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秋节(通用20篇)

又到一年中秋节(通用20篇)

ID:9099340

时间:2024-01-13 07:57:26

上传者:雨中梧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内容充实、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思想独特的完美结合。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既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又有思辨性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又到中秋节作文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么一个花好月圆的节日,我悟出了亲情的可贵,正如歌中所唱“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我家有个邻居,平常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妈在家做家务,看看电视,但是到了各种大型佳节,老奶奶家可就热闹了。

这不,今天是中秋节,老奶奶家可谓是门庭若市。今天我们家分了一箱月饼,我拿了两袋送给老奶奶,来到门口,侧耳一听,呦,好热闹!我按了门铃,门开了,开门的是老奶奶的孙子,我说,哥哥,妈妈让我送来了两袋月饼,祝你们全家中秋快乐!哥哥笑着收下了,又把我热情的迎进屋。盛情难却,我只好走进屋。

哇!人好多,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欢笑。我似乎被他们的欢笑感染,笑了起来。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顿时,屋子里静了下来,静得扔根针也听得见。突然间,奶奶脸上的微笑消失了,声音中听出一丝急切:“你在哪儿?我们都好,他们都来了。”我心想这一定就是奶奶出国在外的小儿子。

果真,话筒里传出小儿子富有磁性的声音:“妈,我也很好祝您和哥哥姐姐们中秋快乐,我—向您了,”话筒的另一端传出哽咽的声音。“唉,有空就回来看看吧,出国不容易啊,注意天气变化,别生病了。”老奶奶一脸的不放心。“嗯,妈,你也注意,我查了天气预报,你们那儿过几天会冷的,注意保暖。”“只要你好我就好。你也长大了,翅膀硬了,一定要多加小心啊。”老奶奶很无奈的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儿不嫌母丑,一句句名言都渗透出浓浓的母子情。是啊,在这中秋佳节,母子不能团圆,谁都不会开心,亲情可贵,也许你的母亲有些唠叨;也许你的父亲有些古怪,可他们终究生你养你,无论他们对你是好是坏,我们都要回报他们。不为其他,只为他们生你养你。

又到中秋节作文

天渐渐昏暗下来,啊,月亮要升起来啦!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对,是——中秋节。

帮妈妈摆好水果、月饼等食物后,我向那茫茫的天空望去,胖乎乎的月亮姐姐穿着金色的礼服,从朦胧的薄雾中探出了脑袋,将一束束光辉投向人间。它像一个小姑娘,刚刚从东天边升起,又羞答答地躲入云彩妈妈的怀抱,又好似是与我们玩捉迷藏。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不是,十五的月亮就是十五圆。我仿佛看见了月亮上,美丽的嫦娥正向我微笑呢!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不错,远在张家口的妹妹也千里迢迢赶回来了。我欣喜万分,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妹妹没有变,还是原来那么的活泼,那么的友好。我们俩姐妹在一起,谈天说地,她向我谈谈生活情况,我向她叙叙学校见闻,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写作业,形影不离。尽管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心中对彼此的思念没有变,那条无形的丝带永远将我们连在一起,姐妹情深,是用什么都改变不了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写道。

中秋节,我期待你来年的到来!

六年级:金珊

晚上的月亮一天比一天圆了,我猜想中秋节快要到了吧!来到街上,节日的气氛更是浓厚。街道两旁的商店里、小摊上,月饼成了主角。那一盒盒又大又红的月饼礼盒包装精美,图案各不相同,有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有的是嫦娥奔月图,有的是吴刚伐桂图,吸引了不少顾客购买呢!

透过一些打开的包装盒,我看到了月饼有广式的'、有苏式的。特别是那些刚刚做的月饼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让我馋得口水直流。我得赶紧回家叫妈妈买月饼去。

我喜欢这个温馨的家,也喜欢这个让一家人团聚的夜晚。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有;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春节等等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吃月饼、可以赏月。

中秋节那天,妈妈早就准备好的苹果、香蕉、橘子、月饼等等摆到阳台上。那时候,月亮还没有出来。我就和妈妈、爸爸们一起等月出。不知不觉的,一轮金黄的圆月终于从东方的天边悄悄地露出了笑脸,她多像一个文静的姑娘。她温柔、皎洁的银光无私地洒向大地,洒向人间。月亮越来越圆也越来越亮。四周的星光逐渐暗淡,有的一下子消失了。爸爸、妈妈们一边赏月,一边向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原来,善良的嫦娥为了不让不死药落到坏人手里,自己把它吃了。飞到广寒宫。从此中秋节拜月就传开了。人们向嫦娥祈求幸福、团圆、和美好的生活。接下来,妈妈在拿月饼拜月。开始切月饼吃了,妈妈切了一块大的水果月饼给我吃。我们一家人吃着月饼,有说有笑。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真开心、真开心。我喜欢中秋节。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又到中秋节作文

今天是中秋节。吃过晚饭后,我和家人一起到顶楼上去赏月。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聊着家常,感觉美妙极了。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的李白写的《月下独酌》,随口大声吟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话音刚落,掌声四起。大家对我声情并茂的表演大为赞赏。

爷爷告诉我,赏月是由古至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中秋节是在唐代定的节日。月到中秋分外圆,古人见月圆,自然想到亲人团聚。中秋节赏月既是家庭式的活动,又是亲朋好友的聚会。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屋顶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的月饼或时令佳果,沏上一壶好茶,边赏月边品茶,一起聊天叙旧,不亦乐乎。我端起茶杯,说道,让我们共同举杯,展望未来,干杯!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又是一年中秋佳节。这十五的.月亮像个金子做的圆盘,挂在深邃的天空中,给几片浮云镀上了金边。

我们全家五口坐在七层顶上,一边吃着妈妈亲手做的月饼,一边尽情地欣赏着这皎洁的月亮。我一时兴起,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妈妈自然也不例外,她走过来搂住我:“别再耍宝了,现在我宣布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饼,其中有一个我放了点特别的佐料,谁要是吃到了就有奖。”我连忙问:“啥奖品?”“都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中了。”于是妈妈妈拿出了五个一模一样的月饼,供我们挑选。妈妈说我最小,让我先挑。我左看右看,拿起这个又放下那个,举棋不定,偷偷看一下妈妈的脸,妈妈笑咪咪地,一点暗示都没有。到底是哪一个呢?每个月饼都一个模样,没有特别的地方呀。我只好随便拿了一个,心里还在默默地祈祷,奖品就在这个月饼中。

我迫不及待地掰开月饼,嘿!里面可什么都没有,真可惜,奖品与我擦肩而过,唉,谁叫我运气不好呢。只见爸爸手舞足蹈起来,“哈哈,我中奖了!我中奖了!”爸爸的运气实在好。我忙问:“快看,什么奖品?”爸爸念道:“祝中秋节快乐!请中奖者说说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如答不上来,就认罚吧。”爸爸大叫道:“这算什么奖品,还不如说处罚呢?”看到爸爸一脸委曲“乐极生悲”的样子,我肚子都笑疼了,庆幸自己没有摸中“奖品”。

爸爸甩了甩头,一副从容不迫的样子,“说就说吧,这可难不倒我。月饼的出现始于元朝,由于元朝的残酷统治,中原广大人民纷纷起义,当时朝廷搜查得十分紧张,军师刘伯温就想出了一条妙计:特制大圆饼,内暗藏字条,字条上写着‘八月十五起义’,再将饼运进义军军营,八月十五一举攻城,攻下了元大都,朱元璋欣喜若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将‘月饼’作为食品赏赐群臣。于是中秋就有了吃月饼的习俗。这么样说得不错吧?”说着,爸爸朝爷爷、奶奶、妈妈和我眨了眨眼。

一家人乐呵呵的嚼着香甜的月饼,观赏着分外明亮的圆月,谈论着中秋节各种美丽的传说,享受着中秋团圆、家庭和睦的欢乐。

天渐渐昏暗下来,啊,月亮要升起来啦!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对,是——中秋节。

帮妈妈摆好水果、月饼等食物后,我向那茫茫的天空望去,胖乎乎的月亮姐姐穿着金色的礼服,从朦胧的薄雾中探出了脑袋,将一束束光辉投向人间。它像一个小姑娘,刚刚从东天边升起,又羞答答地躲入云彩妈妈的怀抱,又好似是与我们玩捉迷藏。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不是,十五的月亮就是十五圆。我仿佛看见了月亮上,美丽的嫦娥正向我微笑呢!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不错,远在张家口的妹妹也千里迢迢赶回来了。我欣喜万分,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妹妹没有变,还是原来那么的活泼,那么的友好。我们俩姐妹在一起,谈天说地,她向我谈谈生活情况,我向她叙叙学校见闻,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写作业,形影不离。尽管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心中对彼此的思念没有变,那条无形的丝带永远将我们连在一起,姐妹情深,是用什么都改变不了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写道。

中秋节,我期待你来年的到来!

六年级:金珊

又到一年中秋节作文【】

"中秋节"又叫"月节"。这是个合家团聚、观灯赏月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唠唠家常。人们还会到户外、在草地、马路上、沐浴月光的温柔,为家人祈福!这时,有人也会唱起歌,也会吃着水果,吃着月饼,有人会做一个柚子灯,放上小小的蜡烛,挂在门口,祈求家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大家脸上都是幸福、甜美的模样。弯弯的`月亮两头尖,可此时的月儿又大又圆,像挺着肚子的妈妈,幸福而又骄傲。

我一定忘不了,忘不了它投下的一束束月光,也永远忘不了那沐浴人们心灵的月光!

又到中秋节作文

家乡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温馨的日子。中秋节的月亮引起了无数诗人的感叹:诗人苏轼就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十五前后,正是月圆之时。屋外飘来丝丝微风,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人们内心热浪满天,开始做中秋节的事了。

十三、十四日,月亮就已接近圆了。亲朋好友都以月饼为礼互相赠送。月饼的馅料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五仁、豆沙、桂花……外壳用面粉,麦芽糖,蛋黄等混合,用模具包制而成。

终于等到了八月十五。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们早早便在庭院前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我们才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我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就有些讲究的,长辈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妈妈告诉我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老人们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月饼外酥里嫩,甜丝丝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唇齿生津。

十五过后,月亮渐渐由圆转缺,中秋节就这样悄然结束了。

中秋节作文:又到一年中秋时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作文,欢迎大家参考参阅。

都说中秋赏月要在离天三尺三的地方。

我们是在下午五点半出发的,要在仰天岗顶峰钟灵楼看看这个银光四射的月亮。我们一路骑着自行车冲了上去,骑着骑着,就到了两座山之间,我往左右一看,嘿!这里的树木长得突兀森郁,很有气势,犹如一张张工艺精湛的毛毯,铺在褐色的大地上,使大地显得更加神秘。

到了山脚,我们立刻马不停蹄地登顶,这时已经接近傍晚了,因此我们要加快脚步,每登高一步,我的心情就异常激动,因为我即将看到这一轮明月了。黄昏的太阳,脸滚烫滚烫的,再加上周围赤色的晚霞,使太阳的力量,显得更加强大了。

终于,我们快到山顶了。月亮逐渐露出了一角,慢慢地,整个月亮现身了。它象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嵌在钻蓝色的无限天际中,月亮射下来的光,有些刺眼,又有些朦胧,这让月亮更加神秘莫测了。在这里我们不用手电筒,顶峰下面绵延的群山,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尽收眼底。江山如此多娇,令人思绪万千,心潮澎湃。

这一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久的记忆。

俗话说,中秋的月亮圆又圆。今天是中秋节,又可以欣赏到这圆圆的月亮了。

晚上6点50分,我们全家围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吃着团圆饭。我吃完饭了,便走到窗前的饮水机前准备倒水喝。咦?那是什么东西?只见一个粉红色的圆圆东西挂在东边,我想搞清楚那个"粉红圆盘"到底是啥,就一直注视着它。过了几分钟,那个"圆盘"越升越高,慢慢地从淡淡的粉红色变成了金灿灿的金黄色。啊!原来那就是中秋月啊。远远望去,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

我们把桌子椅子抬入院内,一边赏月,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在月光的照射下,树叶被照得一清二楚。为什么今天的月亮会那么大?听说,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怪不得那么大,那么亮。

爸爸说,在中秋节这天,许多出门在外的人都会回家团圆,如果有些人回不了家,他们就会看着这轮明月,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家乡的亲人也会对着这轮明月想着在外的游子。

听了爸爸的话,我深思起来: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今晚的月亮,团团圆圆。

夜,早已来临。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各家的房屋里,照亮了人们的心房。就在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正与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在团圆的喜悦中吃着月饼,在月饼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

也在这个时候,又有多少的游子们正站在窗前,也在看着那十五的月亮。不过,在他们眼里出现的并不是一轮圆圆的明月,而是亲人们微笑的脸庞。在他们心底燃烧的并不是与亲人团聚的'喜悦,而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中秋,是让人思乡的日子。

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浓浓的乡愁,因为我每天都与亲人在一起。在我看来,天天都是中秋,日日都是十五。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我总能感到温暖的亲情,总能看到一轮圆月。但我却希望可以体会一下思乡的感情。因为我知道我在想家的时候,家也在思念着我,所以我感到的并不是思乡的愁绪,而是亲情的温暖。

那些游子们呀!在这中秋之夜,只要你们的心底可以感到家的温暖,那么我相信一轮圆圆的明月也会在你们的心中升起,一种团圆的喜悦也会在你们的心中燃烧。

十五的月亮仍然挂在天上,在夜色的衬托下,是那么的明亮。

又到中秋节时作文

当第一片树叶被染红,当第一列大雁往南飞,当第一阵凉飕飕的风吹进我的身躯,我就知道秋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了。

秋天的枫林是红色的。片片枫叶组成了一片熊熊之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世界。但在这片火红中,却有几棵青松不愿脱去绿装,仍傲然地挺立着。

秋风送来了凉爽,也送来了团圆。中秋节晚上,外婆端出月饼、糖果等东西,准备在后院过节,爸爸妈妈也都从百忙中抽空来了。妹妹一见月饼,嚷嚷着要独吞。外公见了,意味深长地说:“小欣,中秋节大家团团圆圆地一起吃月饼才快乐,一个人吃多没意思呀!”妹妹虽然调皮,但也是明理的,所以她不再胡闹。外公是个退休的教师,他说:“我来考考你们两姐妹,宋代王维有首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我看妹妹抓耳挠腮地想不出来,就得意地说:“这是一首写王维身在他乡思念家乡的诗,诗中写王维在九月九日怀念家乡的亲人。”妹妹见我答对了,就不服输地把嘴一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外公不紧不慢地问道:“古代有很多诗人写了思念家乡的诗,你们还知道哪些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回,妹妹一口气念完了李白的《静夜思》。“哦!小欣真棒!”大家拍手称赞,妹妹乐得手舞足蹈。

虽然在漆黑的天空上月亮丝毫没有露脸的意思,但我们还是边吃月饼,边谈笑风生。

又到一年中秋节作文

过了。

白露。

秋分。

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了。夜的风仿佛较白天时变了个样尽管裹着外衣觉得也是凉的。这中秋节也似夜间的秋风般变了样。

以往的中秋,大伯家要卖月饼生意。临近中秋前的日子,是放几天假的,大人孩子们都有空,听说要去帮忙折月饼盒,自然是乐意的应下。

那月饼我是不太爱吃的。但我最喜欢与家人一起叠月饼盒。那场面很是壮观,整个屋子里都是人,床上、地下、沙发上放满了月饼盒,整间屋子都是礼盒反出来的红色的光。是热闹的,是喜庆的,更是温暖的。

人们相聚时只有在宴会上。

今年宴会上还是一样的客套话,可却少了哥哥姐姐。他们去远处上学,中秋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我怀念小时候过节时哥哥姐姐带我玩耍的日子。

但这就是成长吧,他们必须要经历的,我也一样。

中秋之夜的这轮明月勾起了我们的离愁哀绪,却也可以让我在寂静之夜对月独自回忆想念。

br/>

又到一年中秋节作文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微风吹过芦苇荡,又吹过江水,泛起了一层层涟漪,把倒映在江里明黄的圆月一点点扭曲,变形。

风儿吹回往日,一家人相聚在酒店中,吃着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最后端上来的便是月饼了。月饼很小一个,颜色各不相同,形式不一,使人想起前几天在班会上做的中秋月饼。虽然样子差了一些,可是是我们用劳动的汗水所换来的,终是甜甜蜜蜜。而后来吃完好吃的月饼,便回到家中,上二楼阳台赏月。

这一年的中秋团圆饭只怕也是付诸东流了,前一晚上妈妈告诉我明天晚上依旧要去上课,我沮丧地走进培训机构,一节课上的神思游离,心思如同嫦娥奔月,无法得到控制。月光似水一般泻下来,在地上交织着思乡之图,可我却被家族聚会所遗忘,团圆,团圆,又何称团圆呢?都已经少了一个人怎还算得上团圆。

这个中秋被学业和观念冲刷到变形。

月亮又要变得消瘦了,中秋已过,只得盼望下一个中秋。

又到中秋节作文

不觉月已渐圆,原来又到中秋。仰望明月,心情却有些抑郁起来。中秋时节本是团圆的日子,可惜我在赏这美月的`时候,却没人在身边和我一同分享。对于这样一份难得的静谧,未免有些遗憾。

以往的中秋节我向来没什么感受,只记得吃个月饼罢了,更没有雅致去赏月。都说月是用来静赏的,或许我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看懂月亮。可是,孤单的感觉不会好,中秋团圆,可是我真正能和亲人们共享的只有那个高高在上的月亮。我不敢再往下想,摸摸手指凉得似冰,让我有种莫名的恐慌。

中秋给我的记忆中从没有团圆。十几年来,都是我和母亲两个人过,向来就没当这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有时甚至就忘了这回事。那样的中秋,过得很平凡,很踏实,不喧闹,亦不烦躁。普普通通的人,吃着普普通通的饭菜,过着普普通通的中秋节,这普普通通的中秋节,也就普普通通地过去了。没留下什么记忆,可也没留下什么遗憾。这个节日以前都是在喧嚣中度过,在同学的吵吵闹闹之间度过,也许因为这样而没有感到冷清吧。有人就有气息,温暖的气息。

我拿了月饼出来,月饼真圆、真大!每个都有我手掌般大小,足足装满了两大盒,我想它们一定很美味吧,但却没有一丝欲望去吃。我现在还小,第一次一个人在家过中秋,等到以后,我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那么个个中秋都不会一样的过了,我有些胆寒。这个中秋我过得很自由,因为没人管我,但却没想象中那么开心。我很累,真想好好睡一觉,全当这是一场梦,梦醒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拆开包装,我想象着月饼会像不久以后的月亮一样,一点点变小,直到消失。而我一直也没吃,不知是不是于心不忍,月饼缺了一块,就像中秋缺了团圆,心里就不是滋味。

又到一年中秋节作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到了中秋节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吃月饼这个节日里我们的节日在此时此刻,我们都很开心,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节日,我更是一大早起来准备去街上赏月。

到达目的地之后,爸爸开车带着我们来到了江边,一路上看见了一轮弯。我抬头仰望,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这里的人们很有礼貌,我想我也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们在江边坐了一会后,我又看到了一大堆的广告,有很多卖玩具的,我看见很多人在广告,我也买了两个,我问爸爸:“为什么我们都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爸爸回答道:“因为这个广告是为了赚钱,所以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惊喜。”我听了爸爸的话,心想:我也不是在骗我吧,但是,我一定要给这个广告做一些鼓励,我一定能做到。

我们走到一个卖玩具的地方,那里的那里的东西可真多呀,有小灯笼,有小鱼,有小虾。.。.。.我最喜欢小鱼,于是,我就买了两个小鱼,我买了两个,第二个买了两个。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卖玩具的地方,那里人山人海。我看了看四周,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小鸭,还有许多小鸟和小鸟,这个地方有许多好玩的。我们就坐车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给自己的爸爸一个惊喜。我还想着今年的中秋时节我会给爸爸一个惊喜,因为我可喜欢了。

又到中秋节六年级作文

时间过的飞快,一转眼中秋节又到了。这一天,秋风吹走了夏日的浮躁,使人觉得神清气爽。我、妈妈、爸爸姐姐和叔叔他们聚在一起,仰望这天上明亮的月亮。

中秋节这天,奶奶准备了满满一桌子的饭菜。吃晚饭,我们一起走了出去。仰头一看,就能看到月亮挂在天空,那皎洁的月光使人陶醉。仔细一看,我仿佛能看见寂寞的嫦娥抱着月兔坐在月宫门前,也仿佛看见了吴刚愤怒的看着折了又长的桂树。我仔细一闻,好似闻见了桂花的香气。

“呼——”一阵风悠悠的吹过,就像嫦娥寂寞的歌声。“沙沙——”竹叶也跟着唱了起来。着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就像一场演唱会结束了。

我呆呆看着月亮,仿佛我不在奶奶家的门前,而是在月宫的门前。也不知我在为头站了多久,突然听到妈妈说:“吃月饼了!”我才慢慢的缓过神来,走了进去。

我看见桌上又许许多多的月饼,有:莲蓉的、蛋黄的、红豆的、火腿的、椒盐的、肉松的、五仁的、椰丝的······还有晚饭时还没吃完的大闸蟹。因为我不怎么爱吃月饼,甚至有一点儿讨厌它,所以我差不多吃了两三只大闸蟹。

又到中秋节六年级作文

黑色的夜幕渐渐垂下来,布幕上画着各种各样、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星星,一眨一眨的。还有些看不大清的、一丝丝飘飘悠悠的云彩,这些仿佛都是侍卫,在恭候月亮公主再一次的到来。

月亮来了,它先穿着淡橙色的晚礼服走进大堂,向大家问好。我们在街上走着,月亮调皮地跳过树梢,藏在屋檐下,又突然掠过屋顶,跃过矮墙。它飞快地跳着好看的有节奏的华尔兹,迈着轻快的舞步,在我眼前闪过。它仿佛是在卖弄自己高超的本领以赢得无数观众的掌声。

夜更深了,当月亮在屋檐下再次出现时,它已经换上了一件明亮的白礼服,霎时,光彩照人。月亮变得成熟了,它不在玩耍了,而是一直静静地走在我们前面。

中秋节作文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

;中秋节,团圆的时刻,中秋节,人们思念家乡亲人的好日子。以下是由语文迷网整理的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望着天空那一轮明月,不由地想起神话里砍桂花树的吴刚叔叔,美丽又寂寞的嫦娥姐姐,还有活泼可爱的玉兔。我突然有个想法,想邀请他们下来,看看我们的富饶美丽的祖国,看看60年来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广寒宫再美,毕竟“高处不胜寒”啊!

转眼中秋节又到了。时光匆匆,山水迢迢,每到中秋十五如水的夜色里,一片清辉播撒人间,我的悲欢都在它的眼眸里,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满情思。

中秋八月,一个团圆的季节。在一轮明月的见证下,古今多少欢乐多少怅惘多少思念融入它的泪光,化成一缕淡淡的银光飘临大地。人生多少沧桑写在它溢彩流光的眼眸里,岁月多少悲欢淹没在它情感的清辉中。

以往,每逢中秋佳节,我喜欢一人独自漫步在长江岸边,伴着一轮清辉,细细品味这千年不变的月色以及红尘人生。远望龟蛇两山,看江水奔腾东去,那种月夜的孤寂,仿佛独自倚靠在西窗的灯下,一杯清酒与月对饮,感慨不由地从心底地油然升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影成三人”。此时此刻,花儿在夜月里摇曳,朦朦胧胧的一天景色,为中秋的世界增添一抹缠绵的思绪。

而今,上网三年的我,又喜欢在博客空间凝望虚拟的园月,阅读那些温馨的祝福,书写着中秋炽烈与渴望,承纳着深邃天空的博大与广阔,让诗意在神奇无限的网络空间延伸,使每一个踏月寻梦的来访者,都在这一刻分享团圆后的欢心。

是的,一轮是窗外皎洁的'月亮,一轮是银屏上清新的月亮,两轮月亮,一片纯洁让我心动。此刻,是谁让我在沉思中进入更深、更美、更醉、更彻底的梦中?是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想知道,苏州古城上的月亮是否如晶莹的玉盘?戈壁滩上的月亮是否象冰山雪莲一样美丽?嘉陵江畔的月亮是否充满诗意?南方花丛中的月亮是否溢出了花香?海河楼舍的月亮是否也如银盘挂在窗幔?日本海之岸的月亮是否也遥望着故乡的方向……千古中秋月,今夜却又美的如此让人窒息和痴狂,敢问这是谁给了中秋月如此热烈的感情?我知道,这样的深沉怎会在这仙境一般的世界里出现,它无言的清辉来自我们心灵的聚焦。

今晚是中秋夜,我们一家去看望年过八旬的老太爷并参加舅公安排的家族团圆聚餐。

早早到来的舅公和我的姨奶奶们正围坐在精神矍铄的太爷周围,落花生、吃菱角、品月饼、聊家常。最小辈的我挨个儿问安,收获了满溢的夸赞和祝福。

听说今年中秋的月亮会在晚上的七点十三分的时候最圆。我站在院子里,心中默念着时间,眼睛紧盯着初升的月亮,期盼能看到最美的圆月。

此刻,月亮正从东际的天边一点点的爬上来,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的脑海里不免的想起了诗仙的名句,对照此时的月亮,那么明亮、透彻,写的多形象啊!

月亮还在缓缓地上升,不时被一团团云彩遮住,不一会儿却又从云层中钻出来,宛如一个羞涩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

夜空中,不知何时何人放飞了几只孔明灯正冉冉升起,越飞越高,渐行渐远……我想这是人们在寄托自己美好的心愿以及对亲人衷心的祝福!

月已当头,初秋晚风带来了阵阵凉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中秋……。

又到一年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蝴蝶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鱼灯,只见一条鲤鱼摆动着尾巴、张开鱼脊、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鱼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大喊:“鱼活啦!”

歌声、笑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元宵节——20xx元宵节。

又到一年中秋时

今朝远非昔日可比。往年的中秋,一家人都搬了竹凳坐在小区门口的树下乘凉赏月。我非要坐在奶奶的膝盖上,身上沾着明亮的月光,要她讲故事与我听。

奶奶少与老人们讲话,除非是熟人。此时,她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起了一个“故事”。

奶奶的朋友去世了,她的孙女哭得好伤心,喊着‘要奶奶’……奶奶有些发愣:“你说我能陪你多久?中秋还能过几次?一次。三次……也许是十五次……算算……你都可以上大学了……”

那时的我虽年幼,但还是隐约能听出话中的意思,但那时我只觉得她神神叨叨,不耐烦的喊:“奶奶能陪我很久,别人的奶奶又不是我的,你喜欢别人的小孩。”我不耐烦的跑开了,看不见她的神情,月光依旧沾在我的身上。

该回去了,我笑嘻嘻的喊了几句奶奶的名字,奶奶扑过来假装打我,我迅速跳开,笑得更欢:“嘿嘿……打我呀打我呀……”

我对这个“喊名字游戏”上了瘾,每年见到奶奶都会喊她的名字,可现在……。

月光依旧沾在我的身上。

奶奶,你看得见吗?今年的月亮格外明亮,明晃晃的,真像是“白玉盘”。

又是一年中秋,却没有了奶奶,圆圆的月亮祝福全家团圆,却物是人非。

月亮还挂在空中……。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又到中秋节六年级作文

又到春暖花开时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寒风和冬悄悄地走了。春,又悄悄地溜回来。

突然,天空中春雷滚滚。第一滴雨“叮咚”地落了下来,随后,第二滴、第三滴雨落了下来,后面的雨滴在不停地,争先恐后地往下落。雨来了﹗甘甜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像丝线一样长,淅淅沥沥,是在欢笑?是在窃窃私语,还是在拥抱蓝天,亲吻大地?或许都是吧,又或许不是……雨后天晴,太阳出来了,早晨的太阳,像牛车的`轱辘一样大像熔化的铁汁一样艳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坐在东方的岭脊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一样的薄雾。

这是多么美丽、多么壮观的景色啊!“花有开时,定有落时。”春是美好的,春是快乐的,同时。也是短暂的,不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天的景象一片繁荣,也是美好的,更是提醒我们要劳动起来,劳动是最光荣的,是令人敬佩的,更是让我们学习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好好地利用着这个短暂而美好的春天吧!

又到中秋节六年级作文

中秋佳节来临,那为什么我们中国会有中秋节这个传统习俗呢?让我给大家娓娓道来吧!

许多人都认为,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传说记载: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之后,飞向了月亮。嫦娥此举是为了代替后羿受罪,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相传,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所以会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亮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来世人每逢中秋,不仅想登月与嫦娥一聚,还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的时候,会祈求男的早日登步蟾宫,高攀仙桂……女的则希望相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为节日来庆祝了。

另外有人认为,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这本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和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

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中秋的由来,众说纷纭,你觉得哪一种才是最符合逻辑的呢?你又最喜欢哪一种呢?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传统。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传统,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

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传统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传统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到一年中秋时

又到了一年的中秋佳节,我突然心血来潮,翻开哪本载满记忆的相册,看着相片里,姥姥慈祥的面容,熟悉的笑脸,不禁思绪万千,记忆中姥姥陪我过中秋节的情景一一浮现。

记得小时候,大概八、九岁的时候,中秋节就只有姥姥陪我过,因为父母要出去工作撑起这个家,所以就把我丢在姥姥家,而我那是不懂事,每次父母离去的时候总要大哭大闹一场,然而姥姥牵着我出门,不舍得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然后拉着姥姥的衣襟,问:“为什么他们又不陪我过中秋!”

姥姥总会慈祥的笑,她的笑,两眼就像月牙,对我说:“没事,爸爸,妈妈忙,姥姥陪你!”于是我总会拉着姥姥的袖口,一边摇一边说:“姥姥,姥姥,我要吃月饼!”这是,姥姥总会牵着我的慢慢走回屋里,为我打开包装,看着我吃的急,就会提醒我说:“慢点吃,别噎着!”而我只会抬起头来傻笑,姥姥就会宠溺的摸着我的头为我擦去嘴角的残渣。

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的溢出了眼眶,滑过脸颊,合上相册,拿起笔就这清冷的月光,我为姥姥谢了一封信,信写好了,而我却不知寄往哪去,是寄往古朴的小巷里哪所古朴的房子还是该寄往天堂。

瑟瑟秋风吹起却吹不走我对姥姥的思念月光倾洒而下却倾泻不玩我对姥姥无尽的思念。

又到中秋节作文

不觉月已渐圆,原来又到中秋。仰望明月,心情却有些抑郁起来。中秋时节本是团圆的日子,可惜我在赏这美月的时候,却没人在身边和我一同分享。对于这样一份难得的静谧,未免有些遗憾。

以往的中秋节我向来没什么感受,只记得吃个月饼罢了,更没有雅致去赏月。都说月是用来静赏的,或许我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看懂月亮。可是,孤单的感觉不会好,中秋团圆,可是我真正能和亲人们共享的只有那个高高在上的月亮。我不敢再往下想,摸摸手指凉得似冰,让我有种莫名的恐慌。

中秋给我的记忆中从没有团圆。十几年来,都是我和母亲两个人过,向来就没当这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有时甚至就忘了这回事。那样的中秋,过得很平凡,很踏实,不喧闹,亦不烦躁。普普通通的人,吃着普普通通的饭菜,过着普普通通的中秋节,这普普通通的中秋节,也就普普通通地过去了。没留下什么记忆,可也没留下什么遗憾。这个节日以前都是在喧嚣中度过,在同学的吵吵闹闹之间度过,也许因为这样而没有感到冷清吧。有人就有气息,温暖的气息。

我拿了月饼出来,月饼真圆、真大!每个都有我手掌般大小,足足装满了两大盒,我想它们一定很美味吧,但却没有一丝*去吃。我现在还小,第一次一个人在家过中秋,等到以后,我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那么个个中秋都不会一样的过了,我有些胆寒。这个中秋我过得很自由,因为没人管我,但却没想象中那么开心。我很累,真想好好睡一觉,全当这是一场梦,梦醒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拆开包装,我想象着月饼会像不久以后的月亮一样,一点点变小,直到消失。而我一直也没吃,不知是不是于心不忍,月饼缺了一块,就像中秋缺了团圆,心里就不是滋味。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有一个节日,它不像春节那样热闹非凡,鞭炮声“劈里啪啦”响个不停;有一个节日,它只有淡淡的回忆,淡淡的温情,淡淡的桂花香。答案呼之欲出,是中秋节,也只有中秋节才有这般淡淡。

抬头遥*宫,只见嫦娥轻抱玉兔,心中想着后羿,轻轻“唉”叹一声,透过朦胧的薄雾,嫦娥脸上的泪痕还是依稀可见。月宫上的嫦娥是凄凉的,而大地上的我们是美满的,不是吗?你瞧瞧!随着洁净明丽的窗户望去,几个人正在同一张桌子上围坐着,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不惑之年的爸爸、妈妈,咿呀学语的弟弟、妹妹。一家人,同欢乐,共畅饮,彼此倾诉着,他的开心,她的欢喜,他们的雀跃。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有”!

蓦地,脑海中闪现出许多诗人对中秋之叹。“皓魄当空宝镜生,云间仙籁寂无声。”是李朴对浩瀚广阔的中秋月景油然之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寄思念予明月的浓浓归家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苏轼向明月表达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古时候,因为交通不方便,有家不能归;而现在,交通方便了,远在他乡的亲人回来了,漂泊在外的华侨归来了。家团圆了,祖国团圆了,大家欢天又喜地!

的确,又到中秋月圆时,又到家国团圆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