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咏柳说课稿(专业17篇)

小学语文咏柳说课稿(专业17篇)

ID:8898746

时间:2024-01-10 22:51:17

上传者:书香墨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指导教学的一种工具,具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特点。下面是一些教学设计中常用的教案模板,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说课稿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阮恒献血事的神情、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既要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又要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课堂上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圈画、思考、讨论、汇报。表演……加上足够的时间保证,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广阔的空间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主要还得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们常说的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也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抓住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时,我以课后思考题3为切入点,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来体会阮恒的心理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学法迁移,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重点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汇报交流时,才会争先恐后,一个个思维的火花才会在课堂上闪光。

(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激发创新欲望。

一节阅读课教学是否成功,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自已的感悟和体验,是否有创新的欲望。占有大量的表象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中我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的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读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的想法时,我引导学生画、读、演示来表示阮恒献血时神情和动作的词句,通过对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质疑,来了解他内心变化过程,从而体会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感悟才会深刻。要让学生能够从阮恒一次又一次的掩饰自已的害怕中,看出他心里虽然非常害怕抽血会死去,但是他为了让他的朋友能快点输到血而活下去,他强忍着这种痛苦,坚持为小女孩输血。同时,他又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很害怕,因为如果医生知道他很害怕,就不会给他抽血,他的朋友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输到血而死去。让学生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阮恒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已生命的思想品质。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再次想象阮恒心里是怎样想的,医生会怎样安慰他,他会怎样说。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课后我还安排了一个写对话的小练笔。把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写成一段话。这样,读写结合,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阮恒当时的内心思想,同时也能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地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有所收获。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小学语文说课稿

《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为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基于本课教材持点、学生的年龄持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

引导表达。

自读自悟。

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赏品读练。

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趴在桌面上,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小朋友,海美吗?(美)沙滩美吗?(美)浪花美吗?(美)想到海边去吗?(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滩和美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并通过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贝壳。

金黄的小虾。

雪白的沙滩。

青青的海水。

(2)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妈妈坐在。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播放《海底世界》动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浪花。

我浪花。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随机点评法”及“激励”等方法。

“观察法”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探究精神。

“随机点评”“激励”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点评和激励,这些评价方法能及时沟通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

三、

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朗读起来很有味道。

教学。

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第一课时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水、火”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朗读中感受韵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生将始终作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师: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然后问小朋友: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让学生自由回答,老师相机出。

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韵文。并告诉小朋友: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个词。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老师也可以提醒小朋友: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3、交流。

指名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开火车读,老师正音。

先指名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说一说,然后老师引导: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只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这一环节的诵读中,“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落实,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把表面孤立的图像整合为一体。

5、学着老师的样子让孩子们读一读。自由读。再指名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师: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刚接触汉字,所以,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上,特别是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必要反复强调。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指名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4、学生书空、描红。

(五)全课。

总结。

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太阳》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几大特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

2、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初步认识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讲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认识,并利用课件传说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交流,拓展:

1、“说”太阳的博爱、无私奉献,感恩太阳的说话训练。

2、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学习倾听,学习简要介绍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地想象、畅谈自己美好的设想:怎样让太阳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使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掌握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五、说板书设计。

远和气候的关系。

大太阳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和动植物的关系。

热和疾病的关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难点: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3、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

1、朗读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本节课三个自然段的教学,虽然都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但三次读各有特色。

第二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字中有画,字中含情,我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在赏读、研读、感受不一样,读得也不一样,倡导创造性的朗读,个性化的理解。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

第三自然段写五彩池很神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不需深悟,我故意设计漏了“更”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可是”“却”等词,读中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第四自然段描述了五彩池形成的原因,我采用了让学生默读和快速读的方法,因为默读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体会,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在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小组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再通过“光盘”演示,让学生明白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组成。

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我创设一个“写广告语”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最好的理由,所以课堂中,我又以鼓励为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体面的坐下。有一个孩子感兴趣并一直延续的学习情境作支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就变得灿烂和丰富多彩。我还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五彩池课件:欣赏了五彩池的照片,以课文第2、3自然段作为解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再一次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不仅交给学生白菜更重要的要交给学生白菜的种子。这样学生一辈子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语文的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画批注法

2、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质疑法

4、读文章,想画面法

5、情感体验法

5、收集资料的方法。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关于"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读课外书自已解决,树立大语文观。]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交流预习的收获,整体入手,启发学生通览全文,交流对这篇课文的总体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我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五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课件辅助,整体感知

4、质疑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五彩池与瑶池对比等

5、回归整体,写广告。把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

布置作业:积累、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为了体现教学思路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3、五彩池

小学语文说课稿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树文明新风的主要内容。这组教材是“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有诚实、讲信用的父亲,有用自己劳动去维护个人尊严的石油大王哈默,都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自读自悟课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明白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我任教的是来自各个农村的学生,他们学习勤奋,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性格淳朴,待人真诚,是懂事、有礼貌的孩子。但受地方语言的影响,课外的阅读量少,学生的表达能力差,如何从文本联系到生活,表达自己的正确见解,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困难。

1、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课文。”《将心比心》一文,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我第一条教学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使用电子文稿演示文中人物语言和作者体会反复朗读,体悟文中人物的感情。

2、本课语言通俗,而且没有生字僻词,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从文本中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条教学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从网上搜集学生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宣传片——“心在一起”做为导入,贯穿课堂,营造课堂气氛,感染学生。媒体资源播发,生动地体现生活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行为,学生似身临其境,受到片中人物的感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本班情况,以学段目标为依据,我定下的第三条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教学目标是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中人物语言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抓住重点语段品读、音乐感染等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借助“心在一起”广告做为课堂的切入点,抓住重点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交流,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本课是独立阅读课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我适当引导他们从读中悟,从文本联系到生活实际,从而达到熏陶的作用。

我的课堂结构是:情景导入——初感课文——深入体会——课外延伸。

(一)情景导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广告——心在一起做为切入点,观看后向学生提出“从片中,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从而揭题。这样的导入设计,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营造课堂气氛,对揭题铺下了垫笔。

(二)初感课文。

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所以我对学生提出“读正确、通顺,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的阅读要求后,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个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体会。

在初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谁令你感动?”“阿姨,母亲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语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时,我设计了“移情体会”的环节,提出“如果这位阿姨没有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如果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这两个“如果”引领学生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切身体会文中受帮助的奶奶和受鼓励的实习护士的感激之情,更体会到阿姨“处处为他人着想”和母亲对护士的“宽容、理解、鼓励”高贵品质。

在为两个小故事感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温暖”,理解“温暖”是一词多义,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温暖”指的是心中感到幸福,试着用“温暖”说两句表达意思不同句子。接着一起读读作者对这两件事情的体会——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个环节的设计揭示课文的主题,同时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和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

(四)课外延伸。

学生受课文中人物的品质影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生活中,有这样将心比心的事吗?”让学生交流,说一说,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陶治了他们自己的心灵,同时实现了本课教学的目的,认识到“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能学生都谈到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该怎样去帮助。这时,我适当引导学生平时伤害别人时,是否能换位思考,体会别人受伤害后的想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最后与学生一起共勉作家罗兰的名言: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悲剧和恨事。

读后,随着音乐“心在一起”响起,“世界那么大,只要我们心在一起”相信这段话、这首曲对学生的思想带来很大的触动,会将联系到自己的行为中去,遇事将心比心,做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板书设计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突出课文的主旨。

我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亲”、“护士”和文中的关键词句做为板书,这样的设计简单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将心比心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领导、同行专家们:

大家好!今天这堂课,我上得非常紧张,因为我知道台下坐的都是天长小学语文届的专家,我这一堂课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但我还是要感谢学校和市教研室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得到锻炼,得以拥有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犹豫不决—无可奈何—绞尽脑汁—寝食难安—如释重负—忐忑不安—坦然面对—锲而不舍,这组词语是我从接受任务至今日心情的真实写照,“书到用时方恨少”是我备课、磨课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红楼梦》中贾宝玉说过女人是水做的,作为女人我觉得我的皮肤现在需要补水,我更需要知识的补水。

说到如何上复习课,我也很茫然。我们传统的做法就是:带领学生把课文梳理一遍,然后就是进行大量的练习,接着就是讲解,周而复始,老师疲惫不堪,疲于应付,学生昏昏然不知所以然。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语文复习课堂成为轻松的课堂,我就今天这节课谈谈我的一点浅显的想法。

“积累·运用”今天既是我这节课的主题,也是贯穿我课堂的一条线索。本节课突出成语和诗歌的积累展示及积累运用两个训练点,以复习方法的指导为主线,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力求改变过去复习课中“生硬背诵—重复练习”的简单模式。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来源于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我每节语文课前都有3到5分钟的语文活动,每学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个学生都参与。先后开展过:讲故事(成语、历史、寓言)、即兴演讲、佳作欣赏、美文赏读、走进名著、诗歌诵读等系列活动,并做到持之以恒。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去读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一些胆小的孩子得到锻炼。每天,我能感觉到学生对语文课的期盼,想快点听到同学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有时我忘记了,他们都会提醒我。所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给孩子一个轻松的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想学、愿学、主动学,那此时教师就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对话人。本学期,我们六年级在校“书香校园”活动中主题是“我心中的三国英雄”,每班只有两个名额,可我班有好多同学都准备了演讲稿,都想参加,没办法,我只有在班级先举行比赛,胜者参加学校比赛。这让我也明白了,我们不能为了教而教,开展一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有时胜过你上几节课。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宝库中一朵美丽的奇葩,是古代文学皇冠上永放光芒的宝石。它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拥有深刻的含义,在苏教版教材中,成语非常多,涵盖的范围也很广,新课标也提出了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这一基本要求。我在教学中,抓好成语词汇的日积月累,重在指导学习和掌握成语,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存量。在积累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通过说成语故事、用成语练习说话、成语接龙、成语积累比赛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将学到的成语比较灵活恰当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今天的成语教学设计就是我平时课堂的真实做法,特别是结合实际语境让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说话训练,是我的课堂上经常采用的形式。日积月累,学生的成语越来越丰富。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诗歌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我们课本里选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珍奇。它们描绘了祖国的壮美山河、田园风光,揭示了自然、宇宙与人生的真谛,关心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激励人们冲破黑暗、追求真理,给我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瑰丽无比的情感天地。步入这个天地,用心聆听,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就会享受不尽那悠悠的情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告诉我们要珍惜手足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明白友情的可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我们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本节课,我设计的诗歌朗诵、吟唱诗歌、手抄报展览、诗歌聊天室、踏浪诗海、诗海觅踪这些教学环节就是想让学生在诗歌中感悟、捕捉诗的意境与情感,让学生在诵读、吟唱、搜集、聊天、寻觅中采撷诗的果实,丰富自己的人生。今天的板书设计就是我想让学生明白积累的重要,知晓人生的丰富,进而成就自己的诗意人生。

以上所言,我不知是否正确,今日之课,还恳请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谢谢!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竹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本课出示了11个会意字,并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介绍了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他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为达成这些目标,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学生去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四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直接出示要认的会意字,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对于这些字学生很快就读出并读准了他们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而日、月、鱼、羊则都是我们学过的象形字,通过反复的认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日月明、鱼羊鲜等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识字规律。也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让学生看看明、鲜、男、森等生字同样是由独体字拼成的,他们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结构分类,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认一认,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又是品字结构。使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让学生探究发现独体字是不是简单得相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部首的变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竖,小土尘尘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竖等,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构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编出来的韵文儿歌读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新的课程观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杜威也主张“在做中学”,因此为了更好得让学生理解字义,我让一高一矮两个学生上来,高的当树,矮的坐在树旁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是休,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有让学生知道了休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画冒着热气的鱼和羊肉串,让学生体会鲜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来观察,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铅笔头尖尾粗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课没有出现的意会字,如采、苗等,让学生说说字义,通过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识字、理解字义活动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发现的过程。

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时刻牢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时时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动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虽然在课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终会属于自己。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教师:

大家好!接下来,我将对我所执教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一绘本阅读教学进行说课,请大家多多指教!

目前,各校正在不断努力探索并践行着班级图书会活动。如何以班级图书会为平台,有效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又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他们享受真正的欢乐阅读呢我想,以绘本为载体的阅读教学也许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发与思考。

今日我所选的绘本,是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代表作之一。整本绘本色彩丰富明快,线条粗犷有力,情节生动曲折,风格质朴纯真,十分贴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和儿童产生较好的共鸣。而其蕴藏在故事中的丰富内涵和深厚情感,则需要教师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解读,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即使是粗暴可怕的霸王龙。在遇到小甲龙之前,霸王龙凶狠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它从未被人信任过,从未被人关爱过,也从没有谁为它骄傲过。在遇到小甲龙之后,小甲龙对“爸爸”的无限信任、真诚关爱和无比骄傲,让霸王龙埋在坚硬“土壤”里的“爱的种子”发芽啦。虽然失去了“很好吃”的美味,霸王龙却尝到了被爱的滋味。因为有人爱着,它便不再孤独。同时,在爱与被爱之间存在着循环往复的通道,小甲龙也不再孤单,霸王龙为它挡住敌人的袭击,教它各种本领,并帮忙它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在一齐的日子,对它俩而言都是一段幸福的时光。这就是《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带给我们的关于爱的思考与感悟。

本次执教我是借班上课,经过课前与三(4)班的语文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之外,还给这个班学生导读了另外两本绘本,以此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景和个体差异,以便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

结合以上分析,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故事资料,感受霸王龙和小甲龙之间深沉的爱。

2.学会仔细观察绘本图画,培养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3.经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交流的精神,分享阅读的欢乐与感动。

接下来,我就着重说说这节课想着力体现的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小班化的先进理念要求我们“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为此,我在课前自觉研究学情,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异常是对于后进生的学习,给予了重点关注和个别辅导。

我着重分析了9名需要异常关注的学生:

1、6、9号:胆子小,羞于交际;

2、4、5号:理解感悟方面稍微滞后;

7、8号观察本事较差。

3号异常好动。

在分四人小组时,将这9名同学分散到各组中去,这样的异质分组,目的是让其他本事强的孩子带动这些本事弱的孩子进行进取的思考、讨论。当然,在四人小组讨论时,我也会不断巡视整体情景,并异常关注这9名学生,可是关注的侧重点也有差异:1、6、9号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示自己,2、4、5号则倾听他们的理解,随机指导;7、8号要引导仔细观察画面,3号需要随时关注他的守纪情景。

2、引导学习方法,让每个孩子在会自主合作与互动交流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学应当走向文本,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自主去发现、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究。但教师也应当体现引导者的作业,给予学生学法的引导。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环节,还有两段自主阅读的时间。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应当安排在适宜的时候,在这节课上,“哪幅画面让你最感动”这个问题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大可能地得到学习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我安排了小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充分交流,去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为了避免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只是担任听众的主角,以及避免在倾听组员发言时不够认真的现象,我特地安排了根据发言情景自己贴星和给同伴贴星的环节。那里体现了学生的自己评价与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每个孩子大胆地乐于表达,并且学会倾听,懂得欣赏他人,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欢乐。

本次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让学生在了解整个故事资料之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我安排了自主阅读的环节,同样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发现的机会,思考的时间,去深入文本解读。学生因自身的差异,有了许多的不一样发现,也是在开放式的、互动的团体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分享和思维碰撞。

3、追求情趣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分享到阅读的乐趣。

人教社的王林教师说过,要营造“为乐趣而教的儿童文学课堂”,仅有课堂充满情趣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节课中,我除了精选绘本之外,还努力营造氛围,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当甲龙宝宝在霸王龙怀里香甜地睡着时,配上一段甜蜜温暖的音乐,营造温馨宁静的氛围,很容易就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联想起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幸福时刻。当结尾霸王龙要离开小甲龙时,配上一段有着淡淡忧伤的纯净音乐,将霸王龙和小甲龙之间那份不舍的父子深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学生很容易就投入到这情境中去了,深深地被感动了。此外,我还运用了许多导读策略:看图、猜想、联想、讨论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童心,享受真正的欢乐阅读。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2号选手,能参加这次说课大赛,我倍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感谢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怎样上好童漫作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培训目标、培训重、难点、培训方法、培训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展示。

我采用的教材是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工作室的研究材料,他是童漫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与宋老师相识源于去年暑假在商丘学院的一次培训,他的1节课、2本书和3个小时的精彩报告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下定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推广童漫作文。一年来,我通过十余次的公开示范课和两次教师培训,也证明了童漫作文确实给孩子们带来了写作的乐趣,给老师们带来了“作文教学老大难”的春天。

1、理解什么是童漫作文。

2、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

3、学会怎样上好童漫作文。

重点: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并能喜欢童漫作文。

难点:学会怎样上好童漫作文,并能将其大力推广。

1、用谈话法、电教演示法、音乐熏陶法让他们去感受童漫作文的魅力。

2、用讲授法、讨论法,让他们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以及怎样上好童漫作文课。

在本次培训中,我一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认识童漫作文。

语文教师,最发愁的是上什么课?

什么是童漫作文?

童漫作文与其他作文有何不同?

老师们,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有的已从教多年,你们觉得上什么课最发愁?(对,作文),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共性。

今天,大家来个换位,你们当学生,我当老师,来共同完成两节童漫作文课,看看今天的作文与以往有何不同?对大家又有那些启发?首先大家来看课题,理解一下什么是童漫作文,(哦,童真、童心、童趣的作文)大家说的不错,童漫作文就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漫画作文。

第二环节:播放儿歌,引入作文主题。

上课之前,大家先来听一首非常熟悉的、旋律优美的儿歌《一分钱》,想一想,这首歌曲和什么主题有关呢?(捡钱)那捡钱的主人是谁呢?捡钱后又发生什么事呢?接下来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童漫作文课。

第三环节:依次出示图片,引发学员想象。

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环节,依次出示四张图片,让学员按观察——联想——表达的顺序,通过丰富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成鲜活有趣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那五花八门的故事情节、精彩、幽默、出乎意料的结局肯定令人忍俊不禁。

第四个环节:笔下生花,学会欣赏作文。

第五个环节:通过培训,爱上童漫作文。

通过这两节常态课,老师们一定会对童漫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再让他们了解童漫作文的特点:

“趣”:风趣、幽默、趣味性强。

“真”:天真、率真、有真实实感。

“活”:教法活、形式活、要求活,能灵活运用。

童漫作文有这么多的优点和乐趣,大家是不是已经喜欢上了童漫作文呢?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童漫作文,就到新浪博客——宋运来老师的工作室去,里面有很多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学习,相信你们一定都会爱上童漫作文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

作文,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语文教师总在不断地研究作文教学的最佳方法,也用过一些具有创意的特色教法,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称得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但重写法指导,轻内容选择仍然是常犯的毛病,因此,小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仍是当前一大难题。

而童漫作文,一种将儿童漫画与写作相结合的创新方法,真的不失为作文教学的一条新路。为了孩子语文成绩的提高,为了孩子更茁壮的成长,让我们都来了解童漫作文,使用童漫作文,相信,童漫作文一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与成功!

小学语文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语文上册《这条小鱼在乎》。本课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它们。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对字形中易错笔画,“蒸”字进行形象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是:

1、由一个捡鱼的小动作、小故事中,深化学生对弱者,尤其是对受伤的小动物的爱心帮助,从而引导学生要爱护小动物。所以根据教参的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认读本课字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到小动物受伤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他们。增强孩子对弱式群体的关心与帮助意识。

1、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2~6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或读书,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2、以读为主线,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合作读,找重点句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由学生自由读,体会小鱼的感受,再让学生看课件,结合具体情境再次体会小鱼的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学生用朗读感悟和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培养阅读和领悟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感知课文内容、陶冶自己的情操。

本课我将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我先重点讲解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巨浪一层一层阵拍打着岸边,小鱼也被冲到了沙滩上。后来,潮水退去了,可是可怜的小鱼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滩的浅水洼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八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设计意图:引人入胜的课件和优美的语言迅速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为学习课文做好了感情铺垫。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注意甚至的甚和蒸发的蒸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水洼”辅助学生理解“水洼”。指导学生用“成百上千”“忍不住”说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个别读,以流利、准确为标准,师生互评。

(三)深入学文、感悟真情。

a再现被捆小鱼,引起学生关注。

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根据课文内容,用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想象潮涨潮落的情景,理解这些小鱼为什么会被捆在水洼里。那么被困小鱼的是数量多吗?通过理解“也许、甚至”知道程度不断加深。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被捆的小鱼面临怎样的后果呢?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无数小鱼在沙滩上,有的喘着粗气,有的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奄奄一息。在音乐帮助下,把学生的关注点进行了聚焦,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谁不在乎?再次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两个心理冲突:

1、小鱼那么可怜,大人为什么不在乎?

2、大人不在乎,男孩为什么在乎?

b产生认知冲突,研读感悟生命。

1、读课文中的“我”的话“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生读到在乎时,我问:在家里谁最在乎你?那在学校呢?因为“在乎”是本课的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说话中自然地理解“在乎”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指导学生从谁在乎呢?这句话和两个问号着手理解。这里要让学生知道不是说这个“我”没有一点儿爱心,而是大人只关注着整个海滩。

2、读男孩让学生带着:你们从哪里发现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小鱼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2—6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的词:走、弯腰、捡起、扔回、走得慢、不停、用力了解小男孩做事的态度和他的心理想法。出示第六自然段的文字:第一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问题一:小男孩在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叨念”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回答:念叨、自言自语、小声说、不停地说。)问题二:细细读这段话体会。此时,小男孩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回答:担心、着急、紧张、伤心、难过等等)。第二层课件辅助读,课件再现海滩小鱼被捆的画面。引导说——这条小鱼在乎吗?这条呢—那一条呢—最后引导读这段话。第三层换位体验读,当你看到小男孩在不停地捡鱼扔鱼,听到不停地叨念,你会怎么想?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3个层次的研读,让学生的情感与小男孩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角色替代。又在对比中学习更突出男孩的品质。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当你看到你身边的小动物,受到什么伤害或者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时你如何保护它们呢?写一段小练笔。

小学语文说课稿

《爱迪生救妈妈》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讲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故事性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学生是一支强大的潜力股,因此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二年级的学生好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在学习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朗读法来吸引学生,达到学习兴趣。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把本课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朗读理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由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迪、检”等11个生字。理解新词“斥责、委屈、恍然大悟”。

2.过程和方法: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在朗读中理解、感悟和积累。(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利用重点突破法认识巩固生字,用动作演示法、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角色体验法,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否在新课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将关系到他们能否及时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因此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在我的描述中说出他是谁”这个游戏“他是美国人,文化程度不高,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电灯、电话就是他发明的”。从而得出爱迪生,再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读题后会尽早想知道课文内容。而我的第一个自学要求是找出课文哪部分是讲这件事。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生字新词。本课11个生字除了“阑”字字形较难外,其余的字相对简单好记,同时,针对我班学生已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的实际,在生字教学中,不必逐字作面面俱到的分析,而只要重点解决疑难字就行了。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刚才很多小朋友都说爱迪生真聪明,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来的呢?认真读2—5段,找一找当时故事中的人物及他们的动作、语言。再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一起体会体会。

2、交流、朗读、体验:

(1)研读描写爱迪生的语句:重点理解“委屈”,和他的一系列动作“奔、捧、站”等。(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来体验当时爱迪生的心情。)

(2)研读描写医生和爸爸的语句:重点理解“环顾四周、迟疑、斥责、恍然大悟”和他们的话,这里我采用动作表演、角色朗读。如:“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在读中感悟医生对爱迪生的夸赞之情。“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在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和对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3)抓住“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句,引导想像:

爸爸和医生会说些什么?爱迪生听了又会说些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2—5段。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4、讨论: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这一环节,我抓住主要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爱迪生的聪明”,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大问题引出小问题,再从细节入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中的合作交流、朗读体验都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维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才能与小组伙伴进行真正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思路,引发新感悟。本环节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无论是词语的理解、人物心情的体验,还是文章主旨的领悟,都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达成的。)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请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可以与伙伴共同完成:

1、你喜欢“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吗?把它读给或讲给身边的人听

2、你还知道爱迪生的哪些故事?搜集起来与全班同学分享。

3、你会用镜子聚光的方法吗?

(三个拓展作业体现了层次性:读或讲故事仍以文本为依托,达到巩固积累的目的;收集、交流爱迪生的故事,则走出文本,让语文课堂开放而丰富多彩;动手做实验,则在在实践中真实地体验科学的神奇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科学,有利于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爱迪生救妈妈

聪明

镜子聚光

昏暗———————亮堂

我的板书力求简单、直观。设计时围绕文章的主旨——爱迪生的聪明,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领会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评课稿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用心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周老师透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透过朗读体验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周老师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赞美瀑布;紧之后,出示枯竭后的瀑布课件和品读课文相关段落,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悲伤等强烈的情感体验,周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透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构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到达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构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当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两个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这一课中,周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当堂准备稿子,当一回巴西总统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讲,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真情在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流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虑透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上,周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

小学语文《咏柳》教案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1、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学语文评课稿

吴教师指教的《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片略读课文,他充分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资料上放低要求,在粗知资料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帮忙学生大体理解资料。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应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读懂课文。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凑清晰,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的特点。

(1)开课由多媒体课件活力导入,创设情景。“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时那激动人心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第一遍初读课文,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吴教师采取了快速默读的方法,异常注重了读书方法的指导----提出本课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让学生边读书边勾画边思考。这样的处理十分恰当,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本事。

(3)在处理重点句子交流这一版块上,吴教师抓住了重要的几个句子,充分让学习谈自我的理解,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在从中,教师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4)拓展方面,有课堂实用性。在有感情读了最终两个自然段后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后,让学生写一写自我的感受和最想倾诉的心声,这样,情感得到了升华,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豪感。

本节课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1)学生的交流感受肤浅不够深入或者单一,教师应研究点拨引导。这也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期望在此共同探讨商榷。

(2)本单元导读有三方面提示:一把握课文主要资料;二理解科学精神;三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如果把这三方面更巧妙的融合在教学中就更好了。

小学语文评课稿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简单有趣,意义深刻,耐人寻味。夏老师执教的这堂课:课堂结构简单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从一开始的导入到朗读,学生表现出好奇与学习的热情,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下面具体谈谈。

整堂课夏老师设计了四个步骤:导入揭题,角色见面;初读感知,触摸角色;深读感悟,演绎角色。步骤简单,突出了夏老师简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整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式、探究式……方法灵活。

1、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课时,夏老师利用课件,先以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夸夸葡萄,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这样,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2、识字讲方法,词语理解生活化。

整个识字过程,夏老师始终注重儿童中心,把词语当成“词娃娃”,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当学生学会字音后,她说词娃娃藏到句子中去了,让小朋友把它们喊出来,这时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动态发展的。

3、读的形式多样化。

夏老师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丰富了读的形式。

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夏老师在课堂上的一点缺陷,下面是我不很成熟的看法,我想和大家一起商榷:

1、学习活动个性化未充分体现。

我认为朗读课文不是由老师指定学生而是让小朋友自己确定“我想让你来读"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事,要勇于去尝试。

3、关于朗读的指导。

在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触摸角色”时,夏老师让学生读文中的角色,但是自己却并未进入角色。我认为夏老师自己可以读读小猴子的角色。夏老师可能认为自己扮演小猴子太滑稽,我觉得不需要有这个顾虑,老师的参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总之,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者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引进了文本,联系了生活,尊重了体验,感悟了生活,体现了夏老师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创新发展的教学思想,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小学语文评课稿

前一阵,听了年轻教师执教的《她是我的朋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课程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资料,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资料和表达有自我的心得,能提出自我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她是我的朋友》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把语文阅读教学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形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在读中努力产生学生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能够说,本课的教学设计,突破了以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情形,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地,探寻式地学习,当然,这必须得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我就谈以下一点最深的体会:

亮点: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螺旋上升。

1、知识和本事。本节课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描述哭的几个词语“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的不一样含义;学生不仅仅朗读本事有了发展,表达本事、思维本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如教师问你为什么愿意交阮恒这样的朋友,有个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因为他纯真、善良、朴实、勇敢”。

2、过程和方法。本节课最重要是引导学生经过人物的神情和动作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教师经过“阮恒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他可能在想什么?试着用第一人称说一说”引导学生明白了要想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先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本节课的教学实际看学生十分好的掌握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并且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展开交流和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齐看这样一个片段,当教师让学生再次重温献血过程后再谈感受时学生说“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了”,学生在说了太多的阮恒的勇敢、够朋友后,已经深深的被阮恒吸引、打动了,我们不得不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觉得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因为经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真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