贴。

对一年内贷款,可实行利随本清。

教育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提升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水平,夯实教育扶贫攻坚工作基础,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失学,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高教育精准扶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的原则,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构建覆盖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资助体系,保证其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提高就业致富能力为重点,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全覆盖;通过构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

所有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农村中小学校。

(一)构建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1.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全覆盖。

2.市、县两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市县扶贫办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按学段分年级做好我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并与市、县扶贫办的基础数据对接和系统互联互通,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一个不少。按照定人定向原则,精准施策,跟踪救助,构建到户、到人精准资助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

3.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完善资助对象的评定办法,建立与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动的学生资助监管体系,克服和杜绝扶强不扶弱的情况。注重发挥资助资金的效益,按资助对象家庭贫困程度区分资助档次,切实解决“济困不解困”的问题。

4.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5.及时发放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免教科书费,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实行免教科书费、教辅资料费。

6.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各类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范围。

7.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市直各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项目进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并作为对县市区、学校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责任科室、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基教科、学前科、职成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列前者牵头,下同)。

(二)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1.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面改薄”专项资金,20xx年全市计划投入1.2亿资金,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0所。投入资金5000万元,改造建设62所义务教育标准化教学点,力争到20xx年底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

2.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四改三化”(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净化、亮化、绿化)工程,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生活设施、体育场所达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及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情况。县市重点建设的公办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级示范校及以上标准。

3.结合省、市级“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继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建立健全公开公示、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面改薄”专项督导,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

责任科室、单位:基础教育科、督导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三)推进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普及计划。

1.加大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力度。实现贫困地区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入园率,20xx年全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改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8所,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开展贫困村幼儿园全面排查,消除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贫困村幼儿园的指导,配足配齐幼儿园办公设备、室内外玩教具及图书等,改善办园条件,满足保教活动需求,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3.规范办园行为,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责任科室、单位:学前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四)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计划。

1.足额安排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总额(含绩效工资)的1.5%安排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农村学校应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

2.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年),实施扶贫地区校长教师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对扶贫重点村小学(教学点)校长(园长)、教师进行轮训。支持贫困村小学开展教师培训,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

3.逐步扩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规模。要根据乡村学校教师“退员补员”的实际需要,制订好公费定向师范生中长期需求计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完善与国家免费师范生相衔接,各类型、各学段、各学科教师培养全覆盖的地方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有编有岗。

责任科室、单位:教师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五)构建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1.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并充分利用基础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为每名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3.建立家校定期交流沟通制度,依托家长委员会,开展家教宣传、家长走访、讲座咨询等活动,多方位、多渠道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履行好监护人的责任。

4.办好“留守儿童之家”。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计算机、亲情电话等,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

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教育,继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的辍学率。各地要以中心学校为单位,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即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推动落实各地各学校落实控辍保学任务。确保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以上。

责任科室、单位:基教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六)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支持平台。

1.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增加职业学校有效供给,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贫困家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征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意愿,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就读专业。以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精准脱贫”。

3.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习就业档案,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帮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自主创业,优先推荐农村贫困毕业生就业。

责任科室、单位:职成科、基教科、计财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七)扎实推进“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

继续推动实施“点对点”结对帮扶工程,进一步引导城镇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已开展结对帮扶的市直中小学校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结对帮扶效果。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力跟进,全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工作。

1.教育教学帮扶。实施联合教研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等活动,提高农村学校薄弱学科课程实施水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校管理帮扶。推进实施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活动,结对帮扶学校每年至少互派1人挂职。指导受援学校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日常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3.办学条件帮扶。根据学校实际,尽力向受援学校捐赠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改善受援学校硬件设施;向受援学校学生开放图书馆、功能教室、运动场所、校内外实践活动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教室指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责任科室、单位:机关各科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城镇以上中小学校。

(八)建立贫困村教师补充、交流和帮扶机制。

1.建立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教学点交流轮岗。每年交流到贫困学校骨干教师比例不低于20%。

2.加大贫困地区特岗教师招聘力度。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满足招聘特岗教师需要。要保障特岗教师的工资及各项待遇的落实,为特岗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

3.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稳定和吸引优秀教师在边远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足额发放乡村教师津贴,教师体检常态化,加快贫困地区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实施教职员工扶贫工程,开展“千名教师扶持行动”,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开展“乡村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

责任科室、单位:人事科,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汇聚合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格局。市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王德华同志任组长,喻玲玲同志任副组长,局班子其他同志为成员(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完成各项任务。要切实加强与扶贫办的沟通联络,会同统战部、总工会、团委、妇联、人社、民政、工商联等部门,抓好教育助学扶贫工作,形成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主体责任。各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市教育体育局相关科室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根据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改革举措、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帮扶对象落实到具体学生、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时间。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在政策上重点支持、项目上重点安排、资金上重点帮扶、工作上重点推进。

(三)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地位,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支持,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市教育体育局20xx年预算安排“点对点”结对帮扶专项资金100万元。加大教育经费统筹,重点向脱贫任务较重的薄弱学校倾斜。按照“精准扶贫”有关要求,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突出教育扶贫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预算扶贫所需经费,在财力上保障扶贫措施的落实。

(四)强化考核评估。对应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职能科室要切实加强对县市区教育扶贫工作的指导、督查,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经常,落细落实。切实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各县市区、各学校要按照“月调度、季汇总、半年通报”的要求,及时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市教育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的教育精准扶贫检查制度,重点检查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工程质量、工作成效等。

(五)强化舆论宣传。各地、各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实效,积极向市扶贫办、省教育厅扶贫办以及市教体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扶贫工作进展情况,要着力宣传省、市、县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着力宣传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着力宣传推进教育扶贫中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热情、增强信心,形成人人知晓教育扶贫、人人支持教育扶贫的良好氛围。

健康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县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经研究决定,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提高认识,广泛发动,掀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热潮。

要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深刻认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战略意义,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这个高度,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切实推动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广泛开展,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极参加体育锻炼。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为保证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

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l—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每周为3课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五、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在大课间操中进行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要承认其劳动付出,合理计算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六、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

结合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以及跳绳、踢毽、投沙包等为主要载体,每年集中开展大型健身的体育活动。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使学生在系统地锻炼中增强体质,通过不间断地锻炼使学生至少学会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以利于他们走出校门后能继续保持良好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完善制度、保证安全。

要建立和完善严密的制度,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体育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安全预案。要高度重视并防止体育锻炼中的意外伤害事故,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力争用3年时间,使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85%。

学校定期对各班的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开展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班级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将活动开展的效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及先进个人的依据之一。

健康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市卫生计生局决定开展“流动人口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明确,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底数清工作明,开展入户调查,填写“流动人口健康家庭”推荐表。入户调查内容围绕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家庭类型(婴幼儿、青少年、老年等家庭类型),了解健康服务需求。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平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媒体及编制宣传单、宣传彩页、宣传手册、精美宣传品等多多种形式对“健康家庭”评选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健康家庭活动的良好氛围。

(一)家庭保健活动。

1、开展健康保健活动。选取家庭健康责任人,对其进行重点健康教育及家庭保健知识培训。家庭健康责任人督促指导家庭成员关注家庭环境的危害、培养个人卫生习惯、促进改变抽烟喝酒等不健康行为、帮助家庭成员及时监测血糖患病就诊、关注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等。

2、开展“营养科学进万家活动”,开展合理饮食和三种主要的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预防的健康教育。

3、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包括青少年本人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家长和青少年的沟通能力,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开展心肺复苏、120急救知识专题讲座及培训。开展灾害逃生等相关技能演习,如烟雾逃生、火灾逃生、地震逃生等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

(二)科学育儿活动。

1、开展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等科学育儿知识专题讲座,提升婴幼儿看护人在婴幼儿营养喂养方面的能力。

2、积极聘请专家及早教咨询师等,通过专家讲座和资料发放,增强婴幼儿看护人对婴幼儿常见病的识别能力,提高对一般疾病的日常预防和护理方法的知晓程度。

3、积极组织婴幼儿亲子阅读活动、游戏互动、亲子竞赛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婴幼儿看护人对亲子互动重要性的认知率,提高婴幼儿在思维、记忆、动作等方面的发展能力。

4、开展宣传早教知识。

(三)养老照护活动。

1、开展老年人生活方式及日常保健主题活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健康等方面服务。

2、建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档案,通过定期看望、电话问候、谈心交流等进行情感沟通。

3、开展老年人运动与康复咨询活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4、成立“家庭服务中心”,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日托、餐饮服务,代收水电费,有娱乐活动场所,提供棋牌娱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服务。

(四)家庭文化活动。

1、开展相关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子女关系、邻里关系等系列讲座。

2、通过入户咨询和定期举行咨询会等形式。

3、开展家庭利益课堂,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家庭传播家庭饮食、家庭服饰、家庭环境等方面知识,举办家庭礼仪知识竞赛活动。

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总体目标:对象精准、应贷尽贷。

主要任务:一是实现贫困地区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服务全覆盖。

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生产经营项目、有信贷需求并符合信贷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都能享受到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让每一家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稳定劳务或稳定增收(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或带动脱贫帮扶协议)并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

二是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融资服务全覆盖。

积极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跟进安置区贫困人口生产经营和后续产业项目融资需求。

三是实现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贷款服务全覆盖。

让全省每一位有贷款需求的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

二、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

人民银行各级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规划信息,指导金融机构认真梳理精准扶贫项目金融服务需求清单,准确掌握项目安排、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时间进度等信息。

各金融机构要按照“一户一档”方式,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

(一)精准对接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生产经营主体信贷需求。

指导金融机构以基准利率向贫困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期限不超过3年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对带动脱贫、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上浮比例不超过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30%。

(二)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需求。

对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等支持。

国开行山东省分行、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要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做好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对接,严格贷后管理,确保支持精准、专款专用。

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要对安置区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给予信贷支持。

(三)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融资需求。

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人口,提供最高额度3万元的免反担保、免抵押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最高额度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

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期限单次不超过2年,还款及时、信誉良好的可申请再次贷款,两次贷款期限之和不超过3年。

(四)精准对接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贷款需求。

助学贷款最长期限从延长至,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整。

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借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启动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五)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产业项目等金融服务需求。

各金融机构要支持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对扶贫特色产业和项目,特别是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三大特色扶贫工程的信贷投入。

三、创新提升脱贫攻坚融资服务水平。

(一)完善金融信贷管理。

督促大中型商业银行稳定和优化贫困地区营业网点设置,将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优先支持扶贫生产经营主体和贫困人口,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指导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落实好“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政策,强化县级事业部“一级经营”能力,丰富扶贫金融服务产品;邮政储蓄银行山东省分行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强化县以下机构网点功能建设,扩大涉农业务范围。

引导农村法人金融机构扎根农村,切实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二)积极开发扶贫信贷产品。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促进盘活农村各类资产。

进一步完善和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对资信状况良好、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效明显的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发放信用贷款。

创新银保合作、银担合作模式,不断扩大扶贫信贷投放。

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信贷资金,壮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规模。

(三)创新发展扶贫保险产品。

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

扩大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支持贫困地区采取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或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发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引导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开发针对贫困户的健康、养老、意外伤害等保险产品,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四)有效拓宽贫困地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大对贫困地区企业的培育和孵化力度,完善上市企业后备库,强化信用培植,推动贫困地区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进行融资。

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引导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等进行债券融资。

支持贫困地区在具备条件的基础设施领域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金融机构、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的作用,对贫困人口和扶贫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信用评定,建立电子信用档案。

将相关信息纳入农村征信数据库,通过省域征信服务平台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并与相关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互换共享,形成多方参与、信用信息动态更新、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有机结合的信用评价体系。

(六)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银行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设施的应用。

巩固助农取款服务在贫困地区乡村的覆盖面,推动助农取款、汇款、代理缴费等业务的应用,发挥好助农取款服务点便农惠农作用。

鼓励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在贫困地区的应用。

鼓励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推动降低农村地区支付业务成本。

(七)维护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

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制售使用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

开辟消费者投诉、处理绿色通道,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公平、公开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环境。

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需求特点,开展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

四、完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政策保障措施。

1、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引导作用。

加大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扶贫、支农和支小再贷款投放力度,加强再贷款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降低利率水平。

对贫困地区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

加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将扶贫金融服务情况作为宏观审慎评估的重要参考。

2、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

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单列信贷资源、单设扶贫机构、单独考核贫困地区建制乡镇机构网点覆盖率和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单独研发扶贫金融产品的“四单”原则,实现精准发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对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实行更加宽松的准入政策。

引导相关银行机构合理确定不良贷款容忍度,作出尽职免责安排。

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机构呆坏账核销效率。

3、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优先支持在扶贫任务较重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

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融资机构等,鼓励开展面向“三农”、面向贫困人口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

支持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合作。

将贫困村互助资金纳入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范围。

支持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

4、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新兴金融业态。

在符合政策规定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引入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精准扶贫。

(二)强化金融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倾斜配置。

1、建立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贫困地区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及扶贫生产经营主体贷款担保和风险补偿;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各类担保机构通过担保、再担保、联合担保等多种方式,提供保本微利的精准扶贫融资担保支持。

支持各地自主确定参与扶贫贷款风险分担的担保机构及各参与方风险分担比例。

2、落实贷款贴息政策。

对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或从事稳定劳务或稳定增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按年利率3%的标准,给予贴息。

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人口发放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发放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对国开行山东省分行、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向易地扶贫搬迁省级投融资主体发放的针对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中央财政据实给予90%的贷款贴息。

贫困家庭学生在读期间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

对贫困村互助资金向贫困人口发放的借款,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对借款占用费进行补贴。

3、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保险公司为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金融企业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关注类贷款计提2%,次级类贷款计提25%,可疑类贷款计提50%,损失类贷款计提100%的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可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健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切实发挥人民银行各级行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力推进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互动和信息共享,推动相关配套政策落实。

(二)建立统计制度,加强动态监测。

人民银行各级行要认真落实总行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统计监测制度,动态跟踪监测各地、各金融机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向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通报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统计信息,为政策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各地扶贫办负责将金融支持的贫困户脱贫信息反馈各级金融监管部门。

(三)开展专项评估,强化政策导向。

定期对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专项评估考核,丰富评估结果运用方式,将对金融机构评估结果纳入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评价框架内,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银行间市场管理、新设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等的重要依据,增强脱贫攻坚金融政策的导向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利用金融机构营业网点、金融服务站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脱贫攻坚金融政策宣传,帮助贫困地区干部、贫困人口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扶贫金融服务政策,增强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及时梳理、总结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营造有利于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