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如院士先进事迹心得(实用15篇)

陈清如院士先进事迹心得(实用15篇)

ID:9007589

时间:2024-01-12 09:42:02

上传者:纸韵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思考并提炼出对生活、工作或学习的深刻认识和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精选学习心得

在刚刚受表彰的278名“最美奋斗者”当中,92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陈俊武荣登榜单,这位和石油冶炼技术多项“中国第一”相关联的行业开拓者,用七十年砥砺奋进,书写了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

祖籍福建的陈俊武,先后在辽宁抚顺与河南洛阳从事石油化工研究。上世纪60年代,陈俊武远赴古巴,学习炼油技术。

流化催化裂化技术,是炼制成品油的关键。一年后,带着几万页图纸和400卷胶片资料,陈俊武回到了祖国。为了让新技术尽快投产,陈俊武带领技术人员经历了1460个日夜奋战和1000多张图纸的前后修改。1965年,我国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投产成功。

20世纪90年代,陈俊武开始致力于寻找石油替代品,他研究的方向是用煤炭转化甲醇制烯烃。

陈俊武先后5次奔赴陕西华县试验基地。208月,我国第一套甲醇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在内蒙古包头建成。

如今,陈俊武已经整整工作了70年,为了培养石油化工人才,陈院士还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免费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年轻人授课。

袁隆平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20 年 9 月 7 日,是袁隆平 90 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 3000 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 2092.6 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 90 后”“90 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 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 “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 800 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再次祝袁老生日快乐,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而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钱七虎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回到家乡昆山,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所获得的800万元,捐赠给昆山,以此回报家乡,捐资助学。

奋斗一甲子,铸盾60年。浓浓桑梓情,拳拳赤子心。从“逃难小子”到国防专家,再到大学教授,钱七虎是不知疲倦的追梦者,更是照亮前路的启明星,他的学生不仅在课堂内,更在课堂外,更多的人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了解他、读懂他、比照他、跟随他,将其作为人生榜样。面对“国与家、得与失、名与利”等人生课题,每个人都可以从钱七虎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参悟人生出彩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之一:家国情怀的“精神盾牌”。

回顾人生历程,钱七虎总是说,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实现价值!这是耄耋老人的人生智慧,也是追梦人的“圆梦指南”。国防建设需要盾牌,追梦人生同样如此。追梦路上,风风雨雨是常态,各种扰乱心神、透支力量的诱惑、压力、陷阱无处不在。拿上盾牌,才能迎战风雨;穿上铠甲,方能坚定前行。家国情怀正是这样的盾牌、这样的铠甲,有了这层防护,心胸就开阔、坦然、笃定,就不畏风雨、不屈不挠、砥砺前行。

“核心技术”之二:敬业奉献的“精神原力”。

万事皆有章法,追梦也不例外。岗位有所差别,精神可以“同款”。钱七虎的壮丽人生不仅在于理论功底、专业成就,更在于专业精神、人格魅力,其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质朴诚挚的桑梓之情是人生出彩的“核心技术”,具有永恒价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学习榜样不能叶公好龙。立足岗位,结合实际,充分看齐,及时校准,我们才能取长补短、转益多师,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行之路,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成长力量。

“核心技术”之三:拼搏奋斗的“追梦通道”。

梦想不会自动变为现实,奋斗可以贯通理想与现实。作为我国著名的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钱七虎倾心竭力军事防护工程60年,凡是关乎国家大计的防护工程,都能看到钱老奔波的足迹,生动诠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道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了实现更高远的目标,我们必须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奋斗之帆,绷紧奋力之弦,用奋斗的“三棱镜”,折射出梦想的“七彩光”,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钱七虎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钱七虎,陆军工程大学院士,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者之一,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一生致力于铸造大国之盾:

工作即事业。

“一生只做一件事”,显然,和《榜样3》的宋书声一样,这又是一位把青春和时光奉献给祖国伟大事业的人。不同的是一位献身国防科技,一位献身马克思主义研究,他们都是极为敬业的人,都是把工作当成事业一干到底的人,都是或科技报国或知识报国的领跑者,都是时代的脊梁、我们的榜样。

热爱是源泉。

没有热爱,心头再大的火苗也会慢慢熄灭。钱七虎“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自从选择了科学防护事业,他“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对我国现代防护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倾注自己的心智”。唯其热爱,方得乐此不疲,伟大的成功者总是有着某种相近之处,《榜样3》中,超导院士赵忠贤,这位超导巨擘把科研的“冷板凳”坐成了麻将桌边的“长条椅”:无它,这源于热爱,十足的热爱。

奋斗担当,才是正确指向。

就像我国其他工程领域一样,我国防护工程研究与建设也是从“当个小学生”,一点点“跟跑”中“并跑”,并有所“领跑”,作为这一全程发展的见证者和奠基者:1978年,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飞机洞库门;1992年他主持实施了世界最大药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2010年他主导的“水下施工第一难”的南京长江隧道全线通车运营……在这中间,“不服输”的犟劲,勇攀科研高峰的担当,才是成功突破的“加速器”。

没有目标,就会迷失方向。

人生在世,过于关注“小我”,就会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感叹中,在名与利的追逐中丢掉初心,迷失方向。钱七虎以科技报国为人生最大目标,他说,自己一生从未动摇的目标就是,“为祖国铸就一座打不烂、炸不毁的‘地下钢铁长城’。”在献身祖国科技事业,在对“大我”的追求中,钱财成了“浮云”,“(800万个人奖励)我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并且这不是我第一次这样做,以前拿的院士津贴、获奖津贴,我也都是这样处理”。这种大格局、大境界,来源于回应时代使命,“大我”目标一以贯之的清晰明朗!

以身许国,终将不负于我。

“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一滴水只有融于大海,方显其磅礴无匹的力量;一个人,只有融于祖国发展的大业,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拥有璀璨夺目的人生。钱七虎常说:“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显价值”。“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科技许国,正是一种深沉持久的爱国。

抚卷低思,心绪久久难平,面对万马奔腾的新时代,向先进人物学习什么?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奋斗,惟有奋斗才是“平凡人生”到“飞驰人生”的“加速器”,惟有奋斗才是“平凡人生”到“非凡人生”的“转换器”,新时代,每个人都是“追梦者”也是“奔跑者”,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奋斗,必将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契机,我确信!

彭士禄院士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时间,上世纪50年代。问话者,是正在前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正在前苏联留学的彭士禄。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外号叫“彭大胆”“彭拍板”

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的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我常常对研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数据讲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彭士禄说,当时自己有两个外号——一个叫“彭大胆”,一个叫“彭拍板”。

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彭士禄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等重大技术关键问题。

当指挥长噙着热泪声音颤抖地宣布“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的反应堆功率达99%”时,现场沸腾了。“我们成功了!”此时的彭士禄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连分享成功的力气都没了。

“老彭就像一头垦荒牛”

在彭士禄家中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三件宝”:一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处女航的纪念磁盘;二是友人赠送的核电站模型;三是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时,炊事员送的“垦荒牛”陶瓷塑像。夫人说,她最喜欢第三件,因为“老彭就像一头垦荒牛”。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决定上马秦山一期核电项目。究竟走哪种技术路线?熔盐堆和压水堆两套方案成为争论的焦点。最终,在彭士禄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首台核电机组选择了后者,为以后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启动了大亚湾核电项目,彭士禄任总指挥。回首当时的建设经历,彭士禄说自己学到了三点:一是懂得了一些经济,很早就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二是验算了法国核电的主要参数;三是学到了一点管理学——这对今后中国核电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86年,彭士禄调任核工业部副部长,负责秦山二期的筹建。他积极推行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机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人生“三张牌”

在工作、生活中,彭士禄擅长打“三张牌”。

先说“简单牌”。彭士禄的座右铭是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在吃、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尽量简单,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也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科研。

再说“懒汉牌”。彭士禄善于发动团队的力量完成使命,也喜欢培养年轻人。他说,新技术发展快,年轻人思想活跃,要放手让他们干。彭士禄手下出了很多优秀人才,都是他的“懒汉牌”打出来的。

如今,86岁高龄的彭士禄虽然行动不便,却依旧神态安详,谈吐风趣。“我要感谢玛莎(夫人的俄文名字)对我的爱。她比我小9岁,现在已经是老太婆了。在家里,夫人排老大,女儿老二,然后是外孙女、女婿、保姆,我排老六。”言语中透出幽默。

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于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小编整理了“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

心得体会。

欢迎参考借鉴。

七十周年大庆刚刚过去,看着庆典中那些傲人的科研成果,看着那气势如虹的阅兵队列,看着我们的祖国从“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到“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变化,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内心满是感动和自豪。

在感叹祖国当今强大的同时,也无法忘却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这累累硕果的背后,有那么一些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奋斗和努力着,而陈俊武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陈俊武院士今年已达92岁高龄,却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自七十年前那个立志用石油报国的想法在心中萌发起,他就决定,一生都要站在这个岗位上为祖国的石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俊武祖籍福建,生于北京。年少时被父亲送去管理严格的教会学校,并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每天查看大量外文资料,从未间断过钻研学习。

1944年,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四年间,他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自学了有机化学、经济学等非专业课程。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生活条件优越的沈阳,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彼时最需要发展,充斥着煤尘和黑烟的抚顺。

去到那里后,他深扎车间前线,时常刚进行完理论计算,就跑去车间和技术专家、工人们研究实验成果。终于,在1965年,我国的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投产成功。

1978年,陈俊武出任洛阳炼油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不断地研究和设计后,由他指导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流化催化装置、中国第一套120万吨、年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分别在乌鲁木齐炼油厂和浙江镇海炼油厂试运成功。

在工作的七十年间,陈俊武推动了我国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让中国的炼油技术特别是催化裂化技术迎头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举往前推动了二十年。现如今,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

坚持每周三次打卡上班;进行新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亲自爬上60米高,一层层仔细察看相当于20层楼高的设备主框架……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他也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

陈老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进入新时代。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差了一些,还是能作一些贡献的,还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日常生活中,这位老人坚持“从平淡中来,回到平淡中去”,拒绝了许多专家待遇,甚至在出差工作时,也选择住最便宜的酒店,也会为了省点出行费“斤斤计较”。

但他对教育却毫不吝啬的资助和付出,他曾将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捐给人民教师,捐给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学生,奖励给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

陈俊武说:“回望这一生,我为人民做了一定的工作,为了国家做了一定的奉献,这就让我满足了。”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于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通过媒体报道,网站学习,我对陈俊武的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先进事迹和他所彰显出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崇高品质感染着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行。

一、学习陈俊武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初心就是情怀。陈俊武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的先进人物,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就在全系统开展了学习陈俊武活动。陈俊武所在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对陈俊武精神的学习弘扬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无论是陈俊武的哪一种精神,都饱含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都始终贯穿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主题。正是像他这样的一大批科学家推动中国石化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安全有了坚实支撑。他用毕生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树起一座精神丰碑,成为国家的英雄、发展的脊梁。我们只有把学习陈俊武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才能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二、学习陈俊武同志爱党报国的家国情怀。

陈俊武热爱祖国、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他以身许国70载,成为共和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70年来,中国从依靠进口“洋油”发展成为炼油,陈俊武功不可没。他用专注和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的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的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

三、学习陈俊武甘于奉献,永不停歇的精神。

陈俊武年近80岁时,还坐着火车上铺出差,今年,陈俊武已经92岁高龄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周刷卡上班3天。别人都心疼他的身体,他自己却不在乎,一辈子都笃行石油报国。曾经有人送给陈俊武一袋枸杞,被他拒绝了,因为枸杞和“苟且”谐音。他不愿苟且,不愿坐享其成,这位一辈子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老人,从不停歇,不能停歇。在甲醇制烯烃装置取得成功之后,很多人觉得他这么大年纪了,是该功成身退享清福了,但是他偏偏不,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连日来,“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洛阳创新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助推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年少立壮志,石油报国家。砥砺七十载,硕果遍天下。耄耋犹努力,老树发新花。大爱存于心,奉献永无涯。”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现场工程师杨继华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表达对陈俊武院士的感佩之情。他说,陈俊武院士为国奉献70载,年过九旬也不曾有丝毫懈怠,自己作为一名新一代石化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今后要向陈俊武院士对标看齐,立足本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好。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陈俊武院士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正源于70年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坚守。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所所长高海涛说,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必须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做功课,踏踏实实往前走,一项技术的突破、一粒种子的培育都要经历漫长而枯燥的基础试验。作为一名小麦育种专家,要深深扎根河洛山乡沃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老百姓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作为“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洛轴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创造了我国轴承行业多个第一。当前,企业正在全力推动高铁轴承的自主研发,帮助高铁用上“中国轴承”。“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军表示,陈俊武院士以身许国70载,彰显了不忘初心、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洛阳轴承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力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助力洛阳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

清洛基地平台公司项目经理蔡振华是两期“院士洛阳行”活动陈俊武院士的“服务员”,提到与陈俊武院士的两次接触,他说:“陈俊武院士虽然已年过九旬,但他总是精神矍铄、热情饱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参会企业答疑解惑,这种奋斗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蔡振华表示,清洛基地作为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将以陈俊武院士为学习榜样,不忘创建基地的初心,牢记服务洛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做好平台建设,不断引进新团队,催生新技术,带动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助力洛阳高质量发展。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院长尚少宗表示,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立足研究院尖端电磁新材料,努力钻研功能复合材料,与科技工作者们一起,肩负起建设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材料及高端装备领域科技强国的使命和担当。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中心总监田源表示,将学习陈俊武院士科技报国、勇于创新的“最美奋斗者”品质,致力于建设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成长—加速—育成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者做好政策、人才、资金保障,通过打造科技园区集成服务商、创新企业能力提供商,为企业提供“保姆管家式”服务,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平说,有着63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20xx年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xx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了70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陈俊武院士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众志集团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收看央视直播,召开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深入学习陈俊武院士用70年砥砺奋进书写的伟大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众志集团的党员干部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不畏难、不退缩的勇气,立足岗位,坚定信心,将个人目标融入企业发展方向之中,勤于学,敏于思,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钱七虎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4月8日,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爱心捐赠仪式在昆山当代昆剧院举行。荣获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将他所获得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瑾晖”慈善基金。昆山市向钱七虎院士颁发了荣誉证书。

致敬科学家,发扬科研精神。他们就像一棵棵大树,我们永远爱护。从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到请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到主席台就座,“礼遇”代表着我们对科学家的崇高敬意。他们抽新芽、结香果,让我们共享科技进步红利。从创立防护工程学科、引领防护工程科技创新到集成化宽频带光发射器件与模块,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他们努力扎根,将精神伟力传导给我们。钱七虎院士说过,“如果一个人追求个人名利,那关注点始终是在个人幸福的方向;如果一个人树立的是基于国家的价值观,那关注的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代代品味、接续传承。

尽心尽力投身家乡建设,扎牢功在桑梓的乡根。

枝再繁,叶再茂,归根情怀始终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难以割舍的。无论游子走得多远,家园故土不能忘,家乡建设不能少了我们的一份努力。获20xx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不到一周,钱七虎院士便决定将800万元奖金悉数捐出。他为家乡投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在于精神上的激励与行动上的指导。4月8日下午,钱七虎院士回到家乡昆山,围绕绿色发展、地下空间利用主题作报告,连讲80分钟,没有中场休息。钱七虎院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建言献策家乡发展。这份故土深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许我们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我们可以践行他的精神力度,捧起一抔黄土,培育出绿树鲜花,做家乡的建设者、施工人。

赤胆忠心奉献祖国发展,扎牢国家富强的梦根。

钱七虎在炮火硝烟中度过童年,“成为一名工程师,报党报国!”是他心中坚定的誓言。1965年,钱七虎学成回国。“国家选派我出国学习防护工程,就是信任我,我要时刻不忘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仿佛在和年少的自己兑现誓言,更是向国家庄严承诺,倾尽必生精力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60余载的辛勤努力,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这团永不泯灭的爱国奋斗热火,是鼓舞人心的温暖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寓于每个中国人的家国梦之中,我们向像钱七虎、王进才等一批爱国奋斗的先锋学习,在点滴中浇筑国家富强的大梦,对这片土地永远爱得深沉。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福祉,扎牢美好未来的情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努力谋求人民幸福离不开每位中华儿女的双手。“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科技工作者的兴趣和爱好就要向哪里聚焦,这是一名科学家应有的情怀和担当。”钱七虎院士经常这样对学生说。多年来,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民生问题,他都积极关注。作为多个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先后参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的战略咨询,并多次赴现场提出关键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人小我的快乐,更在于致力实现全体人类的共同幸福,我们要不断划大人民幸福的同心圆,实现更大范围的同频共振。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不难,但要用尽一生专注于此并非易事,钱七虎院士做到了。他就是一棵树,一棵无谓时空限制仍坚定不移抓牢故土的树;一棵任凭风雨飘摇仍矢志不渝扎根黄土的树;一棵哪怕一枝一叶都不忘人民情怀的树,新时代的我们要向钱七虎院士学习,在他的感召下成长,打造美好绿水青山。

党员学习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心得

饮水思源,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危难时的勇敢逆行:忘不了钟南山院士那张1月18日“广州南”至“武汉”的无座车票和高铁餐车上休憩的满面倦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学习钟南山院士抗疫先进事迹心得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疫情爆发后,钟南山院士的每一次亮相,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的提醒和建议,大家总会自觉遵守。回首进入新世纪短短20年,钟南山院士关键时刻的两次“逆行”,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也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作为新时代青年尤其是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向钟南山院士学点什么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是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20年,面对疫情,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义无反顾地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他不断借助媒体发声,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在我们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神奇地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赖,这正是对他“舍生忘我、无私无畏”担当精神的生动诠释和最好“回馈”。

二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生态度。2003年初,非典疫情开始扩大,钟南山在大年初三收到任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他积极发声引起全社会重视疫情。2003年2月,北京疾控中心表示,非典的病因是衣原体。钟南山则表示反对,坚持非典是病毒性疾病,这一观点成为抗击非典的重要分水岭。2003年4月,在一场关于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宣称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钟南山当场开炮:“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此次新冠疫情,钟南山明确了人传人现象这一关键信息,有力促进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这些都与他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生态度分不开。

三是胸怀国家、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钟南山院士认为:“科研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抓住国际前沿、国家急需项目,立地就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顶天的研究不能立地,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意义就会打折扣。”钟南山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没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作为国内外呼吸病防控治疗领域的翘楚,钟南山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时,他眼含泪花,苦口婆心劝导人们一定要尊重医学、尊重知识、加强自我隔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胸怀国家、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

四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奋斗精神。钟南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奋斗不是一段时间内做某一件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奋斗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大多数奋斗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后,携手并进。”84岁,他四处奔波,亲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担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治及防护工作。看到他在高铁上劳累到靠着座位靠背熟睡时,很多网友直呼心疼。正是这样一位对事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执著奋斗的老人,和无数个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共产党人,在重大疫情面前,挺起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民族脊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奋斗精神令人动容。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也许我们大部分人都无法复制钟老的传奇,但在青年时代的大好机遇期,我们可以学习并汲取他的“四种精神”,同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立足本专业、本行业潜心积累,树立有益于时代和人民的高远志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默默生根发芽、向阳生长,相信终有一天会成就蔽日荫凉,造福一方人民、一个时代甚至全人类。

庚子年初,除夕刚至,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悄然拉开了序幕,武汉告急,全国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战天斗地的“干”字精神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迎难而上,彰显的是奋斗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代表的不仅仅是勇气与担当,更是责任与荣耀。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既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落实好各项防控要求,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控排查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用脚步丈量初心使命。广大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参与到社区联防联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第一线。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大爱无疆,彰显的是奉献精神。“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号召大家不要出门,自己却“逆行北上”,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决定,彰显了共产党员危难时刻的责任与担当。即使是在我们身边,无数动人的故事每天也都在发生。4.2万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每封请战书背后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多地老党员老战士踊跃捐款,践行着共产党员离岗不离党的庄严承诺;辽宁丹东宽甸县泡子沿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君连续奋战32天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生命永远定格在49岁……一个个鲜活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热泪,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彰显情怀与风采。

“中国速度”,彰显的是团结精神。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对武汉重症患者的救治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成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佳代言。“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全国多家企业迅速转型生产医疗物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物资保障。这些建设者、生产者同广大医护人员一样,奋斗在抗疫一线,书写出新时代的民族奇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奇迹的背后是无私奉献,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团结精神。在危难面前守望相助,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是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密码,“中国速度”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又一次诠释。

idol一词意为偶像,流行于娱乐圈中,多被年轻人用来称呼自己喜爱的歌手、演员,年轻人们粉偶像的颜值、才华、演技等。然而,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年轻人的idol名单有了更新。

粉“医食无忧”组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情怀。前段时间,一段钟南山和袁隆平罕见同台的珍贵影像资料火了,网友形象地称其为“医食无忧”组合。疫情袭来,84岁的钟南山院士时隔17年再度“挂帅出征”,一张坐票让他火线奔赴武汉,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疫情危急时刻,他成了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成了百姓心中的“定海神针”。面对疫情引发的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袁隆平院士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一句话让人们不再恐慌、充满底气。正所谓“国士有双,医食无忧”,在这两位老人执着坚守的背后,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之心,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无私之心,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赤子之心。无论是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还是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青年们都在感受着、崇拜着、激励着、行动着,时刻不忘国家利益安危,扎实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心怀天下苍生冷暖,担重任、干大事、创大业。

粉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牢记使命,勇攀高峰”之坚韧。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50年前,新中国经受着巨大的艰难和考验,就在这内外吃劲的时刻,“两弹一星”陆续发射成功,向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强大。在这成功的背后,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是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这坚韧历久弥新,新的时代、新的征程,面对战疫战贫两个战场,我们青年一代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艰苦奋斗为精神支撑,以勇于攀登为奋进方向、以无私奉献为行动指南,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争做“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人。

粉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之担当。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殷切嘱托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90后”,我们的同龄人,当看到“头可断,发型不能乱”的他们为了方便穿脱防护服剪掉长发,当看到一张张年轻的脸上被口罩压出深深的印痕,当看到纷纷大雪染白了他们的警服,他们不再是父母嘴里的孩子,不再是老师课堂上的学生,他们同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冲在一线,坚定步伐,勇敢向前。“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前形势复杂,广大青年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迎难而上,苦拼实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大潮中,需要新时代青年奋斗的身影。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七十周年大庆刚刚过去,看着庆典中那些傲人的科研成果,看着那气势如虹的阅兵队列,看着我们的祖国从“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到“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变化,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内心满是感动和自豪。

在感叹祖国当今强大的同时,也无法忘却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这累累硕果的背后,有那么一些人,一生都在为祖国的发展奋斗和努力着,而陈俊武院士,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陈俊武院士今年已达92岁高龄,却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自七十年前那个立志用石油报国的想法在心中萌发起,他就决定,一生都要站在这个岗位上为祖国的石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俊武祖籍福建,生于北京。年少时被父亲送去管理严格的教会学校,并在那里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每天查看大量外文资料,从未间断过钻研学习。

1944年,陈俊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工系,四年间,他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自学了有机化学、经济学等非专业课程。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生活条件优越的沈阳,毅然决然的选择来到彼时最需要发展,充斥着煤尘和黑烟的抚顺。

去到那里后,他深扎车间前线,时常刚进行完理论计算,就跑去车间和技术专家、工人们研究实验成果。终于,在1965年,我国的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投产成功。

1978年,陈俊武出任洛阳炼油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不断地研究和设计后,由他指导的中国第一套快速床流化催化装置、中国第一套120万吨、年全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分别在乌鲁木齐炼油厂和浙江镇海炼油厂试运成功。

在工作的七十年间,陈俊武推动了我国中国炼油工业的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让中国的炼油技术特别是催化裂化技术迎头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举往前推动了二十年。现如今,我国已经建成有各种类型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80多套,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

坚持每周三次打卡上班;进行新领域的技术研究工作;亲自爬上60米高,一层层仔细察看相当于20层楼高的设备主框架……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他也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

陈老说:“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进入新时代。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差了一些,还是能作一些贡献的,还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在日常生活中,这位老人坚持“从平淡中来,回到平淡中去”,拒绝了许多专家待遇,甚至在出差工作时,也选择住最便宜的酒店,也会为了省点出行费“斤斤计较”。

但他对教育却毫不吝啬的资助和付出,他曾将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捐给人民教师,捐给学校里需要帮助的学生,奖励给优秀的青年科技人员......

陈俊武说:“回望这一生,我为人民做了一定的工作,为了国家做了一定的奉献,这就让我满足了。”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精选学习心得

洛阳市文联组织召开文艺界向陈俊武同志学习的座谈会。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贯彻落实洛阳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的部署要求,持续掀起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热潮。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为我国炼油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参加工作70年来,荣获过全国优秀设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级与技术进步奖等。进入新时代,他以92岁高龄仍坚持上班,坚守岗位一线,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与使命的高尚情怀。

座谈会上,《陈俊武传》作者、洛阳市文联原主席张文欣作为主讲人介绍了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讲述陈俊武同志“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不忘初心的家国情怀。

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建京说,作为文艺工作者,向陈俊武院士学习,就要提升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在每一个专业领域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自身,修身养性,要学习他的道德情操,上善若水的优良品质。

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朱欣英说,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爱党报国的家国情怀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各领域文艺工作者要找到时代聚焦点,专注踏实、精益求精,讴歌时代精神,书写时代楷模,多出文艺精品。

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晓辉表示,全市文联系统要深入挖掘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带好文艺队伍,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把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成绩完成市文联七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精选学习心得

日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

学习活动旨在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充分动员全系统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追寻陈俊武同志的足迹,学习陈俊武同志的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崇高精神,砥砺家国情怀,坚守责任担当,在本职岗位不断取得新业绩,有力推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进程。

决定强调,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教育广大干部员工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推进实施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刘永坦院士扎根龙江60载,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新体制远距离雷达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著贡献。这位皓首雄心的老党员,用一个甲子的无悔坚守,向深爱的党、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彰显了深厚的龙江情怀和家国精神。

刘永坦院士长达40年的潜心研究之路告诉我们,要完成技术突破绝不能浅尝辄止,要聚焦问题难点,专注、纯粹、深入、坚持不懈地钻研,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面对从零起步的科研难题和国内外重重质疑,刘永坦院士仍坚定信心、矢志不渝,这启发科研工作者应坚定科研信念,自主创新,敢于摆脱对国外技术、仪器的依赖,勇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刘永坦院士矢志报国、担当有为的家国情怀激励着我们要志存高远,心中有国家人民,勇担重任,面向国家重要需求,深耕细作,把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精选学习心得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连日来,“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在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洛阳创新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助推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年少立壮志,石油报国家。砥砺七十载,硕果遍天下。耄耋犹努力,老树发新花。大爱存于心,奉献永无涯。”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现场工程师杨继华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诗,表达对陈俊武院士的感佩之情。他说,陈俊武院士为国奉献70载,年过九旬也不曾有丝毫懈怠,自己作为一名新一代石化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今后要向陈俊武院士对标看齐,立足本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把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好。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陈俊武院士带领团队创造石油炼制领域多项“共和国第一”,正源于70年孜孜以求的探索和坚守。洛阳农林科学院小麦所所长高海涛说,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必须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做功课,踏踏实实往前走,一项技术的突破、一粒种子的培育都要经历漫长而枯燥的基础试验。作为一名小麦育种专家,要深深扎根河洛山乡沃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老百姓的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作为“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洛轴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创造了我国轴承行业多个第一。当前,企业正在全力推动高铁轴承的自主研发,帮助高铁用上“中国轴承”。“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军表示,陈俊武院士以身许国70载,彰显了不忘初心、爱党报国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洛阳轴承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力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助力洛阳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

清洛基地平台公司项目经理蔡振华是两期“院士洛阳行”活动陈俊武院士的“服务员”,提到与陈俊武院士的两次接触,他说:“陈俊武院士虽然已年过九旬,但他总是精神矍铄、热情饱满,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参会企业答疑解惑,这种奋斗和奉献精神令人感动!”蔡振华表示,清洛基地作为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将以陈俊武院士为学习榜样,不忘创建基地的初心,牢记服务洛阳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使命,做好平台建设,不断引进新团队,催生新技术,带动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助力洛阳高质量发展。

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院长尚少宗表示,将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立足研究院尖端电磁新材料,努力钻研功能复合材料,与科技工作者们一起,肩负起建设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材料及高端装备领域科技强国的使命和担当。

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中心总监田源表示,将学习陈俊武院士科技报国、勇于创新的“最美奋斗者”品质,致力于建设企业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成长—加速—育成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工作者做好政策、人才、资金保障,通过打造科技园区集成服务商、创新企业能力提供商,为企业提供“保姆管家式”服务,努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从事检察事业来,他兢兢业业奋战在公诉办案一线,坚持用奉献诠释忠诚,用公正捍卫法律,用真诚换得理解,创造了优异成绩。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战胜困难、忘我工作、默默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闪光形象……”

这是《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开展向王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里的一段话。自市委作出开展向王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以来,市各有关部门纷纷举行各类学习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履职尽责、建功立业。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精选学习心得

曾被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庆节前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巴陵石化首席专家梁红文说:“观看颁奖典礼,反复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我深有感触,深受教育。忠于党、忠于祖国,始终做利国利民的事情是陈院士初心,也要变成我们的初心,这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把论文写在生产装置,让成果转化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研究人员的出发点,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引领。我们要学习陈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生产装置现场取得第一手数据的严谨作风,保证每一个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实现性。”梁红文表示,“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原始创新,而创新是对过去的总结。我们不但要将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做好、做精、做强,更要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前人没有创造的技术和产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原始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陈院士是‘为国家需要而努力奋斗’的楷模,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标杆。”

曾被评为岳阳市首届“巴陵青年英才”的巴陵石化炼油部副总工程师杜建文,从外地度假回家,马上就打开电视收看颁奖典礼。“通过颁奖典礼,我和家人一起重温了石油石化领域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心灵又得到了一次净化,又一次深受感动:院士科技报国的初心,求真务实的决心,创新不止的恒心,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红心等等,都激励和指引着我们年轻一代。”杜建文感慨道,“巴陵石化6月建成投产的105万吨/年argg催化裂化装置,是当时国内首套工业化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是凝聚了陈院士心血的创新成果具体应用。他老人家80高龄爬上60米高的设备框架并逐层仔细探查找问题细研究,最终成功解决难题形成了煤化工领域的‘中国方案’,在耄耋之年开创了又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成果。他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已为国家超负荷、超强度地健康工作了70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灿烂人生。这一切,都将指引着我们年轻一代石化人奋勇前进!”

“我们支部有党员88名,支部在今年上半年的‘读报角’活动中学习了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些老党员学习后非常感慨,说陈院士的年纪比我们大很多,80多岁还在为国家的石油化工事业操劳,今年已经92岁仍坚持工作,真是令人敬仰。”今年67岁的巴陵石化第四届道德标兵、社区管理中心安居园党总支第15党支部书记陈胜湘说,“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支部的党员和居民们晚上都在收看‘时代楷模’颁奖仪式,我也认真收看了,非常感动,觉得这个重阳节非常有意义。‘高山仰止,平凡绚烂’,陈院士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高洁的人生境界,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他知行合一、言行如一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令我们高山仰止。刚才一个党员在微信里告诉我,她在北京收看,还要在岳阳的老伴也收看,说陈院士是咱们中石化系统的楷模,必须关注学习。”

今年72岁的巴陵石化第三届道德标兵、社区管理中心鹰山社区党总支第10党支部书记邱华说:“我和老伴在家收看了‘时代楷模’颁奖典礼,一次又一次被感动。我收藏了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最近将在社区的‘故事亭’为鹰山小学的孩子们讲他的故事,希望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向这位时代楷模学习,做一个奉献国家和奉献社会、充满正能量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