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初中(专业21篇)

科学小实验初中(专业21篇)

ID:9163025

时间:2024-01-13 23:20:45

上传者:薇儿

优秀作文具备清晰的结构,条理分明,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形象丰富,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科学实验的教学趋势呈现出注重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以探究型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实验动手率低,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实施对策,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推广,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既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手段,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本文拟从科学实验的内容与形式及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两个方面,与同行一起探讨实验教学的趋势与实施对策。

不同时期的科学课程中实验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是分层次逐渐提高的。它们分别为学科知识+基本操作—学科知识+基本操作+生活知识—学科知识+基本操作+生活知识+生产和环境问题。实验的主要形式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设计实验—编号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家庭实验+习题+模块。

科学实验的作用和功能需要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来体现,相应于科学实验作用和功能的变化,其实验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1.科学实验的趣味化、生活化、绿色化。

不言而喻,科学实验的趣味化可进一步发挥实验的动机功能,而贴近生活、体现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的实验更有利于科学价值的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也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现行浙教版科学教材体系中,实验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绿色化趋势已非常明显,但这些实验还多分布在选做实验和家庭实验等课外实验中,在新课标课程中,这种趋势已成为教科书实验改革的重要方面,这类实验不仅数量上明显增多,而且内容深度上显著加大。

在实验的趣味化上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趣味实验不仅出现在家庭实验一类的课外实验中,而且类似“彩色喷泉”这样紧密配合学科教学内容的趣味课堂实验也增加了。如“通过气球体积的变化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用石蕊试液染制的花朵代替试纸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等。这类实验在完成其呈现原理、概念等使命的同时,用更引人注意的趣味化方式展现其魅力,融学科教学目标与情感培养目标为一体。二是更多地采用了可激发学生研究趣味活动实验的创新设计,如研究静摩擦的“筷子提米实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实验本身的学科价值和潜能开发功能的作用逐步增强,这正好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相符合。

实验生活化的体现,一是实验内容多采用来自平时生活中例子;二是用科学知识、技能探讨的也大多是身边的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如“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用塑料瓶,砂石等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的绿色化最初是从师生健康角度关注实验环境的清洁,后来逐步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仅教科书的实验设计体现了绿色化,而且要求学生就实验的绿色化进行思考、讨论,甚至研究、设计。不仅视角更大,力度更强,而且其教学功能大大扩展。

2.实验形式的多样化和探究化。

实验的教学功能不仅与其内容有关,而且与实验的形式、呈现方式,甚至与实验在教学中出现的位置均有关系。如课内实验、课外实验与家庭实验,其功能与作用就不尽相同。又如物质性质的实验,如果安排在相关性质的介绍之后,这个实验就只是在验证事实;如果安排在相关性质介绍之前,并配以相应的问题思考,就赋予了这个实验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如果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答案,这个实验就具有了探究性,而探究程度的高低仍与实验的具体设计有关。

新课标教科书提倡尽可能由学生动手做实验,没有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分。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和习题中也安排了不少实验。这些实验分布于各章节之中,这种编排将实验由原先的附属于各章节变成了与各章节平行的独立内容,显著提升了实验在课程中的地位。新课标不仅多用探索性和探究性两类实验,而且统筹考虑安排,使实验的探究程度循序渐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生知识、技能积累的增多而逐步提高,使实验的探究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对策。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科学实验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实验动手率低”、“实验纸上谈兵”、“观看课件代替真实实验”等情况还普遍存在。同时教师对新课程中实验探究的实施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嫌麻烦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时间紧张,怕实验时间控制不好而影响教学进度;。

二是学校的实验设备跟不上;。

三是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手段;。

四是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分开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教材中的多数实验属于开放性、探究型,学生必须经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而且结论可能不唯一。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与结论”和“实际应用”等关键词构建“设计实验”这个栏目的框架。在每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中又细化实验目的。例如,在“分析与结论”这个关键词中要常常强调“进行描述”“制作图像”“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辨认关系”“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进行推测”“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等,用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下列方法以供参考。

1.实验方案微型化。

所谓实验方案微型化,就是为了保持原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系,同时又体现课程标准的重点,将实验方案简化、精炼,安置在相关的科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内容附近,以栏目“小实验”的形式出现。虽然实验方案微型化了,但其教学功能仍定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对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之上。举例如下。

描述与推测:描述声音的差别,分析引起声音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们通过学习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音色、分贝等概念、频率和人的听觉关系等内容;通过调查研究获得证据;通过研究听觉实验的数据,完成有关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过程活动化。

将科学实验的教学与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调查、讨论、辨别等有机结合,使得实验过程活动化。这样设计中学科学实验可以使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点能够得到贯彻。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真实世界,实验过程应包含:活动、实验、调查、讨论、辨论、提出论点和质疑等,使它们相互交织在整个实验活动中。

活动通常分为五个循环步骤:请你思考、请你做一做、反思与挑战、科学在前进、拓展练习。在循环步骤二中,一般融入相关的学生实验或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家庭用电”为例。

活动一:电流的形成(学生实验:电路的连接)。

活动二:电路连接(学生实验:串联与并联电路)。

活动三:火线与零线的鉴别(演示实验:测电笔的使用)。

活动四:保险丝(学生实验:保险丝的作用)。

3.实验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认为,科学不能脱离社会,科学是社会的一部分。然而科学实验本身是非常具有学科特色的。如何将实验内容和生活世界结合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重要问题,因此实验设计要表现出“实验内容生活化”的特点。

教材中提出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导引下,学生经历科学证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习对科学证据的获得、解释和评价的方法;探讨科学证据的两面性,即对人们生活、健康、环境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然后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基于科学证据而不是个人感觉的基础上作出相关的、恰当的决策。学生亲身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他们逐步理解科学的力量和局限性,理解科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收集与整理证据的过程,而不是掌握一系列现成答案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材给予学生的经历,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评价行为化。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具备各种探究的技能,是实验评价的重要特点。行为化的实验评价也是真实而公平的评价的具体表现。

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分为四个方面:档案袋评价、知识评价、行为评价和技能评价。其中的行为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设计科学实验”和“小实验”中的表现。行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遵守安全规则: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

(2)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观察、交流、预测、测量、解释数据、使用数据、制作图表、控制变量、归纳、推理、推导公式、构建模型、操作性定义等。

(3)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概念、定理建立的依据,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理的内涵,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分析和总结:在遵循证据法则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解释和总结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质疑,并进行更改。

(5)情景的应用:思考、讨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发表观点,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生产、生活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并给出每个方面的比重,其中实验教学的比重最大,分别为实验室活动和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占40%;知识评价占30%;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占20%;参加班级活动占10%。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对图表、实验步骤、实验内容等的语言描述往往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学生参与讨论和表现的过程也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

21世纪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智力资源为重要因素的社会经济文化时代。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并不在于增加其知识和信息的容量,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及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利用它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科学不只是定理的收集和事实的罗列,它更是人类智慧伴随着各种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创造和结晶。”

科学发展的趋势启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学科学的教学功能,并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与课程的三维目标和科学探究内容有机结合的科学实验,从而使实验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9).

[2]戢守志(译者).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1,第一版.

《科学小实验》初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科学小实验”,里面有一篇叫“不会燃烧的纸杯”,它里面讲了把纸杯放在火上烧,纸杯确没有烧起来,我有点不相信,俗话说:纸包不住火,纸是很容易被火烧着的,怎么可能不烧起来呢?我准备自己亲身实验一下。

我找来一次性纸杯、木筷子和一杯水,我先把木筷子横着插入纸杯的杯延下,当把手,再倒入水。试验材料准备好了,我找来了奶奶做我的助手,奶奶帮我把煤气打开,我抓紧了两个木筷子,深怕杯子掉到火力烧起来,文章里说的只要把杯子放到底,我眼睛盯着纸杯,过了一会儿,只见水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但是纸杯还是完好无损。我不禁鼓起掌来,我的实验成功了。

原来,纸要燃烧需要100度以上的温度,而纸杯的水却是阻碍纸杯燃烧的“防火墙”.在煤气灶上加热,火焰的热量有一部分被纸杯中的水吸收了,而水的温度最高温度就是100度,达不到纸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因此,纸杯就不可能燃烧。

这个小实验让我知道了,探索科学是非常有趣的,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科学,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我以后一定要多思考,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奥妙。

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要注意

实践出真知,同样,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目,做实验可以吸引学生,激发着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但是初中生安全意识较差,所以要特别注意,那么初中开展实验科学教学要注意那几个点呢?一起看看吧。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例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然后改变滑动面的接触材料(粗糙程度),进一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探究。

(一)初中学生学习科学时,教师可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例如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是用带橡皮球的玻璃罐吸皮肤,我备课时发现教学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对皮肤有一些损伤,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于是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把皮肤改成一个彩色气球,气球吸进玻璃罐的程度很深入,学生也容易分析球内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之间的差异。

(二)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科学教材比以往科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興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一)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二)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三)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养成思维先行、操作跟上的习惯。关于操作,多属动作记忆,联想记忆里的东西,但也具有操作方法依附的认识基础,操作时要先思考清楚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才去做。操作服务于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连贯性,需要思维将其整理成一个适合的程序。

(五)鼓励学生在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配合教学内容,自我设计,完成一些新的、探索性的实验。

四、重视实验教学的教育性,养成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养成科学敬业精神的好材料。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实验中,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对有毒气体的制备充分考虑到有毒气体的防护处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堂中穿插中国科学史的介绍,如蔡伦发明造纸、候氏制碱法、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等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针对目前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不失时机介绍酸雨的形成过程、赤潮水华现象、温室效应、绿色食品、无铅汽油、核辐射对人类的灾难,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科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科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科学教学的成败。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我们所有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刻苦钻研、悉心准备、勤思考、多交流,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就可以实现。

浅谈初中科学的学生实验教学

通过本学期的试验,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就本学五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发展探究能力。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增强了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实验要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培养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由于科学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单独操作,便于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建构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四、使学生将探究学习、体验式学习、接受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用科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初中科学实验室工作计划,实验室工作计划

1.计划总结。学期初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

2.每月底将月工作总结及教师实验情况统计表填好,交教导处。

3.制度上墙,悬挂整齐、美观,并要求师生严格遵守各种制度。

4.学生上实验课要排好队,有秩序地进入实验室,并对号入座,统计好各班学生对应的桌凳号,留好检查记录,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将仪器按规定摆放好。

5.学期末进行了一次清查,并同学校管理员对账,确保帐物相符。

二.卫生。

1.地面、窗台、实验桌面干净,无尘土,空土无灰网。

2.窗帘洁净,不打结。

科学小实验初中作文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纸的力量。需要准备的材料有:一盆水、几张长方形白纸(a4纸的一半)和许多的一元硬币。

实验开始,妈妈先让我猜一猜:把纸和一元硬币分别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直接告诉妈妈当然是纸会浮起来,硬币沉下去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把硬币放在纸上会有怎么样?我猜想了一下,沉还是不沉?我犹豫不定,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第一次实验:我把一枚硬币放在一张漂浮在水上的白纸上,发现纸并没有沉下去,我好高兴呀!我兴奋地拿起硬币,一个个轻轻地放在纸上,1枚、2枚、3枚、4枚……在放第17枚硬币时,纸的一角开始进水了,不久,纸便沉了下去。看到我在纸上放了那么多的硬币,我高兴极了!

第二次试验:我又拿起一张纸重新开始,1枚、2枚……在我放第12枚硬币时,我把硬币放在纸的边上,纸很快就湿了,水接着就进来了,纸沉了下去。第二次的失败让我很不甘心,我求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妈妈同意了。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三次实验。这次,我很小心地放硬币,先从中间开始摆,尽量不放在边上,就这样1枚、2枚、3枚……结果我摆到了37枚时,纸才开始下沉,我真是太高兴了!我竟然摆了这么多的硬币,我得意地看着妈妈,妈妈也夸我很认真。

接着妈妈又问我:能不能再想办法,让纸上放的硬币更多一些?我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只见,妈妈把白纸的四边都折了一下,变成了盒子状。妈妈把这个盒子状的纸放进水里,让我再试一试,我很不相信,也很好奇,就把硬币一个个放进去,结果放了42枚硬币纸才沉下去,我太吃惊了,接着,我又来一次,竟放进了46枚,啊!纸的力量太大了!妈妈说这就是纸的张力,其中的奥秘等我长大了就会明白的。真想快点长大呀!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蜡烛吹不灭思考: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著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著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初中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小实验,初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初中科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较为重要且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教育事业有效性。

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大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和实际问题,提升科学素养。为上好这一综合性学科,广大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着。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渐总结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一、认真做好备课环节。

想要上好一节初中科学课,充分备课至关重要。只有在课前对如何让学生喜欢听,并且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接受知识做好准备,才能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因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但教师所精通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门或几门,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花大量时间阅读大纲、钻研教材和参考书,真正吃透教材,并及时向不同专业的同行请教,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学生一开始便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参与进来。有了这些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使科学课堂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教师一味说教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极易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分散,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切都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我认为适当的课堂提问是不错的选择。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究科学现象,如为什么可以通过调节台灯的按钮来调整台灯的明亮度,为什么电风扇转动可快可慢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更加认真地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三、恰当进行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优势逐渐凸显,其融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就初中科学教学而言,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发生的自然现象以及复杂的物体内部结构,很多教师都会力不从心,因为单纯的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难以让学生深刻认识,更不要说牢固掌握和记忆了。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复杂、深奥、抽象的现象直观演示出来。结果表明,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兴趣大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四、适时开展实验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实验,且要求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动手来发现和总结科学规律。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对这些实验引起重视,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首先,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好的演示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所以广大教师在操作实验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严谨地做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只有演示实验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做完演示实验之后,指导和鼓励学生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提升学习效率。

五、大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课程观大多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生活”的关注。要想使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经常收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快乐地学习。比如,在教学有关“热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炒菜时可以闻很浓的香味,但等菜凉了香味就变淡了;为什么冰糖在热水中要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等。在教学“参照物”时,教师可以用“月亮走我也走”这句歌词或者用坐车时感觉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进行解释。这些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自然更愿意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积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无论哪一科的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满腔热忱,积极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同时还要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的眼神和赞赏的话语。此外,教师还要对基础较差的学困生给予帮助和鼓励,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引导他们把注意力和精力用到学习中来。相信做到了这几点,一定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

总之,初中阶段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的教学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2).

[2]金利进.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4).

[3]张慧凯.新课程环境下科学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12).

[4]翁舟英.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5]裴春花,詹士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6]王永胜.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0(57).

[7]应明敏.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的有效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8]但武刚,陈昕欣.关于设置初中科学课的反思――以某地初中科学课的开设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

浅谈初中科学的学生实验教学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创新教学,而高等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教学创新。但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性、被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在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从实验教学的理念、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主体、实验项目性质、教学方法等角度分析阐明了两类实验的区别,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想素质、工程素质、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传统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来实现。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异同,以提高对创新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实验教学改革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与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大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偏重于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教师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加以总结,以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三大特点:一是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强调“统一性”。传统实验教学让全班学生采用同样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时数、实验装置。一个教学计划、一张课表、一个班的学生按部就班齐步走;二是实验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各门课程的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三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有着固定的模式,一般都编印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只需按指导书的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如同一个机械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独立思维受到压抑。

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这样的实验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次重结果轻过程。实验课上只要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就达到实验课的目的了。其实得出正确结果固然重要,但实验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否得到培养,实验研究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则往往被忽视。

二、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创新实验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将实验项目设置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使教学要求更有针对性,能为提高教学效益创造条件;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会涉及多章节或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使教学从“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出现了空前主动的学习局面;三是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创新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由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创新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实验教学的定位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与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实验教学的理念中,实验教学受到高度地重视,实验教学独立设课,一般具有这样三个功能:一是验证功能。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以获得更加牢固的知识;二是技能训练功能。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三是探索研究功能。学生通过独立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归纳分析等,探索新的发现,以获得研究成果,同时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法转轨到“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渗透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设计以及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两种实验教学体现的教育理念不同。

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传统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即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的能力,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这种实验教学理念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验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验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作用,实验教学被看作是对理论的验证和附属品。在实验教学目标上,着眼于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效果、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它只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只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而已。而现今的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培养”上。

一个是“有利于”,一个是“培养”,“培养”更具有目标性,主攻性。而“有利于”像一个“擦边球”,只要有一点儿作用就行,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目的不同,轻重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主要以示范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不需要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实验教学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的是全面发展。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动手实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两种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不同。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处于绝对性的主体地位,他们决定着实验中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验教学是以“教”为主的,教学内容围绕“教”而展开,“学”限定在教师“教”的范围,“学”是被动的。而现今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拐杖而是指南针,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从工程的角度去独立观察、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必须的工程技能。学生则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并且充分与教师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及伙伴的协作学习。

4。两种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性质不同。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较为固定的项目。这类实验项目主要是为辅助理论教学的验证性、操作性实验项目。实验时,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讲的或实验指导书上写的实验步骤去“照方抓药”地做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而创新实验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出发,分层次设置实验项目。目前,各高校主要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实验均设有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本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项目的设置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本层面的实验项目重在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为进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性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的基本步骤、思路和特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完成实验作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门课程的许多章节的知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设计和进行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研究创新实验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问题,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或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两种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往往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走流程式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受到抑制。而创新实验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抱着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的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目前,各高校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所处层次的不同,实验项目性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实行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在基础实验阶段,主要采取现场授课与指导的方法;对掌握了初步实验方法的学生,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进行只指导不讲授或开放式自主实践方法;在综合实验中采用互动讨论的方法;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中,采用课外指导方法;不同实验室的同一实验、课外学习采用网络实时教学方法;目标驱动法、则可充满各类实验项目之中。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已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问题讨论。

总之,传统实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效率高的特点,缺点是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引入科学研究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具有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它是学生体验、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创新实验教学是传统实验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在实施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创新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位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验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验教师,必须在其搞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例如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简易数字钟的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能设计出数种实验原理图,实验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基本实验方法,熟知其各自特点、应用范围和相互关系,对相关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必须了如指掌,才能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予正确答复;实验仪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排除,帮助学生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要使学生探索能力增强,还需要老师画龙点睛般精炼的语言,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实验空间。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及时抓住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天赋。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知识的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在继承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盲目的徒劳的创新。因此,创新实验教学必须安排必要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集成计数器实验”,我们在制定实验内容时是先验证后设计,首先让学生验证十进制计数器74ls90的功能,然后方可做下面的设计100进制计数器、45进制计数器等内容。试想如果没有验证741。590的功能,学生不明白十进制计数器的原理,怎能设计出100进制计数器以及45进制计数器。所以,创新实验教学应将知识的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化组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初中科学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课程,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把科学探究放在显要位置,充分重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分析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及应该怎样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方面问题。

运用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从中掌握汲取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然而,现实教学中的情况并不理想,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科学实验课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一般教师把握主动权,一味讲解,注重满堂灌,学生只是一味听讲,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自然教学效果也不好。探究性学习模式摒弃了传统模式的弊端,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扭转了以往初中实验教学的死板生硬局面。所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该受到重视,并能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

(一)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课程上,可以说实验的规程已定,操作流程已定,试验器材已定,甚至试验结论都是一致的,那么学生只得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操作,毫无新意,严重束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设计,动手实验,积极摸索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学习效果也自然增强。

(二)转换角色,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该在他们手里,所以教师也应该逐渐从传统的主导角色转换过来,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组织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习惯和获得实践中获真知的能力。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自然就转换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一)集结合初中科学实验课程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时间有限,导致很多实验不能完整地展现给学生。比如月相及其变化的观察实验,观察生铁生锈等实验,这些实验要求在展示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把此类实验放到课外,布置给学生任务,适时引导询问实验开展情况,并拿到课堂上分析探讨,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明显强化。借助开展课外实验,就是结合初中科学课程的特点,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体现。比如做鸡蛋被“吸入”玻璃容器中的试验,可采取以下步骤:先准备一个熟鸡蛋,浸泡在白醋溶液中,一段时间鸡蛋皮和醋酸反应充分,鸡蛋皮变软,准备一口径稍小于鸡蛋的容器,在底部铺一层细土。然后在容器中扔进点燃棉团,待熄灭之后,立即把鸡蛋对准容器口处。发现棉团火焰熄灭之后,鸡蛋迅速掉进容器中。冷却一段时间发现鸡蛋皮又恢复了坚硬状态。教师接下来剖析原因:棉团燃烧容器内的一部分氧气,且排除一些空气。待火熄灭后,容器内气温迅速降低,压强低于空气大气压强。因此,大气压把壳变软的鸡蛋压入容器中。从这个实验就可以发现,开展课外探究教学一方面能够完成初中科学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实验任务,另一方面能拓展科学实验内容和形式。值得推崇的是,接着试验调动学生到生活中搜寻试验素材和寻找实验的方法,通过引导他们的实验过程,探索实验步骤等,培养了他们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习惯,大大激发了他们思考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技能。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意味着学生要处理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和难处,甚至付出努力和心思最终没有收获和成功。这个过程是很造就人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主动学习、寻求创新的经历,对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发展都是不错的历练和提升。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带来的作用是积极高效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预先布置学生动手设计操作某一个实验,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展开探究,探讨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器材使用是否正确,并积极探讨改进策略。如在操作光合作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或者公布教材实验步骤,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探讨设计方案步骤是否正确有效。虽然学生对于实验原理都能表达明确,就是调节绿色植物所处环境的温度,会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是,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实验效果,比如环境中的光线条件、空气湿度、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等,都需要学生考虑进去。

(三)引入情境教学法。要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高效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就得尽心准备,深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情况,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入采用情境教学法,使他们进而进行深思深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月相及其变化”试验时,教师就应当根据试验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设计一些趣味的问题,结合试验和教学搜集实验器材和道具。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互动,创建一些情景或者场景问题,如在一个月当中看到月亮由缺到圆,又转为月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上弦月和下弦月是怎么回事?日食和月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你能详细叙述其中原理吗?提出该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查找真相,了解月相变化秘密。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器具展现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找出合理解释和自然现象原理,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总之,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把探究性教学模式引进初中科学实验课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探究性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模式,给科学实验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新鲜空气,教师教学焕发新生,学生学习也兴趣盎然,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强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必要,完全契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和探索,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合理运用,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源.中学科学“探究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数理化教学研究,2016.

[2]沈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

浅谈初中科学的学生实验教学

实践出真知,同样,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目,做实验可以吸引学生,激发着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但是初中生安全意识较差,所以要特别注意,那么初中开展实验科学教学要注意那几个点呢?一起看看吧。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例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然后改变滑动面的接触材料(粗糙程度),进一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探究。

(一)初中学生学习科学时,教师可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例如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是用带橡皮球的玻璃罐吸皮肤,我备课时发现教学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实验对皮肤有一些损伤,而且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于是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把皮肤改成一个彩色气球,气球吸进玻璃罐的程度很深入,学生也容易分析球内的气压与外界的大气压之间的差异。

(二)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科学教材比以往科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興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一)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二)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三)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养成思维先行、操作跟上的习惯。关于操作,多属动作记忆,联想记忆里的东西,但也具有操作方法依附的认识基础,操作时要先思考清楚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才去做。操作服务于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连贯性,需要思维将其整理成一个适合的程序。

(五)鼓励学生在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配合教学内容,自我设计,完成一些新的、探索性的实验。

四、重视实验教学的教育性,养成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养成科学敬业精神的好材料。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实验中,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对有毒气体的制备充分考虑到有毒气体的防护处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堂中穿插中国科学史的介绍,如蔡伦发明造纸、候氏制碱法、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等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针对目前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不失时机介绍酸雨的形成过程、赤潮水华现象、温室效应、绿色食品、无铅汽油、核辐射对人类的灾难,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科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科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科学教学的成败。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我们所有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刻苦钻研、悉心准备、勤思考、多交流总结,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就可以实现。

初中经典作文科学实验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亢丹就做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这个星期老师布置做一次科学实验,这种好玩的事我怎么能错过。放假第一天我就早早地去准备东西。“一个玻璃瓶、一杯醋、一包洗涤剂、一小包苏打、一张报纸”。我嘴里念着这些东西在超市采购,今天我们做的实验代可不要小觑,“火山喷发”,每个人一定都知道,红色的液体往外流……但是大家一定没有亲眼看过。没错!我们做的就是“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开始了,我和亢丹穿着“伪实验服”――做饭的围裙,首先,她先往杯子里倒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瓶下。我往瓶子里倒入一些醋,就在这时,刚风还安安分分的小苏打和洗涤剂才过了几秒种就迅速的变成了泡沫。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起来越多,它们往瓶口蜂拥而上,挤出瓶口流到了报纸上。哇!这可比电视上好看的多!我和亢丹又惊又喜,欢呼着抱在一起!实验成功了!实验成功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的问,那好,就让我为大家解释一下吧:泡沫之所以会疯狂的涨是因为洗涤剂起到催化的作用。而小苏打与醋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像汽水一样摇一摇的泡沫。这下大家明白了吧!

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永远活在我的心中,虽然,我不会像他们一样伟大,但通过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使我明白:生活处处隐藏着科学,我们要通过自己不断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真谛!

八一朗诵会结束后,下星期我们就该搞科学小实验了。这不,我今天吃过早饭就跟妈妈一起查找了关于科学实验的资料。

便开始试验起来。我们先做了“漂浮的针”,这个小实验是用:一根针,一碗水,一个叉子和洗洁精。我想:针是铁的,能浮到水面上吗?我和妈妈便开始了实验。我们反反复复做了好多遍,没有一次成功。尽管没有成功,我还是要继续努力的,争取下次做这个实验时取得成功。

我自己又开始琢磨另一个小实验,叫做“神奇的牙签”,听起来这个名字就很特别,材料是:两根牙签,一块肥皂,两盆水和方糖。实验是这样的: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我认认真真的研究着,可牙签浮在水面上,纹丝不动,这个实验我也失败了。

我没灰心又开始了下一个实验,名叫“瓶子瘪了”,这个实验非常的简单,材料是: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实验的过程是: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做这个实验我得心应手,很快就成功了,我叫来妈妈,妈妈看了之后连连称赞,我高兴的不得了。

我特别的喜欢科学小实验,但从未亲手做过,这次亲手做了之后,我觉得科学实验特别有趣,我更加热爱科学了。我以后还要再接再厉,争取实验全部成功。

今天我和爸爸去郑州科技馆参观,科技馆里有各种各样的科学小游戏,让我兴奋不已。

在二楼有一张神奇的铁床,床上没有被褥,只有无数个小洞,洞里有一枚一枚的钉子,它的枕头就是开关。有个姐姐先躺上去实验,我用手悄悄的摸了一下,好像没事,于是我也想躺上去试一试。身体躺好后,头往下一枕,所有的钉子都升起来了,尖尖的钉子扎在身上一点也不疼,还很舒服。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一枚钉子扎的我好疼,但一床的钉子扎着却一点也不疼?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受力面积不一样,所以感觉不一样,我还是不明白,可我就是觉得这是一张神奇而具有魔力的床。正在我疑惑的时候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看见有一个玻璃钢里装着跟水一样透明的液体,还不停的冒着白色的雾。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液氮,它的温度很低,在零下170摄氏度,比北极熊生活的地方还要冷的多的多的多!这时工作人员拿出一根橡皮筋,把它放在液氮里,然后迅速拿出,橡皮筋变得跟小棍一样硬,工作人员轻轻一掰就断了。我张大了嘴巴,惊奇的问爸爸,怎么回事?只听工作人员说这是改变了橡皮筋的物理特性。工作人员有拿出一个黄色的气球,把它放在液氮的最底下,过了一会,气球瘪了,但气还在没有漏气呀,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工作人员有将气球拿出来,气球又慢慢的回复原型了。我又一次惊呆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因为热涨冷缩的原理。可我觉得这就像是魔术表演。

看到今天这么多有趣的科学表演,我也想亲手做做科学小实验,爸爸说我需要多学科学知识才行。

科学实验

昨天我们做了奥数的。我们先拿一个大杯子和一个小杯子,小杯子里倒少一点的水,大杯子里倒多一点的水,然后,我们往大杯子和小杯子里倒同样多的糖,然后把糖搅拌均匀,最后,喝一口大杯子里的水,再喝一口小杯子里的水。哪个杯子里的水淡,哪个杯子里的水甜。正确的答案是小杯子里的水比较甜,小杯子里的水比较淡。

我很期待下次做。

科学实验

今天下午,我们坐上大校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室。在路上,我透过玻璃车窗看见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树叶,它们被风吹起后,轻轻柔柔的落在大地妈妈身上,真漂亮呀!我们达到后,室的两位阿姨把我们领进了实验室。我发现室里面的东西有点奇怪,杯子细细长长的像长吸管,糖像是刺球一样谁都不敢吃,有一个大瓶子比人还要大。我们还从显微镜里看见了一些奇怪的细菌。当阿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做实验时,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我最喜欢做的实验是“魔法瓶子”,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阿姨给我们一些奇怪的玻璃瓶子,细细长长的,下面是圆的,上面有一个口,每个都是这样。

一位叔叔给每个瓶子里面都倒了药水,但是每个瓶子的变化都不一样,颜色由轻到重。第一个是白色的像电话线一样绕来绕去,第二个还是白色像人头,第三个像鸭子有点红。最后一个有点发紫。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室的阿姨告诉我们,颜色越重的表示它含有的防腐剂、细菌越多,颜色越浅的表示它含有的'防腐剂、细菌越少。有些同学还问了老师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都笑得前俯后仰。做完实验我们坐着校车回学校,外面下着大雨,小雨点很急就像他们上学迟到了一样,急匆匆的奔向大地学校。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懂得了有些食物是有危险的,不能吃。我以后去超市买食物,要看有效期,不能吃过期的食物。而且也要少吃油炸食物,否则会变成室阿姨给我们看的胖长颈鹿,胖的都跑不动了,影响身体的健康。

科学小实验

今天,妈妈告诉我学校给我布置了一项很有趣的作业,这个作业就是做一个。当我听到做实验三个字的时候,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兴奋地把妈妈的手机抢过来看是做什么科学实验。最终我选了三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胡椒粉与盐的分离这个小实验。

这个实验之前我准备好实验材料:胡椒粉、盐、一把塑料小勺和一个小盘子。实验开始了,首先,我把胡椒粉和盐放小盘子里混合在一起,然后用筷子把它们搅拌均匀。搅拌均匀以后,我就拿塑料小勺开始在衣服上用力地摩擦。过了一会儿,我拿小勺慢慢地靠近小盘子的上方,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开始是胡椒粉先吸附在了小勺上,我将小勺向下慢慢移动,再靠近小盘子一些,盐也开始吸附在小勺上。好神奇啊!

经过反反复复的.测试,我终于明白了:小勺经摩擦后就会产生静电,静电可以把胡椒粉和盐巴都吸附在小勺上。胡椒粉会比盐先被吸附的原因是因为胡椒粉比盐的重量轻。

科学源于生活。让我学到了生活小知识。

初中经典作文科学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科学小试验——自动旋转的奥秘,材料有:空的牛奶纸盒、钉子、六十厘米长的绳子。接着我就开始做了。

第一步找一个空的牛奶纸盒,在它顶端找出中心点,用剪刀扎一个小孔,再在它的四个侧面的左下角扎一个小孔。然后再把绳子穿到牛奶盒顶部。之后再把一个盆里接满水,把牛奶盒泡在水中,灌满水后,一提起来,发现盒子开始逆时针旋转,真是太神奇了。

因为水流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力,纸盒的四个角均受到了这个推力。由于这个力作用在每个侧面的左下角,所以纸盒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科学实验

今天,我把我的好朋友陆嘉晨邀请到我自己的家里制作科技小制作。

这个小制作非同小可,它与“电”有关联。他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我们用它来做一个名为“加固密码”的。

首先,我们把家中的泡沫塑料剪下来,作为整个电路的“模版”,虽然简简单单一个“剪”字,但它让我们伤透了脑筋。他就像是一只“拦路虎”挡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经过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个家伙给“弄”下来。

接下来我们又在模板上钻了两个洞,分别把两个系在电灯泡上的电线从两个洞里穿过。之后在“模版”的另一端加上了两节9伏特的电池,使连个灯泡能同时亮或暗。

经过一番调试之后,我和陆嘉晨的实验就进入到了最困难又最重要的一步——做开关。开关若是做成功了,我们的整个作品就大功告成;倘若失败,便前功尽弃!

我们屏气凝神小心翼翼地将电线搭在两个铁钉子上,不敢出一丁点儿的差错。经过我们一系列的精密计算以及细心的操作,我们终于能随心所欲地控制两个灯的明暗!

我们又设计了一套类似于“莫尔斯密码”的密码,利用灯的明暗时间表达我们互相想要传递的信息。我们终于成功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希望我们以后能制造出更好的小作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做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

科学实验

还记得上四年级时,我们科学课新来了一个实习老师。她一来就把准备好的放入塑料袋中的工具工整的摆放到讲桌上,好像有备而来似的。她来了之后,并没有接着上节课老师教过的往下学。而是找了一篇新课文,其中就有动手做实验的。她把准备好的塑料袋打开,拿出实验工具放到讲桌上,有一个三角架,一瓶酒精,一盒火柴,铝片,铜片,铁片以及玻璃片。

她把三角架平放道将桌上,下面摆着酒精瓶子,点燃之后,开始冒出蓝色火焰。

接着又把铝片,铜片,铁片以及玻璃片呈圆形放到三角架上,在把上面滴上一滴水。过了大约20秒,铝片上面的水滴已经完全融化了,又过了大约10秒钟的时间,铜片上的水滴也融化了,又过了一小段时间,铁片上面的水滴也融化掉了。

可是玻璃片上的水滴怎么也无法融化。过了一会儿,玻璃片上的水滴还是没有融化,我们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这时,实习老师对我们说,凡是导体物体上面的水滴事很容易融化的。而不是导体,厚度也很厚的物体事不会或很难融化的。由于当时我还小,只把表面易懂的学会了。而没有完全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科学是很深奥的,才知道自己原来懂的一些科学知识只是皮毛而已。现在我终于明白科学家事很难当的,不禁对现在著名的科学家又多了几分钦佩。

初中经典作文科学实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提高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初中科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其中较为重要且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教育事业有效性。

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大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和实际问题,提升科学素养。为上好这一综合性学科,广大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着。我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渐总结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一、认真做好备课环节。

想要上好一节初中科学课,充分备课至关重要。只有在课前对如何让学生喜欢听,并且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接受知识做好准备,才能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因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内容十分丰富,但教师所精通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门或几门,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花大量时间阅读大纲、钻研教材和参考书,真正吃透教材,并及时向不同专业的同行请教,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让学生一开始便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参与进来。有了这些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使科学课堂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教师一味说教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极易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分散,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切都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我认为适当的课堂提问是不错的选择。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和探究科学现象,如为什么可以通过调节台灯的按钮来调整台灯的明亮度,为什么电风扇转动可快可慢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更加认真地听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三、恰当进行多媒体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的优势逐渐凸显,其融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为教学提供了便利。就初中科学教学而言,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瞬间发生的自然现象以及复杂的物体内部结构,很多教师都会力不从心,因为单纯的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难以让学生深刻认识,更不要说牢固掌握和记忆了。这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复杂、深奥、抽象的现象直观演示出来。结果表明,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兴趣大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四、适时开展实验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实验,且要求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动手来发现和总结科学规律。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对这些实验引起重视,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首先,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好的演示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所以广大教师在操作实验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严谨地做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做好表率。其次,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只有演示实验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在做完演示实验之后,指导和鼓励学生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提升学习效率。

五、大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课程观大多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生活”的关注。要想使科学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经常收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快乐地学习。比如,在教学有关“热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为什么炒菜时可以闻很浓的香味,但等菜凉了香味就变淡了;为什么冰糖在热水中要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等。在教学“参照物”时,教师可以用“月亮走我也走”这句歌词或者用坐车时感觉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进行解释。这些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自然更愿意学习,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积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无论哪一科的教学,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满腔热忱,积极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同时还要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的眼神和赞赏的话语。此外,教师还要对基础较差的学困生给予帮助和鼓励,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引导他们把注意力和精力用到学习中来。相信做到了这几点,一定可以使学生树立自信,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

总之,初中阶段对学生而言是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的教学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作为初中科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

[2]金利进.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4).

[3]张慧凯.新课程环境下科学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2).

[4]翁舟英.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5]裴春花,詹士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6]王永胜.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考试周刊,2010(57).

[7]应明敏.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的有效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8]但武刚,陈昕欣.关于设置初中科学课的反思――以某地初中科学课的开设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12).

科学实验

什么,鸡蛋能跳舞?我正在兴致勃勃地翻看一本科学杂志,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顿时,我疑惑不解,便拉来爸爸要验证真伪。

我又继续翻看那本科学杂志:原来,在清水中加入盐,水的密度就变大了,浮力也跟着变大,鸡蛋就浮上来了。我恍然大悟,这就是鸡蛋跳舞的真正原因呀。

做完这个有趣的,我更加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科学实验

今天,日本冈山大学和浙工大的教授、学生教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人造鲑鱼卵和色彩分离。

我们一走进教室,便看见了玲琅满目的实验材料,眼睛应接不暇。有五颜六色的“色素”,有满而不溢的“水”,以及透明的试管等等。

冈山大学的大姐姐告诉我们:第一个实验是“人造鲑鱼卵”。此时此刻,我在想:“人造鲑鱼卵会如何产生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听实验过程。我们先打开“色素”(海藻酸钠),再用试管将它吸出来,放入“水”(氯化钠)中,便开看见一颗颗彩色的鱼卵了。

我们用勺子把它们一颗一颗地兜出来,我试图用手去捏了下,发现是有弹性的,可是过了一会儿变硬了,可能是没在“水”里了吧!

“色彩分离”非常简单:用水溶性水彩笔在咖啡滤纸上的下方画上一圈“点”,再将细小的一端向下折放入装满自来水的小碗里,其余部分搁在碗上。你会发现:在下面的那条滤纸正在吸水呢!

慢慢地,色彩变成了原来组合而成颜色,犹如一只色彩斑斓的孔雀走入了咖啡滤纸中一般。

最后,我们发现:粉色不会变色,但是溢出来的面积比其他颜色多、大。因为它是滤纸的朋友。蓝色恰恰相反,溢出的面积比其他颜色少、小。因为他是水的朋友。

原来也可以那么有趣啊!

关闭