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通用12篇)

合唱教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通用12篇)

ID:8985365

时间:2024-01-12 00:34:08

上传者:FS文字使者

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合唱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作为合唱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在训练中我发现,发声技巧与和声训练是合唱教学环节中不容忽视的。

学生的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发声,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能够清晰的演唱好多声部合唱歌曲,合唱教学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它真是一门既要持之以恒、又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教学。我想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和声训练呢?我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1、先唱准单音,及带有升降记号的单音。2、先学唱简单的二声部练习,在掌握好的基础上在唱多声部练习。4、多采用“干扰”听觉练习5、多听辨旋律6、多欣赏好的合唱作品。7、在合唱课上开展声乐擂台赛。一个合唱节目,它不是任何一群人的歌唱都可称之为合唱团,名副其实的歌唱团是一个应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少的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以表达作品中所蕴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合唱应该避免歌星式的表演形式,而应强调共性。/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实际上,训练学生用童声合唱,在指导学生发声的技巧方面,许多学校还有一定的困难。一些学校的合唱队往往不大注意少年儿童发声的特点,不懂得怎样合理、科学地使用嗓音,常常是随教师或歌曲的情绪高声喊唱。少儿时期孩子们的声带是娇弱的,这种唱法对其嗓音发育很不利。另外,这种歌唱方式缺少色调变化和层次感,声音炽白、不柔和,使童声合唱缺乏协调性,破坏了合唱优美、动人的童声美感。通过多次观摩学习,我对童声合唱的发声技巧有了一些了解。我认为:

1、运用“轻声”唱法,能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长叹一声,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学生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容易出现气僵、喉紧的现象,导致声音不稳定,歌唱不流畅。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同一首歌中,教师也要确定要呼吸的地方,使学生形成声音的共性。因此,在歌唱之前教师指导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在训练合唱后,得到的一些启发和经验教训。知识永无止境,经验要在实践中积累。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实践,我必定能获得更丰富的经验知识。

合唱教学的工作总结

在准备了长达数周的合唱训练后,正式比赛终于于20xx年10月29日在广场拉开序幕。6个学院纷纷粉末登场,各显技艺6个学院都各具特色地表演完成,不管名次如何,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一场高水平比赛、是实力的较量。这次合唱主要是由我们文娱部和艺术团合作负责的,愉快的合作使我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学院排了2首歌,一首是《爱我中华》,另一首是《大中国》。整个排练过程使我们了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一件事,尤其是要做好一件事,真是不容易。从人员准备、选歌、平时训练、指挥的选定、丰富歌曲内容的其他设置,都是需要很精心地去准备和策划,所以此次比赛让我们收益无穷,与此同时我们都相信,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对于这次大合唱,文娱部与艺术团分工合作,我们主要的工作有:前期工作:

1.向每个班宣传此活动并收集参加合唱人员的名单;

2.对报上名的同学进行筛选;

3.确定成员名单后召开动员大会。

期间工作:

1.安排每个星期的训练时间与地点;

2.安排每个声部的负责人在每次训练时进行点名;

3.联系好负责训练歌曲的老师和安排指挥;

4.安排锣鼓队的人员协助比赛;

5.为队员们租借衣服;

6.为队员们请好公假;

7.鼓励成员们坚持训练。

最后在比赛前两天开会当天安排工作人员工作事宜,包括申请教室,为合唱成员化妆,提供饭盒,服装等方面。同时安排机动组随时听从安排工作。

尽管这次比赛名次不是很如意,但我们知道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学院赛出我们的风格,使整个外国语更加团结了。

这个合唱训练从上学期就开始筹备了,虽然在途中出现了人员安排的问题,导致在大一中重新招一批成员和甲型流感的问题导致延迟了训练的时间,降低了合唱的质量,但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使整个合唱团尽快步入正轨。

很感谢各位合唱团里的队员,从10月15日我们重新组队后开始排练,到29日的比赛,大家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14天。在这14天的排练中,大家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我们部门4位新干事,肩挑工作任务和排练任务的双重职责,自己建立起工作、排练两不误的立交桥。虽然在训练中出现不少问题,同学们因连续的训练而感到疲惫和无耐心,也有些同学在训练期间生病不能坚持训练,但在我们的鼓励与支持下,他们坚持了下来了,这不仅是一次合唱比赛,更加是一场耐心和能力的比拼。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新干事的工作能力,不仅让我们这个团体更加团结了,更让我们与艺术团合作无间了。

下面于这次比赛提出自己工作的不足:

1.合唱团内队员的不足导致重新招新成员;

2.排练时间不够充足;

3.部门人员工作安排不到位;

4.部门内部协调不够;

5.活动准备的不够充足;

6.缺少带唱的人,导致老师不能来时训练不能进行;

7.因参加合唱训练的人数有点多,欠缺管理导致训练时人数不齐,影响训练质量。

我们会以这些不足作为我们的前鉴,在下一次活动中吸取教训,做得更好!尤其让新干事从这次活动中学到更多东西。

我们坚信,在老师书记的监督和与各部门的合作下,我们的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外国语学生会文娱部。

20xx年10月31日。

合唱教学的反思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的改革正轰轰烈烈、卓有成效地进行着,与其直接相关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需求.明确高师合唱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调整目前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是实现高师合唱教学顺应教育改革、与时俱进的关键.即从此入手,从高师合唱的“教学法”、“科学性与艺术性”、“教材中作品的理解及表现”等几方面探讨高师合唱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章小琴徐恩煊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音乐系,江西,吉安,343009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7)分类号:g613.5关键词:高师合唱教学法科学性与艺术性理解及表现

合唱教学的反思

“告诉大家一件事,下午第二节音乐课,我们重录班歌。′陈老师说。

"太好了!′好开心呀!′大家都在为重录班歌这件事而高兴。

果真,下午第二节课我们如愿以偿的来到了合唱厅,为的就是弥补上次的遗憾。到了那,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

"开始了,大声点。′那位老师说。

"高博智,你说你们班谁唱的最好?′他说道。

"刘永基。′。

哈哈,大家都哄堂大笑。然而他一唱大家就更乐了,因为都跑调了。

正式录像时,大家都拿出200分的精神来唱,最后唱的虽说没有那么大声,但是至少没太跑,这已经是我意料之外的了。也算是突破了之前的战绩让自己满意。

歌唱完也就散了,但大家都还是恋恋不舍。因为我们都有一颗贪欲之心,包括我。每个人都想达到最完美,因为我们是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合唱教学的反思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在音乐课堂中我也侧重了合唱方面的教学,在排练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

一.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差,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

二.在二声部合唱歌曲中第一声部的.旋律通常是主旋律,旋律比较流畅,音区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学、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学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

三.学生对于合唱的概念十分淡薄,甚至误以为合唱就是齐唱,或者出现一、二声部相互喊唱。缺乏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因而兴趣不高。针对上述原因,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合唱各声部不是搞比赛,不是看谁唱得响、唱得突出,而是相互烘托,追求音乐整体的和谐。应培养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自觉判断的能力:(1)个人演唱是否干扰了整体。(2)个人演唱是否衬托了整体。即个人演唱的方式与情绪是否与音乐整体相符合。

2.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与动力,歌唱的呼吸不同于人的自然呼吸,须根据乐句的长短、强弱、快慢安排呼吸量的大小,做到有意识地控制。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吸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他们能完全理解并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

3.培养唱谱能力。

小学合唱里的歌词大多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是完全一样的,学生很容易把声部混淆。但由于合唱各个声部的唱名不同,相互比较容易分辨,所以应在学生掌握歌谱以后再教唱歌词。在唱谱的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音准、节奏、快慢、情绪等问题。

4.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合唱的音准问题较为复杂,大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副旋律的音准和音程。克服这一困难首先应保持良好的姿势。同时利用钢琴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

5.“先难后易”和“平行”教学。

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往往是先入为主。特别是对其所熟悉歌曲的第一声部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对此,可在教学之初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先教第二声部,待学生对第一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二声部。如合唱歌曲《小鸟小鸟》这首歌曲,在教唱前学生很可能早已熟悉它的第一声部,但对于第二声部却相当陌生,此时可教第二声部,待他们完全唱准后,这两个声部能直接结合起来。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合唱中还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合唱教学教学工作总结

合唱指挥课程现有学员35名,共分为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四个声部,学习合唱曲目两首:《彩云追月》《最亲爱的人》,培养指挥学员一名,钢琴伴奏一名。现对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教学经验做以陈述。

一、在教学授课方面,秉承兴趣为主,着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合唱指挥选修课作为众多兴趣课程中的其中一类,调节学习生活紧张节奏,环节学习压力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在培养合唱声部人员互相配合的同时使学生从中学得团队协作精神的可贵,也培养了学生除了在艺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音乐艺术技能。对每一节课掌握的知识点由兴趣逐步产生爱好,有爱好衍生为技能的培养宗旨是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在学生学习课程方面,以教师作简要曲目陈述,学生自学为主。

主要过程:由四位声部长负责,监督每个声部学员自练曲目基本声部,再由教师指出曲目中需要注意特殊处理的小节和各音,最后由指挥学员指挥,完成整件作品。过程当中教师对钢琴伴奏和指挥学生做个别辅导,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在总的排练中教师给于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明确的指示。

三、在教学反思方面,以每节课最终排练时发现的问题做最后陈述,以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做个例辅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彩云追月》中弱声部“啊”字的起式,应当给予前半拍示意,后半拍进早的演奏准则。男中音声部演奏伴奏部分前,应当做首要练习,并与旋律声部做好配合(音量须弱)等。

总的来说,合唱指挥课程在短短的为期半个学期的开展过程当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总体上属于中上水平,提出表扬的是合唱团团长、副团长以及钢琴伴奏和各个声部的负责人员。

最后,教师的自我评定及未来设想。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合唱与指挥》课以来,得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到了一门很实用的音乐艺术技能。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中,这项技能拿得出、用得上、打得响,在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扩展活动领域,增强工作影响力、成就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合唱指挥艺术社会性的普及与提高;在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开展、骨感培养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可以说:把《合唱与指挥》定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评价是不嫌过分的。当然,与这门课程在音乐专业教学架构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与学生们未来工作所面临的更高要求相比,又还存在着不少颇待解决的问题。但根据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未来趋势来看,学校合唱指挥课程将会是大放光彩,一片光明的。

合唱教学反思

南流小学一直以“务实、创新”为理念办学,为了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从20xx年开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引导下,我们开始着手开发具有特色的艺术校本课程——《童声合唱》。

合唱是一种易于推广普及的群体性音乐实践活动,它所需要的“乐器”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强调的是我们而不是我,参与合唱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集体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进而更主动的融入的集体当中。正是因为合唱教学这些独有的优势,我们着力开发合唱校本课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首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积极踊跃的报名,然后让学生准备一首自己唱的比较好的歌给老师唱,我们进行筛选加入合唱团,依据是从音准、音色、乐感等方面作为筛选依据,之后对学生进行听音模唱的考察环节,由此进行分声部。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我采取慢、稳的方式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对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等内容掌握的扎实后再进行练声和学歌曲,歌曲以二声部作品为主;最终我会以强化音乐基本素养为最终目标,以鉴赏为主。

在编撰课程具体内容时,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合唱文献和优秀的合唱曲集,拓宽曲目选择渠道,同时突出经经典性、循序渐进、注重德育渗透、面向全体、突出学校特色,这五条原则。使得的整个合唱校本教材,不仅科学严谨,而且更具特色。

合唱教学反思

合唱作品《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是湘版音乐教材第九册第二课的欣赏内容,这两部作品分别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乐章。教材安排这两部作品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欣赏知道并了解西部民歌。《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包含八个乐章的宏大作品,是我国合唱作品中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部音乐精品。然而这么伟大的音乐作品,我们的学生对它却知之甚少。当我在课上统计有多少名学生知道这部作品的时候,竟然只有一名学生知道。这样的结果另我大吃一惊,也使我更加坚定了要上好这堂课的决心。

一、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搜集材料。

要想让学生充分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教师就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资料,光靠教师手里的光盘和和教参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便在互联网上搜索与《黄河大合唱》和西北民歌有关的资料,下载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和《黄河大合唱》全部八个乐章的mp3,还有根据《黄河大合唱》音乐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的mp3。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我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加深认识的过程。光有材料还不够,怎样把这些材料有条理的展示给学生呢?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上带领学生边看边听边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黄河大合唱》进行了全方位的接触,由不了解到了解并逐步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二、让学生动起来,参与、体验、感受音乐。

这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磅礴气势。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在欣赏中加强学生的参与与体验,显然,光让学生坐在那里静静地听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音乐中去呢?我想到要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动起来,怎么动呢?乱动是不行的,要让学生和着音乐的节拍在音乐中动,并且要让学生在律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在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并感受到黄河船夫与黄河上惊涛骇浪搏击的激烈场面和紧张情绪,在学生们听过歌曲之后,我启发他们结合对歌曲的感受做一个最想做的动作,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划船的动作。于是,在歌曲的伴奏下,大家边听录音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出划船的动作,体验着黄河船夫的勇敢坚强,感受着在惊涛骇浪中搏击的惊险与激烈。

《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歌曲,曲调铿锵有力,音乐形象非常鲜明。歌曲巧妙地运用轮唱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隐喻了抗日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怎样使学生领悟到作品的这一深刻含义呢?还是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感受、去体验。我是这样做的:

1、唱歌词:带领学生学唱部分歌词,熟悉歌词、熟悉旋律,加深对歌曲的了解。

2、尝试轮唱练习:把学生分为三个声部,模仿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三个声部的轮唱。

3、边轮唱边律动:启发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黄河的汹涌波涛,带领学生一边轮唱一边律动。

有研究表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内容如果不加以巩固很快就会遗忘;我们看到的内容,虽然印象深刻,但是时间一长也会逐渐忘记;只有亲身参与,亲自动手操作过的东西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节欣赏课上,学生们听了音乐,看了文字和图片,更重要的是他们边唱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参与到歌曲的表演中去,亲身体验到了歌曲所表现的磅礴气势。我相信,本课的音乐一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节音乐欣赏课,学生们对于《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精品及西北民歌从不了解到逐步了解,从不喜欢到喜欢。让精品贴近学生,让学生喜欢精品,是我这节音乐课最大的收获。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

上几节音乐课,教师让我们欣赏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他有感而发,立即写下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了这篇词作后很受启发,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抱病连续写作六天,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部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头都有配乐朗诵。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运用了领唱及合唱相呼应的演唱形式,在气势磅礴的歌声中,我仿佛看见黄河的巨浪正在上下翻滚着,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位船夫手持船桨,嘴里高声喊着劳动号子,齐心协力地向前划着,船在惊涛骇浪中行驶,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但他们毫不畏惧,仍旧勇敢地向前划着。第二乐章为《黄河颂》,这个乐章运用了壮阔、热情、深切的音乐语言,歌唱了黄河的雄姿,赞美五千年的文化,颂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音乐中我仿佛看见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情景。第四到八乐章也是如此,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斗志。

啊,《黄河大合唱》,你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与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努力开拓明天的生活,为保卫全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

《黄河大合唱》通过讲述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创作大型名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及首次演出的成功,表现了他们旺盛的革命激情和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反思,我们来了解一下。

仅供参考:

一、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师角色,从领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教师成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引导与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我在讲授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时,以精练简短的语言音到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分析音乐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时代意义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

二、以兴趣为动力,淡化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音乐课当中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黄河大合唱》过程中,通过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感受历史,从思想上得到提升。

三、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让音乐开口说话。

音乐时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很多时候音乐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让音乐开口说话。我在讲授《黄河大合唱》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引导学生分析节奏、旋律、调式、和声以及音乐的力度和速度等音乐语言,从中得出音乐情感产生的基本途径,尽量减少语言的表述,真正的让音乐开口说话。

四、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性,经典的音乐作品必须经过历史的检验,所以当代中学生不得不欣赏一百年前的音乐,唱五十年前的歌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是我们的责任。我在讲授《黄河大合唱》时,学生对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的并不多,没有亲身感受过战争的残酷性,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继而对作品的时代价值则更年与理解。这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以当年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为话题,切入教学主题,告诉学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五十年前我国也曾遭受战火的洗劫,日寇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无数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紧接着给学生播放日军侵华暴行的录像资料。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件引出历史,从现实生活到充满血泪的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也俩进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从历史的高度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价值。

合唱教学反思

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我觉得合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现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对教材中的二声部合唱感到非常困惑,包括我自己在实践中也觉得二声部教学的难度比较大,在有限的音乐课堂40分钟内,很难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所以对于有些二声部的歌曲,很多老师会选择放弃进行二声部合唱,而只是进行单声部主旋律的学唱。由学生担任主旋律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以减小二声部合唱的难度。这样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就没有很好的完成。

要有效开展课堂中的二声部合唱,需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歌唱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和权利,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保护这种权利,发展这种能力?在课堂上,我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还可以把学校合唱团同学的现场表演和老师自己参加合唱演出的光盘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认识,培养兴趣,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一些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要唱好合唱,让学生把音唱准是基本的条件。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加强音准的训练,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但过分地让学生练习唱音阶会比较枯燥,所以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从“低起点”开始,逐步达到“高落点”。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这种合作的学习,感受二声部单音的演唱效果,可以使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歌唱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可以在低年段就多多进行部分歌谱的演唱,为以后的歌谱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低中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好动有个性。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好的歌唱习惯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些歌唱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比较,自发地建立起较科学的歌唱状态,在肯定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歌唱习惯,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不大喊大叫,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

有一个好的“音乐的耳朵”,对唱好合唱是非常重要的。合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在教学中,对音准务求准确,这样才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和声,所以每个人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要做到“心”里有数,而这种感觉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音乐的耳朵”,要唱得好,首先要听得好。在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听教师范唱、听琴弹奏等等方法,在不断地聆听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

音乐教师在进行二声部歌曲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分层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唱。当然,教师要随机引导,这对于学生刚开始很重要,这样才能确保40分钟训练的良好效果。

总之,合唱教学在小学中年级段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新增内容,也是一大难点,所以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探索解决。除了对学生的要求外,教师也应当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坚持不懈地投身其中。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日积月累的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并结合训练对作品作一些艺术处理,最终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提高到更理想的一个层次。

奋斗在一线的音乐教师们,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自身的课堂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实现知识技能与审美教育的完美有效结合!做到真正的有效课堂。

黄河大合唱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这是我刚进学校时,第一次上的公开课的内容,第一次上这内容时的情景在脑中已模糊不清,但是课后明叔点评了一句话:“你这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课应该让人感觉十分青涩吧,虽然每个环节师父都细心地指导我,但在自己实践时,仍然有很多地方没有把握到位,那次的公开课只能算是完成了。

在身边老师的指导和时间的磨砺下,如今再来上这个内容时,对于每个环节,该如何设问,已找到了一定的技巧。三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逻辑性还不是很强,要想正确引导学生,不能一味地按照老师的思路,而应该多去揣摩学生的思想,然后在他们的思维基础上进行牵引,往往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仍然采用了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情境引入,但发现学生的情绪并不如我原来的学生那么高涨,当时便想:难道是我的童话故事学生之前听过?课后我问了问学生,他们说这个故事之前并没有听过。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不同的反应呢?课后我进行了一番思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就会上网,他们能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促使了学生的心理开始早熟。曾经喜爱看《喜羊羊》的孩子们到了三年级,心里开始出现矛盾,一方面平时看着《喜羊羊》,另一方面又开始排斥《喜羊羊》,他们觉得这个动画片很幼稚,已经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看的动画片了。同样,所谓的童话故事对他们来说也就显得很幼稚了,听到后兴趣自然不会很高。在今后的课中,不管用什么进行引入,都应该先对当时的学生的喜好、心理进行一番了解,而不应该还停留在对原来学生的了解中。时代在变,孩子们也在变,只有顺应了他们身心的发展规律,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来。

随后在新授时,学生能利用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的特点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三个公式。在运用时,我发现学生普遍都能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采用连加的居多,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公式,学生们却很少用到,这本来是三个公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学生却不去选择。难道它现在变得很复杂了?其实不然,这种方法仍然是最简单的一种,只不过现阶段的学生还未学习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题中给出很大的数字,用这个公式他们就无法计算出结果。这使我不禁想到,这一册的教材其实是安排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只不过在《周长》之后,倘若在教学时,先把《多位数乘一位数》提前上完,再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他们便能用三种方法完整地解决,这时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公式的简便之处便体现了出来。所以我们平时在教学时是否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顺序去上呢?这个值得我们去探讨。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学得扎实,灵活,有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成功: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认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思维,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发表意见,帮助补充他人不完整的叙述。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精心设计了课前铺垫,突破难点。根据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空间想象力有限,对于长方形公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我在课前设计了找长方形物体的题目,让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长方形的特征(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在掌握了这种特征后,当学生遇到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就有一部分聪明的学生会用(长+宽)×2,通过联系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节课在各个教学环节和练习的设计上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给照片加边框,给菜地围篱笆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学长方形周长的用处,并能把所学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一是知识的形成不应是给予,而应是探究获取。以前教学这个内容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学生死记公式,那么,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

二是倡导算法多样化更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对于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既然有的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其道理非常明显,如果是学生们能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最好记、又实用的计算方法,那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